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第二章
字号:A | A

假先知(二1

教会中出现假先知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历代以来,假先知领 神的子民入歧途,使国家遭殃。让我们首先看假先知在旧约中的特色,因为他们在彼得那个时代,甚至现代的世界中也不断出现。

(一)假先知旨在扬名,而不在宣扬真理:他们的原则乃是传一些人们喜欢听的信息。假先知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六14)他们看见平安的异象,但 神却宣告祸之将至(结十三16)。在约沙法年间,假先知西底家做了两个铁角,并谓以色列人将会驱逐叙利亚人,正如地以铁角抵触他们一般;真先知米该雅却预言约沙法若加入战局,他必定身遭不测。在这种情形下米该雅当然不受欢迎,毫无疑问的,他的信息也全部不被接纳了。结果,约沙法与叙利亚人交战,在战争中却悲惨地逝去(王上廿二)。在耶利米的时代,拿尼雅预言巴比伦将速速灭亡,而耶利米则预言犹大必服役巴比伦毫无疑问,那宣扬百姓乐听信息的先知一定大受欢迎(耶廿八)。希腊大儒哲学之鼻祖戴奥革尼(Diogenes)评论当时的假师傅,说他们教学的方法乃是投听者之所好。假先知的第一特征乃是投听众之所好,而不是宣扬真理。

(二)假先知旨在利己:正如弥迦所说的:‘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弥三11)‘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多一11)他们竟无耻地以敬虔为得利的门径(提前六5)。在早期教会的时代,这些不良份子已经非常猖獗了,在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一书中,曾奠定了如下的原则:假如一位先知要求金钱,或美食,他便是假先知,该书称这等人为‘吃教的’,(十二使徒遗训二)。假先知的性情贪得无厌,经常利用他人以谋一己之利。

(三)假先知的生活放荡不羁:以赛亚写道‘祭司和先知因浓酒摇摇幌幌,被酒所困。’(赛廿八7)耶利米说:‘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见可憎的事,他们行奸淫,作事虚妄;又坚固恶人的心……(他们)以谎言和矜夸使我的百姓走错了路。’(耶廿三14,32)假先知本身只好行恶而不好向善。

(四)假先知领人远离 神:那些鼓吹‘随从别 神’的先知必须加以无情的惩治(申十三1-5;十八20)。假先知只领人进入迷途。

这便是古代及彼得所处时代假先知的特征:时至今日,他们的丑恶面貌依然不变。

假先知的罪与结局(二1)(续)

在这一节经文里面,彼得谈论了假先知及其行为。

(一)他们奸狡阴险地引入异端:异端一词的希腊字是hairesis,由动词haireisthai而来,有拣选的意思;起初,这是一个意义良好的字眼。这字是表明人应选择其信仰,或应采取的行动。新约里面记载了撒都该,法利赛及,拿撒勒等教派的hairesis(徒五17;十五5;廿四5)。所谓柏拉图心的hairesis的意思就是那些接纳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人。我们也可用hairesis来表明一些医者用某种治疗办法来治病人的情形。但,过不多久,这字在教会中的意义渐变。对保罗来说,hairesis与分门结党都是罪不可恕的无耻行径(林前十一18-19),hairesis(众数字)是属血气的行动之一,强调应对异端分子,加以严峻的警告,但,也应给以悔改的机会,若不悔改的话,只好弃绝他(多三10)。

这字为甚么有这样的改变呢?理由是:在这位被称为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稣还没有来之先,我们不可能知道 神所赐肯定的真理。人面对多项选择,而他却可自由拣选他的信仰。但,当耶稣来临之后, 神的真理已经降临人间,人便面临接纳或拒绝这真理的机会。异端分子只随己喜好选择他所信的,而不接纳他必须信的,也就是从 神而来的真理。

彼得当时的处境乃是某些奸狡的假先知,一味劝人随己意挑选,而没有拣选 神所启示的真理。他们并不以自己为基督教的敌对者;相反地,他们以自己为基督教信仰的维护者自居而蒙骗大众,使人离弃 神的真理,而追随人的私意,这就是异端的真貌。

