Ⅶ 复活(十五1~58)
保罗这封信论到最后一个大问题。57有哥林多人否定人死后复活(12节)。他直截地指出,这否定一刻也绝不能宽容,因为信徒复活是信仰的基要。信徒若到了时候不复活,他们就悲惨极了;“比众人更可怜”(19节)。保罗先从基本原则着手,基督复活是福音的基要,然后指出基督的复活延伸在基督徒身上。接着讨论反对的理论,指出这众说纷纭的反对理由,无法成立。这一段是基督教论复活的经典之作。
57 W. Schmithals 力争这一章该是保罗反驳诺斯底主义的高峰(Gnosticism in Corinth, pp.156-285)。可是,其实诺斯底主义在新约时代这样早的时期,亦有出现,除此之外,Elaine H. Pagels 认为诺斯底主义者并不觉得林前十五章与他们的观点,有相违的地方,反而是支持他们的,虽然解经上的论调是正统派不能接纳的(JBL, 3, 1974, pp.276-288)。
A 基督的复活(十五1~11)
1. 保罗不是把已传给他们的福音,再提醒他们,虽然有些近代译本这样译法,因为他的动词 gnorizo 是“叫人知道”的意思(参莫法特,“我要你们知道”)。这话稍带责备的语气;哥林多有些信徒其实一点也不体会福音的真义。但他们已经接受了福音(简单过去式表示是肯定的行动),又承认这信仰的立埸,站立得稳(参林后一24)。不错,他们认识福音是基要的,却没有透彻地体会。
2. 因这福音应作“藉这福音”(dia),这前置词表示福音是基督成就救恩的途径。得救是现在进行式的。救恩一方面是一次过完成的(正如第1节“领受了”),另一方面又是进行式的(参一18;林后二15)。我们当初信主的时候,并未经历救恩的全面涵义,救恩乃不住增进,力上加力,荣上加荣。字眼的次序很不寻常:“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的”(by whatword I preached the gospel to you if you hold fast),这里有些困难出现,有人提出两种解答。(a)这结构是有条件性的,“if”句放在后面,用以强调前面的,意思可能是这样:“假如你们持守我传给你们的福音的条款。”在希腊文结构上,这是不大自然的(并非不可能);这解法的缺点是,保罗要求他们不但持守福音,还要按照他传讲的字句来持守(参莫法特,“若你们按照我铺陈的话而信”)。(b)可以把“我所传给你们的”,与“告诉你们知道”(1节)连接起来;这样,意思就是“我所传给你们的……我已使你们晓得了……”。这说法的困难在“你们若能持守”,保罗不是吩咐他们要持守,而是指他们的态度。也许“你们若持守”是作批注式的附加句子,也许是附加在“就必得救”上(顾思壁,RSV,等作此用法)。又或,这条件句子是当作已经实现的,“你们已实在持守了”。结构上虽然有困难,但还是以第二个解释较好。并且,保罗说“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最末的字是 eike,意思可作“不加思索,随随便便”(BAGD)。人若自称相信福音,但未经过思想考虑,信甚么,有甚么要求,那么他实在并未真信主。他的信仰是没有根基的,空洞的,没有得救的信心。
3. 这里强调福音是承受而来的,保罗传给他们的福音,并不是他自创的,他只是把所领受的传给他们(动词批注见十一23)。这是传统交替的公认字眼,下面就是最早期教会传统教训的纲要。保罗并不是把自己构思的道理传给我们;他不过是把人家传给他的,告诉我们。这就是 kerygma,“宣讲的道”,早期传扬的福音。保罗视为最要紧的,没有了这些,就没有了基督教基要的立场。第一点,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就是说,他的死是代赎的死,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照圣经所说,表示这不是后来加上的;基督代死的拯救,在圣经上老早已明言。这不是普通的死,而是圣经预言,教会宣扬的拯救大功。保罗没有指出心目中哪一段经文,但必然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等类经文。
4. 在这样短的句子里,立即提到基督被埋葬,似有点出奇(参使徒信经)。初期教会对耶稣受死的真实性,丝毫无疑问,被埋葬就是明证(四福音都有记载)。保罗没有明明提到空坟,但这句话就是前奏,暗示空坟。从埋葬,说到第三天复活。埋葬对复活也有所暗示;“祂若埋葬了,那末复活就必然是尸体活过来了”(巴勒特)。复活(egegertai)是被动式,重点就在父的作为,父叫儿子复活了(新约一般都是这样,参15节)。而且用的是完成式,表示永久不变,“用尽一切加强的手法,强调这件事恒常不变的功效”(Prolegomena, p.137)。基督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这样用法的完成式,在这一章还有六次(12、13、14、16、17、20),其余新约经文另外只用过一次。也许照圣经所说是连接复活,而不是连接第三天(正如麦子格,JTS, n.s.viii,1957, pp.118~123)。旧约提及第三天的印证极少(虽然有人引用何六2及拿一17),至于复活,则以赛亚书五十三10~12就很清楚预言了(其中提到死后的活动,参诗十六10在早期讲道中的引用)。
5~7. 保罗开列耶稣复活显现的场合,这清单并不齐备,例如向妇女显现一次也没提及,我们只可推测其中理由。首先是向彼得显现,本来是作“矶法”的,这是亚兰语的名字,但 NIV 改作希腊名字(保罗只在加二7以下用过)。这次显现只在路二十四34出现(参可十六7)。我们推测这是主对这位三次不认祂的仆人的怜悯,为要保证他已蒙饶恕。十二使徒(只有保罗提及),必然是概括而论,因为就大不在其中,又若指复活当天晚上的显现(路二十四36以下;约二十19以下),那么多马也不在场。
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也只有这里提及(除非指太二十八16以下,那也有可能)。这一次十分重要,因为这么一大群人见证主复活,再没有别的场合了。保罗强调这班人大半还在,表示他很有把握可以获取他们作证,可以向他们查询印证。留意他说那些死了的人写得多美。死亡是无人能抗拒的大敌,古代人大多看为可怖的事,在信徒却看作睡觉罢了(再参 TNTC 帖前四13以下,pp.89~91)。
这清单提及的第二个名字是雅各(在加一18以下也是与矶法连用)。到底哪一个雅各,不能肯定,多半认作主的兄弟雅各。很可能这一次显现引致他信主,然后其它兄弟相继信主。耶稣在世时,他们并不相信(约七5),但早在徒一14,他们就已出现在信徒当中了。若非这个原因,何以有突然这样的转变呢?众使徒张调众字(BDF 275 (5));没有一个缺的。这也许是指约二十26以下这样的显现,但也更可能指升天前的显现(徒一1以下)。
