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民以食为先
字号:A | A

引言

  犹太裔诺贝尔奖得主作家韦素(Elie Weisel)曾说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犹太拉比辛勤地教导神的律法,付上自己的生命去安慰和扶持伤痛的人。他实在太累了,身心俱疲。他看到世上的疾苦、不平和斗争,而自己又是这样的无助、无能、无奈,令他感到沮丧、痛苦和愤怒,于是决心离开自己的岗位,远走他方。他希望到一处没有人需要他安慰的地方。当他来到一条村落,正要在树下稍稍休息,忽然看到对面有一位老婆婆,躺在地上呻吟。他看到她孤单可怜,就动了慈心,上前安慰她。原来她已是病入膏肓,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拉比决定陪她走人生最后一程。她用微弱的声音问道:“先生,请你告诉我,神为甚么安排我在这世上,在我一生里,从没尝过幸福快乐,所经历的尽是痛苦与不平,究竟做人为了甚么?”拉比听了非常痛苦,想不到虽已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竟也逃不了这老问题。最后,他慈声对她说:“我不知道,但既是这样,倒不如勇敢地接受这一切吧!”婆婆听了甚得安慰,面露笑容,安详地离世,当拉比安葬她后,心里极其忧伤痛苦,就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是哑的,我不会再开口安慰任何人!”又隔了两天,拉比又到了另一个村落,看见一位少女,抱着初生的婴孩,那婴孩已奄奄一息。他又动了慈心,料理垂死的婴孩,那少女含泪问:“神为甚么让这婴孩在世间来受苦?”拉比哑口无言,无言以对。他只有摇摇头,流着泪。那少女似乎得了安慰。拉比继续赶路。但他非常难过,就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不但是哑的,也是聋的。”他来到一个山洞,那儿没有人,没有痛苦,也没有人需要安慰,只有他一人在山洞渡日。一天,他看见一只小鸟在山洞躺着,他上前察看,发现小鸟受了伤。于是动了慈心,为牠包扎伤口。从此拉比小鸟相依为命,非常快乐。一天,忽然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刚巧压在小鸟身上,牠就死了。他呆呆地望着小鸟,非常痛心。心里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不但是聋,是哑,更是盲的,因为我不想再看世界的痛苦!”他独居在山洞里,甚么也不能作,只有等死。但死又是这么遥远,他只好收拾行装,重返会堂,做回一个不哑、不聋、不盲的拉比,继续他牧养安慰的工作。

  当我读毕这故事后,心里有极大的共鸣。不久前,我探望一位弟兄,他患了癌症,他女儿只得一岁。我很难过,不禁问神:“你为甚么叫我当牧师,去安慰那些受创伤的人?我是这么无能、无助、无奈!自己就像个医生,却不得开药;也像个警察,却不能用枪械。”我又想假如我有耶稣这样的神力,我一定立即叫他的癌病消失,又为世人除去不平、痛苦、死亡,警恶惩奸,带来欢乐,好叫这世界不再痛苦下去。

  但按《福音书》所载,耶稣没有这样作,祂所行的神迹不够四十个,并没有除去人间痛苦,改变不合理的制度,除去贫穷;难怪坐监的约翰不禁质疑祂是不是弥赛亚。然而我们当细想,祂的使命并不是把石头变成食物去喂饱人,也不是制造人间天堂,祂正承受比之更重要的使命,祂要为我们启开新生命、新纪元。耶稣出来传道时,第一项的挑战是被魔鬼试探,牠先对祂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块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3-4)为何魔鬼要如此试探耶稣?即使耶稣把石头变成食物,又何罪之有呢?让我们用现代话语来演译他们的情景。那时,耶稣禁食四十天,祂饿了,魔鬼叫耶稣看看下面的群众,他们都不得温饱,魔鬼说:“你跟他们不同,你是自愿饥饿,他们却被迫捱饿。你现在出来传道,要完成使命,若你真是 神的儿子,就用你的神力,将石头变成食物,去喂饱他们。”耶稣回答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魔鬼的用意是叫耶稣别走上十架之路,别去完成了 神交付祂的工作,启开新纪元。魔鬼叫人满足物质的欲望,似是解决人类问题。但耶稣的使命并不是除去人间的痛苦,而是自己成了受苦的仆人,在十字架上亲尝苦楚,与罪人认同。所以当我们看耶稣所行的神迹时,我们不能只看为“神圣”的明证,或只是“动了慈心”的善行,这是个记号,是个sign,它代表着更深层的意思!

