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三章
字号:A | A

第十三章

第一次旅行传道 十三1~十四28

  使徒行传的重点是在外邦传道。第一到十二章可说是为外邦传道作了预备,由十三章开始,外邦传道被圣灵认可,受教会的按手差派,从此外邦传道正式、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始了。因为从这一章开始使徒行传的重心已由耶路撒冷,犹太地,转移到以外邦为中心的教会。十三章和十四章是巴拿巴和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他们工作的范围是在居比路(巴拿巴的故乡,四36)和加拉太一带。巴拿巴原是领袖,但扫罗立即展露了他的才华,他们传道所到之处都由保罗出面演讲(十三9起,扫罗改名为保罗)。这一次的旅行布道,有保罗两次的演讲;一吹向犹太人,另一吹向外邦人。从这两次演讲里,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初代教会对犹太教和外邦宗教的观点为何。

  从本章起至第二十章是记述保罗三次旅行传道的经过,本书在编排上,虽仍以章为单位,但其主要分段皆以保罗和巴拿巴的传道事件为重点。

一 设立宣教师 十三13

十三1

  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 依照保罗的记载,初代教会职份编制共分为使徒、先知、教师、行异能的、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林前十二28)。安提阿教会没有使徒,只有先知和教师。本节把先知和教师一起列出来,但没有注明谁是先知和教师。关于西面,路求和马念我们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可考据,不知他们是否像耶路撒冷来的那位先知亚迦布一样的人物(十一28,廿一10、11)。至于我们所知道的巴拿巴和扫罗都不是先知型的人物。也许,先知型的人物并没有列出来,经文中的这五位都是教师。

十三2、3

  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他也们所作的工。于是……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出去了 圣灵的话也许是经由他们中间的一位先知得灵感而对众人说的。当初基督徒的敬拜沿用犹太人的习俗,包括了禁食和祷告。犹太人有定期的禁食,每周二次(参路五33~35)表示他们的虔诚。耶稣认为禁食是个人对 神的虔诚,不是要给人看的(太六16~18)。因此新约中的教会注重虔诚的行为和内心,而不采用虔诚的仪式。初代教会若遇有重大事件时,才禁食祷告。禁食的目的是要使祷告专一虔诚,不是要让人知道他是一个敬虔的人守了禁食的仪式。安提阿教会要差派宣教师出外传道,为了这件重要的事他们禁食祷告。现代的基督徒禁食的目的是为了要使自己经验到饥饿者的痛苦,经验到人必须依赖某些事物,例如食物,方能生存,或者藉着禁食提醒自己不必太依赖食物,或世上的物欲,要清心寡欲地,全心依赖 神。

  巴拿巴与扫罗被按手,并不一定是给他作了使徒的授职典礼。只表示安提阿教会展开了对外邦的宣教,并首先派遣宣教师到外地去。这次的派遣典礼也许是其它三位先知,也许是教会的长老,或代表为他们按手的。但这里最重要的,应当是表示他们受教会的差遣,受教会的祝福。保罗不是由于他们的按手才自称为使徒的。他认为他的使徒职是来自基督的选召(加一1)。所谓第一次的旅行传道,其实也是安提阿教会对外邦人的传道,因为巴拿巴和扫罗是受安提阿教会差派的。

二 在居比路的传道 十三412

十三5

  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 神的道,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 居比路现在的名字叫塞浦路斯,首都是撒拉米,他们到这岛上来可能是为了巴拿巴的缘故,因为那里是他的故乡;也许是为了居比路的基督徒的缘故,因为他们一向有外邦人传讲耶稣信息的热诚(徒十一20)。巴拿巴和扫罗到那里时,并没有立即向外邦人传道,只在犹太人的会堂传讲 神的道。很可能是指耶稣是 神设立的基督的道理。以后的保罗旅行传道也都从犹太人的会堂先开始,然后再向外邦人传道。

  约翰马可那时也许还很年轻,巴拿巴带他出来见习。他只作他们的助手,或学徒。约翰的工作,或说他的学徒生涯,可能是从烧饭洗衣开始。使徒行传的神学关怀之一是训练下一代的传道人,约翰可说是首见的年青传道见习生。

