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二章
字号:A | A

使徒行传12

本章是相当有趣的一段经文,因为教会最初的行政中心──耶路撒冷──隐退到一旁去了。使徒行传余下的篇幅里,耶路撒冷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作为会议的所在地,在那个会议中,决定了外邦人不必履行犹太教的一切义务;另一次是保罗前往耶路撒冷,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前去寻求罗马势力的保护。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是第17节,“彼得……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从此之后,彼得就销声匿迹,再也未出现在历史中。加拉太书曾提到彼得与保罗为一些事起争论;彼得的书信也是较晚期写的;但在这里,彼得就从路加的记载里消失了。

我们已追溯过福音事工在外邦人中间发展的情形。有几件事实特别突出:

1·扫罗的得救;
2·彼得的异象,和他接纳了哥尼流;
3·在安提阿成立了新的行政中心。

如今耶路撒冷不再是中心了,而由安提阿取而代之。所有的宣教事工都是在安提阿策划、出发;返回的使徒和宣教士也是在此提出报告。安提阿成了大使命的中心,这大使命就是耶稣给祂门徒的,要他们不但在耶路撒冷、犹太、撒玛利亚,并要到地极为祂作见证。

本章经文记载的故事非常简单、直接。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不敬畏神的神权政治国家与新国度之间的冲突。这里有几个名词需要界定一下。“不敬畏神的神权政治国家”一词本身就是矛盾的。以色列是神所设立的,目的在使它成为一个由神统治,而不是由人统治的国家。回顾以色列的历史,就足以说明这个观念──亚伯拉罕蒙召,他响应了神;人民逐渐增加,从埃及出来之后,他们就形成了国家。到了一个时候,他们说,“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在那一刻,神对撒母耳说,他们已拒绝了神作王。那是他们最大的失败。从那时起,他们就不断败坏。神设立了这国家,是要叫别的国家都看到神的统治是多么宽宏大度、美丽、恩慈。这个国家不是极权统治,不是民主政体,而是一个由神治理的民族。路加描述希律是王。他是犹太人的王,是第一个长期拥有王的头衔的人。他任意妄为,大权独握,施行的是没有神的神权政治。这是这幅画的一面。

另一而是新的国度;这个名词也需要解释。有人建议用“教会”一词取代国度;但在这里我的“国度”是采用彼得所说教会是圣洁的国度。这启示了我们常常忘记的一个真理。我认为,教会最大的失败就是忘记了她是神治理的,是神的国度。国家是甚么?一个国家是包括所有生活在单一权柄之下、而又彼此相关的人。在神的旨意中,教会不单单是蒙拣选的族类、君尊的祭司,也不单单是神的子民,将来有无尽的荣耀在天上;这些都是事实,但教会同时也是一个国度,在这世上要实现神设立希伯来国家的目的,向世人显明神的治理是如何美丽、宽宏、恩慈。因此,在这里我们看见的画面是,一个国度,没有世上的君王,没有国会,只有一位治理的王,就是神。本章经文里,这两种势力起了冲突。新的国度(教会)不久将与世上其它的势力冲突。从那时直到现今仍是如此。但此处我们看到的是,不敬畏神的神权国家最后一次与正在受考验的新国度起冲突。

我们要从这方面来研讨本段经文,讨论假势力的反对和失败,以及真理的能力和得胜。这个区分主要是根据一个中心事实,即承认神的王权。以色列被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并彰显神的王权。这也是教会在世上的责任。生命最重要的事,不是追求精神的享受,或更好的生活。当然这也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建立神的国”。我恐怕一般人已经因太频繁使用这句话,而抹杀了它真正的意义。建立神的国是甚么意思?它的意思是,对每个人,每个国家,对全世界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让神统治一切。耶稣的生命和事工里最关切的,就是神的旨意。古代以色列民被建立成为一个国家,是为了实现神的旨意。教会被建立,也是为了实现并彰显神的旨意。

谈到假势力的反对和失败,我们很自然会把焦点集中在希律这人身上。他是那位谋杀施洗约翰的希律之侄子。他的祖父被称为大希律,曾在救主诞生时滥杀无辜婴儿。此处的这个希律是个罗马通,因他曾在罗马住过三十年。但奇怪的是,他对犹太人似乎特别有兴趣。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经由他的干涉调停,而防止了该犹士(Caius)在神的圣殿中设立他自己的雕像。约瑟夫(Josephus)如此描述这个希律:

“他喜欢长期住在耶路撒冷,很谨慎地遵守这个国家的律法。他每天一定按时献祭,以保持完全的洁净。”

