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十一24
“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来十一24)。
事情的演变完全照约基别的信心所期待的。埃及公主在一群婢女陪侍下,到河边沐浴。她很快就发现芦荻丛中的蒲草箱,吩咐婢女取来。在众目注视下,把盖子轻轻掀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可爱的小脸蛋儿。孩子置身在陌生环境,看不见母亲那熟悉的慈容,围绕他的是好几张奇怪的面孔,不禁哇哇大哭起来。众人的心都被触动了。
聪明的公主立刻猜到这孩子的来路。附近成排的希伯来农舍、婴儿的长相和肤色,母亲不可能遣弃吃奶的孩子,父王最近颁布的残酷法令——这一切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正不知如何处置这弃婴时,在远处屏息观看的米利暗突然现身了,提议替公主找一个奶妈来照顾婴儿。法老的女儿很满意这个解决办法。不久,孩子的母亲来到公主面前,从她手中接过她的宝贝。在紧抱爱子那一霎时的欣喜快慰之情,是无法抑制掩饰的。那份真情流露的母爱能逃过公主锐利的眼睛吗?秘密是否被识破,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可以想象当约基别抱着孩子返家时心中何等狂喜雀跃。只要有法老女儿这声吩咐:“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孩子的性命就保全了。更何况公主还许诺要付给她丰厚的工价,这笔钱足够维持全家的温饱了。神的恩典确实丰丰富富,远超过人所求所想的。
孩子在寒微的农舍住了多久,我们无从得知,也许住到他四、五岁的年纪。无论如何,时间必然长到足够让一个孩子了解同胞的苦难;学习自古流传的神圣传统(以至于后来他能以简洁又雄浑的笔触写出创世记);也领受独一真神的慈爱,作为一生的支柱和能力之源。公主后来延聘祭司、哲学家、博士多方栽培他,固然使他的智识、技能都精进增长,但他从小在父母濡染之下所受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无法抹灭的。这段记载对现代的母亲是何等的激励。儿女是神赐的产业,应当从小就悉心教诲,使他们走上正道。这责任是无法旁贷他人的,除非万不得已。
最后公主终于来领回她所捡得的孩子。长大的摩西容貌越发俊美。孩子的生母在分离的一刻必然伤心欲绝。在给了最后一声叮嘱、最后一次的祷告、最后一个亲吻之后,家人怅然地看着他隐没在森严的皇宫大门之后。母亲把他带到法老女儿跟前,摩西正式成为公主的儿子!当时在摩西母亲的心中有多少的好奇、感触和憧憬啊!但在这一切复杂的感受中,信心漫过一切,她深信将孩子从水里拯救出来的神,必保守他在满布邪恶、试探的埃及宫中仍洁身自爱。
当时的埃及如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笔下所形容的,是多么繁荣富庶!尼罗河从远处冲刷下来的沃壤,成为栽种玉米的良田。丰实的谷仓足以供应全世界的需要。尼罗河两岸是鳞次栉比的城市、村庄、宏伟的殿堂庙宇,象征着光荣盛世的文明。壮硕的人面狮身像和高达百呎的金字塔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黄漠中。七百万的人口簇拥在这条傍水的绿洲带上。虽然多半的群众是穷困、无知的小民;那些上层阶级,特别是祭司们,却享受着奢华舒适的物质生活。
这一切福祉都倾注于摩西的杯中。摩西生长在宫庭中,被视同法老王的孙子,地位尊贵。他的车骑走在宫外的街道上,夹道的百姓都要屈膝高呼:“万岁!”如果他想到尼罗河上徜徉,必然有金碧浑煌的游艇为他预备好,在悠扬的乐声中畅览旖旎的水上风光。贵为太子,他几乎想要甚么就能拥有甚么。埃及的无尽财富就在他手边,可随心取用。
青年时期的摩西可能被送到大学去受教育。这个学院设在太阳神庙附近,有“古埃及的牛津”之美称。在那里,他学习阅读并书写埃及的象形文字,研读数学、天文、化学等埃及人的专长。此外他还接受音乐熏陶,所以他后来能高唱得胜的凯歌,作曲纪念神眷顾选民的历史。神在他年少时就给他充分的装备训练,以备晚年蒙神重用。司提反说:“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七22)。虽然其中大半是虚浮无用的,但也有许多是十分有帮助的,造就他成为能干的领袖人才。
摩西除了是个学者——多年浸润于文艺的熏陶中,博学多闻,文质彬彬;也是个政治家和英勇的军人。司提反形容他:“说话行事都有才能”。能言善道——是政治家的本钱;行事有才能
——是将领的风范。史家约瑟夫(Josephus)说:在摩西年轻时,伊索匹亚人侵袭埃及,攻城略地,连孟斐斯都岌岌可危。在情势紧急之下,法老王求神问卜,神谕晓示让摩西统帅皇军。摩西果然不负众望,英勇善战,收复失地,击溃敌军,并占领他们的首都美罗耶(Meroe),带着无数战利品凯旋归来。
如此年复一年,光阴荏苒,转眼摩西已四十岁了。眼看全国的最高位非他莫属了。而且他的生命之河似乎会长久继续畅流,沿着一样的河床,永不改道,而且是越来越宽敞亨通。
不过,潜伏在这一切之下,有另一思潮在他心中浮起,而且逐渐漫过其它一切。他无法忘记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奴隶;在砖田服劳役、饱受工头鞭笞的同胞是他的弟兄。他也不敢忘却母亲从小教他求告的那位神。在最欢愉的时刻,正畅饮属世成就的蜜酒时,他仍挥不去心中的负担。自知不属于周遭的一切荣华富贵,他隐约感觉自己的命运,与儿时常听母亲提及的神之应许息息相关。