(二)假先知拒绝 神买赎他们的事实:基督买赎罪人归于自己是新约一贯的思想,这是基于耶稣舍命作多人的赎价的事实(可十45)。人是罪的奴仆,耶稣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买赎罪人,使他们获得自由。保罗说:‘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林前七23)‘基督……救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如三13)在启示录所记的新歌中,天上的众军也称颂耶稣基督,因祂以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给 神(启五9)。这句话很明显地带有两重意义。第一,基督徒既被基督所买赎,主权理应属于基督;第二,生命既然那么宝贵,则不应在罪中及毫无价值的事上浪费。

据彼得在这书中的记载,这些异端分子不承认那买赎他们的主。这或许是说他们不认识基督;或他们不承认基督的权威。但,情形并不是如此简单;或可说情况并不单纯。这些异端分子自称为基督徒;再者,他们更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成熟的基督徒。让我们举一则例子来说明:比方,某人说他非常爱他的妻子,但却时常作不忠于妻子的事。正因他的不忠,便显出他的甜言蜜语是谎话连篇。又比方某人与其友人结为兄弟,但,却处处欺骗对方;正因他的欺骗,便显出他存心不良的恶相。这些不良分子称他们是热爱基督的,服侍基督的;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与真道相悖,甚至敌挡基督。

(三)这些恶人的终局乃是灭亡:他们奸校地介入异端教训,但,到头来,他们所宣扬的异端却置他们于死地。引诱别人犯罪者,其终局必致灭亡。

恶行嚣张(二2-3

这段短短的经文记载了四项有关假师傅及其教训的描述。

(一)谬训之因:错谬的教训皆源于罪恶的野心,希腊字是pleonexiaPleon的意思,而exia是由动词echein而来,意思是‘有’。Pleonexia希望占有更多的欲望,这字的字义广泛。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欲望并不一定是罪;因为有许多欲望是非常值得推举的,如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德行,知识,或技能等。Pleonexia渐渐有欲获那你无权去想,无权去得的东西。故此,这字可指贪婪金钱,或他人的财货;贫爱色欲,不正常的贪恋名利及权力的野心。错谬的教训是来自以自己的概念来取代耶稣基督真理的行径;假师傅的罪行乃是喧宾夺主,取代耶稣基督的地位。

(二)谬训之法:假师傅以捏造的甜言蜜语来蒙骗他人。假如错谬的教训以其本来的面貌招徕的话,必招猛烈的反对;但,若以真理的仁慈为饰,则能蒙骗四方。辨认的方法只有一个:即耶稣的话及其同在,是任何教师所施教训的试金石。

(三)谬训之:错谬教训的后果有二,鼓励人行邪淫,希腊字是aselgeia,这字是形容那毫无羞耻感,不畏人言,不惧神怒之人的态度。我们要了解在这假教训的背后,是将 神的恩典作为犯罪借口的无耻行径。假师傅满嘴胡言,谓恩典无穷尽,罪愈多则恩典愈多,犯罪可使恩典增多。

这错谬教训还有另一个后果,就是使基督教遭毁谤。由早期教会开始直到今天,基督徒的生活言行直接影响基督教及教会的声誉。保罗指控犹太人,谓 神的名因他们而受亵渎(罗二24)。在教牧书信中,年轻的妇女应守妇道,洁身自爱,免得教会被毁谤(多二5)。任何教训若使人远离基督教,都是假教训,而传播这教训的都是基督的敌人。

(四)谬训之终局乃是灭亡。假先知的罪行早已被判定;旧约已经宣告他们悲惨的终局(申十三1-5)。这判词似乎久未生效,但却仍然确立,终有一天,假师傅要为他们所行的罪恶付上代价。引人进入迷途者,本身也必招无情的审判。

犯罪者的命运,义者的得救(二4-11

这段经文充满感人的动力,但也满了令人不解的地方。其修辞简单有力,震撼初听者心弦,但对当今的人来说,这信息似乎失却了如此的效用。其中列举古代三项恶事及其灭亡;其中两项更表明当 神消灭罪恶时,义者却因 神的恩慈而获救。以下让我们逐一来思考。

