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何西阿书十三:1—16
历史是一面镜子,对过去走过的错误有反省作用,在美好脚迹上可以留下很好的见证,也可以导正下一代的跟随者。无论是错误或是美好的事,过去的历史总是提供了许多借镜,可提供给这一代的人参考。这也就是为甚么我们在读圣经时,会读到圣经作者一再提起几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出埃及运动的事件,对以色列民族来说,即使距离现今已经有长达四千年以上的时间,他们还是无法疏忽、忘记,在今天的以色列国,所有新兵入伍训练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带他们去走一趟祖先出埃及走过的路径,强化了所有年轻人对整个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从他们幼儿时代八岁年纪就必须背诵出埃及记,以及十岁以前会默写出埃及记,到长大入伍当兵亲自走一趟祖先出埃及走过的道路,这对每一个入伍的新兵来说,已经不是祖先出埃及,而是他们“亲自出埃及”。这趟出埃及走下来,就成为他们这一代对于建国、护国使命责无旁贷的态度,这也就是为甚么在今天的以色列国,找不到逃兵的原因。因为在那样的环境、历史使命感之下,逃兵就等于是在羞辱了自己生命的尊严,也等于是背叛民族生存一样,即使不被逮捕入狱,自己也会羞辱到死。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圣经作者一再提起历史事件,是用来谴责作者时代的同胞,控诉他们忘记了 神在他们历史中给予各样的恩典。圣经作者共有的一个观点是:忘记 神的恩典之结果,只会带来灵性与社会生活败坏,对整个民族前途的生存相当堪虑。因此,提起历史事件,主要是在劝告当代的人民,必须注意带领祖先出埃及的 神,祂也会用惩罚埃及的方式,来严惩故意藐视、疏忽的以色列人民。圣经的作者一再要表明的一点是: 神不仅是过去的 神,也是今天的 神,是未来的 神。祂是历史的主宰,也是人类历史的中心。这一点也是整本圣经信息的中心之一,也是我们在读先知文献时必须要注意的重点。
我们现在所读的第十三章可说是从第二至十二章的一个总结,因此,在写作上很自然地就会看到许多重复的词句。例如第二节的“亲嘴”,可比较第四章十四节的“跟神庙娼妓行淫”;第十三章六节的“你们竟然把我忘记了”,可比较第二章十三节“把我忘掉”。这一章我们再次看到作者提起历史事件,这必定有很特别的意义。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所读经文的内容:
第一至三节:从前,以法莲支族一说话,其他支族都害怕;他们敬重以法莲。可是以法莲拜巴力,犯了罪,一定要灭亡。2他们继续犯罪,凭自己的想象和技巧,用银子铸成偶像,然后说:“向它们献祭吧!”他们居然跟牛像亲嘴!3所以,这些人都要像晨雾朝露,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他们要像禾场上的麦楷,像烟囱冒出来的烟,风一吹就消散。
这里提到“以法莲”,这是北国以色列最重要的支族,最有影响力,可能与北国以色列当初建国时就是在以法莲所属的“示剑”宣示对抗南部犹大有关(参考列王纪上十二:25)。先知何西阿这本经书中,我们一再读到作者就是用“以法莲”来代表着北国以色列。另一个可能性就是和雅各年老时的祝福(参考创世记四十八:19,士师记八:1—3),以及约书亚出自以法莲支族(参考民数记十三:16)有关。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用比较广义的认识来了解这里所说的“以法莲”之意,指的乃是北国以色列最颠峰的时代,它的影响力足够震撼所有以色列民族。例如:在主前第八○二至七八六年时代的北国以色列王约华施以及约华施的儿子耶罗波安二世的时代,也就是主前七八六至七四六年期间,可说是北国以色列颠峰的时代(参考列王纪下十四:11—14、25),南国犹大只能听从北国以色列指挥。如果是这样,则在这里所指的“以法莲”有可能就是指整体以色列民族而言。若此,则在这本经书中所提到的“犹大”,其意义就更明显,表示先知何西阿的时代,正逢北国以色列耶罗波安二世时代颠峰时期,虽然他提到北国以色列之时,也同时说到南国犹大,其实,他在讲的就是整体以色列人民说的。这就像今天在台湾时常有人说“咱中国人”,因为今天的政治局势确实是“中国”比台湾强了很多,很多人在言论之间就开口闭口说“咱中国人”,这是意识上已经将台湾纳入在中国之内了。
