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1
本书的标题比起以赛亚、耶利米等书差得太远,它既无年代,又无家世,作者说得非常简单,使人有不能增删之感。
一1
先知 这一个名词是指发言人或代言人,在旧约中当然是 神的发言人。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中这些人被称为“先知”,撒上九9曾介绍:“从前在以色列中,若有人去问 神,就说:‘我们问先见去罢。’现在称为先知的,从前称为先见。”这里可以看到先见和先知没有甚么分别。以色列人的先知,并非未卜先知或预测天气、命运之流,而是对国家(他们的国家是 神特选的)或对个人有责任感,知道 神的旨意,获得了灵感和启示,而又能毫无顾忌说出来的人。这些灵感和启示常常是直觉的,有时先知的所以能为 神说话,是因为“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先知)显现,在梦中与他(先知)说话。”(民十二6)但是摩西也是先知(参阅申卅四10), 神“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民十二7)但是圣经里许多处都用“默示”二字,好比撒上三1,“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这里的默示基本上是“异象”,旧约中不断出现,尤其以那鸿书一1最有意义:“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这里一连两个“默示”:第一个默示容后讨论,第二个默示是异象。总之,先知获得了 神的秘密,有不得不说的感觉。他们是一群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 神的仆人;因此,他们常对自己的同胞说话。他们看到本国荒唐靡烂、不道德,他们认为不敬虔的生活会影响国家的安宁。哈巴谷就是一位十分爱国的先知,他要知道一些不幸的事情,怎么会在他的国家发生。
哈巴谷 在绪论中已讨论。
默示 这是一个十分专门的名词,从“担子”演变过来的,原来的动词解释作“拿”、“背”、“举”等简单的动作。因此,一些直译的圣经,译成“先知哈巴谷所得的担子”。 神给人的启示,从一方面讲是一个“担子”,非说不可;有时明知不可说,还要说。但是,这一名词很早就成为专门名词,可解释作“神圣的言语”。这一名词既从“担子”来的,那么这些“ 神的言语”是一种“担子”的观念,是一直存在的。
一1
神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拣选不同的人来为他作代言人。在本先知书写作的时代选了哈巴谷,一位在那时、那地、忧国忧民的活人,他是一位当时同胞的代表,他在 神面前有许多问题要问,这些也是大家的问题。 神启示他,使他获得了满足;他就向全国民众传讲这个信息。他也认为这是一种担子,他非把这信息布之于众不可。这就是哈巴谷书的内容。
壹 哈巴谷第一套问题 一2~4
一 问题本身 一2~3上
一2
他说 通常和合本在译者所加增的句子上总加上“……”的符号,但是圣经上却没有这符号,可见译者认为他说是经上的文字。但是希伯来文旧约和七十士希腊文都没有他说,有的是在第一节中和合本没有译的“他看见”。也就是说,这些默示是哈巴谷看见的。另一个可能是译者加他说是为了通顺,因为在默示以后,怎么变了哈巴谷自己的话呢?他说引出哈巴谷的词句和 神的答复就比较通顺。
耶和华 在旧约中常见的 神名字之一。真正的希伯来译音也许是“雅威”,但是这一名字根据出三14、15, 神自己是叫自己名字的,但是后世人尊敬 神,不敢发音。这一名字的意义,和合本出三14,解释为“自有永有的”,也就是说, 神是永远存在的。在名字中不但指出 神的永在,也包含了他的可靠,值得信徒依靠──他说过的话绝对算数。他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 神。
呼求 这是一种呼叫的声音,尤其是求救的意思。这里用在对 神求救的呼声。
应允 这一动词的原意是“听”,用在 神身上,当然可以解释作“垂听”,但是这一动词有一连串的相关解释,好像:“了解”、法官的“听”证、“注意地听”、或者这里是“听和答应”;因此,译成应允。
