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保罗--最伟大的宣教士
字号:A | A

“保罗的罗马公民身份使他在游行布道时得着许多便利,他不必像今日的宣教士所遭遇的两种困难。那时,没有我们今天所意识到的领土以外的领土。那时也没有所谓异域的土地。保罗所到各处都是在他自己的政府统领之下。他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去,也不是以外国人的身份工作,或服从外国的法律制度。他在罗马帝国的世界到处为家。当他在腓立比或耶路撒冷上诉罗马时,也不是对一个外国的政府上诉。他的工作实际上是本地的传福音工作,是在他自己的国旗之下完成的。

其次,保罗是在他自己的文化界域中工作。他与他传福音的对象之间,没有社会上或经济上的鸿沟。十九世纪的基督教把西方高高地提到东方之上。当然,无论如何东方与西方都有很大的距离。宣教士常常遭遇大不相同的风格习惯,生活方式,消费标准,观念和传统等。保罗则不必夸越像我们一样的鸿沟。他到他本国公民中间去,在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里,从来没有产生过今日传道事工的难题,例如自给自养,差会与地方教会之间的关系,差会金钱的使用等等。保罗传道当然有他自己的困难和当时的各种限制,不过有许多方面却不是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困难。”

                                                                                            --斯彼尔(R.E.Speer)

有人说真正的伟人愈久愈显得出他的伟大。无疑的,保罗便是如此。两千年来的考验,不断地显出他的价值和不凡。

通常认为保罗热心传道事工的基本原因是他曾在大马色的路上 遇见基督。不过,也有人持一种与此不同的意见。麦基福教授(Prof  McGiffert)写着:“保罗就是在悔改以前也希望做一个传道士,而不只做一个拉比。他要奉献他的生命宣传真正的公义,推翻任何足以阻止公义进展的事,并推翻任何足以阻止人民个别实践律法的事”(徒22:3;腓3:5~6)。悔改没有消灭他这种传道的热心,只有更为加强,并转变其方向。

保罗、基督教第一个传教士,一面借着教导,一面以身作则,为世世代代立下了传道传道事业成功的原则。他比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宣教士更接近神所定的标准。基督在他身上掌握了一个最适当的器皿,为天国的利益而热心献上,其它的宣教士为福音开启了一个大陆,保罗却开启了全世界。

呼召

保罗的呼召是那么特别,那么分明,丝毫没有错误。他在耶路撒冷作证说:“主向我说,你去罢,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徒22:21)。亚拿尼亚以又了解又恐惧的心情欢迎这位和名的逼迫者进入基督的教会:“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徒9:15)。神又加上一个附则,提及他要完成毕生事工所必须受的训练:“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受许多的苦难”(徒9:16)。

他的蒙召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宣教士,却为他的宣教热情导引了正确的方向。他作基督的宣教士,以代替法利赛主义的宣教士。他不再为律法效忠,而为支配他的基督的福音而尽忠。渐渐地,他发现这呼召不是神在他生命中所定的新目的,乃是神在他出世以前所预备的计划的高峰。他为他的生命和他的事业所定的渐进的目的已开始显明起来了(徒13:46,18:6,22:18~21,26:16~18)。

训练

保罗在宗教上和知识上的训练都得着一种得天独厚的机会。然而,当这些训练尚未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前,必须先镇压他的气焰而不减损他的热情,若要达到这目的,必须先有一段退隐和孤单的时期,他生命中的革命来得如此突然,如何彻底,以致他需要时间重新整理他的思路,重新编排他的神学思想。

斯彼尔说:“保罗因新的使命而光奋,但他没有立刻投身新的工作里。他先去作长时间的静静思想。逼迫的狂热情绪尚没有完全冲去他总代表的可能性。借着神智慧和安静之灵的引导,他先有一个时期作内心的准备。当他开始工作时,自然便有了信息--不假借,而是直接地新鲜地从神而来的。”

这种在圣灵学校中的特别训练,在亚拉伯有三年以上的时间(加1:17,18),在那里他有足够的余暇让神教导他,训练他,准备为全世界开启福音的门,通常,准备作宣教士的人都渴望缩短训练的时间,因为他们心情急切,觉得漫长的准备时间实在讨厌。然而,只有在准备的初期能忠心的人,才能使他成为值得信任的人,才可以把更大的机会交托给他。保罗在没有出去作更广泛的事奉以前,曾在他的本城大数作一个工人。

