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曾被喻为眼泪中溶解的铜像,刚柔兼并在他一身。他是一个懂得忧伤和熟悉滋味的人;他亲身感受到一个犯罪的国家凄凉与重压。他的奥运会和他的受苦都是基督生命的典型刻划。他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与以色列可怜的余民同列。他所写的两本书充满了代求的精神,因为他是一个命运之子。有时他祷告十分大胆,例如他在困惑中所发出的呼喊:‘耶和华啊,你曾欺骗我,我也受了你的欺骗’(注:劝导二字在有些英文圣经中作欺骗deceived)。你比我有力量,且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话,人人都戏弄我。”(耶20:7)
“耶利米哀歌是一个属灵的厂矿,是为了那些想在祷告的艺术中造就自己的人所预备的。圣经中没有一处像这本书包含那么多强烈的请求,那么有力的词句,及那么感人肺腑的辩证。他从地牢中求告耶和华,仍深信‘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哀3:22,32)”。
--祖威默(S.M.Zwemer)
耶利米,流泪的先知,这形容词好像会立即使人产生一种厌恶感,而不想研究他的预言。真的,不幸地,他的作品乃是圣经中被人疏忽的一部。然而,他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合时这么适切。虽然他所不得不传的信息是那么暗晦,但如果我们只把他当作是悲哀的先知,是不公允的,因为他在大苦难中也是一位满怀希望的先知。
在他的两本书内,详细地记载了他的自传,使我们对于他的一生有直接的认识。这一点是与其它先知书不同的。他的自传也使我们对他当时的世代得着相当的启迪。他十分坦白地披露他自己的心理。叙述中夹杂着对白,显示出他在心之深处实验到神对待他的方法。
我们若想认识他,必须先知道他那个时代的一些情形。那时,在宗教和政治上都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到处燃起旋转乾坤的战争烽火,结果,巴比伦得了显赫的地位。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导致耶路撒冷的败亡。世界上多数的宗教都在这个时期产生。--佛教,印度教、儒教和波斯教都在公元前六百五十年至五百年间兴起。像今日一样,当时是宗教和政治都显得紧张和混乱的一个时代。世界的强权也完全换了不同的主人。
耶利米主要是关心他本国的福利,因为他是生活在最需要关头的时代。对那远离正道,正往不可免回之毁灭边缘的以色列国,耶利米是耶和华的使者。如果英国大史家麦考理勋爵(Lord Macauly)曾从事记述耶利米的事迹,他也不会比下面一段写得更适当恰切:“很难想到有什么事情会比一个伟大的人眼见自己垂危的国家奄奄一息的情形更痛苦。他要处理崩毁以前的错误复杂,混乱与疯狂交替的国家。亲眼看着它的活力一天天消失,直到一切解体,只剩下冷酷,黑暗与腐败。”
耶利米作先知期间,先后有五个王统治,其中有两个为期甚短。约西亚是国家改革运动的一个器皿,但其改革的成果却显得十分肤浅。他们的内心没有离弃腐败和邪恶的决意。在约雅斤和西底家相继登上王位以后,国家很快地跌进悲剧的大收场。国家解体以前,政党纷纷而起,先知便是生活在这混乱的时代中。
背景
耶利米出生在一个祭司家庭中,他自己亦身为祭司。他的家在亚拿突城的一个小村中(即今日的亚拿地Anata);周围荒芜多石,位于耶路撒冷之北三英哩,是划分给祭司居住的四个城之一。可以遥望便雅悯的沙漠。这沙漠是施洗约翰熟悉的,也是我们的主在受试探期间的所在地。无疑的,这沙漠对耶利米准备担任他毕生的工作以前有很重大的影响。他必然曾在那里发展他处性中深思熟虑的能力。
