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第四章
字号:A | A

第七段 保罗喜乐的秘诀(4:1-20

“喜乐”是本书的主要信息,全书提及“喜乐”有十六次,四次是名词chara(腓1:4,25;2:2;4:1)。另十二次是动词chairo(腓1:18二次;2:17二次;2:18二次;2:28,29;3:1;4:4﹝二次﹞;4:10等)。

人人都想有喜乐,但喜乐却不是想得就可以得,说有便可以有的。它是人内心中的一种情绪,是心灵方面的事。这种内心的情绪,不是人能勉强做作出来的,而是由可喜乐的实际经历中产生出来的。信徒如何能喜乐呢?保罗在此将秘诀告诉我们。

一·关怀弟兄(4:1

1     本节显示,保罗喜乐的秘诀在于全心记挂主内的弟兄姊妹,以主的羊群为喜乐(腓2:2)。这些羊群乃是他自己劳苦的功效,为主工作的果效是信徒喜乐的源头之一。但信徒若不为主作工,或不挂念主的事,只挂念自己的利益和名誉,便无法尝到这种喜乐。保罗不是为自己的得失、自己的伟大而关心工作,他完全是以主的事为念、为乐,因此当他从信徒身上看见爱心和长进,他就能喜乐。这也就是马利亚所说的“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路1:46-47;帖前2:19-20;腓1:1-3)。

“我所亲爱所想念的”,亲爱与想念有密切关系,我们所亲爱的人,必是我们常常想念的人。但通常一般人只对自己最亲的家人,才会有真正亲爱的情形。保罗对主内的弟兄却有亲切的真爱,并且由于他常常的想念他们,更证明这爱是真诚的。

人在受苦、孤单、患难之中时,很容易想起他的亲人。如青年人飘泊异乡,贫病交迫的时候,必定很容易便会想起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但保罗在监狱中所想起的,是主内的弟兄,显见他和信徒彼此在主内为肢体、为手足的关系,并非只在口头上,乃是十分真诚的。

“你们就是我的……冠冕”,冠冕原文stephanos,不是指君王所戴的冠冕,乃是指运动员战士,在获胜后所戴的一种花草编织成的冠冕,代表一种荣誉(参Arndt & Gingrich新约希英字汇)。这字的专用名词就是“司提反”,七位执事中的一位名字就是Stephanos。使徒在此是借用这字的意义,以说明他的荣耀是甚么。腓立比教会的产生是保罗工作的结果,所以他们就是他的荣耀。

“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本书的1:27使徒已有类似的劝勉,在此又重复地劝勉他们靠主站稳,似乎表示当时的腓立比信徒受到某些可能叫他们摇动的事。这些事也许是因为不明白保罗下监的原因(腓1:12-13);并受到敌人的惊吓(腓1:28),和割礼派异端在道理上所施的恐吓,所以保罗一再劝勉他们靠主立稳。这“靠主站立得稳”的意思就是;对外要刚强壮胆、不怕威吓,对内拒绝异端和罪恶的诱惑,持定使徒所传给他们的福音。

总之,本节给我们看见,保罗喜乐的秘诀是关怀主内的肢体。他这样忘记自己的痛苦而去关怀弟兄,劝勉他们站立得稳,彷佛就是他在监狱中的一种“享受”,是他在痛苦中的喜乐。

二·劝勉同工和睦(4:2-3

使徒劝告两位姊妹要在主里和睦同心。这两位姊妹是友阿爹和循都基。圣经没有记载她们不和睦的原因和事情发生的经过,只记载使徒劝她们要在主里同心;因不论是为甚么缘故她们彼此不和,在主里总要和睦。谁是谁非可以不管,但彼此不和睦却不能不理会。她们必须除去阻隔,恢复和睦。

使徒既在给教会的书信中公开提到她们应当彼此和睦,可见她们彼此间的冲突早已表面化了,是信徒们都知道的,这样的争执是相当严重的。尽管她们的不和睦已经到了严重的阶段,但在主里她们仍得寻求和睦。注意保罗在2:24说:“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既然自信必快去,为甚么还要在书信中公开劝勉她们要同心?这都说明她们的争执已完全表面化,而保罗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她们赶紧和睦,不愿意她们的不和再稍微拖延。信徒之间的一切不和睦,都该尽早解决,不可拖延。

