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巴底亚书注释
字号:A | A


第一段 前言 1节

  先知在此精心准备了一个更加有利于宣告神话语的环境。先知所传的道,突出了两点:

  1、耶和华发出了信息 1节“俄巴底亚”:这个名字是被掳回归后的以色列人使用的,而在被掳前,这个名字的写法有“俄巴底”(王上18:3-7、代下34:12),“俄巴第雅”(代上27:19)。 “默示”:或作异象( 撒上3:1)。先知强调的是信息本身的权威(例:几乎所有的先知都会用“耶和华如次说”来作为传达神话语的开始与结束)“信息”:或作报告。来自于神的信息有听见的,也有看见的。听见的是神的话语(赛6:8),看见的是神给人的异象(赛6:1)。“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这是之所以为先知的特点,俄巴底亚也就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把这个信息传递给百姓的。 “并有”:信息不仅被先知听见,同时也有使者奉命去向列国宣讲。“列国”:似乎就是指以东的盟国,从下文可略知一二。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神如抵挡我们,那,谁又能帮助我们呢?(罗8:31)

  2、列国发出战斗檄文,某些国际情形激励了先知的传道工作,同时,也表明耶和华降罚的时候已到(以东受列国群起攻击是出于神的旨意)。有消息传来说:许多国家已准备好向以东发动战争!这一句话是古代的一种典型的宣战形式。如果用现代报纸的标题来表示这句话在上下文中的意思,它等于说:“向以东宣战!”这正是俄巴底亚传道时的国际状况。 1节“我”:原文为“我们”,指俄巴底亚及其同胞当时都已听闻以东四周的阿拉伯部族联合攻击以东。

第二段 以东的灭亡 2-9节

  1、骄傲的灾祸 2-4 2节“我”:神的自称,表明以东的大大被藐视,是神在人类历史上直接行动的结果。神掌管主导着所有的国家,这一节《圣经》告诉我们,他要借着人类来实现对世界各国的管治。在此,也就是借着以东的众敌国的军事行动来实现对以东的惩罚。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清楚看见先知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是简单的由人类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而是神的作为掌管着世界各个领域。历史不是预先注定的,好像地图已经印好的那样;人类的历史借着人类的行动而展开,但是人类的这些行动,却奥妙的渗透着 神的作为,最终导向神设定的目标。具备先知这样的历史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俗的历史学者的观点往往更有吸引力,他们有人认为历史要由其“因果”来说明;要用人类的行为和反应来理解,丝毫不必去考虑外来的力量。而另外一种相反的历史观,对少数支持它的人而言是一种安慰,这种历史观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命定的,而不被人类行为所影响。但是俄巴底亚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可以由对它有影响的人类行为来了解;在另一方面,它要用神的主权公正的判断来解释。其平衡点,产生出一种历史观:它认为人类一方面要对所引起的历史事件负责,但又要借着信心,相信一切都在神掌权之中。“我使你在列国中为最小的”:神必挫其锐气,使其降伏。以东在当时国际间享有颇高地位:他是贸易中枢(6节),又以智慧闻名(8节),并有许多国际盟友(7节),但神要使他降卑,落得惨淡下场。 赛5:21 记住,在什么事上骄傲,就必在什么事上跌倒!(例 撒下14:25—18:9, 箴11:2、16:18)以前的你在凭借金钱、地位、学问、美容、外貌的虔诚、真理的知识、信主的年日而骄傲吗? 3节“山穴、居在高处”:史密斯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在他所著的《圣地的历史地理》(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Holy Land)一书中论以东时写道:“它的侧翼是一系列的山岭、掩避所,和光秃的村庄,错综的山峰、绝崖,和由荒石形成的裂缝,这种景色世界罕见。在亚拉巴之上的沙石地带,在垂直的岩石之间,要不是裂口就是陷凹之地。” 4节:即使以东如鹰飞到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并在人肉眼难办的星宿上筑巢,以致敌人无法擒拿他,但神却能够。

