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篇 复兴
这首诗从一片苍凉的光景,直带到遍野丰盛荣华的美境。前半主要是遭受管教后的祈祷(4~7节),因过去的回忆而得鼓励(1~3节);第二段主要是应许或异象(10~13节),就是定意聆听的结果(8、9节)。其高潮则是对和谐──灵性、道德和物质──最完美的描写,圣经中没有其他经文能出其右。
标题
伶长,见导论,53页。可拉后裔,见47页。
从前的怜悯(八十五1~3)
RSV 所用简单过去式(参,葛利纽:“哦,主,祢过去曾有一次施恩给祢的地”),望向一幕与眼前大不相同的情景,使得第4~7节紧接着的祷告更具意义。若将第1~3节的动词解为完成式“祢已经……”),就如大部分译本的作法,就未能抓住要点,而且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如第3与第5节。
施恩(1节)一字不只是同情,而是指认为某人或某事可以接受,通常用于赎罪的景况(如:耶十四10、12)。恢复好运(和合:救回被掳)一词,见十四7的注释。
这些词句,特别是第2、3节,显明以色列不是苦恋过去的荣耀,那些常如昙花一现而已(参,传六10),他们乃是追念过去所蒙的怜悯。这才合乎实际,也才会激励人心,产生祷告(4~7节),而非白日梦。
目前的疏远(八十五4~7)
动词“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为本诗增色不少,尤其在前半段:如“恢复”(1节,和合:救回;4节,和合:回转),与“收转”(3、8节,和合:转去),它也是第6节“再”的基础。第4节的翻译分成两个阵营,或译“使我们回转”(大多数译本;参,RSV,使我们恢复),或译“转向我们”(NEB、RV 小字);根据文法无法判断其优劣400。这个字用法甚多,在旧约中经常出现,可见当时很多情况都非一成不变,神可以从怒中回转,人可从背逆回转(或从顺服转离;见8b节的注释),而局面亦可翻转。
因为转念想到神是自我一致的,所以此处的祈祷逐渐得力。在这样的亮光下,第5节的问题其实已成自问自答(参,“到万代吗?”的问题,与三十三11、12坚定的答复相照),而第6、7节的恳求,不但凭靠神的约(7节,慈爱,见十七7的注释),更胆敢抓住他喜悦救恩(7节)的心;因为这是创造性的工作,使生命脱离死亡,将忧闷化为喜乐(6节)。相形之下,审判对祂倒是“非常”的工、“奇异”的事,是祂所不喜悦的(赛二十八21;结十八32)。
暂停而默想(八十五8、9)
我要听,这个单数字出现在集体的祷告之后,很可能暗示此时有一个声音插进来:或是诗人,或是一位先知,聆听神的回答,并鼓励其余的人要留意。参,十二5、6第一个注释。
8. 平安,其意思包括整全,或幸福,是标准的问安语,而即使只在这个层面,也已很受欢迎了;但神的发言就是创造:参以赛亚书五十七18以下──该段经文可成为这几节的注释,亦不可忽略“恶人必不得平安”(赛五十七21)。第8b节的警告与此响应:“他们却不可再转去妄行”,RSV 将此句移为小字401,但这种拒绝将此句列入正文的作法,却无必要的理由。
9. “我就使这殿满了荣耀……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该二7、9,RV),这应许的背景与此处很相像,因此可以为这节带来亮光──也可能本诗正是出自同一个背景,因为自从巴比伦归回的大拯救之后,紧接下来却是歉收的苦日子(参,本诗的前两段),而现在则快要苦尽甘来了。从前一度离开的荣耀(见七十八59~64的注释)即将返回;神要再住在此处了。本诗并不是从象征看这点,即不是指圣殿的约柜而言,乃是指神亲自与全地同在。住字是舍吉拿(Shekinah)的字根,该字在后期犹太教中被用来表达神的荣耀住在祂的子民当中,因此也成了神的名字(见二十六8的注释)。
和谐的展望(八十五10~13)
著名的第10节以降,可算名至实归,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和谐一致:范围辽阔、毫无玷污、充满生机。第10节将在下段讨论,因为其中所含的观念,清楚呈现于第11节──天与地互相伸手,合作无间,目标再不起冲突402:也呈现于第12节──耶和华会赐下好处,这是一切事的依靠,而同时地(我们的地,因为地虽属祂,亦同样属我们)也会增生(和合本:多出土产),即是它应得的利润。本节两行重复用动词“将给”(和合本:赐给、多出)(大多数译本都刻意避免如此重复),似乎是特地安排的,为要衬托出这里单纯的调和。
10. 从上段所讨论过的经文(11、12节),及这对句中名词的一般含义看来,此处所描写的状况,应当是已经安定的和谐,而非要去协调不和场面的举动。但是较古老的翻译:“怜悯与真理”,似乎意指这两者是在对立中相逢;而如果将平安作狭义解,指不存敌意,将公义视作道德的完美,罪人定罪的标准,则亦含此意。本节若是如此用这些名词,就似乎是在刻划一幅赎罪的优美画面,不过其危险为:会让人以为赎罪是神要解决祂自己内在的矛盾。
但是慈爱403和信实(RSV 译得很正确)是合作的伙伴,并非互相敌对;而公义有一种人人欢迎的角色,就是将事情办得妥当404,并不只是指出毛病而已,因此它可以与平安携手,后者的完整含义,在第8节中已讨论过。所以,这里乃指赎罪的结果,而非其行动。本节其实也许已经暗示出,天与地在合作时各需具备的特质,即神的恩惠与地藉恩惠而有的回应。在以下几节中的确如此,因而能有彼此欢喜、和谐无间的场面。
11、12. 见本段开头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539,Name=第八十五篇 復興}。
13. 倘若前一幅画面显得过分静态,最后一节则充满动态。本节有各种不同的翻译,可见其希伯来文含义不明确,但大部分的差异源自对叫字的猜测,认为它取代了一个名词,如“平安”或“救恩”。这种建议很诱人,但却缺乏支持;我们或许可以接受 RSV 的译法,或许亦不妨加上 RV 的解释:“祂的脚踪成为可走的路”。如此,这里呼唤我们,不要再惬意徜徉,而要起身跟随。
400 八十3等节用了此动词的另一部分。见该处及八十1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518,Name=最後的呼求(八十14~19)}。
401 NEB 未加说明就作了更改。RSV、NEB所采用的另一译法,是根据七十士译本及武加大本的经文。
402 参 JB,“忠诚从地向上伸展,公义从天向下延伸。”
403 见十七7,六十二12的注释。
404 见二十四5,六十五5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