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二1-11)
从保罗在(腓一27-30;二2)连续呼吁信徒要有一个同一的心志,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可见腓立比教会并非一个全然和谐的教会;他们当中也有人受到歧视和结党分派的困扰。今日,不少教会的情形也是一样,有分裂和冲突的事件发生。这种缺乏温馨、合一之爱的不理想情形,就成了昔日和今日教会合一见证行动的大障碍!为此,保罗视教会的合一为恰当相称的生活形态,所以跟着下来,保罗探究这“相称”的生活形态的主要元素,并更实际地解释何谓“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的真义(二1-4)。其实,基本的精神来自谦卑,因为谦卑乃是信徒合一团契的基本条件。
(一)以基督为同心的根基(二1-4)
保罗在整卷《腓》常提到同心的观念,例如说“一同”、“同有一样”、“同喜乐”、“同负一轭”、“同受患难”和“同工”等这一类的话,不下有廿二次之多,可见他何等注重信徒群体间的合一同心关系。初期教会能在各种患难逼迫处境中把福音传开,最大的原因就是“同心合意”,但怎样才能维持“同心合意”呢?保罗认为唯有以基督正直生命为根基的关系,才能长久维系合一同心的生活形态来!他于是列出一系列能促进同心合意的重要元素来,这些元素可说是态度,亦是不可少的条件!但保罗指出更重要和最彻底维系同心的办法,是以基督的心为心。但怎样才叫与基督同心呢?主要点在看看基督如何的做法,祂怎样放下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地位,竖立谦卑正直的典范,我们照着去做就能放下自我,不再坚持己见,产生与别人同心的动力来!
在我们未领受这段经文的意义之前,我得首先指出这经文的结构和特别之处。(四1)四句话在原文是只有名词而无动词的字句,这代表了保罗呼吁的四重基础,而“若”字是条件句子的格式,亦是一种修辞法,用意是抓紧读者的注意,希望他们能实践经文的精义。所以,保罗在此的意思是:“这里所提及的四件事,都是你们基督徒经历的一部分,既是这样,你们应当有同一样的心思,同一样的意念和爱心等等。”换言之,这四件事成了他下面讲同心合意的基础,并以此来支持他所作合一的呼吁。另外,(3-4)的中文《圣经》在原文是以一句话来分隔,但却形成三层意思,为要带出达到同心合意,兴旺福音的目标,就要具备三种态度:同样的爱心,同样的心思和存心谦卑。
1.同心的基础(腓二1)
(1)在基督里有甚么劝勉──普通人都曾劝勉过人,例如读者投稿报纸劝勉政府,提出善意的批评和意见。人在家常谈话中也曾互相劝勉,但在基督里的劝勉则更深一层,因只有基督的代赎,才能把神和人的割裂关系重修于好,使人可以与宇宙真神产生生命上的联系,从此人有了神的生命,可以与神直接相交,由于这具有深度的基础,便使凡属神的人相交来往时,因而有了互相信任的属灵深度,彼此劝勉亦有了深切的策励作用。“劝勉”一词在希腊原文与(约十四16)所载的“保惠师”一词来自同一字源,含有“请来,在我旁边帮助扶持我”之意。说真的,我们在今天这个冷漠的世代,属主的人并不是每一刻都刚强或经常保持高度警觉,有可能受试探或体贴肉体而失败跌倒,实在需要肢体间彼此作生命的扶持,互相提醒帮助,藉此策励过刚强得胜的生活。
(2)爱心的安慰──“安慰”一词在希腊原文与“劝勉”一词相同,但一般都译为“安慰”或“鼓励”,乃由于人生难免受挫折和打击,心灵受到伤害而陷入情绪沮丧之景况下,若得别人开解鼓励,就能减轻痛苦,心灵重振,过正常的生活,不易陷入精神崩溃之低落情况下。
(3)在圣灵里的交通──无疑,今天是一个注重沟通的时代,但往往只重信息表面的数据交换而缺乏深交。我们若要真正达至心灵有深度的契通,就必须在圣灵里,容让基督住在我们里面,成为我们的贵宾,管制着我们,领我们进入更顺服基督的境地,以致团契有更深的契合,超越一般社交。灵里的相交不单彼此交换属灵的经验,增加双方的了解,建立相互间的信赖,更可拉近彼此的关系。
(4)深情和怜悯──这点所强调的是关怀﹑体恤的情怀,在现今冷漠﹑人际疏离的世代中,我们当发挥爱心关怀的真情,以“同理心”来关顾彼此的需要。我相信一份微少的爱心,几句安慰鼓励的说话,几滴同情的眼泪,均足以令忧伤苦痛者得到无上的支持与鼓舞。要记着,感情亦是信仰内涵的一部分,今天教会有不健康的趋向,就是只重事工,不重人情。不错,教会有许多有意义的属灵活动,但教会已变成福音机构,强调行政效率和表现。虽然这些都并无不对,但重复的事工架构却使人失去生命的火花。但愿我们调整方向,精简行政架构,多重视牧养关顾,让感情润滑我们的活动,使有更多人情味挥发出来,这教会才是有神爱的形像!
