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亚扪(四十九1-6)
从历史的背景看,亚扪与以色列一直没有友好的关系。在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征服亚摩利王西宏与噩,记载在申命记二章卅七节,摩押与亚扪并未与以色列人作战。在士师时代,有士师耶弗他曾打败亚扪(士十一4-33)。在扫罗王的日子,亚扪人的王拿辖敌对以色列(撒上十一1-11)。大卫遣臣要与他们议和,结果使臣备受羞辱,令亚扪受大卫攻击(撒下十章)。所罗门王对他们加以控制,防备他们(王上四13-19)。在主前第八世纪,先知阿摩司指责亚扪人在基列凶暴的行为(摩一13-15)。在主前733年,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将以色列人从河东地区掳去(王下十五29),结果亚扪乘机夺取了迦得之地(1节)。在第七世纪,亚扪似极为兴盛,但仍是亚述的附庸国。408在该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曾侵犯摩押,亚扪必受池鱼之殃。409之后亚述败亡了,亚扪就宣告独立。犹大王约西亚王有没有对付亚扪,没有数据可以稽考。但在主前605年迦基米施战役之后,巴比伦进军巴勒士坦,亚扪很可能就归服巴比伦。犹大叛巴比伦时,在主前600至597年,尼布甲尼撒曾遣亚兰人、摩押人及亚扪人来制服犹大(王下廿四2)。亚扪可能在主前594年图谋叛变(廿七3)。在主前589至587年,亚扪并不效忠巴比伦(结廿一18-32)。亚扪王巴利斯似在刺杀基大利的事上有关连(四十13-四十一15)。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在主前582年尼布甲尼撒来镇压制服亚扪、摩押与犹大(五十二30)。阿拉伯人侵犯摩押与以东,亚扪也同时遭殃。在主前第六世纪中叶,亚扪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此处论亚扪(四十九1-6),大概在犹大败亡之前,也许在主前600后(参王下廿四2)。这预言部分应验在巴比伦侵略的事上(582 B.C.),完全应验在阿拉伯侵犯之时。
在第一节一连几个问话,可参考二章十四节。第二节的指控,是耶和华宣告审判。第三节是呼召哀歌,似在四章八节上。第四节向亚扪人发出修辞的问题,问题中也带着控告。第五节亦宣告审判,第六节是附加的。
第一节问话的方式可参考二章十四、卅一节,八章四、五、十九、廿二节,十四章十九节,廿二章廿八节。其他相似的,除四章八节外,还有四十八章七节。论灾祸,可参考五章十五节,六章十九节,十一章十一节,十九章三节。
第四十九章一节 “论亚扪人。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没有儿子么?没有后嗣么?玛勒堪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属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
亚扪的地土集中在拉巴这京城,在雅博河的流域地带。南北两地的强界,从南到北一直是很固定的。向西扩展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情形。410
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没有儿子没有后嗣么?儿子是继承产业的,所以嗣子承受地业。以色列从耶和华得地业,饮水思源,以色列是不可轻易遗忘神的。但是以色列却受亚扪宗教的影响(卅二35;利十八21,二十2-5;王上十一5、7、33;王下廿三10、13;摩五26)。
玛勒堪是亚扪的神,正好似摩押的基抹(四十八7)。玛勒堪被称为可憎的神(王上十一5:“米勒公”,十一7:“摩洛”)。列王纪下廿三章十三节,约西亚王废除这迷信。“米勒公”原意为君王,他们以这神明为君王。411趁着亚述王掳走约但河东的以色列人,亚扪人就乘虚而入,占据了迦得的地业。这当然是极不当的事。迦得的地业原是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的,亚扪怎可夺取?况且他们归功于玛勒堪,更是迷信的虚妄。
第四十九章二节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使人听见打仗的喊声,是攻击亚扪人拉巴的喊声。拉巴亚要成为乱堆,属他的乡村要被火焚烧,先前得以色列地为业的,此时以色列倒要得他们的地为业,这是耶和华说的。”
打仗的喊声是攻击拉巴的喊声。拉巴是亚扪的首都,是今日约但的首都河孟(Ammam)。考古发现当日的保障。412“乱堆”就是现今考古学的名词(tell),这些遗迹都是在战争的时候毁坏的废墟。乱堆也就是废墟,可参考三十章十八节。
“属他的乡村”原文为“女儿”,就是归属大的城邑。413这些都会被火焚烧,参考二章十五节。
在上节,亚扪夺取了以色列的迦得地业,但是现在以色列要从亚扪再得回,可能得的更多,以为补偿。迦得的地业在民数记与约书亚记都提及,从希实本往北到雅博河的北岸。照耶利米所说的,希实本属摩押和亚扪(四十八2、33、34,四十九3,参书十三26-27)。摩押王米撒在碑文中提及迦得,是在阿他罗得(Ataroth),在希实本之南。414这说法有出入之处。但此处最主要的是以色列必得回失地。
在七十士译本,基列取代迦得,但基列有数处,所以“迦得”仍是较可靠的原意。
第四十九章三节 “希实本哪,你要哀号,因为爱地变为荒场,拉巴的居民哪,要呼喊,以麻布束腰,要哭号,在篱笆中跑来跑去,因玛勒堪和属他的祭司,要一同被掳去。”
哭号且以麻布束腰,可参考四章八节。希实本在四十八章二节。
“爱”原意为废墟乱堆,正确的地点并不能稽考。在约书亚记,“爱”或“艾”是在伯特利附近,但此处“爱”应在约但河东,差别很大。
当人民被掳时,他们就将神像带走,所以此处玛勒堪和属他的祭司等都一同掳去,可参考四十八章七节及阿摩司书五章廿六节。
篱笆是羊圈,他们在羊圈中跑来跑去,是找安全?找应带之物到被掳之地?还是六神无主,不知作什么好?这羊圈以石头当作围墙篱笆,在露天,他们无法再在屋内。民数记卅二章卅六节特别提及迦得地区的羊圈。
有的经学家特别将有篱笆的军团(bagedaroth)更改为“割身”(begedudoth)。割划身体是举哀的动作,参考经文在四十八章卅七节。有些英文译本也同意这样改法(Jerusalem Bible, New EnglishBible, New American Bible)。415
第四十九章四节 “背道的民哪,你们为何因有山谷,就是水流的山谷,夸张呢?为何倚靠财宝说,谁能来到我们这里呢?”