我们很容易看出,约瑟夫在为希律辩护,因为希律热衷于犹太人的事。但我们必须记住,希律的血液中有以东人的污点。最后,他也是受希利尼教育的人。他战役结束,离开耶路撒冷,前往该撒利亚时,就在那里设立宝座。约瑟夫告诉我们,他身穿银袍,接受百姓的朝拜,直到他将自己放在神的地位上,接受朝拜。这人如今伸出手臂,开始骚扰教会。

路加在本章里说,“希律下手苦待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这人是个道地道地的政客;他在自己的国家时并未强烈反对基督徒运动,他对此也毫无兴趣;如今他发现若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争取犹太人,博得他们的欢心。因此,透过这个王,以色列国家最后一次有规模地迫害基督徒的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运动。

整件事只有一处价值:说明了这人是被用来显明神的管理。他是以色列人最后一个王,擅于阿谀罗马昏君之子,是以东人,一心想保住他在犹太人中的势力;他代表了神所创造的人。这人正下手苦待教会。

这个迫害的行动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约翰的哥哥雅各被刀杀死。耶稣曾给他取名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他在福音书以外的记载里只出现过两次。五旬节时,他的名字见于受圣灵充满的使徒名单上;另一次就是这里提到的,他被希律所杀。这使我们回想起,有一次他和约翰到基督面前说,“赐我们在你的荣耀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我们的主如此回答,“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么?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么?”他们说他们能,其实他们对自己说的话所知有限。耶稣以无限的耐心对待祂的百姓。祂没有讥笑他们,反而以恩慈和爱心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现今希律下手苦害教会,用刀杀了雅各。因此,雅各受了主所受的洗。至于约翰呢?他一直活下去,成了这一群使徒中最后一个离世的。所以我们或活着,或受死,都能借着为基督受苦而受祂的洗。然而这次的迫害,是冲着雅各而来,接下去就轮到彼得,也被下到监里,即将被杀害。

再来看看迫害的结束。那是完全意外的结果。它以一个空了的监狱落幕。本章5节说,“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的祷告神。”这里有两股势力在交战。彼得被希律下在监里;教会切切为他祷告。“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请留意使徒行传的延续性。彼得被下在监里,教会为他祷告。空的监狱说明了争战的结果:迫害失败,教会得胜。希律很可能是满腔恼怒地离开耶路撒冷,下到该撒利亚;不久之后(可能是数天,顶多几星期),他犯了更大的罪,就是悖逆神。他自认是神。今天这种现象仍处处可见。如果一个人掠夺神的宝座,他就是以自己为神。神若不能在人的生命每一个部分中作王,这人就是取代了神的地位。希律就犯了这样的罪,他允许善变的群众对他喊道:“这是神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并且欣然接受这样的朝拜。立刻,神的震怒就临到他,他被虫咬,气就绝了。

转过来看看这个画面的另一面。在思想教会的能力和得胜时,有三件事值得注意:

1·神的管理;
2·神使用的工具;
3·冲突的结果。

研读这个故事时,我们会对神的管理留下两个深刻的印象:

1·它的奥秘;
2·它清楚的彰显方式。

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很难再宣告说,神的管理最后必得到解释。为甚么神允许雅各被杀,却拯救了彼得?祂为甚么允许希律拿住雅各,并将他杀了,却又用神迹救出彼得?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我也看见雅各在毫无援手的情况下被杀了。我也看见这样一个充满热情、能力的人,突然被极残酷的手段置死了;我忍不住要问,神阿,你在作甚么?神的管理不一定要向一旁观看的人解明,但管理本身的彰显却是围观的人所无法否认的。

雅各被杀了,如果人们面临同样的危机,希律的手正打算加害他们,他们也会觉得处境岌岌可危。神没有拯救雅各,但不久之后,祂救了彼得。这启示一个事实:祂若能救彼得,必然也能救雅各。这是极大的安慰:那能救出彼得,显明祂大有智慧的神,在不拯救雅各的事上,也同样有智慧。在生命的过程里,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明白生命;我们必须等待。在那受难的一刻,雅各从刀剑闪闪的寒光中,得到了解释。神成就的一切,都有祂的美意;我们若安息在神管理的无限智慧里,就可以看出彼得的获救,阐释了雅各的被杀。

本章启示了两种神管理所用的工具:

1·一群祷告的人;
2·服事人的天使。

在人的责任这方面看,祷告是最重要的事。请留意这群人的两个特点。他们切切的祷告,原文是更强烈的字眼,意思是“片刻不停”。彼得在临刑的前一晚尚未获释。我想他们可能日以继夜的祷告;有一群人在马可母亲的家里,其它人或在别的地方。这个以东人希律,正伸手加害教会。我们如何来抗衡这新的势力?一个祷告的教会正在奋力抵抗它。