拉了这一大班见证人出来,表明保罗对耶稣的复活极之重视。他在下面要指出复活对基督徒信仰的影响,所以在此铺好根基,陈明相信复活是大有根据的。他并未引述全部见证人,但已足够表示证据确凿了。这些证据如此可靠,必须接纳。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下去了。
8. 保罗把自己在大马色路上的异象,与其它复活的显现同列。他自视为最后一个看见主的人,自称为未到产期而生的人(toektromati,“堕胎”,“小产”)。这样强烈的字眼有许多解释,有人认为是指十二使徒与耶稣同行多年,而保罗突然诞生在他们的行列中,没有一般孕育阶段。这说法侧重过程上的不正常。又有人认为这字是“刺耳的字”(Hering),是用来辱骂的(参 BAGD)。保罗不是个英俊的人(林后十10),抨击他的人把外貌与他“白白称义”的教义,一并辱骂,说“他并没有重生,不过是堕胎而已”(巴克莱)。下面他陈述自己如何不配,就更支持这想法了。也显给我看在希腊文放在最末,有某种强调的意味,表示连保罗这堕胎的,主也向他显现了。
9. 我这代名词是用强调的形式,特别引人注意基督的伟大,和祂对人的俯就。复活的主连保罗,这使徒中最小的,也向他显现。这不是把使徒分了阶层等级,因为他在别处又说“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十一5)。他以同样的气慨,甚至指斥彼得(加二11)。保罗所说的,是他逼迫信徒的身分,令他成为使徒中最小的;甚至不配作使徒。保罗持守两件事,第一,他持定作使徒的尊贵位分,从几段经文可见(参九章)。使徒是教会中最高的位置,而保罗是十十足足的使徒,因为基督呼召他。其次,是他深深知道自己不配,他在罪人中是个罪魁(提前一15),他不配作使徒,因为他逼迫教会,那是神的教会。
10. 保罗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全然归入神的恩中。他由一个逼迫教会的人,改变成热心的传道人,全是恩典;若非恩典,他也不会以使徒身分出现在哥林多人面前,这全是神在他身上作的工。这恩典不是徒然的(kene,“空洞”,“没有内容的”),这恩典使他比别的使徒格外劳苦。他用的劳苦(kopiao)意思是“工作到疲惫不堪”。戴斯曼说这句“来自工匠完成工作那种欣悦”(LAE, p.313)。保罗强调说他承担这使徒的职分,劳苦作工;他并不是说他比别人更有成就,而是说他比别人更劳苦。比众使徒可以当作“所有使徒加起来”,或“任何一个使徒”。他在此特别夸耀神的恩,所以前者的意思就更合适了,而且照事实看来,这也是事实。他的出身虽然不甚可观,但神的恩却使他成就了宏大无比的工作。这话很易被认为保罗邀功,所以他立即加上这原不是我,不是人,乃是神的恩的功效。他用恩典与他同在,而不是说神的恩“在他里面”等等。这样写法好像恩典是个同工的伙伴,与他相伴作工,由此强调功劳不在保罗。
11. 这一番言论,目的是指出只有一个福音,不管是谁传出去的。他一再说他领受了这福音,不是他始创的(3节)。他在上面列出了使徒信息中的重点,尤其强调复活的印证。如今他可以直言,这就是传道者共同的信息(参诺克斯,“这是我们传的道,我的,也是他们的”)。传是现在进行式;表示这是保罗及其它使徒经常传的道,是正统的福音,所有使徒惯常传扬的道。你们也如此信了,提醒哥林多人,这是他们信仰的基要。他们当初信主作基督徒,就是相信这个信息,任何别的都属偏离正途。
B 否认复活的事(十五12~19)
那些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的人,到底持怎样的观点(12节),并不清楚。也许属于典型的希腊观点,认为灵魂不朽,而躯体则不会复活。对他们来说,死亡就是灵魂的解放,脱离了身体的囚禁;他们视身体(soma)为坟墓(sema)。他们看已死的人的景况,是活在阴间的“影儿”。他们否定身体复活,也许是要与犹太人的观点抗衡,犹太人相信人死时如何,复活时也如何。又或认为信徒既已与基督一同复活(罗六5~8;西三1~4等),那么如今信徒的生命,就已是复活的生命,只此而已。可是,保罗一口咬定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是核心的要点。他指出哥林多人的立场,在神学推论上的结果。若死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若基督没有复活,基督徒的信仰就是虚无的。反对复活的人,直捣信仰的核心。
12. 前段总论基督教传统信仰,特别强调复活一事:基督复活是福音的中心。保罗说“既传基督从死里复活……”(不是若传基督从死里复活……);传基督,就是传复活。接着他问,从这亮光看去,怎能否定复活呢?死人一字没有冠词,是一般性的用法,“死人复活”,是论复活的概念,而不是论“所有死人”(BDF 254(2);这一章里只有29、35、42、52节中,nekros 一字有用冠词。)
13. 保罗继续阐明“死人不复活”的结果。若所有死人都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Oude(甚至连)即“亦不”的意思(BAGD)。保罗的论据是,基督既是十足的人,也像人一样死了,那么若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4. 这番逻辑毫不留情地直追下去,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那指示式(inferential)的分词 ara(NIV 删去,RSV 作“then”)表示下文是前文的必然后果。枉然(kenon)放在前头,表示加强语气,这字是“空虚”(empty)的意思。若基督没有复活,那么传道就是枉然,没有实质的,不但保罗所传的,更是所有使徒所传的(11节)也属虚空。复活表明神在基督身上活现,若没有复活,福音就是个骗局。传道(kerygma;见一21注)不是指传道的行动,而是指所传的信息内容。下一句“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的次序也是把“枉然”(empty)放在前头,表示强调的语气。哥林多人的信心是从福音引发的,若福音是个骗局,那么所产生的信心也是虚谎的。