由于耶利米在京都耶路撒冷附近长大,他对于国家的一切事物都极熟悉。他也必然知道在他周围的一切传闻,他会参加宗教的各种节期,与他的百姓同有快乐和忧愁的感受。
他的父亲希勒家不是那位大祭司希勒家。那位大祭司是以利亚撒的后裔,而亚拿突城的祭司是以他玛的后裔(参代上6:4,13~15;王上2:26,27;代上24:3)。从先后继位的几个王都尊敬他这件事看来,他似乎出身于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家庭,他是少龙的侄子(耶32:7),少龙的妻子是预言耶路撒冷的女先知,这样看来,在祭司和先知的集团中都有他的亲戚,所以,他是在这两种职份的特权和影响中长大。拿鸿和西番雅也在同时期作极有力的先知事工。
这位青年人对神所安排在他周围的影响必然不会无动于中。约西亚的改革无疑的会在他脑海上烙下深刻的印象。他熟悉当时已存在的一些圣经古卷。那些书上的话语也成为他思想的一部份。他的预言从开始到结束都涉及国家的表征和风俗。这些准备的背景加上他自己的恩赐和气质,使他十分适合担任神所指定给他的那份工作。
呼召
很少先知和传道人有耶利米更确凿的蒙召经验:“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耶1:4)。这直接从神而来的信息改变了耶利米生命的整个过程。他十分需要像水晶那么清楚的呼召。他将要担任的工作是繁重的,要付上昂贵的代价的,只有深深感觉到神预先的按立,才能使他忠于他的使命。因为在将来的日子内,他必须指摘他那个时代所走的路线,反对领袖和人民的意见
他的呼召是直接从神而来,当那呼召临到他时,他早已熟悉那是神的声音。正如使徒保罗一样,耶利米的听众是多国的人:“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他没有为自己选择这职业,他是被选为先知的。神用极其特出并有安慰性的话语呼召他:“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耶1:5)。当他在母腹中时,无所不知的神已把他分别出来作先知。使他在以后的日子中,每逢想起他是神特别预知的对象时,便能获得莫大的力量。他是神所选召的,那么,最后的责任也是神的。这种意识使他在反对者和仇敌面前有如铜墙一样保护他。
回应与委托
耶利米的反应是真诚的,即刻的。--他觉察到自己的不配:“主耶和华阿,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1:6)。他听见呼召时的惊慌情形并不足为奇。像他那么寂寂无闻的祭司如何能承担这样大的职责作列国的先知呢?事实上,他的推辞便是最好的推荐书,也证明他适宜担任这工作。有些缺点冻致取消一个人的资格。
他对神的呼唤所起的反应,与他的先祖摩西的反应在表面上似乎有一种相同的性质。摩西抗议说:“主阿,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来是拙口笨舌的”(出4:10)。耶利米说:“主耶和华阿,我不知怎样说”。可是,神对他们的瓜是完全不相同的。耶和华向摩西发怒。为神作代言人最主要的不是靠口才。同时,摩西的态度乃是不愿意遵行神的旨意。神对于胆怯的缺乏自信的耶利米又是另一番态度。他慈和地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他不在意他的弱点和缺少经验:“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耶1:7,8)。神对软弱的人是温和的,但对一个已蒙应许供给所需,而仍不愿意担任工作的人却是严厉的。他欢喜在人类的软弱上显出他的能力:“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