一、天使犯罪

在我们讨论这故事的犹太背景时,我们必须研究下列两个字。

彼得说 神将犯罪的天使丢在地狱深坑之中。希腊文的直译乃是: 神将天使丢到Tartarustartaroun)。Tartarus并不是一希伯来概念,而是一希腊概念。在希腊的神话中,tartarus是地狱的最低层;这地方比阴间更低,其相离的远度如天地之隔。这地方也是泰坦。Titan因得罪诸 神及世人之父丢斯而被囚禁的地方。

另一字则是黑堷的深坑。这在解释上产生某些疑惑。因为在这段经文有两个很少用的希腊字被混淆。一个是sirosseiros,这字初时是指用泥土所烧成,用以盛装谷物的瓶罐。后者则指收藏谷物的地洞。Siros藉Provencal(译者注:此乃中性纪时法国东南部人土的语言)而进入英语字汇中而成silo,即收藏谷物的塔形建筑物。后期这字又用以指捕捉野狼或其它猛兽的陷阱。若我们想彼得的确有上述的意思,而且古代最好的手抄卷也证实这说法,那么,这段经文便是说恶天使被丢弃于地下的深坑中,在黑暗中受刑罚。这也与Tartarus乃地狱最低层的说法不谋而合。

但,另一个与此非常相似的字seira,即锁链的意思。钦定本采用此字,将之译为‘黑暗的捆锁’(第四节)。彼得后书的希腊文手抄卷中采用seiroi(深坑)的有之,采用seirai锁链)也不少。但比较可靠的手抄卷则采用seiroi黑暗的深坑),故此,我们认为seiros是正确的,而钦定本却错了。

天使堕落的故事是根源于希伯来思想,时过境迁,这概念也日形复杂。故事最初是记载于创世记六章一至五节;当时天使被称为 神的儿子,这是旧约对天使最通行的称谓。根据约伯记的记载, 神的儿子们聚集在 神面前,撒但也混在其中(伯一6;参二1;卅八7)。诗人也提及 神的众子(诗八十九6)。这些天使来到地上引诱地上的女子;这色欲的交合便产生了上古英武的伟人;罪恶也藉着他们而泛滥于世。很明显的,这是早期人类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

在以诺书里面,这故事则发展得更复杂,而彼得可能是取材于以诺书的记载,因这本书在当时是人人皆知的著作。在以诺书里面,天使被称为守望者,领导他们反叛 神的天使名叫陜加撒或亚沙撒(Semjaza or Azazel)。他鼓动天使在以诺的父亲雅列年间降临在黑门山上,娶人间的女子为妻,且授她们以魔术及一些使她们有能力的鬼蜮伎俩。他们交合便生下了伟人,伟人则生下尼非林(nephillim),即占住迦南地的巨人们,提到他们的时候,人们都会胆战心惊(民十三33)。

这些巨人后来成为吃人族,而且荒淫无度,作奸犯科,无恶不作,真可谓天不怕,地不怕的死硬份子。旁经中也记了许多有关他们的事迹,及骄傲的行径。所罗门智慧书(十四章六节)记载这些骄不可耐的伟人们灭亡的经过。传道经十六章七节又记载他们的愚顽正是使他们覆亡的理由。他们毫无智慧,在他们的愚顽中逝去(巴录书三章廿六至廿八节)。约瑟夫则谓他们骄傲成性,蔑视善行,自以为了不起而不可一世(犹太古史1.3.1)。约伯说 神称其使者为愚昧(伯四18)。

这古老的故事在保罗的书信中曾一度出现,在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十节保罗说妇女在教会中必须为了天使的缘故而蒙头。这话的后面包含了一个古老的传统信仰,正是因为古代女人的长发,才令天使被引诱;而保罗叫妇女蒙头,是因为他不想天使被诱的事再重演。