15. 还有一个后果。若没有复活,所有使徒都成了骗子。明显我们是“我们被发现”之意(莫法特,“我们被查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都是诚实人,真心真意把善道劝戒人,不过后来发现所说的不如理想罢了。基督教不是套忠告,传道者不是教人如何活出善行来。传道者乃是传一件真实发生的事:神叫基督复活了。基督教基本上是一个福音,神为人做的一件好消息。传道者的功能,是作神救赎作为的见证人。这就是使徒的工作,他们见证神叫基督复活了。可是“若死人不复活”,那么死了的耶稣并没有复活,说神叫祂复活了,就是说谎。保罗其实是这样说:“基督真复活了,否则,我们都在说谎”。为神妄作见证意思是“作见证与神敌对”,说神做了某事(几乎等于指控神),而其实祂没有做。若(eiperara; if in fact)这词的组合很特殊,“if”是强调式的,再加上另一层含义,指这是他人的见解,即“假如,正如有人这样说”(BDF 454(2))。
16. 保罗重申他在13节的话,把“没有复活”改作死人若不复活(即“被神”复活过来)。再说一次,把重点再加强了。哥林多人必须体会他们所持的立场,逻辑上带来怎样后果。
17. 上面重复了13节,这里重复14节。“枉然”变成徒然(mataios),与枉然一样放在强调的位置上。若你们仍在罪里,那么信基督就全无功效。“仍在罪里”一句相当特别,耶稣说过“死在罪中”(约八21、24),保罗说过“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5;西二13)。如果人仍在罪里,那么“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3节)有何意义?这样,耶稣的死一无所成。“死而不复活的基督,是个定罪的基督,不是称义的基督,祂怎能使人称义?”(Godet)。信心也就属徒然。这话还有第二层意义,基督若没有复活,信徒就与任何异教徒一般,仍活在罪中。可是,信徒实在有胜罪的能力,是从相信活着的基督而来的;那么,基督必然已复活了。
18. 还有一重后果,是关乎已死的人的。早期基督教的特点中,改变人对死亡的观点,可算是最吃重的了。对异教徒,死亡是一切的完结,是个大敌,人人都败在它手下。对基督徒,死亡不过如睡觉(见 TNTC,帖前四13以下,pp.89~91)。基督已把死的毒钩除去了(55节),死亡如今是有益处的(腓一21),保罗宁愿“离世与基督同在”(腓一23)。所以,信徒死了,不必视作永逝而哀伤,他们乃与基督同在了。不过,保罗着重地说,必须有复活才是这样。若基督没有复活,他们也不会复活了。若是这样,他们是灭亡了(RSV 作“沉沦”)。爱德华滋加强了简单过去式:“‘灭亡’,他们以为在基督里睡了觉。”其实却灭亡了。
19. elpikotes 的完成式表示“我们有指望并且继续指望”,只在原来在句子的末后,最好应用在全句来解:“若我们今生把指望放在基督身上,只此而已”(有人认为意思是“若今生只有盼望,那我们只不过是盼望者而已”)。这样,我们就算比众人更可怜。若没有复活,基督徒就是一班可怜的梦幻者。他们把盼望放在一位主身上,以为祂能给他们更丰盛充实的人生,谁知他们与别人不同的,竟是与众不同的艰苦(参林后六4以下;十一23以下)。当然,保罗没有忽略信徒在今生所获得的补偿,就如内心的平安等等,但若只有今生的话,信徒就只是“幻像的殉道者”(Hering。任何人都比他胜一筹(这是显而易见的)。
C 基督复活的结果(十五20~28)
从一连串的假设句(一共七个若),保罗一转笔调在肯定的事上:基督复活的肯定性和后果。他说基督复活,表示信徒也必复活,然后陈述末后的日子的演进次序。一切都要服在基督之下,连死也销灭了。他大笔一挥,把神最终最完全的权威绘尽无遗。归根结柢,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20. “但事情不是这样!基督实在已从死里复活”(莫法特)。但是反义字:信徒绝不是人间的可怜虫,复活的事实改变了一切。保罗说得又简明,又肯定,半点疑惑也没有。他用的是现在完成式已经复活(见4节),真真确确用尽了“完成”的含义。基督不但在历史上某一天复活了,而且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初熟的果子是禾稼中第一捆禾穗,要带到圣殿献给神(利二十三10以下);这一捆叫全部庄稼成圣了。还有,初熟的果子也指后来的果子,两个意思都适合。基督并不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祂曾亲自叫一些人复活,可是他们日后还是死去了。基督的复活却是不再死的生命;这样,祂是跟随祂的人的先锋;“基督的复活,是属祂的人复活的保证”(Hodge)。睡了之人是现在完成式分词,指信徒离世后保持的状态(以睡作死的说法,见18节注)。
21. 这一段的论调以基督为第二个亚当,在罗马书第五章更详尽。死因一人而来,指第一次犯罪带来的刑罚(创二17),不只是肉身的死,但也包括肉身在内。“人犯罪后,进入一种新的状态,被死所控制,以死为标记的状态。属灵的死与肉身的死,多半不是分开来看的,两者互相牵连。”(莫理斯,The Wagesof Sin(丁道尔出版,1955),p.12)。亚当的罪不但叫自己遭殃,也带给一切后代。可是,如果亚当的罪有这样长远的后果,基督的复活就更该如此了。祂的复活不只涉及祂自己,也临到相信祂的人。死从亚当进入世界,同样,生命透过基督来到世界。保罗一再说因一人,强调了道成肉身的真实。基督是十足的人,正如亚当一样。因此,因一人全人类被毁,也因一人而夸胜,这是合理不过的事。
22. 这观念继续引申下去。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指出人类因为与始祖的关联,是必死的。不过,这肉身的死只是一个记号,一种刑罚,这观念引申更深远,是属灵的恶果。我们与亚当在罪咎上联合了。换言之,人类在这事上一律承当了。但正如亚当的罪带来无比的罪果,基督的作为同样带来无比的善果。不过,在亚当里的众人,与在基督里的众人不是相同的。“两个亚当各担任了一族类的头──旧的和新的族类”(Hering),不是每个人都属于新的族类。这一节并不表示认同世界大同主义,保罗是说,在亚当里该死的,死了;在基督里该活的,活了。都要复活,不单指复活,而且包括基督赐给属祂的人丰盛的生命。
23. 这生命的赐与,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Tagma,NIV 译作 torn(中文作“次序”),原是个军事用词,指一队军人,后用途渐普遍。第一个次序 tagma 是基督,初熟的果子(一个 tagma 只有一个人,不太常用,巴勒特提议作“阶级”)。其次是那些属祂的人,或更正确地说“基督的人”。在祂来的时候('at hiscoming'),显然是指主再来。保罗用 parousia,基本的意思是“来”或“在”(如十六17),后被信徒专用作主再来的意思。戴斯曼(LAE, pp.368~373) 举例说明这字通用作皇帝御临,基督徒用这字指至高的王来临。
