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概论
字号:A | A

一·腓立比地方

保罗时代的腓立比城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和军事驻防地,原名革尼提士(Krenides),主前357年,由马其顿王腓立(Philip II of Macedon)重建,改名为腓立比。他的儿子亚力山大勇猛善战,扩张国境,东至印度,西至希腊,南临埃及,北及于黑海。到主前168年,希腊全境被罗马并吞,腓立比城就归罗马政府统辖。她的政治制度都照当时罗马政府的体制而定,城中的官长由人民自选,但她的行政、司法、军事都属罗马政府统辖。腓立比城是小亚细亚与罗马帝国通商的要冲,是当时的贸易中心,后来日衰败,现在仅存一片废墟。考古家根据庙宇的遗迹和所刻的碑文,知道当地的居民是热心崇拜多神的。

二·腓立比教会

腓立比教会是欧洲的第一个教会。腓立比城是保罗顺从异象中马其顿人的呼声所到之欧洲第一个城市(徒16:9-12)。大概腓立比城的犹太人不多,所以没有犹太人的会堂。保罗初到这城,先在河边一处“祷告的地方”(徒16:13)开始布道。最初信主的是卖紫色布的吕底亚一家,其后是被鬼附的使女和禁卒一家,可能还有些囚犯。这是保罗在受苦中所建立的教会,属灵的情形郄胜过保罗书信中的其它教会。书中少有责备的话,显示信徒与保罗之间的感情十分亲切相爱。保罗离腓立比到帖撒罗尼迦时,他们仍一次两次打发人供给保罗的需用,保罗也十分信任他们馈赠的动机,知道他们所作的是出于爱主的心,明白奉献的真正意义。

三·著书原因

本书著述的原因,有两方面:

1·保罗想表示他对腓立比人的谢意。他们知道保罗下监后,便筹集献款,派一位同工以巴弗提送给保罗,并由以巴弗提负责照顾保罗在狱中的生活。而这位忠心的以巴弗提竟因此病倒,几乎至死,后来蒙神的怜悯,才得痊愈。于是保罗定意差以巴弗提回去,并且写了这封信,郑重地表示他的谢意,并告知腓立比人,他们所打发来服事保罗的使者曾如何尽忠,应受加倍的尊重。

2·保罗发觉腓立比教会在灵性和道理上都有些小错误,因而要藉这机会改正他们。可能以巴弗提来到保罗那里时,带有腓立比的信件,其中的内容使保罗觉得有需要纠正之处;也可能他是从以巴弗提的谈话中得知这些状况。

保罗所要纠正他们的错误大概是:

A·他们之中不少人对保罗的下监受苦感到不安,以为这是福音工作的重大打击(腓1:12-14)。保罗在书信中安慰他们,说明他的受苦不但没有妨碍福音,反使福音更加兴旺。

B·有些割礼派的异端在他们当中蠢动。这些犹太主义的割礼派异端,在保罗传道工作中,常常成为他的仇敌。腓立比教会起初并没有这等分子;但大概保罗离开后,有一班犹太人暗中扶植起这些人来。保罗在本书第三章对这等主义予以严厉的指斥。

C·信徒之间有不和睦的事发生。其中两位姊妹─友阿爹与循都基公开分裂(腓4:2-3),而这两位姊妹看来也是教会的“圣工人员”。

保罗针对这些情形,在书信中加以劝勉和改正。

四·著书时地

解经家对本书之著作地点有三种主要不同的见解:

1·认为本书着于该撒利亚(徒23:23)。
2·认为着于以弗所。
3·认为着于罗马。

其中以第三种见解为大多数解经家所接纳。因按本书内容,多处显示本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狱所写。如:

1·保罗在腓1:13说他被“捆锁”已使“御营全军”知道他是为基督的缘故,这御营虽也可译作“衙门”,但在此较可能是指罗马的御营,因保罗在罗马写监狱书信时,确知自己即将获释放(腓2:24;1:25),而在该撒利亚被囚时,只提及他要上告该撒(徒25:10-12)(参本书的1:13解释)。

2·他自己知道他的案件行将判决。

3·腓4:22提到在“该撒家里的人”,显然是指罗马的教会。这样,本书大约是主后61-63年写的。

五·特色

1·使徒在本书中提到自己的见证特别多,在劝勉之中常用他本身的经历为勉励。在开头的感恩语中,就讲述他自己如何为腓立比人感谢代祷,其后又提到他自己怎样在监狱中为基督的福意作见证。他在驳斥割礼派的异端时,也以他自己认识基督的经验作为辩论的根据。这表示保罗跟腓立比信徒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对他们说话可以坦然,不用顾虑他们会对他有甚么疑惑。所以本书的语气很像对密友交谈。

2·本书的2:5-11论基督降卑与升高之榜样,是全圣经著名之教训之一。对信徒该怎样谦卑而同心地过肢体的生活,保罗提出了这具体而积极的榜样,劝勉信徒都要以基督的心为心。