神不欢喜我们终日思想自己的不配。因为这样我们便会扼杀自己的才干,对自己的责任退缩。我们应该随时支取神的力量去对付我们的无能为力。神供给耶利米所意识到的需要:“你不知道怎样说么?我已将我的话放在你的口中。我会负责所要传的信息。你惧怕人么?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你惧怕列国吗?他们虽要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参耶1:8,19)。
神对他的仆人不只是执行他无上的权力,同时,他也乐意供给他们一切所需,保护他们,巩固他们。这一点包含在他每一个呼召里。“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我已将当说的话传给你……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耶1:7~10)。如果耶利米曾退缩,充其量他不过在亚拿突城享受一种退隐的生活,但他却不会错过神为他的生命所安排的完善的计划。
双重的异象
任命以后,便有异象。耶利米所看见的两个相对性的异象表征,对我们的今日的世代仍有同样的关系。在“一根杏树枝”的异象里(耶1:11,12),原文有双关的意味,在我们的圣经译本内没有表达出这种意思,贝其乐博士写道:“希伯来文杏树这个字是shakedh,意思是醒来或敬醒。先知说:“我看见一枝不眠的树。”回应是:“我是醒着的。”醒着这个字与杏树只有相差一个字母,即shodedh。“我醒着要使我的话语实现。”杏树由于早开花,人们便加给它希伯来诗词上用的那个名字。首先因这开花的树,使人感觉到春天的抚摸,然后,那些蓓蕾盛开,成为希望的记号和复活的象征。”神向先知保证,他必实现他的应许和预言,即使由眼前的种种事件看来,他的话语好象失去了能力。神是醒着的,不打盹的。
第二个异像是一个烧开的锅。这是一个补充性的异象。前者是保证,后者是严酷。贝其乐博士继续的说:“主前六百廿七年,所有传道人都是在现实的阴影下生活。尼尼微放松了对帕勒斯丁的管辖。亚述几世纪来在中东的侵略和残酷已将结束。但其它国家却继承了这种毒害。西古提游牧民族(Scythian)起而扰乱北方的平原。稍后,在大军事家尼布四尼撒统领下的巴比伦,注定在耶利米有生之日打败帕勒斯丁,放逐以色列百姓,焚烧和劫掠圣殿,捣毁耶路撒冷京城。这是从北方而来的沸腾的锅。这种灼热的苦酒仍旧不停地向全地涌流时,耶利米的生命已结束。它曾毁灭人民,又把耶利米扫荡到被掳之地。然而,他在那两个异象中所学得的信心功课是:历史上并非不受约束的……有时它们可能黑暗,毁坏,世界的种种运动又是无情的,混乱的,然而神仍注目观看,掌管一切。”
先知的人格
耶利米的本质像一个诗人,他也有诗人的天才。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他是当时全国中最伟大的诗人。虽然他的诗歌在我们的圣经中是以散文出现,但在希伯来文的圣经中,有极显明的诗歌的体裁。他所倾吐的心声隐藏在希伯来诗歌的那种形式内。这种表达的笔法最容易拔响他百姓的心弦。
他的传记表示出神在黑暗之日要拣选的使者是何种人。有人说一个国家在开始和结束之时都会产生伟人,即在生和死的阵痛中产生。耶利米是在后一种情况中出现。他是一个爱国者,以他激烈的热情爱他的国家。这一点在记录他为国家的衰落而哀叹的书中十分明显。
人的眼睛并不是常常能看出神拣选某一个人的理由。他并不常常选择我们心目中所期待或所拣选的那一型人物。耶利米所要担任的工作是“在列邦列国之上,施行拔出、拆毁、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1:10)。那么,神必然会选择一个孔武有力,勇不可挡,满有自信,喜欢主动的人!