24. 再后(eita),不一定指“接着”,乃指上述的事发生后,在某一个未指明的时刻,下面的事就会出现。有人认为(如Deluz)末期是第三 tagma 或“次序”。第一是基督,第二(“主再来时”)是蒙救赎的,如今到第三段,是未信的人。这解法似不大可能。末期一字是 telos,这字从没有指一班人的(若指第三 tagma 就必然是一班人)。Hering 说“在圣俗文献中,全找不到 telos 有这用法的。”它的意思是结局,或目标,是有目的的,是万事的结局,是高潮,一切都指向这个时刻。无论如何,保罗在这章里,讨论的是信徒的事,完全没有涉及恶人的结局;他只提及两种“次序”,基督和信徒;然后就紧接论到最末后的阶段了,一点也没提及未信者的际遇。那时是 hotan 的不定式;时间不知道。希腊文 basileia(国度)译法有很强的含义;是“统治”而不是“疆土”。保罗心目中是想到将来基督终于完全统管万有万民;祂必作王掌权(参帖后一7以下)。然后,祂要将权位“交给”父神。一切与神对抗的,都被制服了。因此,保罗描写基督把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这三个字也许并不一定指三种不同的权位,而是统称所有有权有位的,到那日没有一个不服在基督之下了。毁灭(katargeo;见一28注),基本上是“作废无用”,“无效用”,很合这里的意思。保罗在此不是说有战争,也不是统治者下台,而是一切在基督以外的权位,都完全不生效用了。虽然这一句在“交给父神”之后,事实上却发生在之前(从希腊文的时态可见,中文次序正合)。
25. 保罗说必要,有种在所必行的神权气势。神已决定了这样,再无可商榷的余地。地上地下的权势不管有多威猛,信徒对恶势力不管有多恐慌,到了历史的高峰时刻,惟有基督掌权,且是必然掌权;除祂以外,再无别人。祂统治,是征服的胜利,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参诗一一○1)。这些仇敌并没有列出名堂,只有26节提到“死亡”。他例外地提到“死亡”,也许表示他心目中的仇敌,是邪恶的势力,不是恶人。
26. 严格来分析,死亡(前有定冠词)是句子的主语,而最后的仇敌(没有冠词)是述语:“死亡被毁灭了,它是最末的仇敌”。这里强调死亡,是我们的仇敌,且是最末的仇敌。毁灭是 katargeo,如24节一样(见注)。时态是现在式,用现在式来描述未来的行动,特别显得逼真实在。死亡要失掉一切威势。Lensk 认为死亡既有赖撒但及罪恶而存在,那么,这些既对付净尽了,死亡这最末的仇敌也必然消失。12节“有人”说“没有复活”,保罗响应说“将来没有死亡”(参 Findlay)。
27. 有人认为他是指基督,但看来是指“父神”更有可能(参 RSV)。开头的字句与诗篇八6很相似,那里指神所赐给人的统管权,人是创造的高峰。这儿却只用在基督身上,意思更广远,因为依经文背景看来,一切包括了“父神”以外的万有;“万物”是强调式的。这里很特别,时态有了变换。神叫万物都服在(hasput)是简单过去式,指一次过完成的归服,但都服了祂(hesbeen put under Him)却是现在完成式;就含有一种永久性归服的意味。“那叫万物服祂的”(Whoput)又再用简单过去式,再指第一个动词所说的行动。因此保罗的意思是,父神把统管一切被造的全部主权,无限量地给予子;当然,这并不表示父神自己的权势有任何亏损。对保罗而言,这是明显的(delon)。
28. NIV 译本这一节的译法,与上一节的意思衔接得不清楚,因为它用 When he has done this 和 Will be made subject 来翻译同一个动词,而这动词在27节里,三次都译作 putunder(服)(本节下半同一动词也作此译法)。保罗在两节里,共享了这字六次之多,把他的心思说得透彻极了。“服”的过程到了子服在父之下,就达到了高潮(保罗唯这一次这样称呼耶稣)。有人觉得这很难接纳,似乎三位一体的神,有一位低于另一位。但要记住,这里保罗不是谈到父或子的本质,而是说基督所成就并将要成就的事。祂为我们死,复活了,将要再来,毁灭一切与神为敌的。这一切工作的顶峰,是当祂把国度归给父,父是万有之源。当祂成就这一切时,祂是个人,有着某种顺服,是这分任务所必须的,一直等到功成圆满。这一切的目的(hina),是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他说“神”,不是“父”;“神”的意思原是这样)。这句话很重,因为到那日,一切原归祂的,都要完全归回至高者。加尔文说,“一切都要归回神,神是万有的始与终,使一切都与神连结。”
D 信徒经历的印证(十五29~34)
话题在此突然转了方向。保罗从基督,转到基督徒身上,指出不论哥林多人或他自己,有某些事例,都顺理成章地表示有复活。哥林多人对洗礼的看法,保罗传道的工夫,若是没有复活的一天来临,这些都无法自圆其说。
29. “不然……将来怎样呢?”这开头的话有点突兀,用的是将来式,又用 do 这动词。也许意思是“有甚么价值呢?”不过,上半段的话为死人受洗到底怎样解,把上述的难题掩盖过去了。最自然的想法,就是指替身式的洗礼。哥林多有些信徒也许曾代表已死而未及受洗的人受洗(我们绝不能相信他们为未信的人受洗,若是这样,保罗绝不会这样若无其事地提这问题)。Parry 说:“从字句上很明显是指哥林多人有代表别人受洗的做法,必然是为一些死了未及受洗的信徒”。他认为其它解法都是“逃避……全由于不肯承认有这样的惯例,更因为圣保罗竟提及这事而不加指责”。保罗有这能耐用自己不赞同的惯例来理论,另一次例子是他论到在偶像的庙里坐席,一点也没有指责这有甚么不对(八10),虽然在下一段中却把偶像的筵席与魔鬼相提并论(十21以下)。不过,要留意,保罗虽然没有停顿来指责这事,却明明把自己隔离出来(那些;比对30节用“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他提这事,因为是真有其事,他问他们这样做,若没有死人复活,做来有何意义。为死人代受洗的作法,在第二世纪的叛教徒中确有出现(屈梭多模说马吉安派(Marcionites)实行这事)。若哥林多人有这样的做法,就更支持保罗对复活的辩证了。
不过,第一世纪却未有这情形出现,正统信仰中也没有。哥林多竟出现怪事,也许连哥林多人也吃不消这样的怪事。因此又有人推测当时有信徒死了,活着的人尚未入教会的,就受洗以求日后可与已死的人会合。又有人认为与洗礼的象征(罗六1以下)相关,不过这句话很难看出与身体复活有何相干。又有人认为与殉道者有关(“血洗”),或另一种做法“为死人展望复活”。还有许许多多建议58。正如康哲民说:“解经的新奇创意,简直疯狂。”我们根本无须为那些较有可能的见解说甚么话,这一句的字眼是指代表人受洗,若不接纳这个,则只有流于虚测了。
30. 保罗从哥林多人的行事,转移到一般信徒的经历,尤其是使徒的经历。他们经常在危难之中,即或没有官方的逼迫,也不能幸免。如果到头来一死了结的话,人何以会加入这样的宗教,冒这样的险呢?
