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的妥拉(三1-4)
(一)
这段经文是把其后五至十二节之训诲概括起来的导言。哲人在其中叫他的学生要听从他说的话,而且把听从带来的益处展示出来。
‘指教’(译按:见中文本小字)翻译希伯来文那个著名的字眼妥拉(torah)。钦定本用那更熟悉的‘律法’翻译这个字。即使如此,我们要牢记,‘律法’在旧约决非只指法则和条规那些事情。妥拉一词,其实是指‘那引导并指示人的训诲’。因此 神的律法或妥拉,乃是祂所赐引导并指示祂子民照祂旨意和目的生活的训诲。
现在在第一、二节哲人用一种语态发言,这种语态我们可能更容易把它与 神的律法、而不是与智慧人的指教连结起来。哲人向他的学生所要求的,正是 神为祂的律法同样要求人那种整装待命、乐意的服从,而且极恰当地由诗篇作者示范出来了:
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
并不迟延。
(虽然)恶人的绳索缠绕我;
我却没有忘记你的律法〔妥拉〕。(诗一一九60-61)
他展示听命的益处,即享有长久而又有丰富报赏的人生(关于这一点,见关于三16-18的注释──这人便为有福),而且也是应许赐给那当遵行 神律法之人的福气:
耶和华你们 神所吩咐你们的行的,你们都要去行,使你们可以存活得福,并使你们的日子,在所要承受的地上,得以长久。(申五33)
那么,我们是假定哲人是假托智慧的律法教师么?当然,在申命记中告诉人,遵守律法会是‘你们……的智慧、聪明’(四6)。也有些特殊时机,哲人明确地称赞遵守律法的事(箴廿八4,9;廿九18),而且他的伦理教训大都与律法相同。那是可料想到的。然而这几节的措辞和思想,全部都熟习智慧训诲(见一8;二1;四4,10;六20,等等),而且哲人似乎非常小心,决不把他的命令与 神的认同:他总是讲到他的妥拉,而不是 神的妥拉。我们如果记得的话,就知道 神的律法乃是祂的训诲,这训诲──像智能训诲──是要教导、解释、应用、付托给百姓的(尤其是参申命记),智慧与律法常常以同样的语调发言,我们就不应希奇了。
同样似乎使我们感到希奇的是:哲人在他教导过程中简直从未提及律法。毕竟有甚么比用那神圣的‘你不可’更好的方法去加强一个教训啊!但这并不是他的风格。他最喜欢引用一句通俗的格言以确定一个教训(见一17;六27-28)。这样做有两个理由:
(甲)哲人关注实用性和道德两方面种种态度和行为,他要把一切并排在‘是智慧或是愚昧?’这问题的审察下。但有许多并不能有助于成为法律规定的对象。
(乙)无论如何,哲人是从经验的角度去研究事情,因此是比较喜欢依据那些‘老规矩’这种基础去教导,而不是按照 神的诫命。而老规矩是历世历代以来,藉着促进个人和社会好处、幸福,已证明其价值与智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时,便的确发现它们部分表现了律法。作为大体上已舍弃 神旨意为其行为指导的社会,我们慢慢认识到在那些被认为过时而被抛弃的老规矩中,有极多智慧。
(二)
第三节那些老规矩,聚集在‘忠诚(译按:中文本作“慈爱”)’和‘信实(译按:中文本作“诚实”)’这些字眼上,而由其居首。这些是旧约重大的字眼,而且常常发现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它们之间表明了真正而又持久的关系的必要条件(sine qua non),不论在 神与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都是如此。第一个词,(希伯来文为chesed)表示坚定不移的忠贞和不屈不挠;第二个词,表示如盘石之坚的诚实与可信赖。在应用于 神时,chesed通常译作‘坚定的爱’。它是 神盟约的爱(新约称之为‘恩惠’),本着这种恩祂决不抛弃祂的百姓,甚至和他们的罪与不忠相对时(见出卅四6-7;申七9;诗五十一1;赛五十四10)。应用于百姓时,它有时是指他们对 神响应的‘热爱’(耶二2)或‘爱’(何六4。译按:中文本作‘良善’)。但更加常见的情形是指忠诚和仁慈,他们应当表现于彼此之间,尤其是对那些没有他们那样幸福的人(诗一○九16;何四1;弥六8──另外见忠诚与信实这个题目的内文)。 神已向我们显示和正向我们显示的,就是‘去照样行’作为最好的响应。第四节的主题,见美名这个题目的内文。