总括来说,世人因这些天使堕落,伟人生在世上而使痛苦弥漫,苦不堪言而埋怨终日。结果, 神便遣天使长拉斐耳(Raphael)来收伏亚沙撒,捆其手脚而囚之于黑暗中;另一位天使长迦百列(Gabriel)则击杀那些伟人;守望者及犯罪的天使则被幽禁于黑暗的深坑中七十代之久,然后则被抛于水火中,永远受苦。彼得脑海中荡漾着这则故事,而这故事也是其读者耳熟能详的。天使犯罪, 神也无情地判定他们的灭亡,且囚之于地狱黑暗的深处,等待最后的刑罚。背叛之罪的审判,就是这么严峻。

故事还有下文呢!这故事又以另一形式出现于彼得后书这段经文中。彼得说这些人随从肉身污秽的情欲,轻慢主治之人。希腊字是kuriotes,是天使众多阶级中,其中一级的称谓。他们毁谤天使的尊荣,希腊字是doxai,也是天使阶级中,其中一级的称谓。他们毁谤天使,使后者受无理的攻击。

这故事的转折点也很值得我们留意。有关天使堕落的故事,由来已久,历史深远。由于时间飞逝,故事情节改变得令人惊异,特别是描述天使的色欲部分更令人难以理解。故此,犹太教及基督教思想便作出下列两项反应。第一,他们认为这故事并没有包括天使在内。且认为 神的众子是塞特的后代,其实他们都是善良的人,而人的女人则是该隐的后代,恶毒非凡。不单如此,她们更引诱及败坏前者。这说法根本没有圣经根据,故此不太可能。第二,他们将整个故事寓意化。他们强调这故事根本不应以字面来解释;相反地,这故事只不过说明一个事实:色欲之诱惑是人类心灵堕落的主因。奥古斯丁认为我们不能以字面来解释这则故事,也不应以此等字眼来描述天使。亚历山太的区利罗则认为以字面来解释这故事是绝不妥当的;再者,主耶稣不是说过人死后会好像天使一样,不嫁不娶吗(太廿二30)?屁梭多模则宣称以字面直解这故事,简直是亵渎的行径。他认为这故事所表明的唯一事实,乃是这故事毫不隐藏地写出罪恶诱人的真相。

很明显的,人慢慢觉得这故事太过分了,而且到了很危险的地步。我们从彼得所说这些人轻慢主治的,毁谤在尊位的情形,可得到一些启发。彼得攻击的对象,乃是那些利用宗教作犯罪借口的假师傅。亚历山太的区利罗认为在当时,这故事可作罪恶诱人的例子。彼得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有些人利用这则故事作为他们犯罪的借口。他们说:‘天使是从天而来,尚且娶人间的女子为妻,为何我们不能照样行呢?’他们以天使犯罪的行为,作为他们犯罪的借口。

我们还要注意第十一节,因为经文结束得很特别:‘就是天使,虽然力量权能更大,还不用毁谤的话在主面前告他们。’彼得的话对当日的读者是耳熟能详的,但,对今日的读者却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他的话可能有下列两个意思:

(一)他可能是指犹大在犹太书第九节所说的故事;那一节圣经是说天使长米迦勒奉命埋葬摩西的身体。撒但却根据下列两个理由欲强行领取摩西的身体:撒但强调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属牠的,另外,摩西以前曾杀害了一个埃及人。米迦勒却没有用毁谤罪责的话,只说‘主责备你罢。’这里的意思是:就算是如米迦勒般尊荣的天使,也不罪责撒但,只将事情完全交给 神。如果米迦勒也不罪责那恶天使,人又怎能毁谤 神的天使呢?

(二)他可能是指以诺故事的下文:以诺表示:当这些伟人们在地上的行为,到了使人无法可忍的地步时,便向天使长米迦勒(Michael),乌拉尔(Uriel),加百列(Gabriel)及拉斐尔(Raphael)投诉。天使长们便向 神转陈这些投诉;但他们却没有毁谤,罪责那些滋事的恶天使;他们只将事情交给 神,由 神处理(以诺书九章)。

在我们看来,彼得当日所遭遇的情况乃是这样的:某些恶者被色欲所制,但,他们却巧辩谓天使也如此行,为甚么他们不能跟着做呢?不但如此,他们更大胆地毁谤天使。为了指控这种心态,彼得便写信斥责他们;并谓连天使长也不罪责那些恶天使,更何况是人呢?

