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论摩押(四十八1~47)
摩押地是位于死海以东、介于亚嫩河和撒烈河中间的肥沃高原。摩押人的起源可追溯至罗得(创十九37),在列祖时期,他们大致上对以色列人相当友善。但在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之前不久,于耶利哥城附近,选民受摩押女子诱惑而拜偶像(民二十五1~3),自此两个民族之间便屡有战争(参士三12~30;撒上十四47),直到大卫使摩押臣服纳贡为止(撒下八2、12)。公元前八世纪末,亚述打败摩押,但当亚述帝国瓦解时摩押又重获自由。于公元前五八一年以后,摩押被尼布甲尼撒所征服,后来又受到波斯和阿拉伯极大的影响。在旧约的先知书中,摩押屡次被提到将受神审判(参:赛十五~十六,二十五10;耶九26,二十五21,二十七3;结二十五8~11;摩二1~3;番二8~11)。耶利米似乎总结了在他之前的先知言论,使得前人所说的更切合公元前七世纪的景况。他引述得最多的是以赛亚书十五至十六章。
1~10. 以色列的神对抗基抹
这里的尼波不是指尼波山,而是指民数记三十二3、38所记的,由流便人所建造的摩押城市。大约于公元前八四○年竖立的摩押石碑,记载着摩押王米沙背叛以色列时(王下三4~5),78 如何攻下尼波。基列亭亦出现于摩押石碑之上,可能即今魁瑞亚特(El Quaraiyat),位于约旦底本(Dibon)西北约六哩。马索拉经文在2节有一文字游戏(RSV:他们在希实本设计谋害),但英文无法将其适切译出(希伯来:bhesbon hasbu)。此处所述无法确认究竟是历史上哪一事件。玛得缅是另一个文字游戏(madmen tiddommi)。它的所在地不得而知,但可能就是柯北狄内(Khirbet Dimneh),亦即拉巴西北两哩之处。这里提到的城市,大多都被摩西分给流便支派(民三十二33~38;书十三15~23)。何罗念(Horonaim)就是摩押石碑上所提的 Hauronen,但确切位置不详。她的孩童(4节)乃依马索拉经文而译(sireha);七十士译本则略加修改成 Sorah,亦即远及琐珥。依上下文来看,以后者为佳。鲁希坡(5节)介于琐珥和拉巴/摩押之间。有关本节经文,参:以赛亚书十五5。AV、RV 的6节依马索拉经文的“亚罗珥”,译为石南树丛;RSV 遵照七十士译本和亚居拉(Aquila)希腊文译本,译作野驴(arod);NEB 则译为沙松鸡。十七6的 arar 一字之前后文类似于此处,RSV 依拉丁文圣经译作“杜松”。美国犹太出版协会的英文版则作柽柳,此译文似乎较前者为佳。看来这里所要表达的不外乎是,只有与世隔绝才可获得安全。马索拉经文的7节意思并不明确,第二个字(财宝)可能是第一个字的批注。七十士译本将这两个字译成“在你的要塞”,这译文很可能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基抹是摩押主要的神祇(民二十一29),而献孩童为祭是其敬拜仪式中重要的一环(王下三27)。所罗门在耶路撒冷为基抹建筑邱坛(王上十一7),但在约西亚时被拆毁(王下二十三13)。毁灭必临到罪孽深重的摩押,且她的地必将无人居住。马索拉经文的9节意思颇为含糊,其中的名词 sis(花、装饰)在后来的希伯来文中只有“翅膀”的意思。七十士译本将其解作 siyyun(在三十一21作“路碑”;而在王下二十三17则作“墓碑”),NEB 的旁注指出,sis 可能是乌加列文,意指在各城市中撒盐(参:士九45),但此说并无法证实。
11~15. 摩押的自满告终
也许是所在位置的关系,摩押虽然经常被侵略和占据,但从未有过被掳的经历。在此她被比作得以沈淀渣滓的葡萄美酒,从来没有经过从这器皿倒在那器皿的过滤过程。此一明喻特别切合实际情形,因为摩押以出产葡萄美酒著称(参:赛十六8~11)。然而在危机到来时,摩押的酒不会被小心翼翼地倒入其他器皿,而是会被任意倒空。七十士译本和亚居拉希腊文译本都将马索拉经文的他们的坛子,译成他的坛子(12节),此译文和前后文较为吻合。摩押人必然对基抹感到希望幻灭,因为当大难临头时,他们所信奉的神祇将无力帮助他们。当先知提到以色列的命运时,这个问题更显尖锐。
16~20. 大祸临到摩押
此处的用辞令人想到申命记三十二35。“杖”和“棍”象征着权势和力量,但在神的审判之下两者均会消失。有些英译本中的坐受干渴(18节)一词有点难解。RSV 没有依照马索拉经文的 sama~(干渴),而是译为 same~(干旱之地),就像以赛亚书四十四3一样。可能原本的 se~ah(粪便),被后来的文士修改过。RSV 住在底本的民在马索拉经文原作“住在底本的女子”。参四十六19,该处“住在埃及的女子”一词,是以诗歌的方式代表埃及全体百姓。耶利米经常使用“我的女子/我的民”来代表犹大的居民。底本即今狄本(Diban),位于亚嫩以北四哩,死海以东十三哩。摩押石碑于公元一八六八年于此地被发掘出来。亚罗珥位于底本西南,是亚摩利王西宏在位时疆域的最南端。此城和民数记三十二34以及撒母耳记上三十28所提的城市有别,不可混为一谈。亚嫩河在隐基底的对面流入死海东侧,为其北的亚摩利和南面的摩押划下国界(士十一18~19)。