以上四点构成同心的基础,推动基督徒有合一和谐的团契生活。保罗认为若腓立比信徒能持守和实践此等真理,他的心就充满喜乐。按原文“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是放在句首的,不像中文《圣经》将之排在末后,保罗的意思可以这样表达:你们有甚么方法使我满足呢?就是当信徒实行团契相爱﹑合一生活和同心事奉主时,就能使他感到快乐和满意了。这岂不也是任何一间教会的教牧同工所想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吗?有这样的教会,教牧同工一定愿长留在这教会从事牧养的工作,而教牧同工与信徒建立彼此信任﹑相亲相爱的关系,这是何等美丽﹑互相契合的见证呢!
2.同心的态度(二2-4)
(1)思想上合一──“意念”一词在希腊原文是一动词,故此只要有同一的思想才能有合一的产生,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有单一的思想,乃强调一种追求合一的心志,朝向一件事,寻求同意。换言之,各人都可有不同意见发表,各自提出一些不同角度的意见来,但大家却不争吵,乃寻求共识,达致共同的结论来,这才是成熟健康的合作关系!
(2)爱心相同──爱虽是一种情感,但基督徒的爱源于基督舍己的爱,故我们要有这种意识来与其它的肢体交往,就是说不带着条件,以宽怀的胸襟接纳他人,即使对方不可爱,我们仍得去爱,这才是基督徒爱心的标记,也唯有这样的爱心表现,才可使我们体会到主内同心的那种感觉。
(3)同一的心思──“心思”在希腊原文是一个特别的字Sympsycho(Symphony),喻意连接的灵魂,意谓为了大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有一样的感情﹑愿望﹑热情和意见,就能产生协调;所以英文译作accord,表示同心同调,心灵的协奏,产生共同的目标。
(4)无我谦卑──保罗在(3-4)以反面的语气指出结党产生分歧,并各自出风头,这就绝不能产生上述那种思想﹑爱心﹑协调合一的生活。唯一解决之法就是无我谦卑,这可说是所有基督徒正直品格中最难学的功课。人性最大的弱点是自大,寻求自我(selfseeking)进展,进而形成一种自我膨胀﹑高抬自己﹑贬抑他人的态度,令人感到难以相处。其实,表现自我可说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内在倾向,特别是一些幼年时就失去父母的肯定和爱护的人,到长大后便刻意寻求别人的肯定;是以处处在人前显露自己某些成就和优点,希望别人能肯定自己,或叫人注意他自我努力的成果,这不期然亦会生出骄傲来。然而真正谦卑的人,即使稍有成就亦会承认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没有可夸的地方,所夸的亦不过是基督的作为(罗十五15-19)。换言之,唯有在灵里真诚谦卑的人才会蒙主赐恩,全心体会神自己身上的恩惠。所以《圣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五5)这样的人绝不介怀别人怎样看自己,他可以肯定自己,并继续谦卑地生活下去;别人尊重自己与否,也不影响自己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过,有一点需要在此澄清的是,教会中又有些人把自我否定与谦卑混为一谈,有人以为谦卑就是完全抹煞自我,是一种神经质的谦卑,他们告诉自己:“我好差劲,一无是处,又不中用!”这样的人连神也帮不上忙,他走到极端,甚至变成仇恨自己,虐待自己!这其实并非《圣经》所讲的谦卑,真正的谦卑却可从基督身上清楚看见。
(二)基督的谦卑﹑正直﹑完美的典范(腓二5-11)
论到基督谦卑的风貌,保罗在这一经文中有很清的描绘,这一段有关基督的“虚己论”可说是神学上最精华的一段。《圣经》注释家和学者对这段话发表议论者极多,且有甚大的的贡献。大部分学者均认定这是教会早期一篇极优美的赞美诗,其中用字是经过精细雕琢的,藉着美丽崇高的辞措来歌颂基督谦卑虚己的榜样。因此素来被誉为《腓》中的一颗宝石,其隽永的信息不但感化昔日腓立比信徒的心,也感动历代信徒,叫我们不要自高,也不要结党,乃要追求基督那谦卑顺服的质素,彼此合一。