这的确是一段非常难解释的经文;但义意却非常明显。天使犯了罪也要受罚,更何况是人呢?人岂不更要受罚吗?天使不能背叛 神而不受 神的刑罚,试想,人犯罪又怎能逃脱 神的审判呢?人犯罪不必推诿别人,因为各人必须为自己所犯的罪而承担一切后果。

二、洪水泛滥及挪亚获救

彼得所说 神刑罚恶人的第二则例子,与上一则有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堕落的天使把罪带到世界上来,而罪的影响日益严重,最后, 神使用洪水来毁灭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创六5)。 神在烈怒中,仍不忘记那投靠祂的人,结果,挪亚一家八口便获救,不致受洪水的毁灭。挪亚在犹太人的传统中占了一度很特殊的地位,他不单止是一位蒙 神拯救的人;更是一位忠心的传道者,劝世人应离弃恶行。约瑟夫说:‘ 神的许多天使都与女人交合生子,粗暴成性,蔑视法纪,只靠己方而行事……但,挪亚却因他们的恶行而悲痛,欲劝勉他们离恶行善。’(犹太古史1.3.1)

这段经文不太着重那被洪水淹没的人,相反地,那些蒙 神拯救,不遭洪水毁灭的人,却特受重视。挪亚在 神灭恶人时,成为蒙 神拯救者之典范,其特出之处有二:

(一)在罪恶充塞的世代中,挪亚仍然坚信 神。保罗也劝其读者不应效法世界,而应心意更新而变化(罗十二2)。认同时髦可能是最危险的罪。与他人同流合污易,而出污泥而不染难。但从挪亚开始一直到现在,所有 神的准仆人们,必须有与世人有别的决心。

(二)后期的传说则记载了挪亚另一项特色:他是一位传义道的。传道者一词的希腊文是kerux,直译有报信者的意思。伊比德图称哲者是诸神的kerux。传道者是宣告 神信息的。这有特别显著的意思:善人不只关心自己灵魂得救,更有推己及人,欲他人灵魂也得救的心志。他不会因保守自己不受罪恶污染而离群独居,相反地,他是入世宣扬 神的信息。人应该与他人分享他所获的恩典,他更应以将真光带给那些住在黑暗中的人,给迷途者以指引及警戒为己任。

三、所多玛,蛾摩拉之覆亡与罗得获救

第三则例子是以所多玛,蛾摩拉之覆亡,罗得之获救为重心论点。

这段故事记载于创世记十八及第十九章。故事是以亚伯拉罕求 神不要将义人与恶人一同毁灭开始,及进而求 神谓城中若有十个义人,城中众人也得存活……(创十八16-33)。故事的终结是旧约圣经中一段最严酷的记载。

天使化身为访客往见罗得,而后者则苦劝前者留宿于其家;而所多玛城中的男子却围着罗得的家,且要求罗得将这些访客交出来,好满足他们(不正常)的淫欲(创十九1-11)。这些恶行──破坏好客及接待远人之风俗,侮辱天使,不正常的色欲──是使该二城覆亡的决定性因素。当刑罚从天而降时,除了罗得的妻子因对往日的一切仍有留恋,回头一望,变成盐柱之外,罗得一家的其它成员都获得拯救(创十九12-26)。‘当 神毁灭平原诸城的时候,祂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创十九29)这又是一段 神刑罚罪人,义人获救的记载。罗得与挪亚一般,也具有义人的特色。