21~25. 这一段加插的散文列出了摩押主要的城市。何伦至今仍不知究竟何在,它并非约书亚记十五51,二十一15所提的同名城邑。雅杂(Jahzah;书二十一36作Jahaz)可能是西宏作王之前即存在的摩押城市。米法押是属利未支派的城邑(书二十一37),可能是现今的加瓦(Jawah),位于亚扪南方约六哩处。伯低比拉太音(Beth-diblathaim)亦即摩押石碑中提到的 Beth-diblathen,但所在不详。伯迦末很可能就是今柯北耶美(Khirbet el-Jemeil),在底本之东八哩。伯米恩就是民数记三十二38的巴力免,距米底巴西南约五哩。加略亦见于阿摩司书二2。波斯拉很可能就是申命记四43,以及约书亚记二十8、二十一36的比悉,与耶利米书四十九13、22所提的以东城市波斯拉有别。
26~34. 自傲之地倾覆
神要与摩押敌对,摩押必因此恐惧而沉醉(参二十五15~29)。骄傲的罪是摩押沦亡的主因之一。如果她指着耶和华公义的作为而夸口(参:诗二十7,三十四2;耶九24),则必然兴盛。基督徒必须避免各样的骄傲(参:可七22;罗一30;雅三5,等等),反而应为神借着基督所成就的救赎而夸口(林前一29、30;加六14,等等),因为凡属人的自夸,在主里都已废去(林前一25~30)。在自己所吐之中打滚(各英译本)用的是希伯来文动词 sapaq,然而此字意指拍掌(民二十四10;哀二15)和拍腿(耶三十一19)。这里想必是指一个人捧着肚腹正在吐。摩押曾一度嗤笑以色列,但现在轮到摩押要受人嘲弄。摩押的自以为是已在民间恶名昭彰,以赛亚和耶利米两人可能都略为引用民间有关的说法(参:赛十六6,二十五11;番二8~11),而摩押此刻就快要自食骄傲的恶果了。吉珥哈列设(31节)是古摩押的首都,位于亚嫩之南十六哩。如果它原本的摩押名字是 QRHH,摩押石碑应该会加以记载。大多数的近代学者认为它就是克拉克(Kerak)。32节和以赛亚书十六8~9同中有异。雅谢位于希实本之北十哩,是以色列所占的亚摩利城市之一(民二十一32)。西比玛距希实本西北约三哩,原本属于亚摩利王西宏。这整个地区均因其葡萄园和夏季水果著称,而榨葡萄汁所用的大桶及园中塔楼的遗迹,都已在当地出土。译文雅谢之泉要比 AV 的与……一样哀哭为佳。乌加列文 mbk 意即“水泉”(参:伯二十八11),在此是针对动词 bkh(哀哭)的文字游戏。AV 的雅谢海乃依马索拉经文而译,此词自前一行重复了 yam(海)一字,应该像七十士译本和以赛亚书十六8一样,予以删除。33节和以赛亚书十六10大同小异,意指呼喊不再是采葡萄者的欢呼,而是一心破坏的仇敌的吶喊(参二十五30,五十一14)。34节七十士译本的译文,似乎依照马索拉经文的“希实本人发的哀声,达到以利亚利”。以赛亚书十五4作希实本和以利亚利呼喊,而 RSV 和 NEB 的34节亦作此译。然而,我们不当想当然耳地认为以赛亚书的经文必然优于耶利米书。以利亚利位于希实本之北约两哩;雅杂则在更加西南。琐珥和何罗念均位于摩押的南部。RV、RSV 和 NEB 都依照七十士译本,将 AV 的三岁的小牝牛当作一专有名词伊基拉施利施亚。宁林很可能是恩努美拉河(Wadi en-Numeirah),距死海南端十哩。
35~39. 为摩押哀哭
那……献祭的(35节)一词七十士译本作“上邱坛”(oleh al bamah),但此译文似乎不如马索拉经文(参:赛十六12)。神是摩押哀哭的原因,因为祂终止了那可憎的基抹崇拜。有关37节悲哀的表现,见十六6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1,Name=十六1~13. 耶利米的獨特生活\cs16}。无人喜悦的器皿是一明喻,在二十二28用以指约雅斤,现在则是摩押要被打碎并丢弃。
40~47. 神对摩押的审判
七十士译本略去了40节的看哪!……摩押,并删除了41节下半节。大鹰随时准备要攫取猎物,在此巧喻尼布甲尼撒(参:申二十八49;耶四十九22)。摩押的毁灭始于公元前一世纪拿巴提(Nabatean)的阿拉伯人大举迁入之时,并于拜占庭时代在阿拉伯人手下国祚告终。民数记二十一28、29和二十四17,为45~46节的陈述提供了背景资料,但这两节不见于七十士译本。巴兰论摩押的神谕就要成为事实。马索拉经文的 mibben(从其中)显然是抄写之误,原应作 mibbet(出于……的家;和合:出于……的城),RSV 即译作后者。亚述的文献以“暗利家”(Bit-Humri)作为撒玛利亚的同义字,而在此“家”一字的意思正是如此。虽然先知宣告了杀戮和毁灭的预言,但他还是期待神再向摩押施恩的那一日。先知曾针对以色列和犹大说过类似的灾祸信息,同样有复兴的应许伴随着那些信息。马索拉经文的末后,很可能指的是弥赛亚将要来临。
78 参 ANET, pp. 320f.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