要倚靠耶和华(三5-8)
这是圣经中非常丰富的经文之一,似乎把一切必须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哲人把他的手指放在属于宗教信仰本质的一点上,用明白而又浅显的措辞说:要倚靠 神。古时一位拉比描述哲人所言为‘犹太教所有基本的原则,都可以视之为枢纽的经文。’哲人所言也为基督徒所熟知和珍爱,而且已被题记在许多圣经的衬页上,并悬挂在许多家庭客厅的墙壁上作为所谓信 神一种经常的提醒。
(一)
‘要倚靠耶和华’的呼声在旧约里面已多次听见,值得注意地是在诗篇中(诗四5;卅七3-5;六十二8)。它不是向‘教外人’布道的呼声,而是对那些已经知道当信服 神是甚么意义的人所讲的。在诗篇一一五篇九至十一节,叫整个敬拜的群体,他们的众祭司和所有敬畏耶和华的人要倚靠耶和华为‘他们的帮助和他们的盾牌’。这是对‘信徒’(the faithful)的召唤,要他们过充满信心(faith-full)的生活。哲人因此想当然地认为他的学生属于信心的群体,并且把他的教导整个重点放在专心和绝对倚靠 神的需要上,绝不依赖人自己的资源。
(二)
自恃的态度在韩里(William Ernest Henley)所写不能克胜者(Invictus)诗中加以赞美:
我从那笼罩着我的黑夜,
从漆黑如北极至南极的地狱中出来,
我为我那不能被征服的灵魂
感谢不论他们是甚么的那些神明。
在环境凶残的魔掌中
我未畏缩也未大声哭号:
我的头在意外连连的棒打中
披满了鲜血,却没有屈服。
不管审判处的门是多么狭窄,
不论卷轴详列多少刑罚都无关重要,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
我是我灵魂的船长。
这些激动的言词,表露很强的个性,有令人钦佩之处。或许哲人发现,这儿引致我们思想的言辞更令人激动。他极可能发现比卫查理(Charles Wesley)的诗歌耶稣爱我灵的主(Jesus Lover of my Saul)表达的情怀更大的困苦:
(除主)别无避难所;
无助灵魂唯靠你……
无论如何全部像在不能克胜者中的韩里一样,哲人坚强而又有勇气,他毫不妥协的面对人生一无畏缩。他也绝对清楚人都是自由而且须负责任的,他们必须自己下决心作出他们自己的决定,然后接受后果。因此他在这段经文中的忠告,不是人应放弃 神所赐的自由,并把他们对生活和对小区生活的责任推给 神。有基督徒祷告,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然而在 神旨意极需实行的不幸世界里,他却宣布放弃政治和社会的一切责任,把 神的旨意留‘在 神的手中’,哲人对这种基督徒会抱悲观的看法。按真实的意义而言,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他活在自己亲手塑造的那种世界里。他不是那些无表情的神明,或时间、环境的抵押品。可是我们的哲人坚定地相信,那正是人所以不敢只依赖自己去做的原因。那责任太大了,赌注太重了,他自己单独去行的资源太有限了,除了造成失望和不幸,便无其他办法可言了。
(三)
正如我们所见的(见二9-22的注释──智慧在戒备!),哲人敏锐的意识到会聪明地过日子的人,往往发现自己四面受敌。他友少敌多,那些人已准备一有机会就要把他打倒,把他拖下来。他的情况颇像一个骗子离开监狱,决心诚实过活,但他继续受到他从前伙伴的压力,使他回到从前的犯罪生涯;即使他抗拒,还是十分担忧会失误再被送入监狱,以致不能享受新生活的样式并充分利用。哲人视这种情形为过智慧生活的基本问题,以他看来在‘倚靠’这一点上是最重要的议题。