(一)罗得虽住在罪恶充塞的城中,却为了罪人而终日忧心忡忡。摩法特引用纽曼(Newman)所说的一句名言:‘见罪而震惊之心,为防罪之最佳保证。’人之常情乃是初见罪恶时,震惊不已;但多见则有习以为常的心态。世上有许多事足可令我们震栗不已的:如卖淫,酗酒,豪赌等恶习皆渗透社会各阶层;其恶果则处处可见,如婚姻誓约之幻灭,暴力事件,恶意破坏,犯案屡屡,撞车身亡,贫民窟之存在及其它惨事。最令人悲痛的,就是这些不幸的事已成司空见惯,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见怪不怪的心态令人呕心,悲愤不已。为了人类世界,及个人心灵的好处着想,我们必须坚持对罪的高度敏锐。

(二)罗得虽住在罪恶充塞的城中,却未为恶所污染。在罪恶嚣张的所多玛城中,罗得仍然忠于 神。人必须紧记,在 神的恩典中,他已获得消毒剂,可免受罪恶的侵蚀。人根本无须成为他所处环境的奴隶。

(三)当情形坏至无可救药时,罗得能当机立断,离开所处环境。虽然他极不舍得他所拥有的一切,但他却有离开的果敢决断。他的妻子却未能摆脱旧日的一切事物,而遭不测。在这段经文中有一节令人费解的经句:罗得迟延不走,但天使却拉着他的手,领他出来(创十九16)。有些时候, 神会逼着我们脱离罪恶的景界。但有些时候,人可以在已有的安全与重新开始之间作一选择;或要与现状一刀两断以救其灵魂,及重新开始。罗得就是因为如此的果敢行动而得救;而他的妻子因没有如此行而遭不幸。

恶者的画像(二4-11)(续)

彼得在九至十一节的经文中,用生动的笔调写出了一些恶者的显著特色。

(一)被欲望所制:恶人的生命乃被肉体的色欲所控制,这样的人便犯了两条罪:

(甲)一个人的天性总是有两面的,即身体的一面;也有本能,情绪及冲动的一面。这些都是与动物所同有的。这些本能若适当地处理,都是好的,在某种情形之下,更能保护个人的生命,及人类的延绵不绝。脾性(Temperament)直译则有混合剂的意思。即人类天性之中的质素包罗万有,混合一处。混合物之能生效,全在乎个别内涵的适量混合。若任何个别内涵之分量过多,或变质,那么,混合物则不能发挥应有之功能。人有身体及心灵两个部分;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全在于两者之适度配合。被私欲所控制的人,乃是让兽性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这便是让个别内涵超过适量混合的弊病,从而破坏了整个正常人的平衡表现。

(乙)不能适量混合的理由──自私。被色欲所控制的生命,只以利己为出发点,完全不为他人着想。难怪自私与欲望总是不可分的。

恶者纵容其天性中的一面泛滥,这恶劣现象之产生完全是由于个人之自私所致。

(二)无耻愚勇:希腊字是tolmetes,由动词tolman而来,有勇敢的意思。勇敢也有两大分类,第一类是大勇而无畏的高尚情怀。另一则是无耻的愚勇,专以卑下的情操为乐。正如莎士比亚剧中的一个角色所说的:‘我欲尽所能而成为君子,过之者则为小人。’恶者愚勇嚣张,终日背叛神旨。

(三)任性妄为:任性并不是希腊字authades的最佳翻译。这希腊字是由autos自我,及hadon取悦两个部分所组成;合起来则是指专以悦己为重的人。再者,这等人倔强成性,行事不讲逻辑,毫无常识,粗暴卑下,任性妄为。正如特仁赤(R. C. Tremch)曾说:‘此等人倔强地坚持己见,维护一己之权益,罔视他人的权益、意见及兴趣。’再者,此等authades者,愚顽地,骄傲自大,甚至粗暴蛮横地,坚持己见而任性妄为。恶者完全不尊重人的劝勉,及 神的引领。

(四)毁谤天使:上文已论述这段记载的希伯来背景,及其对现代人生疏不明的地方。其实,这记载的意义也很广泛。恶者强调物质世界,而认为属灵世界都是虚幻不存在的。他从来听不见 神微小的声音。他是完全属地的,忘却了天堂的存在,当天堂的美景与妙音向他传出时,他却有如盲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自毁且毁人(二12-14