他们以为拥有天然的环境与资源而夸大,其实这还不是神所赐的么?这一用词“夸张”,可参考四章二节。
山谷、水流的山谷可能指雅博河的流域。“山谷”有现代的英译本(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ewAmerican bible)译为“力量”“水流”作“消减”,在耶利米哀歌四章九“消灭”是同一个字。此处指以色列的力量逐渐消减,如山谷的水流失。又“山谷”译为“资源”(New English Bible),似比量更为清楚。
他们为物力夸张,也倚靠财力。“财宝”也在四十八章七节。他们认为有了物资与财力,无人可以来攻击他们。他们的城邑必固若金汤。
“背道的民”实际是随意转变的女儿,她的心不专一、不稳定、不可靠。在卅一章廿二节,神呼喊以色列,也有同样的用词。
第四十九章五节 “主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使恐吓从四围的人中临到你们。你们必被赶出,各人一直前往,没有人收聚逃民。”
“恐吓”就是四十八章四十三节“恐惧”,在四围,可参考二十章一至六节。
他们必被赶出,分散在各地。“各人一直前往”实际的涵义并不清楚。在阿摩司书四章三节有这样的话:“你们各人必从破口直往前行……”可能是各人只顾自己逃命,以致离群走散了,没有人再来聚合逃民,可见是一片混乱,无法收拾。
第四十九章六节 “后来我还要使被掳的亚扪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与四十八章四十七节上完全相同,只将摩押人改为亚扪人。这应许也临到埃及人,在四十六章廿六节。
在波斯时代,多比雅是亚扪的省长(尼二10、19,四7),在主前第二世纪多比雅王朝仍旧存在,玛可比革命时,也曾对抗亚扪人,记载在玛可比壹书五章六节。
亚扪的京城拉巴果然被巴比伦所占。416包括附近各地,都相继陷落,他们归回,却被以色列收入失地。在本书三章十九节,耶和华对以色列的应许:“我说我怎样将你安置在儿女之中,赐给你美地,就是万国中肥美的产业。”
408 G.M. Landes,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of theAmmonites",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24 (1961) 66-86.
409 W.F. Albright, "Review on Introduction to the O.T.",Robert H. Pfeiffer,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61 (1942) 111-126, esp. 119.指出主前六五二至六四八年之亚述历史,阿拉伯侵略者涌入叙利亚东及巴勒士坦。
410 G.M. Landes, "Ammon, Ammonites",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110, James Sauer, "Transjordan in theBronze and Iron Ages: A Critique of Glueck's Synthesi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263 (1986) 1-28, esp. 16.
411 John Gray, "Molech, Moloch",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3, 422-423.
412 Fawzi Zayadine, "Recent Excavations on the Citadel ofAmman", Annual of the 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 of Jordan, 17 (1973) 17-53.
413 C. Umhau Wolf, "Village",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of the Bible, 4, 784. Frank S. Frick, The City in Ancient Israel,1977, 57, n.203.
