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问安(一1)
一个虔诚委身的基督徒总是先弄清楚他的崇高信仰──这是他一切思想的基础──才可以开始写东西。保罗未曾到过歌罗西,因此,在信首第一句话便表明他靠甚么权柄写这封信给歌罗西人。他只用了一个字去表达出来──他是一个使徒。使徒apostolos的字义就是一个被差派出外的人。保罗有权向他们说话,因为他蒙 神的差派向外邦人作传道的使者。尤为甚者,他是奉 神旨意而作使徒。这个职位并不是保罗赚回来,或用劳力获得;这是 神亲自给与的东西。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我;而是我拣选你们。’(约十五16)。我们在这封信的开端便看见了恩典的整套教义。一个人决不应该抱着一种自创的心理,而应该时刻记着是 神把他造作出来的。
保罗把提摩太与他相连并提;而保罗给他一个很可爱的名称。他称提摩太为弟兄──这也是保罗给该犹(罗十六23);所提尼(林前一1);与亚波罗(林前十六12)的称呼。兄弟友爱之心乃是基督徒事奉,与基督徒职位,最基本的必须素质。
卑马伦(Premanand)是一个出身高贵和后来皈依基督的印度人。在他的自传中,卑马伦描写一段关于牛津传道会在加尔各答的希朗神父(Father E.F. Brown)的传道事迹。希朗称得上是众人的朋友;和他特别友善的就是那些马车夫,电车售票员,劳苦大众和数百贫苦的街童。后来卑马伦在印度各处游历,他常常遇到曾在加尔各答住过的人,他们到处寻找希朗,到处问人说:‘那位与加尔各答街童最友善的朋友仍然活着吗?他经常与贫苦大众手拉手而行。’龙亨利爵士(Sir Henry Lunn)最爱引用他父亲描写他祖父的一句话:‘他是穷人和富翁的朋友──对贫者他不傲慢;对富者他不卑屈。’
若我们引用现代人明白的一句话,基督徒的事奉工作必须持着和所有人都合得来的能力。保罗不是称呼提摩太为一个传道人、教师、神学家、行政人员,而是一个弟兄。高傲的人决不能够胜任作耶稣基督的真正仆人。
第二点引人注意的事实就是保罗在信首语称他们是在歌罗西的圣徒和忠心的弟兄。从书信的开始称谓来看,保罗已改变了从前的习惯。在早期的书信中,他经常指明以教会为收件人。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便是以写信的地区教会为收信人的。但从罗马书开始,包括歌罗西书,腓立比书和以弗所书,保罗便改用该地的圣徒为收件人。当保罗的年纪大了,他便逐渐看见个人的重要性。教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整体;她是包括男女儿童在内,当保罗的人生经验与年岁俱增的时候,他所见的教会就是以个别的信徒作基础,因此他把请安的格式也改变了。
信首的问安是以两个重要的平排字句描述作结束的。这封信是写给那些在歌罗西,和在基督里的基督徒。一个基督徒时常活动于两个范畴。他一方面活在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也活在基督里。他生活在两个领域中。面对着这个世界带来生活上的责任,他决不应该轻看;但是他也要超越这个世界,而活在基督里面。他要在这个世界里面走动,但无论他往那里走,他仍然活在基督里。因此外界的环境不能左右基督徒的行动;他的平安与喜乐是不受环境支配的。所以基督徒可以尽心尽力担当任何一种工作──可能是劳力的,不愉快的,痛苦的;可能是不受人重视的;可能酬报小和不会受人赞赏的;然而基督徒却能辛勤,乐意和不抱怨的去做,因为他是活在基督里,而他无论做甚么都是为主而做的。我们各人住在自己的‘歌罗西’,但是我们众人都在基督里,而基督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双重的承诺(一2-8)
这里展示给我们看的,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精髓。那能够令保罗心里高兴,和感谢 神的事实,就是他听闻歌罗西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显示了两种最优美的素质──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
这实在是基督徒生活的两面。基督徒必须有信心;他必须知道他所信的是甚么。但他亦必须对人有爱心;他必须把自己的信仰付诸行动。单有信心仍是不足够的,因为人可以高举自己的正统信仰,然而一点爱心也没有。单只爱人也是不足够的,因为爱心若没有真确信仰作支持的话,人的行动便只能视作以情感用事。故此基督徒有双重的承诺──对耶稣基督和他的邻舍的承诺。我们因此可以说: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对人的爱心,乃是基督徒生活的两条形状相似的柱石。
信心与爱心是靠赖那存在天上的盼望而建立的。到底保罗这句话的正确意义是指甚么呢?保罗是否希望让歌罗西人看见他们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对人的爱心,将来有一天可以盼望在天上获得酬报呢?这是不是指将来‘渺茫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比这里所指的事情更深一点。
让我们这样思想──人对基督忠诚可能牵涉个人各种损失、痛苦和试炼。他可能要抛弃许多心爱的事物。用爱心待人,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一种愚拙的行为。人为何要毕生舍己,替人服务?我们为甚么不可以‘得过且过’?我们为甚么不可以把一个弱小的弟兄挤出去?我们的答案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存在天上的盼望。