  “鹰”:①大鹰是古代神明的标记,在此,告诉我们以东的自我神化,他们目空一切,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②大鹰在高处搭窝(伯39:27-28),表明了以东的居所也在高处。③鹰是一种咂血的鸟类动物(伯39:29-30),以东的本性也是如此。“星宿”:用夸张的手法,比喻以东的地形险峻,山似刀刃,又是高不可及,令人望而生威。 “你虽”:反过来看本节开始的用词,就不难看出,这一切的狂傲只是建立在以东的自我想象之上(例腓2:3, 罗12:3);但神却在天上嗤笑他们(诗2:4-5)

  2、彻底的倾覆 5-6 先知在写第5节经文的时候,使用了哀歌的韵律。如果是盗贼夜间入屋盗窃,他们也要选一些贵重有价值的,意思是他们还可能留下一些没有全偷走。但是以东将没有这样幸运,他们全地都要被掠夺。如果在收割的时候,收拾庄稼的人也要留一些可供穷人拾拣的,以东却什么也没有剩下! 5节“摘葡萄……剩下些葡萄”:①律法规定收割者必须剩些谷物果子给穷苦人家(申24:19-21,耶49:9)。②以东的山坡有很多的葡萄园(民20:17),所以,这句话也暗示以东要像自己的葡萄一样,被敌人抢掠一空! 6节“宝物”:西拉城为贸易中心,掌管旅商队自阿拉伯至西方的路线(摩1:6),是珍贵货品的积聚处,而当时的以东人常把所得的贵重物品藏在石窖、石洞里,这里是预言它将被掠劫,失去所有。

  3、盟友的出卖 7 以东被出卖不能自救!在这里来实现打击以东的是其他的国家,而在18节中,施行毁灭以东的任务则由神的百姓执行! 7节“结盟的”:以东除掌有当地贸易权外,本土亦出产铜矿,故国家非常富庶,邻国乐于与他结盟。将来使以东“倾家荡产”也就是这些人(王下20:12-18)。古代的结盟是件非常严肃的事,而违约则被视为罪恶(诗55:20,摩1:9)。可以东却在结盟的事上受到了欺骗,这当然是神的旨意。或许,国际间的交往的确让以东丧失了外力的支持!“送你上路”:有三个可能的解释,即昔日盟国把以东遣来的求救使者:打发走;赶他们离开国境;用计谋引诱他们出来并击杀他们。“和好……欺骗”:见耶38:22 “催迫”,原文为欺骗。 “一同吃饭的”:即知心好友(参诗41:9),传统或译作“吃你饭的人”,即依靠你的。 “心里毫无聪明”:以东的盟友向他反目,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在第7节中,有几个用词与上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看了神对以东“一对一式”的报应: “欺骗”??“自欺”(3节) “网罗”??“搭窝”(4节)

  4、文武的损失 8-9 8节“那日”:即神审判以东之日。 “智慧人”:以东人的智慧是当代驰名的(参耶49:7)。但是,人的智慧与强权最终只能毁了自己,因为,智慧的人常以自我为中心(罗12:16,伯32:2,林前1:19-21)。 9节“提幔”:是以东一要城,在西拉城东面八公里(五英里),它是整个以东的代表(摩1:12,耶49:7、20)。提幔,根据传统(创36:11)记载,是用以扫孩子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曾经被考古学家发掘,证实在以东的领土塔威兰〔Tawilan〕这个地方,在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明显地是个相当繁荣的地方。以东的智慧人在神施行审判的时候,也将被毁灭(8节);以利法——那位来劝告约伯的,被称为以东的居民,提幔人以利法(伯2:11)。也许提幔在以东是一个“大学城”(Universitytown),以学术闻名。但是这种学问不能使之避免神的审判。正像以东的学者无法避免面对的审判一样,同样,这个国家的战士也将失去信心并被敌人打败。(第八节的以扫山是一种诗意的表现方法,用来与以东对应;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山区是以扫的后代居住的地方。)