414 The Moabite Stone Inscription Lines 10-11.
415 Friedrich Giesebrecht, Des Buch Jeremia, 1907. Paul Volz,Der Prophet Jeremia, 1928, Wilhelm Rudolph, Jeremia, 1968.
416 George M. Landes, "Rabbah",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1-3.
五、论以东(四十九7-22)
论以东的预言,几乎完全是诗的体裁。经文方面有若干是与俄巴底亚书相同,如九至十节,与俄巴底亚书五、六节;十四至十六节,与俄巴底亚书一至四节。耶利米能与俄巴底亚同时代,以致受俄巴底亚的影响。以东在耶路撒冷败亡时,趁火打劫,加害无穷,使犹大人对以东有无限的憎恨。
犹大与以东互敌的状态,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出埃及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民二十14-21;士十一17)。以色列人曾被禁止恶待以东人(申廿三7-8),因为他们原为兄弟。大卫王曾管辖他们(撒下八13-14),所罗门曾与以东人哈达为敌,哈达就逃往埃及(王上十一14-22)。约沙法的时代,曾遣代表治理以东(王上廿二47)。以东人曾有一度支持犹大与以色列向摩押作战,以为报复(王下三9)。在约兰王的时期,当以色列与亚兰来攻击犹大,以东就反叛,挣脱犹大的管辖(王下八20-22,十六5-6)。亚玛谢曾战败他们(王下十四7;代下廿五14)。乌西雅王扩充版图至以东(王下十四22)。在亚哈斯王的时代,以东已收回若干失地(王下十六6)。在主前第七世纪,以东在大马色向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进贡,成为亚述的附庸国。主前605年后,以东向尼布甲尼撒进贡,在主前594年,与摩押、亚扪一同叛逆。在主前598至587年,犹大在危急中,以东非但没有来救援,反而与巴比伦军队结合来打劫(结廿五12-14;诗一三七7;俄;哀四21)。当阿拉伯人从东边的沙漠来侵,以东人就移入犹大南地,直到希伯仑的北端。这一地区以后称之为以土买。从主前第六世纪,以东为阿拉伯的部落所占。
这段预言反映第六世纪早期的情氻,也回忆犹大与以东过往的仇恨。论他们的灾祸的,有耶利米和俄巴底亚。
本段除有几节与俄巴底亚书相同之外,也有一些是与耶利米本书其他分段相同,如十八至廿一节与五十章四十节及四十四至四十六节相同。在用字及语句方面,是非常标准的耶利米的口吻,兹分别如下:
(一)呼召“逃跑”在第八节,本书中还有四十八章六、廿八节,四十九章三十节,五十章八节,五十一章六、四十五节。在耶利米以外,撒迦利亚书二章十、十一节,也有类同的字句。
(二)“转身逃跑”,在此处第八节外,还在四十六章五、廿一节,四十七章三节,四十九章廿四节。
(三)“我……追讨的时候”(8节),又在六章十五节,十章十五节,五十章廿七节,五十一章十八节。“追讨之年”,将“时候”换为“年”,在十一章廿三节,廿三章十二节,四十八章四十四节。
(四)十九节下,与十章六、七节的格调相同。
(五)二十节上,与四十九章三十节下用语相似。
在本段的文体方面,如第七节修辞的问题,甚像四十九章一节。八节呼召逃跑,述明理由,与四十八章卅八节极为相似。又比较八节与十节:八节的“深密处”与十节的“隐秘处”,又以扫在八节,在十节再重复。
在几节是加插的,十二、十三节以东与以色列比较,再加上耶和华指着自己起誓。十四至十六节重复俄巴底亚书。可能是耶利米受俄巴底亚的影响,也可能是俄巴底亚借袭耶利米。更可能是二者都从同一的根源。417
由于犹大在被掳时受以东的欺凌,所以本段信息很可能是在主前587年之后,也许在主前582年之前,因为上一章重复以赛亚书十五、十六章,可能受口传的信息影响。
本段主要的信息在十五、十六节,有耶和华的言词,肯定是审判的信息,而且在十六节严责以东的骄傲,说明审判是神的公义。
第四十九章七节 “论以东。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提幔中再没有智慧么?明哲人不再有谋略么?他们的智慧尽归无有么?”
以东在南方,418有关以东的历史,可根据考古学及圣经之外的资料。419提幔是一座城或一个地区,有时代表以东(参20节)。在死海之南,事实上提幔原意为“南方”,地势极高,向西倾斜,至亚拉巴,都是可耕之地(民二十17、19)。420
以东以智慧著名,不但在此处,也在俄巴底亚书八节。约伯记就以以东为背景。箴言书三十章一至四节及卅一章一至八节也可能有以东的背景。421以东的智慧在于他们贸易的经验。422
“谋略”在本书十八章十八节。“明哲人”原意为“学生”或以“兄”的称呼。但所谓“明哲”原为分办与明白。此句可译为“谋略不从慎思明辨中而得么?”
“智慧尽归于无有”,指智慧必会衰残式微,不再发生什么功效。
此处都以问话的口吻,但七十士译本却将问语除去,而以叙述的方式表达。
第四十九章八节 “底但的居民哪,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
底但是一座城,在阿拉伯的西北,可参考廿五章廿三节。423底但的居民大多经商,他们住在以东的境内,不全是以东人。
当以东在外患的危害中,底但的居民必须逃离以东,住在深密处避难。深密处也是低处,低处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涵义。以东是高地,住在那里,成为敌人攻击之目标,逃到低地比较安全。另一个意思,低地是指降卑之境地。他们受侵犯,受灾祸,成为卑下。还有一个解释,正如中译词的涵义,是密处,可以躲藏。根据十节的解释,“隐密处”大概与此处“深密处”相同,那么解作躲藏的地方是最有可能。
“转身逃跑”是在四十六章廿一节,那些佣兵为埃及打仗,必要时逃命。
以东地势甚高,在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在高处,种植与畜养肥尾羊不易。所以必须在低地发展。他们多人经商,将铜出口,将南方的木材与南阿拉伯地之奢侈品由南方运来进口。424这就是底但居民谋生之道。
以扫即以东,为雅各的兄弟(创廿五25、30),耶利米以雅各为以色列(九3),以以扫为以东。
第四十九章九至十节 “摘葡萄的,若来到他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盗贼若夜间而来,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我却使以扫赤露,显出他的隐密处。他不能自藏,他的后裔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