这类的思绪常在他开朗的脸庞上投下阴影,令最了解他的人也大惑不解。他的养母将这阴郁的情绪归因于健康欠佳或情场的失意。朋友、同伴常挖苦他心不在焉的失态。随从则窃窃议论主人的低落情绪,纳闷到底是甚么使他如此闷闷不乐。他无法渲泄心中的隐秘,直到有一天,模糊的意念变成坚定的决心。于是他委婉地向公主表明心迹,表示自己无法承担他提拔的高位,也无法再曲意承欢作她的儿子,而必须回降到他低微的出身阶层。
这个宣告,所获得的反应也许是伤痛的泪水与气愤的责备。这是摩西于心不忍的,因为养母养育之恩,使他终身无法回报。但温情、婉言相劝、声色俱厉的责备都无法改变他的心意。消息传出,宫庭中必然引起莫大的骚动!人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地揣测其前因后果!有些人怀疑他不过是一时赌气;有些人则归咎于他卑贱的奴隶血统作祟。人人替公主感到难过,愤慨摩西的忘恩负义。但没有人体会摩西的纯洁动机及坚毅的勇气。这是出于神的动工,圣灵的激励。
一、注意这艰难决定的高贵成分。
(1)这是在摩西成熟的盛年时期所作的决定。少年人血气方刚,很容易作冲动的决定。但摩西作这个决定时,却不是这样。当时的他阅历已深,年届不惑,看透人情世故。经过审慎的思考,知道作这个决定只有失没有得,却毅然决然走下宝座的台阶。
(2)作这个决定时,正值以色列百姓命运最悲惨的时节。身为奴隶,饱受欺压、鞭笞、歧视。茅舍代替皇宫;粗衣淡饭代替锦衣玉食;仇视侮蔑代替尊贵威严;穷困匮乏代替埃及的财富珍宝;无知低鄙的同胞代替博学精英的环绕。但这一切对比都不能使他心志动摇。荣华富贵对他如天上浮云。他毫不恋栈地低下头,扛起轭,不管它是那么沉重、粗糙。
(3)当时罪中之乐对他具有极大的诱惑。如果说罪恶的事不能带给人快乐,那是骗人的。禁果不仅悦目而且味美。众人趋之若骛的宽敞大道总是绿草如茵,花香常漫。靡靡之音令人销魂沉醉。若非如此,试探就对人没有甚么诱惑力了。逸乐最刺激的就是诱饵,在它里面藏着看不见的毒钩,是人灵魂的仇敌设计的。摩西在皇宫中养尊处优,坐拥荣华富贵,享受各种声色犬马之娱,所结交的朋友不知节制贞洁为何物。然而摩西毅然弃绝这一切。
(4)他是义无反顾、毫不保留地作了这个决定。别人也许会试图保住高位,设法以变通的方式恩待被奴役的同胞;一方面拜埃及的偶像,一方面又向耶和华效忠。但摩西却断然弃旧有的安逸享受和荣华富贵。
你我生命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关头,需要作艰难的抉择?我们必须毅然向悦目、迷人的事物死,才能复活获得真生命;像一粒麦子埋在地里,才能结出子粒来;将心爱的以撒放在祭坛上,才能成为神重用的器皿;转离阳光璀灿的花园,踏上幽暗的仄径;扬弃别人所攀附的,去追寻心中更高远的理想;选择客西马尼及髑髅地,与忧伤的人为友;在异象的呼召下,撇弃财富、名望、成就、朋友,甘愿作一个在大海中飘零的孤独水手。凡曾有这类经历的人,必能体会摩西作这抉择是何等为难、不易。
二、导致他作此决定的思想。“摩西因着信……就不肯……。”信心仰望应许。对信心而言,应许等于成就;只要信心拥有应许,就认定所求的必定成就。虽然应许之物尚未赐下,它也觉得无关紧要;它有十全的把握,因为神已许诺,它就能在期待中预先享受其恩福。信心能把预见的应许与摸得着的事物放在同一天平上,因为据它判断,前者与后者一般真实。摩西就是有信心的人。
他确信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以色列百姓在寄居埃及四百年以后要出埃及。他知道期限将满。他也满心相信神给选民的应许——从他们之中有一真正的拯救者要兴起——必成就,虽然弥赛亚的影像还是那么模糊不清。他确信选民有光明的远景,其荣耀使法老的光辉勋业都暗淡失色。他相信在埃及的国界之外,有更美好、更荣耀的报偿为选民预备。他更相信神必拣选一个人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如果只凭眼见行事,他永远不会离开埃及的皇宫。但信心让他看见当代人所看不见的。这远见使他改道而行,作出令周遭的人大惑不解的决定。因为他凭信心看见眼所不能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所不能想到的事物——荣耀的奖赏,胜过埃及一切美物——他能秉持钢铁般的意志,不顾公主的好言相劝、法老的威胁、埃及王宫的诱惑,欣然步上苦难、舍己、崎岖的道路。
神的儿女啊,你若有勇气舍己,背起十字架,神的应许就伸手可得了!派深子到应许之地去勘察,攀登陡峭的崖岭,拿起望远镜往彼处看。看见那极重无比的荣耀遥遥在望,你就能看万事为有损的,弃之如粪土。这样的决定太困难了吗?莫忘了基督也舍己受苦,留下佳美的的脚踪。他已经体尝过一切,知道每一步路的艰难。知道主也尝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这岂不是莫大的安慰?
谁能估计这抉择的后果呢?水泉从击打的盘石流出;花朵从埋葬的种子绽放;精金从污黑的矿石中提炼。因摩西肯丢弃万事,离开埃及,一个自由的国家才可能诞生。──迈尔《圣经人物传──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