正如新约学者慕尔(C. F. D. Moule)所描述,盼望是一种确定的信念──知道这个世界虽然有它的各种方法,但 神的爱心方法必然是决定性的。此外卢伟(James Russell Lowell)在他们所写的现在的危机(The Present Crisis)一书中把盼望的意思写了出来:
罪恶根源虽然昌盛,惟独真理牢不可破……
真理永远在支架上屹立;错谬永远坐在它的宝座,──然而这个真理支架统治未来;而且,在那未揭晓的背后── 神在暗影中站立──时刻看守着祂自己的子民。
基督徒的盼望乃是深信 神的方法是最美好的,而且唯一真正的平安,唯一真正的喜乐,唯一真正和最持久的报酬,是在这个盼望里面才可得着。人对基督忠诚可能在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麻烦──但它却不是决定性的结果。世人或会鄙视讥笑爱心的行为,认为是愚拙方法──然而 神的愚拙比人的智慧更聪明。基督徒的盼望是持守着一种信念──人将自己的生命安稳倚靠 神必然胜过信赖这个世界。
福音的精髓(一2-8)(续)
第六至第八节可以说是描述福音是甚么和做甚么的撮要。保罗已经说了许多关于盼望的事情,而歌罗西人亦已经听闻和接受了。
(一)福音是 神的好信息。这信息是论到一位 神,祂是人类的天上良友,热爱世人灵魂的主。福音至要的一件事就是带领我们与 神建立一种正确的关系。
(二)福音是真理。从前的一切宗教只能称为一种‘猜测有关 神’的信仰。基督徒的福音不是叫人猜测 神,而是肯定帮助人认识 神。
(三)福音是普世的。福音是属于全世界的人,而并不是局限于任何一族、一国,或者任何一种阶级或环境的人。世上属于全人类的事物很少。一个人的智力决定了他的学习深度;一个人的社会阶级决定了他的活动范围,一个人的物质财富决定了他可能积聚的家产;一个人的特长恩赐决定了他可以做得来的事情有多少。但是,福音的门是向全人类敞开,而且绝不会有例外的。
(四)福音是有生产力的。福音会结出果子并且不断的增加。福音在人类历史与经验中,已经证实它具有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力量,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它可以改变一个罪人成为良善的人;可以慢慢地除去社会的自私与残暴,使人人都有机会照着 神的旨意共存生活。
(五)福音宣讲恩典。 神供给人东西,超过 神要求人替祂做的事情; 神送给人的礼物超过 神要求人献给祂的礼物。
(六)福音是藉着人而传递的。福音是由以巴弗亲自带给歌罗西人。福音得以传给世人,必须藉赖人作传导媒介。我们就是福音传递的工具。人若获得福音,就有义务必须与别人分享。福音来自 神,但必须藉着人传递给人。耶稣基督极需要我们作祂的手、脚和口──把祂的福音带到那些从来未有机会听闻福音的人当中。
祷告者祈求的要点(一9-11)
能够听闻一位圣人为他的朋友祷告,当然是一件极宝贵的事情;现在我们在这段经文中便听闻这样的祈祷。有人曾说这段经文教训有关祷告祈求的本质,比新约其它任何一处多,正如慕尔所说;这里教导我们如何在祷告中提出两种祈求──祈求辨认 神的旨意;然后再祈求力量去行祂的旨意。
(一)祷告是以祈求得着不断增长的知识,以致能够明白 神的旨意作开始的。祈祷最重要的目的乃是明白 神的旨意。我们留心听 神的话,而不是要 神听我们的话;我们不是要说服 神照我们的话去行,而是找出 神希望我们做甚么。当我们祷告的时候,我们应该说:‘愿你的旨意成就’,但是我们很容易犯上错误而说:‘愿你的旨意改变’。所以我们祷告的首要目的不是向 神说甚么,而是学习怎样去听 神向我们说话。
(二) 神的知识必须用来阐明我们人类的环境。我们祈求属灵的智慧与悟性。属灵的智慧就是sophia──我们可以称它为首要原则的知识。悟性就是sunesis,而希腊人有时称它为一种应急的知识──它的意思就是运用首要原则处理生活上的实际环境的能力。故此当保罗祈求他的朋友有智慧和悟性的时候,他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基督教伟大真理,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工作和决定中,晓得运用这些真理。一个人可能对神学极有修养,然而在实际生活上却不晓得怎样去应付;能讲能写永恒真理的人,却可能不晓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所以基督徒必须明白基督教到底是甚么──他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领域,而是你活在日常的事务中。
(三)这种明白 神旨意的知识,和这种智能与悟性,必须产生正确的行为,所以保罗祈求他的朋友行事为人能够取悦 神。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比祷告更实际。祷告不是逃避现实;祷告必须与行动搀手同行。我们祈祷的目的,不是避开生活的难题;乃是要得着力量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四)担当这些责任必须要有力量。因此保罗祈求他的朋友能够从 神的手中接受力量而坚强起来。生活的最大困难不是知道怎样行,而是实在行出来。许多时候,我们十分清楚在甚么情形之下,便要怎样做;然而我们最需要的,是把知道付诸行动。而在祷告中我们可以得着力量。倘若 神只把祂的旨意告诉我们,我们的处境可能会更加苦闷;但 神不单把祂的旨意告诉我们,祂并且赐力量给我们去实行。
我们未求知识,但你已将知识给我们,
但主啊!那里存着我们至深的需求!