希伯来文‘倚靠’这个动词,有两个有关的名词,这两个名词也出现于箴言中。一个出现于智慧女士的应许:‘惟有听从我的,必安然(译按:直译作“安全”)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一33);而且又出现于三章廿三节:‘你就坦然(译按:直译作“安全”)行路,不至碰脚’。另一个出现于如下言论中:‘敬畏耶和华的,有坚强的自信(译按:这下半句,中文本作“大有倚靠”)’(十四26)。因此在这里‘倚靠’确实而又稳固的根基的问题,关于(1)一条经历人生的安全道路,尤其是和潜伏在每一步中的试探和网罗相对时(请比较6节b),以及(2)安静的自信勇敢地举步并面对人生的难题、困难、和试探,毫无惧怕,相信一切会在脚下粉碎──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情使人无须劳动医生(请比较第8节)。哲人非常确定,人倚靠自己在人生困难的事上,简直不能作为安全和自信的根基。完全倚靠 神才是秘诀。
(四)
但人对 神能完全加以倚靠么?把这个问题问得这样不合适,听起来几乎是无礼的;但它是个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以色列的哲人们自己提出的。
先祖们的信心作了毫不含混的答复:
我们的祖宗倚靠你;
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
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
他们倚靠你,就不失望。(诗廿二4-5修译)
这些诗句令人忆起往昔日子那些宏伟壮丽的大事,从埃及出来,和那漫长经过旷野危险的日子,征服迦南地以及那些伟大之士师或拯救者的日子── 神从未让祂的百姓失望的日子。
这是犹太智慧教师便西拉赫(Ben Sirach)拿来作为论据的诗句,答复如下的问题:
你们敬畏耶和华的人,要倚靠祂……
想一想古时的世代并且看一看:
曾倚靠耶和华的人,有谁蒙受羞愧?
或坚持敬畏耶和华的人,有谁曾被弃绝呢?(传道经二章八节,十节)
正如我们期望于一位哲人的,他的论据是根据以往世代实际的经验,而不是根据 神本性某些神学上深奥的理由。这是与他全部的想法一致的。新约对倚靠 神的典型陈述中也援引经验,不过是一种不同的经验: 神对天空飞鸟和田野花卉的顾念和预备(太六25-34)。
神的完全可倚靠,通过经验可靠的测验。对这一点有认识是美妙的。
……在顺境和逆境中(三9-12)
哲人现在带出专心倚靠 神有两种明显差异的情况:顺境(9-10节)和逆境(11-12节)所包含的意义。顺适的时光和不顺适的时光是人生经验主要的部分。大多数人都得到他们应得之分;有些人似乎比较幸运,或是比较不幸运。但二者真正倚靠 神的测验方式不同。因为这一种情况测验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而另一种情况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
第九节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是教师仅有的一次劝告他的学生,要遵守有形式的敬拜行动。在以色列献初熟的果实,是与我们的收成感恩节相等的。大体而论,他较忽视的事情为甚么在这里特别提及呢?答案或许包含在它深长的意义上。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大都是农夫,土地是 神最大的赐与,而丰富的土地出产是祂保佑并照顾他们的明证(见申八7-10;十一9-15)。 神的预备这样丰富,往往成了自满和视为当然的试探,或变成自夸认为是他们自己的聪明,且因他们的富裕而忘记 神(见申八11-20;十一16-17)。这是耶稣所讲的比喻中那个愚昧财主所犯的错误(路十二16-21),也是我们都会犯的错误。这是献初熟果实的事这样重要的原因。就是承认一切都出于 神的慈爱和祝福。 神是他们和他们家属享受的一切美物的赐与者,他们为了感激而把初熟的果实献给 神(请比较申廿六1-11)。这样做实际上是信仰并倚靠 神的一种记号──不是在谷仓空了、焦急等候春雨降下来并使五娭成熟之时,而是在谷物收成、谷仓堆满的丰足日子。那时堆积的谷仓都料理妥当了。
教会的司库在下次传递奉献袋时,可能希望带引出一个教训。这个教训是我们应当留意的,当然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我们能藉着我们的奉献尊荣 神。但这一节里面,比为时机需要我们作出较多奉献更具彻底的挑战。它提醒我们,怎样花费我们的金钱,并怎样使用祂赐福给我们的赐产,是对我们对 神的信靠非常实际而有效的测验。贫乏的信心与计划家庭预算和预备家庭需要无关。
