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里的耶利米
字号:A | A

前面我们所思想的,是耶利米对神的这一群特别百姓所传最后的信息。耶利米书其余的部分还有:巴录的补注(第45章),耶利米所论有关四围列国的信息集(第46-51章),和历史的附注(第52章)。这些论到列国的信息,很可能是在他漫长职事中,许多不同的时候所传讲的,后来被搜集在一起。有趣的是,在七十七译本中,这些信息排在25:13以后,并且信息的次序也不一样。不过,我们不去思想这些信息。前面我们已经就耶利米书的一些重点,加以分析、默想。这一章我们要转到另一个有趣的题目,作为本书默想的结束。

读圣经的人都知道,圣经中的新旧约,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从整体、一般性来看的。事实上,除非我们对旧约有认识,可以从旧约得引证,否则我们就没办法充分的研读新约。新约的作者从头至尾,都一致认定,旧约的历史是正确的,旧约的教训是有权威的。我们找不到他们当中,有那一位对这观念有任何的偏离。我们主之所以把摩西的吩咐摆到一边去,乃是因为摩西的吩咐,已经在另一个更高的律法中得到了实现。希伯来书的作者能够说,古代的一些仪式已经成为过去,乃是因为这些仪式所代表的道德和属灵上的价值,已经充分而完全地在基督徒的世代里得到了应验。可是,这并不只是一般性而已。新旧约之间,还借着新约直接引用旧约的经文,使用旧约的观念,而密切的交织在一起。最后,新旧约在超自然,在以基督为中心的事上,也是一致的。同时,我也应该指出,新约作者,包括我们主自己,所拥有的圣经乃是旧约。路加也许是惟一的例外,因为他是一个希利尼人,不过他所受的基督徒训练,也是来自希伯来人基督徒,特别是保罗,所以从他的著作中,还可以看出他对旧约是相当熟悉的。

现在我们要看看,先知耶利米的这本书在新约中占着一个甚么样的地位。首先,我们要从一般性的来看,然后我们要简单的思想新约引用的一些耶利米书的经文。

从一般性的事实来看,耶利米在新约中出现了两次,都是在马太福音(太2:17;16:14)。在我们现在用的圣经版本中,另外还出现了一次(太27:9)。但是,很明显的,第三次出现的这个地方,是早期抄写的文士误加的。关于这一点,加尔文说,“我必须承认,耶利米的名字为甚么被加进去,我不知道。我没有兴趣去追究这个问题。我只知道,这话是撒迦利亚讲的,他们误写了耶利米。”而耶利米出现的这两次,第一次是直接引用耶利米的经文,我们等一下就要来研究;第二次是记录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我们主询问祂的门徒,人认为祂是谁时,门徒对祂的回答中,提到了耶利米的名字。除了直接提到他名字的这两次以外,新约中直接或间接引用耶利米的预言,达四十一次之多。有趣的是,这四十一次中,有二十六次出现在启示录。显然,约翰对旧约中的这位大先知相当熟悉。

直接引用耶利米经文的,共有七次,依序:

1·太2:17;
2·太21:13(另见相关经文,可11:17;路19:46);
3·徒15:16;
4·罗9:20;
5·林前1:31(林后10:17又重述一遍);
6·来8:8-12(来10:16;17又重复出现);
7·启18:2。

下面我们所要作的,只是看看这些直接引用的经文,在新约和在耶利米书中,各占甚么样的地位。我所要讲的很简单,可以说只是一种介绍性的数据,我希望有人能就这些题目作更深入、更完整的研究。

马太福音2:17-18

引自耶利米书31:15-16

在耶利米的预言中,这段经文出现在“盼望的信息”中。那时先知被囚在护卫兵的院子里。这段信息论到神出于祂自己的那永恒的爱,所发出的举动。首先,他承认全国性的哀伤,但是紧接的是耶和华的怜悯──“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马太引用这段经文,论到希律残杀无辜孩童的事。对他而言,妇人为她孩童被杀的哀号,乃是象征这个国家的罪所带来的后果,也是人性的失落之表记。他们的哀哭,乃是邪恶的行动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这后果直接牵涉到那些无辜的人。马太所引用的耶利米的经文,只提到哀伤的事。可是,他自己的记录,接着告诉读者,神介入这件事,保全了“圣婴孩”的生命。我们可以回到耶利米的预言,补全马太引用的经文未完的部分。因为这位“圣婴孩”临到人类历史时,四围尽是一些忧伤的事。然而,祂的临到实际上就是要结束这些忧伤,要擦去人眼中的一切泪水。耶利米的预言中,也是以此作结束。虽然当时四围漆黑,但透过这层黑暗,他看到了一线亮光。耶稣是在人类历史中黑暗最浓的时刻临到。然而,祂的临到,就使那预言中的一线亮光,变成了应验的荣耀光辉:“祂搭帐棚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人类哀哭的小调,如今转换成完全喜乐的大调。

