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们来到受难周星期二的辩论会的第三回合。前两回合,耶稣说的两个比喻已经把犹太公会的代表逼上墙头,他们已经无路可逃。今天这个喜筵的比喻又是马太的独家报导,虽然跟路十四:15 - 24 (第九十六课)的大筵席的比喻很相像,但仔细阅读后,你会看出这是在不同场合的教导,中心信息也不同。不过,大家若要把它们并排在一起作个比较,再来查考,也是大有裨益的。
2。太二十二:1 - 7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作买卖去;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在这个课程里,我们已经查考了很多耶稣的比喻。我再啰嗦一次,耶稣讲的比喻有几个特点,就是言简意赅,又情词逼切;含义深奥,又人人易明。比喻是通过地上属世的东西,解释天上属灵的真理。很多比喻都以“天国好比。。”来开头。不过,在解释比喻时有个陷阱:我们很容易太过注重细节,而加盐加醋地添加了许多不是比喻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一定要抗拒这样的诱惑,只要把比喻的中心思想点出来,我们就算大功告成。
这个比喻清楚地分成两段:1 -7节和 8 - 14 节。首段 1- 7节讲述那王怎样打发人去请被召的人来赴席,而都被拒绝,王大怒而发兵除灭他们。
谁是王?他是天父神。仆人是谁?他们是旧约的先知。用不同借口拒绝赴席的人是谁?从上文太二十一:42 - 44 节,耶稣对犹太人说:“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一定是犹太人。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们会被“除灭”。犹太人是被邀赴喜筵,一切都已为他们安排好,他们是选民,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好,圣经告诉我们,他们是硬着颈项,心里顽梗的人。神不选一个最好、最乖的民族,他总是在人最深的堕落败坏之处与人相遇,这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属灵真理。可惜,犹太人因神的拣选自高自大,忘记了作神选民的责任是:作他向万民广传福音的媒介。
3。太二十二:8 - 14 “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坐满了客。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这是比喻的第二段,讲述王怎样从岔路口邀请人来赴席,在赴席的人中有人不穿礼服而被丢在黑暗里哀哭切齿。这是什么意思?
在岔路口被召的人是谁?应该是外邦人,因为救恩临到他们身上。礼服是什么?礼服不是象征赴席者本身的善行,因为它不是人自备的,乃是王所供给的。(不要忘记他们都是从岔路口被召聚来的。)所以礼服是象征神的恩典或基督的义袍。不穿礼服的人就是不靠主基督的恩典而自以为义的人。这些人虽有机会听福音,却无分于神的国。他们的结局是:被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
所以,整个比喻讲述两种在天国外围的人会被除灭:一是拒绝赴席的犹太人,二是赴席而不穿礼服的自以为义的外邦人。他们无分于天国的原因,虽有五十步至百步之别,他们被摒弃于天国门外的结局则是一样。
“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对犹太人来说,这是真实的;对外邦人来说,这也是真实的。被选上的人,不要把恩典的视为当然。
当王问那个人何以没有穿上礼服,圣经说:那人“无言可答”。
当末日人站在主耶稣面前受审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有“无言可答”的时刻!那时谁都帮不了你的忙。与其面对那一刻,不如现在就“穿上礼服”,享受王为我们预备好的丰盛的筵席。
―― P.C. Chong《跟随基督的脚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