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第十四章
字号:A | A

属天父自己的(十四1

约翰次一个异象是以羔羊带着凯旋的姿态站在锡安山上作开始的,而第七章中所描写的十四万四千人,也与祂一同站立。他们在额上印了羔羊与父的名。我们已经查考过受印的意义,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每一次覆看一遍。在古代世界中,把即刻在一个人的身上,最少象征五种不同的意义。

(一)它代表所有权。许多时候,奴隶是烙上主人的印,如同牛羊一般。与羔羊为伴的人是属于 神的。

(二)它代表忠诚。士兵有时把他们共赴患难,誓死效忠的将领名字刻在手臂上。这羔羊的队伍就是一群干练的军人,而他们曾在战场上证实自己的忠诚。

(三)它代表保障。我们看见一封第三或第四世纪写在蒲草纸上的信;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时代,一个儿子写信给在各处一方的父亲,亚波罗(Apollo),在信中除了问安致意以外,还写上思念的亲情:‘我从前已经对你说过,自你别后我真是心里悲伤得很,而且我一直恐惧将来有一天,不测的事情会临到你的身上,那时我怕没有办法认出你的身体来,我终日为此惆怅,认为这是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我真希望把一个印记盖在你的身上。’(P. OXY680)。儿子希望把一个印盖在父亲的身上而获得保障。同样与羔羊站在一起的同伴,已经获得一个印记,无论是生或死,也得到保障。

(四)它代表倚赖。罗拔逊史密夫(Robertson Smith)引述一个很古怪的习俗。在阿拉伯国家中,那些财势雄厚的酋长是拥有许多受保护人,他们对酋长卑躬屈节,因为他们完全倚赖酋长而过活。许多时候,酋长会在这些人的身上烙印,好像印在骆驼的身上一般,表示他们是他的臣属,完全倚赖他的人。羔羊的同伴就是完全倚赖祂的慈爱与恩典的人。

(五)它代表安全。从前有些拜神的善男信女都会把神的象征符号印在自己的身上的。有些时候,进行这种盖印的手段是非常残忍的。蒲鲁他克(Plutarch)讲述有一次尼斯亚斯(Nicias?──414B.C.)率领下的雅典人在西西里惨败;西西里人俘掳了雅典人后,便强迫把一个‘跳跃飞马’的印盖在他们的前额,这只马就是西西里人的信仰徽号(Plutarch : Nicias 29)。马加比三书描述多利买四世在他统治埃及的时候,曾命令‘所有犹太人必须贬降至社会最低的地位,只准替人作奴隶;凡说怨言反对的必须用武力禁制和处死。当他们登记的时候,又必须用常春藤叶把巴加斯(Bacchus)的徽号印在他们的身上。’(马加比三书二章廿八,廿九节)

这些事例都是涉及贬降身分与残忍的行为。但还有别的例子。叙利亚人经常把他们的神的记号纹在自己的手腕或颈项上。此外我们看见一个最适切的例子。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在尼罗河口的一座赫拉克里神庙(Temple of Heracles)是有庇护特权的。任何一个犯人,不论是奴隶抑或自由人,当他被人缉捕或追杀的时候,只要他能够踏足进入神庙内,便可以获得完全的庇护了。每逢一个逃亡者追到庙门内,他便会接受一个神圣的标志印记在他的身上,作为他已经接受神力拯救的证据,此后再没有人能够触犯他。这些象征表示绝对保障的记号。羔羊的同伴已经藉着耶稣基督而投身进入 神的恩典中;他们此后永远是安全的。

只有属 神的人才能学这歌(十四23

(一)这声音像众水的响声。令我们想起 神声音的威力;自然界的威力,排山倒海的巨浪;那洪涛翻腾打击峭壁和冲击沙滩的威力,总比不上 神之威力。

(二)这声音像大雷,提醒我们 神的声音是不会有错误的。当天上雷轰的时候,从来没有人会说他听不到雷声。

(三)这声音像许多琴师一起弹出来的琴声。提醒我们 神的声音是悦耳有旋律的。当人听闻这种柔和的琴声时,烦扰的心必会获得平静。

与羔羊结伴的人所唱出来的歌,是只有他们才能学会唱的。这实在是一切生活中的常存的真理。人必须成为某一种人,然后可以有资格学某一种事物的。与羔羊结伴的人能够学会这首新歌,纯粹是因为他们在人生旅程中已经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

(甲)他们曾经受苦。世上有些事情,是只有藉着苦恼的经验然后才学会的。有人曾经引述诗人作诗的经验说:‘我们经过痛苦中的学习,才能以诗歌教人。’不错,苦恼会使人怨恨;但是它又能够结出信仰,和平和唱新歌的果子来,

