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爱主(一)
字号:A | A

每次听完信息之后,你可以先来到神面前祷告;当你在神面前有切实的祷告时,我相信藉�你所摸�的那一点,你先蒙光照,然后祷告消化所领受的信息,让圣灵在你身上的工作更加厉害。这样,在你日常生活里面,就能经历所领受的道,正如使徒约翰在他晚年时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一1)他所讲论的生命之道不但是蒙了启示、亲眼见过,什至是亲手摸过、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我巴望你每次听道,不只是听见或灵里看见,更需要在日常生活里经历,叫神的道能从你身上消化出来。当然,我更盼望你把所领受的和其它作肢体的弟兄姊妹分享;我相信你越交通,主话语的光就越亮,你所看见的光就越透亮。可能主所给你的祝福要超过你所领受的,那时候就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收成,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基督徒不是自私的,不是只为自己领受而已;当你得�之后,更是为�其它同作肢体之弟兄姊妹的需要。为此,每次释放信息的时候,我总盼望你都是认真地预备与圣灵配合,更要为我祷告,求主祝福祂的话语。

爱中奉献给主

今天所分享有关奉献的真理的中心内容,乃是把你的真哪哒香膏──你全副的爱献给主。请读马可福音十四章一至十一节:“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乱。’耶稣在长大痳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赒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纪念。’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把耶稣交给他们。他们听见就欢喜,又应许给他银子;他就寻思如何得便把耶稣交给他们。”

这段经文说了一个故事,其背景是:当时耶稣正面向耶路撒冷去,也就是过几天之后祂就要被钉十字架,那时候有一件非常希奇的事发生了,圣经说:“耶稣在长大痳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耶稣说:“你们往普天下传福音的时候,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纪念。”今天我重新提起这件事,愿大家在这里看一幅图画:有一个女人实在爱耶稣,当耶稣受难的时候,她把真哪哒香膏倒在祂头上……我想大家先了解那个背景。

马利亚是在什么境况下爱主?

马可福音十四章一至二节说了一件事: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犹太人的祭司长、法利赛人和犹太的教派,已经暗中商量要杀耶稣;那时的气氛实在是相当紧张,整个犹太地充满了一股恐怖的气氛。这些人企图要杀耶稣,当然是因为耶稣已经传道三年多的时间,祂曾经医病赶鬼,其名声已经传遍各地,什至祂曾进入圣殿,并洁净圣殿。主耶稣还有一件事触犯了犹太人,就是主叫马利亚的弟弟拉撒路复活,这一下子祭司长和文士们都害怕,因为耶稣明明行了一件神迹——叫死人复活。这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叫祭司、文士们束手无策,他们背后议论说:“耶稣明明行了一件神迹叫死人复活,我们怎么办呢?”众人都在那里高呼:“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耶稣极其受欢迎,祭司们却充满嫉恨。约翰福音十二章十节说:“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见证人。在那一个恐怖的气氛底下,一般人都逃避:有些门徒不敢公开跟随耶稣,有些人不敢公开议论耶稣,更不敢公开称颂耶稣,什至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他们也不提了;有些人最多只是暗中作一个跟随耶稣的门徒,不敢明明地承认耶稣。你知道那是一个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气氛底下爱主实在不容易,并且在这里有一个逼迫要临到马利亚的家,连她的弟弟犹太人也要杀了。如果我们稍为了解一点关于当时犹太教的背景,你就会晓得那一种宗教的狂热充满犹太人的心。他们以为杀跟从主的人就是事奉神,所以多少犹太教的门徒等�要杀耶稣,什至连拉撒路也不放过。就在这种最可怕的气氛底下,竟然有一位名叫马利亚的姊妹,她不顾一切地爱主:在那种众人要杀耶稣的气氛底下、黑暗掌权之时,她挺身而出,仍然持守她对主的爱情。她不顾一切地把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对犹太人来说,这一个行动使他们的忿怒更火上加油,恐怕连马利亚也惹上杀身之祸。然而爱主是必须要付代价的。

