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阿摩司书五:1—24
如果我们翻开以色列的宗教历史来看,就会发现自从先知撒母耳以后,以色列人民的宗教生活并没有多大的进步,从历代君王的信仰表现看当代社会和人民怎样过宗教生活,就会知道他们的信仰层次和内涵如何。虽然大卫被赞誉为一个相当有信仰的君王,但是我们知道大卫王犯罪后,以及后来自己设立所罗门为王,这都在表示他已经不再听先知来自 神的声音,而是自己在决定国家大事。大卫自己和扫罗被拣选为王,都是来自先知撒母耳抹油膏立的,这表明了他们之所以为王,不是来自人,而是 神。但是大卫王不再遵行这样的信仰传承,他自己决定拣选他犯奸淫所生下来的孩子所罗门继任他当以色列王,结果在所罗门王去世后,王国分裂成南、北二国,且后代子孙离弃 神的教训越来越远。虽然在所罗门王的治理下,以色列王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都达到最高峰,但是先知们在评估一个王朝、社会时,并不看这些,更不会看社会繁荣的景象。他们看的是领导者听了多少 神的声音,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有否依照 神的教训,以及敬拜时内心是否真实。可惜的是,这种以信仰的角度在看人生、社会现象的传承,也没有被今天的传道者、基督教会所重视。甚至连基督教会也重视金钱、社会地位。传道者争名位,也争钱。信仰的内涵越来越混浊,社会人心无法净化,这是非常可惜,也是令人痛心的事。因此,先知阿摩司的书信是帮助今天的基督徒重新反思信仰内涵很好的一本经书。
在先知阿摩司以前的世代,我们看不到有任何先知反对敬拜 神时参杂着神妓之敬拜行为。一般人的信仰仍旧是停留在:到敬拜的地方去烧香、献祭, 神就会赐福更多产物。国家的兴盛,社会的繁荣,就是 神的赐福。当 神的日子来临时,所有敌对以色列人民的族群都将被灭亡,因为 神只喜欢祂的选民,会让祂的选民更加丰富、有余。这种信仰乃是迦南地人民信仰的特色,换句话说,以色列人民的耶和华宗教信仰已经被迦南地人民的宗教文化给同化了。如此以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主导的信仰,正好与耶和华宗教信仰所要传达的信息完全不同;因为耶和华宗教信仰告诉以色列人民, 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人活着就是要倚靠祂,遵行祂的话语。这位创造万物的 神根本不需要人的献祭,也不需要人用各种祭典、敬拜礼仪来表明对祂的爱。祂要求人的是行善、公义,因为祂是慈悲、良善、公义的 神。祂要人就照样去行,这也就是先知阿摩司信息的主要内容。
我们从先知阿摩司的信息看到,他一再传出 神生气、谴责的话语。这些话语清楚地指出以色列人民失去了公义的心,对那些困苦的人民加倍欺压,已经富有了,却还继续不断地贪婪,然后带着从剥削得到的大笔财富到敬拜的地方做献祭。但先知阿摩司则说 神根本就不接受这种污秽行为所做的任何献祭,甚至认为这样的献祭简直就是在污秽 神的圣洁。
在早期的先知运动中,有的先知会“打鼓,吹笛,弹着竖琴和七弦琴,并且受感忘形说话”(撒母耳记上十:5),但是先知阿摩司却不是这样,他在呼召下,用相当敏锐的眼光看出社会的弊病,包括生活周遭所发生的事,以及国家大事,特别是对那些贫困且受到欺压的人民。他仗义执言,并告诉那些以剥削贫穷人来富贵自己的人, 神绝对不会轻易饶恕放过他们。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章经文的内容:
第一至三节:听啊,以色列人,我要为你们唱一首挽歌:
处女以色列已经跌倒,
再也站不起来了!