彼得猛烈地抨击那些作恶的人,透过这段经文,彼得透彻淋漓地表达了他内心的义愤。

作恶者正如畜类一般,是自己的兽性的奴隶。彼得说牲畜只供他人捉拿宰杀,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寻求肉体享乐的,简直是自我毁灭;以此享乐为生命最终日标的,是极愚蠢的自杀行径,到头来,享乐也丝毫不能留存,如堙云般悄然逝去。彼得的意思很有道理,而且这真理历久弥新──如果一个人只顾追求肉身之享乐,到头来,遭害的仍然是他自己,健康被摧毁,心智被折磨;最惨的,就是他最后连一点福乐也不能尝到。贪吃暴食的,食欲必被摧毁;酗酒的,健康必离他远去;终日流连声色犬马的,身体必虚弱;一味自我放纵的,其性格必致柔弱,心境必不得安泰。

这些人以在白天花天酒地,旺饮暴食为乐。他们是基督徒神圣团契的污点;是祭牲身上的残缺,导致完全不宜于献给 神。我们再要强调一下,就是彼得在这里所说的,不单是宗教真理,也是一般普通常识。肉体的快乐不能持久,这是真确的。沉迷于肉欲之中者,时间愈久,必愈觉得肉欲之不够刺激,需要更多的放纵才能获得极短暂的快乐;奢华宴乐,狂饮暴食正是如此。此等人只是将生命为赌注,结果必输无疑,毫无前途,快乐也变为痛苦。

彼得继续抨击这些恶者,在第十四节中他用了一希腊句子来描述这些人,而这句子很难被译为英文。希腊文直译是:‘他们的眼中满了淫妇。’这话的意思很可能是:他们如带上了有色眼镜般,在每一个妇女里面,都可能看见一个淫妇的妖荡,而蓄意引诱她们以满足其一己的色欲。犹太教师们曾如此说:‘手与眼都是罪的掮客。’又如主耶稣所说的,这些人观看妇女,目的是要挑起淫欲(太五28)。他们已经被淫欲浸蚀至一个地步,看任何人也免不了满眼淫色。

彼得很严峻地指责这些人,他们止不住犯罪,心中习惯了贪婪。这整个句子是由一个希腊单字pleonexia,而来,这字有贪婪那些你无权得到的东西。这是一幅很可怕的图画,和合本以‘习惯了’来表示那些人的态度。他们有如运动员在赛前准备自己,习惯比赛的一切要求。同样地,这些人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脑筋,完全集中于那些他们不可获得的东西上。他们蓄意泯灭良心的声音,日久则将良心也破灭了;他们蓄意违背人性善良的光辉,最终,人性那一点的光辉也熄灭了。

最后,彼得还有一项抨击。此等人不单自欺,更是欺人。他们引诱那心不坚固的人,‘引诱’一词是由希腊文deleazein而来,有以饵诱捕的意思。诱惑他人与己同流合污者,罪恶更深重。

 神啊!求你为了耶稣的缘故,
饶恕我们过去的恶行,
往日的不义,
及教唆他人作恶的无耻行径。

每一个人必须为自己所犯的罪负责,若引诱他人犯罪,无疑是加重了自己的罪担,这真是痛苦难言啊!

往错谬里直奔(二15-16

彼得将他那个时代里的恶人喻为古代的先知巴兰,在犹太人流行的概念里,巴兰已经成为所有假先知的预表。巴兰的故事详记于民数记廿二至廿四章。故事描述摩押王巴勒惧怕以色列人的长胜军即将压境,他便差人召巴兰为他咒诅以色列人,且预备许多财物礼品为酬。起初巴兰并不肯应巴勒之邀,心却贪婪那些财物。但在巴勒苦劝之下,巴兰卒同意巴勒的邀请。结果,其所骑的驴竟停于路上,开口以人言斥责巴兰。