第三段 以东的恶行 10-14节

  1、缺乏友善 10-11 10节“兄弟雅各”:用这称呼提醒以东人犹大本有血统关系,理应彼此相顾(申23:7)。从开始到现在的先知传讲预言,这两兄弟都一直在相互猜忌与敌对中。虽然先祖雅各和以扫有过彼此接纳的记载,但从以扫的后代屡次敌视以色列人可见,他们的祖先并没有真正的和好,而以扫仍然把仇恨传递给子孙! 11节“外人”:相对于以东人来说,他应该不是以色列的外人,而是骨肉兄弟。不过,现在的以东他的行动倒象一个外人! “为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指将耶路撒冷居民抽签瓜分为奴(参珥3:3)。而当时以东却袖手旁观的罪。

  2、幸灾乐祸 12 约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打耶路撒冷。在12-14节中,先知列出了以东的八个罪行,也就是对以东的八项指责,以“你不当”来表达对以东的罪行的揭露。(结35:13 诗137:7) 12节“瞪眼看着”:表明了冷漠与仇恨。

  3、趁火打劫 13 13节“遭灾”:原文字根与“以东”相似,在本章出现三次。落井下石,趁人之危啊!正如中文所形容的,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外邦人直驱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以东竟然也尾随而至,并以征服者的身份自居。

  4、置人死地 14 14节:以东与巴比伦联合阵线,将向南逃的犹大人截获交给巴比伦军。

第四段 耶和华的日子 15-21节

  1、降罚的日子 15 -16 15节“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万国”:原文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要针对万国”。“耶和华的日子”是神审判敌人的日子,亦是拯救选民的时候(参珥1:15)。神将审判的范围扩到了万国。神的百姓或许只知道耶和华的日子只是审判外邦的时候,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日子也是复兴神百姓的时刻(摩5:18-20)。约珥与西番雅则单单把耶和华的日子描述成一幅一片漆黑的画面。是的,耶和华是公义的神,同时也是慈爱的神。“你怎样行……头上”:指以东的恶行得着报应。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道德向神责任!并且,人怎样行,也必然的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加6:7 太7:12) 16节“苦杯”:象征神的愤怒(参耶25:15-16、49:12)。 “喝……苦杯”:即遭受神的刑罚;耶路撒冷(圣山)被攻陷是神对犹大人的刑罚(诗75:8、51:22)。 “且喝且咽”:指狼吞虎咽地喝尽。整节的意思是:犹大人受罚乃是暂时的,以后将要得到复兴(17-21节),但万国所受的刑罚,则是永远的灭亡。

  2、余民的身份 17 17节“锡安山”:再次为犹太人的居所,外邦人不得践踏盘踞(赛52:1);它也将被称为耶和华的山,且成为敬拜的中心(赛2:2 弥4:1)。约珥先知也特别注重锡安山(珥3:17)!不但如此,锡安山的前途是所有先知最关心的。 “逃脱的人”:原文作“逃脱”或“拯救”,大概指犹大人被巴比伦掳去异地,得免灭亡。“产业”:结35:10

  3、以东被焚毁 18 18节“雅各家、约瑟家”:分别指南国犹大及北国以色列(诗77:15,亚10:6)。犹大复兴时,流落外地不同支派的选民要回归,得回整个巴勒斯坦地(19-20节)。神对以东的惩罚工作现在由百姓来执行了。 “火,火焰”:神的愤怒必将如大火一样,要把所有的罪恶完全焚毁(出15:7, 赛10:6,太3:12)。“以扫家”:指以东,他的灭亡应验于两约期间犹太玛加比王朝,当时犹太人曾多次战败以土买人,使他们完全臣服,并强逼行割礼和信奉摩西律法,以土买人遂失去国家主权,至主后七十年亡于罗马手中。 10节“你也必永远断绝”,18节“以扫家必无余剩的”:这个位居险要的以东就败于巴比伦的手下,且是在他们帮助巴比伦攻耶路撒冷后五年发生的事(比较一下耶27:3-6,玛1:3-4及约瑟夫所记巴比伦的战史就可清楚了)。从这些文献我们知道,亚拉伯一部落拿巴天人(Nabathaeans)可能受了尼布甲尼撒之指示,进攻以东的首都。到了主前312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安提哥斯(Antigonus)再度进攻以东人,把他们的京城拿下来了。到主前第二世纪,以东人散居巴勒斯坦南部,受到犹大、马加比人的致命攻击(马加比一书五章)。之后,约瑟夫告诉我们赞尼斯(Alexander Jannaeus),把以东人完全消灭,余下少部分的以东人就在京城被毁时几乎全被刀剑所杀;没被杀的则逃入沙漠内失踪了。到俄利根时代(主后三世纪),他告诉我们以东人的名字及其语言已完全被遗忘。就这样,神对以东人的预言完全应验了。这正是神公义审判的结果!(诗1:4)