那些用奉献尊荣 神的人,必定会发现他们已经作了稳当的投资(第10节)。在这里先后的次序是重要的。在奉献甚么给 神时,心目中已想到第十节仓房的人,或许是要失望的。这些章节在先后固有的次序是与圣经中的教训一致的,即那些尊荣 神的人, 神必定会尊荣他们(撒上二30)。我们必须谨防把这经文了解为完全属灵的意义,彷佛它与属物质的东西无关一般(请比较该一3-11;玛三10-12)。另一方面,在关注属物质东西的地方,也不可坚持彷佛它是自动而不变的情况。有时我们可能希望它这样,但我们更加知道并非完全如此。一般原则亦适用于 神子民一部分经验,但只是一部分而已。同样的思想在新约里,把着重点放在 神为我们的需要丰盛的预备上(见林后九6-8;腓四14-19);因为尊荣 神还有比堆积的仓房与装得满满甚至将要胀裂的大桶要大得多的福气可得。
(二)
假如我们有了错误的概念,以为顺利就是有信心之人全部的故事,哲人便继续把相对的故事较黑暗的另一面:艰难与受苦(11-12节),展示出来。在天际光明时倚靠 神是一回事;在暴风鸟云满布时要倚靠 神就更加困难了。那时试探便不是像忘了 神容许我们与祂疏远那样简单;因为“为甚么”这个疑问能把信心拉至破裂。
这段经文关于这故事的这一面有三件事要说:
(甲)受苦是 神管教我们的方法。受苦是我们在 神的门徒学校受训必需的部分,是我们属灵教育迈向成熟并成为能结果子的门徒的部分。那些在希伯来书十一章受赞美的伟大的信心英雄都受命要受苦;而且许多人从此发现那是引领他们进入更活泼的信心和更圣洁的生活的道路。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引用了这些经文之后,强调这个要点(十二10-11):
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份。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乙)有 神为父爱的证明。人对受苦极常见的反应,就是因此而憎恨 神──那是不公平的, 神为了某种理由使我们必须受苦。无论如何,这正是约伯所感觉到的;他很快就让 神知道他的感觉(例如,见伯七11-21)。但这里的教训是:当 神藉着受苦管教我们时,那是祂对我们作祂儿女之人爱的一种表记,不是祂不公平,不是祂发怒,或是祂漠不关心。希伯来书的作者再次恰当带出这种思想,指出逃避困难和逃避受苦并不是 神喜欢的记号,而是表明我们不是祂儿女的记号(来十二7-8)。
(丙)所以我们应当服从祂的管教,既不可‘藐视’管教,也不可因管教而‘动怒’(第11节),新英文译本的译法。(译按:中文本分别作‘轻看’和‘厌烦’)。鲁益师(C. S. Lewis)在所著痛苦的难题(The Problem of Pain)一书中写道:‘ 神在我们的欢乐中向我们耳语,在我们的良心中向我们说话,但在我们的痛苦中向我们高呼’。 神在我们受苦时总是有话要对我们说。总是有教训要学习,总是有福气可以得到。在逆境中信仰和倚靠的胜利,是学会教训并得着福气。这就是秘诀──正如诗篇作者发现的:
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
现在却遵守你的话……
我受苦是与我有益,
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一一九67,71)
这人便为有福!(三13-20)
这段经文分成两部分:(1)十三至十八节是智慧的祝福,(2)十九至二十节是智慧的凭证。
(一)
十三至十八节以同样的旋律‘有福’作开端(译按:这是指原文,英译也如此)并且作结束。它们的题目,是得着智慧之人的幸福(第13节),既已得着了,便持守它,不让它跑掉了(第18节)。‘有福’是作诗篇开端的同一个词(一1。译按:这是指原文,英译同,但中文本在第2节末了),它在山上宝训的八福中也是如此(太五3-12。译按:这是指原文,英译同,中文本在每一福第一句的末了)。
