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基督而合一(十五1~13)
保罗在此引伸了上一章的讨论,他以基督作为榜样,呼吁刚强和软弱的信徒都不要彼此排斥指摘,而要在基督里合一,彼此建立德行,使众人都得益处。
·基督关切人的软弱(1~6):保罗以“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一语(3)作为劝勉的根据,呼吁基督徒不要先求自身利益,却要为别人的利益和好处,学会让步和牺牲。刚强的更应担当软弱者的重担。这是一种造就性的行动,也是一种美德。保罗提到基督的榜样时,并没有以耶稣生平的事迹为例,而是引用诗篇的话:“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诗六十九9),表明基督为世人背负辱骂和痛苦。因此,圣经能带给信徒恒久的盼望,使我们知道藉着基督,必能胜过人生的艰辛和试炼。保罗在第4节指出旧约圣经的用处,是使人增进忍耐,提供鼓励,多读它能使我们常存盼望,对属天不能看见的事物更感确实。再者,保罗以祷告的语气鼓励信徒要和谐相处,合一同心,这样就能荣耀神和基督(5~6)。
·在基督里彼此接纳(7~12):由于初期教会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故此彼此磨擦是难免的。犹太基督徒要为自己在宗教上的优越而争辩,而外邦基督徒则存偏见,认为犹太教的传统已经过时,失去其属灵的效用。为了解决这种冲突,保罗再三强调基督的榜样,劝他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外邦人一样。
·一句祝祷的勉语(13):保罗希望教会内所有信徒都看重信仰的属灵因素,倘若我们都能以神为我们盼望、喜乐和平安的源头,我们的信心就会加强,生活就有圣灵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维持合一和谐的生活。
祈祷 求主助我与人相处时有正确的态度,建立和谐的关系。
基督徒事奉的的品格(十五14~19)
保罗的论述转向基督徒的实际事奉,他谈到自己怎样委身作“外邦人的使徒”。从他的言谈及一些想望中,我们看见他作出了多方面的交待,显露出他事奉神的品格,可作为我们现今的提醒与借镜:
·对人信任,尊重别人(14~15):他称罗马信徒为“满有良善”和“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可见保罗对他们的信任是何等深切。换言之,他表露了真诚欣赏的心态。另一方面,他并不以无礼、独裁的态度来对待信徒;相反,他事事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礼貌地表达其请求──“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充分表现出他对人的尊重。
·履行神恩典所交托的(16~17):保罗知道他蒙召是作基督的仆役,因此他尽自己的职责,履行神在恩典中托付他的工作。从他所受的任命看来,罗马信徒灵命的成长,是保罗在外邦人中服事的责任之一,因此他将他们当作祭物奉献给神。
·谦卑隐藏自己(18):“他表示若要引以为荣的话,只有“在神的事上有可以引以为荣的”,其余一切关乎自己的事,他都不提及;换言之,一切有成效的事奉,全是神作成的,他只愿归荣耀与基督,却把自己深深隐藏,因认识到自己是神使用的器皿和导管。
·竭尽所能传扬主道(19):保罗表明他传福音的脚踪踏遍了广大的地土──从“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即从地中海的东北岸直到马其顿省的西北部,都是他辛苦劳碌的工场。这说明他过去的年日曾竭尽所能地到处传福音,引领迷失的罪人归向基督,带领他们走新生的道路。
祈祷 主啊,我愿靠祢的恩典培养优美的品格,在事奉中荣耀祢。
事奉的规划(十五20~33)
保罗现在向罗马的读者表达他个人对未来事奉的规划,希望他们一面为他祷告,一面准备好事奉的心志,以致将来见面时就能同心协力,一起传扬福音。
·有异象也有远见(20~23):保罗清楚表明,若是可能,他期望尽力开拓新的福音工作,不愿意在已经宣扬过基督的地方传福音;换言之,他不满足于现状,愿意为主拓展新的福音工场──指向西班牙及更远之地区传道,使更多未认识神的人能得以听闻福音。这足见他是一位胸怀世界的宣教士,对福音广传有极重的负担和异象。这种心志也是现今华人教会所当有的,除了在华人聚居的地方传福音,更要步向跨越文化的地区,向外族人传扬主荣耀大能的福音。
·建立支持系统(24):要到西班牙去,必须先到罗马,所以保罗认定罗马教会是他开拓新工场关键性的地方。所以,他向他们表示,当他经过罗马时,希望与当地的信徒见面,一方面分享基督“丰盛的恩典”(29),另一方面希望他们成为他的一个支持系统,与他一同分担一些西班牙的福音工作。显然,保罗访问罗马,乃是要使那里的教会成为一个宣教的中心,而现在写这封信,就是为此任务铺路。
·在义务上克尽己责(25~29):保罗解释为何计划还未能成行,因为耶路撒冷当时遭遇饥荒,外邦信徒筹集了捐款,托巴拿巴和他送到耶路撒冷供给犹太信徒的需用,这是他当前应尽的义务;第28~29节又给我们看见他的另一表现,就是完成一件任务后才开始另一项工作。
·要求罗马教会为他代祷(30~33):
使他可以脱离那些犹太教中反对他的死硬派;
使他尽快完成送捐款的关怀行动;
能顺利抵达罗马,与他们相交,同得神的祝福。
祈祷 主啊,我愿成为福音的出口,作祢恩惠的渠道,使多人蒙福。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