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章
<拉3:2-3>回归后建造祭坛且献上燔祭,定然别有意义……
3:2-3 建造祭坛是犹太人回归后头一次有组织的行动。祭坛象征着神的同在与保护,修筑祭坛显示了以色列人复国的意愿,也表明他们专一事奉神的决心。所罗巴伯照摩西律法的吩咐,献上燔祭(参利1-7章)。他们此举意义深长,代表要寻求神的指引,把生命再次献上,听从主的教导,并求祂赦罪。
<拉3:3>既回到自己的地方,为甚么又会惧怕呢?
3:3 犹太人害怕邻国的攻击。这些国家混杂了不同种族,他们的祖先曾被亚述国征服。公元前722年,以色列人被打败掳走,外族人被迫迁入北国以色列境内(4:1-2)。这种迁徙行动是亚述国一贯的策略,免得战败国的民族主义抬头,引来动乱。部分移入的外邦人后来迁到南边近耶路撒冷的地方。现在,因犹太人回归,外邦人便感到自己在当地的主权受到威胁。
<拉3:4>以色列人守住棚节目的是──今天我们过宗教节日,又是为了甚么?
3:4 住棚节为期七天,期间百姓入住的临时居所(帐篷、棚子、披屋),与祖先前往应许之地途中,在旷野漂流时所住的一样。这节日提醒神的子民,过去神如何保护和引领他们的祖先走过旷野。神对他们的爱恒久不变。(有关住棚节详细的描述,请参利23:33-36。)
<拉3:5>过去的经验,叫以色列人学到重要的一课──我们在其中又学到看到多少?
3:5 被掳归回者返抵故国后,不等圣殿的根基建起,便立即筑坛敬拜神、献上祭物。经过多年被掳,他们吸取了教训,明白到神不会眷顾远离祂的人。过去他们强盛之时尚且被巴比伦人掳走,何况现在人数稀少、势力薄弱,且被仇敌包围,就更该倚靠神了。他们知道服从神必须发自内心,不能当成例行公事。若我们希望随时得到神的帮助,便应当紧紧依靠祂,把祂放在首位。
<拉3:5>以色列重视他们的律法了,你看他们献祭的频繁……
3:5 摩西律法订明献祭条例(参利1;6:8-13),利未记23章详述了其中细节。每逢月朔之日,以色列人都举行特别仪式庆祝纪念(参民10:10)。
<拉3:7>以物易物,很熟悉的一幕……
3:7 所罗门建造第一座圣殿时(参代下2章),也曾用以色列盛产的粮食和橄榄油,与西顿及推罗交换国内所短缺的木材。
所罗巴伯
<拉3:8>城墙不是重要得多吗?生命悠关啊!为何竟然先建圣殿?
3:8 为何要先建造圣殿,然后才重建城墙呢?因为圣殿是百姓灵性上的需要,城墙则是军事和政治上的需要。犹太人明白了神才是人的保护,若神离开了他们,纵使有坚固的城墙也无济于事(参诗127:1)。他们知道保持良好的灵性生活,比巩固国防更为重要。
<拉3:8>怎么不一开始就动工,还要筹划那么久?我们做事不是要快吗?
3:8 建殿的准备工作在九月展开,直至翌年六月(参3:1;九月是犹太历法一年里的第七个月,因为阳历三月才是犹太新年的开始)。以色列人知道工程影响深远,所以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计划筹备。预备工作看似平凡、不怎么神圣,但其实任何工程要完满竣工,准备工夫都是不容忽视的。
<拉3:10-11>3:10-11 大卫曾清楚指示,在圣殿里敬拜时应如何使用音乐(参代上16:25)。
<拉3:10-11>不求问功劳只默默付出;只因他们看到他们所有的一切,非从自己而出……
3:10-11 圣殿根基的奠定,有赖于每位参与者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过当中没有一人夸耀自己或诉说自己的辛劳,只将荣耀归于神。所有美善的恩赐,如天资、才能、力量和领导能力,全由神而来,应当感谢神给我们各种恩赐,又使用我们来完成祂的工作。
<拉3:11>有关唱诗赞美神的情景,圣经记载当不只是这些吧?
3:11 圣经记载了不少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事工,这方面的数据请看出埃及记14章的附表。
<拉3:12>根基没有以往的宏伟,人感沮丧;成就不及别人,人感自卑;只是在神眼里,最宝贵的是──
3:12 圣殿被毁五十年之后再次被建立(公元前536年)。年长的一看见新殿的根基远不如所罗门圣殿的那般讲究,便哭了起来。不过,圣殿是否漂亮对神并不是最重要,因为祂所重视的是建造者和敬拜者的心。神看重我们是怎样的人,多于我们的成就。世界千变万化,灿烂一时的功业转瞬便会衰落、消逝。我们只管尽心事奉神,不必与人比较事业的成就。
<拉3:12>哭了,情感复杂……
3:12 新殿建在所罗门旧殿的根基上,两殿的大小相若,但旧殿却是精心建造装饰华丽的,周围有很多建筑物和一个宽阔的院子。两殿均用进口的香柏木建造,但所罗门的殿用大量精金和宝石装饰。旧殿花了七年多时间才完成,而新殿只用了四年。旧殿位于繁华的市中心,新殿周围却是一片废墟。新殿与旧殿如此迥异,难怪百姓感到悲伤。
<拉3:13>欢笑声、哭号声,织出一幅百感交集的图画,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少这样的时候?
3:13 圣殿的根基落成,庆典中欢呼和痛哭声交杂,可见以色列人的心情复杂矛盾。圣灵会激动我们,使我们因神的恩慈而喜乐,也叫我们因罪孽而哀恸,好让神有机会使我们改过归正。当我们来到全能的神面前,同样既会满有喜乐和感谢,又会因自己的过犯和亏欠而心情沉重。──《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