第一节也提到以色列人民所犯的罪就是拜巴力。先知看问题,都是从信仰的角度,认为信仰才是生命的根基,如果信仰出问题,其它一切相关于生存的要件,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都会牵扯在内。请注意先知这样的观点是从“约”这个角度切入看的。“约”,是指以色列人民和 神立有“生命之约”,这约也是“永远之约”(参考民数记十八:19,撒母耳记下廿三:5,历代志上十六:17)。因此,如果破坏了与 神之间的“生命之约”等于是毁灭生命一样。
第二节我们看到先知何西阿特有的观点,就是以色列人民与 神之间的关系是“夫妻”,这种“夫妻”表达亲密的方式是“接吻”。先知何西阿说以色列人民不但献祭,且是向巴力金牛偶像“亲嘴”。换句话说,以色列人民已经是与巴力金牛像有了“亲密”关系,就如同一个妻子背叛丈夫,去与别的男人有亲密关系一样。迦南人拜巴力的礼仪之一,为了表示对巴力神明的尊崇,除了跳献祭舞之外,也会去吻金牛神像。
第三节,这一节论说的是 神对以色列人民的惩罚,是要让他们如同“晨雾朝露”,这是指整个国家将很快就会灭亡,民族将会被外国人俘虏他去,如同糠秕一样,风一吹就消散。意思是没有稳定的力量,是空的,会随风漂流四散。这就是先知文献的特色,他们所看的,不是这些虚有的外表,而是看人生命内在的世界—信仰。使人生命产生力量的,就是信仰;使人生命能够永远存续下去的,也是信仰。
第四至八节:4上主说:“我是上主,是带你们出埃及的 神。除了我,你们没有 神;惟有我是你们的救主。5在干旱的旷野,我亲自看顾你们;6可是你们一进入这肥沃的土地,就因丰衣足食而自满自傲。你们竟然把我忘记了。7所以,我要像狮子攻击你们,像豹子埋伏路旁。8我要像失去幼子的母熊攻击你们,撕裂你们。我要像凶猛的狮子当场吞灭你们,像野兽撕碎你们。
这段一开始就提到出埃及的事件,这就是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的,先知喜欢述说历史事件作为提醒他那时代的人民,千万不要忘记 神拯救的恩典。
第四节特别提到耶和华 神就是拯救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 神,这正好在说明:如果没有耶和华 神的拯救,就没有现在以色列人民。因此,忘记耶和华 神,乃是最可怕的罪。
再者第四节的下半句“除了我,你们没有 神;惟有我是你们的救主”,这句话可比较出埃及记第二十章二至六节所提到的“ 神十诫”。在 神颁布十诫给摩西转给以色列人民时,一开始就提到十条诫命的基础乃是:“我是上主—你的 神;我曾经领你从被奴役之地埃及出来。”(出埃及记二十:2,申命记五:6)必须先让以色列人民认识清楚 神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使以色列人民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出来的 神,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到诫命的内容。如果这项关系没有弄清楚,而要说诫命,那并没有甚么特别的意义,也不会有立约的基础可言。出埃及运动说出一个最基本的内涵:除了耶和华 神,没有任何其它神明有这样的能力可帮助以色列人民,带领他们出那奴役他们的国度。由于埃及人就是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连法老王都是众多神明中的一位,如果不是耶和华 神,有哪个神明有能力拯救以色列人民脱离埃及法老王的手?不可能!因为埃及是当时世界最强悍的国家,不但武力强,经济能力也是。
再者,第四节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句子—除了我,你们没有 神。在和合本的译文是:“在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神。”台语版本译文:“我以外,你母通‘认识’别个 神。”请注意,这里所用的“认识”一词,是相当重要的关键用词,意思是指“夫妻”的亲密关系,是指“同房”(参考创世记四:1)之意。也就是除了耶和华 神,不可以和其它的神明有亲密关系。也就是不可以敬拜别的神明。
