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字号:A | A

四·鉴戒与鬼筵(10:1-33)

上章保罗用个人的见证,说明他虽然有权利,可以作这事或那事,可以娶信主的姊妹为妻或靠福音养生;但他却为福音的缘故,放弃了他可以享用的权利。他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因为他的生活行事都是向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要与人同得福音的好处。”本章保罗引证以色列人失败的经历,更进一步的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生活目标,体贴私欲而行,就很可能妄用自由而招致失败。基督释放我们从罪恶和律法底下出来,绝不是叫我们自由去犯罪,而是叫我们可以自由而乐意地献上所有的权益,为福音作见证。

1.    鉴戒(10:1-13)

A·以色列人所蒙的恩典(10:1-4)

这几节讲到以色列人蒙恩的经历。虽然时代背景完全不同,可是在属灵的原则上,跟信徒的经历还是相似的;所以,以色列人的经历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注意:使徒时代跟旧约时代已经相差了两千多年,使徒引用两千多年前的事警戒他那个时代的信徒,并不认为过时或不合用。

1. 曾从云里海里受洗(1-2)

1 保罗说这话似乎是对犹太人的基督徒讲的,因为他提到“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犹太人的祖宗并不就是外邦人的祖宗,而哥林多信徒有很多都是外邦人,为什么保罗这样对他们说呢?可见保罗乃是以预表的灵意来讲解这几节经文。虽然按肉身说,以色列人只是犹太人的祖宗,但按灵性来说,他们也象征神子民的祖宗。我们跟以色列人同有一位信心的父,就是亚伯拉罕。所以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某些经历,也可以作为我们离开属灵的埃及的某些预表。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这“不晓得”当然不会是指信徒不晓得出埃及这件事,而是不晓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的属灵意义。保罗不愿意他们不明白这属灵的预表;因为这些事可以作信徒的鉴戒(11节),若不明白,就是属灵的损失。哥林多信徒虽然知道这些历史,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其中的属灵原则;所以保罗在这里加以解明。

2-4 这几句话具有解释旧约历史的灵意作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有云柱火柱带领他们到了红海透。摩西用杖击打海水,使海水分开,让以色列人从海里经过。当他们到了对岸的时候,海水又重新复流,把所有的法老追兵全部淹没。这里却把那经过说成是:“在……海里受洗归了摩西。”以色列人从红海经过而上了岸,浸在海里的是法老和埃及的军兵,不是以色列人,按理似乎不能说是以色列人受了洗(浸)。但保罗却把以色列人从红海经过这整件事解释作“受洗”,可见这历史是预表基督徒受洗归入耶稣基督说的。使徒是把以色列人过了红海,和埃及军兵浸没在红海里,这两方面合并起来,作为浸礼的同一预表。所以,以色列人过红海的整个经历,就是信徒受洗(浸)的预表。

2. 曾吃灵食喝灵水(3-4)

3     这里所说的灵食,是指出16章,以色列人吃吗哪的经验。神降下吗哪,以色列人每天去拾取,四十年之久,以色列人就是凭神所降下的吗哪养活他们。吗哪就是以色列人走旷野的粮食。保罗称这粮食为“灵食”,把旧约以色列人的吗哪·预表新约基督徒属灵的粮食,两件事情合在一起讲。主耶稣曾经说过,衪是天上降下来的粮食。衪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6:51)。可见旧约的吗哪,就是预表耶稣基督;衪就是信徒生命的粮。今天我们跟主交通,读衪的话,也就是领受主生命的粮食。主耶稣说:“我对你们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下),这就是我们所吃的灵食。

4     这是出埃及记17章所记载的事。当时以色列人到了利非订的地方,因为没有水喝,向摩西发怨言。神吩咐摩西用杖击打盘石,盘石就流出活水给以色列人喝(出17:1-7)。注意:使徒保罗称这水为“灵水”,并说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以色列人喝从盘石流出来的水,是一件历史事实,保罗却把这事迹所预表的灵意解释了出来。“那盘石”不只是盘石而已,而是预表耶稣基督的盘石;那从盘石流出来的“活水”,不只是水而已,还预表基督所赐给人的“生命的活水”(约4:14;7:37-38);那盘石受击打,也不只是历史的一件故事而已,还预表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受击打(赛53:4)。