2     “要在主里同心”,使徒指示她们,“主里”是解决一切隔膜的地方,不论她们彼此之间有甚么意见和亏欠,都应当在“主里”彼此饶恕了。

3     “我也求你……”,“你”是单数式。保罗在此是对谁说,难以确定,大概是指腓立比教会的某一位领袖。虽然这是一封公函,但总必有一个收受这公函的人,或足以代表腓立比教会中的“诸位监督,诸位执事”的人。保罗大概是对这一位说话,要求他帮助“这两个女人”恢复和好。

“真实同负一轭的”,这句话说明,保罗所求的这一位是与他真正一同为主负轭的人,是甘愿为主担当责任和困难,以求主的旨意得以成全的人。保罗提醒这样的人,看见教会中有人彼此不和睦,他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和睦。不论为主、为保罗,都是义不容辞的。

“这两个女人”,大概她们是腓立比教会中颇有影响力的人,因她们也曾经跟保罗一同劳苦,是保罗的同工,可能在姊妹中是领袖人物。她们彼此不和,对腓立比教会的同心合意显然有相当的损害。如果她们是教会中有影响力的人,那么她们的争执很容易引起教会中其它信徒的分裂,会众很可能各自同情其中的一人,而形成对立。因此保罗切切地嘱咐腓立比教会的负责人,要促使她们和好。事实上,任何教会中若有两个人彼此不和,或多或少都必影响一些人,甚至因分别同情一方而引起结党分争等类的严重后果。所以圣经教训我们要竭力追求与众人和睦(来12:14),并称赞使人和睦的是有福之人(太5:9)。

保罗在牧养工作中很注意这类事,尽早堵塞破口。这是现今牧养教会的人所该效法的。

“因为他们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劳苦……”,这下半节解释为甚么应当帮助这两个女人在主里同心,因她们曾经跟保罗一同劳苦作工。这句话加强了保罗在上句所提出的要求。

在此注意这两个不同心的姊妹是怎样的人,她们不是普通人,而是:

1·真实的基督徒

使徒保罗称她们为“主里……”(腓4:2),而本节末句又说:“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可见她们都是真正有生命的信徒。

2·在福音工作上曾为主劳苦

她们不是懒惰的人,而是肯为主劳苦作工的。“劳苦”表示她们不只是作工,而且殷勤地作;不只是借着奉献金钱间接事奉,也直接亲自事奉主。

3·是保罗的同工

保罗带称赞的口吻承认她们是他的同工,显见她们有好些长处。保罗并未因她们彼此不和而忘记了她们原有的好处。她们可能是十分爱主,为主舍弃,殷勤工作的。

注意,虽然她们是真基督徒,在福音工作上曾为主劳苦,又是使徒保罗的同工,灵性高超的人;但她们却还是会彼此发生争执,不能和睦。可见人与人相处,就算灵性很好的人,也难免有误会或不愉快的事发生。虽或她们的争执可能不是为着名利,但由于各人生活习惯不同,真理的见解不一致,处事待人的方式有缓急宽严之异,很容易便发生种种误会,甚而互相轻视对方,以致争执不和。但无论如何,这两位姊妹的例子给我们看见,教会中纵然是很属灵、很爱主的领袖,若彼此间发生不和睦的事是不奇怪的,这些都是仍在肉身中活着的人所可能有的软弱。

“还有革利免,并其余和我一同作工的……”,按教会历史,初期教会有一位监督名革利免,是否就是这里所说的革利免,难以确定。但保罗特别提到他和另一些不知名的同工,可能因为这些人都是曾跟友阿爹及循都基一起,与保罗同工过的。保罗提起他们过去曾一起同工的事,是要表示他不忘记以往大家相处的情形,以引起一段较好的回忆;也提醒收读本书信的人,这两位姊妹虽然彼此不同心,但她们也都曾被主使用,在福音工作上有过贡献。