这首诗主要内容是耶稣基督贵为三位一体中的一位,却从尊荣退下,放弃享受荣华﹑富贵及属天的权柄,甘心降卑成为神的仆人,俯就卑微,甚至死在羞辱的刑具十字架上,完成神救赎罪人的工作。但奇妙的是:正因基督这样降卑,神却逐步把祂升为至高,超乎万名之上,登上神永恒的宝座,成为荣耀的主,备受万人敬仰尊崇!这是耶稣基督谦卑正直生命所付的代价,与及所得的尊荣酬报!这成为历世信徒和教牧一种生活和事奉的典范。实在,我们若要有和谐的团契合一生活,就得学习实践基督这条谦卑的道路:不自私﹑完全为别人豁出去的生命模式。所以“以基督的心为心”(5)是承上启下的劝告,《中文圣经新译本》这样译:“你们应当有这样的意念,这也是基督耶稣的意念。”“这样的意念”就是上文第三至四节所讲论的。上一世纪,英国剑桥着名解经家莱富特(J.B.Light foot)把上文译作:“把基督的心反映在你自己的心里”,另一位美国解经家贺托安有类似的翻译:“你当采纳这样的心意,这样的心意正是基督所采纳的”。综合起来,意思明显是要我们在生活上反映基督的谦卑态度。基督谦卑的态度正是祂正直生命最突显的气质,这气质应是你﹑我所该拥有和追求的。从这段论基督谦卑气质的经历里,至少带给我们五方面属灵的反省,将这宝石般的真理应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1.持高贵神圣的生命本质──基督本是尊贵的三一神,与神同等﹑同尊﹑同荣。当然,我们不是神,但我们已得了救,就有神性的本质,就是生命有神的性情(彼后一3-4;弗四24),正有这样的教训。为此,我们当刻意培育神高贵的性情,有美丽的属灵气质和品格,就是说有伟大的爱心﹑真切的人情味﹑温柔﹑纯洁﹑积极﹑喜乐﹑无比勇气﹑仁义﹑正直等的行为。活出这些品格,我们的生命就能深广和稳重,不致虚浮,也更辉煌,是令人羡慕的。弟兄姊妹,让我们在每一天都反映基督这样美丽﹑高贵的生命气质!周增祥牧师曾在他的着作中写过:“人的美,不在其生活如何,而在他所拥有的勇气与气质,决定的因素是人内在高贵生命的质量。”
2.甘受自限──基督本是神,但为了救赎人类,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换言之,祂本是无限,为了与人认同而变成有限的人。道成肉身正是永恒与有限的接触点,使本来无可能的两极交接起来。祂本来受服事,但成了服事人的奴仆,这正是谦卑的精释。弟兄姊妹,巴不得你﹑我都成为一个没有自己的人;人越没有自己,就越没有要求,过着平淡的生活。
3.作弃权者──基督因没有自己,就甘心弃权,放下自身的地位,一无所求。人性都是喜欢权利的;不错,基本人权是需要的,但今天这个讲求人权的时代,人时常过了火位,抓权不放,变得自私狂妄,权力欲过大。不但信徒讲求权利,不少教牧也如是。真盼望我们自省悔改,以基督的心为心,以祂的正直作榜样,甘心作个弃权者。要测试一个人是否谦卑,就看他是否一个弃权的人。尤其是越高位的人应越不计较权利,甚至自动退下来,才配作谦卑的仆人领袖。这样的人才能被神用得着去领导众人,服事及作属灵之工作。
4.顺服──顺服与谦卑不可分,基督的顺服谦卑是到了死的地步,是一种对生存权利的自绝,一种完全牺牲的生命表现。这正是今天在这个富强自足的世代所难有的生命气质,起码我自觉自己实在没有做到太多的牺牲;让我们一同反省,你﹑我为主顺服牺牲放弃了甚么?
5.重得尊荣(属灵最大的酬报)──神将基督升为至高,超过万名之上的名。基督是满有主权的主宰者,因谦卑顺服,便赢取这个“相对的主权”,受世人尊重膜拜,这是一个很奥妙的属灵真理。越谦卑越不讲权,越无求的人,就越受人尊重;他得着的属灵高位,不是自取的,是神和人自动给予他的。若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明白“身居高处不算高”的道理,愿谦卑作众人之仆且就卑微,没有架子,肯牺牲,活出基督正直的生命来,求主帮助我们有这样属灵的追求!──曾立华《在虚假欠诚信的世情中重拾纯全正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