十三6~12

  经过全岛,直到帕弗,在那里遇见一个有法术假充先知的犹太人,名叫巴耶稣。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罗同在,士求保罗……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要听 神的道。只是那行法术的以吕马……敌挡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扫罗……说……主的手加在你身上 在这一段里保罗仍然被称为扫罗,因为下一段开始要称他为保罗,因此就指明这位扫罗也称之为保罗的。行传之所以有如此之分别,原因大概是:第一,以扫罗为名称的有关之记载是犹太地搜集来的资料组成的,因为在犹太地的人称他为扫罗。以保罗为名称的记述是来自外邦教会的资料。第二,行传称他为扫罗时,那时的扫罗是在巴拿巴的领导之下行事,扫罗的活动范围也都在犹太人的圈子里,扫罗是希伯来语的叫法。称他为保罗时,虽然还有巴拿巴的同行,但实际上的主角是保罗。他的活动地点大部份在外邦人当中。因为保罗在传道史上已独当一面了,保罗是希腊语的叫法。行法术的“术士”是较俗世性的,异教的,以技巧和各式神灵的方法做些使人惊异的事。撒玛利亚的西门以前也是术士,但寄居在外邦的犹太人也有人从事此业的(十九13、14,士基瓦的儿子们;本段巴耶稣也是其中之一)。“假先知”是较犹太教式的,他的特点不在行异能,而在传达 神的信息。假先知就是不忠实地传达 神信息或假借 神信息而骗人的先知,例如先知巴兰(民廿二~廿五章);假借 神的信息骗取人的信任。例如列王纪里的一位老先知(王上十三11~25);为了博取当政者的喜悦,说些有利于当政者的假信息。例如以色列的四百先知(王上廿二5~12)他们根本没有得到 神的信息,但撒谎假装有。所谓“巴耶稣”意思是“拯救者的儿子”。但他用不当的邪灵技巧骗人,向人传假信息,又想阻止保罗传道给方伯(总督),妨碍人得真道,这人罪大恶极,他的为人一点都不合乎他名字的意义。

  巴耶稣想要阻止方伯(总督)信真道的原因,大概是为了要保留自己与总督的交情(7节),他恐怕总督一旦信了真道以后,不会再相信他的假道理。因此极力的阻止,为了私利不惜隐蔽真道;为了拥有总督对他的交情,不惜阻止总督信仰真道,使他断送信福音得救赎的机会。

  行邪术的人遇到了圣灵,便无可施展其伎俩。使徒保罗责备他,使他瞎眼,在黑暗中摸索。反抗真道的人,受这样的惩罚为数不多。我们不可期待一切反抗真道的人都受这样的惩罚,我们也不可像这位总督一样,要等到 神惩罚恶人的时候才相信真道。我们日常遇到的真道,往往是被逼的,被弃绝的。但真道的价值并不表现在它的攻击性或报复性。而是在它经历一切艰难,总不毁坏,也失却其价值。真理的价值,也在于它虽受逼害和弃绝,但终久又能以友待敌,以爱待恨,以生救死。

三 在彼西底的安提阿 十三1352

  这一段记载了几件重大的事情:就是扫罗已正式称为保罗;约翰马可在别加离开了保罗和巴拿巴回到耶路撒冷去;当他们到彼西底安提阿的会堂时,保罗向犹太人作一个类似司提反的演讲,又像彼得五旬节的演讲。这些内容都是从犹太的祖先和 神的关系,一直论到耶稣与犹太人的关系。然而司提反的演讲较着重于评判犹太祖先、传统、律法以及圣殿的真正价值。彼得的演讲较着重在 神与基督的关系。保罗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演讲着重于 神与犹太人的关系,并推崇因信称义的价值。因为 神对犹太人的历代祖先施与恩宠,多方爱护他们。保罗极力地要向彼西底安提阿的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 神对他们祖先应许的弥赛亚,并有施洗约翰的见证,以及耶稣复活的证明。

  加拉太这地方是保罗传道的重要据点之一。因为加拉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土地广大,因此所谓“加拉太”并不指特别一个地方。但因为加拉太省的北部是高地,交通困难,人口稀少,应当不是保罗的传道地点。然两第三次传道时,曾提到保罗来到加拉太的弗吕家人地方。这地方是中北加拉太了(徒十八23)。南加拉太有些地方例如吕高尼、特庇、路司得、以哥念和彼西底的安提阿等都是保罗第一次传道常提到的地方(徒十三13~十四20),并且保罗的加拉太书争论的主题“信耶稣或守摩西的律法为义?”也是保罗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演讲的主题之一。

十三13

  保罗和他的同人……来到……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 从此保罗便成为他正式的名字,并且被排在他的同伴巴拿巴之前。安提阿教会派遣他们出外传道时,原是以巴拿巴为首,但经过实地工作以后,保罗的才华渐露,人家便开始注意保罗。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以保罗为重。所以路加写保罗和他的同伴,以保罗为这群传道的首要人物。他们到了别加,为甚么没有在那边传道,大概是因为那地方没有犹太人的会堂。