可是,神所拣选的竟是胆小如鼠,畏首畏尾,自觉不配的人。显然的,这种人完全不适宜他即将担任的工作。他比任何其它希伯来先知作更多的内在省察。他常常搜索他的心思,不断怀疑自己。他的同情心十分大。他常深深地敏锐地感觉到他国家的愁苦与悲哀(耶24:14~18)。他大大地遭受同胞的漫骂和遗弃。他的本性使他总想避免公开露脸,然而,他的职份使他不可能如此。以赛亚53章所活活描绘的受苦的弥赛亚的画像,被犹太人当作耶利米的写真。因为他们不愿承认基督与此有关;又因为耶利米受人轻视,被人弃绝,饱经痛苦,多有忧患。他渴望得着那永远与他无份无关的同情和慈爱。
说也奇怪,在另一方面,耶利米却又是一个有非常勇气和忠实的人。这种本性因他心中存敬畏的心而显得加强。照他自己的意思,他宁愿以怜悯为怀,不料,神却要他宣布审判。然而,他从不退缩。神劝勉他仆人“不要惧怕”的忠告并非多余的。在国家衰落时期宣布恶运的先知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近代有个与此相同的实例:美国有一个预言家在国内各地各州宣布美国将不可避免的被苏联毁灭。他被人憎恨、嘲笑、逼迫、下在监里,称为一个卖国贼。他在那些要挟他性命的反对者面前从不畏缩。不论在宫庭或在街头,他都忠心宣布即将来临的审判。他兼有直言忠告与怜悯为怀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全并。在他的服务中,满了同情与痛苦的情调。
耶利米经历过孤单无人赏识的生活。他与人类的爱绝缘。他没有妻子可以给他安慰和鼓励。他得不着同胞的拥戴,他爱国的自尊心受到损伤。有时,他甚至失去可贵的个人自由。他在遭遇遗弃受逼迫的那些年间,仍能不屈不挠地忠于他的使命,这完全在于他刚强的勇气和神持久的恩惠。他与眼泪结了不解缘。像约伯一样,他咒诅自己的生辰(耶15:10)。同胞因他所传的信息闪避他,他的动机被人误解,非难。他口传审判的信息,心却因这信息而破碎:“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耶9:1)。
他是一个满腔热情的人,渴望看见神的荣耀和他同胞的属灵幸福。主的话语好像火在他骨头中燃烧(耶20:9)。有一个时期,他变得十分颓丧,因为没有人理会他的信息,以致他决意缄默,然而他心胸中热爱和关心之情沸腾,不能抑制,以致热泪涌流,不停代求。
他是一个有信心和希望的人。史密斯爵士如此说:“耶利米不是一个希望的先知,可是他另有一种本质。没有这种本质便不可能产生希望--他有受控制的信心。有时黑暗,有时绝望,世界的一切运动是无情,惶乱,但他相信神仍能注视,在掌管一切。”甚至当他预言耶路撒冷即将毁灭和倾覆时,他仍然谈及那荣耀的国度,要像凤凰一样,在那被征服的城市之废虚中升起。
在耶利米的书中,有三段特别突出的经文显出他的信心和希望,照耀他沉晦的传道工作。
第一段经文是关于陶人和作坏了的器皿之比喻(耶18:1~10)。这象征的信息主要是传给以色列人的:“以色列家阿,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么。”这是神的问话。以色列曾被拣选为贵重的器皿,可是,她一直破坏了陶匠仁慈的计划。结果,以色列民受逼迫被分散,而且有更糟糕的事等在前头。然而,陶匠并没有失败,只要他们青合作,他仍然能把这国家作成一个贵重的器皿。“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作。”
这比喻今天也可以应用在我们个人身上。耶利米的希望之言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虽然因为自己的刚愎和悖逆受了损伤,可是仍旧有希望。如果我们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托在属天窑匠巧妙的手里,任由他捣碎,制作,他必会重新制造我们。这器皿也许不像原来所设计的那么美丽,但仍然可以为主人所用。窑匠的比喻为我们保证,对于一个失败而悔改的人,有无穷尽的希望。
第二段经文是关于新约的预言。宣判厄运的先知以自身表明是有希望的先知。当他以乐观的态度宣布将有一个新的要代替旧约时,他的信心已到达峰巅(31:31~34)。这新约富革命性,并有其超越的重要性,故有加以充分说明的必要。这新约基本上是关涉以色列人的,但在希伯来书信中的阐述看来,显然还有其它的价值,是我们可以作与自己有关的。无论如何,保罗清楚说明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加3:29)。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包含在这约之内的权益。