(乙)他们曾过着忠诚的生活。很显明的一件事,就是当时光慢慢过去,作为领袖的自然会和忠心的跟从者相亲密起来,而他的跟从者也乐于接近自己的领袖;只有在这种融洽密切的关系中,领袖才可以教导他们。但是不忠诚和时隐时现的跟从者将永远不会学会这些事情的。

(丙)另一种说法,指出那些与羔羊为伍的人,在灵性上稳步向前迈进。教师能够向成熟的学生教导深奥的知识;而未成熟的初学者则不能够学。只有那些愿意每天在祂里面长进的人,耶稣基督才会把更多的智慧宝藏展示给他。但世上的悲剧源于因为大多数人仍然抱着一种静止的基督徒信仰态度,不肯向前迈进!

最美的花(十四4上)

我们只看这节经文的一半,因为它是全启示录中最难明白的一句话,而我们认为必须把它所指的意思弄清楚,这是极其重要的。它描写未曾沾染妇女的人站在羔羊的队伍里面,但到底这里所指的贞洁是甚么呢?

(一)这里所指的贞洁是男女的性关系吗?但这句经文所指的却不应作这样的解释,因为它指明童身,而不单止贞洁,这乃是说他们从来未曾有过性关系的。

(二)那么它是否会指灵性上保持不奸淫──也就是说要完全效忠耶稣基督呢?我们在旧约的记载中,经常看见这个描写,指出以色列民随从外邦人的神,如同宿娼一般(Whoring和合本译作邪淫,亦可译为嫖妓,编者注。出卅四15;申卅一16,士二17;八27,33,何九1)。但是这句经文并不似用隐喻的方式写出来的。

(三)它是否描写人应守独身主义呢?教会很快便会出现了高举褒扬贞洁独身主义,认为能够摒弃婚姻生活的基督徒才是最崇高的人生。诺斯底主义的信徒则说‘婚姻与生育都是从撒但出来的。’他提安(Tatian)坚持‘婚姻是败坏与好色邪荡的行为。’马吉安(Marcion)设立教会,收容那些守独身主义并因此把其它的信徒摒弃于门外。最伟大的早期圣教父中之一位俄利根(Oregon),情愿阉割自己,表明永远守着童身的志愿。在一本名叫保罗与斐加拉传(Acts of Paul and Thecla 11)的书中,底马(Demas)指控保罗‘倡说除了持守肉身贞洁外,没有其它方法可以获得身体复活,如此便剥夺了年轻已婚男子失去妻子,童女不嫁丈夫,已婚男女们生育的权益。’此外还有一个罗马法庭的审讯纪录(Ruinart)殉道传(Acts of the Martyrs, 27-4-304),指控基督徒诱劝‘一些无知少女,采取独身主义而过着一种引人入胜的贞洁童女生活。’真的这种精神后来便成了基督徒曾侣传道院的基础,而整套思想的含义就是凡和性与身体有关的事情都是错谬的。

这种思想其实远远脱离了新约的教训。耶稣本身是赞扬婚姻的,祂说人因此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成为一体;祂并且警告,凭 神旨意结合的人,不可分开(太十九4-6)。保罗在他的崇高教训中亦赞扬婚姻,他把丈夫与妻子的结合比拟基督与教会的密切关系(弗五2-23)。希伯来书作者也曾这样劝勉信徒:‘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来十三4)。

那么,我们对这半节经文应怎样解释呢?倘若我们采取诚实的态度去阐释的话,我们就难免这样的结论,它企图褒扬独身主义与守童贞的观念,并且把婚姻的价值贬低。但我们可以提供两点可能的解释。

(一)启示录的作者可能真的有意思高举独身主义与守童身的思想;这个可能性是因为当时在公元后九十年代的教会已经习染了这种思想的潮流。果真如此,我们便应该把这半节经文放置在一旁,因为我们已经把新约的中心思想当作试金石,证明这个思想是超出正确基督教伦理范围以外的。

(二)第二个可能性的解释就是从前抄写新约圣经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注释写在经文旁边。这种习惯便可以解释为甚么这半节经文会在这里出现。这就是后来抄写圣经的人把他自己的意见写在上面──注释这十四万四千人是谁──:‘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他们原是童身。’特别是后期抄写圣经的人都是寺院里的僧侣,故此这个解释的可能性很高。后来当圣经再次抄写的时候,往往把经文旁边的脚注都抄写过来,而这些事情是经常会发生的。若照着这个解释,第四节上半句并不是出自约翰的意思,而是一位抄写圣经的人自己加上去的脚注。