注意这几节都是按赞美智慧的一首诗歌的格式,而不是以父训诲其子的格式写成的。虽然如此,这首诗歌藉着颂扬智慧所赐与的福气,再开始并增加哲人所声言的是听从他训诲的益处(请比较一8;三1-4),因此它很配合。也要注意这里又再介绍智慧为她本人,就是那良善的智慧女士(见一20-23的注释──智慧女士的呼吁……)。这一点在第十六节就变得特别清楚(译按:中文他、她不分,原文作‘她’)。诚然八章十七至廿一节智慧女士关于她自己有极多同样的话要说,正如在这里说的智慧的话。然而在这首诗歌中智慧个人的特性绝不是这样显著,像在一章二十至卅三节和后来在第八章中的情形。它们仅足够暗示智慧的祝福以敬畏耶和华为基础。
智慧的祝福是四重祝福:
(甲)找到智慧简直就是拥有它最大的祝福,因为它是无法比较的无价之宝(14-15节)。在二章四节我们已经接触到这种思想,即寻求智慧的人必须有采矿者的耐心和决心,寻找银矿并把它发掘出来。至于找到的人谁会更加富裕──是采矿者或是寻求智慧的人──那是不成问题的。第十四节用商业用语把智能卓越的价值表明出来。‘(获)得’和‘利益’是属于商界和证券经纪人的用语。智能熟知一宗好的商业交易的价值──而且不会轻视这宗交易;智慧也熟知人生中最佳美的东西是在市场上买卖不到的──也不把这种买卖估计过高。使人真正富足并带来真正喜乐和幸福的东西,它们的价格是智能,金钱是无用的通货。
第十五节使人想起箴言三十一章十节所说的贤妻无法估计的价值。这大概是标准修订本译本何以现在突然把‘它’和‘它的’变成‘她’和‘她的’的原因。寻求智慧的人不但需要采矿者开采矿石的坚忍,他也需要一个恋慕者的热情去向她求爱!(见四6-9的注释──治家智慧)
(乙)十六节给智慧的描写,或许与埃及真理与公义女神玛特(Maat)的图像有点关系。她被描绘为一手持长寿的象征,而另一手则持财富与尊荣的象征。享受长久而又顺利的人生,在埃及并以色列是为智慧人所珍视的,而且同样被视为智慧的‘利益’。
长寿,作为智慧的祝福,不只是指活到七十岁或更久(诗九十10)。如果觉得生活活得没有价值,长寿便不是一种福气。相反地,它意味活出一种丰富、圆满、有意义、而又满足的生活(参见第18节)。与善人兴旺的原则一致(见二20-22的注释──智慧在戒备;但也参三11-12的注释──……在顺境和逆境中),智慧把一个人所持的财富、所受的尊重、以及他在小区事务上所具有的‘份量’(‘尊荣’与‘有份量’的动词同一字根)计算在它所赐的福气之中。但智慧并不因金子的闪烁而盲目。注意财富是握在左手中。对于希伯来人来说,左手价值较低(创四十八14)甚至是不幸的一边(传十2;太廿五33)。智慧甚至在其最现实主义的情况中,并不鼓励人为赚钱而舍命。只有短视的愚顽人才会这样愚蠢(廿八22──见 智慧与财富这个题目的内文)。在这里那法则也是‘先求〔智慧:最高的奖赏,三13-15〕……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三16-18;见太六33)。但事实甚至容许作夸张的叙述,在箴言中智慧坚持财富的应许(请比较八18,21),而且并非只求‘日用的饮食’而已。我们当然能同意行事智慧而又公正的人‘景况更佳’,和行事不正的人‘景况更差’,却不坚持银行存款可资证明。
(丙)智慧带领找到它的人走上安乐而又平安的道路(第17节)。这就使我们易于想到在阳光普照的夏天下午,安静闲步走下乡村小径的情形。其实情形并非如此!智慧的道路引向忙碌的主要街道,穿过摩肩接踵的市中心。而且‘平安’(希伯来文为shalom)是一个最好能紧随其脚跟的字眼。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字眼。它包含整体和完全,安全和福利,和谐与协调的思想──所有都在人生的多重关系与经验之中。标准修订本在三章二节把它译作‘丰盛的福利’,就是想捕捉到一点它这方面的意义。
(丁)智慧的祝福是生命本身在于其一切丰富与丰满之中(第18节)。生命树的隐喻在箴言中另外还出现过三次(十一30;十三12;十五4)。它使我们忆起创世记二、三章伊甸园故事中的那棵树。我们在箴言中也发现有‘生命的泉源’的说法(十11;十三14;十四27;十六22),而且它可能仿效(没有那样直接地)滋润那园子的河流。在这里提到它或许是意味深长的,使我们也听到关于那园中‘分别善恶的树’的事。可能在箴言与创世记之间这些要点上,彼此微妙的相互影响。然而权衡一下,由箴言所用这些隐喻给人的印象是:它们不过是普通言辞略胜一筹的生动辞藻,用以描写使生命滋养生长结实并增进丰满不可缺少的资源的东西而已。
