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二十二章
当数年的战争终告结束,以色列子民便欢欢喜喜地定居在他们的地业上。就如同暴风雨的早晨过后,清澈的阳光重新普照大地,又好像经过迷惑狂放的青少年期后,进入愉快兴旺的盛年期。圣经上对这段时期鲜少记载,可以想象当他们将神的律法带入迦南地、占领那些现成的美好城邑、和前所未有的富足房舍时,是在享受何等的福气。他们又从现成的贮水池里,引出新鲜的水灌溉葡萄园、橄榄园以及花园,在那儿又吃又喝,心满意足。
一个具有成熟基督徒体验的人,纵然他仍然继续在谨慎儆醒地往前走,但是他对属天的福分和美地,也不断有更完整的认识。这人因品尝神的良善慈爱而满足,又好像一座被浇灌良好的园子;有来自没药山上的微风吹拂着他。空气里有浓郁的香气;蔓藤发芽,开花了;石榴花也绽放了;在他的面前存放着各式珍果,新鲜与陈年的珍果俱全。
是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学习安息的真义;合一的真正源头;以及对付过犯与跌倒时所需的忍耐。
一、第一发现——安息的真义。“耶和华照着向他们列祖起誓所应许的一切话,使他们四境平安”(书二十一44)。约书亚对两支派半的人说:“如今耶和华你们神照着他所应许的,使你们弟兄得享平安”(书二十二4)。这也是耶和华与其选民之间关系的高潮。为了这一段,他将百姓和牧养他全群的人从海里领上来;将他的圣灵降在他们中间;使他荣耀的膀臂在摩西的右手边行动,在他们前面将水分开,要建立自己永远的名;又带领他们经过深处,如马行走旷野,不至绊跌。神行了这一切的心意,是要让选民如同牲畜下到山谷,在阴凉处享受甜美多汁的青草,以免他们受烤炙之痛,如此,耶和华便使他们得享安息(赛六十三11~14)。
这已经是相当程度的安息。国中太平没有战争了(书十一23),人民也安息了。但是很显然的,迦南地还并没有完全达到神的理想。这地虽然美好,但这福分仍局限于世俗的财富与物质的利益,显然不够完整。一个人怎么可能只因增加一大笔属世的财富,心灵就得到安息!这就好像期待人吃了面包就会长胖一样!同样的,仅仅得着应许之地,也不可能使一意追求真理的心得安息。迦南的安息,就如这卷书里别的许多部分一样,都只是属灵的安息、圣洁的宁静、难以言喻之平安的一个模式与影子,惟有在神自己里面的安息,才能填满人的灵魂。请听这话——我的安息:他的安息;为神的子民所存留的安息日的安息。这比起在迦南因丰收所带来的喜乐,与得着地业时踏步的歌声还要丰富得多。因此,诚如希伯来书所言:“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题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四8~9)。
当我们因重生而欢欣雀跃时,便有安息;但随着年月增长,安息的程度也渐渐深浓,正如四月天的淡兰转为八月的深兰。造成这变化的原因,乃是对神的道最完全、神的旨意最可爱以及神的计划最美好这些信念不断增深的坚信。当我们初踏入安息,必须抵挡不信任,不断告诉自己凡事都好,且以应许和确据安慰自己。但当年岁消逝,怀疑与自言自语也尽褪去,我们心中的密云里是被甜蜜经历的声音所充满。我们对那位所信的有更多认识,也记起他所应许的好处一样也不落空。我们看到生命中最险恶的乌云,不是消散的无影踪,就是化为沛然恩雨。我们忆起那些我们曾祷告、争战对付的事物,都成了最大的祝福。我们不得不承认,每当走自己的路,便满布烦恼愁怨;但当走在神的路上,就总是流奶与蜜之地。
当我们想起这些事,从一个生命的峰顶回顾以往,心里就满是宁静的安息。我们为甚么忧闷烦躁,自讨苦吃,让我们的灵在里面不安呢?凡是在律法掌管之下,凡是在爱之下,所有事物都会合作完好。神自己曾赐下恩典与荣耀。对那些他曾赐给独生爱子的人,他不曾留下一样好处不给他们。他的爱里揉合着父严母慈,我们的每一步他都考虑到,每条道路他都仔细挑选过;没有一滴眼泪他不顾念;没有一种痛楚在碰到我们之前,他不曾先尝过;也没有一种哀伤临到我们之前,他不曾先感受过那分沉重。我的心哪!你的神是这样的一位神!你要噤声;信靠他,他在作一切的美事,要安静休息!就好像一座珍珠门在你身后那样安全,这种喜乐是人抢夺不去的;每阵风都是和煦的南风;每块土地都是故土;每个有着艰难包装的环境,都蕴含着天父爱的礼物。
因此,这种出于信靠所生的安息,就更往前进深了。因为随着认识加增,信靠也扩大了。我们愈多认识神和他的爱子耶稣基督,我们对他那永存、无所不在的爱的信靠也就愈坚定;因之我们的安息也愈不能被破坏。不错,当他们渡过约但河时,他们就得到安息;不错,他们进入了那地以后,掬饮了山上泉水时,更会发现,那里的水更加甜美。这正是羔羊所救赎、所带领的人,不断体验更完全之安息的过程之画像。他要再带领他们进入那地的心脏地带,那里没有狂风暴雨的侵袭,也没有大海的巨浪滔天。
二、第二发现——合一的真正源头。约书亚召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四万勇士来,当众称赞并感谢他们完成了早先所许下的承诺,然后他吩咐他们:“……现在可以转回你们的帐棚……只要切切的谨慎遵行神的诫命”(书二十二4~5)。他在打发他们回帐棚时,也表示他对他们热切的盼望——要他们带许多牲畜、金、银、铜、铁并许多衣服回去,这些福分都是他们配得的。