“……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生命册”在启3:5;13:8;启17:8;20:12-15;21:27都曾提及。这里保罗提到这些同工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是要强调他们彼此在基督里的关系。他们都已经有共同的生命,都属于同一群人,已有一种不能分割的关系,必将在主前会面。既然这样,纵或在今世可以不同心、不和睦,但总不能在见主面时,还不和睦。这两位姊妹或可以在地上时彼此不招呼、不说话;但她们总不能够到天上的时候,还是互不交谈。所以一切信徒的不和睦都必须趁早解决,才能欢欢喜喜地在主前会面。

从这几节中可见,保罗劝告同工既有智慧又有爱心。他的话语显出对这两位姊妹真诚的爱心,不但求腓立比的负责者帮助她们,甚至以这两位姊妹的和睦作为自己的喜乐。上文第1节,在没有开始提到这两位姊妹的不同心时,他已先表明“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虽然这第1节的话是一般性的,但显然跟下文关系最密切,因保罗在这样表明之后,便开始劝告她们。保罗既在监狱中这样劝告她们,显出和她们的关系极为深厚;她们的不同心,无形增加了保罗在监狱中的痛苦。反之,她们的同心就是保罗的喜乐了。

在基督徒所能享受的喜乐中,有一种喜乐,就是当弟兄姊妹彼此不和睦,或对你不好,却由于你的谦卑和真诚而恢复和好,那时你内心所得着的喜乐,真是难以形容的。这正是主耶稣所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的意思(太5:9)。

三·凡事祷告谢恩(4:4-7

1·喜乐与谦让(4:4-5

4     使徒并非说,凡是临到我们身上的事都是可喜乐的事,他乃是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这意思就是,不论事情本身是否可喜乐,纵或令人忧愁,我们都应当靠着主常常喜乐。要是我们必须遇到可喜乐的事才能喜乐,因着环境和事件的变易,我们的喜乐随时都可能失落!因为在人生际遇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如果对于无可喜乐的事,我们还能因信靠主而喜乐,那才是真正喜乐的人生。

“靠主”是能常常喜乐的秘诀。常常靠主,就常常喜乐。“靠主”说明了我们能凡事喜乐的原因:我们并非消极地逃避困难,听天由命,不去应付,只顾眼前享乐;而是虽有困难临到,却“靠主”得胜,把它变为可喜乐的;在各种艰难中,因不断得到主的恩助而喜乐。

“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这是一句命令,但这句命令是跟在上句“靠主常常喜乐”之后。上句是告诉我们喜乐的方法,本句才命令我们要喜乐。神的命令常常带着方法,使我们可以遵从。

使徒似乎不理会信徒的遭遇是否可喜乐,只管一再命令他们要喜乐。保罗自己既在监狱之中,处境远较腓立比人恶劣,却还能靠主喜乐,且劝勉别人喜乐,那么他们应当更能够常常喜乐了。

5     为什么保罗教训信徒“当叫众人知道”他们谦让的心?主耶稣岂不是吩咐我们要将善事在暗中么?使徒在此所说的“众人”广泛地指一切人,包括教外行人。信徒在教外人中该有美好见证,特别是谦让的心。它能使逼迫反对他们的人内心感觉惭愧、不安,又能使他们无理逼害信徒的情绪冷静下来。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所说的“叫众人知道”的意思,不是凭着做作虚饰,故意做在人前;而是要有真正谦让的心,发自内心的品德。这种品德自然会流露出来而被人知道。反之,虚伪装假的“善行”,只能叫人知道装假的谦虚而已!所以使徒在这里的教训跟主耶稣的教训──“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的精义是相合的。

谦让的心是主耶稣的心。这谦让的心与上节的靠主喜乐是有关联的,因为骄傲的心常常烦躁不安,谦卑的心却能常常喜乐。一个人忍受低微贫贱的环境,或别人不大恭敬的对待,若有谦让的心,就能靠主喜乐,否则必然倍觉痛苦了。主耶稣曾欢乐地称颂神说:“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阿,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11:25-27)。这是主在当时几个著名的大城中行了许多神迹,那些城的人仍不悔改之后,所发出的称颂。接着,主又呼召人到祂那里得安息。为什么主耶稣被人拒绝之后,仍能有安息?因为祂的心“柔和谦卑”;祂虽尊为至高神之子,却被世人轻忽,但内心还是有平安。所以信徒也必须有谦让的心,才能有喜乐。

