读经:徒十五1-11,36-41,提后四9-11
当圣灵降临之后,教会在地上建立起来,那时福音如火似的传开,信主的人追求圣洁,生活有见证。得救的人一天一天加多,曾有三千人、五千人悔改信主,不久就到几万以上。教会从耶路撒冷开始,发展到撒玛利亚,再到安提阿;从亚洲发展到欧洲。在教会里的人,许多背景不同,有希利尼人,有犹太人。那时为主作工的人也一天天的加多,起初十二使徒,后来有司提反,腓利,保罗,巴拿巴,西拉,马可……等人兴起。教会工作一天天增多,那时教会有一个美好的见证。教会信徒增多,传道人也增加,感谢主!他们增多而有合而为一的见证。这见证叫主的名得荣耀,叫主的心得满足。我们怎知主的心因此得满足?当主将离世时,特为门徒祷告。约翰福音十七章全章是主耶稣为门徒的祷告,主将心倒出,那一篇祷告中,主耶稣四次提到“合而为一”;就知道为我们舍命的主,何等盼望门徒在祂里面合而为一,盼望教会有合而为一的美好见证。今天教会遍布天下,各洲大陆及万千海岛上都有门徒。今天主的门徒,有没有追求合而为一的见证。有许多地方,有人推行教会合一的运动,组织教会联合团体,这些是人为的组织,来促进教会合一。究竟符合圣经的标准与否?若不合圣经的标准,就不是金、银、宝石的工作,而是草木禾稓的工作。今天教会有没有达到真正合一?有人说:近年有人高叫教会合一,但教会仍然四分五裂。我们不用失望,当我们回到圣经里,就看到教会可以合一,而且合一在神心意上。读使徒行传,我们清楚的看到,初期教会有合而为一的见证。
(一)信仰合一。刚才读的两段圣经,明明讲到保罗,巴拿巴与门徒争辩,为甚么说是合一?初期教会表明的见证,是纯正信仰的合一;不同信仰不能合一。在此有些法利赛人,传基督徒信了耶稣,还要受割礼,将主耶稣的救恩,打了折扣。保罗、巴拿巴不服、与他们争论,信仰先弄清楚了,才能达到合一。在主耶稣的祷告中祂说:“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但其中还有一句说:“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这灭亡之子,即名为门徒,其实不是得救的门徒;他就是犹大,他没有信靠耶稣。所以主耶稣祷告父使他们合而为一,是指一切信主的人。主说:“因我的名保守他们。”乃指凡在耶稣基督名下,信靠主的人。“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一12)约翰福音十七章十一节的最后一句:“像我们一样,”圣父圣子是在生命中合一,因此圣经清楚告诉我们,教会的合一,是指生命的合一。信仰相同,同样信耶稣的宝血,信十字架救人的福音,叫人得耶稣的生命。有此生命的人是合而为一的,这种合一,非常自然,不需要用人的组织,人的方法来促进推动。凡是由神所生,无论彼此间个人意见如何不同,彼此可能有过争辩,或在追求上,程度也会不同,但信仰总是一样的。教会的合一,是站在这立场上。若把不同信仰的联合在一起那不是合一,乃是混合的团体。混合的团体,是属世的人所做的事。如国家的政党,在选举时,那一党得到法定的票数,那一党就组织内阁,所有部长都是那一党的人。有时各政党都不能得到法定的票数。就要组织混合内阁;各个政党派出几个人,这是政治妥协。但行真理,没有妥协,“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若不相信十字架宝血救赎的福音,虽挂教会的招牌,也不是耶稣基督的门徒。
还有另一种合一,是藉着武力的合一,当日本军队占领华北时,要所有的教会大联合的受他们的督导,这不是教会合一,乃是把宗教团体统一起来,用武力统一教会。那时忠于真理的教会不肯参加,不参加者不是破坏份子,乃是因为信仰不相同。
今天有些神学院,请两种信仰的教授,有些信圣经,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有些不信圣经,不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上课的时候,各人讲他的一套,弄得学生们不知所从。提倡这事的人还诡辩说:容纳各种信仰和见解有助于教会的合一,这不是合一,不但不能训练神的工人,且破坏了教会的信仰。你们要进神学院,或加入教会,要查明他们的信仰,如果信仰不纯正,连考虑也不要考虑。
还有,教会的出版社,若是信仰纯正,所出版的书籍,要合乎圣经,不要一方面卖生命的粮食,一方面卖灵魂的毒药。
(二)心灵合一。这就是同工之间的合一,圣经说保罗与同工,有同一心灵,同一脚踪,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十八节说:“我们行事,不同是一个心灵么,不同是一个脚踪么?”使徒行传十五章末段,记载保罗与巴拿巴起了争论,但他们的合一并没有受破坏。读这段圣经,有人责备保罗不够爱心;有人责备巴拿巴太重亲情。我不责备他们,我说他们都对,因为他们都是为主。他们二人各有特别的性格,巴拿巴又叫做劝慰子,性情温柔;盼望人悔改,他对马可,加上有亲戚关系。他看重主的工人。保罗性情刚硬,在工作上比较严厉;马可既然失败,现在不肯再收他。有人说使徒行传以后都是记载保罗的工作,没有记载巴拿巴的工作,一定是巴拿巴有错。但我们知道使徒行传大部份是记载彼得和保罗传福音的事迹,其它使徒不多提及。我相信巴拿巴带同马可出去作工,一定也有很好的工作成绩,因为在保罗书信中,曾两次提马可的事。保罗称赞他,想念他。马可后来有美好的见证,因为他也是主所重用的工人。所以那次分开,是不得已的,是神许可的。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但保罗与巴拿巴心灵是相通的,没有因此结仇。今天我们找同工,是否以心灵相通作前提,抑以利益为取舍,有些教会长辈要请一个神学毕业的青年作同工。对他说:“你来作我同工,我可送你去留学。”那青年听了,觉得心灵不相通,就拒绝了!为主作工,不能受利益利诱,若不合主旨,主必另行带领。求主在教会中多兴起合作的同工,同有一个心灵,同有一个脚踪。同工的缺点,虽一时不能兼容,但以后就应该包容。若不同心,就中了魔鬼的诡计。