第五节说到出埃及之后,进入旷野的生命经验。一提到旷野,除了表示 神与以色列人民有过最“亲密”的关系外(参考二:14、十二:9),也同时在说明 神对以色列人民确实是照顾到无微不至的程度。在那没有食物、饮水可用的旷野, 神特别用他们的“祖先都没有吃过”的吗哪给他们吃(参考申命记八:3),也因此,以色列人民称这种吗哪乃是“天上的粮食”(参考约翰福音六:31)。在旷野没有水的地方, 神从盘石出泉水使他们免于渴死(参考出埃及记十七:1—7,民数记二十:2—13)。 神照顾以色列人民,就如同父母在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祂使以色列人民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期间,不但吃、喝不匮乏,还让以色列人民的“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走肿”(申命记八:4)。诗篇第一○三篇这样说:“父亲怎样疼爱自己的儿女,\上主也怎样爱惜敬畏他的人。\他知道我们的形体;\他也记得我们不过是尘土。”
第六节说到以色列人民真正的问题所在—忘记 神的恩典。忘记的具体态度乃是骄傲。为甚么以色列人民会骄傲?原因不外是现在他们富有了。申命记的作者曾经很慎重地警告以色列人民,在进入迦南地以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得吃、住、富有,就以为是自己的能力赚取得到的,而是必须谦卑认知,记住“那是上主—你们的 神赐给你们力量,使你们致富的”(申命记八:18)。这也是我一再提醒大家的:若 神将所赏赐给我们的才能收回,我们就甚么都没有。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忘了 神的恩典,以为所有的成就都是自己的才能,以为拥有财富就是拥有一切。但别忘了,若不是 神的怜悯,人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成空。
第七至八节,这两节可说是何西阿书中描述 神最愤怒的惩罚情形。在第七节说“像狮子攻击”,先知的文献中一再以“狮子”代表着外来的强敌(参考以赛亚书五:29,耶利米书二:15、四:7、五:6)。更恐怖的是这些凶猛的狮子,吞吃的情形根本就不需要拖回洞穴或居住的地方,而是“当场吞灭”(第八节),毫不留情。豹,这也是森林中凶猛的野兽之一,先知耶利米用牠来形容巴比伦的凶悍且手段残酷(参考耶利米书五:6)。另外一种凶猛的野兽是熊,这里形容牠“像失去幼子的母熊”,是非常愤怒的样子。圣经中用“熊”来比喻的例子不少,例如撒母耳记第十七章八节,箴言第十七章十二节、第廿八章十五节,阿摩司书第五章十九节等。先知何西阿用这些最凶猛的野兽来形容 神对以色列人民背叛的情景,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了,决定采取严厉的审判,审判的情形就像这些凶猛的野兽遇见猎物一样,不会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怜悯。
第九至十一节:9“以色列人哪,我要毁灭你们!有谁能救你们呢?10你们曾向我要君王和领袖,可是他们救过你们吗?11我在忿怒中给了你们君王,也要在烈怒下废掉他们。
这段经文的背景与撒母耳记上第八章有密切关系;在该章经文可看到以色列人民向先知撒母耳要求立一位君王统治他们,虽然撒母耳将 神不同意的旨意告诉他们,可是他们并不听从撒母耳的劝告,坚持要立一位君王。即使撒母耳后来警告他们,必须为立了君王而付出更大的税赋时,他们还是听不下这样的劝告。最后扫罗被立为第一任的以色列国王。
如果我们回到以色列人民进入迦南地的历史去看,就会发现以色列人民会要求先知撒母耳为他们膏立君王,也是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原因是当时的迦南地在君王制度上已经相当发达,而以色列人民却还停留在“士师”统治的阶段。“士师”的由来并不是出自一个健全的制度,而是来自临时受命出来领导以色列人民对抗外敌,这些临时受命者,并不是依照制度将统治权继续下传,因此,临时出来带领者有之,传承给自己的孩子有之,却无法使以色列人民有足够的安全感。后来他们发现迦南人有很好的君王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于是要求年老的撒母耳能够比照设立。在以色列人民的看法中,他们时常受到外敌的侵犯、干扰,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君王领导他们。