雄心

保罗有属灵的雄心,这是无可否认的。他内心有一种冲动,驱驶他一定要去完成那不可能的事,他三次提及这新的雄心与他没有重生以前的日子完全不同。从前他的目的是要涂抹基督的名,消灭基督徒,根绝教会的势力,“口吐威哧凶杀的话”(徒9:1)。热烈寻求新的征服区域,直至他遇见天上来的异象。

他的雄心没有被消灭,不过在基督的荣耀里,在天国的进展上,找到一个新的中心。他常常不满“现状”,所以觉得一定要尽力向着新的目标前行,如今,他渴望将圣灵的福份带给那些他曾意图毁灭的人。他写信给在罗马的基督徒说:“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罗 1:11)。

关于他的雄心的本质,是想赢得主的喜悦。“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林后5:9)。基督的喜爱是使他最满意的奖赏,足以鼓舞他作任何的服务或受苦,这种雄心一直激动他作忠心的事奉。

他在行为方面的志愿是安静、殷勤、自持的、“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叫你们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帖前4:11,12)”。保罗常常操练和实行他自己的教训。他劝勉帖撒罗尼加的基督徒在等候基督降临的盼望上不要犹豫不定。生活行动也应与那盼望相称,他没有时间作游手好闲的假装虔诚的人。

他曾原原本本地将事业上的抱负写出来:“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的根基上,就如经上所记: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罗15:20,21)。

有人曾说保罗是十分害怕在属灵上受一定的限制。他被一种求进步的无厌足的欲望所支配。他不愿意在藩蓠内。他岂非蒙召要“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么(徒22:21)。他认为要忠于使命才不失去他的尊荣,那些远处的疆域常常萦绕在他脑中。这个全球性的公民的视线是无际边的。在他看来,一个没有满足的需要便是不能抗拒的挑战。哥林多--罗马--西班牙--罗马帝国--直到地极:“盼望从你们那里(罗马)经过……往士班雅去”(即今西班牙)(罗15:24,28)。这是未来教会的标本模型。我们今日的教会应该希望占有每一处未曾占领的地方。有什么目的比将基督的知识充满世界更崇高呢?每一个伟大的宣教士的心思意念里都应燃烧着相似的雄心。

保罗的雄心基本上是无私的,是以基为中心的。他宣传不自私的爱,他本人便是这教义的最好例证。亨利马廷(Henry  Martyn)因遵循保罗的传统,说“他不愿因贪婪,雄心,自我而把自己焚烧毁灭,而愿意仰望那全牲的燔祭,为神和他的国度而烧尽。”

动机

这样热烈的雄心,只有最有力的动机才能点着推动,在使徒保罗的书信里,有一些零星的叙述表明激发他热烈传道的因素是什么。

首先,最强烈的推动力乃是基督的爱。“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5:14)。在大马色路上激动他,俘掳他的爱一直使他对基督无条件地臣服,直到见主荣面之日。这位主是他的肉眼没有见过的,这种力量使他不辞最大的劳苦。

其次,是一种不能逃避的责任感:“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罗1:14)。保罗有纯正的宣教士的热情,愿与人分享他个人的发现。这种重大的责任感越过了一切种族的障碍和文化上的差异。他觉得他欠所有人的债。因为人人都包括在基督的爱和牺牲之内,都能得着救恩。社会地位,贫富智愚,在他一视同仁,他必须尽力偿还他的债。

优越条件

保罗是享有罗马公民权的犹太人,生活在希腊的一个城市中,因此,极适宜于作一个普世性的宣教士。他表现出三种民族的美德--罗马人的实事求事,希腊人的多才多艺,及希伯来人的不屈不挠。他的罗马公民藉使他不致受到今日多数宣教士所普遍受到的压力。对于一个罗马公民,没有异地之感。疆界问题从来没有麻烦过他。帝国之内文化统一,没有什么社会上或经济上的藩蓠需要克服。在圣经的记录中曾三次表明他享有罗马公民藉的便利(徒16:37,25:10,27:24)。

