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第一章
字号:A | A

注释

    壹 书名(一1)

    贰 耶和华显现(一2-10)

    叁 公义的宣判(一11-15)

    肆 尼尼微倾覆(二1-三19)

    伍 尼尼微倾覆(续)

壹 书名(一1

“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一1)

在这引言中,有作者的名字,他的家庭背景,所传的信息以及本书的内容。在先知著作中,与这卷书雷同的有约珥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哈巴谷书以及玛拉基书,都没有提及当时历史的背景。那鸿在旧约中是惟一有双重标题的书卷,先是“论尼尼微的默示”,再一个标题提到默示的书卷(“书卷”一词中译本并未列出)。

“论尼尼微的默示”,本书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预言尼尼微城的倾覆。这样的标题在以赛亚书是常见的(十三1,十五1,十七1,十九1,廿一1、11,廿二1,廿三1,三十6)。

“默示”大多译为负担,是信息的负担,七十士希腊文译词为“话语”,利亚文译词含有艰苦的经历,必指受启示的体验,这是神的圣言。

这是一卷默示录。“书卷”是那鸿书特有的用词,可能这信息不是传讲的,而是书写的,以文字载道。1这里的“默示”不是负担,而是“异象”,或“看见”,是体会神的启示。以赛亚书(一1)与俄巴底亚书(1节)也以这“默示”为先知的信息。哈巴谷书的标题为“负担”,在第二章才用这个字。

“那鸿”这名字在旧约中是首次出现的,字根相似的有尼希米,尼宏(尼七7),同一节内尚有拿哈玛尼等。原意为“同情”或“安慰”。这是否他的本名,还是他的职事?他带给以色列人安慰的信息。他们的仇敌尼尼微败亡了,就使以色列享受真实的和平。

“伊勒歌斯”这一地名很难确定,有四处可以推测。(一)Al-Kush,是在尼尼微城之地,有那鸿的坟墓为古迹。这样推断,那鸿是北国人,在撒玛利亚陷落后,被亚述人迁至该处。(二)在加利利地区,甚至有人指定为迦百农。但是本书对北国的复兴完全无词组只字。(三)在犹大南部,约但河外。有希腊文古卷,甚至提说那鸿是西缅支派的人。(四)属弥迦的故乡,这是根据本书文体来臆想。弥迦书体裁极美,本书诗文尤其秀丽。以上所论都无法有所结论,可能这些猜测都没有必要,因为都不足取信。2

引言中两个标题,那一个是原来的?可能是第二个,因为第一个说明信息的内容,甚少是标题,倒是说明出处及作者是有这必要。但是本书主题列于开端,使读者明白,即使是出于编者的手,仍是有其用心的。

 

1 E.B. Pusey, The Minor Prophets, with a Commentary 1865;C.F. Keil, Commentary on the Minor Prophets, 1866.

2 J.M.P. Smith,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Nahum, 285-287.

贰 耶和华显现(一2-10

本书的首段是离合诗(Acrostic poem)的片断,有十五行,每行的希伯来文字母顺序在首句的第一个前缀。以一连串生动的描述与意象,说出神的忿怒,也促使信靠神的人有信心与盼望,始终不渝。本段自第二至十节,共有九节。但是起初并未提及尼尼微,至第九节才论述。

(一)施报的神(一2-3上)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一2)

耶和华是忌邪的神,祂的性格曾有多处论述(例如:出二十5,卅四14;申四24,六15;书廿四19)。祂热切的爱就是不能容纳异己的因素。“嫉妒”一词原有热切的涵义,但是也有排斥异己的态度,所以中译词“忌邪”可谓是最好的译词。祂是公义的神,罪恶必须有报应与罚办,因为神断不以有罪为无罪。神报应的公义在圣经中多处论述(耶十一20,五十一11;结廿五14、17;申卅二35;赛六十一2,六十三4;诗九十四1以及罗十二19)。神以祂的公义看罪恶必有大忿怒,这是罚恶的公义,祂的义要除去罪恶,除去作恶的敌人。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3节上)