31. 希腊文把“天天冒死”放在先,是为加强语意。保罗的危险是千真万确的,而且是经常的;他从未脱离凶险的威胁。他用的是肯定的 ne(多用在起誓;新约只在此见),接下去是“指着你们所夸的口”,这句很不容易明白。可能指保罗以哥林多人夸口:“因你们已得的光荣(或夸口)”,把“你们”当作受位(正如罗十一31)。又或指哥林多人以保罗夸口:“我从你们所得的荣耀(或声望),因为你们是我事奉的果子”。NIV 取前者,也许是不错的。莫法特把这意思说明出来:“我没有一天不涉死门关﹗弟兄们,我以你们对我的夸耀发咒这样说。”保罗虽然有许多事责备他们,却仍表露这种满足之情,的确令人希奇。
32. 有人主张这一节按字面解释,保罗真的在斗兽场与猛兽抟斗,时间大概是他在亚西亚遇险的那段日子(林后一8以下,以弗所就在该省。)这主张有人反对,因保罗是罗马公民,不会被逼抟兽的。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连罗马贵族也间有出现在兽斗场的。例如 AciliusGlabrio 这位有名的罗马人,就被多米田(Domitian)逼迫斗兽。不过若保罗有这遭遇,他就会失去公民资格,而使徒行传却证明,在后期他仍保有这身分。还有,他绝不会在追述困境遭遇时(林后十一23以下),略掉这一项。况且,若他真被丢在斗兽场,就不会仍活着了。可是,“与野兽战斗”却往往用作比喻,例如伊格那丢(Ignatius)写给罗马人说:“我从叙利亚直到罗马,不论海陆日夜,都不断与恶兽抟斗”,接着解释说:“我被縳在十个豹子中间,就是那队兵士”(五1;赖富特注译)。A. J.Malherbe 表示,先师们描述遭遇敌对时,常随意使用这样的语句(JBC, lxxxvii,1968, pp.71~80)。再者,R. E. Osborne 亦同意比喻式的用法,引用昆兰相类的句子(JBL, lxxxv,1966, pp.225-230)。保罗在此必然是用作比喻。简单过去式表示过去某一时刻,不过我们无法知道是何时。哥林多人是知道的,因此就能体会这话。如果没有复活。保罗整个人生,尤其是在以弗所这事件上,就全属枉费了。如果没有复活,最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就该依保罗引用的谚语,随随便便过活便是(赛二十二13;参传九7~10)。戴斯曼指出,“死期临近了,劝人痛饮一顿”,是有名的“古代盛行的礼教惯例之一”(LAE, p.295)。
33. 不要自欺引出一句格言来,就如在 Menander所见的话(Thais, 218;有人认为早在优里皮底斯(Euripides,希腊悲剧诗人,480~406?BC──编注)已出现)。Homiliai 译作 company(交友)大概是正确的;不过这字多半用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尤其是谈话的沟通(英文的 homily(训诫)从此而出)。善行(character)译自 ethe;复数,译作“习惯”更贴切(BAGD)。保罗说,交了不良的友朋(那些不信复活的人),会败坏信徒的行为习惯,叫人偏离真道。
34. 你们要醒悟为善,是 eknepsate 的意译。这动词本意是“酒醒过来”(参 Weymonth,“从醉乡醒来”)。“叫他们醒悟过来”,实在再合适不过了。Robertson和 Plummer 认为“这些怀疑复活的人,自以为思想清醒,指信复活为狂妄”。若是这样,保罗用这动词就更切合了。不要犯罪提醒我们,生命的每一方面都是互相关连的。表面上看来,保罗在讨论教义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事实上,保罗所有书信中,一直强调教义要正确无偏差。因为教义引进行为,偏差的教义,至终引致犯罪的行为。因为表示保罗把生活上的失败,归咎在思想上的不正。有人不认识神是“have agnosian”(就是“执意无知”;这名词不是指知识上的无知,而是在宗教的范畴无知。在神秘宗教里,这是指“没有宗教经历,或没有灵的辨别能力(BAGD)。保罗所关注的错谬,基本上由于不认识神(其它许多偏误也是如此)。保罗定意写这信给他们,是要叫他们羞愧(与四14对比一下),可见他对这事看得何等严重。“我对你们说,‘羞耻啊﹗’”(Orr 和 Walther)。
58 Ernest Evans 说有二百多解释;见其编写的特土良的Treatise on the Resurrection(SPCK, 1960), p.312。K. C. Thompson 也同意这估计(Studia Evangelica, ii (Akademie-Verlag,1964), p.647, n.2)。
E 复活的身体(十五35~49)
保罗把话题转移到复活身体的特质上。显然有人对复活存嘲讥的态度,问人复活后的身体是怎样的。“人的身体已腐坏无存了,怎可能复活起来呢?”这似乎是当时人反对的理由,现代人对这话也绝不陌生。保罗的答辩,用的是禾稼的奇迹;种子埋葬了,却以新的更荣美的形体活过来。接着引申到不同的身体,就有不同的荣光。到了高潮,说到我们的身体虽然“撒种”在败坏软弱中,却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荣美的,有能力的。神既预备适合我们在地上生活的身体,也必预备适合属天生活的身体。保罗不厌其烦地强调身体的生命,这一点不容忽视。因为不少相信灵魂不灭的人,却否定身体复活,人在死后的世界只是幻影式无声无气的存在。对保罗来说,来生一定比今生更荣美,这是必然的,最基本的观念。这样,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体,给这个复活的生命活着,因为若非有某一种形式的“身体”,似乎无法有个别性与自我表达。不过,保罗这“身体”并不是原始式的,他用的形容词是“灵性”的身体(44节),着意地与“血肉”的身体分别出来(50节)。他这思想与犹太教思想迥然不同,他们相信复活的身体与死去的身体完全一样。《巴录启示书》(Apocalypseof Baruch)的作者问,人复活后的身体有甚么改变,回答是“大地必然把死人复苏过来……形状不会改变,他本来怎样,就恢复本来的样子”(五十2;作者认为后来才得“荣耀”)。保罗一点也不同意这个观点(见42节以下,52节等)。当然有可辨别的身分,但也必有改变与分别。
35. 有人认为保罗用辩士式灵活的口吻,提出这问话来,也有人认为他在回答哥林多人发出的问题。我们无法知道。But(或)是强烈的反义字 alla。有人(这字是一般性的)根本不理会保罗上面陈述的行为态度,就提出对质。保罗可能在引述某人的话,也可能想象反对者会说这样的话。死人怎样复活?是质问进行复活的技巧方法;带着甚么身体来呢?则问会有怎样的形体。这些希腊质疑者以为身体一下子就会腐化,只要提出身体如何,就把复活这想法变成笑柄。一堆腐化了废物,能复活出怎样的身体来?