巴兰并未为巴勒所收买,这是事实;但巴兰的贪心确是不可推诿的。在民数记廿五章里面记述了另一则故事,描写以色列人如何被引诱去拜巴力,及与摩押女人们行不可告人之事。犹太思想乃是认为这纯粹是巴兰的诡计,以色列人失败,巴兰应负全责。当以色列人凯旋地进入迦南地时,‘又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巴兰。’(民卅一8)毫无疑问的,巴兰的确成了假先知的典型代表。其两项特征也出现于彼得那时代的恶人身上。

(一)贪婪无度:民数记的记载将巴兰那种贪爱巴勒所准备各样财物的雀跃心境,描写得入木三分。他固然没有接纳这些财物;但其贪婪之心却不可抹杀。彼得那个时代的恶人也是如此贪婪,他们谋利不择手段,以教会会友之名作利己的勾当。

(二)教唆以色列人犯罪:他领人离弃正途而随从错谬,他诱人背 神忘义。彼得那时代的恶人也是如此,引诱基督徒离弃正途,不忠于耶稣基督。

那些贪图名利,引诱他人同流合污的,必永远受咒诅。

重入罪坑(二17-22

彼得仍然是在指控那些作恶的人。

他们谄媚人,为了是要施行欺骗。这等人就如无水的井,被狂风摧逼的雾气。试想有一旅者,听说前面有一水井,井里的水又清凉,又甜美,可以解他旅途的口渴;谁知道找到那口井的时候,才发现这口井已经干裂了,里面一滴水也没有。又试想有一位园丁,整天盼望雨水下降,滋润其田地;当他看见黑云密布,满以为雨水即降;谁晓得狂风骤起,将雨云吹得无影无踪,只有空欢喜一场。比格如此说:‘没有知识的老师,就如一口无水的井一般。’这些人又如弥耳顿书中的牧者:‘其羊群因饥而咩咩不绝,但却不得温饱。’他们夸口谓有好消息,到头来,却令心灵干渴者不得滋润。

他们的教训充满了矜夸与虚妄。基督徒的自由时常都带有危险,保罗劝勉其信徒谓他们已被呼召而归人自由,但,千万别利用这自由作放纵肉体的机会(加五13)。彼得也告诫其信徒谓他们已获自由,但,千万别藉自由而遮盖恶毒(彼前二16)。这些假师傅也传自由,但,这自由却是纵容人犯罪的。他们只在人性的阴暗面下工夫,引人犯罪;而不在人性的善良面工作,使人行善。彼得明言他们如此行,是因为他们作了自己情欲的奴隶。辛尼加说:‘被自己所劳役的人,是最痛苦不堪的。’帕修斯(Persius)向当代沉迷声色犬马之徒说:‘在你腐败心肠中所成长的主人使你的健康受损害。’这些教师们向人宣扬自由,而自己却是奴隶,而他们所谓的自由却使他们陷入情欲的奴役之中。他们的信息矜夸不实,因为与基督所传的背道而驰;他们的信息虚妄,因为凡跟随他们的至终都成为奴隶。在这一切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异端毒素:使恩典成为犯罪的借口,而不是使之成为能力之源,及前进的动力。

如果他们从前认识基督,而现在却重陷罪中,他们的景况必定比以前更不好。这人的情形就好像比喻中那被鬼附的人一般,其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太十二45;路十一26)。若某人从不知道正途而随之,则不能症为有罪的。相反的,他若知道正途,但却故意踏上错谬的路,他便算有罪的。这样的人,不认识真理倒好,因为他对真理的认识反倒成了他的指控。人不能推诿因知识而带来的责任。

彼得以轻视的口吻来结束这一段经文。恶人有如狗一般,转过身来吃牠刚才所吐出来的(箴廿六11);或如猪洗净了,又到泥泞中翻辊。他们虽曾认识基督,但在道德上却腐败不堪,因他们刻意在罪中作乐,而不愿意在德行上进步。这是多么严峻的警告啊!人因自甘堕落而被罪恶重重围困,致对优美德行视若无睹。──《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