(二)
这些高贵的要求,是由智能在人类事务的竞争场上作的。找到智慧,就是得到生命最佳美而又最丰富的报赏。但智慧有甚么凭证蒙授权将这样的祝福赐给那些找到它的人呢?智慧的凭证(部分地)在十九至二十节显示出来。把祝福带给人类的智慧,与 神创造世界的设计与目的是合一的。创造因智慧而出现;受造因智慧而蒙福。在这里为八章廿二至卅一节那段伟大的经文先给了我们一道开胃的食物。
睦邻之道(三21-35)
智慧现在从它创造世界的大工中停下来,作比较卑微的工作,劝告人怎样做个好邻居。这是这大段经文主要段落的主题。然而哲人首先要人先把一个教训谨记在心中。
(一)
廿一至廿六节,应与二章六至十九节、三章五至八节以及在这里所作注释的见解一同阅读。这几节谈及那些有了安全与无忧虑者的生活。他们虽然遭受‘外有争战,内有惧怕’的攻击,却仍公开坚定地保持 神所赐的‘真智慧’(21节;请比较二7),而且全心倚靠祂(26节;请比较三5)。在这两段较先的章节中,寻求智慧的人有一个重要的教训要学,就是需要倚靠 神而不倚靠自己。哲人知道,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教训是容易学会的,可是不知不觉就让它在我们眼前并在我们心中消失(21节)。往往在我们最需要记起它的时候,就最易于把它忘记了。所以这教训涉及提醒。
我们的家庭可能是奸诈的地方,对于未加怀疑的人来说充满了危险:
我怀着安静的尊严离开那个房间,
但我的脚被垫子绊住了。
(见葛乔治和华特〔George and Walter Grossmith〕合着之庸碌人日记〔Diary of a Nobody〕)
对于不小心的旅客来说,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奸诈更是数之不尽,危险更是到处充斥;他要丧失的比丧失面子要多得多(25节;见关于一26-27的注释──……和她所遭受的拒绝)。那些自以为智慧靠自己顶天立地够稳当的旅客,都难免极不开心的跌倒。立脚稳固的秘诀,在于抓住 神那稳定而又有保护能力的手(23节,26节)。要把这功课学习得好,就要学会真正使心神轻松恢复精神的睡眠的秘诀(24节)。诗篇第四篇八节把它美妙地概括起来了:
我必安然躺下睡觉;
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
(二)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是耶稣教导与他人、包括与邻居相处的“金科玉律”。我们若想有好邻居,哲人给我们一些忠告的话。有三件事显示出作为一个好邻居的标志:
(甲)他是乐于助人的(27-28节)。在廿七节里面哲人心目中究竟想到甚么是不很清楚的。困难在于‘向它的主人’这句古怪的希伯来文说法,标准修订本把它意译为‘向那应得的人’(译按:中文本同)(27节)。但这话是甚么意思呢?这些‘差事的主人’是谁呢?最主要的希腊文古译本七十士译本冒险指它的意思是‘穷人’,了解这一节为要人施舍的劝勉。现代英文译本(The Today's English Version)循同一的方向,但译法没有那样明确,而把它译作‘向那些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新英文译本则认为他们是有恩于我们而望回报的人:‘不可拒绝你欠他任何恩情的人’──与施舍给穷人的事大有差别!哲人大概是要他的话及于一般的范围,而且能应用于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应用于有邻居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着重点是放在他得帮助的权利上,而不是放在他需要帮助上。或许这一节最佳的注释是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那个故事确切指明那个有需要的帮助人就是我们的邻居竭尽所能去帮助他,是他需要的,也是我们的义务(路十30-37)。新国际译本把这一节作了不同的曲解:‘该得好处的人不可加以拒绝’──彷佛是说,‘助人要慷慨,不可作“唯利是图者”!’
