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四1~13;约翰福宣六1~21;
马太福音十四22~23
神在自然界中的能力,等待着任何人使用,只要人有足够的智能和谦卑来研究、顺从它运行的必须条件。文明与野蛮人的区别,大部分在于前者已经知道了如何利用隐藏在水流、风、蒸气、电、或太空中的动力;而后者则完全依靠他们敏捷或强健的体力。机器不过是精巧的设计,必须顺着自然律而发出能力来供我们使用。这与使用之人的身分毫无关系。无论是穷是富、无知识或有学问、出身高贵或卑微、乞丐之子或君王之子,只要他肯付出代价顺服大自然的绝对条件,他就可以得到大自然的合作。
神的灵的运行也是这样。他愿意与任何忠实履行他条件的人合作。世上贫穷、软弱、被人藐视、卑微的人,也与文明、上流的人一样地可以使用并享受神的能力。一个涡轮可以推动一个小锯木厂,也可以推动一个大纺织厂。实际上,单纯像孩子那样的人,常常最能得着神,因为他们看自己是最卑微、最无能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在信心上是富足的,得以承受天国。
所以学习属灵能力运行的条件,不仅对于使徒,就是对于我们大家,也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些条件都清楚地陈述在我们的主开始工作时所遭遇的三重试验里。让我们按路加福音所记载的次序研究一下。
(一)我们绝对不可拿属灵的能力作为私己之用。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别人受托付,神也必看见我们的需要。
(二)真正的统治权,并非由争斗或武力得着的,乃是由事奉、牺牲、以及受苦至死得着的。
(三)属灵能力的赐予,绝非为着虚荣或炫耀的目的,乃是为帮助、造就别人。
这三个原则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但其要旨却与牛顿的定律一样地永远不变。这位性情激烈、充满活力的彼得,特别需要注意这些原剧,因他在以后的日子,要用大能力为主的来临和荣耀作见证。显然经过神预先的安排,这些原则都综合在各福音书著者所记述的经历中,尤其是在约翰福音第六章更为明显。
一、为别人受托付在乎舍己。使徒们大概是按着事先所约好的时间和地点,聚集到主那里,向他报告他们所作的事所传的道。他们需要有个机会来讨论他们所得的经验,领受对于各样难处的指导,分享彼此所有的喜乐。他们聚集到他那里的时候,随即听到了施洗约翰——他们大家所认识、所尊敬、所亲爱的人——已经在希律手下被害的消息。这些谣传得到约翰的门徒所证实,他们曾冒险要求把他们所敬爱的老师的尸首领去埋葬了,现在就来把这信息告诉耶稣。当时反对这新运动的潮流显然正在高涨,似乎整个局面立刻变为黑暗了。聪明之计就是他们暂时避开大众眼目,忧伤的心需要在安静中得医治。所以“他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即无人居住的)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六31)。
他们坐上船,向湖的东北角开行。由岸边斜坡上去,有一块颇为宽广的草原,再往上走,就有秀丽的橡树林,在那隐僻宽广的所在,有很多林间空地和幽谷,是疲倦伤心的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可是众人已经看到了船行的方向,就急忙地绕湖边跑路先赶到那里,这场面感动了基督,如同一群困苦的羊感动了真牧人的心一样。
主立刻就放下了其它一切,先应付这一万多人的无限需要。他“就怜悯他们……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但最使人惊奇的,是在天晚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他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所看到的一个童子篮中的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了所有的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外。门徒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彼得和其余的使徒一定会因这次的经历感到惊讶。他们将一生难忘。他们曾听他亲口讲过他禁食四十昼夜的故事,当时他曾受试探要他用神的爱子的能力使旷野的石头变成食物。显然地,他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拿出饼来的能力。他为何不用来应付自己的需要呢?他为何不常常请他们吃大餐呢?他为何有时要清早在路边的无花果树上寻找看有没有果子呢?
