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课 - 给主客的教训

 

经文:路十四:1 - 14

主旨:在一个吃饭的场合,耶稣用比喻教训客人和主人。

1。路十四:1 - 6 “安息日,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去吃饭,他们就窥探他。在他面前有一个患水臌的人。耶稣对律法师和法利赛人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他们却不言语。耶稣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便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他们不能对答这话。”

现在的读者实在很难理解何以安息日治病竟然会在耶稣和当时的宗教领袖之间成为争端。对法利赛人和律法师,宗教就是遵行许多繁文缛节,他们视耶稣为一律法的破坏者,所以不惜以任何代价阻止耶稣的工作。老实说,法利赛人要在安息日请耶稣吃饭是很不简单的事。在那天,他们是不能够生火煮食,所有的食物要在星期五便烹饪好;若要保持食物温暖,更要另想办法。可想而知,他们这次是碰着耶稣而来,要“窥探”他,找借口捉他。耶稣当然也知道他们的阴谋,反而主动地治好那个患水臌的人。他的问题:“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等于是逼法利赛人到墙角,叫他们无言以答。

今天如果我们看到人神迹般的被医治,我们要对事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替他高兴,赞美主?还是。。__________
(圣经是怎样教导我们的。)

2。路十四:7 - 11 “耶稣见所请的客拣择首位,就用比喻对他们说:‘你被人请去赴婚姻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贵的客被他请来;那请你们的人前来对你说:让座给这一位吧!你就羞羞惭惭地退到末位上去了。你被请的时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请你的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那时,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这个比喻可以说是浅显易懂。耶稣说这个比喻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教人怎样作客,而是在说明一个永恒的真理:“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在福音书里,他重复地说了几次。(路十八:14,太二十三:12)在新约书信,我们也看到相似的教导,如雅四:6,10,彼前五:5,罗十二:16,路一:51,52。箴言书里这样的教导更是数不胜数,如箴十六:5,十一:2,六:17,十五:33。

心里不要骄傲,这大概是罪中之罪,罪中之首了。我时常说:一个人一生为主做了很多大事,只要在最后一刻,他心里高傲,自以为为主做了这些大事,那他做的一切都一笔勾销,没有价值,好像一生都没有做什么。

要心存谦卑,这大概可以抵偿一生的罪孽。犹大王玛拿西在 神面前自卑,蒙 神垂听他的祷告,使他从亚述归回耶路撒冷,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代下三十三:1 - 20 )。谦卑中的谦卑,还有谁比得上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他本有 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 神将他升为至高。。”(腓二:5 - 9)

3。路十四:12 - 14 “耶稣又对请他的人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

这个比喻就不是那么浅显易懂了。我相信耶稣也不是真的用这比喻教人怎样作主人。这里的设宴,指的是一天中最基本的两餐,就是午饭和晚饭。一般上是不会请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耶稣知道社会的“金科玉律”:请那些你希望会回请你的人吃饭。而那些最需要一顿饭吃的人却从来得不到邀请。耶稣在这个比喻里要评击的,正是那些宁可在基本的两餐请朋友和亲属,也不请那些连一日三餐都没着落的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教会在强调救赎灵魂,持守对圣经的默示与权威性的时候,往往变成了现代版的祭司与利未人,对受苦的人类视若无睹。我们可能痛责个人的罪行,对社会的邪恶与不义却不闻不问。我们真的感谢路加医生,在记录耶稣的言行时,他特别强调耶稣怎样怜恤社会上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只有在路加福音,我们才看到耶稣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 神的国是你们的。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路六:20 - 21)还有何处经节把耶稣怜恤贫穷、饥饿和受压迫的人说的如此分明?

耶稣说的“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这是耶稣吊在我们面前的胡萝卜,还是真有其事?_________

同席的人听了耶稣这番话,有什么反应吗?且听下回分解。

默想:

“。。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漂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这样。。那时你求告,耶和华必应允,你呼求,他必说:我在这里。”(赛五十八:7 - 9)

教会和基督徒还能对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受压迫的人视若无睹吗?_____________

―― P.C. Chong《跟随基督的脚踪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