摘葡萄的描述与表象,可参考六章九节。当敌人来掳掠,剩下的葡萄一定寥寥无几。他们好似盗贼一般来抢劫,必尽破坏的能事,“直到够了”原意是他们认为适合,他们的需要满足了,或者他们已经要够了,才肯止息。
神刑罚以东,以致她完全赤露,是一种蒙羞的经验。他们已经无法躲藏,所有的亲友邻舍,全部都灭绝净尽,可参考十三章廿六节。俄巴底亚书六节,“搜寻”、“查出”。“隐密处”也在廿三章廿四节。以扫完全失去了保护。
在七十士译本,将“后裔”译为“膀臂”,是弟兄的膀臂,那是指力量(四十八25)。弟兄是否指雅各以色列呢?“邻舍”也许指底但,他们都将灭尽。
第四十九章十一节 “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们的命。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
这里好似是浩劫中的余生者的话,他们认为有责任来保护寡妇与孤儿。保全他们的命,是照顾他们,供养他们,使他们可以存活,不致丧亡,因为灾情实在严重,虽不被刀剑所灭,但面对瘟疫和饥荒,仍需要救助。
第四十九章十二节 “耶和华如此说,原不该喝那杯的,一定要喝。你能尽免刑罚么?你必不能免,一定要喝。”
这里再提到耶和华忿怒的杯(廿五15-29),是向以东倾倒的。
这忿怒的杯是无可逃避的,一定要喝。无人可以幸免耶和华公义的刑罚。这已经是确定的事了。
第四十九章十三节 “耶和华说,我指着自己起誓,波斯拉必令人惊骇、羞辱、咒诅,并且荒,他的一切城邑,必变为永远的荒场。”
波斯拉是以东主要的城市。425在死海之西南方。这与摩押的波斯拉不同(四十八24)。
这节的内容可参考七章卅四节,十九章八节。
第四十九章十四节 “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你们聚集来攻击以东,要起来争战。”
十四至十六节与俄巴底亚书一至四节相同,专指以东的败落。
“听见信息”,听见与信息是同一用词,只是动词与名词,即听那闻见的,可参考十章廿二节。
“使者”只在此处出现,为本书仅用之字,与箴言十三章十七节“使者”同义,却并不同一用词。
列国联合来攻打以东,以东当然无法接受这样的战争,必然失败。
第四十九章十五至十六节 “我使他在列国中为最小,在世人中被藐视。住在山穴中据守山顶的阿,论到你的威吓,你因心中的狂傲自欺,你虽如大鹰高高搭窝,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以东在列国中成为最小的,正好似阿摩司书七章二、五节描述雅各的微弱。以东也必微弱,在世人中被藐视,可参考诗篇廿二篇六节:“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世人”也可译作“以东”,音同,这可指以东的神。“俄别以东”原为地名,可译成“以东之仆人”。426此处以东为神明之名。
十六节与俄巴底亚书三节比较,“你的威吓”只在耶利米书出现,但各译本用词不同,或译为“你的行动”(七十士译本),“你的狂妄”(拉丁文译本),“你的罪孽”(叙利亚文译本),“你的愚妄”(亚兰文译本)。在希伯来文,原意为“震动”,表明震惊惧怕。在列王纪上十五章十三节,历代志下十五章十六节:可憎的(偶像)。偶像也是令人憎厌与害怕的。427
“山穴”是“西拉”(音译),是指以东的城邑西拉(王下十四7),428还是指山谷的洞穴(意译)?这里可能是双关语。
鸟类在高处搭窝,可参考雅歌书二章十四节。这是描写以东的骄傲,但他们必被拉下来,降卑受辱,因为他们的罪恶必定受罚,不得宽恕。
第四十九章十七至十八节 “以东必令人惊骇。凡经过的人就受惊骇,又因他一切的灾祸嗤笑。耶和华说,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要像所多玛蛾摩拉和邻近的城邑倾覆的时候一样。”
十七节是本书重复的主题,与十九章八节相似。
“嗤笑”一词可参考十八章十六节。
所多玛蛾摩拉的倾覆,可参考五十章四十节;申命记廿九章廿二节;以赛亚书十三章十九节;阿摩司书四章十一节。邻近的城邑包括押玛洗扁(申廿九23)。以东将遭受同样的命运。
第四十九章十九节 “仇敌必像狮子从约但河边的丛林上来,攻击坚固的居所。转眼之间,我要使以东人逃跑,离开这地,谁蒙拣选,我就派谁治理这地。谁能比我呢?谁能给我定规日期呢?有何牧人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
在约但河边的丛林,是野兽出没之地,尤其是狮子,出来想吞吃羊群,可参考阿摩司书五章十九节。现在耶和华藉着以东的仇敌来加害,以东好似无助的羊群一般。
耶和华是历史的主,管理万国,祂也一早拣选管理这以东地的人,而且神已选定日期,来实现祂的计划。牧人此处指君王首领,他们有责任来保护羊群,但是他们自身难保,而且他们不敬畏耶和华,怎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呢?所以牧人与羊群一并除灭。
根据经文评鉴的研究,“谁蒙拣选”(umibahur ~eleyha)可改为“在精选的公羊中”(umibhar ~eleyha)。429以东即使是精选的公羊,仍被赶走,离开这地。谁能比我,无人可以拗得过神,因为神有绝对的权能。
第四十九章二十节 “你们要听耶和华攻击以东所说的谋略,和祂攻击提幔居民所定的旨意。仇敌定要将他们群众微弱的拉去,定要使他们的居所荒。”
以东与提幔在这里是同义的,神攻击以东的事是祂的计划,所以已成定局。
仇敌来侵,先是拉走羊群中微弱的,然后全群都一定遭殃,无一幸免。
微弱的虽指动物,也必可指婴孩、儿童、少年(参赛四十九15),牧人指首领,在二章八节。居所也在廿五章三十节。
第四十九章廿一节 “因他们仆倒的声音,地就震动,人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
地震动,在八章十六节,也可参考四章廿四节。
此处提到红海,就是埃及的东北,大概就是以色列过海的地点。在诗篇一一四篇三至六节,“沧海看见就奔逃”,那真是极为震动的事。“红海”在此处用字为“芦苇海”,有不少学者研究这芦苇海。430
第四十九章廿二节 “仇敌必如大鹰飞起,展开翅膀攻击波斯拉。到那日,以东的勇士心中疼痛,如临产的妇人。”
以鹰鸟喻为仇敌,飞起即采取攻击的姿态与行动。波斯拉指以东。那时连勇士都完全无力。这一隐喻也在三十章六节首先使用,以后多次提及,也曾用来描述摩押的勇士(四十八41)。本节与四十八章四十至四十一节相同。