当他们来到约但河,涉水而过之后,回顾那如今将他们与其它子民分隔两边的河水,突然有一种恐惧临到他们。为避免将来有一天,那另外七个半支派的人会对他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书二十二24~25)。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也为了向往后的其余支派表明他们的身分,他们在约但河的西岸筑了一座坛。那是一座让人看的大坛,不是为了献燔祭、平安祭或别的祭;而是为作一个永久的证据,告诉后人建这坛的是忠心事奉神的以色列人。
但这却是个大错。这坛的形状不是来自神的启示,它的结构也不是;如果他们遵守神的指示,那么每年三次,他们的男子便应当到示罗朝见神,自然也不需要这笨拙的计划了。在他们的想法里,人的合一不可能仅靠灵里的连结保存,一定得有外在实质的证明。光是示罗祭坛的连结还不够,必须再有他们所筑的这座大坛才行。
然而,对约书亚和其它的以色列人而言,这种合一的观念却是很真实的。同样的,属天的生活会在我们里面产生一个清晰的观念:神的子民是真正合一的。这也是约书亚记这卷书和以弗所书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相似之处。以弗所书里除了特别讲到属天的生活,也启示了身体的奥秘,就是肢体虽有不同,身子只有一个,每一个信徒都分享了神自己的合一。在初信的阶段,我们以为只能借着共同的信条,或者属于某些大教会的会众这种形式,才能有合一。我们筑起自己的祭坛;无视于神合一的原则,却筑起自己的原则。换句话说,我们将形式的合一,当作是实质的合一。但久而久之,当我们逐渐长大,就发现所有在祭坛前聚集的真灵魂便是合一的。他们从各个地方来,心中燃着同样的盼望,为同一个目的恳求,倚靠同样的宝血,这共同的吸引力建立起一个活的合一;就好像一棵树,那分歧的枝叶茎脉都在辅助同一个生命力;也如同一个身体,所有的肢体都从属于一个赋予生命的灵。
我们愈接近基督,就愈能辨识出自己与那些属他的人合一。我们学习少思想那些分歧的观念,而多思想大家共同相信的。我们发现每位信徒的个别差异,正好让他适合担任特别的事工,即不影响其连结于永活的救主,而得的内在生命之深度。当这些分散啃啮牧草的羊群,渐渐接近同一个峰顶时,他们渐渐向一个中心点集中,那儿只有一群羊,只有一位牧羊人。
这是圣经中终极的异象,也是那些最被敬重的圣徒所公认的:虽然新耶路撒冷中有以色列各支派和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有各色宝石装饰,又有面向四面八方的门,然而仍然只有一位“新妇、羔羊的妻”(启二十一9)。那么为甚么这个世界以及有时候教会认为主祷文尚未实现,合一也尚未完成呢?合一已经完成了,惟独属灵的和有属灵辨识力的人,才能看到其均称调和。
三、第三发现——对付过犯与跌倒时需要忍耐。当以色列别的支派乍听到竖立另一座坛的消息时,他们马上有股要前去攻打弟兄的冲动。他们在示罗聚集,因为设立祭坛看来是干犯这圣地的罪行。
但是另一个较明智的计划出现了,也许最好先委派非尼哈和以色列中著名的十个首领,代表耶和华所有的会众去质问他们。这些代表到了基列——这是另两个半支派的人暂时聚集之处,便开始谆谆告诫,并引了亚干和拜毗珥的例子,警告他们这罪会使审判临到全体会众。他们的论点是,没有一个属于以色列的支派或个人,会犯罪而不牵连整个会众都受审判。“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书二十二19)。
这些代表们心中的爱是如此深,因此他们甚至提议让弟兄们分享耶和华的帐幕所住之地,一起到迦南西部居住。“你们所得为业之地,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之地,在我们中间得地业”(书二十二19)。
这想挽回弟兄犯错的意愿是如此亲切、甜美,和原先准备大事进攻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们也收到了效果:弟兄们坦白表示这种行为并非出于要离开神,也为他们行事的动机作了简单的解释。于是在整章书的结尾,记载着兄弟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大家共同欢喜快乐感谢赞美神。
事情总是这样,以神的慈悲恳求人会使激怒的迫害者静止。我们本是严于责人,激烈冲动的。但当我们不歇息地追求真理,就会学习以温和的态度去面对错误;我们会以温和的灵帮助人恢复,担别人的重担,会因赢回一个弟兄而快乐,而不去想在辩论中压倒或者以讽刺击败他。就这样,在金碧辉煌的秋日,原本生涩的果实饱满成熟了,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原本如剑的愤怒之火如今消灭如微弱的火花;而彼得,这位性烈如火的门徒,在经过多年试炼的熔铸之下,已能以一颗柔软的心去抚慰服事那些受创的信徒。──迈尔《圣经人物传──约书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