爱主必须要付代价

奉献给主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要付什么代价呢?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跟随主的道路上,有许多人拥挤主耶稣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在那里拥挤,也很容易说:“主啊,就是与你同死我也愿意!”在众人跟随耶稣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说:“主啊,我爱你!”什至我争先拥挤到最前面,跑在最前面,表现我最爱主。但是当耶稣被人弃绝、面对患难之时,许多人却离弃了祂,最好的也只是远远的跟随。没有人敢走近,也没有人在这种气氛底下,特别表示一点真是爱主的心。

回顾以往的历史,我们看到曾几何时在复兴之中,有许多基督徒在那里拥挤主耶稣,在那里追求主、跟随主、奉献给主。但是当环境一变、逼迫试炼来临的时候,退后的退后,跌倒的跌倒,否认主的否认主,离弃主的离弃主,在那种气氛底下,又有谁愿意把至贵的真哪哒香膏和自己的生命献给主呢?然而感谢神,在任何一个时代,神都会为自己的名保守一些得胜者不愿意向巴力屈膝。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得胜者蒙主保守,仍然持守见证;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底下爱主,这实在不容易。我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你稍为思想一下这条天路,就会晓得路上不是花香常漫、天色常蓝。十架道路实在是越走越窄小,平静、舒服的日子似乎是很短暂的,我们遇见的困难却是多的:一波还没有过去,另一波又来;一浪还没有翻过去,另一浪又来。

如果你回想这三十年来的经历──近代中国教会的复兴史,神的众儿女常常面对种种逼迫:有时刚刚可以喘气,得到一点平静,又有一个难处来到,又有一个逼迫来到,又有一个风波来到。事实上,跟随主的道路是要付代价的,是要面对逼迫的,但主永远是得胜的,正如当日祂得�马利亚成为得胜者一样。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可能你正面对逼迫,你正考虑说:“我家中的聚会停不停呢?环境越来越艰难,我为何要因聚会而付代价

呢?”可能你在那里徘徊,可能你在那里踌躇,然而我告诉你:服事的道路,是在最艰难的环境底下把我们的爱浇在耶稣身上;就在这种环境底下,把你的爱浇在耶稣身上。是的,在主的眼中这是美事,尽管你会看见离弃的离弃、软弱的软弱、失败的失败,然而主为自己的名的缘故要保守你,祂要提醒你:重新得力吧!再来爱祂吧!把你的香膏再倒在耶稣身上吧!

付代价撇世跟从主

或者对你来说,今天的难处可能不一定是逼迫,而是面对世界的吸引,也就是这个世代的潮流好像难以抗拒。曾几何时在艰难的日子中,有多少基督徒把一生完全奉献给神,但当世界的吸引越来越大时,许多人反而软弱退后,什至被世界俘掳。据说在一个地方曾经有五十个年青人,他们把一生完全奉献给主,他们愿意为主至死忠心,但是曾几何时,当环境大大改变,社会充满了赚钱、享受的风气,我风闻那些曾奉献给主的人,大部分往世界去了,这实在可惜。

今天在世界潮流的冲激下,人心向往钱财、名利、宴乐,以及地上的成就。在这种气氛底下,我们爱主的心正面对考验,特别是你看见以往一同火热爱主、事奉主的肢体,现在都往世界去,且颇算亨通,反观自己的光景:事奉的道路越来越难走、越来越艰难,在世人的眼中无所成就,好像是世界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当你看到这种情景,我相信有许多时候你会心酸:你会觉得奉献的道路实在不易走;我想不但在逼迫的气氛底下你难走,即使在世界吸引的气氛底下,你也很难把你的真哪哒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都渴求今世的荣耀,不肯起来为主,他们把许多时间、精力投资在世界上。其实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冲激,乃是世界所谓的成功、亨通、享受。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看见整个世界正是如此;在这种情形下,你容易把你的真哪哒香膏献给耶稣吗?你容易把你全副的爱浇在耶稣身上吗?这谈何容易,要实行起来很不容易啊!