“主已经近了”是我们应当常常喜乐,并常存谦让之心的理由。主既已近了,一切今世所受的损失、逼迫、苦难,为主所受各种不合理的待遇和痛苦,都不会很长久,快要得着还报了。我们更当存着谦卑和喜乐的心,等候祂的再来。

“近了”原文eggus,可指空间的“近”(约3:23;徒9:38),也可指时间的“近”(太26:18;24:32),中文新旧库圣经译作“主是靠近的”。

2·感恩与祷告(4:6-7

6     本节首句又是使徒的一项吩咐。为什么要一无挂虑?因为挂虑和罪恶同样都是使信徒不能喜乐的原因。信徒若只放下罪而不放下忧虑,仍不能喜乐。

人虽然不欢迎令人挂虑的事,却都善于挂虑。似乎许多理由都成为挂虑的原因,举凡健康问题,工作的困难,经济的缺乏等,无一不成为人们挂虑的理由。但神却吩咐我们“应当一无挂虑”。神不会吩咐我们作我们所作不到的事,祂既这样说,就表示我们可以作到。但许多信徒却自以为,其它事可以不挂虑,但“某一件”却不能不挂虑,于是我们的挂虑就这样一件一件地多起来。

一无挂虑这句话等于告诉我们,没有一个重担是主所不肯担当的。我们所以会挂虑,实因未将重担和忧虑交托给主。

“一无挂虑”的意义并非不作工、不负责,而是不凭自己负责、自己担忧。神不是说我们在世上不会遇到困难,而是要我们学习在困难中信靠、交托,仰赖神的恩典,勇敢而不挂虑地忠心前进。

“只要”表示我们所要作的只不过是这些──“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便要为我们作其余的。只要我们凡事在祷告中告诉神,神便会帮助我们。祷告表示我们对神的信赖、倚靠,感谢表示对主的顺服,承认主所允许临到自己身上的都是美好的。我们若这样生活,便可以经验这一无挂虑的应许了。

主耶稣在太6:25-34也有这类的教训,要信徒不忧虑,因为忧虑并不能改变事情。甚至一根头发,我们都不能叫它变黑变白。忧虑又有何用?而忧虑的结果,却徒然损害自己的健康,失去处理事情的正常能力。所以我们理当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而信赖神在肉身方面的看顾。

7     这出人意外的平安是什么平安?这意念是什么意念?先知以赛亚告诉我们,“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8-9)。所谓“出人意外”的,就是出于神的意念。神的意念是高过我们的意念的,是人们所意想不到,或领会不来的。神照着祂自己的意念所行的一切作为,和祂所赐给我们的平安,远比我们自己最周密的一切计划、思念高超许多,所以我们应当谦卑地倚赖神。

“出人意外”这句话暗示,人在神面前总得有些“意念”,有所想求,然后才会有出乎“意外”的平安,若一个人在神面前根本无所想求,当然更不会有出乎意想之外的得着了。

这平安不独关乎身体,也关乎心灵。本节下句说“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可见这平安的果效,不独在于身外,更是在于心内。人心中所怀的意念主宰人的情感,叫人喜乐或忧虑,而人的意念常受环境的刺激而改变。但神所赐的平安能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使它在主里安稳平静,不因外间的纷扰而不安。注意:这里是说,必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不是说必保守我们不遇试炼或祸患。我们可能遭遇难处,但虽然难处存在,我们的心意却得蒙保守,在任何境遇中都有主所赐的平安。

四·思念遵行真道(4:8-9

遵行主道也是喜乐的秘诀之一。信徒遵行主道,过着公义清洁的生活,虽或可能遭遇艰难,却也从其中领略行道之乐。使徒在这两节中劝勉信徒应思念遵行所已领受的真道,如此,“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