“随着他们的灵盘石”这句话,也是把历史的事实跟属灵的事实合在一起讲。按历史的事实,以色列人确曾从盘石得着活水。他们曾在干渴的境遇中,经历到盘石出水给他们喝的神迹。但这件历史事实是要表明一项属灵真理,就是在不可见之中,有一位他们看不见的“盘石”正“随着”他们同行,供给他们的需要,解除他们的干渴。可见耶稣基督在没有道成肉身以前,也是跟衪的百姓同在的。不过衪不是成为肉身的样子跟他们同在,而是在他们所经过的道路中显出作为来,证明衪是在看顾着他们。

这几节经文非常清楚地表明:旧约历史预表基督的救恩,是使徒所同意的。所有历史的记载,都是经过选择的,神从以色列人的历史中选择一些记载在圣经里面,并不是没有用意的,都是要配合解明衪如何为人类预备救主,以及衪的救法如何成功而记的。

B·使徒的警戒(10:5-10)

以色列人的经历,既然可以作为信徒灵性经历的象征,以色列人失败的经过,也就是信徒的前车之鉴了。在此使徒一共提出以色列人的六样失败,作为基督徒的警戒。

5     1. 不要像他们倒毙旷野

这句话所指的是民数记14章的事。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大发怨言,神就罚他们那一代廿岁以外的人,都要倒毙旷野。这些人“多半”被称为神不喜欢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来11:6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衪赏赐那寻求衪的人。”以色列人虽然信有神,但他们没有信衪赏赐那寻求衪的人。所以这些出了埃及的以色列人,竟都倒毙在旷野。他们虽有出埃及的经验,却没有进迦南的经验。

以色列人倒毙旷野这件事,也预表信徒信了主以后,因没有信心而在生活上失败的情形。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他们“倒毙”是身体倒毙,不是灵性的死亡。他们灵性是否得救,是根据他们个人对神的信心。希伯来书解明,他们不得进迦南是预表他们不得进入安息。

“迦南”在圣经中有两种预表:

a. 是预表安息

就是漂流旷野的以色列人所预表的。信徒在信主以后灵性不长进,像以色列人那样,漂流旷野,没有安息,常常失败、天天向前走,却没有进步。因为他们不是一直向着目标走,而是绕圈子走(参阅《新约书信读经讲义》,来3章)。

b. 是预表天家

来11:8-16讲到,亚伯拉罕怎样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到神所应许遥远的迦南去。他是“等候一座有根基的城”,“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天上的家乡。

所以迦南对亚伯拉罕离开吾珥的经验来说,是预表“天家”,这是圣经自己的解释。

迦南预表天家,是讲到信徒得救的经历;迦南预表安息,是讲到信徒生命的成熟和得胜的经历。所以,以色列人倒毙旷野,若按预表来讲的话,它应该是指基督徒在生活上的失败,不得神的喜欢:却不是指他们要再灭亡,不能得救。

如果那些身体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都是按灵性灭亡的话,问题就大了。因为连摩西、亚伦、米利暗等人,也都是不得进迦南的。但在来11章,摩西跟米利暗都被列在信心英雄的名表里面。主耶稣山上变化形像的时候,摩西还跟主耶稣在荣光中说话,可见他们不得进迦南,只是身体方面的死亡,绝不是灵性方面的灭亡。他们的灵性情形如何,要按他们各人向神的信心如何而定。

6     2. 不要像他们贪恋恶事

第6节上半节说:“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这句话扼要地指出,以色列人的各种经历,跟基督徒的经历有若干相似之处:所以他们的失败,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而且对我们有属灵的教训。

