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哥林多后书八章一至二节
8:1“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
8:2“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侯,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因他们
自由的丰富而产生丰盛。”
建造教会的三个主要负担
在前面几篇信息中,保罗提到一个与神同工的人应该如何来建造教会,而在哥林多后书六至九章,他就清楚的指出建造教会三个主要的负担:
教会必须绝对分别出来,和世界没有任何关系;
教会和同工之间必须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关系,教会能接受主仆人的教训,最后教会也能成为主仆人的喜乐,成为主仆人所夸口的;
教会必须在财物奉献的事上正常。
我们常常讲很多关于“建造教会”的道;今天讲一篇“不要看电影”,明天讲一篇“殷动不可懒惰”,后天讲一篇“早起守晨更”。事实上,这些都是枝节,并非主要的问题。然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里是以一个心境、一个负担来建造神的教会,所以他直接就问教会这三件事情;如果这三件事都正常了,那么其它的事也必定能正常健康。
弟兄们,你要与神同工,要建造教会,就需有一个正确的负担。你不能看见弟兄姊妹迟到,就责备他们迟到;看见他们不会用灵,就责备他们发死;看见他们不会祷读,就责备他们搞字句。你要看见,对弟兄姊妹再多的责备,他们发死的还是发死,不爱主的还是不爱主;并且这样服事,也显出你这个人太低了。
什么是高的服事呢?
就是当你来帮助教会的时候,要帮助教会成为一个与世俗分别的教会,成为一个和主的仆人关系正常的教会,成为一个在财物奉献上健康的教会。
教会必须在钱财上正常
在哥林多后书八章开头这里,保罗提起马其顿众教会所蒙的恩,就是“他们在极穷之间,还因他们自由的丰富而产生丰盛”。这里保罗要将哥林多教会带到一个在财物奉献上健康的教会。
“与世俗的分别”和“财物的奉献”是同一件事;换句话说,与世俗的分别包含许多的事,钱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然而,保罗却把它分开来讲。为什么?因为在所有世俗的事中,最能破坏我们、糟蹋我们的就是钱财。俗话说,“贪财是万恶之根”。人一爱钱财,这个人就没有用了;人一倾向玛门,这个人就没有用了;人一让钱财在他身上有地位,这个人就没有用了。
对付钱财要先对付心(马太福音)
积攒天上的财宝
圣经上有很多处的经节,能帮助我们如何在钱财上认识主的旨意。
头一处是在马太福音六章十九至廿四节,那里主说: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纯一,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恶,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依和合本另译)
什么是“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有储蓄户头。如果你有一些钱,是要让孩子缴学费用的,钱放在家里不方便,所以申请一个户头存进去,这是可以的;只是你不要时常注意你的储蓄簿上到底有多少钱,积存太多了,只会被审判得更厉害。
主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因为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虫子咬是联于衣服,锈坏是联于食物。所以不仅不要积存太多的衣食,免得虫子咬,免得锈坏;也不要为自己积存太多的金钱,免得贼挖窟窿来偷。
生命的积蓄
这不是说,你奉献了五十块,这五十块就存到天上去了。若是这样,主就太轻看贫穷的人了,因穷人奉献得不多。所以“积攒财宝在天上”并不是指你的奉献有多少,乃是指你生命的积蓄说的。你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你就有生命的利息;你要天天学习储存生命的利息,这生命的积蓄就是你在天上财宝的积攒。