上节论述神的忿怒,这里描述祂的慈爱,祂不轻易发怒(参阅民十四17及以下;出卅四6及以下;珥二13)。神有无限的怜悯,祂有极大的忍耐,不将怒气随意地发出。因为祂大有能力,有自制的能力。

祂是何等伟大的主(诗一四五8),祂大有能力,表现在丰盛的慈爱中(出卅四6;民十四18;尼九17;诗一○三8;珥二13;拿四2)。但是神的慈爱并非除去祂的公义,有罪的必被定罪,赦罪是有的,罪仍是神所憎恶的。

(二)威严的主(一3-6

“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3节下)

这一诗句实际是离合诗的第二行。第一行是:“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大有忿怒。”这里是耶和华在自然界显现,大地起了极大的变化(弥一3及以下;士五4及以下;伯卅八1,四十6;亚九14;赛五十2及以下)。祂经过有云彩成为祂脚下的尘土,是十分美的形容。云彩常表征神的荣耀,神荣耀的显现,有谁能不畏惧呢?然而先知仍看耶和华的慈爱与怜悯,有无限敬畏的心怀。

“他斥责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利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4节)

这里有离合诗的第三、第四两行。耶和华是创造的主宰,祂可随自己的心意行事(参阅赛五十2,五十一10;诗六十六6,七十七19,一○六9)。在迦南的神话中,江河与海都是神明掌权的,但是耶和华才是自然的主,一切都在祂的掌管之下,任何迷信的观念都失去效能。

再看巴勒斯坦的地理环境。巴珊是约但河东最富饶的地区,尤其是有丰盛的牧草,是最好的牧场,树木也茂盛(摩一2,四1;弥七10)。迦密山与利巴嫩山区才是森林与花木众多的地方。为甚么那些地方的花草树木都会衰残呢?因为那地苦旱,旱灾的可怕,使巴勒斯坦有无限的隐忧,再加上叙利亚的统制并肆意的破坏。巴珊在东边,迦密临海在西部,利巴嫩在北方,几乎包括整个巴勒斯坦,都在神的咒诅之下荒凉。神的忿怒在自然的领域中,就呈现凋残,祂的怒气在历史的环境里,就有战争与毁坏。祂的怒气在审判全世界,这将是可怕的景象,无人可以躲避与逃脱。当神采取行动的时候,谁能站立得住呢?

“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5节)

在古时的思想中,山是地的柱子(伯九5、6)。当耶和华发烈怒时,就会震动颤抖而消沉(参考弥一4;亚十四4;出十九8;申四11;士五5;伯廿八9;诗一一四4;赛六十四1、3;哈三10)。地震与火山爆发都是非常的景象,是神显现的实况。

大地在祂面前起伏,是严重的地震,突起再下去,就全部破坏,成为荒废之地,不再有牧草,粮食也断绝,生计就全都失去了。

所以世界和住在其间的,无论生物或非生物必定无法安然定居。从自然界想到人类社会,从物质的宇宙想到社会道德的境界,一切都归于虚无。世界只有一个,在整个宇宙中,神是惟一的主。不顺从自然律,必有混乱;不遵循道德律,必然失调,没有秩序。神的审判必临到世界,而罪恶本身就有自行破坏的力量。

这节经文是离合诗第五、第六行。作者的思想逐渐从自然转向历史,在人类社会中,罪恶若不消弭,必无法建立秩序。

“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盘石因他崩裂。”(6节)

这节经文又是离合诗中的两行,第七与第八行(类似的经文见摩七2;玛三2;耶十10;也可参阅诗廿四3)。任何个人或国家,都不可以在祂忿怒之中站立得往的。诗人也曾这样说:“主耶和华阿,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诗一三○3)

祂的忿怒如火倾倒,祂是烈火(申四24),以火来表征神的忿怒,也在圣经中多处出现(如耶七20,四十二18,四十四6;代下十二7,卅四21、25)。火也象征神的圣洁,有炼净的功能,去尽一切的污秽杂质。