他们的另一个特色是,祷告时仍带着疑惑。有人极力否认这一点,但我认为读毕此故事必然能看出这事实。当彼得敲门时,使女罗大听出他的声音,狂喜之下忘了开门,就跑进去告诉众人。他们却说,“你是疯了。”他们岂不是一直在祷告吗?是的,他们祷告,并且相信,但仍然疑惑神要如何成就;结果回答临到了,他们却大吃一惊。不要批评他们。我为这故事心存感谢。它使我的祷告受到激励。我祷告,神也知道我相信祂,并且我盼望祂回答,又疑惑祂是否能成就。如果我向自己的不信挑战,疑惑就消失。这些人切切祷告,又带着几分疑惑。然而这种热诚、略有踌躇的祷告,远比希律更有力量,远比地狱更具威力。

接着来看天使的事工。如果我们说,这一类的事现今不再发生了,那么我要肯定一点:这个故事中只有最微小的事,现今不会发生。彼得不知道是天使在引他出去,他一直到天使走后,才发现他已离开了监狱。他以为自己在作梦,直到天使带他走过一条街,他才醒悟过来。他把所有印象凑起来,才发现是主救了他。现今惟一不再发生的事,是最微小的事,就是这故事中属物质的部分──锁炼由手腕脱落,铁门打开。那些士兵并未看到天使。旧约有一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这一点。以利沙的仆人曾对他说,“哀哉,我主阿,我们怎样行才好呢?”他就祷告,“耶和华阿,求你开这少年人的眼目。”少年人的眼目开了,就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今天我们不必看见天使,因为现今不是凭眼见的世代,而是信心的世代。但是天使仍在这里。他们岂不是服役的灵,被差来服事那承受永生的人吗?我仍相信天使;现今仍有许多监狱的门被打开,许多黑暗的时刻被难以明了的事物照亮。那是天使的工作。今日,我们可能看不见太多物质上的表现,但这正足以证明我们活在一个属灵上更清晰的时代,因为神若用诉诸感官的事物来指示属灵的事,那是因人处在昏暗的光景中。我们越进入更宽广、崇高、丰富的生命中,这些物质的表号就会逐渐消失。但圣经的话仍是真实的:“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围安营。”

这个故事如何结尾?“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尽管祂的道正面对着诸王、百姓、监狱的威胁。然后,本章就以美丽动人的几句话作结束。这一段话是整个运动的一部分。我们看见巴拿巴和扫罗离开耶路撒冷,回到安提阿。他们带着马可同行。这三人要跋涉三百里路才能回到安提阿。希律已经死了,他的迫害遭到挫败,而神的道仍然活着;祂的使者正束装就道。

但愿这个故事能将它的光芒投射在现今的环境上,投射在一切反对、君王、百姓、监狱上。

“外邦为甚么争闹?
万民为甚么谋算虚妄的事?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
臣宰一同商议,
要敌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
说,我们要挣开祂的捆绑,
脱去他们的绳索。
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
主必嗤笑他们。
那时祂要在怒中责备他们,
在烈怒中惊吓他们;
说,我已经立我的君
在钖安我的圣山上了。”

不要仅将这诗篇看作是古老的文学作品;它是清晨的祈祷,是黄昏的佳音。那些自以为可以取代神的人,早晚要被咒诅击打。

另一方面,也盼望这故事能照亮属神的人,明白神的旨意。雅各被杀,彼得获救;或者用另一个例证:一座监狱的门紧闭着,不管里面的人多么努力想敲开它,也徒劳无功;但是它不经人手,却被打开了,彼得得以安然通过。一个房子的门,婢女可以轻易打开,彼得却必须不断地敲,仍然打不开。这些都是奥秘。神知道我们生命中的奥秘。感谢神,祂打开一扇门,也关闭另一扇门。祂关上的门就和祂启开的门一样对我们有益处。祷告仍然是我们惟一的资源。我们若缺乏祷告,即使在我们中间成立联盟也无益处。教会的资源不是政策,或技术,而是祷告。天使仍是服役的灵;神的道仍然在兴旺、增长。

这故事岂不也是一个警告?以色列,耶路撒冷,希律都受到警诫。回到马太福音23章,听听耶稣的话:“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这里面牵涉了一个永恒的原则。教会是为何被造的?我们若失败,那么主对以色列所说的话,祂也照样要对我们说。

但另一方面,不要忽略了这故事带来的鼓舞。保罗在他的事奉将近终了时,写信给提摩太说,“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神的道却不被捆梆。所以我为选民凡事忍耐。”但愿在神管理的灵里面,我们也要劳苦作工,不论受苦难,或欢唱诗歌,不管祂突然召我们回去,或让我们走完漫长的一生服事,才叫我们离开彷晚的阴影,进入永远的光明中,我们总要坚持不懈。──《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