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廿五节
人冒失说,这是圣物,许愿之后才查问,就是自陷网罗。
十五章八节
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
廿一章廿七节
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况他存恶意来献呢?
十五章廿九节
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
廿八章九节
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
廿一章三节
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
十六章六节
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
廿八章十三节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很少箴言论及以色列敬拜方面,这些是一部分(见三9-10)。
(甲)许愿是二十章廿五节的主题,不过这条箴言实际上是用来作为论及冒失说话的愚昧一个例证,冒失发言是哲人十分反对的。一旦许了愿,许愿的人便受誓愿的约束:‘这〔誓愿的事物〕是圣的’──那就是说,它已成为属 神的所有物。所以许愿而不还愿,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民三十2;申廿三21-23),然而冒失许愿并还愿,可能是一件代价非常大的事情(请比较士十一30-40)。智慧人的忠告是:‘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传五5;请比较申廿三21-22)。
(乙)十五章八节表明的要点,并非祈祷在属灵上比献祭优越。二者并不是要彼此对抗的。祈祷与献祭在以色列的敬拜中,总是密切连结而且相属的。我们要把诗篇与利未记放在一起来读,才可以得到以色列人宗教聚会的整幅图画。更正确地说,那要点是:献祭本身并无功劳,但用真诚的心把它献上时才有意义而且蒙 神接纳的。其后的三条言论(廿一27;十五29;廿八9)都强调这要点。对恶人来说,‘恶意’与廿一章廿七节的唐突献祭,他最熟悉。明显地他觉得他藉着假装非常热心宗教,便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他现代的对手,便是能从易上当的教徒口袋里压榨金钱、而从事宗教事务的人。这个教训是从廿一章三节引伸的:正义和公平是比献祭更蒙 神悦纳的。对于 神,那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动听的赞美诗和措辞妥善的祷文、我们珍爱的教义和礼拜的形式,而是我们是哪一种人、我们过的是哪一种生活。我们在教堂外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生活、并怎样行事为人,决定 神对我们在教会内所作之事的评价。这是众先知再三用可能最强烈的词语强调的教训(见赛一11-19;耶七21-26;何六6;摩五21-27;弥六6-8;请比较撒上十五22;诗四十6-8;五十8-15)。
(丙)最后两条箴言与廿一章三节,比乍看之下可能显示的主题关系还更加密切。‘得赎’(十六6)这个字眼,属于献赎罪祭所用的术语(利四20,26等;十六1-34)。但在这里它不是献祭而是人的‘忠诚、信实’(译按:中文本作‘怜悯、诚实’)(见关于三3的注释──哲人的妥拉),说它使罪得赎。哲人并非暗示我们能抛弃‘本乎恩因着信’──这是旧约一个伟大的基本信条,正如为新约的一个基本信条一样。更正确地说,他在这里,而且在廿八章十三节,他予人以必要的提醒,即 神的恩典不可能随便捡得,而且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在旧约和在新约一样,通往 神之怜悯与赦免的道路,是一条三重的道路,即(1)认罪(请比较诗卅二3-5;五十一1-17;约壹一8-10),(2)悔改──不只是说声‘抱歉’,而是转过来背对罪恶而面向 神(请比较耶三11-14;何六1-3;太三2;林后七10),和(3)改正生活(请比较赛一16-20;弥六6-8;雅二14-16)。 神悦纳的祭是破碎痛悔的心,而且这样的心祂决不会轻看的(诗五十一17)。――《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