效法基督(十四4-5

那与羔羊为伍的就是跟从羔羊所往的地方走的人。

基督徒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个跟从基督的人。耶稣对腓力说:‘来跟从我吧!’(约一43),同样叫马太跟从祂(太二14)。祂对那位年青的财主说:‘你还要来跟从我。’(可十21);同样又叫那位没有名称记录的门徒跟从祂(路九59)。后来当彼得问耶稣关于约翰将来会发生甚么事情,耶稣着他不要理会别人的事,只要自己专心跟从祂便可以了(约廿一19-22)。彼得又说,祂留下榜样给我们,就是叫我们跟从祂的脚踪行(彼前二21)。

约翰用三件事情来称呼与羔羊为伍的人。

(一)他们就是一个呈献给 神和羔羊的祭。献祭这个字是aparche,它的原本意思是献初熟的果子,初熟的果子就是指最佳和最上乘的物产;它是收成的象征;也就是代表把全部收成献与 神的一个象征。所以一个基督徒就是把自己献与 神;每一个基督徒能够预先亲尝当将来整个世界献呈给 神时的滋味;而基督徒本身就是一个能够把整个生命虔诚的献给 神的人。

(二)他们的口里不会说谎言。这是圣经十分喜爱引用的一个观念。诗人说:‘凡心里没有诡诈……这人是有福的。’(诗卅二2)。以赛亚描写 神的仆人:‘口中也没有诡诈。’(赛五十三9)西番雅讲及那些 神的余民:‘必不作孽,不说谎言,口中也没有诡诈的舌头。’(番三13)彼得论到作仆人的品性,因而叫信徒学效基督的榜样:‘口里也没有诡诈’(彼前二22)。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的事情──我们既然也渴望自己的朋友忠诚。口中不说谎言,同样耶稣也希望我们能够这样做出来。

(三)他们是没有瑕疵的。瑕疪amomos)是一个典型献祭用的字。它用来描写献祭的牲畜是没有瑕疵,适合作祭牲献献给 神的。我们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它常常用来描写基督徒的品格。 神既然拣选了我们,所以我们应当在祂面前保持圣洁,和毫无瑕疵(弗一4;参西一22)。教会必须充满荣耀,毫无玷污,或者皱纹等类(弗五27)。彼得也说耶稣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一19)。我们的生命是从 神接受得来的;我们要把它当作祭物献给 神;所以我们所献上的,必须无瑕疵的。

接着,就是三个天使的异象;一个是带来呼召,叫人崇拜一位真的 神(6,7节);另一个预告罗马帝国的灭亡(8节);第三个预告那些凡否认自己的信仰;和拜那兽的人面对审判与灭亡的结局(9-12节)。

呼召人崇拜 神(十四67

在末世前出现的征兆当中,有一个是要把福音传遍地上,在各国各民当中为祂作见证(太廿四14)。这里所描写的就是应验预言应许的。那天使前来要把福音的信息向各国、各族、各方和各民宣布。

那天使是带着永远的福音而来的。永远的意思是指福音永远都有效;虽然这个世界到了审判末日时,被压碎了,但福音仍然屹立不动。它也可以解作亘古以来,福音已经存在了。

保罗在罗马书的三一颂讲到耶稣基督是 神启示的奥秘,是从创世以来隐藏的(罗十六25),这就能指福音是 神对人的永世的目的,也可以说它论到永世的事。

当天使传播福音后,随即出现第二个宣布末日的天使。这样看来似乎有些令人诧异的地方,但是福音本身就是一把锋利的两刃剑──对那些接受福音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信息,但是对拒绝的人就会带来审判,而且这个审判是十分巨大的,因为他们事先给了一次听福音的机会!

这个天使的话是很有趣的──就是叫人崇拜一位创造万物的 神。其实这个信息不单是基督教要特别宣扬的,一切的宗教也是以它作基础信念。这些话和保罗与巴拿巴在路司得(Lystra)对当地人民宣讲的道是互相辉映的,他们叫听众‘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 神。’(徒十四15)。遂特称这些话是‘一个向未受教育的异教徒的良心作出的呼吁;他们除了这点认识外,实在是不能领略其它的知识。’

巴比伦的倾倒(十四8

这里所讲的就是预言罗马的覆没。在整本启示录中,罗马是描述为巴比伦,而这个描述也是新旧约间各经卷著述时所采纳的一个陪喻。巴录二书宣布0, 1, 1, 0罗马的罪状时,是这样作开始的:‘我,巴录,向你提出抗议──巴比伦。’(巴录二书十一章一节)。西婆的神语描写那次幻想尼罗从罗马逃亡的时候,他们说:‘然后从巴比伦逃出一个无耻和毫无畏惧的君王;地上凡有血气与一切善良的人对他都会厌恶的。’(西婆的神话五143)在古代,众先知认为巴比伦就是淫欲,奢侈与罪恶的化身;对初期的基督教信徒来说,罗马的淫欲,奢侈与不道德生活似乎就是巴比伦复活的表现了。