她被摔在地上,
没有人能扶她起来。
至高的上主这样说:“以色列的城,派出一千名士兵的,只有一百名活着回来;派出一百名的,只有十名回来。”
注意第一节开始,先知阿摩司就说现在他所唱的这首诗,是为以色列人民所唱的“挽歌”,所谓“挽歌”,这是以色列人在丧礼中为死者所唱的哀伤歌曲。换句话说,这首歌是一首悲哀、生命遭遇到死亡打击、哀痛发出的声音。当大卫王听到扫罗和儿子约拿单战死的消息后,他“作了一首挽歌,下令把这首挽歌教授给犹大的居民”(撒母耳记下一:17—18)。在这里,先知阿摩司为以色列人唱挽歌,就是在表示以色列这个国家要灭亡了,没救了,就像一个死去的人一样,让人感到痛伤。
第二节这个“处女”字眼,在和合本和台语本都用“以色列民”,原文希伯来文就是指“处女”的意思。先知阿摩司用来形容以色列人民,在说明原本是满有青春、活泼,正值花样年龄的年轻人,应该是很有前途,且充满理想未来的人,现在却要像是夭折般的离开了人间,好像患了重病的年轻人一样,那是多么地可怜和令人惋惜啊。
另外一点,用“处女”在表示以色列人民,也是圣经作者常用的比喻方式。“处女”代表着纯洁,而 神就是她(处女)的丈夫,是不可分离的“夫妻”关系。现在这位原本属于 神的“女人”怎会跌倒呢?而跌倒了怎么没有人帮助她、扶她起来呢?莫非是因为她离弃了她的“丈夫”?莫非她有了外遇?否则她的丈夫怎么不再理会她了?
第三节说出之所以会唱这首挽歌的原因,乃是因为 神将用战争来惩罚以色列人民。这里用“千”和“百”,以及“十”的数目,跟以色列人民在管理编组上有关系(出埃及记十八:21、25,马可福音六:40)。战争所带来的结果是以色列人民死伤惨重的情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活着回来。
第四至九节:上主向以色列人说:“要寻找我才有生路。不要到别是巴礼拜。不要到伯特利寻找我;伯特利要变为乌有。不要去吉甲;吉甲的人会流亡。”要寻找上主才有生路。你们若不去找他,他要像一把火烧尽以色列人。这把火要烧尽伯特利的居民,没有人能扑灭。你们要遭殃了!因为你们歪曲正义,剥夺了人民的权利!
上主创造了星辰,
造了昴星和参星。
他使白昼变为黑夜,
把黑夜变成光明。
他吩咐海洋的水
倾倒在地上。
他的名是耶和华。
他使强者遭灭亡,
使堡垒被摧毁。
第四至六节是很重要的经文,因为这三节中,先知阿摩司说出一个得救的希望—寻找 神。“寻找”这个字原来是指“倚靠”、“相信”的意思,也是指对 神的呼声有回应之意。先知以赛亚对他同时代的以色列人民也传出这样的声音说:
“趁着上主可寻找的时候要寻找他;
趁着上主靠近的时候要求告他。
邪恶的人要离弃邪恶的道路;
犯罪的人要回心转意。
他们要转向上主,好承受他的怜悯;
他们要归向 神,好蒙他的宽赦。”(以赛亚书五十五:6—7)
这清楚告诉我们:“寻找” 神,就是回心转意,也是悔改的意思,而悔改也是与 神重新立约之意。圣经一再告诉我们,唯有悔改才是得到 神怜悯的途径。