这里所说“贪恋恶事”应该就是指以色列人贪吃的事情。在他们厌烦吗哪,想吃肉的时候,神吩咐摩西降鹌鹑给他们吃。在民11:4说:“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于是神就吩咐鹌鹑降在他们中间。可是因为他们“大起贪欲的心”,日夜只顾捕取鹌鹑,最少的也取得十俄梅耳,所以在他们的牙齿还未把肉嚼烂之前,神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这样的贪吃,虽然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贪欲表现,但是对今天许多信徒同样是非常合用的鉴戒,说明了各种肉体的贪图,自古以来都是相似的。

7     3. 不要拜偶像

在圣经里面,贪心和拜偶常常放在一起(弗5:5)。贪心是指肉体方面非份的要求,拜偶像是贪图属灵方面非法的权益。贪心是想在自己本份之外,另占便宜;拜偶像是想在神(万有之主)以外,另得着福气或保佑。二者同有“非分”的特性,所以圣经把这两样相提并论。

当以色列人拜金牛犊的时候,圣经描写他们“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出32:6)。哥林多的社会环境,是拜偶像的环境。拜偶像的罪对信徒是一项厉害的试探。并且他们中间有好些人,在没有信主以前是拜惯了偶像的;所以拜偶像观念常常很自然地影响他们的信仰。注意,以色列人用金牛犊代表他们所拜的神──耶和华,他们内心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拜耶和华,不是金牛犊(参出32:4-6)。但这就是神所厌恶的拜偶像的罪了。

今天我们虽然不像当日哥林多人那样拜有形的偶像,可是有许多人把吃喝玩耍当作他们的偶像。许多人可能有无形而隐藏的偶像在心中。求主光照我们,“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拜的”。

8     4. 不要行奸

这句话特指民25:1-9,以色列人拜巴力毘珥,跟米甸女子犯奸淫的事。古人在拜偶像的时候,常常同时犯奸淫,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情形正是这样。那里有女神庙,庙里的女祭司们犹如妓女,淫乱的风气非常盛行(参何赓诗着《哥林多书讲义》──概论)。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信徒在这方面所受的试探很大,所以使徒引以色列的失败警戒他们。

“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民25:9的记载,却是二万四千人,多了一千人。但注意民数记所载的数目没有明记是一天之内死去的人,这可能是在当天死了二万三千人,其余一千人随后也死去了。

9     5. 不要试探主

魔鬼试探主耶稣的时候,曾叫衪从殿顶跳下去。主耶稣用圣经的话斥责魔鬼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雅各告诉我们,神是不可以被恶试探的;但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四十年当中,多次的试探神。按民14:22,神对摩西这样的说:“这些人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话。”照民数记的记载看来,以色列人试探神的意思,是指他们对神的话语和神的作为不信。他们虽然看见很多神迹,甚至受过神亲自的管教,可是他们心里总是不信。自以为神虽然以前管教过别人,现在却未必会管教他们;虽然从前曾显出大能,现在未必会再显大能。他们很快忘记神的作为,和他们所受过的管教,存心不信而想幸免惩罚;明知是神所憎恶的事,还想以身试法;这种态度就是他们“试探”神的罪。

在这里保罗特别引证以色列人被火蛇咬伤的事件作鉴戒。那是民21:4-9所记载的。他们因为试探神的缘故,就受到神的管教,有火蛇来咬他们。照样我们今天要是像以色列人那样“试探”神,等于给魔鬼留地方,让它咬我们;所以“试探”神,实在是为自己打开了祸患与痛苦之门。

10    6. 不要发怨言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曾屡次发怨言(出14:11-12;15:24;16:1-3;民14:2,11-12,27-29;16:41-50;17:12-13)。向神发怨言就是对神的恩典不满意,对神的作为不佩服,且以为自己所作所想的比神更好,自己乃是受神连累了!他们那样发怨言,就是要把一切不幸的遭遇都归咎在神身上,责怪神没有好待他们,却忘记了自己犯罪的事。所以怨言常跟亵渎神和毁谤人连在一起。怨言不但叫我们在神面前不能蒙恩,也叫我们跟别人发生冲突。哥林多教会有分争结党的事,又有许多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人,他们被此之间必然有互相埋怨的情形发生,所以保罗在这里警戒他们,不要像以色列人那样发怨言,免得受神的管教。