在这些崇高的人生意向中,帮助我们建立──事工,生活的事工。
我们藉着祷告能够获得全世界最伟大的礼物──就是知识加上力量。
三件伟大的礼物(一9-11)(续)
保罗在这段祷告中,称为祈求的部分是以三样伟大的素质作结束的。他祈求他的歌罗西朋友可以得着坚忍,忍耐和欢乐。
坚忍和忍耐这两个希腊字是经常相连在一起的。坚忍就是hupomone,而忍耐就是makrothumia。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当然希腊人并不会生硬地把它们分别出来。但是当这两字同时出现的时候,它们的不同意思便显而易见了。
Hupomone在钦定本中译作忍耐;它并不是指人只要低头,任由外来事物冲击的一种忍耐。它不单指人有耐力忍受事物打击,并且有力量把忍受的事物改变成荣耀的结果;它是一种能克服事物的忍耐。故此hupomone能帮助我们充满着胜利的姿态,去应付生活上任何的冲击。
Makrothumia在钦定本中经常译作忍受艰苦(long-suffering)。它的基本意思是对别人能忍受。它是指人的心思和意念持有的一种质量,使他能够忍受别人的恶感、仇视和残酷,而永远不会使他产生毒恨:别人虽然顽劣不可教,但决不会令他失望;别人的愚妄永远不会令他发脾气;别人的冷酷无情永不会令他失去爱心。故此makrothumia是一种宽容的精神-对人有忍耐,有信心和有盼望。
所以保罗祈求(hupomone)──任何环境也不能消灭的坚忍;和makrothumia──任何人也不能征服的忍耐。保罗祈求基督徒在任何环境中皆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没有人能消灭他的爱心。基督徒对事物所表现的坚忍,和对人所表现的忍耐是不受损毁的。
此外,保罗祈求他们有欢乐;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对事和人拼个你死我活;他必须持着一种容光焕发的欢乐态度去应付生活上的一切问题。基督徒的欢乐是在任何环境之中都能喜乐的,正如慕尔所说:‘倘若欢乐没有在受苦的泥土中植根,这种欢乐必然是很肤浅的。’人在顺境时当然很容易会欢乐,但基督徒的欢乐荣光能够照透生活中任何一切的黑影。
因此基督徒的祈祷是如此的:‘主阿,求你帮助我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得胜;使我对每一个人都能够忍耐;并把欢乐赐给我──这是任何环境和任何人也不能从我手中夺去的。’
祷告者的极大感恩(一12-14)
保罗转而为基督徒在基督里面接受的益处,向 神感谢。这里有两个主要的思想。
(一) 神赐给歌罗西人分享圣徒基业的权利。整段经文与保罗在使徒行传向亚基帕王所讲的一段话有极相似的地方──当时保罗述说 神赐给他的工作:‘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 神,又因信基督,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廿六18)。第一个权利就是赐与外邦人能够和 神拣选的子民分享基业。犹太人一向就是 神的选民,但现在选民之门已经向全人类敞开了。
(二)第二个主要的意思,照着标准修订本所译就是: 神已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我们可以译作: 神已经带领我们进入祂爱子的国里。保罗所用的迁移或带领进入的原文是methistemi这个希腊字是有特别的用法。在古代中,当一个国家战败另一个国家的时候,习惯上是要把战败国的人民上了枷锁,然后驱送他们进入战胜国的强土。所以犹太人北方的王国曾被带往亚述国;南方的王国曾被迁往巴比伦。这就是保罗的意思── 神把基督徒迁到祂自己的国度里。这个意思不单指迁移,而且这包括拯救在内。这个意思指示四方面重要的事情。
(甲)它指从黑暗到光明的迁移。人若没有 神便好像在黑暗中摸索和跌倒。他们不会知道做些甚么,也不知道朝那一方面前进。这样的生活必然充满着怀疑与愚昧。当殉道者标尼(Bilney)读到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拯救罪人的信息,他说这事就好像黎明的光辉冲破了黑夜一般。 神在耶稣基督里,已经把祂的光辉赐给我们;我们可以藉此而活,并且仗赖它而死。
(乙)它指从奴役进入自由的迁移。这就是救赎的意义了。这个字用来表达一个奴隶获得解放,和我们从某人的控制中购回一些东西。人若没有 神,便会终日恐惧与沉迷在罪恶当中,以致求助无门,像奴隶一样,唯有在耶稣基督里可以得到释放。
(丙)它指从定罪而获得饶恕的迁移。当人犯罪后,除了 神定罪外,他便不配得到任何东西;但是他现在可以藉着耶稣基督的功劳,发现 神的爱和饶恕。他现在知道自己不再是 神审判台前的罪犯,而是失而复得的儿子;父亲的家门时刻为他敞开。
(丁)它指从撒但的权势进入 神的权能的迁移。人可以藉着耶稣基督从撒但的桎梏困縳中获得释放,而变成一个 神国的公民。正如一个地上的胜利君主,可以把他征服的人民迁移到一个新的国土里面;同样 神也能用祂得胜的大能,把人从罪与黑暗势力中,迁移到那圣洁与光明的领域。
耶稣基督的充分满足(一15-23)