  “五饼二鱼”这神迹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是唯一一个所有《福音书》均有记载的神迹,因此,这一定深具意义寓意。究竟这神迹给我们甚么信息呢?

有东西看(约六1-3

  约翰告诉我们,耶稣名声渐响,因祂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叫许多人开始跟随祂。我们当留意“许多”一词,它是指一大群人,人数极多,“跟随”一字则采用“进行式(continuous tense)”,指他们不断地陆续地跟随祂。但所谓“跟随”,并不是指他们信了主,要作祂的门徒,他们只以为有东西看,才去跟着祂,与祂同行。或许今天有许多人也是如此,他们来到教会,并不是要作主的门徒,委身给祂,他们只为凑凑热闹,看看东西,看牧师讲得是否生动有趣,音乐是否够劲,否则,就不再参与了。

  耶稣并没有因许多人跟随祂,就心花怒放,《圣经》记载祂上山去,祂不是去远足,也不是去旅行,而是去独处,与神亲近。越是声名大燥,越需要安静,越要到山上与神相交。

  让我们先了解那里地理形势。由迦百农到加利利的对岸,大概有四里,耶稣和门徒坐船到另一边去,那些群众看到祂往那儿,便开始步行,绕过湖去,跟随耶稣。约但河是流入加利利海之北部,沿约但河再北上,约有两里的路程,有一个城,名叫伯赛大,这就是耶稣和门徒歇息和静修之地。若从加利利的对岸到那儿去,大概是九里的路程,即是由九龙到沙田。

  《约六4》告诉我们,那时是靠近逾越节的日子,逾越节是犹太人的大节日,不少人从远方各地来到耶路撒冷,或许在其中有不少远地而来的访客、异地人、无家可归者及朝圣者,耶稣就怜悯他们。

有东西吃(约六5-13

  耶稣见到这么多人,据《路加福音》所载,日已平西,他们又行了那么多路,一定又累又饿了,耶稣就对腓力说:“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5)原来腓力是伯赛大人(约一44),熟悉那儿的地理形势,所以耶稣问他。腓力是个实际的人,他便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二十两银子相等于美金六百元,是当时半年的工资。其实,腓力想说就是用上半年的薪金,也不够买饼去喂饱五千个男人,还有其它女人和小孩。但安得烈是个傻得很可爱的人,或许他拿耶稣来开开玩笑:“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甚么呢?”“大麦饼”是一种非常粗糙的饼,是穷人吃的,而鱼则是煮熟了的小鱼,用来伴饼吃的,于是耶稣吩咐门徒叫众人坐下,拿起饼及鱼,祝谢了就分给他们吃,并且吃饱了。希腊文这个“饱”字,是指认真的饱,非常饱。耶稣又吩咐门徒,把剩下的零碎都拾起来,共有十二个篮子;吃饱的人,单是男人便有五千人。

有意思

  耶稣为何行此神迹呢?诚然,祂是动了慈心,见他们又疲倦又饥饿,好叫他们得饱足。但这绝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个主因,因为他们吃过这一顿,又会再饿,我们不见得耶稣天天行此神迹,给他们吃饱。那么耶稣行此神迹是为显出异能,证明祂是神、是君王?这亦未尝没有道理,但当耶稣知道众人要来强迫祂作王,祂就独自到山上去了(约六14-15)。耶稣显然不是因名声开始显赫,就趁机建立祂的知名度、势力,反之,祂退到旷野去。