因此,他们以为若是有好的君王就可以使他们免于被外敌侵犯的威胁。但这种观念基本上是没有感受到 神在带领他们。虽然时常有外敌侵犯,出来带领他们的士师虽是临时出阵,但并没有使他们受到甚么大灾祸,因为有 神的帮助和看顾。因此,先知撒母耳的反应就很不以为然,认为他们之所有要求设立,乃是因为想要离弃 神。先知撒母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以出埃及的经验来说的,因为从出埃及到进入应许之地迦南,以色列人民都是倚靠 神的带领,即使是有相当历史、完整君王制度的埃及帝国也认输。只要有 神带领、扶持, 神就是最好的制度、君王。现在以色列人民是有了君王和制度,但并没有让他们免于灭亡的威胁,反而是因为有了君王带头背叛 神,陷整个民族离弃 神的教训,带来 神更大的愤怒。这就是先知何西阿在第十一节所说的, 神可以为他们设立君王,同样也可以“在烈怒下废掉他们”。意思是指他们将失去国家,再也没有自己的君王出现。
第十二至十六节:12“以色列人的罪恶过犯都有纪录,并且收藏起来。13以色列人还有一线生机,可是他们无知,竟不把握这机会。他们像到了产期的胎儿,留恋母腹,不愿出来。14我不要从阴间把以色列人救出来;我不要从死亡的权势下把他们释放出来。死亡啊,散播你的灾害吧!阴间哪,施展你的毁灭吧!我再也不怜惜这人民。15虽然以色列像野草一样繁盛,我要叫炎热的东风从旷野刮来,把水源和井水吹干;我要夺走他们一切的财宝。16撒马利亚要因背叛我受惩罚。那里的人要因战祸死亡;婴儿要被摔在地上;孕妇也要被剖腹。”
这段经文明显地说出 神最后的审判,且审判的结果是相当残酷的。
第十二节虽然没有记明以色列人民犯的过错是甚么,但却说他们犯罪的实况都在 神的纪录中。我们从第一章开始读到这章,已经述说过许多有关以色列人民犯罪的行径,有些记录在同一时代的先知阿摩司、弥迦的文献中可以清楚看得到。
为甚么先知何西阿会说“以色列人的罪恶过犯都有记录”?圣经给我们一个清楚认识: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本所谓的“生命册”(参考出埃及记三十二:32—33,诗篇六十九:28,但以理书七:10、十二:1,玛拉基书三:16),每一个人出生时,就有一位专门在记录这个人一生所有举止言行的天使。天使会将人的一生记录在生命册上,然后交给 神去审判(参考希伯来书四:13)。
再者,这一节的下半句说以色列人民所犯的这些罪恶被“收藏起来”,这句话有两种意思;一是继续上述所说的, 神将他们所犯一切的罪恶都记录下来,容不了他们狡辩。在以色列人民的观念中,审判时就像法庭一样,可以辩论。这也是先知何西阿经常引用的隐喻(参考二:“哀求”、四:1、十二:2“指控”)。另一个意思是指以色列人民将他们所做犯罪的事包藏起来,如同收藏珍贵的宝物一样。他们这样做,有两种心态:其一是沾沾自喜所做罪恶的事,经常欣赏着自己犯罪的记录,其二是以为隐藏着, 神就不会知道。但不论他们怎么隐藏,都显示了他们心中已经没有 神,以为“ 神死了”的人才会有这种隐藏的想法。这也说明了他们到伯特利、吉甲、基列等圣所去敬拜 神,表面上好像是在敬拜 神,其实内心是没有 神,就是心态本身就是虚伪的行为。
第十三节是先知用比喻的方式来述说以色列人民真正的问题,就是恋栈犯罪的行为,还不知道要赶紧把握机会悔改。有如一个胎儿已经足月,应该要临盆出母亲肚腹,却还躲在母胎里不愿意出来。这样的胎儿到最后不但自己死去,也会拖连母亲跟着死去。再者,先知何西阿也指出这胎儿原本是可以顺利出生的,却因为母亲“无知”,不知道该怎样将孩子生出来,任孩子躲在母胎里,结果就是胎死腹中,连母亲也死去。
先知何西阿这项隐喻,主要在说明北国以色列自从独立以来,就没有好好认识 神,还以过去以色列尚未分裂之前所罗门王犯罪的行为方式,继续在北国犯同样的罪—背弃 神的旨意。这情形可从开国君王耶罗波安一世铸造金牛供以色列人民祭拜就可看出他们这种无知且严重的错误(参考列王纪上十二:26—31)。
第十四节a在翻译上有很大的差别:
现代中文:“我不要从阴间把以色列人救出来;我不要从死亡的权势下把他们释放出来。”
和合本:“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
台语版:“我欲赎回因脱离阴府的权,我欲拯救因脱离死无。”
吕振中教授译本:“我必赎救他们脱离阴间的权势;我必赎回他们脱离死亡。”
天主教思高版:“我要解救他们脱离死亡吗?”