作为法利赛人中的一个法利赛人,保罗完全熟悉地位错综复杂的犹太人。他可以从容地从他们自己的教科书上与那守法主义者辩论。他既然曾在当代最著名的拉比迦玛列门下受造就(徒22:3),就没有人能非难他的学问和对于律法的知识。他也同样熟悉当时的哲学体系,又使他得以自由地劝告和斥责,不致受因经济问题而来的压力。

障碍

保罗虽然享有上述的特权,使他在传道事工上得着不少便利,可是,另方面,他也有他的困难和障碍。由于他要负责自己的生活,有时还要负责同工们的生活,使他不能不昼夜辛苦地工作。奇怪的是他仍然有充分的时间有效地为主作见证。

他常常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顺利地传道,因为他很快便被人控告为滋事生端的人而被赶出会堂。又有同工离弃,彼此不和的痛苦经历。例如巴拿巴,底马,许米乃,腓利都,腓吉路和黑摩其尼。他的环满了苦酒,使他禁不住写道:“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提后1:15)。

他受假师傅和律法主义的困扰。他们跟踪他,为要捣毁他的工作。他们看不起他的权威,责问他的使徒职,使他不能不为神所托付给他的职守自辩。他所带领悔改归主的人并不是常常坚固。身体上的受苦好像是无可摆脱的家常便饭。疲乏、痛苦、饥渴、寒冷、赤身露体、欧打、监禁、石击、船坏、海陆的危险,都是他传福音的经历(林后11:23~28)。

保罗对这些障碍和困难的反应态度是极值得我们效法的。他不是消极地忍受。实际上,他把它们当作是荣耀和欢欣的事(林后11:30)。他并不把它们当作纯然是邪恶的事,反而当作对他有益的,使他可以藉此学习谦卑(林后12:7)。它们成了带恩惠给他的导管。神没有为他除去这一切的痛苦和障碍,但赐给他足够的恩惠使他能愉快地担当这一切(林后12:9),而且得胜有余。他说:“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林后12:10)。

引导

保罗虽然在悔改以后,立刻欢欣地响应神召他作宣道的工作,但事实上,这种工作交没有立刻开始,直到他在安提阿教会工作几年以后。那间教会是世界大同的教会,由几个不同种族的人作领袖。正当这些领袖祈祷禁食之时,圣灵便对他们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徒13:2)。

保罗没有立即从事宣教事工。直到他所参加的地方教会确定了他个人的蒙召之时。“他们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13:3)。教会领袖集体的差派更坚定了保罗私人从主所领受的托付。如此,安提阿的教会立下了足以使其它教会效法的榜样。如果宣教士个人的蒙召为他所属的地方教会的领袖们批准,那么,对教会方面及宣教士本身都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尚有一件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保罗在安提阿教会服务期间,并他开始宣道事工的第一、地期,都与一位较有经验的同工--安慰子巴拿巴一起工作。无疑的,这位敬虔的同工在保罗的训练期曾有过重大的影响。后来,当这位后起的同工崭露头角,凌驾他以上,负起布道队的领袖职时,巴拿巴也丝毫没有表现任何嫉妒的迹象。

保罗听见马其顿的呼声(徒16:6~10),并不能被认为是他第一个听见传福音的召命,而应该当作神引导他的一种方法。即带领一位已经响应初只呼召的人进入特别指定的范围内工作。为他选择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的是圣灵:“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以后亚西亚和庇推尼也听到了神的道;不过,当时神的计划却是要将福音向西方传布。欧洲的庄稼已熟了,可以收割了。保罗在属灵的悟性上很敏感,他即刻听从圣灵的禁戒,没有依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却到特罗亚去等待。一方面祷告,一方面与同工商量,不久便明白神的旨意要他们到什么地方去。由于他的顺从,结果极为美满。

保罗看见马其顿人的异像是在他遵从了大使命(太28:19,20)以后,而且不过是神引导他的因素之一。他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任命,如今开始出发到福音未传过的地方。但,即使他在看见异象以后,也看看他的同工是不是有同样的感动。结果知道他们在圣灵中都得着同一的意念:“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这样,在他没有启程往马其顿去时,已确定这异象与神的道相合,又有圣灵的见证,与弟兄们的意见也相合,又通得过自己的判断。这样经过几重的考查以后,使他确实知道这是神的旨意和引领。因此,日后他在腓利比遭遇敌对,受鞭打下狱时,也没有觉得怨叹、忧愁或难过。