强暴 这一定是哈巴谷非常喜欢用的一个名词,再或者当时人的种种行为,非用这样强烈的词藻不足以说明人的罪恶。他在哈一2、3、9,二8、17(二次)中,一再用强暴。这一名词特别指“人的粗野、大声嚷叫、无从管束,甚至伤害到别人的肉体的行为。”
哀求 有需要时候的呼求。
拯救 这里特别指 神在他的子民遭遇外在的欺压或苦难时候的拯救。
二 犹大的道德情况 一3下
一3
你……使我看见 神对哈巴谷指示, 神使他有看见的经验。
罪孽 原意是“困难”、“忧愁”、“邪恶”、这里所指的是内在邪恶的思想,或者麻烦的念头。这也许是和合本译孽的理由,孽的解释是“灾”,是灾的起端,是“恶因”。这一字在哈三7再度出现,和合本译为灾难,这正是巧合;因为这一个字原意是“困难”,而中文的孽也有灾的意思。
你……看着 另一个看,另一个你使我看。这是希伯来文特有的结构: 神是“因”,他使我看见,让我看等。中文都是这么译又显得“洋”气十足了。前后两个看是不同的字:前者较普通,后者要“注意地”看,或者看了以后还要想一想;但也许仅不过是哈巴谷的修辞变化而已。
奸恶 主要的意思也是“困难”和“忧愁”,但这里是指别人在人身上所做的“伤害”和“灾祸”,使人得到灾难。
毁灭 希伯来文的名词都由动词发展而来,毁灭的动词是“以武力破坏”、“蹂躏”、“掠夺”等意义。名词当然就是这些行动的名词。这里所指尤其是由社会罪恶,不公义、不公平所引起的毁灭。
强暴 见哈一2。
面前 哈巴谷要用这字的时候,至少有另一个是非常普通常用的字,但是他没有用;舍常用字而取罕用词,不定有他的用意。这个面前比较强调有力。
争端 大部分指口舌之争。
相斗 本名词与争端相仿,在修辞上,哈巴谷要用两个相类名词来加强语气,相斗的字根从“审判”或“判断”而来,我们很容易看到诉讼或判断的错误和偏见会引起口舌的相斗。
三 结论 一4
一4
律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旧约名词,它的动词是“教导”。广义的律法指所有 神的教导,也就是律法书、先知,和智能书等作品,整本今日的旧约,也还包括口头教训的传统。狭义当然只有前六本有摩西律法的书籍。这里所包含的应该是前六经(五经加约书亚记)和一般公认的 神的律法。当时律法的执行都在大城的城门口公开审判宣决,由长老和先知根据律法处理。有时连国王都坐在那里听诉宣判,所罗门以后,审判制度比较专业化,国王审判另有专设的宝座(参阅王上十18~20),但一般审判仍在城门口执行。
放松 这动词原意为“麻木”,后来演变为“无助”。这节的意思为“无效”;“法律成为无效”。
公理 这一个与上面律法遥遥相对的名词,也是旧约中的一个重要大字。它从“审判”的动词演变而来,所以最主要的意义是“审判”的名词,公理、公正等都是审判所应有特性,可以指 神的,或人的。这里以人的公理成份较多。
显明 这一个动词是由两个原文字所凑成,“永远”和“前进”;也许中文可以译为“永远伸张”。
恶人 形容词,指“恶”人,或“罪犯”。
围困 有“包围”敌人的意思。
义人 这些人当然与恶人刚好相反。他们的行为和性格都是公正的,他们尤其是 神所喜爱的人。这一形容词在哈二4要再度出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字,在下文再详细讨论。
显然颠倒 显然是和合本译者的了解。颠倒是弯扭到已经变形了;这是被动的形态;因此,这里是公理已经被变扭到不象样了,颠倒是非常合适的翻译。
一2~4
哈巴谷是一位有学识的思想家,当他看到社会一切的不平,他不得不想;为甚么这一连串不幸的事情要发生在他的国里,在他的民中。这些悲哀痛苦的景象,在他的心中已经太久太久,他没有答案。也惟其在他的心中太久,所以在他一触即发的情感中有一大堆生动而可怕的词藻:强暴、罪孽、奸恶、毁灭、争端、相斗、恶人、律法放松、公理不显明、公理颠倒。这是在他脑子积压了许久的问题。这种社会上的不平对一个爱国的宗教家更加难以接受,他们不是刚经过约西亚的改革吗?圣殿的整修,偶像的毁灭,人民的到耶路撒冷守节崇拜,这些难道不都是复兴的好现象吗?难道这些贤明而敬虔的规定,甚至出现了第二本律法书(申命记)还不足以说明犹大百姓应该蒙 神的恩宠吗?难道 神会不在他们那一边吗?对一位爱国的先知来说,国家主义是永远避免不了的阴影。
在这种困苦中,先知去问谁?当然问 神!首先他不明白 神的缄默。他们是 神拣选而宠爱的子民,他们遭遇到这一切困难,而且已经在 神面前哀求呼叫了, 神为甚么还要缄默,他为甚么充耳不闻呢?哈巴谷对 神是有信心,他一定听见,他也一定有能力插手相救,但是到现在他仍不闻不问,哈巴谷不得不问:“要到几时呢?”