如果从第十三节的“以色列人还有一线生机,可是他们无知”持续读下来,则第十四节的上半句应该是用疑问句型态来表达:
“我要救赎他们脱离阴间吗?救赎他们脱离死亡吗?”
这样对照下来,我们会看到天主教思高版本的翻译上是比较接近这种看法。这样也比较能清楚 神的痛苦心境。一个背弃丈夫的妻子在外面浪荡,快要被人蹂躏致死的程度时,当丈夫的要去解救这个妻子吗?当以色列人民背弃 神,去拥抱巴力神明,而现在巴力神明并不能拯救他们脱离灾难,因为巴力神明是虚假的偶像神明,并不能救人,就像泥菩萨自身难保一样。这个时候, 神要出手拯救以色列人民吗?要将他们从阴间里救出来吗?如果要, 神的心痛必定达到最高点。这也就是我在第十一讲说过的,这样的“爱”是非常“疼”的爱,是“爱”到生命极致之“疼”!这就像第十三节所提到的,一个已经足月该临盆出生的胎儿,却躲在母腹里不出来。这时候的母亲一定非常痛,绞痛到快要死去一样的痛苦。 神对以色列人民的爱就是这样的爱,爱到非常地痛苦,却又不能不爱,因为他们是 神亲自拣选出来的百姓。
第十五至十六节这两节都提到 神确实要用严厉的方式来惩罚背叛的以色列人民, 神所用的方式之一:是夺走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二是死亡残酷地来到他们民族当中,包括婴儿都不能幸免。
第十五节提到北国以色列看起来好像很兴旺的样子,但实际上这样的兴旺景象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 神要将这些繁荣的景象收回,而且收回速度之快,是他们无法想象或预防得到的。原因是“东风”来临。如果我们将这样的景象移到约拿书第四章五至八节,就会清楚看到先知约拿原本正在享受一棵可以遮荫的蓖麻树,感觉凉爽舒服时,却突然有了虫和东风吹来,使这棵蓖麻树很快就枯萎了。这使先知约拿感受到生命的痛苦,因为无法预防,也没有时间调适、准备。他没有想到那棵长得很茂盛的蓖麻树只是临时的、短暂的而已。
以色列人民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从外观看来是很茂盛、兴旺,其实是虚有的假象,因为主宰者 神要将这些茂盛的景象收回去,则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将失去。先知何西阿说 神要叫东风吹干水源和井里所有的水。想想看,如果没有水喝,生命将会是怎样?用钱财去买吗?如果没有水喝,累积起来的财富有甚么用?人能够制造水吗?谁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
第十六节相当清楚地指出:背叛 神的结果,就是死亡。所谓背叛,指的就是离弃 神旨意。也就是圣经所说的罪。这一节也说明了北国以色列必将灭亡的讯息,因为这里清楚地指出“撒马利亚”,这是北国的首都,建造于主前八八六至八七五年之间,由暗利王所建造(参考列王纪上十六:24)。主前七二一年被亚述帝国所毁灭,也结束了北国以色列的历史。
这一节也提到残酷的画面,就是在战争的时候,不仅是战士死于沙场而已,人民也会被杀死、俘虏,有时是连婴儿也不得幸免,最惨不忍睹的是孕妇被剖腹死亡。我们可以说遭遇这样的惨况,也是一种报复,因为北国以色列的王米拿现(主前七四六至七三七年)也曾以这样的方式对待提斐萨城的居民(参考列王纪下十五:16)。任何时代都一样,人类在战争时是谈不上所谓“人道”这个议题,不用说也可明白,古代更是缺乏“人道”这样的观念,动不动就是将敌对的城市人民进行大屠杀,消灭对方的族群,甚至是所谓的“灭种”行动都会做出来。近代我们所熟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战区的地方,这样的事件并不是新鲜,不但是德国的希特勒对待犹太人如此,日本在中国战区所发生的事件也相同。美国在一九六○年代投入越南战争也没有比较温和,一样采用生物武器、大屠杀的残酷手段都使用过。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章经文带给我们的信息:
一、趁着还有机会,赶紧回到 神的面前,我们才有得救的机会,因为 神是拯救的 神。