  按照所知的约翰马可的背景,他大概家境还不错,因为家有使女,并且家里房屋宽大能够供许多基督徒聚集。因为没有提到父亲的名字,只提到他母亲名叫马利亚(徒十二12),因此,他母亲可能是一位寡妇。如果使徒们聚集的楼房是他的家(徒一13~15),他的家一定是相当大,而且是富有的人家,有楼房可容下一百廿人,那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家可以办得到的。出身这么样的家庭,约翰在家娇生惯养,可想而知。表兄巴拿巴从耶路撒冷带他离家到安提阿,这一点已经够他难过了(徒十二25);巴拿巴又带他到居比路去传道。那时他可能是作杂役的。约翰出身于富裕家庭,从小受母亲、使女等服侍。现在却要服侍人,尤其要服事一个像保罗这样的人,一定使他难受极了。他们结束了居比路的工作后,坐船到旁非利亚的别加。别加是旁非利亚的平原,离海岸八英里,有河流从海岸通到别加的东边。因为保罗和巴拿巴的目的地是彼西底的安提阿,他们行完了水路后,便要开始陆路,或步行,或其它的交通工具往内陆行,直往安提阿。离家这么久了,水路行尽,陆路又那么遥远、难行;传道又是艰辛的工作。虽然经文没有告诉我们约翰为何在此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但他必然会想家,过不惯艰苦的旅行传道生活。这是我们可想而知的。

十三14~16上

  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进会堂坐下。读完了律法和先知的书,管会堂的……对他们说……若有甚么劝勉众人的话,请说 保罗虽然自认为外邦的使徒,但传道的习惯都是先从犹太人开始。等他被犹太人拒绝后,才传给敬虔的外邦人(加入犹太教的外邦人),然后再传给外邦人。这也许是他的信念之一:福音先传给犹太人,然后外邦人(罗一16)。

  会堂的崇拜有认信的祈祷(示马),共有十八条祈愿文;有祭司的祝福;然后由管会堂的读律法或先知书;然后有劝勉和演讲。大概是管会堂的按经文的内容讲述一遍。如果座中有才能好的人,只要管会堂的认为他可以起来劝勉大家,管会堂的可指定他说些劝勉的话(路四16及下文)。有时有外地来的生人,管会堂的也可请他说几句(徒十三15)。平常说劝勉话的人只是坐下来讲而已。保罗可能是到了外邦的犹太会堂的关系,所以站起来演讲。大的会堂编制比较复杂,任职的人也多,请生人劝勉的机会也少(请参阅中文圣经注释第廿七卷新约概论第七章,周联华着)。

保罗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演讲 十三1641

  这一篇演讲的主要结构分为以下几点:

  A 引起注意 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 神的人(16节)。这一节与26节的“弟兄们,亚伯拉罕的子孙,和你们中间敬畏 神的人”都是要引起注意的句子。本演讲共有两次引起注意,并且包括外邦人(敬畏 神的人)。以色列同胞是指他们同是 神的选民。亚伯拉罕的子孙系指他们同一个血统。

  B 族长史的回顾  神拣选了我们的祖宗……抬举他们,用大能的手领他们出来。又在旷野容忍他们……灭了迦南……人……把那地分给他们(17~19节)。这一段以许多动作述说 神为他们祖先所作的事。例如拣选、抬举、领、容忍,灭了迦南人,把地分给他们等。以这些历史的事实提醒他们, 神对他们是何等的爱(以世界史来看 神灭了迦南人是件残酷的事;从以色列人的立场来看, 神灭了他们的敌人迦南人则是 神的爱)。

  C 王国史的回顾 给他们设立士师…… 神就将……扫罗给他们作王……就选立大卫作他们的王……从这人的后裔中……照着所应许的……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稣(20~23节)。保罗把耶稣算为被 神设立作以色列的君王之一。士师、君王、救主都是为民族服务的拯救者。但只有耶稣才是名副其实的救主。因为耶稣所完成的拯救才是完备而恒久的;耶稣所完成的拯救才是人类最根本需要的。

  D 耶稣的角色 (24~39)

  1 约翰的见证 约翰……说我不是基督,不是你们期待的那一位救主;耶稣才是(24、25节)。

  2 民间的见证 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们的官长,因为不认识基督,也不明白……众先知的书……还是求彼拉多杀他,可是 神使他从死里复活,以复活证明他是 神所设立的救主。犹太人拒绝 神给他们的救主,他复活的事实有许多人看见,他们如今还成为耶稣复活的见证人。耶稣的复活证明犹太人和他们的官长的杀害耶稣是反抗 神旨意的行为(26~31节)。