方法

当保罗响应马其顿的呼声进入欧洲时,他始创了一种环球的传福音运动。他在圣灵引领之下所采用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模范,使后代的人有所遵循,而且也产生了相似的果效。

使徒行传是第一部宣道学手册,写出了宣教运动的历史和原理。安充满了典型的宣教情景和事件,可作为每一个时代宣教工作的珍贵的引导。它提供了宣教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记载了宣教时所遭遇的失几,表明神准许人在世上传福音时必不能免去一些难题。有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书包括三十三年之久,大约是一代的时间。有人说过,在这新纪年的开始,神指示出一班软弱可怜的男女在一生中所完成的事。如果我们将今天宣教的光景与这本为圣灵启示的纪录比较一下,便显出在各民族中所遇见的基本难题是多么相似。

多才多艺的保罗采用全面性的战略。我们再次看看他活动的情形,便会注意到他不断将大城市作为他进攻的焦点,因为他知道城市的领导作用,最能影响社会的文化和人民的习惯。他的目的是要那些具有社会地位的人,与较贫穷的人同样得着福音,这样使教会可以继续成长。他期望每一个信徒都把自己作传播福音的中心。

他从事广渊地传福音,但也不忘热心的个人传道。他常常耿耿于怀地要开发新的领土归在主的旗帜之下(罗15:19,20)。他清楚地指出基督教以前可咒诅的三种分界线已在基督里除去了(加3:28)。福音是没有种族、阶级、性别之分的。他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这话在他并不是泛泛之谈。

然而,光是传福音并不能使他满足。他的远景并不是看见自己把福音传给全世界,而是神会借着他所建立的教会把福音广传。他发现男女对真理都有敏感性。当他们承认他们的信仰以后,保罗便帮助他们成立一个自养的,简单而有神缩性的团体(徒14:23;多1:5)。他不因流荡性的传福音方法而心满意足,却竭力设立永久性的团体,使他们可以继续高举火炬前进。为要达到这目的,他小心地将他的全部真理(最少也是胚胎型)介绍出来(徒20:25~27)。这些教会被建立以后,他仍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他的生命与他们的生命有同一血脉,以致他一次说:“你们若靠主站得稳,我们就活了”(帖前3:8)。他的爱便是如此火热。

他传扬一种普世的福音--罪的普遍性和十架的普遍功效(罗1:3~5,3:29,30,5:7~8)。他着重基督对这世界有绝对的主权,并他最后普世性的胜利(林前1:24;腓2:9~11),有一件使人有深刻印象的事是:他对帖撒罗尼迦人的教训,即使是他们悔改的初期也是广泛的。记得他与他们同在的时期还不到一个月,但所教导他们的教义已十分广泛。

保罗坚决地不将所建立的教会之全部担子主在自己肩头上。他知道应如何将责任分派给人。他经常训练人担任各顶工作。他的同工通常是来纂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他自自然然地认为他们乐意帮助。而他的殷切期望往往使他们得到鼓励,愿意尽力帮助。他张大眼睛,找寻有希望的青年,教导他们,推动他们担当重责。

他善于结交,深得同工们的喜爱。他那随时准备支持人的精神,又使那些年轻和缺乏经验的同工敢于面对所遭遇的困难。他不用金钱吸引他们,反而为他们作牺牲的榜样。他虽不支取薪水,却欢迎出乎乐意的自由奉献。由于这有利的地位,他能毫无拘束地劝导人多多奉献。他自己的标准如何,他为新信主的人所定的标准也如何。

他是何等一个人!何等一位宣教士!法拉教授(Dean Farrar)对他有极高的评价:“保罗,像彼得一样有力,像约翰一样沉默;保罗,不自私的英雄,宗教自由的伟大战士。作为一个传道人,他胜于屈梭多模(Chrysostom);作为一个宣教士,他胜于萨维尼(Xavier);作为一个改教家,他比路德更伟大;作为一个神学家,他比亚圭那(St.Thomas  Aquinas)更高深;保罗,外邦人的使徒,主耶稣基督的奴仆!”── 孙德生《神的门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