3·本书常常提到“喜乐”,这显然是本书的重要信息之一。全书提到喜乐十六次:1:4,18〔两次〕,25;2:2,17〔两次〕,18〔两次〕,28,29,3:1,4:1,4〔两次〕,10)。

4·本书也常提到信徒共同的生活,如:

    A·同得恩(1:7)
    B·同当兵(2:25)
    C·同劳苦(4:3;2:22)
    D·同作工(2:25)
    E·同受患难(3:10;4:14)
    F·同心(1:5;2:1-2)
    G·同负主轭(4:3)
    H·同效法使徒(3:17;参林前11:1)
    I·同喜乐(2:17-18)

六·全书分析

第一段 引言(1:1-2

一·使徒的自称(1:1上)

二·受书人(1:1下)

三·祝福的话(1:2

第二段 感恩与代祷(1:3-11

一·为信徒的同心而感恩(1:3-8
    1·感恩的态度(1:3-4
    2·感恩的理由(1:5
    3·感恩的信心(1:6
    4·感恩者的忠心(1:7-8

二·为信徒的爱心与知识而祷告(1:9-11
    1·求神使信徒的爱心在知识与见识中增长(1:9
    2·求神使信徒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1:10
    3·求神使信徒靠着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1:11

第三段 在监狱中的见证(1:12-30

一·保罗受苦更叫福音兴旺(1:12-18
    1·保罗如何因受苦而使御营全军得闻福音(1:12-13
    2·保罗如何因受苦而使信徒更加得坚固(1:14
    3·保罗如何在受苦中显出他宽大的心怀(1:15-18

二·保罗受苦中的信心与盼望(1:19-26
    1·知道必得救(1:19
    2·不羞愧的盼望(1:20
    3·让基督照常显大(1:20下)
    4·活着就是基督(1:21
    5·两难(1:22-24
    6·信心与喜乐(1:25-26

三·保罗受苦中的劝勉(1:27-30
    1·对自己方面(1:27上)
    2·对众人方面(1:27下)
    3·对敌人方面(1:28
    4·对苦难方面(1:29-30

第四段 劝勉信徒同心一意(2:1-18

一·在爱的交通中同心(2:1-4
    1·同心的几种需要(2:1-2
    A·在基督里的劝勉
    B·爱心的安慰
    C·灵里的交通
    D·心中的慈悲怜悯
    E·同一的心志
    2·同心的几种阻碍(2:3-4
    A·结党
    B·虚荣
    C·骄傲
    D·自私

二·以基督的心为心(2:5-11
    1·基督的心(2:5
    2·基督的舍弃(2:6-7上)
    3·基督的卑微(2:7-8上)
    4·基督的顺服(2:8中)
    5·基督的受死(2:8下)
    6·基督的升高(2:9-11

三·应当更加长进(2:12-18
    1·更加顺服(2:12-13
    2·行事光明(2:14-16
    3·保罗的喜乐(2:17
    4·保罗的要求(2:18

第五段 打发及介绍同工(2:19-30

一·提摩太(2:19-24
    1·是保罗的代表(2:19
    2·与保罗同心(2:20
    3·求基督的事(2:21
    4·敬爱保罗(2:22
    5·解释的话(2:23-24

二·以巴弗提(2:25-30
    1·以巴弗提如何跟保罗同工(2:25
    2·以巴弗提如何想念腓立比信徒(2:26-27
    3·以巴弗提该受信徒的尊重(2:28-30

第六段 保罗的舍弃与追求(3:1-21

一·保罗与割礼(3:1-6
    1·劝勉信徒应靠主喜乐(3:1
    2·要防备割礼派的错误(3:2
    3·阐明真割礼的意义(3:3
    4·保罗的见证(3:4-6

二·保罗的舍弃与追求(3:7-16
    1·保罗的舍弃(3:7-8
    2·保罗的得着(3:9-11
    A·得着因信基督而有的义(3:9)
    B·得着认识基督复活的大能(3:10-11)
    3·保罗的追求(3:12-16
    A·不以为己经得着(3:12)
    B·忘记背后努力面前(3:13)
    C·要得着神召他得的奖赏(3:14)
    D·劝勉的话(3:15-16)

三·保罗的忠告(3:17-21
    1·要信徒效法他的榜样(3:17
    2·忠告信徒应防备十字架的仇敌(3:18-19
    3·要专心等候主的再临(3:20-21

第七段 保罗喜乐的秘诀(4:1-20

一·关怀弟兄(4:1

二·劝勉同工和睦(4:2-3

三·凡事祷告谢恩(4:4-7
    1·喜乐与谦让(4:4-5
    2·感恩与祷告(4:6-7

四·思念遵行真道(4:8-9
    1·应思念的事(4:8
    2·应实行的事(4:9

五·凡事知足靠主(4:10-13
    1·称赞(4:10
    2·解释(4:11
    3·秘诀(4:12-13

六·称赞腓立比人的爱心(4:14-20
    1·同受患难(4:14
    2·供给保罗(4:15-16
    3·保罗所求的(4:17-18
    4·祝祷(4:19-20

第八段 结语(4:21-23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腓立比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