盘石崩裂(也可参照弥一4;耶四26,廿三29,五十一25、26),神的烈怒发出,必有灾祸发生,大地震动,自然界受了破损。神的显现是可怕的。

这里的盘石可能不只是自然的景象,必指城墙城门,甚至城堡,都建立在盘石之上。所以盘石崩裂,指城墙与城门倒塌,整座城都破损败落,或因地震,或因战争,天灾人祸,不一而足。

(三)恩慈的父(一7

“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7节)

这是离合诗的第九行及第十行之半。作者现在强调耶和华另一方面的性格。神的怒气对恨祂的人发作,但是对爱祂听从祂的,却有无限的慈爱(申五9及以下)。在西番雅的时代,正是亚述强盛的情况之下,以色列人似乎看不见神的恩惠,但他们必须有信心仰望,忍耐而且盼望(参阅创四十九18;赛八17,三十18,六十四4;哈二3;番三8;诗廿五5、21,廿七14,卅七3、5、7、9、34,卅九7,五十二9,一一八8、9;哀三25)。当他们不能看见盼望实现,就转向神,求神的保护。耶和华本为善,善是指祂的恩慈。

耶和华是人在患难中的保障(耶十六19;诗廿七1,卅一3、5,卅七39,五十二9;赛十七10,廿五4,卅二2;以及珥四16)。

耶和华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诗一6)。祂认得,表明祂关怀与眷顾,祂向他们表露父亲的爱(摩三2)。投靠祂的人不是陌生者,是神的儿女。

(四)审判的王(一8-10

“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8节)

这是第十行的下半及第十一行诗。这节经文似不完全,因为只述耶和华的忿怒与审判,没有提及以色列蒙拯救。可能这是作者存心的设计。

涨溢的洪水是有毁坏的力量(诗卅二6;箴廿七4;伯卅八25;赛五十四8;但九26,十一22)。神不能容忍恶人存在,必毁灭他们。有人认为涨溢的洪水是指侵略尼尼微的军队(参阅赛八8)。3但是重点在于耶和华的威势,使仇敌站立不住。也有人将上节的下句连起来:当洪水涨溢的时候,神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4但“尼尼微”就放在“仇敌”的字样下,在涵义上并无十分大的差别。

驱逐仇敌进入黑暗,说明仇敌被赶到走投无路的惨状。这是神赶逐他们,但在文法结构上,“黑暗”也可作为主词:黑暗驱逐仇敌。5也是十分生动的绘述。但是神还是行动者。“黑暗”必指痛苦、艰难与毁灭绝望。赶逐或驱逐的行动,是神审判的作为。看上下文,仇敌必指尼尼微,也指一切外邦人,他们抵挡神,压迫属神的百姓,为神的公义不容。

“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9节)

这节在离合诗中占有三行。末句在第十二行。首句与次句在第十三、四行。

作者直接呼唤神的仇敌,设谋攻击耶和华(参阅何七15及但十一24:“设谋加害”),真是天大的笑话。人那里有力量来攻击神呢?那是注定失败的,但是人就是那么猖狂与骄妄!神必向祂的敌人施报(一2),神必采取必要的行动。

神要着手来将仇敌们尽行灭绝。“灭绝净尽”也在其他书卷可以发现(但九27;结十三13;代下十二12)。

这样灾难不再兴起,神不需要再次施报,因为仇敌已经灭绝了。有人认为这是对犹大的应许,北国以色列已经被亚述并吞,不会有第二次的浩劫临到他们,因为亚述快要败亡了。神的审判与刑罚只有一次,不会再次临到。神向仇敌施报也是一劳永逸的。

由于离合诗的排列,末句在前面,所以本节的内容可作这样的次序:“灾难不再兴起,神已将你们灭绝,你可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

“你们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稓全然烧灭。”(10节)