36. 对此等反驳,保罗直斥不讳;他一开口就说:“无知的人哪﹗”(蠢才),现代译本多半把它软化了,RSV 作“Youfoolish man﹗”,NIV 把它变为非人化的惊呼(多笨啊!)JB 则把这贬斥的字眼,从发问的人转用在问句上:“这是个蠢问题。”但其实保罗是不客气直斥的。他毫不留情地表示这种辩驳不值一提。他用的你是强调式。他用这人称代名词,本身已是强调式,再出乎寻常地把它放在关系代名词之前:“蠢才﹗你啊,你所种的……(Fool!You, what you sow……)”。这话的作用,是要明明白白地指出,他所谈的复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反对复活者也时常做的事上,都不乏相类的例子出现。他们只要用心想一想自己日常的操作,必能对所反对的找出答案。他们撒的种子,朽坏了,至少本来的形状朽坏了。撒种(“埋葬”﹗)与人死后很相似,保罗很自然地说种子死了(参约十二24)。这比喻继续下一步,种子生长了,是新的生命,若种子不先“死”,就不会出现新生命。种子必先被毁,新生命才长出来。我们对花稼的收成太熟悉,把希奇赞叹冲淡了。不过,若我们没有这知识,又怎会想到一粒种子撒埋在地里,会产生一棵生长的植物呢?这样看来,人死后改变,何以认为不可信呢?AV 译 zoopoieitai 为“isquickened”;动词是被动式,不是关身。种子不是自己活过来的,是神给它生命。NIV 用 does not come to life 失却这个意思。保罗在为下面的句子铺路,说明神怎样赐新生命(38节)。
37. 死去的与生长出来的,完全不相同,这是很重要的。一粒枯萎毫无生气的种子埋在地里,长出来的是青葱的,生意盎然的,美丽的植物。撒下去的,不是将来的形体。保罗接着描述,长出来的身体,比那埋下去的身体更荣耀,在此他只作暗示。朽坏的身体不但不成为复活的障碍,而且叫我们更体会复活的身体,比埋葬的身体更加荣美。植物的生命随时作我们的功课,种下的不过是一子粒,粟米也好,其它种子也好;所有种子都是一样。下种的时候,完全没有茎叶花果的迹象;可是,始终会出现。在此有一种身分与差异的混合:种子与植物大有差异,但也有相同的身分,因为某种子必然生某植物,不会生出别的来。
38. 虽然保罗只在这一句明明提及神的主权,统管住整个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把它视作保罗一贯的观念。植物(人也是一样)并不是自己立意要复活的,也不是偶然如此,而是神如此命定的。这里动词的时态转变了。神给是现在式;表示一种经常的作为,神经常给植物这样的身体。神随自己的意思,是简单过去式,表示一种决定性的行动。神一次计划停妥,万物就依照祂的计划延续下去(现在式有继续的动向)。神的计划展开,是经常的,却不是形式一律的,因为神叫各等子粒有自己的形体。
39. 从子粒和植物,转论到肉体(flesh)来。肉体也不是一律的。人,兽(这字严格来看是“买来”的意思,因此是指家畜,驮重的动物,牛羊等,但这无关重要),鸟,鱼,都不一样。保罗在为下面的论点铺路,说明我们复活前的身体,与复活后的身体,是有分别的。
40. 同样,天上的形体与地上形体也有分别。我们用“天上的形体”代表星,有人认为保罗正是这意思,但对骑行者而言,星星是活的。不过保罗可能没有这意思。他在下一节再提及星,“天上的形体”是指星体,相对的是“地球”,不是地上的形体。天上的东西有身体,至少一部分有,这是公认的事实,保罗的论点是,它们的身体正适合天上的事物,而地上的有不同的身体,适合地上的事物。事物不同,荣光也就不同。
41. 在此要考虑到我们对天体的意会了,日,月,星,各有其荣光,各与地上的万物不同。甚至星与星之间也有分别,荣光各有差别。保罗环顾四周,这个原则处处可见。在这奇妙的宇宙里,神安置许许多多东西,荣美的东西,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42. 从形体不同,荣光不同这一贯的道理,就可以明白复活的道理。死人有指定的冠词(指“已死的人整体”;见12节)。下面的动词并没有加上主词,但必然是指身体(NIV 加上去了;希腊文原是没有的)。保罗用的例子很广阔,有各种现象,不同的身体,天体等等。不过种字表示他主要引用撒种的例子,说明结出来的,是新的,有生命力的个体(36节)。他为要指出现在的身体与复活后的身体的分别,首先提出朽坏与不朽坏的问题。NIV翻译腐坏(perishable)及不腐坏的(imperishable),严格上是指Corruption 及 incorruption(朽坏及不朽坏)。“朽坏”主要是指身体会腐烂,但是当然也包括肉身与道德朽坏两者之间的比喻。“不朽坏”一字,常用来代表将来生命的质量,在这里就更贴切了。对于复活的教义,典型的希腊人最大的反对理由,就是因为身体根本是会朽坏的,它的本质是必然腐败的;他要找一个灵魂的归宿,不再受腐朽身体所牵绊,那样,灵魂就可以在“不朽坏”的情况下存在了。保罗却把这“不朽坏”的状况,与复活的身体合拼起来。他也同意,肉身的本质是会腐朽的,肉身将进入坟墓去。可是,他深信身体从坟墓里复活出来之后,必然是个改变了的身体(参罗八21),“复活成为不朽坏的”。一般希腊人心目中,认为这质量与身体无法相提并论。他只想到今生血肉的身体,保罗却看出复活身体的特质。
43. 保罗继续描述肉身的某些质量,这些质量令希腊人认为复活是荒谬的。保罗说这些品质与复活的身体毫不相干。羞辱译自 atimia,这字有好些不同的用法。有时指失掉公民权利;有时指一具尸体,没有任何权利。此外,身体也有“不体面”的部份(十二23),人死了,则整体都不体面了。再者,犹太人认为死尸是不洁的(民十九11)。无论如何,一具放进坟穴的腐尸,绝无荣耀可言。可是,复活的身体却完全无关,乃是荣耀的身体,正如植物长出来,远比种子美丽,复活的身体也远超乎今生的身体。希腊人因为今生肉身的羞残景况而怀疑复活,这想法是没根据的。复活的身体是荣耀的身体。
还有,今生的身体是软弱的,这是它的特征。人不管怎样操练它(希腊人确实着重身体的锻炼),它仍然是个软弱的器皿,比之身体里的脑筋差得远了。它的死亡(主要是指身体死亡),正是无能的最佳表征。可是,复活的身体却不似今生身体那样受限。今生的身体必然是软弱的,同样,复活的身体将是有能力的,因这是它的特征。
44. 血气译自 psychikon 一字,指“灵魂或生命”(psyche);康哲民译作“psychical”,NEB 译作“animal”;Thrall 解说,“人类被视为天然世界的一部分”。包括今生的每一方面,尤其用来与超然的生命对比(参二14用来指“天然”人)。血气的生命并没有甚么邪恶或可耻(除非人可以活得更高尚,而偏故意要活在低的层次中)。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如今的身体,适合今生的生活。与 psyche,就是生命的情理原则相配合。可是,这个身体对于未来的世界,则全不合适了。那时,需要一个属灵的身体,适合灵性的生活。这不是指一个“用灵造成”的身体,而是能“表达灵性”的,“切合灵性需要的”身体。经文末了,保罗总结说,既然有血气的身体,就必然有配合灵性的身体。灵性的身体当然与人的灵密切相连,正如现今的肉身与在世的生命密切相连一样。