C·信徒应有的警惕(10:11-13)

11    本节说明:旧约以色列人的经历不是偶然记载在圣经里面的,而是经过神的挑选,为“我们末世的人”记下来,好作我们的鉴戒。所以不能单用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些旧的故事,也不可以把它分割成许多各不相关的片段来看,倒要注意每一则故事怎样和整本圣经的主题相配合;因为它们绝不是一些各不相干的历史文件凑合在一起。

“鉴戒”的原文是tumikos,跟6节的“鉴戒”同字,是“预表”、“模样”、“像”等意思。罗5:14翻作“豫像”,腓3:17翻作“榜样”。有人反对讲旧约预表,以为把旧约的历史当作预表讲,是随便比拟的灵意解经。其实预表绝不是随便比拟,而是以新约圣经本身的解释为准的。许多新约圣经对于旧约的解释,使我们看出旧约好些经文实在是一种预表,而本节更明说:“……这些事,都要作为预表(原文)……”。

本章1-4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使徒的解释证明了旧约出埃及记的盘石、活水、吗哪……都是预表。此外,5:7解明逾越羔羊预表基督,下文15:45-49解释了亚当是基督的预表。

11下  可见神知道这末世的时代会发生同类的事情。以色列人的失败,可以作为我们这末世之人的鉴戒;所以神把这些话写在圣经里面来警戒我们。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鉴戒,就比以色列人更不如了!

12    “自己以为站得稳的”未必是真站得稳的人,不过是自以为站得稳而已。他们该在神的面前省察,自己是否真能站得稳?许多自以为站得稳的人,竟是最容易跌倒的人。这些自以为站稳的人大概本身有一些长处,例如比别人更有恩赐,在属灵方面有些成就,因而过于自信自高。人在某方面有了特长,就很容易在另一方面有疏忽而跌倒。所以自以为站立得稳的人,多半不是那些刚信主的人,倒常是信了主有些年日,又有些属灵经历和真理知识的人。这句话也可能是指第8章中那些到偶像庙里去坐席的人,也们自以为有真理的知识,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食物也算不得什么……。保罗警告这些人,不要自以为知道,自以为站得稳,恐怕他们在自高之中,反而比别人先跌倒。

13    本节经文和上节都是劝勉信徒的话。上节是警戒那些自以为站立得稳的人,而本节是安慰那些自以为站立不稳的人。有的人是过于自信,自以为刚强,结果就在骄傲中跌倒,因他轻忽了魔鬼的诡计。另有一些人却因太过自卑,虽然明知自已不如别人,却又不倚靠神;不但不信赖自己,也不信赖神。他们知道自己不能,却不肯相信神“能”;所以保罗在这里安慰这些人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不要单凭自己的看法,认定自己走投无路,因为神总能够在人的“尽头”和“绝路”中为我们开出路。

另一方面,本节经文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因试探而跌倒,不要妄想推诿责任,以为这是神允许我们受试探的结果。因为神总不让我们受试探过于我们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我们开一条出路。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受试探而跌倒,那不是因为神没有给我们够用的力量,或让我们受到过重的试炼,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用信心去抵挡试探,没有支取神的恩典的缘故。

2.鬼筵(10:14~33)

A·不可参加鬼筵的理由(10:14-22)

1. 因我们是同领主的饼、主的杯(14-18)

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说明基督徒擘饼聚会的一些重要意义。

14    所谓“拜偶像的事”,按下文看来,就是指到偶像庙去赴鬼筵说的。使徒清楚指明,信徒要逃避这些事。

对付试探,能逃避的应逃避,不能逃避的要拒绝。对当时哥林多信徒来说,被邀请赴鬼筵及若干有关拜偶像的事,是颇难应付的试探。在使徒的教训中,并不忽视消极地逃避试探或异端的方法(提后2:22;3:5;约二10)。

有些事是近似犯罪的,我们要想不犯罪,就要逃避一切类似罪的事,或一切容易缠累我们的试探。

15    这是一句善意的劝勉。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不要轻忽他的劝勉,要留心思想他的话语。保罗是用谦卑而温柔的态度劝勉哥林多人。他们既是聪明的,是明白事理的,就该留心“审察”保罗的劝告。