比方说,我已经爱主、跟随主二十多年,虽然我仍有许多的软弱,仍有诸般的亏欠。等到有一天我见主面了,主不一定会称许我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反而主很可能说,“你这恶仆,到黑暗里去罢”。那时我只好哀哭切齿、认罪悔改了。但从另一面看,这总比完全没有得救好,因为这二十几年来,我多多少少也积攒了一些永远的生命,还不至于永远沉沦。
就像你们出了很大的代价来参加这个训练,这也是积攒财宝在天上,毕竟,有经过训练还是不一样。你来参加这个训练,就是发“灵财”、发“生命的财”;我们的富有不是在于我们的存款有多少,也不在于有多少衣服、多少食物、多少现金。我们的富有乃是在于这个永远的生命。而我们今天的训练,我们今天的劳苦服事,就是积攒财宝在天上,就是为着产生生命的利息。
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在属天的境界里,生命的成长是丢不掉的。你得着了生命,这生命就是你的;虽然有时你不在灵里,觉得这生命好像失去了,但是当你一回到灵里时,这生命就又回来了。譬如说,一个弟兄刚开始很有追求,很爱主,后来因着没有操练活在灵里,慢慢的就不行了,就下去了;但什么时候他一回到灵里,一回到教会生活中,他就比那些没有好好追求过的老练得多,他里面的生命一下子就会被释放出来。因为那在他里面的生命的积攒是永远不会失去的。
财宝联于心
“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你是一个将积蓄存在生命里的人,还是一个将积蓄存在属地户头里的人,就要问你的“心”在那里,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就在那里。
你不要把这句话领会成“我的钱在家里,所以我的心也在家里”。不!“财宝”乃是指你所要追求的丰富。换句话说,你所要追求的在那里,你的心也就在那里。有些人虽然一贫如洗,却仍然天天作着发财梦,这就说出他的心已经在钱财上了。财宝联于你的心,所以你若要对付钱财,就要先对付你的心。你若要在处理财物上正常,你就要注意你的心;你的心若正常,你对财物的处理也就必定健康。
心联于眼
二十二节说:“眼睛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纯一,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恶,全身就黑暗。”换句话说,你的心联于你的眼睛,你的心如何,你的心在那里,你的眼睛就往那里看。你的眼睛就是你的灯,你的眼睛若纯一,除了主以外,什么都不看,全身就光明了。
“你的眼睛若恶”,“恶”就是不单纯、不单一,在主之外,还贪爱别的事物 ── 贪爱地位、贪爱恩赐、想作长老长、想作同工头 ── 你的眼睛就“恶”了,你的全身就黑暗了。一个活在黑暗里的人,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很容易就会成为撒但的俘虏。
你的眼睛若是单一的注视主,钱财在你的身上就没有能力;你的眼睛若注意其它的事物,就是你的心在主之外还有其它贪求,钱财的势力就会占据你的全人,你里头就会满了黑暗。
要对付“心”
所以提起钱财,首先要受对付的就是我们的心。
不仅是物质上“钱财”的诱惑会叫我们失去主;无形的“钱财”,包括贪求属灵知识,贪爱别人的称赞,也都会叫我们眼瞎,叫我们全身黑暗。求主怜悯我们,使我们有一颗清洁的心,单单只要祂!
对付钱财要先不爱己(提摩太后书)
圣经上第二处有关财钱的经节在提摩太后书三章一节至四节。那里说: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
爱自己就是爱钱财
马太福音是说到我们若是要对付钱财,首先要对付我们的心。提摩太后书这里就告诉我们,若是要对付钱财,还要对付我们的“己”。
什么人爱钱财?爱自己的人就是爱钱财。这里说,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就像今天,到处都有“名利”的诱惑,到处都有“地位权势”的呼召;这时候人就会专爱自己、贪爱钱财。
学习不爱己,就能不爱钱财
你要如何从钱财的事上蒙拯救呢?你要学习不爱自己。
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什么都好办;有钱,可以享受;有钱,可以安逸;有钱,可以舒适;只要有钱,万事就能亨通。你们还年轻,对钱还不是很有感觉;一旦你进了社会,拿出印着“虚空”公司总经理、“破产”公司董事长的名片,别人一看,立刻睁大眼睛,对你肃然起敬。但若是你的名片是某公司的小雇员,别人就容易轻视你。所以钱财是很现实的。