马太福音21:13

引自耶利米书7:11

这段话是这位先知在一个戏剧性的、矛盾的时刻里说的。那时在约西亚的影响下,圣殿已经修复,全国浸润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百姓蜂涌到圣殿的院中,他们情不自禁的喊叫:“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他们这样欣喜若狂,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深信,圣殿修复了,他们国家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他们又说,“我们可以自由了!”就在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里,这位年轻的祭司兼先知,从亚拿突来,站在人们如潮水一般涌入的圣殿门口,斥责那些百姓,说他们所作的是虚假的,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一方面这样庆祝,另一方面却继续不断犯罪──偷盗、杀人、不洁、说谎、拜偶像。他们的宗教和他们的道德生活分离了,所以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没有价值。因此,圣殿反而变成“贼窝”。这个词含有深远的意味,同时他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圣洁的地方,也可能成为那些杀人、犯罪的人藏身之处。时间像水一样流逝。第一个圣殿不久就被火烧毁了。过不多久,所罗巴伯又重建圣殿。可是,又不多久,这圣殿又被掳掠,变成荒场。最后希律又重建圣殿,这个殿远超过以前的旧殿。从物质宏伟来论,它比以前的旧殿胜过许多。这次的重建费时甚长。耶稣开始公开服事时,这殿的工桯已进行了四十六年(约2:20),整个工程一直到主后六十四年才完成。六年以后,这殿又被罗马军队所毁。耶稣脚底所走的,就是这个圣殿的院子,祂常常在这殿里教训人。在开始公开服事之初,祂曾洁净一次圣殿。在祂快结束祂的事工时,又洁净了一次。祂就是在后面这次洁净圣殿时,引用了耶利米的预言,宣告他们把圣殿变作了“贼窝”。耶稣引用这经文时,稍加改变,这个改变有深远的意义。耶利米是用一句发人深省的话,问他们:“这称为我名下的殿,在你们眼中,岂可看为贼窝么?”耶稣引用的时候,改为:“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祂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圣殿里的那些属灵的领袖,道德的教师,其实就是剥削百姓的人,他们行了各样恶事。按照马太所记,祂当场就洁净圣殿,使它恢复原来应有的功用,接着就有孩童在那里欢唱和散那!所以,耶利米斥责他们污秽了圣洁的地方,耶稣也斥责。不同的是,耶稣除了斥责之外,祂还有能力洁净那被污染的殿,使之恢复原来应有的功用。

使徒行传15:16

引自耶利米书12:15

约西亚死后,耶利米的职事面临了一段更艰巨的日子。在这位富有改革心愿的王执政期间,他大致上还受到了保护。现在,随着王的过世,他的轻松日子已经不再。在这情况下,他来到神面前,从神那里得到刚强,能面对前面的一切事工。在神面前,耶利米得到祂的保证,不错,祂弃绝了犹大家,但是最后祂还是要让他们归回、复兴。耶和华的保证是以“我必转过来”一词开始的,接着就述说了将来所要成就的那些应许。

雅各在耶路撒冷会议中,对有关外邦人信徒的事作出决定时,他说,他引用的是众先知的话。他所引的这些话,比较多是取自阿摩司(参摩9:11-12);不过其中最具关键性的应许乃是:“我要回来!”这思想正与耶利米预言中所记录的一致。这也许就是他说“众先知”而不是说“先知”的原因。神回转过来的结果,在这两段经文所记的都一样,就是要实现神最终的旨意。比较具有重大意义的乃是,在新约中强调一个事实:外邦人也包括在神旨意最终的实现上。因此,在基督里,那在中间隔断的墙已经被拆毁,神的各样旨意,最终要通过一个新的个体──就是教会──得以实现。

罗马书9:20-21

引自耶利米书18:6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四周的环境好像暗淡无光,一点希望都没有。但耶利米得到了一个异象,看到一个稳固的根基,一切事物都不会动摇。那就是神的宝座。他这样说,“一个从太初就设立,在高处的荣耀宝座,那就是我们的避难所”(耶17:12;另译)。他在神绝对的主权里,找到了祂的旨意必将成就的确据。在他的书中,接下去那一章就记录了,神吩咐他下到窑匠的家里,以及他在窑匠家中所看到、所听到的事。这一章经文乃是对神的主权所作最伟大、最带有爱心的诠释。在窑匠家里,他看到神是拥有绝对主权者,祂的手正在作工。在那里,他看到神的主权是以恩惠来工作,他说,“窑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坏了,他又用这泥另作别的器皿。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作。”保罗在这里的用法,并不是直接引用耶利米书的话,而是引用耶利米在这章经文中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神的主权。请我们注意看,这里他所引用的经文,牵涉到的真理和雅各在耶路撒冷会议时,所提的众先知,完全一致,就是外邦人透过基督,可以有分于神的计划。因为早先他已经清清楚楚地说过:“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6-7)。现在他所辩论的主题,也是神有祂的主权,选择自己的方法,以实现祂的旨意。他引用窑匠的比方,目的就在此。这里我们又看到,器皿在窑匠手中作坏的实例。神因此就重新作了一个器皿。这个新的器皿,不单单是犹太人而已,外邦人也包括在内。