这段经文既然如此难以明白,而且又如此重要,我们必须用较长的时间去阐释它的内容。我们会把它分成数段──首先提及写这些经文的环境,然后再看保罗在这书信中描写的基督观。
壹·错误的思想家(一15-23)(续)
这是一个事实,当人的心思必须思考的时候,他才会尽量发挥他的思想;当人的信仰遇到对抗和攻击时,他才会真正开始思想自己信仰的含义。教会一直到了一些危险的异端思想崛起与她对抗的时候,她才知道她的正统思想的丰盛。而且基督教本身也具有一种特色──她常常会产生一种新的丰盛力量去应付任何新的环境。
当保罗写歌罗西书的时候,他不是处身在一个真空的境界里面,正如我们在绪论中提及,他是针对一种特别的环境而写的。在早期教会中,我们已经看见一种称为灵智派的思想倾向。信奉这种学说的信徒,我们称他们为灵智派学者(Gnostics)──这个字的大概意思就是指一些知识分子。这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实在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于是他们企图把基督教信仰改变成一种哲学,并且与当时其它流行的哲学思想牵连附会。
灵智派开始时是持着一个基本上的假设──认为物质完全是恶;灵则完全是善。他们再进一步主张物质是永恒的。这个世界是从邪恶的物质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用一种专门术语来表达──基督徒相信宇宙是从无而生有,而灵智派则相信宇宙从邪恶的物质生出来。
神既然是个灵,灵是完全良善,而物质是完全邪恶,这是灵智派所说的。由这观念引伸,真的 神不能触摸物质,因此 神不能担当创世的任务。所以灵智派便产生一套创世的理论: 神发出一系列的放射物,这些放射物是一个比一个远离 神,而最远的一个放射物,便可以触摸物质,并且创造宇宙。
灵智派学者再进深一点说,这些放射物愈远离 神的,便愈不认识 神。离 神最远的,不单不认识 神,并且还要与 神作对。灵智派学者结论认为创造这个世界的那一个放射物是不认识 神而且还要与真的 神对立;有些时候,他们会把这个放射物视作旧约的 神。
这套思想产生若干逻辑上的推论。
(一)正如灵智派学者主张,造物主并非 神,而是一位与 神敌对的代理人;这个世界不是 神的世界,它只属于一种与 神对立的力量。因此,保罗坚持 神创造这个世界。创造这个世界的代理人并不是不认识 神,也不是与 神敌对的放射物,而是耶稣基督──祂是 神的儿子(西一16)。
(二)正如灵智派学者主张,耶稣基督并不是独特的。我们已经提过,他们创立一种理论,说在世界与 神之间有一连串的放射物。他们坚持耶稣只不过是这些放射物中的一个。在这些放射物中,基督的地位可能相当高;甚至可能是最高的;但极其量只不过是许多个放射物当中的一个。保罗对这点提出答辩──他坚持一切丰盛都住在耶稣基督里面(西一19);并且 神本性的一切丰盛,有形有体的都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在歌罗西书的崇高主题中,其中一个便是要显扬基督的全然独特性和强调 神的整体本性也在祂里面。
(三)正如灵智派学者主张,关于耶稣基督的认识,他们还有另一个论调。倘若物质必然是恶,那么身体也必然是恶。接着他们便指出那位能把 神启示出来的,决不能够有一个真的躯体。祂可能有身体外形,但事实上祂只具一个精神上的幽灵。灵智派完全否认耶稣具有人性。举例来说,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曾描写昔日耶稣走路的时候,连足迹也不会留在地上。这就是保罗写歌罗西书的时候,必须引用这些令人诧异的词句了──他说 神藉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人与 神和好(西一22);他又说 神本性的丰盛,有形有体居住在祂里面。保罗为要反驳灵智派,必须高举耶稣具有血肉的人性。
(四)人的任务乃是找寻通往 神的路。正如灵智派学者主张,这条通路已经阻塞了。这个世界与 神之间存在着一连串放射物。人的灵魂若要升到 神面前,必须先跨越这些放射物的重重障碍。通往 神的办法就是藉着一些灵智派宣称可以提供给人的口令和知识。它是指两件事而说的。
(甲)它认为救恩是一种理性的知识。保罗为要抨击这点,于是坚持救恩不在乎知识;而是系于 神的救赎和罪的赦免。灵智派的教师认为简单的福音真理并不足够。灵魂若要找到通往 神的路,就必须获得更详尽的知识和一些秘密的口令,而这些东西惟独灵智派才知道。保罗则坚持人只需要耶稣基督福音所赐的救赎真理,此外甚么也不需要了。
(乙)若果救恩必须完全倚赖他们所说的详尽知识,很显明的救恩便不属于每一个人,而只限于那些智者,所以灵智派学者把人分作两类──属灵的与属世的;只有属灵的才可以真正的得救。普通人决不能得到完全的拯救。所以保罗写歌罗西书一章廿八节这句伟大的经文的时候,心中就是针对他们这种思想而把救赎的真理表达出来。他的目的是警告各人,和教导各人,要使各人在耶稣基督里得以完全长成。保罗反对得救只限于一小撮智者的理论;保罗传讲的福音乃是人人可以接受的──无论知识如何肤浅或者目不识丁;无论如何聪明和有学问,同样都可以接受福音而得救。
以上提及的,就是灵智派的教义。当我们所读这段经文时(其实整封信都是),心中都要紧记着这个背景,因为保罗是驳斥这派异端而写的。只有紧记之,我们才会明白保罗所说的话。