钱财不仅联于你的生活,也联于别人对你的评价。一个人若是不爱钱,他必须先不爱己;不爱钱还容易,不爱己可真难。
若是你去作事是为着主的,即使你的名片只印着某公司的雇员,你要记住这些话,你要作一个不爱钱、不爱己的人。你是为着服事主的缘故,而甘愿作一个小公司的雇员,你的感觉要非常荣耀,因为你是这样一直忠心的跟随主。
你若爱己,你的存心和动机就会受到污染。一个爱“己”的人,总是梦想作长老,盼望开特会,讲篇好道。一个爱己的人也会爱钱,这就是为什么作官的人很难胜过贿赂,因为爱己是和爱钱联起来的,爱己会逼着人去爱钱。若是一个人能够不爱己,他就能够不爱钱。
你要学习作一个不顾自己的人,你若能不顾自己,钱财的势力就会从你身上脱落。纵使你没有很好的收入,也不会觉得羞愧,因为你不是向钱财活着,你乃是向主活着。
不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摩太前书)
第三处有关钱财的经节在提摩太前书六章三至八节。那里说:
“若有人传不同的信仰,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话;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依和合本另译)
不争竞
这里题到分争和争竞。
我劝弟兄们,不要跟别人比;一跟别人比,就会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争竞也就出来了。在这些点上,你们都得学,学习跟谁也不比,跟谁也不争。若是弟兄们需要你去配搭,你就去;若是弟兄们不需要你,你就安份守己的自己干活。
我们要学习只为真理站住,只为真理而争,但是为自己,什么也不争。天地这么大,争它作什么?城市容不了你,你可以上山去,也可以到乡下。你若说,这些地方太小了,那就是“坏了心术”。什么叫作“太小”?若有主的引导,就没有一个地方是小的;若没有主的引导,也就没有一个地方是大的。你若不与人争,就不至坏了心术,也至失丧真理,更不至产生争竞。
不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五节说,坏了心术、失丧真理的人,是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我们这个人很复杂,有很多花样,似乎知道用什么的态度,作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就能得人的心,就有更丰富的财物供应,生活就更改善了。这就是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在教会生活中,你千万不能走这样的路,不能在教会中寻找发财的机会,不能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敬虔并知足便是大利了
所以保罗说,“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节)。什么叫作知足的心?就是主给你什么,你就欢欢喜喜的领受。主若是叫你啃面包,你就欢欢喜喜的啃;主若是给你丰富,你也感谢着领受。
这就是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箴言)
第四处有关财钱的经节在箴言三十章七至九节。那里说: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
基督徒是富足不得的,因为人一富足就容易忘记神;所以我们要学习把自己摆到贫穷里。但基督徒也不能一直在贫穷里,因为人在穷乏的时候也很难有主;若是在穷乏之时还能有主,就是主特别的怜悯。人一贫穷,就要如同上面经节所说“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
比方说,若是一位服事主的弟兄在超级市场偷了一块肉,听见的人一定会批评说,“这个服事神的人怎么会如此差劲?他的神还能信吗”,却没有人能领会这是因为这位弟兄太穷了,家中已经好多天没有东西可吃,他是因为不忍心让孩子挨饿才去作这样事。你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对自己的缺乏、饥饿还过得去,但是他绝对无法忍心看孩子受苦。