哥林多前书1:31;哥林多后书10:17

引自耶利米书9:24

这里所引耶利米的话,是在那段罕见的富有亮光和优美的经文中出现的。那时这位先知正斥责这个国家的罪,他特别指出,那些政治家误把他们国家的安全,交托在一些虚伪的倚靠上。他们所追求的倚靠是人的智慧、身体的力量、和物质的财富。他呼叫他们,回到那些真正可以叫国家强盛、保持国家安全的事上。这些事也是神在这世上所行的:慈爱、公平、和公义。简单的说,他叫他们不要单单倚靠人,应当把自己的未来建立在认识神、明白神的事上。保罗在他所写的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中,都引用了这段经文。第一次引用时,他是拿人的智慧和十字架的道理作对照。“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所以神就把基督赐给他们,这基督不但是“神的智慧”,也是神的能力。这乃是人得力量、得安全的惟一方法,也是实现人性潜能的惟一方法。所以,我们不要倚靠那些虚假的事,单单倚靠祂──“神使衪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在哥林多后书中,他处理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那就是在教会中有些人看不起他。他请求他们,不要看个人的性格,包括他个人的性格以及其他人的性格,而是要以他所传给他们、以及传给别人的福音,来试试他的权柄,因为那福音全然是属基督的。所以,“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因此,耶利米在那时提出的大原则,不单可以应用在当时的国家事务上,现在保罗也可以引用它,应用于教会上,这教会乃是神旨意的实现。保罗应用这个大原则,不但在教会生活上──智慧和能力,也在教会对世界的服事上。

希伯来书8:8-12;10:16-17

引自耶利米书31:31-34

这里所引用的经文,又是出于耶利米书中那段“盼望”的信息。那段经文提到,这位先知在被囚中,睡了一觉后醒过来,精神清爽,就写了一首歌,这歌分为三段,每段都以“日子将到”开始。透过黑暗的四周环境,耶利米看到了神旨意最后的成就。论到那最后的成就,他用的是“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在第二段,他宣告耶和华说:“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他又更进一步宣告说,这个新约和以前耶和华带领他们出埃及地时,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不同。这个新约是建立在他们对神的直接认识上,借着这样的认识,他们就可以完全了解神的律法和旨意。结果就会带来道德的洁净。希伯来书的作者两次提到这段经文。

第一次提到这段经文时,也在讨论利未祭司制度的失败,以及耶稣的祭司职分之完全。这就应验了耶利米的话,耶和华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所立的新约,已经借着基督的祭司职事而成就了。因此,那个旧的约就要退去。我们主设立最后晚餐时,心中就有这样的思想。祂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第二次也是从同一处经文引来的,那时希伯来书说,“因为衪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这里的“得以成圣的人”指的是那些相信基督的人,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邦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成就神的旨意。而这里所谈的,是神的计划最终的成就。

启示录18:2

引自耶利米书51:8

关于列国的预言,最后论到的就是巴比伦。在整本圣经的历史中,从创世记11章起,巴比伦总是敌对以色列。巴比伦总是背叛、不顺服的化身。在耶利米服事的期间,这样的态度在国中到处存在。耶利米看到神要管治那些高傲的,因着这样的态度,祂要惩罚自己的民。巴比伦总是敌挡信心,总是作为神的仇敌。耶利米在预言中宣告,虽然巴比伦长久以来都是得胜的,但她命定要被灭亡。因为他们想医治巴比伦,她却没有被治好。因此,这位先知透过那错综复杂的时间,宣告说,“巴比伦忽然倾覆毁坏。”圣经历史中一切的梦,都集中、并结束于启示录。在启示录19章,我们会看到神最终得胜的凯歌,藉此建立了神最后的统治,以及建立神的圣城。前面这一章约翰看到的是最终成就前的异象。这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耶利米所看到的,巴比伦的倾覆毁坏。在启示录中,那位大使宣告时所用的词句,差不多和耶利米预言的话一样:“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因此,这位英雄式的先知,在犹大败坏的日子里,他所看到的不止是神的旨意在新约祂的百姓里,并通过祂的百姓实现了。同时他也看到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那一切敌挡神的事,最终郄将完全被倾覆,被毁灭。这是耶利米所说的重要的话。这一段预言的话,通过我们主耶稣基督,对我们更加肯定。这位基督已经从父神接受了尊贵、荣耀,又有声音宣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就是耶利米在新约中出现的情形。找们所讨论到的,只是片断的,不完全的,不过这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圣经的完整性。不但这样,这也让我们看到神计划的一致性和继续性。从许多方面看,耶利米这本书充满了可怕的暗淡色彩。这本书的历史背景,乃是人类的失败,因为人类不断的自高,背叛神的宝座。可是,从另一方面,我们若站在这位神的先知身边,向前看,我们就不会觉得绝望。这里我们看到,神不断向那些属祂自己的人“留意”,就是祂一切的旨意,必朝着最终的荣耀成就前进。新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我们看到神向前进,直到祂一切慈爱的旨意最后实现为止。行走在祂启示的光中,就绝无绝望的可能。虽然必须经历灾难、祸害,我们还是可以勇往直前,口唱得胜凯歌,眼中充满来自神圣城的光辉。――《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