这些事情连他都看到了,难道 神没有看到吗?他所担忧的是这些现象都是亡国以前,某些少数人操权,小人得势所造成的。假如 神使哈巴谷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倒也罢了,偏偏 神要使他看见一些小人的邪恶念头,表现于外的是强暴,他们是粗鲁、蛮不讲理,甚至已经伤害到善良的人民。哈巴谷相信 神也看到了恶人所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既然 神看见,而又容忍这些事情的继续发生,可见 神是不理会!哈巴谷的痛苦当然因为他是思想家,他有敏锐的眼光,这一些蹂躏、掠夺,和使人受到伤害的事偏偏又都行在他的眼前,他的耳朵中又不断听到人与人的口舌之争,一些无聊的争斗。当然恶人不是特别到他面前做给他看,争吵给他听,但是哈巴谷是有心人,他把天下事当作自己事,他不明白,他要问 神,这是他的“天问”。希伯来人的天问不是玄学的,而是道德伦理的。
在这些观察中,哈巴谷得到了一个结论:法律已经无效了,公理也不伸张,黑白是非也颠倒了,反正好人吃亏,被恶人包围着没有生路。假如天下还有法律公理的话,还有黑白是非的话,社会中就不可能有这一切不平的事情发生了。
他向 神问这些问题是要 神快快插手在他们的国家来匡正社会风气,改变国家命运,在一连串的问题中,他称 神为耶和华,显然他对 神说:“你是恒久不变的神,是立约之神,这些事情你怎能让它们发生呢?
贰 上主的答复 一5~11
哈巴谷在上主面前埋怨,向上主发了许多问题。其实,他不问出来,上主何尝不知道他的问题,这不但是他的,也是他同胞的,许许多多人的问题:好人为甚么要遭殃?上主有他自己的旨意,现在哈巴谷既然问了出来,上主要答复了。
一 上主的宣告 一5
上主先提纲挈领地告诉哈巴谷往哪里去找答案。上主既是行动的上主,他也以行动来回答。
一5
耶和华说 和合本的译者加上虚线,告诉读者,这是他们为了使意义明显而加上去的字。这里加得很好,使读者看出前面的三节是哈巴谷的问题,而以下是耶和华的答案。
列国 列国、万民,甚至外邦人都是同一个字,其间的分别是在不同的上下文决定译哪一个中文,英文等亦是这样。因为希伯来文列国两字含义十分广泛,包括所有的非以色列人和以色列国。哈巴谷的写作时代是在申命记发现之后,申命记特别强调以色列是 神宠爱之民,列国难免有被轻视之意。但是在这一句中,列国是中性的,没有任何偏见,仅是以色列以外的国家。
观看 这和第3节看见是同一个字,是最普通的“看”字。紧接又是和第3节下半节同样的看的动词。在原文中这些动词连在一起,美极了。
大大惊奇 应该是“你们自己会吃了一惊”,惊中是要带奇的成份。这一动词着重自我的成份,是“吓着了自己”的观念。哈巴谷的用词之妙是在连用两次惊奇,第一次已经说过着重自我的成份,而第二次却是真正的惊奇了,是越想越惊奇。也许为了这缘故,和合本加大大,但是这怎能和哈巴谷的同一动词,另加文法上的变化,道出惊奇的程度呢?