16    天主教就是根据这一节经文,认为领圣餐的杯经过祝福之后,就变成基督真正的血,所擘的饼经过祝福以后,就变成基督真正的身体。可是保罗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血”和“身体”,乃是“同领”这两个字。本节经文里共两次提到“同领”,强调我们一同有份于基督的血,一同因基督宝血的功效得救,又一同联合在基督的身体里面。所谓同领基督的血,实意指同领基督血的功效。

17    注意“一个饼”、“一个身体”,很简单地说明用“一个饼”的目的,是要表明我们同属于“一个身体”而已!这却不能说,不用一个饼记念主的话,就不属于同一个身体。使徒所注重说明的,只是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事实,不是要说明举行擘饼聚会时所用的饼是否“一个”。其实“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这一句话,已表明了“我们”的“多”不能使“我们”变成不在一个饼之内。这“一个饼”所指的是我们在基督里的合一,不是指那个属物质的饼。

例如:在新加坡长老会的信徒用一个饼记念主,卫理公会的信徒用一个饼记念主,福音堂的人用一个饼记念主,聚会所的人也用一个饼记念主,全新加坡有一百多处教会,都各自用一个饼记念主;但他们这许多“一个”加起来岂不已经是一百多个饼了吗?全东南亚、全世界,许多处信徒都在用“一个”饼记念主,难道我们是变成“许多饼”了吗?不,使徒是说:“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事实上已经有许多群的“我们”和许多个“饼”,为什么保罗还是说:“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可见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一个饼”,是注意这“一个饼”所表明的那基督的身体之“一个”,不是那可吃可摸之饼的“一个”。误解这“一个饼”的意义,常会引起许多仪文方面的争论,反而损害在基督里合一的真义。

当然,这绝不是说,在擘饼聚会时用“一个饼”的方式有什么不好,而是说使徒所注重的是属灵的饼(基督的身体)的“一个”,不是吃的饼的“一个”而已!

按外表来看,信徒有地理上、团体上的分别。由于种族、言语、空间和时间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的“我们”,但只要是有分于基督生命的人,就都在衪里面自然地合而为一。所以“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说明基督徒外表的分别不能影响属灵的合一。保罗不否定有许多的“我们”的事实;但他认为,我们虽多,还是属于一个身体,还是分受于那一个饼,这种合一是基督的救赎所成就的,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我们要破除一切因团体、种族、语言、国家、时代所造成的分别,也要除去彼此分别的观念,且要珍惜并强调在基督里已经合一的事实。

请注意,当保罗说:“我们虽多”的时候,他自己不是在哥林多,而是在以弗所(林前16:8)。这样,保罗所说的“我们”绝不是只限于哥林多范围内的“我们”,而是包括在哥林多以外,连同以弗所的信徒也在内。也就是说,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我们”不是单指地方的教会,而是超地方的“身体”教会。有人强调地方教会,所以把这里的“身体”巧妙地解释为指哥林多地方教会的“身体”。但保罗身在以弗所,却对哥林多人说:“我们虽多,仍是……一个身体。”这“身体”当然不是指地方教会,而是指超地方的宇宙性的“身体”。保罗所强调的是全教会的合一,绝不是“地方教会立场”的一致──绝不是宗派观念的一致。那正是使徒一向要定罪的。

18    “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就是按肉身作以色列人的。当他们按旧约的律法献祭的时候,有分吃坛上的祭物。“岂不是在祭坛上有分么?”意思就是他们有分于神的恩典。旧约律法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所献的祭之中,大多数是祭司与献祭的人都可以有份分享的(利7:15;8:31;申12:18)。这种有份是表明共同享受神的恩典,跟神有交通。献祭的人所献上的,是已经属于神的;神再赐给人,就是神的恩赐,让人跟衪一同分享。神享受人的奉献,人也享受神的恩赐,这样,吃祭物的就跟祭坛有分了。