当先知何西阿一再提醒以色列人民要记住祖先们出埃及的历史经历时,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希望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民会记住,耶和华 神才是生命的主,只有在祂的里面,人才会看到生命的拯救和盼望。他一再呼吁以色列人民,不要把会变化的物质物品,看成是生命的倚靠,因为出埃及入旷野的经验,使他们得到最宝贵的生命经验,就是脚没有肿,衣服没有破,且是在旷野之地,有水可喝、有吗哪可吃,这样的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申命记八:3—4)。
另一方面,先知何西阿也在提醒以色列人民知道:背弃 神,等于自寻死路。因为弃绝 神,等于是否定了 神的拯救和恩典,这就等于是侮辱祂一样的严重。可惜的是先知的话总是没有人喜欢听从,大家都是喜欢听那些虚假的话语,真实的话常会被当作疯人疯语一般。先知何西阿虽然用“夫妻”的关系来形容 神和以色列人民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爱,怜惜的爱,希望用这种比喻的方式,能帮助以色列人民醒悟知道: 神一直在等待他们回心转意,归向祂。但以色列人民并不领情,拒绝听从,结果是在主前七二一年,整个国家被亚述帝国所消灭,人民被俘虏贩卖到各国去当奴隶。导致后来波斯帝国兴起而在主前五三八年取代巴比伦帝国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允许以色列人民返乡重建家园时,北国以色列人民原本拥有的十支派强势,反而变成了弱势族群被南国的犹大支族所取代。
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并不在于拥有繁荣的经济,也不在于拥有强大的军事武力,这是我们从先知何西阿书中一再感受到的信息。真正使一个国家、民族免于灭亡危机的,就是回到 神的拯救里,因为 神才是我们生命的主宰,这一点也是我们所有的基督徒在每个时代都要坚持的基本信仰理念。圣经告诉我们, 神是慈悲的 神,只要我们愿意回心转意归向祂,祂的手永远是伸出来在等待着要扶持、牵引着我们走正路。
一间教会也是这样,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教会当然是以 神为救主啊,其实,如果细心来看,就会发现今天有许多教会是越来离 神的旨意和教训越远,我们只要从几个现象就可看出今天教会的危机:
(一) 用心在推动读圣经的教会越来越少。如果没有读圣经,我们要怎样才能明白 神的话,遵行祂的旨意去行呢?单单靠礼拜天听传道者讲道就可以明白圣经吗?这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容易使信徒变成“道理精”,而不是实践圣经教训的信徒。想想看,今天有多少教会是用心在推动读圣经的工作?我一再强调一点:会认真读圣经的教会,不会有纷争。只有在失去 神的话的教会,才会纷争不停。同样的,一个社会若是缺少 神的话,必定会纷乱,动荡不安。这也是今天台湾社会最大的写照。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我们的社会缺少 神的话,是因为教会本身没有好好地研读圣经 神的话,如果我们没有研读圣经 神的话,又要怎样将圣经 神的话传达、推广出去呢?不可能的事。
(二) 认真推动福音撒种工作的教会越来越少。这也是我来咱台北牧会后感触甚深的地方。看到许多教会暑假这样好的机会连儿童营会都不办,平时就更困难了。我不知道教会不举办儿童营会的理由是甚么,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平时这些小孩要叫他们来,比甚么都困难,但漫长暑假,对许多家长来说,他们会情愿地将孩子送到教会来,这就是我们播撒福音的机会,也是教会责无旁贷的使命。如果连撒种都懒得做,而要期待有果实可收,那是很困难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句话大家都相当耳熟,但愿意付出心血在福音撒种事工的却甚少。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真正遵行 神的话语。这才是今天教会存在的危机。
当我们的社会逐渐失落 神的“形像”(爱)时,我们就应该清楚我们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我们必须要反省:对今天社会的纷乱不安,我们的教会是否有成为社会的稳定力量?是否有让今天的社会看到我们是一群有 神同在的信仰团契?