1·应思念的事(4:8

8     上文要求信徒“应当一无挂虑”,是消极方面不为今世的事思虑烦扰。在此则从积极方面劝勉信徒应思念甚么事,就是关乎属灵品德之长进,关乎所听过、所领受之真道应如何实行的事。当我们的心思意念完全思想神的事时,便自然能因在属灵的事上有所收获而喜乐了。在此保罗更具体地举出一些所应当思念的事项,以为勉励:

A·“凡是真实的”

这“真实的”包括待人、行事、言语、盼望等,这一切都应当真诚。看见别人如何在神面前里外如一,言行相符,也应当去思念效法。

B·“可敬的”

一切引人敬重的事,使人佩服的事,都应当思念。有时看见别人的作为,我们会从内心中景仰,那时就应当思想他们的行事为何会使人景仰。

C·“公义的”

神是公义的神,祂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来1:9)。公义的行事,就是完全没有偏私或体贴人意,只站在公正的地位上,照着真理而行。这“公义”不但用于待人,也应当用以对待自己。凡有公义表现的事,都是我们所应当思念的。弗6:14论及信徒应以公义为护心镜遮胸,表明信徒心中应常存公义。

D·“清洁的”

就是没有沾染罪恶的,不含罪恶的成份和动机的。保罗曾劝勉提摩太,要在清洁上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E·“可爱的”

就是令人爱慕的。信徒的生活见证要令人羡慕,使人感觉可爱。

F·“有美名的”

这“美名”不是指因属世的地位、财富而有的名声,而是由于以上种种“真实”、“可敬”、“公义”、“清洁”的行事而有的名声。人若因有美德而获得美名,就表示他的品德并非只偶然表现一次,或只在少数人面前有好见证,而是经常、随时都有好见证,且被多数人所承认,看为是实在的。对于这等行事,我们也应当“思想”。

G·“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

这句话并不限定是指自己或别人,不论是自己的德行或别人的德行,是自己受称赞或别人受称赞,都该留心思想其中真正的原因。

“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思念”原文logizesthe,有计算、思想、考虑、决断等意。我们若多思念属世之事,结果必陷于痛苦与忧虑中。但我们若多思念属天的品德,思念神所喜欢我们追求的事,就必因此得着属灵的喜乐。正如加6:7-8所说的:“人种的是甚么,收的也是甚么……”,我们所追求的是甚么,所得着的也是甚么。属世财富的追求,常易引起嫉妒、贪心、痛苦、争斗等类的事;属灵的追求虽然可能遭遇困难,却好像一颗喜乐的种子,种了下去,到时候就可以收成喜乐的果子。事实上,每当我们对真理的认识有新的领悟和亮光,对灵性经历有新的长进时,必然在心灵中享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喜乐。

2·应实行的事(4:9

9     思念是内心的渴慕,实行是外面的行动。上节是讲到该思念的事,本节是讲到该实行的事,这次序是十分自然的。我们在实行之前,要多多思念,思念之后,该切实去行。我们不是只将真理放在头脑中回味、欣赏、研究,却不留心实行;也不是只顾盲目的前进,却不留心领悟真理,依循真理的亮光前进。

在此保罗要信徒去实行的,是他们在保罗身上所学习、所领受、所听见、所看见的事。这是一项不容易发出的要求,因他不是只要信徒去实行他所讲的,而是要他们实行在他身上所看见、听见的。可见保罗的生活确有美好的榜样,不怕让人看、给人学。

“所学习的”,表示保罗曾留下良好的模范。

“所领受的”,表示保罗有属灵的粮食和真理的亮光,使信徒有所领受。

“所听见”,表示保罗从主耶稣那里有神所要他传的信息,并且他所讲的一切,都是造就人、叫人得益的。

“所看见”,表示保罗常将自己从神所领受、所传讲的实行在生活中,所以信徒们从他身上能看见榜样。

这几点说出了一个成功的传道人应具备的条件:

A·要有榜样,
B·要有灵粮,
C·要有信息,
D·要有经历。

“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这句话可以跟上文7节比较,说明神所赐的平安,怎样保守我们。我们怎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得着神的同在,有神所赐的平安?就是留心思想使徒的教训和榜样,并实行之。