  4、圣地必收复 19-21 这是散文的写法,但也不缺少诗歌的韵律。这儿提到的地区位于以色列境内或附近,将成为犹大国的版图。锡安山将再一次被称为圣,圣殿中的敬拜将得到恢复;这个国家将拥有他们被以东和其他邻国占去的国土。摩9:12 借着以东的毁灭作为犹大复兴的伴奏,先知唤起人们注意一个更广阔的前程,他期望着一个日子的来到,那时所有失去的土地都要重新得回来。在(19-20节)里所列出的地名,从被以东占领的开始,一直到自大卫王以来,这个国家曾拥有的一切领土,都要得回来。这两节经文虽然没有标出所有被占领的地名,但是借着指出这种将来必要发生的变化,先知向他自己的人民传达,在他们被掳归回以后,神还有更大的应许给他们。 19-20节的地名:英文直译这两节经文为:“纳吉的人必得以扫山,和非利士人的高原地示弗拉;他们将要得到以法莲的土地和撤玛利亚的土地。便雅悯将要得基列。被掳到哈拉的以色列人将要得腓尼基人的土地远至撒勒法;耶路撒冷被掳到西法拉的人将要得纳吉的城市。”纳吉是犹大南部一片相当广阔的领土,即在现代的以色列国南部,中文《圣经》直接把“纳吉”译成“南地”。这一片土地在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公元前587年)被以东人所渗入和部分的占有。现在先知预见到恢复的时候将到,那时纳吉的人将要向东进入以东人统治的山区。示弗拉位于地中海和犹大高原山丘地带之间,那里的人将要向南扩展,进入被非利士人和他们的后裔占领的地带,并重新拥有它们。曾经一度成为以色列国领土核心的北部山地以法莲,和它的重要城市撒玛利亚,也将夺回来。而生活在耶路撒冷正北的便雅悯人,将要向东扩张,横过基列这个属于现代约旦王国的北部地区。哈拉是一个不能肯定的地方(20节从希伯来原文翻译过来是困难且不很肯定的),它可能位于米所波大米的西北部,先知指出这里是被掳归回的应许之地,位置在地中海沿岸,即那些曾经被腓尼基人占领的疆土。撒勒法或者沙利塔(Sarepta),位于西顿以南几里远的沿岸地区。最近美国地质学家在沙利塔发掘发现这座城市存在,日期追溯到旧约时代。西法拉是一个不确知的地方。在迟些的犹大历史上,这个词是用于指西班牙。但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它可能指一个叫撒狄的地方,或其附近(撒狄在现代的地理中是在土耳其西部的一座城市);根据古代石碑记载,证明早期犹太人曾生活在这里。从这样一些遥远的地方,那些被掳归回的将宣告为他们的应许之地。 21节“拯救者”:原文作复数,神兴起他们(如旧约的士师),拯救以色列和审判以东,以建立神的国度。或者拯救者是指再临的基督,他要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国度(亚14:20)。 “国度就归耶和华了”:这是先知的看见,也是本书的结语,同时,它还是将来世界的归结!(启11:15) 以色列,神的百姓,无论他们流浪漂泊到哪里,决不会远到无法归家的地方!这本书的篇幅虽然小,其属灵之教训却是很丰富!── 舍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