如果你问我:今天台湾社会最需要怎样的信息?教会的使命是甚么?我会这样说:告诉我们的同胞,我们的 神是慈悲的 神,也是怜悯的 神,只要大家归向祂,祂一定会赐给我们力量,祂是我们生命的倚靠。但要这样宣告之前,我们必须先自己有这样的信仰告白,而不是自己不信,却又想传递这样的信息,这是不可能的。
二、别让经济繁荣的景象迷惑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骄傲起来,让我们回到心灵的领域来看生命的问题,这才会使我们有谦卑的心灵回到 神面前。
先知何西阿明白地指出以色列人民真正的问题,乃是在于他们“因丰衣足食而自满自傲”,把 神给忘记了。他们忘记 神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去拜迦南人认为可以使他们“更”丰衣足食的巴力神明。他们甚至说所以会丰衣足食,乃是巴力神明赏赐给他们的(参考二:4—8),否定了 神给他们所有的恩惠。也因为这样,先知何西阿一再地重述 神拣选他们先祖雅各和带领他们祖先出埃及的历史作为左证,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民,不要忘记 神的恩典,如果没有 神的祝福,所拥有的一切都将再次失去。
整本圣经让我们看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 神与金钱之间必须非常清楚区隔出来。不要让金钱来混淆或取代 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耶稣基督就曾这样警告跟随他的门徒,必须在 神和金钱之间作个明确的选择,因为这是无法两样兼得的生命抉择(参考马太福音六:24)。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如同台湾俗语所说的:“有钱驶鬼会推磨。”谁有能力胜过“鬼”?除了 神,谁有这样的能耐?没有!但台湾俗语怎么会说是“有钱”呢?这就是巧妙的地方。当人发现钱的功用时,往往将钱当作 神看待,以为有了钱,有甚么不能做得出来的事?于是,我们看到台湾社会在一九五○至六○年代之间,因为贫困而显得谦卑,人和人之间和气,左邻右舍会彼此相互帮助。但在七○年代以后,台湾因为经济发展快速,特别是在八○年代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台湾人开始显得骄傲起来,特别是在九○年代更是这样。每件事都用钱来衡量,连人的生命也以钱的多寡作基准看待。真是可悲啊。我在一九九六年于嘉义西门教会牧养的时候,曾试着带领该教会在兴嘉重划区开拓新教教会。我们看到一块土地,希望能购买来建造礼拜堂。我们跟地主谈价钱,地主是一位所谓的“田侨仔”。他住在一栋相当豪华的别墅,开价很高。我们当然会出价低些,结果这位有钱的“田侨仔”竟然回了一句话说:“我并不缺钱,只想卖一块地来‘塞牙缝’罢了!”我们听了真是感触万千,甚么时候,这些靠土地重划进入都会区的农民也会讲这样骄傲的话来?岂不是因为土地涨价的缘故。
这情形连教会也无法幸免。在甚么地方我们看出教会也将福音给予“钱”化了呢?就是在推动事工的时候,会以“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出发,真是践踏了福音的恩典!想想看,如果真的是福音,怎么会是“一分钱、一分货”呢?福音是商品吗?绝对不是!福音乃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信息,要考虑的,不是钱,而是所要传递的内容是甚么。使徒保罗曾对他那时代的哥林多教会有过严厉的谴责,原因是当时在哥林多教会内部,有人将福音当作“商品叫卖”。他说:
“我们不像许许多多的人,把 神的信息当商品叫卖;因为 神指派我们,让我们在他面前以基督奴仆的身份诚诚恳恳地宣扬信息。”(哥林多后书二:17)
真正的福音,不是用“一分钱、一分货”思考,而是要“分享”,且是“白白地”分享,这样才对。每次看到有些教会,举办暑假儿童营会活动而收钱,我就很难过。我问过几间举办儿童营会有收费的教会,问他们为甚么要收钱?有的传道者竟然回答说:“没有收钱,人家会说这样的营会质量不好、低,可随便,爱参加,就参加。缺席也没有关系。但如果钱收多了,人家就会以为很好、贵重,就会认真参加。”我听了后,更是难过。因为这就是道地道地将福音“商品化”了,这已经不是福音,而是商品。不论内容是甚么,我都认为这样的传道者和教会已不是在传福音,而是在卖商品,这是在践踏 神的恩典啊!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看法: 神爱我,我甘愿将这份爱,毫无代价的分享给你。即使你拒绝,我还是要尽力让你知道 神的爱。这份爱,不是用任何代价可以换算的,因为 神的爱是无价之宝。因此,只有分享,才能看到、经历得到 神的爱的可贵。这才是福音,才是教会应该坚持的理念。
不要让钱财使我们对 神的认识受到混淆,也不要因为钱财使我们的心骄傲,要因为 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恩典,使我们更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以及分享的重要。──卢俊义《何西阿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