45. 保罗一贯的作风,喜欢引用经文来支持他的论点,表示这不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不过要注意,他没有用一般引用的方程式,kathosgegraptai,“如经上所记”,而用 houtoskai gegraptai,“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这可能表示不是十足的引用。保罗引用创世记二7(在人之前加上首先,之后加上亚当)。他的用意似乎是说,起初人的特点就是 psyche,“soul”(NIV 作活人),亚当如此,他的后人也如此。第一个亚当把本性传给以后的人。这节经文并没有提及保罗的第二点,也许他只用经文支持第一点,第二点是他自己加上的。也许他以圣经整体,见证基督就是叫人活的灵。又也许他认为经文中已暗藏这意思,也就是说,亚当是人类的始祖,因此他的特质已铸在全人类身上了。同样,基督是末后的亚当,是属灵族类的始祖。现代常用“第二个亚当”一名,但保罗从未用这字眼(他曾用“第二个人”,47节)“末后的亚当”有种总结的意味:“不再有人类的始祖了”(Robertson和 Plummer)。他既是末后的亚当,就把他的特质印在属他的族类身上了。第一个亚当暗示末后的亚当,第一个亚当的工作,也暗示末后的亚当的工作,基督这职位的特质,就是叫人活的灵。祂不但是属他的人的模式,也是保罗所说,人“灵性身体”的根源。此外,我们要明白成了的意思,保罗说基督在拯救罪人的工作上,成了叫人活的灵。有人将这意思局限在道成肉身,或复活(这章里论得最多),或主再来。但保罗其实并没有指明。
46. 保罗十分强调事情的次序轻重,用很强的反义字 alla(但)。这有点奇怪,因为下面的话与上面并不相违(也许因此 NIV 删去了)。也许保罗用下面“全面性的宣告”,与上面的细节对比(Ellicott)。又或者保罗的意思是,“叫人活的灵”虽本在万有万人之先,但从创造的次序来看,看不出与属灵性的生命有甚么关系;所见的,只是今生今世的血气生命。我们先得看“血气”生命,然后才可以进入灵性的生命,在此要一提,腓罗(Philo)主张神先创造了一个“属天的人”,是按祂自己形像造的(创一27),后来才造“属地的人”(创二7;DeOpif. Mund. 134;Leg. Alleg. i, 31以下.)。也许保罗针对犹太人的教训,纠正他们。
47. 头一个人,当然是亚当,他是 ekges,“出于地”(ek 代表起源),他是 choikos,“属土”(用尘土造的)(创二7)。第二个人是基督,再与亚当对照;这次对比的不是所成就的工作,或本性的成分,而是对比起源。基督虽然出现于世上,生活,死亡,复活在世上,却不可当他起源于地上,如亚当。祂是出于天,有人在此回望道成肉身,也有人展望祂再来。不过,保罗其实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方面,他只不过拿基督属天的源头,与亚当属地的源头来作对比。
48. 那属土的怎样,再一次提及亚当,他是所有后裔的模式。他的本性怎样,他们也就怎样;这样看来,全人类都是“属土的”(choikos)。对比的,是“属天的”(这与47节一样,指出于天的那位)。这儿用“属天的”这形容词,而不用“出于天”,表示他的本性属天,而不是指他的来源。不过,最要紧的是结论,凡属天的也就怎样(希腊文“theheavenly”)。其实,在保罗心目中,在哥林多人心目中(包括一般希腊人),所有人都是“属土的”;我们的身体是属土的身体,就有一切属地之物必然的质量,就是必朽坏的。不过,基督徒不只是属土;他们更是“属天的”,因为他们与基督有了关系。这就是说,他们必会像祂(参约壹三2)。基督复活的身体,使我们稍为体会信徒将来复活后,在新世界中的生命是怎样的。那时,祂要叫我们这“卑贱的身体”,变成“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三21)。
49. 我们既有译自动词 phoreo,比一般 phero 更加强有力。后者意“带有”,而前者指经常不断的带有(常用在穿衣上;参53节)。因此,这里用这字很合适,保罗是指我们经常的状态。所用的简单过去式,Parry 认为是指其始源,“开始穿上”;又或从复活的角度来看,可视地上的一生为一整体。这句话所指的“有”,是指整个生命,不只是一部分。形状(likeness,eikon)──更好是用形像 image 用于指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十一7)。这字可以单指代表性(例如银币 神王的像(eikon)亦可指更准确的形像。这里所说的,是与原本吻合的复本。大部分古抄本在本节下句用 let usbear“让我们要具有”,而不是必然有(We shall bear)。若接纳这个说法(正如 Findlay,Williams 及其它),则保罗在此劝告哥林多人,要穿上属天的形状,循序渐进地让这质量成为己有(正如顾思壁说,“让我们学效那属天的一位”)。这样听来,似乎人可以自己努力达到这目的,与保罗一贯的立场大有距离;所以“让我们要具有”很可能是文士起初弄歪了,为了作一番道德性的劝勉,而不弄清楚保罗本意如何。从上文下理看来,必然有才是正确的读法,有权威性版本的支持,就如梵谛冈抄本(CodexVaticanus)。因此,保罗要说的是,我们今生经常带有亚当的形状,同样,来生则必带有主的形状。前者既属必然,后者也必然如此。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保罗引申所得的结果,十分肯定。
F 胜过死亡(十五50~58)
本章来到一个辉煌的高峰。保罗说得清清楚楚,复活后的身体不再是血肉之躯,乃是“改变”了的身体,那日仍存活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体不再死亡朽坏。保罗用诗人的文笔,歌颂基督胜过死亡。接着是向神感恩,祂是胜利的源头。最后劝勉信徒要坚定持守。
50. 我告诉你们说一句,加强了下面的重要性。用血肉之体指今生的生命,是常用的字眼(加一16;来二14)。“血肉”是身体中两种最重要的成分,最易于朽坏。因此,这话最适合用来提醒我们,生命短暂,躯体软弱。这话并不是指道德上的脆弱,单用肉体(flesh 一字则有时指道德上的弱点(屈梭多模指出这用法包含“恶行”的意思)。但血肉(fleshand blood)连在一起用,在新约里似乎全指身躯方面。这句说得很突兀,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截然否定了复活的任何指望。因此,承受永生的,不是这个躯体。耶利米亚(J.Jeremias)肯定这话不是指已死者的复活,而是指基督再来时仍存活的人(NTS, 2, 1955~56, pp.151~159)。顺带一提,不能是单数的;血肉当作一单位看待。承受一字不该过分斟酌。严格来说,这字是指“承袭而得来的”,但新约有时用来包括一切拥有的东西,不管是承受的或其它方法得来的。朽坏和不朽坏请参看42节批注。血肉与朽坏的连在一起用,表示主再来时,不论活着的或已死的,都不能以本来的样式进入神的国,必须经过改变才可以。