因为 说出惊奇的原因。
我行一件事 我是当然的,一切都是耶和华的作为。这句话的直译是“一件工作(尤指 神的工作)正在工作着”。一连两个“工作”(仅动词与名词的变化),跟在一连两个惊奇(文法上的变化)之后,是哈巴谷的杰作,尤其这些作品都是从口头的宣讲开始,既美又有力量。在用字的选择上,作者也用过工夫,他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工作”字眼。
信 原来作“支持”、“坚定”解;这里是信,信别人所说的话。
一5
这一句话是耶和华答复的开始,先总括地说一句话,然后再详细述说,这里要提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是先知的所以成为先知与他的信息有关;而这信息是与当时当地切切相关的信息。“向列国中观看”是当地,“在你们的时候”是当时。正因为是当时当地的信息才扣住读者的心弦。耶和华要哈巴谷看一件信不进去的事,这是耶和华自己所做的,又是在列国中所发生而使人惊奇的。这样,全世界的人都可看到。 神的启示本来就有许多方法,历史中的启示是很重要的一环。 神在答复哈巴谷的时候,所用的就是这一个启示之道。
二 兴起迦勒底人 一6~11
上主要答复了,而且预告的是一件使人人惊奇的大事,按说应该是使他的百姓享乐,挣脱捆绑,可以安居乐业,那里料到竟是兴起迦勒底人,使原先的不幸,再加上不幸。
一6
兴起 兴起是平地一声雷的感觉,是本来没有的,忽然间崛起的感觉。但是这里没有译“看哪!”本来这些感叹词是不必翻译的,但是在这里却十分重要,作者在一5中连用两个看字,和合本译者用观看,可见看是十分重要的字。这里文法的结构我也十分强调。
迦勒底人 他们是一群闪族的亚兰游牧民族,逐渐兴起,向南巴比伦推进,因为玛代人的协助,在主前六一四年征服亚述,而组成巴比伦帝国。在哈巴谷时代,迦勒底人的强盛造成了犹大的威胁。尼布甲尼撒是在主前六○五-五六二年间为王,他野心勃勃,不断地向外征拓。终于在主前五九八年使犹太人遭到被掳之厄。
残忍 这一形容词,原来是“痛苦”、“怀恨”等意思。路得记一20,拿俄米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和合本的小注是“玛拉就是苦的意思。”玛拉跟残忍是同一字根,所以也有“痛苦”的意思,但是与民用在一起,解释作“凶猛”。
暴躁 原意是“急迫”,本节是被动式可解释作“冲动”或“轻举妄动”。
民 民与“国”是相同的名词,它和一5的列国是同一个字。那里是复数,本节是单数。
通行 走来走去,这里有横行霸道的意思。
遍地 各处,有“普天下”、“全世界”的意思。
占据 用武力来占有。
住处 从“居住”动词演变而来,成为居住的所在。
一7
他 指迦勒底人。
威武 从“惧怕”的名词演变而来,成为“可怕的”形容词。
可畏 这一个字用得很广,大部分是用来对 神的畏惧,但是也可以用作对人的畏惧,这里显然是对迦勒底人的畏惧,更有着被动的意思,是被迦勒底人的威武吓坏了。
判断 这一名词和一4的公理相同,因为是 神的判断,他的标准就是公理,因为是人的判断就是判断了,这字的动词是审判。
势力 实际上是“威严”。这一字可用来描写 神的威严,或人的威严。从“高举”的动词而来。
任意发出 根据他自己的意志或爱恶发出,有任意妄为的意思。
一8
豹 是进行速度最快的动物。
豺狼 中文豺狼二字常联在一起,实际上,牠们是两种相似而不同的动物,牠们是同类异种。这里所指的是狼。但是国人豺狼二字常常并用,解释为贪心残暴的动物,而又常应用到人的身上,喻其心狠手辣。本节虽然论到马,但是迦勒底人根据本段经文的描写也确是贪心残暴。
马兵 迦勒底人的马兵,原文中在下一子句中也出现,非常生动的修词结构。
踊跃争先 哈巴谷的修词非出色,马兵和踊跃争先读音非常类似,尤其先知的记录都是先讲后录,在讲的时候一定非常生动。踊跃争先也许可以译成“到处乱窜”。
都从远方来 还应该加马兵,在原文中两个相同的字再加了一个音相类似的字,非常美!从远方来,从迦勒底来。
飞跑 中文圣经以散文来译本段文章,飞就成为不合理了,不得不加跑字,但是哈巴谷原先是诗,在诗体中只要“比”得适当,不加跑字,更加有力。
鹰 和合本飞跑的是马,可是实际上飞的是鹰;如此就不必加跑字了。
抓食 应是“快快地吃东西”抓食非常好,但是却少了“快快地”。