寻找 神才有生路,在这章经文中一再重复提起(四、六、十四节),这也是整本圣经的中心信息。而寻找 神,并不是要到出名的宗教圣地, 神并不是住在某一个地方,这个认识是非常重要的。第五节说“不要到别是巴礼拜。不要到伯特利寻找我(指 神)”,伯特利,这是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大约二十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雅各在逃离他哥哥以扫时经过停留过,并在夜晚睡觉时,梦见有一座天梯在他头上通往天上,“有 神的使者上下往来,他又看见 神站在他旁边,对他说话”(创世记廿八:10—22)。他醒过来后,决定将来如果还可以回来,将会以此地设立为敬拜的地方,这也是以色列人民将之视为宗教圣地的历史由来。但是,先知阿摩司曾指责过以色列人民,说他们去敬拜 神,带去的献礼并不是真实的,反而是犯罪—剥削贫穷人—得到的财物,这样不但不是在敬拜 神,而是在污秽 神的圣洁。
吉甲,长久以来一直是以色列人民看为是敬拜 神的圣地,位于耶利哥城的东边。约书亚带以色列人民越过约旦河,来到此地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此用十二块石头设立祭坛敬拜 神。为的是纪念 神带领他们走过约旦河时, 神用大能的手,使约旦河像当年 神带领以色列人民走过红海时,使海水分开一样, 神带领以色列人民走过干凅的约旦河床(约书亚记四:19—24)。因此,它也被以色列人民看成是宗教圣地、敬拜的中心。
别是巴,也是 神向以撒显现的地方,并且在这里挖到了出水井,因此使原本与他交恶的亚比米勒来跟他签订和平条约,以撒在此建造祭坛敬拜 神(创世记廿六:23—33)。
以上三个地方都有历史上传承信仰的意义,在先知阿摩司的时代,以色列人民喜欢到这些出名的宗教圣地去献祭、敬拜 神。但是,先知阿摩司却让以色列人民知道,敬拜 神重要的不是在外表的礼仪。何况他们敬拜的行为已经参入了从当地人民学来的宗教淫乱行为,和他们早年漂流在旷野所学到的纯洁敬拜很不一样了。
寻找 神,和去出名的宗教圣地敬拜 神,这是两种事情。真正的信仰不是在看建筑物的历史传承,也不是看宏伟的建筑(参考马可福音十三:1—2),而是以人真诚的内心和实际的社会生活为主。也就是说,信仰和生活是连结在一起的,每日实际生活的表现,就是在敬拜 神,这也是先知阿摩司为信仰所做最佳的诠释。
第七节在译文上,现代中文和和合本用字上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你们歪曲正义,剥夺了人民的权利!”(现代中文译文)
“你们这使公平变为茵蔯,将公义丢弃于地的,”(和合本译文)
原本 神的“公义”是甘甜的,是使人的生命得到滋润的泉源;而“茵蔯”,乃是一种极苦且有毒的草本植物,生长在迦南地的一种苦菜(申命记廿九:18)。将 神的“公义”变成“茵蔯”,就如同人生命的甘甜泉水变成苦菜一样,不但吃了不能下咽,即使下咽了也会中毒死亡。
第八至九节是先知阿摩司的三首赞美诗歌之一,这首诗可以看出先知阿摩司提醒以色列人民,要他们记住 神才是创造者。整个宇宙,包括人的生命在内,都是来自 神。人如果背弃 神,即使是建立了自己看为最为坚强的城堡,也是枉然,因为这一切都将在 神的愤怒中化为乌有。
第十至十三节:你们这些人恨恶人家在法庭上主持公道,公正无私。你们欺压穷人,抢夺他们的口粮;所以你们绝不能住在自己用石头建造的楼房,也不能喝自己美好的葡萄园所酿制的酒。你们罪恶深重,罪案累累。你们压迫好人,接受贿赂,在法庭上阻止穷人得到公平的裁判。在这邪恶的时代,难怪聪明人都不讲话了!