51. 保罗继续用强调的语气(英文作 Listen,原作 idou,即“看啊”,中文作我……告诉你们),这话叫人注意下面。奥秘见二7注。凭人的思考,无论如何也无法知道主再来会发生甚么事,但神自己启示出来了。睡觉,见18节。有人以为保罗说他在世的日子,主就要再来,不过这未免屈枉了他的意思。若用同样的方法考究他另一些句子(如六14;林后四14,五8;腓三11),岂不又认为他那时已死了﹗其实,保罗往往把自己列入所描述的人当中,但并不等于他是该种人(参六15,十22)。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事,何时出现,他一点也不知道,他也从不表示自己晓得,这是很明显的。当他说我们,是指“我们信主的人”,“那时活着的信徒”。有人会不经死亡。但不论我们是在“不死”之列,抑或那日之前已死,总之,我们都要改变。这显然是指变得不同了,但不可忽略其中有“身分”的含义。身体并非毁灭了,或弃掉了,而是改变了。留意帖撒罗尼迦人的难题,刚好与这里的相反(帖前四13以下)。在那里保罗向读者保证,主再来前死去的人并不会受亏损,他们必先复活。这里的难处却在于仍活的人,因为保罗刚说过,“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那么,他们怎能进天国呢?答案是我们都要改变。早期文士对这句产生很大的疑难,有好几种不同的句法。其中一个最重要,打进了武加大译本去,因此代表了罗马天主教的观点。至于诺克斯译作,“我们都要复活,但不是人人都经历我所说的改变。”有人认为末句表示,未得救的人也要复活,但并不经历保罗所说的改变。不过,NIV 所沿用的版本较可取,诺克斯在脚注中也这样指出(较近期的 JB 也如此说)。
52. 这改变不是长期的演变。死人复活就如种子慢慢生长,而活着的人改变,就一下子骤然出现了。一霎时译自 atomos,“不能分割的”,指最微细的单位(我们的 atom“原子”从此而出),表示最短的时刻。眨眼(rhipe)一字与“投掷”有关。眨眼之间表示目光一投,或眼睑一翻的时间。号筒与旧约有关,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也出自当时犹太教对末世的观点(参帖前四16;TNTC, p.93注)。号筒通常在庆典凯旋中出现,这里两者都合用。号筒吹响,似乎是叫死人起来。末次不是指一连串号筒(如拉比的看法),而是指世事的末了,是末世的记号。死人要复活成不朽坏的,保罗接着再说我们也要改变。他再三阐明,我们再也不会像如今的生活了。
53. 保罗提出将来改变后的某些质量,特别提及“朽坏”将不复存在(朽坏就是会腐败的身体),同时不再死亡。这两者与来生的生命完全不相合。为了强调今生与来生的连续性,他用了四重“这”字(本节及下一节):“这”必朽坏的,“这”必死的(NIV 四者都删去了)。他要强调同是这必朽坏的和这必死的,将要穿上不朽坏的和不死的。变成可作“穿上”,“穿”的比喻指出身体原不是真正的本人;它只是衣服而已。将来的生命真人要穿上另一套衣服,这是比喻的说法。不死的(athanasia)在新约甚少出现(只在54节;及提前六16)。
54. 保罗从其中看出圣经预言的应验(赛二十五8)。这是他一向的作风。神老早计划的,又已向仆人先知启示的,就必然成就。被得胜吞灭,指死亡完全被打败毁灭了。
55. 保罗引用类似何十三4的经文,歌颂将来的胜利。他并非用经文作论据,不过用经文的语句来赞颂,死亡已完全失败了。kentron(毒钩)可能指刺棒(如徒二十六14),也可以指蜜蜂的刺,或蝎子等(参启九10)。“死”是个恶毒的仇敌,苦害着人。但基督已把它的刺除去,对属祂的人已无能为力了。
56. 道德问题才真正可怕,死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罪的工价”是死,这就严重了(罗六23)。死不过是从今生进入与主面对面同在,原是益处,不是损失(腓一21、23)。罪若赦免了,死就没有了毒钩。但若罪未清除,那就完全不同了,死就是恶毒的仇敌。毒钩不是死;罪才是。此外,罪另有一位意料之外的同谋和能源,就是律法。律法原是从神来的,保罗亦说过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七12)。可是它无法叫人得救(参罗五12以下,七7以下,十4)。事实上,律法把我们该达到的标准摆在面前,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律法就成了罪的堡垒,使我们全成了罪人,一律定了罪。
57. 保罗说但是(中文没有)(巴勒特认为“这是个大大的但是”),引入完全相反的方向,是打败死亡、罪恶和律法的大胜利。基督胜过死亡(罗六9);而且把它废掉了(提后一10)。祂满足了律法的要求,因为“基督既为我们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三13)。他使恩典作“王”,代替了罪作“王”(罗五20以下);祂把毒钩拔除了,所以保罗能够说感谢神!(参罗七25)。这里用现在分词(NIV 用 gives),可以表示赐人胜利,原是神一贯的性格,也可以说,我们如今有分于这胜利,而且每日都享用它。屈梭多模用这问句说:“这一切既已成就,死亡还有甚么得胜的余地呢?”回答说:“靠律法么?不,律法已解决了;因罪恶么?不,它已完全消除了。”基督徒的生命本质,是胜利的生命。这里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完全的称谓,加强了祂的威荣地位。基督徒能胜利,惟靠基督所成就的途径。
58. 说完了这一番话,就引入对信徒的劝勉鼓励,叫他们要坚定不移。Hedraioi(坚固),在七37用作“决定了”;意思是坚定的意向,不轻易动摇更变的,因为整个人的方向支持着他(参西一23)。不可让任何事物摇动你就是这个意思。哥林多人是善变的,不问情由便会转移立场。若他们对复活的真理,神对万人万事的最终计划,掌握得稳定,就不会这样随风摇摆了。 ginesthe 是命令式的,“be”(NIV stand)可译作“变得”(become)保罗为他们铺陈的景况,离他们的实况很远,因此劝他们要继续向目标努力。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AV、RSV)。信徒的生命是丰盛的,真正的信徒经历绝不狭窄局限;爱德华滋说,对复活的信心,会带来“无限止的工作能力与感受”,又说“信徒的生命中,青年的美梦,绝不会萎缩衰老成平淡无奇的。”因为知道似乎不是“Knowing”的最正确译法。它是与上述的话并行的,不是提供原因(原因必然是保罗一直阐述的复活真理);信徒劳苦(kopos,劳力至困倦),不是徒然的(kenos“空的”;莫法特,“永不会丢弃”),是因为复活的真理,是神最终的胜利,是信徒通过死亡的不朽。戴斯曼从这句话有另一种感受,“就如一份工作被人拒绝了,说做得不好,人家不接收不付款,这种失望灰心的颤栗”(LAE, p.314)。信徒不会面临这样的失望,他的劳苦是在主里的,在主里作的绝不会徒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