五·凡事知足靠主(4:10-13

保罗在此以自己的经历说明如何能有喜乐。他的秘诀就是凡事都有知足的心,并且凡事都倚靠那加给他力量的主。

1·称赞(4:10

10    本节所说的“思念”,意思是指信徒对他在经济方面的支持说的。腓立比信徒常顾念使徒保罗的需用,而供给他。

保罗坦白地说,因腓立比信徒又发生“思念”他的心,他就靠主大大喜乐。一个人在缺乏之中得着弟兄爱心的顾念和帮助,自然是可喜乐的事,但注意,保罗特别说他是“靠主”大大喜乐。这一类的事似乎无须靠主也可以喜乐,但保罗却仍要“靠主”,不只是喜乐,而且是大大喜乐。

“只是没得机会”,腓立比信徒“向来就思念”保罗,但却不是常有机会表示他们的爱心。虽然顾念主仆的需要是一件好事,却也要有机会。因为想帮助人的,自己不一定常常有余;受帮助的,也不一定常常有需要。并且古时汇兑不如现今那么便利,常要托人带去,要是没有可靠的人或愿意帮忙的人,纵然有心、有钱,也没法帮助人,所以保罗说“只是没得机会”。

2·解释(4:11

11    本节解释了保罗称赞腓立比人的原因。他并非因正感到缺乏,所以故意讲奉承的话,好叫他们日后继续乐意供给他;而是他对腓立比人有认识、有信心,知道他们的确是那样顾念主的仆人。使徒保罗在自己缺乏之时,不但未怪责别人的爱心不周到,且在获得别人的供给时,也不急于讨好,以求取人的好感。他所信靠的不是富足的人,而是全能的神。

保罗见证说,他已经学会了“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他随时能有喜乐,而且不用奉承富足人的秘诀。保罗给我们看见真知足的意思,是“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不论贫、富、苦、乐、尊、卑、荣、辱都知足。也就是说,不论甚么景况,都以当时所有的为足,都顺服并接受神当时的安排。一个不知足的人,总以为自己还算知足,因为自己所求的,只不过是比现今较好的享受而已,并非贪求很多。但这不是知足,这样的人还不明白知足的意义。当他的理想达到以后,同样还会不满足。

“已经学会了”表示保罗是曾经学过的。他经历过各种不同的境遇,已从中有所领悟,知道今世没有完全理想的境遇;各种生活环境都有缺乏。不论苦、乐、贫、富皆然。又知道,在各种境遇中,主的恩助同样可靠,因而他自然能以现在所有的为满足。

3·秘诀(4:12-13

12    何以见得保罗已经学会知足?本节保罗见证他自己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得胜,并且得了秘诀。从本节的记载,可知保罗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他不是一直在饱足、丰富之中,也不是一直在饥饿、缺乏之中。神让他经过各种不同的环境,使他获得丰富的属灵经历。但注意,保罗若不在各种环境中倚靠神、顺服神,从其中学习属灵的功课,领悟得胜的要诀,那么纵使神让他有机会处各种不同的环境,也必毫无所得。

13    这就是保罗上节所说的秘诀之一。他的秘诀就是凡事靠主。虽然他的境遇有许多种,但得胜的原则却只有一个──“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既然靠着加力的主,凡事都能作,就不必忧虑,或有所贪图了。贪心或不知足,常出于为将来的忧虑。为着将来可以安享余年,现在就会生出各种的贪心和不知足。但保罗既可以靠主“凡事都能作”,就不用为将来作太多的筹算了。所以这句话不只是得胜各种环境的秘诀,也是知足的秘诀。他所以能凡事知足,并非不求长进、得过且过,而是十分积极和有把握的。他深信主是无所不能的,只要倚靠祂所加的力量,在凡事上、各种境遇中,他就都能得胜了。他既有了这样的一位主,怎能不在凡事上都知足呢?所以,这句话更深一层讲出,保罗的知足绝不是勉强地说服自己:不要去贪爱世界、要以所有的为足;而是因为他事实上已经满足了。他有了一位凡事都能作的主,已经不用有任何其它的要求了。