贰·耶稣基督代表甚么(一15-23)(续)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提及有关耶稣的两件重大事情,目的就是解答灵智派学者的错谬思想。灵智派学者曾说耶稣只不过是许多个居间者当中的一个,因此无论耶稣如何伟大,祂只不过是 神启示的一部分。
(一)保罗说耶稣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 神的像(西一15)。他在这里所用的一个字和它的图画,足以唤醒存在读者心中,各方面的追忆。原文是eikon,正确的翻译就是像。正如赖福指示出来。像可以代表两件事,这两件事亦可以互相结合成一个意思。它可以解作代表陈述(representation);但当这个陈述达到完全足够的时候,便会变成一种言行的显示(manifestation)。当保罗用这个字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要指出耶稣完全彰显 神。我们若想知道 神的样子,我们就必须注视耶稣。耶稣以一个有形的躯体,使人能看见、认识和明白的形像,把 神完全彰显出来。但使人最惊奇而又感兴趣的就是这个字的背后历史了。
(甲)旧约和新约间的书籍很多论到关于智慧。箴言书二章和八章就是详述智慧的重要经文了。在这些章节中,智慧被称为与 神共同存在的永恒者;自从创世开始,智慧已经存在了。现在,我们可以从所罗门智慧书(Wisdom of Solomon)七章廿六节里面,看见作者用eikon这个字表示智慧;智慧就是 神美善的形像。保罗就好像转过来向犹太人说:‘你们穷一生的时间,不断思索,梦想和写作关于这个神圣的智慧──祂从 神自有的开始已存在,并且创造这个世界,又把智慧赐给人。现在智慧已经在耶稣基督里面,以人的身躯形体让所有人看见。’耶稣实在已经应验了犹太人日夕思念的梦想。
(乙)希腊人对‘道’(Logos)── 神的理智的整套思想着了迷。他们认为Logos创造这个世界;把理智放进这个宇宙,保持星体运行,叫这个世界倚赖它而生存,并且把思想放进人的心里面。斐罗(Philo)就是层出不穷的引用eikon这个字去代表 神的道。‘他称这不能看见的和神圣的道,就是 神的像(eikon)。这“道”只有人的心思才能领会。’(斐罗着:论宇宙的造物主Concerning the Creator of the World:8)保罗好像是对希腊人说:‘你们六百年来一直梦想、思索和著作关于理智、心思、道和 神的“道”,你们称祂为 神的像(eikon)。在耶稣基督里面,这个“道”已经明明的显露出来,并且可以让人看见。你们的梦想和哲学,在祂里面已经变成真的了。’
(丙)以上提及和eikon这个字有关连的描述,可以视为最高思想境界的发展,而只有哲学家才熟悉这些理论的。但是对第一次听闻或读过这个字的人来说,他们心中亦会立即产生两个比较简单的相连概念。他们思想立即追忆创世的故事。这就是旧约描写 神造人所用的一个字:‘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一26,27)这里的提示实在极有启发性。人受造的样子不是别的形像,乃是照足 神的形像(eikon)。这个字与创世记所写的形像是一模一样的。人本来应该具有这样的尊崇地位,但是当罪恶溜进来,人便永远不能抵达他的目的地。保罗用这个字描写耶稣,而事实上他是对他们说:‘试注目看这位耶稣,祂不单祇把 神显示给你们看,祂还显示出人本来应有的地位。这里就是 神设计人类应有的样子。耶稣能够把 神完全显露;同时也能够把人完全显露。’在耶稣基督里,启示了 神的本性和人类的本性。
(丁)但是当我们到了最后,我们还可以看见一个比上述更显浅的概念。我们相信在保罗的读者中,许多没有甚么知识的人都会想到的。即使他们不晓得智慧文学,斐罗的著作,或者也不懂旧约的创世故事,但是他们一定明白这个意思的。
Eikon的缩写字eikonion写出来。在希腊人的日常语言中,可以解作一个肖像。在古代的芦苇纸古卷文献中,有一封信是由一个名叫亚培安的青年士兵,寄给他的父亲伊培马加斯。到了结语的时候,他说:‘我把余提蒙替我绘画的一帧细小肖像寄给你。’这是古代希腊人的字汇中与我们今天的照片最相似的一个字了。但是这个字还有另一个用途。当他们书写任何一种法律上的文件,例如契据或欠单,常常都会把签约者双方的主要特征同时描述在契据上面,以便将来可以稽查而不致有误。这种描述特征,希腊文称为eikon,因此eikon可以解作订约人的个人特征撮要,所以保罗对那些思想比较单纯的人说:‘你们知道当与人订约的时候,都会把一段eikon的文字写上作查考识别。耶稣就是 神的肖像(eikon)。在祂里面,你们可以看见 神个人的显著特征。倘若你们想知道 神的样子,只要注目望向耶稣便可以了。’
(二)保罗所用的另一个字记载在十九节中。保罗称耶稣是 神的pleroma。Pleroma的意思是丰满,完整。这是绘画整幅图画必须用的一个字。耶稣不只是 神的素描,或者形容为 神一个素描和毫无生气的肖像。在祂里面,全部事物都绘画出来了;祂把 神向人类完全启示出来,此外 神再不需借助任何东西了。
叁·耶稣基督与受造世界的关系(一15-23)(续)