昔日巴比伦在波斯王古列(Cyrus)手下倾倒,实在是古代历史中使人闻而胆寒的一件事迹。启示录所描写的字句其实就是反映古代先知预言巴比伦倾倒。以赛亚曾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他的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于地。’(赛廿一9)耶利米又说:‘巴比伦忽然倾覆毁坏。’(耶五十一8)

经文说巴比伦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在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见它是把旧约两个思想合并而写出来的。在耶利米书五十一章七节中,先知是这样描写巴比伦的:‘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万国喝了他的酒,就癫狂了。’这句经文的意思是指巴比伦有一种能败坏人的力量,他能迷惑万国堕入不道德的痴狂境界里面。这幅景象的背后就是一个妓女把酒斟满杯中,向人献媚尽饮,使人再不能抗拒她的骗人奸计,进行不道德的勾当。罗马的情形好比一个灿烂迷人的妓女,能把全世界的人诱惑。另一幅图画就是描述 神烈怒的杯。约伯曾这样讲述邪恶的人:‘愿他亲自饮全能者的忿怒。’(伯廿一20)诗人也说 神手里有杯,其中的酒起沫,杯内满了搀杂的酒,祂倒出来,地上的恶人必都喝这酒的渣滓(诗七十五8)。以赛亚说耶路撒冷也喝了 神忿怒之杯。(赛五十一17)。 神指示耶利米从祂手中接过这杯忿怒的酒,给各国的民喝(耶廿五15)。

我们可以把这句经文再意译出来──巴比伦能叫各国的人饮下他所赐的酒,因而诱惑人进入邪恶的境界,结果就会招致 神的忿怒。

在这些解释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永恒的真理存在,凡是国家或个人,甘愿受邪恶败德的力量影响自己的话,结果终必难逃 神报复的忿怒的。

不认主的人遭灭亡(十四9-12

有关那兽的能力与他把兽印盖在他们身上的警告已经说过了(十三章)。现在就是向那些在试炼中跌倒的人提出警告。

我们要注意一件重要的事,本段经文是一切警告中最凌厉的一次。按照启示录所见,在最后审判当中,最可怕的一种过犯就是离经叛道。这个理由是因为当时的教会正处于挣扎求存的恶劣环境中,故此作为基督徒,他必须准备面对受苦、审讯、下狱、与死亡;倘基督徒本身在信仰的试炼中失败,整个教会便会灭亡。我们今天作基督徒对这点也须存着同样的警惕,虽然我们不是因为护卫信仰而准备受死,但我们仍应该竭力活出我们的信仰,并且把我们所信的福音郑重地推荐给别人。

背道者的结局可算是地上一切审判刑罚中最严苛的──像昔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灭亡。‘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创十九28)。约翰的描写大概是反映出以赛亚叙述主报仇的日子来临时的情形:‘以东的河水要变为石油,尘埃要变为硫磺,地土成为烧的石油。昼夜总不熄灭,烟气永远上腾,必世世代代成为荒废,永永远远无人经过。’(赛卅四8-10)。

那些邪恶的人在众圣天使与羔羊面前被毁灭。正如我们在稍前的时候已经说过,天上一部分的福祉就是使人能够目睹罪人在地狱中受苦的惨情。这就是次经中描写的景象。在以斯拉续编(Ⅱ Esdras)中,我们看见这样的一句话:‘在那儿会展示出地狱的火窑,而对面是那欢乐的天堂。’(以斯拉续编下卷Ⅱ Esdras七36);在以诺书,我们也找到同样的记载:‘我会把那些人(邪恶者)交在我的选民手中;他们在圣者的面前如同禾秸在火中烧着;又在正直的人面前,如铅放在水中下沉;此后再看不见他们的踪迹’(以诺书四十八章九节)。末日的一个特色就是出现一个宏伟公正的大审判,就是在正直的人面前进行的(以诺书廿七章二节,三节)。当教父屈梭多模(Chrysostom)勉励奥林匹亚斯(Olympias)要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他就是用这个应许激发她的信心──当那时候来到,她便会看见那些迫害她的人接受神圣的苦刑,正如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看见财主在地狱火焰中受苦一般。