  3 我们(保罗或传福音的人)的见证 我们也报好信息给你们就是那应许祖宗的话, 神已经向我们作儿女的应验叫耶稣复活了。这福音就是 神对以色列祖先的应许,藉着耶稣的复活而实现了。这福音就是:(a)我们今天照着应许已经作了 神的儿女。(b) 神把应许给大卫的恩典(永不再死)也赐给我们(33~35)。这一段的旧约经文应用和第二章彼得的演讲大不相同。彼得把作儿子和永不死的应许认为是 神对耶稣说的。保罗认为那两种恩典是藉着救主耶稣的复活而赐给人的(32~35节)。

  4 福音的功用 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36~39节)。信耶稣,其实是成全了摩西律法的愿望,完成摩西律法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E 结论──邀请人悔改  神对人做了这么大的事,人总是不信。不信就是藐视 神的恩典,其结果就是死亡。保罗警告他们要小心不要犯这样的错(40、41节)。

十三42、43

  众人请他们到下安息日,再讲这话给他们听……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多有跟从保罗巴拿巴的 使徒行传中只有在本章8节和十四章4~13节称保罗和巴拿巴为“使徒”,使徒的意思原是“受差遣”的。在这个意义下,保罗和巴拿巴是使徒。这并不表示保罗和巴拿巴和十二使徒同等,依照使徒行传的神学见解,十二使徒有绝对的尊荣,不是别人可以取代的。即使保罗与巴拿巴被称之为使徒,他们还是在十二使徒之下。例如他们遇到可否为外邦人信徒行割礼时,他们必须报告耶路撒冷的使徒,听他们的裁决(徒十五章)。所以在这一段称保罗和巴拿巴为使徒,其意义只不过是指他们的受差遣而已(参徒九15、16,十三2,廿二15、21,廿六16~17。即使在异像中蒙召到外邦传道的保罗,也没有被称为使徒。)然而在加拉太书保罗却理直气壮地称他自己为使徒。他认为他是被召选为外邦传道的使徒;而彼得他们则是被选为犹太人当中传道的使徒。他又自认为自己一点也不小于彼得等人,他和他们是同工(加二1~14)。

  彼西底安提阿会堂里的犹太人和敬虔的外邦人对保罗和巴拿巴都没有敌意。他们要求下个安息日再来讲解这些道理。保罗要求他们去寻求的就是那无法由守律法而得到的,也是犹太人所缺乏的,即依靠 神的恩典。守律法的人和 神的关系是交易式的:守律法就得祝福;不守,就受咒诅。靠恩典的人与 神的关系是亲情式的:以信望爱为相互关系的基础;就是以爱对待 神,也期望 神在爱里接纳他,赦免他,并且鼓励他。

十三44~48

  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 神的道。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 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只因你们弃绝这道……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赞美 神的道 这一段里有几个重要的问题:(1)犹太人不喜欢使徒和福音,实在不是为了教理的内容,而是心理嫉妒。到犹太会堂来求道的外邦人喜欢基督教的原因,是因为入犹太教的条件太苛刻,礼仪繁重(如割礼),时间又久,例如要作一个敬虔人,先要有几年的参加会堂作见习者。即使归化入了犹太教,也不能与犹太人得平等的地位。并且在犹太教里的人对自己的得救很渺茫。相反的,基督教没甚么苛刻的要求。入教容易,人人平等,所有的信者都同为 神的儿女,并且信了就得救赎,因此外邦人很喜欢。(2)保罗和巴拿巴向犹太人正式宣布他们失却了福音的机会。外邦人之所以能够得到福音是因为犹太人自动地放弃了这个优先权。行传始终以这样的模式来说明为何他们要从事外邦传道,也说明外邦传道是出于神的旨意,因为他们受 神派遣(十三46、47)。(3)本段含有强烈的预定论思想。受 神预先拣选的人方能成为基督徒,没有受 神预先拣选的人不能成为基督徒。这要说明,为何同样听道,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预定论旨在强调 神的主权,并不表示有了 神的预定,人就可以不必传道或追求信仰的认识。

十三49~52

  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二人……就往以哥念去了 这里的次序先写已经归信的,虔敬尊贵的妇女,然后再写当地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那时的罗马人男权至上,妇女和小孩都没有地位。有权、有钱的男人,虽然家里有名正言顺的太太,但大部份有钱有势的人都在外面拈花惹草,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当犹太教传一夫一妻制度,男女贞洁的性关系时,大受罗马社会里的妇女欢迎。于是许多妇女,包括上流社会的妇女,就到犹太人的会堂去归信犹太教。当时犹太会堂的人想要赶逐保罗和巴拿巴,就得利用这些有地位的妇女,请她们的丈夫们,当地有地位的人士,赶逐了使徒。但因为许多人信了主,保罗和巴拿巴要回去耶路撒冷时曾再访这一个地区的教会(徒十四21)。──《中文圣经注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