我们还记得,根据灵智派的学说,宇宙的创造者是一位次要的神祇,祂不认识和敌对真正的 神。保罗的教训则坚持 神儿子乃是创世的代办人,因此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有关爱子与受造世界的四件事情。
(一)祂是一切受造物中首生的(西一15)。我们对这句话必须小心处理,然后才可以找出它的正确意思。若照英文的翻译解释这句话,可能指儿子是第一个被造出来的人;但是按照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思想来说,这个前缀生的(prototokos)──的时间观念,并不重要。我们要注意两件事情。首生的通常表示一个尊贵的称号。举例来说,以色列民族就是 神首生的儿子(出四22)──这个意思是指以色列民族乃是 神最宠爱的孩子。第二,我们必需指出首生的是弥赛亚的一个称号。在诗篇八十九篇廿七节中,根据犹太人自己的阐释,有关弥赛亚的应许是这样记载的:‘我要立祂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从上述的示例来看,首生的很明显并没有指时间上的次序,而是指一种特别的尊贵地位。所以当保罗说爱子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意思是说受造万物最高的尊荣全属耶稣。倘若我们仍要保留时间与尊贵这两个意思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译:‘祂是在一切创造以先生出来的。’
(二)万物都是藉着儿子造的(16节),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事物,完全是祂造的。犹太人,特别是灵智派学者,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天使观念。对灵智派学者来说,他们相信人与 神之间存着一连串居间物。在七重天中间,有不同等级的天使,各掌其位,各居不同领域,他们分别被称为是有宝座的,有主权的,有权势的和有权柄的。保罗把这些理论一笔勾销;他认为这些信仰是无关宏旨的。保罗事实上对那些灵智派学者说:‘在你们的思想中,天使的地位非常重要;你们认为耶稣是天使当中的一个。事实上不是这样;是耶稣创造了天使。’保罗的教训指出负责创造的代办人并不是次要的神祇,并非不认识 神和与 神敌对的;祂是 神自己的爱子。
(三)万物都是为儿子创造的(17节)。 神的儿子不祇是创世的代办人,祂也是创世的目标。换言之,整个受造的宇宙是属祂的。宇宙万物向祂崇拜和向祂表达敬爱,使祂得着尊贵和喜乐。
(四)保罗用了一句奇异的话,‘万有也靠祂而立。’这个意思不单指出 神的儿子在创造的开始作了代办人,在创造的终点成了一个目标;并且在始和终的中间,就是在我们所认识的时间当中,维系着整个宇宙。这就是说,一切支持这个世界有条理而非混乱的定律,可以反映出爱子的心意。我们所明白的地心吸力和其它支持着整个宇宙的自然律,不祇是科学的定律,而且也是神圣的。
因此耶稣就是宇宙之始和宇宙之终,同时也是维系着整个宇宙的力量──祂是这个世界的造物主,生命的支持者和至终的目标。
肆·耶稣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一15-23)(续)
保罗在十八节中描写耶稣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他把四项重要的事实区别出来。
(一)祂是教会全体之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于是成了有生命组织,祂藉着这个组织而行事,而让人分享,一切经验。但是,从人的方面来说,身体乃是头的仆人;若没有头,身体便失去了力量。所以耶稣基督乃是教会属灵的领袖;教会必须在祂指挥之下而生活而行动。没有祂,教会便不能思想出真理,不能正确的行事,不能决定她应走的方向。这里存着两件可以结合起来的事:一种权利的观念──教会的权利是作为一个工具,而基督则是藉着这个工具而进行工作的;另一个警告的观念。倘若人疏忽或者滥用自己的身体,他的身体便不适合作仆人,执行自己心意希望达到的目的。所以教会若不自律而又过着粗心大意的生活,她便不能作基督的工具,因为基督是教会之首。
(二)祂是教会的元始。元始的希腊字是arche──这个字具有双重开始的意思。它不但指时间上的之始,如数目字的‘一’;或英文字母的‘A’;它还指示一件事物的起源──能够推动事物的原动力。倘若我们记得保罗刚才所说的话,我们便会清楚明白他想表达的思想──这个世界乃是基督的创造;而教会就是基督的新创造。
她是祂的新创造,
用水和道而造成。
基督是教会生命与存在的资源,祂并且继续指引教会的一切活动。
(三)祂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保罗在这里返回初期教会的思想、信仰、与经验的中心──主的复活。基督不止是我们所读和所认识的一个曾活过而又死过的人。祂是一个藉着复生而能永远活着的人。我们可以和祂相遇,并且经验与祂同在;祂不是一个已死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已成为过去的宗教创办人,而是永远活着的一位。