这是离合诗最后一行,在经义不十分清楚,尤其是提到喝醉的人,有解释的必要。

荆棘的碎稓是供焚烧的,神是烈火,祂公义的忿怒好似烈火一般,将这一切全部焚烧,而且烧尽。他们已经成为干柴一样,经不起烈火的焚烧。但是如果有水分呢?甚至好像人大量喝酒,到酩酊大醉的地步,这样吸收液体,仍无济于事,干得碰到火就烧尽了。

提到荆棘杂草供火焚烧,也是有其他经文是可解释的(赛卅三11、12;撒下廿三6;弥七4;赛十17,廿七4;结二6及传七6)。

有人解释“喝醉的人”是失态的样子,杂草荆棘缠绕在树丛中也十分不规则,失去常态,但是火一烧着,仍全部被毁,这也是很合理的解释。6

本段论神审判的作为,大多以烈火为例,也比作涨溢的洪水,水火都是神审判的方法,使恶人无法逃脱。审判是神在历史中公义的作为,为要消弭罪恶,使公正伸张,祂的选民得着救赎。

 

3 C.F.H. Rosenmu/ller,Scholia in Prophetas Minores, 1836, F. Hitzig, Die Zwo/lf Kleinen Propheten, 1838, E. Henderson, The Bookof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translated, 1868.

4 C. von Orelli, Die Zwo/lf Kleinen Propheten ausgelegt, 1888.

5 这也是七十士译文,拉丁通俗文及利亚文的译词,为若干解经家所接受,如Maurer, Henderson, Newcome,Davidson, Happel.

6 Simon J. De Vries, "The Book of Nahum," TheInterpreter's One Volume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ed. C.M. Laymon, 1971,492.

叁 公义的宣判(一11-15

    (一)恶人必遭报(一11-14)

    (二)报信传平安(一15)

(一)恶人必遭报(一11-14

第一章十一至十五节虽成为一段,但内容方面比较复杂,次序方面也有困难。第十一至十四节似是补充语,加插进去。第十二、十三、十五节是以礼仪的言语为重复主题(Liturgical Refrains),为礼拜的仪式中诵读的。

“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11节)

“有一人”这是谁呢?必是指亚述或尼尼微的首脑人物,西拿基立是当代的强人。但是那人是谁并非最重要,而重点是在于那侵略者,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国家,亚述或尼尼微,他们出来要攻击耶和华,就是攻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居所。

邪恶与恶计,不只是道德的,更是政治与军事的,他们肆意破坏耶和华的百姓,这是尼尼微毁灭的主因。

“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12节上)

“耶和华如此说……”这是严正的宣告,神正视外邦的侵略,祂就说出祂公义的作为,信祂的人必靠祂夸胜。

尼尼微势力充足。“充足”原意为“完全”与“壮大”,但在神看来,是多么渺小。“人数众多”,如同涨溢的海水一般,必随着潮汛而退去。旧约中没有“潮汛”的观念,因为巴勒斯坦的海岸潮汛太小,不为人注意。但是在描述中,即使有众多的人数,好似“众水”一段,也必归于无有。多的变无,力量壮大的必被削减至全部剪除。

“犹大阿,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12节下)

现在神向犹大有直接的对语(参阅何四1,十二2;弥六2;耶廿五31)。耶和华一直需要纠正犹大的错谬,因为犹大自以为是神的选民。却不大愿意受神的管教。但是管教是必要的。现在神对犹大只有安慰与鼓励,我曾使你受苦,但是苦难是会过去的,神不再使犹大受苦了。这就使读者联想到以赛亚的信息:“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又向他宣告说:他争战的日子已满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为自己的一切罪,从耶和华手中加倍受罚”(赛四十1、2)。神将毁灭尼尼微,使以色列人在犹大不再受外患的威胁。

“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13节)

这节是上节的连续,继续论述神公义的作为。轭也可译为“杖”,神责打的杖要撤去,“颈项”是中译本加添的,如果是“颈项”,当然是轭。责打的杖是主人用来管辖奴仆的,强迫他服苦(赛九4,十5、24;诗二9;启二27,十二5,十九15)。但是压迫的事必然过去,因为神已经为犹大申冤了。

