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户的干劲(九1-37)
以利亚在何烈山之使命的未完成部分(王上十九16)现在由他的门徒承接;只是以利沙并不是亲自成事。
(一)
本章开头的一段记载(1-13节)为爱追根究底的读者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难题。令人费思索的是谈以利沙的少年人所说的一段话(6-10,比以利沙要他说的(3节)或耶户的报导(12节)长了很多。笔者无意强作解释,只想从三个颇为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甲)圣经中有许多传递讯息的场面,事实上传讯者传递的话会与所得的指示有点不同,乃是常有的事。这是技巧上的惯例,为的是避免字句重复令人烦闷。把指示及传递时所有的细节一同综合起来,因此便可能重新组织整段讯息。
(乙)在许多情况之下,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避免令人有沉闷的感觉。但是就阅读方法来说,它可能令人看不到经文中的其他可能性。以利沙的简洁与少年人的啰嗦可能是故作比较,而且可以用不同方法去解释。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并不要求对年轻的一代作详尽的指示,让他们在细节方面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同样的,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乐意尽所能的去‘改正’上司指示的‘不足’,而其实上司已经作了所需的嘱咐。在我们的经文中有否相关的人物不受这种讲故事式的传统所影响的提示呢?
(丙)另一个可能是原有较简短故事在后来的编辑手里被扩大了(6-10之内),他的目的是使内容与像列王纪上十六11-13及廿一21-24等经文产生连系。
至少我们能够看到耶户这个角色本身在这几节经文中对他有了轻松及恰当的描述。当这‘少年人’(4节)到达总部,他称呼耶户为将军,耶户谦卑地挡开(5节)说他只是众人中同等之一。但是当他对同僚谈及内室所发生的事时,他们实时的热心反应就不仅是对他的谦厚致敬那种大欢呼了。
最后一点是关于开头部分的‘先知’衔头。笔者在前面已经说过这是后来的编者加进列王纪经文中的数据,且似乎是加了三次:第一次在开头提及先知以利沙(1节);第二次在第四节,‘于是那少年先知往……去了。’;第三次亦即最后一次在第七节,原文是‘耶和华众仆人的血’,而附加的‘我众仆人先知的血’一句,反映了有关先知殉难的较后期传统。
(二)
第十四节第一个辞读起来古怪,事实上在希伯来经文中找不到,用‘然后’较用‘于是’合适。耶户的‘背叛’就像行政人员常有的做法:统管消息的发放。
第十八、十九与廿二节的重复问题及答案是译者面对的一个更大的难题。向将军问安(shalom,意为‘平安’),是指到底他从前线带来的与北面邻居的战争消息是喜讯或恶讯──那么快去接近王的助手当然会令人心绪不宁的。但是问安也可能是指一般性的健康愉快作简单问候。耶户对两次的问候的答辞都十分鲁莽无礼,他的命令的作用是在清理前路的阻碍,加强他的同伴对他权威的确定。
当我们知道耶户与二王是在拿伯的田地上会面时,我们直觉地预计到后果将会怎样。又当耶户用以利亚的口吻说话,否认耶洗别仍掌权期间会有平安或健康愉快的可能(22节),那就难怪犹大王要逃跑了。耶户真的引用以利亚的话告诉他的军长(25节),说这话是出自耶和华。
来北方探望患病表亲的犹大王亚哈谢(16节),截至现在为止,只是以色列出事现场的一个观众。当他像约兰一样的转身逃跑时,即受到注意,但亦遭遇同样的歹运。他未曾恰当地被介绍给读者,作者只在谈及他的安葬之后,对他在耶路撒冷登基(29节)作了不太有系统的介绍。
总之,本章的最后一段(30-37节)是有关耶洗别的记载,对她的描述遍及王上十六章卅一节以下的整个故事。她曾经胆敢威胁要杀害来自提斯比的大人物(王上十九1-2);而她现在的死也正如以利亚的预言一样(王上廿一23-24)。──《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