(四)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复活的耶稣基督就是祂作主宰的至尊名称。祂藉着复活已显示出祂能战胜每一种敌对的力量;任何事物──无论是生或死──都不能够把祂拘禁。
这就是耶稣基督与祂的教会的关系所表现的四项事实。整体而论,祂就是一位活的主宰;祂是教会的源头和元始;祂是教会的总指挥;祂因为胜过死亡,成了万物的主宰。
伍·耶稣基督与万物的关系(一15-23)(续)
在十九与廿节中,保罗列出基督替整个宇宙工作的若干伟大真理。
(一)祂来的目的是叫人和好。祂来调停,并且沟通人与 神之间的隔膜。我们必须注意一件事,并且时刻记在心中──就是 神主动与人和好。新约从来没有说人欲与 神和好,而是经常说 神要与人和好。 神对人的态度只有存着爱心,此外决不会混杂任何别的动机。有些时候,我们从讲道中听闻一种神学论调,告诉我们耶稣能够把 神的忿怒改变成为爱心。但在新约中我们却找不到任何经文,能够证明这个论点。整个救赎的开始是先由 神主动发起的。这是因为 神极爱世人,而差祂的儿子来到世上来。 神差祂的儿子来的唯一目的乃是劝服人归向祂,这就是保罗所说:‘叫万物与祂和好。’
(二)和好的媒介乃是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和好的动力就是耶稣基督的死。保罗心中所想的意思是甚么呢?他的想法正如罗马书八章卅二节中所写的一样:‘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藉着耶稣的死, 神对我们说:‘我就是如此爱你们。我爱你们这般深──甚至肯使我的儿子替你们受苦和受死。’十字架证明一件事实──只要能够使人回心转意而归向祂, 神的爱便没有达不到的!一个如此伟大的爱心必须有一个响应的爱心。假若十字架不能唤醒人的爱心,那么世上便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办得到。
(三)我们必须注意保罗所说的话, 神在基督里叫万有与祂和好。这个希腊字是中性的panta。这个字的要点指示 神的和好不只是包括人类,并且概括了整个被创造的世界──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保罗所见的景象就是整个宇宙──人和万物包括在内,也一同获得救赎。这实在是奇妙的构思。保罗的心中毫无疑问是想着那些灵智派者的主张,他们认为物质必然是恶,而且是无可救药的;但保罗认为世界并不是恶的。这是 神的世界,而宇宙的万有都要与 神和好。
我们在这里看见一个教训和一个警告。基督教经常对这世界存着戒心──‘大地如同一片忧郁的沙漠。’我们也许还记得那个清教徒的故事。当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这是多么可爱的一朵花啊!’那个清教徒回答说:‘我已经学会在这个沉沦的罪恶世界中,不再称任何一件事物是可爱的。’他的态度远远隔离了基督徒应有的思想;而事实上,可以称为异端的态度。这就是灵智派异端存心要危害信仰的一种学说。我们必须相信这是 神的世界,并且是一个已经得蒙救赎的世界。 神在基督里以一种奇妙的方法叫整个宇宙与祂和好──包括人类、活物,甚至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内。
(四)这段经文是以一节诧异和细小的句子作结束的。保罗说 神的和好范围不单祇包括地上的事物,并且伸展到天上的事物。和好怎会必须包括天上的事物呢?这句经文于是使许多释经学者绞尽脑汁;让我们看看一些有辟他们提出来的解释。
(甲)有一说认为甚至在天上──就是天使的地方,仍有罪恶事情,他们同样需要与 神和好。在约伯记中我们看见两节经文:‘主不信靠祂的臣仆,并且指祂的使者为愚昧。’(卅四18)‘ 神不信靠祂的众望者,在祂眼前天也不洁净。’(伯十五15)因此这暗示甚至天使们也必须藉十字架与 神和好。
(乙)教父俄利根(Origen)──一位著名的普救论者,他认为这句话是指魔鬼和他的天使而说。他相信到了最后,甚至他们也可以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而与 神和好。
(丙)另一暗示认为保罗说这话的时候,他的措辞虽然指基督的和好工作包括地上与天上各物,但他心中并非想着一些固定的事物。它只不过是一种响亮和使人有深刻印象的言词,表明基督的和好工作完全适当。
(丁)最有趣味的一个建议是由提奥多力(Theodoret)提出来,后来伊拉斯姆(Erasmus)也附和此说。它指出天上的众天使不是与 神和好,而是与人和好。天使本来因人对 神犯了错,感觉忿怒,并且希望把人类毁灭;后来当他们看见 神爱人这般深,基督的救赎工作便立即能够把他们的怒气消除。
无论我们对这句话作何解释, 神的目的必然肯定不移── 神在耶稣基督里叫人与祂和好;基督的死成了和好的媒介;此举足以证明祂的爱是浩瀚无边际的; 神的和好包括全宇宙──地上和天上的范围也概括在内。
陆·和好的目的和义务(一15-23)(续)
在廿一至廿三节中,保罗把和好的目的和义务分别叙述出来。