417 Hans Walter Wolff, Obadja und Jona, 1977, 25.
418 Simon Cohen, "Edom",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the Bible, 2, 24, Denis Baly, The Geography of the Bible, 1974, 233-235; Crystal-Margaret Bennett, "Edom",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of the Bible, Supplement, 251.
419 James A. Sauer, "Transjordan in the Bronze and Iron Ages: A Critique of Glueck'sSynthesi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263(1986) 1-26.
420 Nelson Glueck, The Other Side of the Jordan, 1970, 29-32; Victor R. Gold,"Teman",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533.Roland de Vaux, "Teman,Ville ou Region d' E!dom?" Revue Biblique 76 (1969) 379-385.
421 Robert H. Pfeiffer, "Edomite Wisdom",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Wissenschaft 44 (1926) 13-25. Otto Plo/ger, Spru/che Salomos, 1984, xxviii-xxix, Marvin H. Pope,"Job, Book of",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912, Robert B.Y. Scott, Proverbs, Ecclessastes, 1965, xlii, n.36.
422 Baly, op. cit., 237.
423 Simon Cohn, "Dedan",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the Bible, 1, 812.
424 Baly, op. cit., 237.
425 Victor R. Gold, "Bozrah",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459-460. J. Basil Hennessy, "Bozrah (in Edom)",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 119.
426 Mitchell Dahood, "Hebrew-Ugaritic Lexicography I", Biblica 44(1963) 292.
427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377.
428 Simon Cohen, "Sela",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the Bible, 4, 262. Anson F. Rainey, "Sela (of Edom),"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800; W.H. Morton, "Umm el Biyara,"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19/2 (1956) 26-36.
429 A.J. Thomp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719.
430 Norman H. Snaith, "The Sea of Reeds The Red Sea," VetusTestamentum 15 (1965) 395-398.Bernard F. Batto, "The Reed Sea: Requiescat inPace,"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102 (1983) 27-35; Magnus Ottosson, "suph", Theologisches Wo/rterbuch zum Alten Testament, ed. G.J. Bottorweck and H.Ringgren, 5, column 796.
六、论大马色(四十九23-27)
论大马色,也论亚兰的两个城邦:哈马和亚珥拔。这两城邦在中部与北部的叙利亚。三个城邦都落在亚述手中。在主前738年前,哈马和亚珥拔已经被亚述的提革拉毘列色所征服。大马色被占是在主前720年。他们在主前第八世纪末已经失去独立地位。在主前609年亚述败亡时,他们可能得以独立。但不久即作埃及的附庸。在主前605年迦基米施战役后,归服尼布甲尼撒。
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大马色在巴勒士坦的局势中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以色列的列王时期,有叙利亚王哈薛、便哈达与利汛,他们在约但河东的北部极有权力(王上二十、廿二章;王下五章,九14-15,十32、33,十二17、18,十四23-29,十六5、9)。他们大多与北国以色列打交道。但尼布甲尼撒为对付犹大,特别遣亚兰军队来侵犯(王下廿四2)。一般来说,亚兰对犹大影响不大。但耶利米论外邦的预言,也包括亚兰。早在第八世纪,阿摩司先知的信息中,也论及大马色,因为他们在河东十分残忍凶暴(摩一3-5)。这段信息究竟在什么日期呢?殊难确定。
本段信息先述三个城邦的败亡(23-24),然后为大马色发出哀歌(25节),再宣告审判(26节),最后有神刑罚的话(27节)。
经学家否认本段为耶利米原有的信息,有若干理由:(1)大马色沦亡后,才引起哈马与亚珥拔的惊恐,这样,仇敌就不是从北方来的了。但是巴比伦是从北方来的仇敌。(2)在廿五章列出的外邦中,并不包括大马色。(3)四十六章一节至四十九章卅三节论列邦,都依照地理环境的延伸循序道出。这几个国家都在南方,现在突然出现北方的叙利亚大马色,似不甚合理。(4)经文并未提出大马色宗教方面的罪恶,这信息有没有宗教的意义呢?(5)大马色的命运比起其他列国,似乎受灾不大,431但不容否认,这段经文在本书中是正典的形式。
在用字方面,仍可参考本书其他部分,如廿三节“蒙羞”在二章卅六节,十四章三、四节,十五章九节,四十八章卅九节;廿六节上“少年”与“街上”连在一起,也在九章二十节。再看结构方面,廿五节与四十八章十七节相像。
由于列王纪下廿四章二节的记载,亚兰确曾攻击犹大,那是主前599或598年,为尼布甲尼撒所指使的,使犹大引起仇恨,好像对摩押一般。432
第四十九章廿三节 “论大马色。哈马和亚珥拔蒙羞,因他们听见凶恶的信息,就消化了。海上有忧愁,不得平静。”
在旧约中,大马色为亚兰人的中心,也是若干叙利亚国家的京城。433哈马在卅九章五节曾经提说。亚珥拔在亚里坡(Aleppo)之北三十公里,最近已由考古学者发掘了。434
哈马和亚珥拔蒙羞,二者均在主前738年被亚述攻取(参赛十9,卅六19,卅七13)。
“听见……信息”与十四节同,动词与名词并用。他们听了以后,被焦虑所困,甚为震动,好似连心都消化了。
忧愁,也指焦虑,在十七章八节。这好似海浪翻腾,十分不安。不得平静,就是完全没有休息或止息。 第
四十九章廿四节 “大马色发软,转身逃跑,战兢将他捉住,痛苦忧愁将他抓住,如产难的妇人一样。”
大马色发软,指他完全失去勇气,所以浑身无力,成瘫痪的情况。
“战兢”一词与其他“战兢”用词不同,在旧约只此处出现。这字原为亚兰文,所以用字的涵义当无问题。
“痛苦将他抓住”,这是译本的译法(如七十士译本、拉丁文译本及亚兰文译本)。但在希伯来文作“他抓住痛苦”,也许此处是描绘产妇临盆时,痛苦非常,她想抓住些东西。
第四十九章廿五节 “我所喜乐可称赞的城,为何被撇弃了呢?”