所以你要在主面前有一个祷告说,“主阿,求你叫我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每日需用的饮食,恐怕我太富足而忘记你,又恐怕我太贫穷而偷窃,亵渎羞辱你的名。”
严肃的面对钱财
我们从前面这几处经节来看财物的事,有四种的认识:
财物是联于你的心;
财物是联于你的己;
财物是联于你的敬虔;
要学习有一种祷告,要对主说,“主阿,求你不要叫我富足,免得我忘记你;也不要叫我贫穷,免得我亵渎你的名。”这个祷告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祷告。
对于钱财,我们要慎重的看见这四点。如果我们爱钱财,我们就要注意,可能是我们这个人的心和己出了问题,也可能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或是与主之间的关系不健康了。如果我们和主之间的关系正常,我们的心就不会有问题,不会为己,也不会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我们若看清楚这四点,我们就能懂得如何叫自己不富足,如何保守自己不落到极端的贫穷里。这是我们一生必须在财物奉献上的操练。
在钱财上丰富的经历主
在我们一生跟随主的道路上,有两件事最能叫我们经历神,一是婚姻,一是钱财。
在婚姻上经历主是较隐藏、较逐渐的。比方说,有一对青年刚结婚时,无法适应彼此的个性,但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就什么都好了。这不是对方真的变了,乃是他们都学习放下自己,逐渐习惯了。
但是在钱财上经历主却是非常现实、也非常特别的。你在钱财上经历主的带领有多少,与你处理钱财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不会处理钱财的人,他在神面前就要经历贫穷;一个会经营钱财的人,他在神面前就要经历丰富。
学习在钱财的事上与主配合
你要认识主是又真、又活、又实际的主,就要学习在钱财的事上与主配合,让你对钱财的经营有属天的智慧。你对钱财的经营,不是你有多少就奉献多少,然后等主再给你。如果是这样,主又何必给你?主并没有意思天天给你钱,好叫你成为一个神迹专家。
我听说有位青年弟兄,他读了倪柝声弟兄的见证后,就把所有的钱都奉献出来,然后告诉主说,“主阿,我已经一无所有,你得给我阿”。我愿意说,这个叫作试探主。如果主给你钱了,你就全都再给出去,然后说,“主阿,你若是再给我,你就是真神”,这是不可以的。你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太四7)。
原则上,你要学习会经营主所给你的。一部分是为着你的,你要感谢着领受;一部份是为着别人的需要,你就要乐意的给出去。我们在钱财的事上,若能有智慧的经历主,就能在钱财的经营上,与主有好的配合。
钱财的经营与运用
主所为我们预备的丰富,一部分是为着我们养生的需要,我们就不能把这需要置之度外。然后除了养生的需要以外,我们都得学习给出去。对年长的弟兄姊妹,我建议你们,除了养生的需要之外,要将一切都摆出去。但对青年弟兄姊妹,我就倒过来说,要先顾到你养生的需要,然后再学习摆出去。因为青年人“英雄主义”太强,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气概。
如果主给你有这样的引导,你可以全力的摆上。但你若天天说,“主阿,我把养生的都投上了”,那么,你就非饿死不可。为着一个特别的需要而过艰苦的日子,这是可以的。然而,这个不应该成为你的习惯,这应该是来自于主给你的感动,是圣灵引导的结果,而不是出于你天然的热心。
所以弟兄姊妹,一面我们要学习“给”的功课,但也不能太好胜而盲目的给,反叫自己没饭吃导致信心破产。另一面,我们也不能把荷包扣得太紧,一毛不拔。正常的情形是,主一方面给我们养生的需要,一方面叫我们凭信而给,也学习在信心里更多的支取。一面我们学习有智慧的“给”,一面我们操练在财钱的事上仰望主。仰望主就是更多活在主的引导里。
建立律法性的给的习惯
奉献有两种,一个是律法性的给,另一个是引导性的给。律法性的给,就是无论你怎么穷,都得学习给;甚至有时还得全部给出去。
这也不是说,你每次有了一笔钱,一定非得给出去不可。但是你要建立律法性的给的习惯,一百次里总要有九十九次,一有钱,就要学习有律法性的给。如果有一次因你的急需而没有给,你里面一定要非常清楚,并且需要有主的许可。若不是这么清楚,你仍要学习有“律法性的给”。
“十分之一”的奉献