所以保罗的喜乐绝不是“乐天”主义,或“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因很“理智”、很清楚地认识了主的无所不能,而有的喜乐。

在这几节中,保罗把信心生活的真谛指明出来。他靠主而活,不为自己的缺乏忧虑,也不为要得着信徒日后的供给而说奉承的话。虽然常供给他的教会不多,他却没有故意露出穷相或令人可怜的样子,也不是预先宣布“凭信心生活”,然后开始“不受薪”传道。他只是满心相信主的看顾和供给,又有了亲身的经历,而后见证主丰富的恩典罢了!

六·称赞腓立比人的爱心(4:14-20

1·同受患难(4:14

14    本节大概是指腓立比人对保罗的供给说的。他们在保罗受患难之中,虽然自己不是十分富足(4:19),还是尽力供给保罗的需用,在他的患难上有分。他们这些物质上的供给,证明他们内心中对保罗所受患难的关切跟同情,所以保罗说“你们和我同受患难”。

本书很注重信徒彼此共同的生活,如:同心(1:5)、同蒙恩(1:7)、同为福音站立(1:27)、同样的爱心和意念(2:2)、同乐(2:17-18)、同作工、同当兵(2:25)、同效法(3:17)、同劳(4:3)、同负一轭(4:3)、同受患难(4:14)等。

这些都说明,信徒在这世上该有同一的步伐,同辱同荣、同苦同乐(林前12:26),才可以表现基督里合一的生活。

“原是美事”(参考太26:10;可14:60;罗12:17;多3:80;来9:11;来10:1)。

2·供给保罗(4:15-16

15    保罗追述他初次在腓立比传道时的情形(徒16章全),和他离开腓立比到帖撒罗尼迦之后(徒17:1-9),腓立比教会如何一再打发人供给他的需用。但从这两节并不能肯定,保罗在全部传道工作中,除了腓立比教会之外,没再受接任何其它教会的供给。因为保罗这里所说的只是:“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只特别指明那个时期,没有说明是指全部的传道工作时间。一般人以为,保罗除腓立比教会外没有接受其它教会供给,是因为保罗除了在这里承认他曾接受腓立比教会的供给之外,未见他曾接受其它教会供给的记载,并且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表示,他并不随便接受人的供给(林后7:2)。

但保罗在林后11:8中说:“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注意这里“教会”是多数式的,可见保罗除了腓立比教会之外,也曾接受其它教会的供给。而他自己织帐棚自给的传道方式,只是一种暂时的方式。

16    按保罗给帖撒罗尼迦的信看来,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时,是亲手作工的(帖前2:9;帖后3:8),相信他作工所收入的十分有限,所以腓立比教会一次两次打发人供给他的需用。注意,保罗初到帖撒罗尼迦,逗留的时间不多,按徒17:2记载,只有三个多礼拜的日子。就在这三个多礼拜之中,腓立比人有两次打发人供给保罗,可见每次所带给他的数目都不多。这暗示他们本身的经济力量并不雄厚。虽然如此,他们并不觉麻烦琐碎,也不以为保罗既在帖撒罗尼迦自己有工作,便不供给,他反倒一再地打发人带钱给保罗,证明他们的爱心是十分真诚可贵的。他们所奉献的,完全不是一种“工价”,而是因爱主的缘故而有的“馈送”。

有些教会中有人反对传道人受固定薪金,因保罗也不是受固定薪金的。但圣经没有明文说传道人不可受薪,或必须不受固定供给。应否效法保罗的榜样,在乎个人的引导,不能勉强规定。但无疑的,保罗的榜样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但更重要的是效法他的信心,和他那种完全不为衣食忧虑、筹算,或奉承供给之人的态度;却不可只效法他的“不受薪”,又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或心中藏着贪念,这就完全违反了“信心生活”的真义了。

3·保罗所求的(4:17-18

17-18  这两节圣经更显出保罗信心生活的价值。那时既只有腓立比教会供给他的需用,而保罗竟然能这么“放胆”地对他们说,他并不求甚么馈送,且“样样都有,并且有余”,证明他的信心是真正仰赖神的,不是仰赖人的;他的眼睛不是看在腓立比所送来的“馈送”上,而是仰望着神施恩的手。