旧约的“祭坛”,是放在圣殿院内,对着大门的铜祭坛。按灵意是预表十字架,十字架就是耶稣基督的祭坛,衪献上自己作为祭物(弗5:2)。从旧约的预表看,那些吃祭物的就有份于祭坛;因此凡领受主的饼和杯的人,也就有份于主的十字架。既然我们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而这十字架的救恩,就是基督战胜魔鬼的伟大成就,我们领受救恩的人就不该跟魔鬼打交道,不应赴鬼筵了。

2. 因为参加鬼筵的就是与鬼相交(19-22)

19    这句话是保罗补充第8章所说的。保罗在第8章说过,偶像算不得什么,食物也算不得什么。在这里他却说明,偶像虽然算不得什么,“祭偶像之物”也算不得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死的;但是如果我们到偶像庙去赴筵席,那意义就不一样,因为那就不单是吃与不吃的问题,而是表示信仰立场的问题了。

20-21  “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这句话所指的祭,不是指一般祭偶像的食物,而是指下节“鬼筵”说的,就是为假神摆设筵席,或庆祝节目中包括向鬼神献祭的事。因下文保罗明说,信徒对一般祭过偶像的食物“只管吃”,不用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只为不绊倒人才不吃。再参考第8章,可知使徒一再聱明偶像算不得什么,万物都属于主。但赴鬼筵却是与鬼相交,信徒应绝对拒绝。

为什么不可以到偶像庙去赴鬼筵呢?因为外邦人所拜的,实际上不是拜那死的偶像,而是拜那偶像背后的鬼魔和邪灵。那些偶像不过是魔鬼所用的各种迷惑人的方法,叫人不拜真神而拜邪鬼。在这里保罗并没有提到偶像灵验不灵验的问题,只说它根本不是神而是鬼。所以信徒到庙里赴这种鬼筵,也就等于降服于魔鬼,把荣耀归给牠。我们既然喝主的杯,就不能喝鬼的杯;既然吃主的筵席,就不可以在偶像庙里吃鬼的筵席。

“筵席”原文trapeza是桌子或饭菜的意思。新约共享过十五次(计太15:27;21:12;可7:28;11:15;路16:21;19:23〔中译银行〕;路22:21,30;约2:15;徒6:2;16:34;罗11:9;林前10:21〔二次〕;来9:2),这字除了指普通的桌子之外,在圣经中都是用于吃饭或筵席,如:十二使徒……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徒6:2)“于是卒领他们上自已家里去,给他们摆上‘饭’……”(徒16:34)。“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路22:30)。“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罗11:9)。

这些“饭食”、“饭”、“席”、“筵席”,原文与本节之筵席都是 trapeza。此外中文新旧库译本,吕振中译本,在此也都译作“筵席”,浅文理译作“席”。

不可赴鬼筵或偶像庙中的筵席之原则,引申而言,就是;一切异教敬拜鬼神的仪式,信徒都不可以参加。因为这等于和他们一同敬拜假神。

有人问,基督徒可否参观异教徒的礼拜仪式或寺庙?从徒17章看,保罗似乎先观看雅典人怎样敬拜假神(却没有参加敬拜),然后指出他们的错误,可见基督徒参观异教的教堂,寺庙或礼拜仪式是可以的,但绝不该参加他们的礼拜。我们可以看和尚念经,却不可跟着和尚一起念经。参观与参加或拜访的意义都不同。

22       这是一种反问的口气,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该惹动主的忿怒。如果我们明知道这种鬼筵不能参加,却自以为站立得稳,参加了鬼筵,那就惹动了主的愤恨,因为这样做就等于向主的权能挑战。保罗警告信徒,不要因自己有知识而自高自大,试探神。

B·信徒行事的总则(10:23-33)

1. 凡事要求别人的益处(23-24)

23-24  保罗在第6章已经提过这个原则。6:12说:“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在6章里,保罗是注重信徒在犯罪的事上不能滥用自由。虽然我们有自由,但这自由却有个范围,就是无论什么事不能受它的辖制,当然更不能受它引诱而犯罪了。这里再提这个原则,所强调的却是:凡我们所行的都必须“有益处”,包括对人有益和对自己有益。在应用上,这节经文比较更积极,不只说我们不要犯罪,还劝勉我们不作无聊的事。我们所作的都要有意义,能够叫人得着正面的好处。我们的自由必须限定在这样的原则内,才是真自由。