犹大的以色列人看耶路撒冷城是喜乐可称赞的,但终于被攻取焚毁而遭离弃。大马色的居民可能也有犹大人同样的情怀。犹大人的情怀,可参考诗篇四十八篇一、二节。但犹大人在耶城毁坏之后仍具希望,如在以赛亚书六十章十五、十八节,六十二章七节;西番雅书三章十九、二十节。但大马色那还会有复兴的希望?
第四十九章廿六至廿七节 “他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当那日,一切兵丁必默默无声。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我必在大马色城中使火起,烧灭便哈达的宫殿。”
少年人与兵丁是同义,他们仆倒不再作声,表明他们已经死亡。城中有火起,大多是纵火烧城墙,一直烧到王宫。
列王纪曾屡次提及便哈达(王上十五18,二十1-34;王下六24,八7,十三3、24)。他是哈达之子,哈达是叙利亚风暴之神,相当于迦南之巴力。阿摩司书一章四节提到神降火在哈薛的家中,烧灭便哈达的宫殿。便哈达虽是第八、九世纪的叙利亚王,但此处指他的王朝,或者指统治者的宫殿必定焚毁,全国就败亡了。
431 Wilhelm Rudolph, Jeremia, 293, John Bright, Jeremiah,337.
432 John 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275, 276, 326, 327.Raymond A. Bowman, "Arameans",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Bible, 1, 193, James Pritchard, 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282-288.
433 Alfred O. Haldar, "Damascus",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757-758.
434 Arvid S. Kapelrud, "Arpad",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231. Michael C. Astour, "Arpad", Supplement,55-56.
七、论阿拉伯(四十九28-33)
在巴勒士坦东部的荒漠,有游牧的阿拉伯部落,常成群集结来抢劫(士六1-6)。亚述曾多次攻击阿拉伯。435在主前第七世纪中叶有一次很严重的袭击,阿拉伯人侵犯约但河东与叙利亚南部。亚述予以极大的打击,在亚述败亡以后,阿拉伯使尼布甲尼撒有很多麻烦,时间在主前599至598年,在巴比伦侵犯犹大的前一年,巴比伦对阿拉伯予以很重的还击。436可能此处信息是针对这个危机。
本段有三个大问题,引起研究的困难。第一是有关夏琐。夏琐在廿八、三十、卅三节中提及,但是夏琐并非在阿拉伯。第二是廿九节的内容不甚清楚,究竟是他们的财物被夺取,还是他们夺取别人的财物?还有可能是他们自行搬运财物,免得被敌人夺取。第三,三十节先说“你们”,再说“他们”。中文译词跟随七十士译本等,都作“你们”,问题就简化了。但希伯来文作“谋害你们,起意攻击他们。”“他们”何所指?解经不无困难。又三十节上夏琐的居民逃奔远方住在深密处,与第八节底但相似。但底但是在高处,逃往低处。阿拉伯是旷野,与以东地势不同,无高处低地,所以“深密处”对他们并不适用。
本段的用词仍是耶利米书中常有的。“四围都有惊吓”(29节,六25,二十10),是耶利米信息中重要的警语。437呼召人们逃跑(30节),在本书中也多次出现,帐棚幔子(29节),也在四章二十节及十章二十节。
这信息诚如上述,日期大概在主前598年左右。若将本段与本书其他有关的经文比较,四章二十节与六章廿五节大概在主前600年,十章二十节在主前598年冬,四十九章八节则在主前594年。廿八节尼布甲尼撒来攻,应是那时机。
第四十九章廿八节 “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攻打的基达和夏琐的诸国。耶和华如此说,迦勒底人哪,起来上基达去,毁灭东方人。”
本书首次提到基达在二章十节。基达是在阿拉伯旷野的北部,是一个部落,他们居住在村庄(赛四十二11),与帐棚(诗一二○5)。他们是牧羊的(赛六十7),与腓尼基有贸易来往(结廿七21),以弓箭手出名(赛廿一16、17)。基达与底但与提幔常相提并论(赛廿一13、14)。底但除作地名之外,也统称为闪族的游牧人。基达在旧约中多次提及,为阿拉伯主要的部族(二10。廿五13;赛廿一16、17,四十二11,六十7;结廿七21)。
夏琐不会是加利利以北的名城,此处所提的是在东部的旷野,照三十、卅三节所提的,似乎是若干村庄的统称。这字(hason)与村庄(hasen相似,后者是指阿拉伯人居住的小村庄,没有围墙,散在旷野,除以赛亚书四十二章十一节提及之外,还有其他的经文(创廿五16;出八9;书十三23;尼十一25,十二2-3;代上九16)。所以夏琐并非地名只作“定居者”。438
“诸国”,可能译作“诸王”,是各部落的酋长。439
“东方人”常指以色列以东之居民,如米甸人与亚摩利人(士六3)。他们是游牧民族,常来袭击以色列(士五32,七12,八10;王上四30;赛十一14;结廿五4;伯一3:“约伯在东方人中”)。