(一)和好的目的是圣洁。基督舍命使人与 神和好,乃是叫我们能够成为圣洁,没有瑕疵,并把我们引到 神面前。我们很容易曲解 神的爱而说:‘好啊!倘若 神能爱我这般深,不嫌一切而只求人与祂和好,犯罪便没有关系了,我可以随着己意做甚么事也不怕,因为 神仍然爱我。’事实刚好相反!事实上人若受到别人爱惜,并不是叫他得全权为所欲为;这种爱惜反而会成为世界最大的义务──乃是叫人在他的一切行为当中,堪配他所接受的爱。从一方面来看, 神的爱能够使事情变得容易,因为它能够挪开人对 神的畏惧,并且保证叫我们不再站在犯人槛内被判刑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又会使事情更加艰苦难受,因为 神把那最大的义务放在我们的身上,叫我们行事为人都必须堪配祂的爱。
(二)和好还有另一种义务:叫我们在信心上站立得稳,而永远不会舍弃福音的盼望。和好要求我们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永远不会对 神的爱失去信心。我们可以从这个奇妙的和好当中,长出坚定不移的忠诚力量,和那永保不败的盼望光辉,
权利和义务(一24-29)
保罗开始写这段经文的时候,他在思想上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他认为自己所经过的苦难,可以补满耶稣基督患难的缺欠。耶稣受苦为要拯救祂的教会;但是教会必须建立和扩展,她必须保持坚强、纯洁和真诚。因此任何人,若能够扩展她的领域,建立她的信仰,和救助她不致误入歧途,他的事奉就是替基督工作了。倘若这种事奉果真牵连苦难与牺牲,他的患难便称得上补满和分享基督的苦难。因此人为事奉基督而受苦并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权利,因为他能够与祂分担工作。
保罗把 神交托给他的工作本质展示出来。他的任务乃是把一个新的发现带给人,这个隐藏了许多年代的秘密现在已经启示出来。福音的荣耀盼望,不但为犹太人,而是为世界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而设。保罗对基督教信仰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基督带给外邦人;并且消除从前以为 神的爱和恩慈只属一民或一族的狭隘思想。所以从一个特别观点来看,保罗是我们当中的圣人,也是我们的使徒。若果不是保罗努力扩展福音,我们相信基督教极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新犹太教而已;我们和其它外邦人将永远不会接受这个福音带来的信息。
所以保罗把他的伟大目的展示出来──就是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 神面前。
犹太人永远不会同意 神对每一个人都有用;他们必然不会接受 神是外邦人的 神。他认为这个思想是不能置信,甚至可以说是亵渎 神。灵智派学者当然不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劝戒、教导,和完完全全的引到 神面前。他们相信得救的知识十分精奥难学,而只有那些属灵的贵族集团,和一小撮蒙拣选出来的人才可以拥有的。顾斯庇(E. J. Goodspeed)引述纳文(Walter Lipman)所写的道德的序言(Preface to Morals)有一段话:‘从来未见过一位聪明绝顶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他的智慧传授给全人类。事实上,伟大的教师未曾尝试过把这个大同的理想实践出来。他们清楚知道──大多数人认为最难明白的就是智慧,而他们坦率承认至善的人生,只有少数被拣选的人才可以得到。事实上,把最高的智慧传授给全人类,只属于最近人文主义和浪漫的民主时代的思想概念──同时也是一切伟大教师认为匪夷所思的一种理论。’我们经常看见人们公开或默许承认,智慧并不属于全人类每一个人所有的东西。
事实上世界上唯一可以让每一个人拥有的东西就是基督。我们当中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一个思想家。有些恩赐是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晓得做任何一种工艺或玩任何一种运动。色盲的人对美丽的艺术作品根本不了解;不能辨别音质的人当然不会欣赏美妙的音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做一个作者,或者学生,或者传道人,或者歌唱家。甚至人类纯洁的爱,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有些恩赐是一个人永远不能拥有的;有些特权是一个人永远不能享受的;有些人类的伟大成就,是别人永远没有办法经验到的。但是福音的好信息, 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和改变人的生活成为圣洁的力量──这些都是每一个人可以得到的。──《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