  究竟祂行此神迹,目的何在呢?这些犹太人得着好处后,又死跟着耶稣,耶稣一语道破,说他们只不过为那些必朽坏的食物吧了(24-26)。祂指出那些食物是必朽坏的、是短暂的、是不能永远满足你们的,它们只是肥皂泡,远看美丽极了,但却捉不着。祂给我们的挑战是:要为那存到永远的食物劳力。甚么是永远的食物呢?祂解释说:“我就是生命的粮。”(35)唯有在耶稣里,才可以得着真正的饱足,得享永恒的生命。我们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其一是有形的世界:上班、下班……;另一是无形的世界,那是神的世界;两者彼此争斗。耶稣告诉我们:“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27)有不少人致力寻找令自己满足的东西,但必朽坏的食物总不叫人得着满足和平安。有个美国牧师到当铺买西装,老板拿一套给他,甚合心意,价钱又廉宜。原来那西装从殡仪馆拿来,曾给死人穿过。牧师也不介意,便买下了。隔了些日子,他穿着那西装为人举行丧礼,他一边说,一边看到那穿着类似他西装的死人,实在不太自在,把手插在袋里,岂料那套西装并没有衫袋及裤袋的。他就对人说《圣经》对极:“我们没有带甚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甚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7-8)

  接着耶稣说了一句古怪的话:“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六27)让我们先了解何谓“印证”。古时候,一切文件、借据、收条或其它文件,签名也属无效,唯一有效的是打上那印鉴,那印鉴是表明这是真的,没错的了。换言之,耶稣是说祂就是那赐永生食物给我们的救主,天父已经在祂身上打了那个印鉴,表明祂就是真真正正赐永生的那一位,而五饼二鱼的神迹就是天父为人子印证的其中一例。但我们怎样才看出这是神的印证呢?请细读(28-29):“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甚么,才算作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他们所说“神的工”,在原文是众数的,而且那是不断的做,不停的做,并不只是做一件而已,因为犹太人以为得永生的方法是去死守神的律法,不住的守,不停地守。然而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神的工”是单数的,又是现在式,换言之,只是一项:相信耶稣。当我们信主后,“信”就一直存在我们心里,这不单头脑相信,而是全然委身给耶稣,信那天父差来的那一位。

结论

  你追求些甚么呢?甚么才叫你得着永远的满足呢?我们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互相斗争,直至何时,才感到 神的世界活现,并经历祂的丰盛呢?让我用一个故事来作结束:

  有一次,有人在沙漠里迷了路,危在旦夕。但出乎意料之外,他竟然发现了一间小屋,于是他便用尽其力,走到那间屋求救;怎料,那原是一间空置的屋,并没有人住在那里。在失望之余,他发现在屋旁有一个水泵,于是他连忙上前,摇动水泵,希望有水可喝。无奈,一点水也没有。忽然,他发现在水泵旁有一桶水,一桶清凉可口的水,他非常高兴,正要喝时,便看见一张字条,写着:“请把这桶水倒进水泵内,然后摇动水泵,清凉可口的水便源源不绝而来;但请记着:别忘记留下一桶给下一个旅客。”他看罢,不知如何是好,把水放入水泵内?这未免太冒险了,若水泵日久失修而坏了,又或者这是谎话,岂不是这桶水也给白白丢掉,但如果不倒下去,也只能多维持二天的生命,而且下一个旅客也失去了机会。究竟他要怎样作呢?结果,他决定“把心一横”,把水都倒进水泵去,然后摇动水泵,摇到三十多下时,开始有一点一滴的水流出来,然后,清凉可口的水便源源不绝而来,他盛满了水,便在字条下加上一句:“这话是真的,我可作印证,你要相信它。”

  究竟你要天长地久,抑或曾经拥有呢?你要必坏的食物,抑或要存到永远的永生呢?唯一的方法是“把心一横”,把水倒进水泵去,把你的生命委身给主。──苏颖睿《新与变──约翰福音的七个神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