当日马利亚就是在众人都为自己、为今世的虚荣远离主时,仍然将上好的献给主。什至连门徒都不高兴,他们认为马利亚这样献上是枉费、是过分,就向她生气,如圣经说:“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不但祭司不高兴,连当时那班跟从主的门徒也不高兴,这真是难以想象!当你把一生完全奉献给主的时候,不但外邦人不明白,连你的亲族、家人,什至其它基督徒有时候都不明白,以为你爱主做得太极端、太过分了。然而我告诉你:服事主和爱主的道路乃是十字架的道路,你的奉献、你的爱直接摸�坐宝座者的心意,自然也会震动阴府的权势。一切真实的奉献都会有所反应,那是说你震动了阴府,阴府就作出反应,因为你摸�了它、碰�了它,所以阴府就藉�人、事、物作出反应。真实爱主的道路是逆流的道路,与世界的潮流不同,是背道而驰的。

基督徒的价值观

我亲爱的弟兄姊妹,可能你正面对这些难处,你看见曾几何时坐在你旁边的弟兄姊妹,他们也是奉献给主的,但是今天他们在哪里呢?然而我告诉你:主今天呼召你,就在这种光景底下,你要奉献给主,把你全副的爱浇在耶稣身上,这在主的眼中永远是一件美事。不错,有许多人把他们的精力、真哪哒香膏投资在这个世界上,但今天你把你的爱投资在哪里呢?这要看你的眼光了。你是投资在耶稣身上吗?还是投资在这世界上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你的青春投资在哪里呢?亲爱的弟兄姊妹,当你重新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会看见这里有一位姊妹,她爱主实在不容易:她是在最孤单、最艰难的环境下爱主。我愿意大家再留意:为何这个故事要记载于马可福音十四章呢?因为在马可福音十三章那里,整章都是记载耶稣再来的信息,特别提到末世的预兆,所以这个故事就特别记载出来。也就是说耶稣再来时地上的光景,因为不法的事加多,许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什至连神的仆人也会失败;不冷不热的情形经常出现,也有动手打同伴的事件,以及懒惰、不按时分粮的情形发生,又有各种的危机,就在这种光景底下,十四章带进这一个故事。

换言之,在黑夜已深时,一群在主手中的得胜者仍然发光,这群得胜者像谁呢?一提到得胜者,我们会联想到许多主忠心的仆人,许多大有恩赐像彼得、雅各、约翰这班人;不错,他们是得胜者,虽然他们也有失败,但靠主的恩典他们仍是得胜者。另一方面,感谢神,圣经在这里给我们一个景象:这里有一个榜样,乃是一位姊妹──的马利亚,她可以在这种环境下成为得胜者,连门徒都不及,她却仍然爱主。换句话说,圣经告诉我们这末世充满了危机和黑暗,在这个不冷不热如温水的老底嘉教会时代里面,神仍为自己的名保守一班人,而这班人不是特别的刚强,也不一定是有大恩赐的人。这班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爱主,他们可能是不被人所认识的姊妹,但因�爱,主就成为得胜者。圣经郑重地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就是让你看见在这末世虽然充满黑暗光景,别忘了仍然有人爱主。当整个时代的潮流都往黑暗那里去的时候,在那里仍然有得胜者放光,有人仍把他的一生献给主,我深信今天在中国大地里面何止千万!请记住,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并且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到那日,我们必大开眼界:原来在末世满了迷惑之时,仍有千千万万的得胜者蒙主选上,但愿你我都有分在其中。

我亲爱的弟兄姊妹,主的呼召并没有停止,奉献给神的经历并没有停止,也许今天主就要呼召你。在这个末世的时代,你把自己奉献给主,主就要得�你像的马利亚一样。你说:

“我没有口才,我没有恩赐,我没有丰富生命的经历,怎么

办?”然而我告诉你,在神面前不在乎你有多少恩赐,不在乎你得救的年日有多长,最要紧是在乎你有一颗爱神的心;若你有一颗爱神的心,就可以把你至贵的真哪哒香膏──你的一生,奉献给主。所以在这章圣经里面,我们看见爱主乃是要付代价的;这个代价实在不少,就如我们看见马利亚把香膏倒在耶稣身上时,就有一些人生气,就有一些人不高兴。弟兄姊妹们,当你把你的钱财、时间、精力奉献给主时,就会经历到人的嘲笑、人的讽刺、人的白眼、人的厌弃,且有许多难阻。

服事主的道路并不易走,你要预备心志为主受苦。是的,要走奉献的道路,就要面对孤单、逼迫,什至患难,正像马利亚奉献上去的时候,她并没有得到门徒的扶持,并没有得到旁边任何肢体的扶持,相反,她所得到的却是人的生气。然而感谢神,她最大的安慰乃是耶稣说:“不要拦阻她,因为她在我身上所作的是一件美事。”弟兄姊妹们,什么是美事呢?在主的眼中什么是称为美的呢?耶稣提到良善、忠心的仆人时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二十五21)在此耶稣说:“这是一件美事。”美也吧,好也吧,在神的眼中能够被称许的,就是美,就是好。也就是说,惟有爱主,当你把自己的香膏──对主全部的爱──完全交在主手中时,在主的眼中永远是好,永远是美。今天地上再没有一件事,在主的眼中被看为美的,除了爱祂。有些人可能在地上有成就,但是在主的眼中被看为无知的人、愚拙的童女,然而,今天我们这班跟随主的人,当我们把香膏浇在耶稣头上,把全副的爱都奉献给主时,在主的眼中永远是美。到那日你就知道多美丽,你的奉献成了馨香之气达到神面前,蒙神悦纳、称许。

总结

什么是至贵的真哪哒香膏呢?把香膏浇在耶稣头上是必须付代价的,马利亚不但在那种气氛底下把香膏浇在耶稣头上,同时她要面对门徒的生气、不高兴。当然还有一个积极的代价,就是她要把最心爱的真哪哒香膏奉献给主。要知道那真哪哒香膏,在当时值三十多两银子;按照犹太人的历史,当时三十多两银子,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这真是非同小可!对她来说,那是摸�心的,因为她不是随便地献一点钱,而是把她一生所积蓄的、代表她所有的完全献在耶稣身上。在此,同样在马可福音十四章十、十一节里,我们看见犹大,他为�三十两银子出卖耶稣,要钱不要主,但为�耶稣,马利亚宁愿把超过三十两银子价值的香膏浇在耶稣头上,这是何等明显的对比。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正生存在这末世里面,有许多人为�肚腹而远离主、弃绝主,他们为�自己三餐的饱足、为�在地上的成就,把他们的主忘掉,出卖了他们的主。就在这种光景底下,我们会否走主的道路?我们会否不奉献呢?圣经给我们看见,马利亚就在这种光景下──有人要出卖耶稣、远离耶稣、要杀耶稣,她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主。同样,今天主要呼召你,可能有些人往世界去,可能有人为�寻求暂时的平安而出卖耶稣,出卖弟兄姊妹,你走哪一条路呢?巴望今天晚上圣灵感动你,你真能把你的一生再次奉献给主。如果你还没有奉献,现在就把你的一生奉献给主,因为时候实在不多。你全副的爱再一次奉献给主吧!主悦纳这样的奉献,因为这是圣洁的、是可喜悦的,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在我们主的眼中永远是至善至美的。神悦纳这样的奉献,愿你有这样的祷告,愿神祝福祂自己的话语。──程蒙恩《生命信息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