如果这是轭,绳索为绑住两边,使轭不会在两边脱落,现在的轭已经折断,绳索也已经扭开,犹大就获得完全的自由(参阅诗二3;耶三十8;结三十18,卅四27;赛廿八22)。

“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14节上)

耶和华以君王之尊严颁布命令,祂要毁灭亚述,完全除去尼尼微。耶和华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全世界列国的命运都在祂掌握之中。

尼尼微名下的人必不留后,照原意,这名声无法再传下去。这里是用播种的表象,种子播下,必可滋长。播种也是极广大的,到处都撒到。但是他们人口减少,因为灾害使他们丧亡惨重。量的减少,甚至完全消灭,就无法有所增进,尼尼微、亚述的名声快要消失了,不会再有甚么影响力。

“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14节下)

外邦的侵略者每在占领一个地方后,必将当地神庙拆毁,将神像除去,尽亵渎的能事(参阅王下十八33及以下,廿五9)。现在尼尼微败亡,他们的神像应被除去了。这对他们当然是极大的羞辱。

“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可有不同的涵义。“鄙陋”指神庙,那毁坏的地方以后成为坟地,使尼尼微人尸体横陈在那里,“坟墓”亦可译为“被处死刑”或埋葬,是他们的死地(参阅耶七32;结卅二23,卅九11-16)。

“鄙陋”可译为“卑微”,毫无价值可言,甚至有人译为“粪堆”。7所以可译作:“使你的坟墓成为羞辱”。8

7 G. Bickell, Die Hebrische Metrik, Z.D.M.G. 1880.

8 G.A. Smith, The Books of the Twelve Prophets, vol. II,104.

(二)报信传平安(一15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15节上)

本节列入第二章一节,与以赛亚书的述十分相似(四十9,五十二7)。登山是报信的地方(赛五26,十三2及以下,四十九22)。报好信的内容是尼尼微的败亡,现在正可传出真实的平安。平安也有兴盛与自由的涵义。这传信者以何等欢乐兴奋的声音,向世界遍告救恩的佳音。

“犹大阿,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罢。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15节下)

这是传信者的话,呼召犹大来守节,因为敌人已经败亡了,大家可以欢乐地来敬拜,并且来还愿。当民族在危难中,人们为求安全得以逃生,急切地求告神施予保护与救拔的恩典,一定不住地祈求许愿。现在是该感恩还愿的时候。

恶人是欺压者或毁坏者,现在他自身难保,终于不能逃脱神的审判。他们已经无力再施以压迫的事,不会再从选民中间有甚么扰害的事,因为神已经把他灭尽了。

关于那恶人是谁?可能是第一章十一节那人,专门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再使人想起西拿基立或亚述的一位君王。他们都恶贯满盈,终于被神的公义消灭,完全被剪除了。

所以本节与第十二、十三节相联,向着犹大受苦的百姓给予安慰的信息。

本章概要

第一节为本书的标题,不但说明先知职事的范围,也指出预言的限制。他是论尼尼微的前途,因罪必遭毁灭。神是普世的主,也掌管亚述的命运。神的磨坊正徐缓而坚定地磨碾着,必压碎一切的糠秕与稗子。但是那鸿似乎不责备犹大的罪,他们与尼尼微一样在罪恶中。外邦人犯了罪,以色列人虽是神的选民也犯了罪,应受罪的刑罚。众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看耶和华的性格(2-10节)。祂是自然的主,祂的大能彰显在自然界。祂也是历史的主,掌管道德的世界。耶和华有忿怒,但祂却不轻易发怒。祂有丰盛的慈爱。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7节)。

尼尼微毁灭,无疑对犹大是盼望的信息(12、13节)。这里是回响先知(耶三十8;赛五十二7)。犹大的苦难不久就会过去,“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13节)。选民的救赎是在外邦人败亡的时候。

所以犹大可以守节庆祝,“因为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经灭绝了。”(15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