(三)事奉合一。使徒行传十八章二十四至二十八节,是说到传道人与信徒的合一。有个传道人名叫亚波罗,他是菲洲亚力山大城有学问的人。他在以弗所讲道,机会甚好。当时百基拉与亚居拉,也在其中听他讲道。觉得他对真理还未清楚明白,有帮助他之必要。所以,接他到自己家里,用爱心款待他,将主的道向他讲解明白。亚波罗很谦卑,肯接受他们的纠正,以后就成为一个被神重用的工人。可见在事奉上他们是合一的。教会是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会的传道人,与信徒同是一家人;应同心合意来事奉主。可惜今天传道人一有缺点,信徒就大肆批评,侮辱攻击,如此便失去了合一的见证。
有一个传道人到南洋作工,因为工作忙,缺少安静;他讲道虽好,但灵里没有负担。有一位姊妹见到这情形,就决心负责不断为他代祷!今天传道人有缺点,若我们大加批评,对己既无益处,对人又不得造就,亦何益之有呢?求主光照我们,叫我们效法初期教会,像他们传道人与信徒能在事奉上合一。
我们切不可把传道人看作雇工,当自己是雇主,这是不合圣经教训的。传道人与信徒必须在事奉上能合一,教会才有美好的见证。
(四)捐输合一。就是在奉献金钱上合一。使徒行传十一章27-30节。教会发展到安提阿,安提阿的基督徒,因犹太地有饥荒,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有缺乏;就自动奉献金钱,帮助他们。这是美好的见证。前几天提到保罗在各地建立了教会,有腓立比教会不断在钱财上,支持保罗传福音的工作,使福音传得更广。中国教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许多工作仍要西差会的帮助。未见有中国信徒,奉献金钱到国外去传福音,或帮助退休的同工。安提阿信徒奉献金钱帮助犹太信徒,表明他们在奉献方面不自私。我们在主里是一家人,无论是中,外的信徒,在主里都是一家的人。教会奉献应彼此相通。但今天教会对这见证太缺乏了。今天中国教会为甚么贫穷,就是因为在钱财上不尊重主的权柄,不肯奉献;不是因奉献而穷,乃是因不奉献才穷。好像死海的水,只有接受,没有输出,所以变臭,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今天教会有人把持信徒的奉献,不准自己教会的信徒奉献金钱到外面去,这是主大为不悦的!昔日军阀分别割据地皮的时候,就地抽税不缴交中央政府。教会不可有军阀的作风。今天中国人为什么能够信福音,因有西国的传教士来传道。为什么有西国教士来,因有许多西国的信徒奉献钱财,支持好些传福音的工作,这是教会美好的见证。
加拿大有间教会,规定所收奉献用在本教会的应少过用作支持对国外布道工作。如果用在本教会多过用在对国外布道。牧师就要辞职。
如果每个信徒都明白奉献的真正意义,人人奉献,结果财主不能在教会掌权,而且那些无实效的事工必然减少。教会重要工作,如文字布道,福音广播,训练人才等等。很多人会注意衣饰和妆扮,可惜教会的工作。没有固定的经济支持,因为信徒捐输方面,没有合一的见证。
(五)祷告上合一。基督徒彼此是肢体,应该彼此代祷。在圣经里彼此代祷的例子很多。今天教会有代祷的工作,但没有负责的代祷。每年只定一天为某事工的公祷日,这是不够的。
南洋有一地方有公会,教会也有地方教会,地方教会的会友,很多原来是公会的会友,因此公会的人说地方教会偷羊,双方常有磨擦,竟有信徒祷告说:“主啊,求你打倒某某公会。”他们不但没有彼此代祷,还在祷告中打架。教会若专讲一套属灵道理,并不好好带领信徒为别人代祷,这是不对的。
有人离开原来的教会,有不得已的原因,但离开的心情如何?是不是为了信仰。有人离开之后,就攻击原来的教会,他们是为了权益,有了意见,离开之后,仍怀仇恨之心。魔鬼巴不得救会起纷争,教会起纷争,魔鬼就可高枕无忧,因教会没有美好的见证,就没有能力争战,当你离开一个教会时,应存爱心,行真理的人,是谦卑且有爱心的,不行真理的人,才没有谦卑与爱心。有人从这间教会走到那间教会,问牧师说:“那间才是理想的教会?”牧师说:“若有一间理想的教会,因为被你加入,恐怕就成为不理想了。最理想的教会是在天上。今天神的旨意要教会合一,在祷告上应有美好的合一的见证。
信徒若不走十字架的道路,凭自己意思去走,教会就不能合一。照圣经的指示,教会必须先将信仰分清,做到心灵与事奉的合一,不是混合,也不是统一。今天东南亚有千万以上华侨,向他们传福音的责任放在香港信徒身上,求主叫我们知道在生命上信徒已经合而为一,所需要的是要在事奉上工作上活出合一的见证。── 薛玉光《教会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