凡是经过你手中的钱财,你都要摆出十分之一。主若给你五块钱,千万不要以为奉献五毛钱太少。主若给你一块钱,你还得拿出一毛钱。你不要说一毛钱太少了,要累积到十块钱才奉献。不!你有一块钱,你就奉献一毛钱;并且你要把那一毛钱非常郑重的投到奉献箱里去。
我曾经听过一个见证,有个会所在一次为爱筵所需奉献的祷告里,弟兄们很有信心说,“主阿,求你祝福这一次的奉献,要一毛不多,也一毛不少。”结果奉献箱一开出来,差了一毛。当时有位弟兄马上就把手中的一毛拿出来,他作见证说,“弟兄们,我只有这一毛钱。主虽然感动我奉献这一毛,但我觉得太少了,不好意思奉献。没想到,所缺的那一毛钱就在我这里。”所以你不要因着少就不奉献,否则你的奉献生活就不能正常。
学习信托教会,信托长老
今天你们没有什么大钱,但若是有一天主给你一百万,要你奉献十万,恐怕你就会舍不得。即使拿出来了,也会心里一再的担心长老们有没有智能来使用这笔钱,最后就写上“为着儿童聚会用”,因为这是你所看得见的。这说出你不敢信托长老,你对教会一点信心都没有,你完全是自私自利。你要知道,所有为着教会专项需要的奉献都不够甜美;你要对教会有信心,对长老有信托,这才是一件美事。
操练引导性的给
除了“律法性的给”以外,还有“引导性的给”,就是甘心祭 ── 就是主将一个甘心乐意的心放在你里面,叫你有一个负担将十分之一以外的摆上去。如果我们都肯这样奉献,教会绝不可能缺乏。
多于“十分之一”
什么时候教会的财务窘困,就是因为弟兄们在奉献上没有好好的操练。所以在你们还年幼的时候,要操练多拿出来,不仅是十分之一,也要把主给我们的丰富尽量给出来。你若能这样学习,这就要成为你将来成家以后,在财物的经营与奉献上有一个健康态度的稳固根基。
要先顾到人的需要
我们的奉献要先顾到圣徒的需要,人的需要永远是第一,然后才是教会的需用。你若要奉献,千万不要奉献给看得见的“爱筵”、给看得见的“钢琴”、给看得见的“挂钟、冷气”、给看得见的“中学服事”等等;为着这些专项而奉献固然是一件美事,但你要学习随着主的引导,顾到人的需要。
对钱财的态度不要过于极端
有些圣徒会有“为主赚钱”的想法,也许有人真的是能为主赚钱的,但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所有为主赚钱的人都必须不爱钱。因为有许多人打着“为主赚钱”的旗号,骨子里却是为自己赚钱。所以你的存心和动机都必须被主炼净。
我们宁可信靠主,相信教会在工作上若有什么特别的需要,主必会兴起一些人为着这个需要来共同努力。你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说,“我要为主赚钱”。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你一定要问自己,“我爱不爱钱”。任何对“钱”有感觉的人,都不应该为主赚钱;为主赚钱的人,必须是一个对于钱财毫无感觉的人。
另一面,你要注意,不要把自己逼到过分艰难的生活里。曾经有位弟兄作见证说,“我们的会所最穷,别的会所起码有碗、有筷子。我们的会所连碗和筷子都没有。所以我就对弟兄姊妹说,‘你们只要顾到教会就可以,不必顾到我的需要。’因此我到那里已经有一年了,连一个奉献包都没有。”
作完这个见证后,弟兄问他说,“那么,你怎么活下去呢?”他说,“我不都活下来了?”这话听起来真是悲壮、感人,但他的骨子里却满了逞强好胜的英雄主义。事实上,一个人没有权利告诉弟兄们“我要”或者“我不要”。主无论给他多少,他都要感谢着领受,因为这不是人给的,乃是主给的。
不久这位弟兄对人就变得很冷漠,叫人不敢亲近。因为他苦到一个地步,心理就不对了。最后,他从主的恢复里岔出去后,变得非常贪爱钱财,这就是由于过去他在处理钱财的态度上经历太极端了,以至于绝了自己的路。这对我们实在是个严肃的鉴戒。
所以我们开头爱主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是“英雄”,凡是主给的,全部拿出去;也不要“贪婪”,凡是主给的,通通留下来。这两方面都是极端,稍微不小心,就会逼自己走上绝路。我们要学习为着主来经营钱财,在钱财上来经历主,见证这位又真又活的神。
所以保罗在与神同工、服事教会时,不只提起教会要和世界分别,以及教会和工人的关系,更强调我们要留心钱财的问题。
求主怜悯我们,好叫我们在钱财上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经营。── 朱韬枢《馨香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