有一句古谚语说,‘救助在途久久不来,根本无救助可言’。这是包含在廿八节里面的思想。我们的用意大多数都没有甚么错(雅二15-16);错只错在到末了给得太少(27)太迟(28节)。
(乙)他是可靠的(29节)。我们注意到与三章三节的关系,‘慈爱’与‘诚实’必须是睦邻之道。如果廿七、廿八节是对慈爱的答案,廿九节便是对诚实的答案。起坏主意密谋害不幸的受害者,就已够构成罪行了;但下手谋害并辜负信任你的受害者,就是终极的奸诈行为:‘布鲁斯特,你也是?(Et tu, Brute?)(译按:布氏为刺杀西泽者之一,原为西泽之友,此为西泽遇刺时所言)’那些把推心置腹的话变为津津有味的闲言的人,便落在这种审判之下。
(丙)他是友善的(30节)。这一节警告人要提防那种总是好与人争吵的邻居。这种不友善的人,是彻头彻尾的威胁者,是哲人许多格言中首当其冲要人加以提防的(见十五18;廿六21)。
(三)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乐于助人、可靠、而又友善的邻居。实际上,有些人简直适得其反──正如如卅一节注意到的。但强暴和行径卑劣的人似乎总是比善良之辈更擅长利用人生。他们不义之财是他们口里的‘尘沙’(二十17)抑或不是,它在市井中人眼里当然是‘金粉’。他受到的试探是嫉妒这样的人,而更糟的是:去效法他们。这是哲人现在在卅一至卅五节警告人要提防的,把它照着二章二十至廿二节差不多完全相同的路线加以扩展。诗篇第卅七篇论及相同的题目。
诚实和正直的人享受 神的友谊(32节的‘亲密’就是在伯廿九4和诗廿五14译作‘友谊’的那个字,译按:中文分别译作‘密友’与‘亲密’),但这些‘乖僻’的人物(见二12-15)是‘耶和华所憎恶的’(32节)。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字眼。它的意思是令人十分憎恶而又嫌恶的东西,就如我们会说,它“令人作呕”。因此恶人是不必羡慕的。 神那有份量施行审判的话(‘咒诅’;见申廿七15-26;廿八全)临到他的家,他必全然蒙羞,并显明他是可鄙的人;然而正直人必定会享受 神的祝福和恩宠而且会极受尊敬。但以理书十二章二、三节用长远的观点看临到直人和恶人的荣辱──为死后生活中的命运。哲人的看法必须定得低一些。它是一个人在小区中博得他人尊敬或缺乏人尊敬的问题。把约伯记廿九章和三十章作比较,就能看出来所包含的生动对比的例证。很容易看见为甚么约伯友人认为他必定是个无赖汉了!
雅各书四章六节和彼得前书五章五节的引证语──‘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是根据七十士译本中卅四节的译法。――《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