一9
强暴 见一2、3。
定住脸面向前 严格地说,应是“他们军队的脸面”。同样地,因为是译散文的缘故,把“军队”的字样省掉了。向前是非常难译的字,古老的英译本都是“向东方”,因为希伯来文是“向东方”,但是迦勒底人到犹大来攻城,脸面决计不会“向东方”。有人以为这里是说“希猎人”,当然希腊人来攻城脸面向东方就有理了,但是这里明明说的是“东方”。不过这字也能解释为“东风”,如译为东风,这句经文应为,“他的军队的脸面像东风。”这不是没有理由,因为“东风”从沙漠吹来,既干且燥的热风使人窒息,象征着蹂躏军的侵略。(参阅何十二2,十三15;耶十八17;结十七10及以下)。以上“东风”之解释参考耶路撒冷圣经哈一9之批注。国语和合本译为向前,假定原来经文拼法略有出入,那么和这“东方”相类似的字,又可解释东方,又可解释向前。总之,希伯来经文不明。
掳掠的人 此字从“掳掠”动词而来,可指掳掠本身,掳掠的行动,或被掳掠的人或家畜。这里和合本指出是掳掠的人。
聚集 聚集有掳掠的人自动集合的口气,实际上是迦勒底人把掳掠的人集合起来。
多如尘沙 多字是国语和合本加的,显然因为如尘沙并没有告诉读者甚么意义,多字说出了尘沙的意思。然而既是诗体,略有含蓄也不错。
一10
讥诮 有猛烈、千方百计地讥诮之意。
君王 指众君王,目空一切、瞧不起列国的君王。
笑话首领 “官长首领对他来讲是一个笑话。”他看不起列国君王手下的文武百官。
嗤笑一切保障 他嘲笑所有那些君王和首领所建造的堡垒。这里的嗤笑和前一子句的笑话,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分词,也收到发音重复的效果。
筑垒攻取 筑垒是指迦勒底人筑垒,这个翻译抬高了他们所攻打对方的身份。实际上,他们仅“堆积”一些“泥土”,就能“占领”对方的保障(也就是堡垒)。这里的对比十分强烈:迦勒底人只要轻松地在当地堆积一些泥土,就能攻下对方努力建筑的堡垒。
一11
他以自己的势力为神 希伯来文圣经以这句话殿后,比较有力。势力是真正的实力,这一名词曾用来描写参孙的力气。(参阅士十六5、6、9、15、17、19、30)为神,指崇拜自己的实力,以为万能。
像风猛烈扫过 这句话应该先翻译出来,因为还应该有一个时间性的副词──“于是”,指攻取对方的堡垒以后,像一阵台风扫荡而过。正因为他们攻无不克,而且是实力悬殊,才为犯罪,认自己的势力为神了。
显为有罪 希伯来人用到罪字是他们的天才,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词藻。这里哈巴谷用了二个:一指“超出了范围”,另一指“犯了过错”。本句的希伯来文的次序见书后拙译的哈巴谷书。
一6~11
耶和华终于回答了,但是他的回答不能满足哈巴谷,更不能满足犹大的居民。他们所盼望的是犹大的获得拯救,那里知道他们比以前更苦。耶和华没有兴起犹大人,反而兴起了迦勒底人。他们打败了亚述,甚至也打败了另一个强国埃及。 神以迦勒底人来惩罚自己的选民, 神把兴起迦勒底人这件事作自己的工作。这些人在约雅敬、约雅斤及西底家的时候曾三度来犯,(见王下廿三36~廿五21)哈巴谷的时代就是那些人猖獗拔扈的时代。那些人既快速、又凶猛、残酷。
这一群迦勒底人是贪得无厌的人,到处东征西讨,扩展他们的领土。他们无法无天,他们自己的欲望就是法律,就是是非的标准。他们所到的地方使人畏惧,他们所欲为,看不到别人的痛苦,只知道自己的占有欲。豹是动物中速度最快的,但是他们的马比豹还快。狼贪吸人的血,白天躲着不出来,夜间饥饿了,更加凶暴。他们的骑兵骑着那么快速的马,横冲直闯,攻无不克,当地的人民无从抵抗,他们来的时候像鹰猎取食物一样,人民只有遭殃,他们来的时候,像东方沙漠吹来的热风,把绿油油的田地都吹得枯干了。他们经过以后,就甚都不剩了。他们有无数的俘虏,多得不能计算,只能说像沙一样多了。
因着他们的成功就目空一切了,藐视列国的君王和他们的臣子,他们也看轻别人的堡垒和一切的防御工事。这当然也有根据,因为他们任意堆积一些泥土,爬上去就攻克对方的城池了。他们的攻城像大风刮过,使人亳无抵抗能力。因着他们的成功就得意忘形了,他们原本是 神兴起来的工具,现在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自己当作神明了,这是多么严重的罪。