基达(qedar)与东方(qedem)音近,意义也相近。东方人中有基达人。440基达是阿拉伯人中主要的分子,东方人乃是统称。
第四十九章廿九节 “他们的帐棚和羊群都要夺去,将幔子和一切器皿并骆驼,为自己掠去。人向他们喊着说:四围都有惊吓。”
帐棚与幔子是指游牧民族居住的方式。“帐棚”照阿拉伯文有“家庭”的涵义,家人甚至包括亲族,即是家族。441
帐棚和羊群连在一起,因为这是他们主要的财产。士师记六章五节“牲畜帐棚”涵义也是如此。442
骆驼在主前二千年已经成为家畜,是阿拉伯人主要的交通工具。443
看来,那一切都被仇敌掳走,因为根据历史的记载,亚述的步兵曾将阿拉伯的帐棚围困起来,掳掠后以火烧灭。444
“四围都有惊吓”,也在六章廿五节,二十章三、四、十节,四十六章五节。此处指袭击者在进攻时吶喊,四面来围攻,无法逃命。
第四十九章三十节 “耶和华说,夏琐的居民哪,要逃奔远方,住在深密处,因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设计谋害你们,起意攻击你们。”
“夏琐的居民”译作定居的人们,他们必须逃离,逃奔远方。“逃奔”是没有目标的乱闯,可参考四章一节“迁移”。“逃奔”也可译为“悲伤”(十五5,四十八17)。此一句可译为:“逃跑吧!你们大大的悲伤,下到可隐藏的住处。”445
在七十士译本,只有“巴比伦王”,将“尼布甲尼撒”删去,可能为求平均的诗韵。阿拉伯受巴比伦攻击,有预谋有决策,都是出于耶和华,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
第四十九章卅一节 “耶和华说,迦勒底人哪,起来,上安逸无虑的居民那里去,他们是无门无闩,独自居住的。”
“安逸无虑”可参考十二章一节及廿三章六节。
他们是无门无闩,表明他们没有城墙。城墙关闭,有双门,且可闩住(参申三5)。城门的进口必须十分宽敞,可以使马与车进入,所以城门必须有双扇,但双扇中间的闩要十分坚固,才不致冲破撞穿。大多城门的闩是一块重木,横着将两头控住。将横木除去,才可开门。446
阿拉伯人大多住帐棚,或在帐棚立定后不再搬动,旁边用土建屋,却没有城墙。他们住处大概是独立的,不与邻居相连,他们认为这样安全。
这节与以西结书卅八章十一节相似。安定居住的人以为不会再有危险,但是安全只能御寒挡住风雨,却无法避免侵略者的破坏。
第四十九章卅二节 “他们的骆驼必成为掠物,他们众多的牲畜必成为掳物。我必将剃周围头发的人分散四方,使灾殃从四围临到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骆驼与牲畜都成为掠物,他们主要的财物就消失殆尽了。众多的牲畜在被掳掠的时候,十分混乱。“众多”(hamon)原意为熙扰的群众。
阿拉伯人宗教的习俗,是将周围的头发剃去,形成半圆的发顶,可能象征月亮或天体。他们分散四方,或指庙宇的四边,以西结书四十二章十六至二十节是参考的数据。有一译法作:“在庙中剃头。”可参考九章廿四至廿五节。
周围剃头,分散四方,灾祸从四围而来,都是指周围的灾祸施以刑罚。
第四十九章卅三节 “夏琐必成为野狗的住处。永远凄,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
野狗的住处,也在九章十节,十章廿二节,五十一章卅七节出现。凄,在四章廿七节,六章八节,九章十一节,十章廿二节,十二章十、十一节,卅二章四十三节,四十四章六节,四十九章二、卅三节,五十章十三节,大多译作“荒”。无人居住,在四章七、廿九节,九章十一节,廿六章九节,卅三章十节,四十四章廿二节,四十六章十九节,五十一章廿九、卅七节。
435 James Pritchard, 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286, 291,292记述亚述曾数度攻击亚拉伯,取走他们的财物与神像。
436 D.J.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aean Kings, 31-32, 71.
437 Duane Christensen, Transformations of the War Oracles in OldTestament Prophecy, 1975, 210-211.
438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382, 383, 385.
439 W.F. Albright, "The Oracles of Balaam", Journal ofBiblical Literature 63 (1944) 218, n.70, "A Catalogue of EarlyHebrew Lyric Poems (Psalm Lxviii)", Hebrew Union College Annual 23 (1950/51) 34; Z.S.: Harris, A Grammar of the Phoenician Language (1936), 118.
440 Simon Cohen, "East, the People of ", The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4; Walther Zimmerli, Ezekiel2, 13-14.