这段经文也是先知阿摩司这本作品中很重要的一段;提到当时的法庭,不但没有替那些受冤屈者申冤,相反地,还是成为那些欺压贫穷人的帮凶。法官没有按公义审判、断案,反而是接受有钱人的贿赂,故意冤屈贫穷人,扭曲正直人的声音。结果导致人民不敢再说甚么话,因为即使说了也是枉然。人的心中唯一可可以做的,就是静默不语。
请注意第十一节,先知阿摩司提到人从欺压、剥削得到的财物,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享受。原本 神呼召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时,给予的祝福是:
“上主要在他向你们祖先应许要赐给你们的那片土地上,使你们多子多孙,五谷丰收,牛羊繁盛。他打开天上丰富的仓库,按时降雨滋润你们的田园,使你们的事业蒙福,使你们富足有余,你们可以借给别国,而不必向别国借贷。你们若切实遵行我今天向你们颁布、上主—你们 神的一切诫命,他就要使你们在列国中居领导地位,不受支配,长治久安,永不衰败。但是你们绝不可违背他的诫命,也不可祭拜服事别的神明。”(申命记廿八:11—14)
诗篇的作者在形容 神的赐福时,有这样的赞美诗说:
“敬畏上主的人多么有福啊!
遵行他的命令的人多么有福啊!
你劳碌得来的够你食用;
你必定快乐,凡事亨通。
你的妻子在家中像结实累累的葡萄树;
你的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像小橄榄树。
敬畏上主的人
必定这样蒙福。”(诗篇一二八:1—4)
这些都说出一个最基本要件—敬畏 神,听从 神的话。
现代中文译文在第十一节说“你们欺压穷人,抢夺他们的口粮”,和合本用“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抢夺”跟“勒索”是同意义。在申命记第廿三章十九节说:“你们借钱、粮食,或其他东西给以色列同胞,不可计算利息。”因此,这里说他们用“勒索”“抢夺”,是指他们虽然借钱或财物给同胞,不但是计算利息,甚至是加倍计算利息,导致贫穷人在生活上更加艰困。很明显的,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地违背摩西法律的教训,就是在说明他们的心中早已经不再纪念耶和华 神了。他们与 神的教训相背而行,他们不敬畏 神,也不听从祂的话语,因此, 神将使他们从劳碌得来的财物归于乌有,所占有的房子,也不能居住,这就是 神的惩罚。
第十四至十五节:要追求良善,摆脱邪恶,你们才有生路。这样,就照你们说的,上主—万军的统帅 神才会真正的与你们同在。要嫉恶如仇,喜爱良善,在法庭上伸张正义。这样,也许上主—万军的统帅 神会对这国家的残存之民显仁慈。
第七、十、十二节,都提到法庭上污秽的景况,法官接受贿赂而故意扭曲事实,这样的事件是 神绝对不允许的。这些法官都是人民的长老,本来应该替人民着想,且应该是保护贫穷人民生命安全的。但是,现在相反了,他们不但没有保护穷人,却跟着强者欺压贫困的人,使他们的生命如同雪上加霜一样的加倍苦难。
第十四、十五节与第十至十三节相对句,先知阿摩司用积极且明确的语句说出: 神喜爱的是人能秉公行义,特别是在法庭上彰显出 神的公义。这样比去宗教圣地献祭,或是比在殿堂里用繁缛的礼拜仪式敬奉 神更实在。更重要的,这乃是寻求生存之道。因为如此善行,才能期盼仁慈的 神拯救他们脱离苦难的来临。
第十六至廿四节:所以,至高的上主—万军的统帅 神这样说:“街道上将到处有号咷哀哭的声音。陪哭的人都被雇完了,只好去拉农夫充当。葡萄园里只听到哀哭的声音。这些事一定会发生,因为我要惩罚你们。”上主这样宣布了。
等候上主的日子来临的人哪,你们惨啦!上主的日子对你们有甚么好处呢?上主的日子对你们只是黑暗,不是光明。那日子来临的时候,你们无处可逃,好比一个人刚躲过了狮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个人回到了家里,筋疲力尽,把手靠在墙上,又被墙上的蛇咬了一口!上主的日子将带来黑暗,不是光明;那是倒霉的日子,没有一点希望。
上主这样说:“我讨厌你们的节期,受不了你们的盛会!我不接受你们的烧化祭和素祭,也不希罕你们献上肥牲畜作平安祭。我不喜欢你们那闹哄哄的歌声,也不爱听你们弹奏的乐曲。其实,你们应该像江水滚滚涌流,不屈不挠地伸张正义!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终不懈地主持公道!