2. 为个人也为别人(25-30)

25-26  保罗在这里用具体的例子,教导当时的信徒对吃祭偶像的祭物该有的态度。当时拜偶像的人,所有的牲畜在宰杀之前,都必须先献给偶像。市场上的肉,多半是祭过偶像的食物,所以使徒特别提到这一点。他告诉信徒说“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意思就是不必受良心的控告。凡市上所卖的,不管有没有祭过偶像都可以吃。就算那是祭过偶像的,但偶像对那些食物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食物本来属乎主,偶像绝不能改变它的状况。

27    当时请客的主人常常先把食物祭过偶像,然后才摆在席上请客。保罗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因是否祭过偶像对食物毫无作用,所以说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

28-30  虽然偶像算不得什么,食物本身不论是否祭过偶像,也算不得什么;但“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那就表示这人有一种观念,以为信徒不应该吃祭偶像的东西。他的良心觉得,偶像对食物会发生某种作用。这人若存这种意念告诉你,你就要因他良心的缘故不吃。注意:不是为你自己的良心,而是为对方的良心,要因他而不吃,为别人而谨守;免得自己的见证受毁谤,也不给人说闲话的把柄。

可见信徒的行事为人,虽然不怕人批评,却也要避免人的批评,甚至因而不作某件事,为了不要绊倒那些批评我们人。

3. 凡事为荣耀神而行(31-33)

31    这一节经文是全段的总结。吃喝是日常最普通的事情,但信徒在一切所行的事上,必须先看它能不能荣耀神;既然在行事上要荣耀神,在吃喝的事上也必须荣耀神。凡亏缺神荣耀的事都是罪,都是我们不该做的。

32    犹太人被看守在律法之下(参加3:23),外邦人没有律法,教会则是已经认识了律法所推荐之基督,在衪里面得了真自由。这三种人背景完全不同。他们的良心受到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无论是谁,我们都不叫他们跌倒,也就是不叫他们因我们的缘故而藐视主,或因误解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而放胆去作违背他们良心的事。我们无论作什么,在可能范围内该避免叫人误会,而把我们当作坏榜样。

33       这节圣经的原则应该很小心地应用。保罗向哥林多人说他“凡事都叫众人喜欢”,这句话必须与,下半节“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连起来解释。保罗并不是在什么事上都一味叫人喜欢,要不然他就不会写这哥林多前书,说许多相当严厉的责备话了。他又对加拉太人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么?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所以使徒保罗的“凡事都叫众人喜欢”,是指向一个高尚的目标,就是求人的益处,叫人得救。而且根据上文,他只在一些与信仰品德都没有关系的事上,才随和变通;对于信仰真理有碍的事,他绝不让步。(加2:4-5)哥林多范围内的“我们”,而是包括在哥林多以外,连同以弗所的信徒也在内。也就是说,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我们”不是单指地方的。

问题讨论

保罗把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的经历,跟基督徒得救的经历合在一起讲有什么意义?对解释旧约预表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是否旧约全部的历史都有预备的意义?解释预表有什么规则吗?

1-10引用作为信徒鉴戒的旧约史实共有几项?记载在旧约什么地方?对现在的基督徒是否合用?

为什么使徒特别提醒那些自以为站得稳的人?既然圣经应许说神必不叫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信徒因试探而跌倒?

参加鬼筵和吃祭过偶像的食物有什么不同?“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的解释,对今天教会擘饼和教会立埸的见解方面,有什么重要的影响?这句话正确解释是什么?根据基督徒不该参加鬼筵的原则看来,是否也不可以参加其它异教的礼拜?那么可否到异教寺庙参观?

10:23提到信徒行事的总则跟6:12有什么分别?按本章25-30节看来,信徒究竟可否吃祭偶像的食物?保罗说他“凡事都叫众人喜欢……”(33节),有什么真理限度吗?――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