保罗所以能凭着信心向腓立比人这样说,也因为他在神面前的存心十分真纯,完全没有私心。他所求的不是自己能得着多少金钱,而是信徒能为主多结果子,可以向神交账。

“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表示信徒作在神仆身上的,就是作给神的。所以信徒奉献财物,不论交给谁使用,都该看作是给了神的。奉献的人不该对接受的人有所要求。这样的奉献,才蒙神的接纳,才是极美的香气。

4·祝祷(4:19-20

19    本节是圣经著名的应许之一。这不只是保罗凭信心为腓立比教会的信徒所祝祷的话,也是一切信徒能支取的应许。但要注意,支取这应许的人不但要有信心,而且应当顾念主仆的需用,并要乐意奉献。因本节的应许是紧接在18节之后的,主耶稣在路6:38的话,是支取这应许的秘诀。

保罗这样为腓立比信徒祝福,显示他们本身也有所需要,所以他才用这样的应许勉励他们。由此看来,腓立比信徒的奉献更显得难能可贵了。他们虽然自己的需用并不充足,还是一心顾念保罗的需要,实在是现今信徒奉献的好榜样。

这种爱心奉献,也是喜乐的秘诀之一。当我们在缺乏中,藉肢体的供给得着所需用的,固然是可喜乐的;但如果自己虽然还有所缺,却能为爱主的缘故,舍弃自己的权益,送给其它有缺乏的肢体,或放在别的圣工上,我们所会得到的喜乐必然更大。所以喜乐的秘诀就是:不单是接受主恩而自己喜乐,也是为主舍弃而叫别人喜乐。

“所需用的都充足”,不是不需用的,奢侈享乐的都充足。这和主应许门徒的话相合:“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2-33)。

20    类似的话见于罗11:36;16:27;加1:5等。凡将荣耀归给神的,都该永永远远地归给神,不是只暂时把荣耀归给祂,很快便转归自己。

问题讨论

什么是保罗喜乐的秘诀?试计算全书提到喜乐有几次?

友阿爹和循都基是怎样的传道人?她们的不和到什么程度?保罗怎样劝告她们同心?对我们有什么教训?

怎能常常喜乐?若所遭遇的事令人愁烦,怎么能喜乐?

为什么保罗说“当叫众人知道你谦让的心”?这是否表扬自己?

10-13节保罗能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得胜的秘诀是什么?

15-16节是指什么时候,跟2:25-30是否同时?保罗除接受腓立比教会供给之外,还有接受别的教会供给吗?(参林后11:8-9)

4:19的应许是给什么人的?本节是否暗示腓立比信徒并不富裕?(参4:16;林后8:1-4)

第八段 结语(4:21-23

21-23  保罗的书信中,常在结束之前,代替信徒向受书人问安(除了本书外,还有罗16:3-24;林前16:19-20;林后13:13;西4:10-17;提后4:21;多3:15;门23-24等)。信徒彼此问安或请人代替问安,虽是很小的事,但也可以增进主内彼此间的关切,所以也该忠于人的委托。虽然我们替人问安时,也许自己以为无关重要,但可能叫领受问安的人,感到十分快慰和鼓舞。

“在我这里的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众弟兄,大概是跟保罗在一起同工的少数弟兄们。

“众圣徒都问你们安”,众圣徒可能是普遍指在罗马教会中的弟兄,连同因保罗在罗马坐监而归主的人在内。

“在该撒家里的人”,大概也是指罗马教会的人,但他们略与上句“众圣徒”不同,可能是保罗在罗16:3-16所问候的人,都是在教会中为主劳苦,是教会的工作人员。无论如何,这“该撒家里的人”必是腓立比信徒所熟悉的,所以保罗只要这样提起,腓立比信徒就明白是甚么人了。

问题讨论

保罗常在信末替人问安,对我们有什么教训?信徒常彼此问安有什么好处?“该撒家里的人”指什么人?──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