摩西的律法是旧约(申4:13),是不完全的,不是固有的,因为它以人的顺从为条件(来7:19)。它的职责不过是一位训蒙师,引领人到达基督面前。它是无能为力的,又因人的肉体而显得软弱(罗8:3)。它只可以告诉人应该作什么,却不能给人遵行的能力。人实在不可能遵守它的要求,因为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8:8)。这样,神为什么要求人作那不可能的事呢?回答是:神虽然知道了不能遵守律法,人自己却不知道。当律法传授给以色列人时,他们极自然地便夸起口来:“凡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后来他们竟不断违背约中的条件。神没有干涉他们的自由意志,反而采取这种方法教导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的罪恶与无能。
他们经过几百年的失败,才学懂这种功课,神才能带领他们甘心情愿地接纳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他预先看见了旧约崩毁的那一天,为新约所代替,这新约将补救旧约的一切缺欠--这约不但要求人遵行,也给人遵守的能力。它会保证抵制人那方面的失败,这失败是使旧约注销的因素,它也会补赏人性中制命的软弱。
神启示给耶利米的这新约,比他同时代的任何启示都更前进。它所供给的五种主要因素正是旧约所需要的:(一)属灵的领悟--知识。“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二)属灵的抱负--顺服。“写在他们心上”。(三)属灵的亲缘--奉献。“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作我的子民”。(四)属灵的造诣--相交。“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五)属灵的赦免--洁净。“我不再纪念他们的罪恶”。
无怪乎希伯来书的作者称它为“更美之约”。旧约着重人的责任,叫人“当”作什么,“不可”作什么,新约却说是神担负那责任。“我要”作这样作那样。这是为失败的人类所立的新约。
最后,耶利米在亚拿突本城买地的事件上美妙地表现出他对神的信心和希望。(耶32:6~9,17)先知已被囚在狱中。在那里,他已得悉巴比伦的军队扎营在亚拿突城外,占据他们的土地。这情况似乎是毫无希望的。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告诉他的堂史北哈拿篾会来要求他买赎在亚拿突的那块地。在哈拿篾那方面,这项交易是上算的,因为这城即将掉进迦勒底人贪得无厌的肚腹里,而那块地也会跟着失去。然而,耶利米在哈拿蔑没有来见他以前,已先遇见神。而且,神已向他保证,他的国家不致全部灭亡,将有一些余民留在那里。神会借着这些余民完成他的目的,他在安静的信心中买赎了陷入重围的的城中的那块地。他那狡猾的堂兄却庆幸自己完成了一宗上算的交易。
耶利米知道神能实现他的应许。因此,在似乎不可能的环境中仍把自己交托给神。他用言语表达他的信心:“在你没有难成的事”(耶32:17)。他在如此环境中买地是对国家作一个看得见的凭据,表明神秘先拯救它。以普通的见识而言,他当然会拒绝买赎那块地。然而,他与神有长久的亲密的联系。虽然他好像会明显地损失十七舍客勒银子,他也不怕踏上信心的道路。
银子秤过了,字据也签过了,而且已交给卖者手中。耶利米将买契交托给他的朋友巴录。这巴录是他在狱中时的代理人。巴录对这椿买卖表示惊讶。但耶利米告诉他耶和华已向他启示,目前被敌人占据的产业,将来必归还合法的业主。后来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在普通的历史上,我们也看见一个与此相若的例子。当汉尼拔(Hannibsl)的军队离罗马只有三英里之遥,似乎稳操胜券之际,一个有名望的公民用高坐收买汉尼拔大军在其上扎营的一块地。这处深信罗马必胜的明证,激发了他同胞们作更大的努力,结果,他们击退了汉尼拔及他的部队。我们可推想耶利米先知的浍也必然曾在他的同胞中产生相似的果效。
在不属灵的眼光看来,耶利米的工作是不合格的,是悲惨的失败。但在神眼中,它包含了获得一切光荣及成功之素。据说耶利米是被石头打死的。因此,他在“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的尊贵行列中得了一个光荣的地位。──孙德生《神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