441 Roland de Vaux, Ancient Israel, Its Life and Culture, 7.
442 J. Alberto Soggin, Judges, 1981, 109.
443 John Alexander Thompson, "Camel",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490-491.
444 Yigael Yadin,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1963,451.
445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2, 382.
446 Yadin, op. cit., 22.
八、论以拦(四十九34-39)
以拦在巴比伦之东,为今日伊朗的西南方。古时米所伯大米南部的政局甚为重要,但多年与亚述冲突,终于在主前640年被亚述征服,它的首都书珊城被毁。在主前612年玛代王协助巴比伦攻取亚述京城尼尼微,以拦才重获自由。也许在主前625年巴比伦强权兴起时已经独立了。447在巴比伦年表中,有一破损不完整的文献记述尼布甲尼撒与以拦的冲突,在主前596至594年,不让以拦进入巴比伦。448如果这项史料可靠,那么这段信息的日期应为主前597年,就是西底家王登基的那年。看来以色列人被掳,还不是短期可以归回的。
本段信息有两个特点。第一,这是耶和华的言词,都用第一人称,没有对以拦人或对仇敌的命令词。对以拦人的描述,没有第三人称:“他”或“他们”。第二,这里没有特殊的地方名字,神的名字,或王室(王朝)的名或人名,先知耶利米似乎对以拦并不熟悉,是神自己发言论以拦的预言。神在以拦设立祂的宝座(38节),除此之外,旧约只有九次提说神的宝座(王上廿二19,代下十八18,赛六十六1;结四十三7;诗九7,八十九14,九十三2,九十七2;哀五19)。信息完全是审判的宣告。
本段的用词也可在本书其他部分找到。设立宝座(38节),在四十三章十节,不过在那里指尼布甲尼撒设立“为首的权力”(三35节),与二章三节的“初熟的果子”用法相同,“为首”与“初熟”两字相同。“折断以拦人的弓”(35节),可比较四十八章廿五节:摩押的膀臂折断。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37节),可参考十九章七节,廿一章七节,四十四章三十节。“使灾祸临到他们”(37节),也在四章六节,六章十九节,十一章十一节,十九章十三节、十五节,廿三章十二节,卅五章十七节,卅六章卅一节,四十四章二节,四十五章五节。神的“烈怒”,在四章八节、廿六节,廿五章卅七、卅八节。
第四十九章卅四节 “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的时候,耶和华论以拦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说。”
这引言也在四十六章一节,四十七章一节。西底家登基年,“登基年”可参考廿六章一节,照计算应为主前597年3、4节月,相当于新年。
以拦与犹大似无任何关连,449为什么耶利米特别论以拦呢?有三种说法:第一,以拦其名('elam)与“终极”('olam)相似,好似以拦代表地极、最遥远的地方。从北方来的仇敌是远处的。第二,亚伯兰为所多玛、蛾摩拉抗战,在对敌中有以拦王(创十四1-17)。耶利米以这传统,指以拦为仇敌的代表。第三,耶利米为神立作列国的先知(一5)。廿七章七节,列国都要服事尼布甲尼撒。以拦是最遥远的,仍在列国的范围之内。
第四十九章卅五节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必折断以拦人的弓,就是他们为首的权力。”
以拦人军事的力量在于弓箭。以拦在主前539年并入波斯。波斯以弓箭驰名。地主必须供王缴募弓箭手,或付钱雇用。450现在弓已折断,军事的力量失去,以此为权力的也破坏了。451
第四十九章卅六节 “我要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临到以拦人,将他们分散四方。这样赶散的人,没有一国不到的。”
四风代表军队,也在以西结书卅七章九节,但以理书八章八节,撒迦利亚书六章一至八节。
以拦人的分散是指整个国家的败亡,可参考卅二节。被赶散,可参考三十章十七节。
第四十九章卅七节 “耶和华说,我必使以拦人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面前惊惶。我也必使灾祸,就是我的烈怒,临到他们,又必使刀剑追杀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
神使以拦人惊惶,因为外患是他们意料之外,可参考一章十七节。
本节下可参考九章十六节下,在耶利米信息中常提到,刀剑将他们灭尽。
第四十九章卅八节 “我要在以拦设立我的宝座,从那里除灭君王和首领,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是历史的主,祂的权能统管万国。祂公义的审判必除灭一切的罪恶。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赛五十九1),但在拯救以前,必须毁坏人的权势,将君王和首领的暴虐除去,置之于死地(参一10)。
第四十九章卅九节 “到末后,我还要使被掳的以拦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救恩的宣告也在四十八章四十七节上及四十九章六节。耶和华对犹大,以及对列国都有救恩的应许,这救恩是普世的。
本书廿三章廿三、廿四节对这项真理有最好的诠释:“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神呢?不也是为远处的神么?……我岂不充满天地么?”
447 D.J. 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ean King, 8-10, 51.
448 Ibid, 73.
449 Mark J. Dresden, "Elam", The Interpreter'sDictionary of the Bible, 2, 70-71.
450 J.A. Thompson, The Book of Jeremiah, 729引用Nippur Documents。
451 Robert Bach, "'... Der Bogen Zerbricht, Spiesse zerschla/gt und Wagen mit Fever Verbrennt'", Problemebibliseher Theologie, Gerhard von Rad zum 70 Geburstag, ed. HansWalter Wolff, 1971, 13-14; Nahum M. Waldman, "The Breaking of the Bow", JewishQuarterly Review 69 (1978/79) 82-83.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