在短短的六节经文中,哈巴谷描述迦勒底人的兴起,他们的恶性,他们的武力,他们的目的,他们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他们将来衰败的伏根。但是为甚么 神要平白兴起那一些强暴的人?这在哈一2~4中已经有了交代,诚然像哈巴谷自己所说的,当地有:“……强暴,……罪孽,……奸恶,……毁灭,……争端和相斗,……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公理显然颠倒。”这些都是哈巴谷要 神看的,是他报告给 神的。他的言下之意,难道你 神没有看到这些吗?看到了以后,怎么又不理会呢?
叁 哈巴谷第二套问题 一12~17
神的答复不但不能满足哈巴谷,反而使他更困惑,他不得不发出第二套问题。
一12
耶和华 见一2。
神 神是对这位创造宇宙主宰最普遍的名词,想不到要过了11节经文方始出现。本节经文不断重复 神的名词,可见哈巴谷是在无可奈何中,务必要求到答案,所以一切名字都用出来了。 神不是名,而是衔,只有耶和华才是名字。这里 神是以单数出现,但是 神无论是原文的单数和复数都代表着独一无二的真神,特别着重在他是具有“大能”和“强有力”的一位。原文用复数时,在希伯来文的文法上称为“显赫的复数”,着重于真神的“显赫”,而不是表达其数字。
圣者 这是第三个名字。者字是我国人加上去的。原来是形容词,形容 神是“与众不同的”。其主要意义为 神恨恶罪,要求以色列人过神圣的生活。
亘古而有 亘古一字已第二次出现,仅是稍稍变化而已,一9和合本译向前,本注释作者译为“东方”。它另外一个意义是“古时候”,亦即和合本的亘古。
我们必不至死 苦难是有的,但是没有到最后的绝境。
你派定他 派定是一个比较专门的动词,也许可译为“委派”,甚至“按立”。
为要刑罪人 更恰切的翻译是“为了审判”,把委派他的原因说出来了。
盘石阿 在上一子句已经重复耶和华,而现在又介绍一个新的名词盘石。这名字带有象征意义,表示他是人民的保障和避难所。
你设立他 希伯来诗体,这一句和你派定他是对仗的句子。原文只是各一个字,连文法结构也完全相同,这是非常巧妙的,主词、动词、受词在一个字里。
为要惩治人 应译为“纠正”。如要和上面成为排偶句子,可译为“为要纠正人”。
一13
你眼目清洁 清洁是形容词,包含物质的和伦理道德的清洁,这里当然是属于后者。从上下文看来清洁的形容词应属于比较格,直译应为“你的眼目比较清洁,不会去看邪僻。”但是中文变得没有意义,也许可以译为“你眼目清洁,不屑去看邪僻。”
不看邪僻 邪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用词,指一切的邪恶。
不看奸恶 从和合本语气看来,似乎第二个不看是跟第一个不看而来,那么是由眼目清洁而来。实际上,哈巴谷是另一个意思,他另用一个看字。这当然可能仅是修辞学的变化,但也是比第一种看更深入的看,而且哈巴谷还加了一个“能”字。“你(全段话是哈巴谷在跟 神对白)不能去看……”这里的不能有“以你的神性,你绝对不可能有耐性去看奸恶”的意思。奸恶已见哈一3。
行诡诈的 和合本的译文在不看奸恶和行诡诈的中间有一个标点符号,根据圣经的凡例,名为圆点,比尖点较分明,但不如小圈之强,换一句话说,全文读来,到不看奸恶应该略断,而行诡诈的应该紧跟下面你为何看着不理呢。但是因为和合本的标点是今日的读者所不注意的,有几个读者会注意到呢?这几个字是指“那些行诡诈的人”,或者是“言而无信的人”,“出乎尔反乎尔的人”。
你为何看着不理呢 也许把这子句放在前面,把行诡诈的作为受词,就更加明显了,“你为何不理那些行诡诈的人呢?”这里的理和本节的第二个看字是同一个字,因此理字应解释作“看见”。
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 恶人见一4。吞灭是十分生动的动词,指毁灭,危害。公义在哈一4已出现,那里是译为义人。哈巴谷的意思是公义的人应该去惩罚(吞灭)恶人,现在却反其道了。
你为何静默不语呢 静默不语是非常生动的字,指聋、哑、安静等,大部分在旧约中出现都是在加强语气的字根中,所以更加生动。然而这一个动词大都用在“人”上,对 神用这字是极少数的,是否哈巴谷为了着重,故意用耸人听闻的动词?