这段经文明显地说出 神一连串的惩罚,且惩罚的灾情情势惨重。
第十六、十七节都在说明战争带来的苦难,因为战争失败,街道上到处有人哭泣的声音,且严重到要请人来“陪哭”也找不到,因为几乎每家都有人因战争失去生命。连农夫原本应该在田里工作的,现在也得放下农务,担任“哭手”,难怪连葡萄园里也听到哭泣的哀声。人不再耕种,或是没有时间耕种,饥饿就会紧接着来临。这岂不是跟他们欺负贫穷人所带给穷困者的处境相同嘛!
这里所说的“陪哭”(和合本用“善唱哀歌”),意思是指那些专业哀哭的队伍,很类似咱台湾社会的丧礼乐队,或是民间曾流行一阵子的“五子哭墓”团。目前这种专为丧事哭泣的行业在台湾的中南部还是很流行,特别在南部都会以“电子琴花车”配上打扮得相当妖艳女歌手为死者哀哭。
请注意第十八至二十节,这是先知阿摩司最突出的信息。原本以色列人民在期盼“耶和华的日子”—指 神将以色列人民摆在最高的位置,世上万国都来归顺以色列人民。因此,这是个极为荣耀的日子,就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大卫王的国度一般。
先知以赛亚曾经预言耶和华的日子是这样的:
“日子将到,人的骄傲要被制止,人的自大要破灭;只有上主受尊崇。那一天,上主—万军的统帅要贬低有权势、骄傲自大的人。”(以赛亚书二:11—12)
长久以来,以色列人民一直在期盼这样的日子来到。但是先知阿摩司却说,这日子是会来到,但是却和他们所在期盼的不一样。他重新解释说,等待这个日子来临,等于是等待一个苦难的日子一样的糟糕,因为那是个“凄惨”的日子,不是光明,且连逃难、躲藏的地方也没有。而这些灾难原本在他们的了解中,是只会降临在敌人身上的,如今却要降临在以色列人民的当中。更惨的是,没有人能够逃离这个灾难,因为“刚躲过了狮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个人回到了家里,筋疲力尽,把手靠在墙上,又被墙上的蛇咬了一口”,这两句话是流行于以色列人民的俚语,说明灾难简直是祸不单行一样,连续接踵而来。
第廿一至廿四节,可以说是阿摩司书最重要的一段经文。这段经文说出 神真正喜爱人做的事是甚么,不是献祭,也不是看起来非常严谨又盛大的敬拜祭典,甚至美妙的赞美歌声都令 神感到厌恶,因为 神不喜欢这些虚有的假象。祂所要求的只有一点:实实在在地实行 神的公义。
第廿一节的“不接受”(和合本用“不喜悦”,台语用“无欢喜”),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指“不嗅”。本来献烧化祭时,香气会上升,他们认为 神会喜欢闻这样的香气,祝福给献祭的人。但是,现在先知阿摩司说, 神是连嗅都拒绝了,因为那从诈欺、贪婪得来的钱财所奉献的祭物,已经变成恶臭味道。
第廿三节,用诗歌颂赞 神,是以色列人民敬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份,只要看圣经中诗篇所占的份量就可以了解,以色列人民就是一个唱歌的民族。但是,当他们在唱赞美诗歌的时候,却有人因贫困、受到欺压发出哀号的哭声,因此,歌颂的声音 神怎能听得下去呢?不, 神不听这样的声音, 神会听受苦、被欺压的人的哀声。
第廿四节是这一章经文最重要的一节,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生命的主宰 神所期盼于人的是甚么。这一节说出为甚么 神不喜欢以色列人民歌颂的声音,以及不悦纳他们献祭的香味,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按照 神的旨意、教训去行公义的事。尤其是在法庭中没有以正确的法律替受冤屈的人申冤,反而是加深了那些受到迫害者的痛苦。先知阿摩司传出 神的话语中,很清楚地说明, 神只喜爱他们在生活中用坚定的信仰力量,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这章经文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信息:
一、没有公义的社会,就无法看到 神的怜悯和慈爱。
我们从先知阿摩司的信息中看到,实行 神的公义,不但是信仰的责任,更是作为 神选民响应 神慈爱的方式。 神并不喜欢人用献祭来表示对祂的爱, 神也不要人用看来像似隆重的礼仪敬拜祂, 神也不需要人用动人的歌声、琴声赞美祂,这些都不是祂所期待的。 神所要的,乃是人会建立公义的社会生活,因为 神就是公义的 神。公义,指的就是没有冤屈好人,也不欺压贫穷人,且对困苦的人充满怜悯的心。先知阿摩司甚至说出 神希望这样的公义力量,能像大水滚滚长流,永不停止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看看我们今天台湾社会,岂不正像先知阿摩司在谴责当年以色列人民堕落的情况吗?长久以来,台湾的司法一直遭人诟病,原因就像是一般人所流传的:有钱判生,没钱判死。虽然今天已经有了民间组织的“司改会”,但是,如果司法真的按照公义断案,根本就不需要所谓“司改会”的成立。尤其当政治案件在五○年代至七○年代一再出现时,我们看到许多冤狱的受难者,以及他们的家庭受到灾难。在这些案件受审期间,最使我们痛心的,就是司法人员没有依照良心来审理,只为了要取得执政者的喜悦,或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冤屈了真正的良心犯。我相信,这些人即使是得到他们想要的高官爵禄,也会遭到 神的愤怒。
今天,台湾社会虽然在这种政治冤屈的事件上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是因为经过许多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奋斗争取来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有责任在建立一个公义的社会生活环境上,尽我们的信仰责任,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用心,在信仰上是交代不过去的。
二、要回到 神的话里,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亮光。
先知阿摩司很清楚地告诉当时的以色列人民: 神不需要他们到吉甲、别是巴、伯特利等宗教圣地去寻找 神。换句话说, 神并不是居住在宗教圣地的地方, 神是个无所不在的 神,不是被“关”在某个圣殿,或是某个宗教圣地,不, 神不会受人束缚。当先知阿摩司说要“寻找 神才有生路”的时候,他是在告诉以色列人民,回归到 神的教训、旨意来,不要背弃与 神所立的约,也不要忘记 神的话语。
这对今天台湾的基督徒是很有意义的信息。我时常发现有的基督徒喜欢去寻找好看的礼拜堂做礼拜,有的人则喜欢找一间自己觉得很“温暖”的教会敬拜,我也看到有的人喜欢找一间看起来比较有“灵气”的教会等等,理由很多,也许这也是人的常情吧。但是,我在想,若是真正要找敬拜 神的地方,最好是从建立我们敬虔的内心开始,如果我们只希望找那些“感受”,而没有真实的内心,也是枉然。再者,若是要寻找敬拜 神的地方,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点,就是要知道那间教会有没有在传达圣经 神的话语。没有 神的话语,即使再美好的礼拜仪式,就算是有非常美好歌声的诗班,或是有很好的管风琴在奏乐,或是有很温馨的接待,我要说,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感受,对我们一生灵命的成长并没有帮助。因为感受很快就会过去,唯有 神的话才是长久存在。
先知以赛亚说:“草会枯萎,花会凋谢,但是我们 神的话永不改变!”(以赛亚书四十:8)确实是这样,能使我们生命永远发出亮光,能够抵挡今天社会各样的试探和引诱的,就是 神的话,我们就是要寻找祂的话。── 卢俊义《阿摩司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