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矛盾,但矛盾里面却有极重要的真理。神决不将他的能力托付给一个要用来满足自己私欲的人。我们是在孤独的时候,在长期得不到别人所切望所享受的东西的时候接受旷野的试验;只有在我们成功地通过这试验时,神才准许我们充分使用那种使别人得救和蒙益处的能力。这就是旷野的经历使我们感到困惑的原因。难道是神对我们生气么?不!难道他忘记了施恩么?不!难道他因发怒而忍住他的怜悯心肠么?不!那么为何要有这样的“旷野”呢?他将丰富的能力托付你之前,他要先试验你。你经过了四十天的试验之后,天使要来伺候你。
二、统治权在于牺牲自己。众人吃饱之后,似乎情不自禁要立耶稣作他们的首领,带领他们反抗罗马的压迫。但他毫无作首领的意思。在旷野魔鬼用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试探他的时候,他已经将这问题解决了。从主以后回答彼拉多的话看来,世上的首领是含有使用武力的意义:“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约十八36)。他丝毫不离他那伟大的立场。他确知他要得到世上万国,绝对不是凭着武力,乃是要付出痛苦血汗、十架受难、和死在各各他的代价。
所以他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他自己就用他那难以抗拒的权柄叫众人散开,然后他独自上山去,在那里决定次日他要讲一篇道,以粉碎任何进一步想要他建立属血气和属世国度的建议。
我们以后还有机会来讨论他的政策的这个改变;在这里我们只需注意他要开始公开服事时,如何准确地执行他身为人子所定的原有计划。这个功课对于我们真是何等重要!教会要得胜,不是倚靠俗世的膀臂,不是简靠势力才能,不是倚靠战车兵马,不是倚靠无数的战士、武器的锐利、战场或论坛的得胜;乃是在于服事,如莫拉维弟兄会(Moravians)那样发动对于麻疯病患者的服务;在于忍受苦难,如历代以及现在的那些殉道者;在于血泪的牺牲——以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样,也只有这样,国度才能降临,父的旨意才能通行在地上。
三、属灵的能力绝不为虚荣或炫耀使用。“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有人说主曾叫门徒到湖边一处有名的地方去与他会面,所以才使他们这样辛苦摇橹,不久又遇到湖面起了暴风。可能是这样,不过这对于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只须知道,大概在夜里四更天——即晨曦微露时——他看到他们辛苦地摇橹,就“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我们也常常遇到风暴的威胁,都是神许可它来使我们学习更确切明了他奇妙富源的功课。我们若遵行他所清楚指示的路线,我们遇到困难便不表示我们走错了,乃是他自己有新的启示要给我们。我们若完全顺服主的旨意行事,就可以绝对相信,他必承担我们所遭到的一切危险。
但彼得却激起了冒险的精神,他不愿与其它的人安静坐在船里等主上来。他们可能只要静静地欢迎主就满足了,但他却感到在这样的场合,应该有个特别的举动来表现他的爱心、信心、和明显的勇敢行为。这举动有虚荣炫耀的意味,他自己可能没有觉察到,但主是了解的。所以当彼得求主让他从水面上走到他那里去的时候,主就说:“你来罢!”他就从船上下去,但他的信心不完全,他开始往下沉。
主在受试探的时候,魔鬼曾叫他促殿顶上跳下去,要他在空中行走像彼得现在想要在水面上行走一样。那试探者并且说会有天使用手托住他,使他跳下去时既威风十足又毫无损伤。他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的父并没有叫他那样作。但以后另有一次,他得到父的命令,要他舍身受死下到死荫的幽谷去;他一知道这是他确切无误的任务时,他就毫无犹豫,顺服至死,基且死在十字架上。他下去时,父永远的臂膀托住他,使他从那里再升到诸天之上。
彼得以后一生中,可能有些时候会得着清楚的命令,叫他从平凡经历的船上,下到逼迫、殉道的风浪中去,不过那样的时候还没有到;因他这时还不能应付那局面。他的动机现在充满虚荣和自信,必须清涤洁净才行。到那时便无须再等命令下来才跨出脚步了,因为他的任务将是确切无误的。
他开始往下沉。他虽是个游泳好手,但在风浪中无法游,只好求救。主赶紧伸手拉住他,一同上船。智能温柔的主除了说“为什么疑惑呢”这句话之外,并不曾责备他。他失败的一个原因,显然是因他注意猛烈的狂风,过于注意主的脸以及他的同在。但他的失败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他的信心不完全,其中有缺点。只要稍微有一点己的成分,就会使信心失去效力。神在基督里的一切应许都是是的,你若不愿意顺服,你就必须知道你所探取自以为是的步骤,终归是会失败的。因为骄傲、虚荣、夸耀、或自私,都要在不知不觉间损坏你的生命。务要无间断地靠着十字架把这己除掉,把它连同一切的嗜好欲望都治死。用坚定的语气效法我们的主那样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彼得在第二步功课中学到了第三个教训;他后来就是本乎这个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写出了那句有名的劝告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五6)。
“求主赐圣灵感化我们,叫我们心清意洁,尽心爱主,恭敬归荣耀与主的圣名!”(圣公会公祷文)──迈尔《圣经人物传──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