一14
你为何使人如海中的鱼 为何是和合本加上去的,译者认为问句一直连接下来,所以加为何二字。你……使人应该是“你造人”。 神创造宇宙万物,有两个字都用,这里就是两个“造”字之一。
如海中的鱼 这是一句令人不解的形容词,也许指鱼是一群没有组织、散漫、游来游去的动物,也许是指“大鱼吃小鱼”,没有团结,不懂得自卫的动物。
又如没有管辖的爬物呢 呢字和为何连在一起,没有为何当然也就没有呢字。至少在原文圣经上不像哈一13有为何字眼。爬物是指在地上爬的,但是牠们又和家畜不同;这里专指在海中的爬物,因为在下一节中所用的捕获工具都是指海中的生物。
一15
他用钩钩住 钩是钓鱼钩,他指侵略者,是那些恶人,是迦勒底人。
用网捕获 主词依旧是他,捕获是用网来捕鱼的动词。
用拉网聚集他们 拉网是更大的网。以上三样工具都是捕鱼和捕海中生物的。他们是海中的鱼和爬物,当然是指哈巴谷时代的同胞,一见到迦勒底人就亳无生路。
因此 那么顺利就打垮了敌国。
他欢喜快乐 他仍然是迦勒底人。欢喜快乐是同样的意思,如果要勉强区分,前者较为内心,而后者较为形诸于外的兴奋。
一16
就向网献祭,向网烧香 和合本前后两个网字是一样的,但是在一15中已经用网和拉网。为了贯彻哈巴谷的排偶,他原先是对得很工的,本节也是网和拉网。献祭和烧香都是崇拜时候用的,因为敌人节节胜利,认为是他们的武器高明,所以索性去崇拜武器了。
因他由此得肥美的分 因是说明崇拜武器的理由。由此是因着它们,指钩、网、拉网,也就是武器。分的含义很广,可以指“分得的土地”、“抢来的战利品”、“财产”、“ 神的报酬”等,这里是指“食物”。肥美的分是“精美奢侈食物”,肥美是“肥”;当年人把肥作为佳肴。
富裕的食物 食物是所吃的东西,富裕也是“肥”,形容“胖子”的“胖”也是同一个词。
一17
岂可 这是一个问句。原文中有“于是”或“因此”联接词。因为他食髓知味,所以就继续做以下的一些事。
他……倒空网罗 网罗不是另一种工具,就是15、16节中已两次出现过的鱼网。因为他是用网做工具来捕获和捕到以后,就把网中的鱼(他的俘虏)都倒空出来。
将列国的人时常杀戮 时常杀戮没有继续不断地杀戮强,而哈巴谷所用的是后者。列国的人指所有迦勒底人以外的人。
亳不顾惜 他不愿留下一个。
一12~17
哈巴谷先知感到 神不应允百姓的呼求,他既不拯救,也不理会;以致引起他满腹苦水。可是,等到 神答复的时候,他却使用了凶狠的迦勒底作他的工具来处罚以色列人。这使哈巴谷及当时的信徒陷入更大的困惑中。不错以色列人是罪大恶极,但是既然要来惩罚以色列人,就当用一些好人来刑罚恶人,怎能叫一些更坏的人来处罚恶人呢?哈巴谷希 神能伸出援助的手来拯救以色列,那里知道他们的前途比以前更黑暗。从一6~11把迦勒底人的强暴无礼,凶狠猛烈已经写得非常生动,以色列人怎能受得了这种厄运?哈巴谷不得不第二度再来问 神,要讨个公平。
在哈巴谷开始问问题以前,他对 神有若干称呼,也有若干赞美的话。换一句话说,他认为 神所做的事已经出了 神的“规范”了。第12节开始是用对 神的称呼来道出他对 神的认识和了解;显然他认为 神最近的作为已经与 神的“本性”相违反了。他所认识的 神是:
一、 神是自有永有的 他一开始就称耶和华,身为以色列人不会不想到耶和华这名词的首次出现是 神听了以色列的祷告,派遣摩西去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老实说,只要耶和华,这位自有永有的耶和华,自我存在不依靠其他力量的 神发命令,哈巴谷是绝对身先士卒去执行 神的命令的。
二、 神是全能的 称为 神就是权力高过一切的,起初 神创造天地,他能从无造成有,他天天掌管诸天诸世界,他当然能管理这世界,这历史了。他可以管以色列人,现在他差遣了迦勒底人来约束以色列人;可是迦勒底人出了乱子了,他可以约束迦勒底人,使以色列人超升呀!
三、 神是神圣的 他是全然与众不同的,在他神圣中不容许任何不洁净的东西或行为在他面前出现。现在恶人当道,遍地邪僻奸恶,迦勒底人横行霸道,崇拜武器,乱杀无辜,圣洁的 神岂能坐视不救。
四、 神是永恒的 哈巴谷说:“你不是从亘古而有吗?”这当然是不错的真理。他不像迦勒底人的神,仅是偶像,仅是一时的。但是永恒的 神是一刻也不疏忽的,他也不打盹,也不睡觉的。假如在历史上某一点,让敌人为所欲为,决不是永恒的 神所能容忍的。
五、 神是盘石 盘石是坚固,可作靠山的,是人随时都能在盘石后面躲藏的。可是现在似盘石一般的 神竟让敌人来蹂躏他的百姓。
六、 神是信实的 “我们必不至死。” 神曾与亚伯拉罕立约,要赐福给他的子孙,以后不断地应许,到了大卫的朝代,又再度立约。假如 神真是信实的,他一定要赐福给亚伯拉罕的子孙,大卫的子孙。因此,“我们必不至死”这句话是有根有据的。
哈巴谷为甚么要说这些话?他说错了吗?当然没有,这些话是千真万确,丝亳不差的。但是我们要追问的是为甚么在那时候说这些话?这些是奉承的话,使 神“记得”他是如此的 神而照着哈巴谷的建议去做?他是在“埋怨” 神? 神既然是如此的 神,怎能让迦勒底人猖狂呢?何况这些迦勒底人是 神自己找来的,现在竟然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了, 神要如何处理呢?我们认为两者都不是,这仅是哈巴谷的困惑。哈巴谷只知道自己对 神的看法,以色列人只知道自己是 神的选民,他们却不知道 神可以有他自己的旨意。他固然不要以色列人死,但是他仍旧可以使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绝境正衬托出二4主题的伟大。
哈巴谷以他的成见,认为自己是好的。自己的百姓是完美的,即使不好,比别人总好一点,于是就自怨、自艾、自满、自足;就算我们犯了错,也要差好一点的人来审判我们。于是,他把责任都推到 神身上,是 神没有尽责:是 神不理, 神静默不语,是 神亳无顾惜。 神要审判他们,纠正他们就该派更好的人来执行,现在他们不服气,因为差来的人邪僻、奸恶、行诡诈,他们穷兵黩武,以各种武器来侵犯列国,尤其侵略 神的选民。
假如这些人是 神“行一件事”,是 神“兴起”的,他们并没有崇拜 神;相反的他们崇拜“鱼网”。根据他们的史书,他们真的崇拜刀剑,而且还有一个仪式来拜武器。他们穷奢极侈,过着享受的生活,而 神的子民却在痛苦中过活。── 周联华《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