我们或者不喜欢这种思想;我们或者判断这是一种次等的基督徒信仰──其实它就是这样,但我们除非自己也像早期的基督徒曾经历过酷刑的苦楚,否则我们是没有资格对他们妄作批评的。许多时候,当他们在比武场中接受这些刑罚的时候,坐在挤迫看台上的异教徒,往往带着幸灾乐祸的态度讥讽受苦的基督徒;初期基督徒能够赴汤蹈火而殉道,完全是因为他们心里存着这种盼望──将来天上神圣的公义必会调整地上不公平的天秤的。

忠诚的灵魂得享安息(十四13

在描述过恐怖的事情快要来临的可怕预言;和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人提出可怕的警告后,跟着是充满恩慈的应许。

在主怀中而死的人有福了──在主怀中安息这个思想在新约中出现也不止一次。保罗曾提及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帖前四16);另外对哥林多人也提及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林前十五18)。这些话的意思是指那些人到了。最后仍然能够与基督合而为一。虽然每一件事物都企图把人与基督分离;但这里却看见极大的喜乐,为那些到了最后仍然不会与他们所爱的主分隔的人存留。

这是赐与安息的应许。他们将会脱离劳苦的工作而得享安息。人若经过辛苦劳碌后而获得安息,这样的经验才是甜蜜的,正如斯宾塞(Spencer)所写:

劳碌后的睡眠,狂涛骇浪后的海港,

战役后的宁静,生存后的死亡──充满极大的喜乐!

他们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骤然看来,启示录在这里好像传讲人藉着行为而得救的信仰。但是我们必须小心注意约翰所讲的作工到底具有甚么意义。他曾对以弗所的教会谈及作工──就是指他们的劳碌与忍耐(二2);他曾对推雅推喇教会的信徒讲及他们的作工──就是指他们的善行,他们的服务和他们的信心(二19)。故此约翰所讲的作工就是指品格(Character)。他实在想这样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唯一能够拿走的,就是你自己。倘若到了这个生命结束的时候,你仍能够与基督合而为一,你便能够得着一个像受过试炼的精金一般的人格,而在这人格里面自然会反映出基督自己;将来在你带着这个人格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便蒙福了。’

审判的庄稼(十四14-20

本章经文的最后一个异象就是描写审判了,而引用的景象都是犹太人思想所熟识的。

它是以一个像人子的凯旋形像作开始的。这个思想是出自但以理书七章十三,十四节:‘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出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

接着这幅图画用两个圣经熟识的隐喻把审判描写出来。

它用庄稼喻作审判。当约珥盼望那审判临近的时候,他说:‘开镰罢,因为庄稼熟了。’(珥三13);耶稣说:‘谷既熟了,就用镰刀去割,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可四29);另外在麦子与稗子的比喻中,耶稣也把收割喻作一幅审判的图画(太十三24-30;37-43)。

它用酒醡喻作审判。酒醡是分上下两层酒池的,中间有一条通管相连。酒池是可以凿空一块石头,或用砖石砌成;葡萄则放在位置稍高的上层酒池中,工人用脚踹葡萄,汁液则透过通管,流到下层的酒池中。在旧约中, 神的审判是常以践踏葡萄的景象描写出来的。‘主轻弃我中间的一切勇士……要压碎我的少年人,主将犹大居民踹下,像在酒醡中一样’(哀一15);‘我独自踹酒醡,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他们的血溅在我衣服上,并且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赛六十三3)。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见描写审判的两幅图画──庄稼与酒醡。作者在这里再加上一幅图画──当时是在城外,就是耶路撒冷的城外,进行踹葡萄的。在旧约和新旧约之间的书籍中,所持的一贯信念,认为外邦人必须被带到耶路撒冷接受审判。约珥也有一幅类似的景象,万民都要被带到约沙法谷(Jehoshaphat); 神在那里施行审判(珥三2,12)。撒迦利亚亦用一幅这样的图画描写外邦人最后一次向耶路撒冷城袭击,并且在那里遭受审判(亚十四1-4)。

本段经文有两处难以解释的地方。第一,我们看见一个事实,一位像人子的收割了;另一位天使又再进行收割。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解释──人子就是指那得胜的主,祂收割的庄稼就是自己的子民;而那位手执快镰刀的天使则把那些注定受审判的人当作庄稼收割了。

第二,就是有血从酒醡流出来,高到马的嚼环,远有六百里。没有人能够对这句话给予一个真正满意的解答。但我愿意提供一个意见,虽然它仍有未尽善之处,但却可以作为我们参考之用──六百里刚好是巴勒斯坦南北相距的长度;这个意思可能是指整个审判的范围是包括全地的。照着这个意思,经文的象征就是描写审判的完全──概括了全地的居民。――《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