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七章
字号:A | A

约翰福音7:1-24

按约翰的观点,这段经文所记载的,在我们主服事工作中,照时间先后次序,是第三、也是最后阶段的开端。

头一句话是一般性的。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衪。”这些话的动词都是用不完全时态,并且我想若是我们这样译,会更达意,“这些事以后,耶稣正在加利利行走,因为衪并不愿意在犹太行走,因为犹太人正想要杀衪。”

我们发现在马太福音16章,马可福音8章,以及路加福音9章也有类似的情形,都是和祂到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访问有关。约翰并没有记载那次访问,也没有记载彼得在那里所作的伟大承认。有些人提议说,在第6章末了约翰记载了那次的承认。我不认为这观点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件事之间有显著的相同点。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我们的主问祂的门徒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约翰告诉我们,在另一场合中,耶稣对十二门徒(同一群人)说,“你们也要去么?”西门彼得回答祂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其间的相似点是不说自明的,但是其不同点也是显著到叫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然而,它们都具有同样的气氛。时候已到,弥赛亚的工作正开始进入最终的阶段。并且我想约翰所记载的事是早于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承认。祂讲了一些奇特的事,诚如他们所说的,“这话甚难。”并且,“衪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衪同行。”然后祂对十二门徒说,你们也要去么?西门就说,“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此后他们一路上到推罗和西顿,并且又回头走向低加波利,他们来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祂在此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底下就有人承认祂是神的儿子。然后就开始了最后的六个月。

约翰在这一时期中所记载的头一件事,乃是住棚节时所发生的事。那时祂在加利利,约翰也告诉我们其原因何在。祂不愿意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在想办法要杀祂。他们对祂的仇恨越来越深。整个情况充满不安。在我们主周围的每件事都在翻腾。但祂的心平静、安稳、庄重。祂的朋友们困惑,有些人退去不再和祂同行。祂的仇敌越来越恶毒。祂的四围议论纷飞。祂与祂的敌人辩论,与有问题的人讨论,与自己的人谈话。

虽然耶稣绝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加利利,祂却在住棚节时打破了惯例,回到了耶路撒冷。整个第7章都是说到这节期的故事。

而且很显然的,我们的主上耶路撒冷之前还延迟了一些日子。整个故事包括第7章;8章;9章以及第10章。

这节期的故事有三部分:

1·第一部分我们看见祂与祂弟兄和官长间的关系。

2·第二部分是城内的百姓在困惑着,我们看见祂与他们以及法利赛人的关系。

3·最后一部分乃是节期末日发生的事,祂站着,发出祂伟大的邀请;也记载此后跟着的分裂。我们先要看我们的主和祂弟兄及官长们之间发生的事。

关于祂的弟兄们:节期的来到,催促着他们要有所行动。“耶稣的弟兄就对衪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

许多人都要上去过这一年中可能是最快乐的节期。它有七天再加一天之久。七天严格遵守礼仪;最后再加一天是没有甚么礼节的,可能是更欢乐的一天,完成了一个八日节期。

当朝圣的客旅们走向耶路撒冷而去时,祂的弟兄来找祂,向祂提议,“耶稣的弟兄就对衪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这的确是一个好意见,顾到那些在头一年就成了祂门徒的人,他们一直住在犹太,过去两年很少见到祂。他们再以下面的话来加强他们的建议,“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喑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祂弟兄这建议背后的动机是甚么呢?约翰没有让我们猜测他们的意思,“因为连衪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衪。”那并不是说,他们是明显的与祂作对。有些人认为我们的主的母亲没有生别的孩子。这种观念一点也没有证据,只不过是人太替神担心,以及错误的认为祂母亲极为祟高圣洁。毫无疑问的,他们是耶稣肉身的兄弟,是同一位母亲生的,在主之后按顺序生下来的。祂毫无疑问的,是她的长子,但如果说祂没有其它兄弟,怎么能算长子呢?路加说,耶稣开始祂的服事时大约是三十岁,这时祂大概是三十三岁,我们知道祂有两个弟弟,雅各与犹大,可能他们比他年轻一、两岁,一个可能是三十一岁,另一个廿九岁。他们在祂孩童以及青年时期和祂关系紧密,一起长大。在祂工作了三年之后他们出面了。我们看见他们与祂同赴迦拿的婚筵;过不久他们再来,是祂母亲为了爱祂而去找祂的时候,要说服祂放弃祂的工作,与她一同回去。他们和她都一致认为,祂发疯了。当他们到达时,有一个人告诉祂说,祂母亲和兄弟在外面要找祂;这时祂说,谁是我母亲?谁是我的弟兄?从那时起迄今,他们没有再出现过。现在约翰说,“连衪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衪。”意思是,他们还没有信服,他们没有把握。很显然的,在最先的几周内他们是和祂同行的,他们看过在迦拿的兆头。他们乐于和母亲联合起来,要救祂脱离自己。但是他们在那时还不能相信祂是弥赛亚。所以他们就来向祂提出一个属世聪明的建议。他们说出的每件事好像都是合理的。他们的意思乃是:你为甚么一直待在人所不注意的加利利?若是你所声明的是对的话,就进入舞台的中心吧!他们所有的意念都在这句话里显露出来了,“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我们要非常恭敬的来看,这个建议对耶稣有甚么意义。我们在后面可以读到,祂很确定的给他们答案,但当我在默想这件事的时候,就想起一句话,“衪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祂兄弟的话只是按属世智慧标准之聪明建议。“不要一直喜欢隐藏,进入舞台的中心吧!”这是属世的智慧,非常的属世!换句话说,就是属魔鬼的智慧。出去到众人那里,进入舞台的中心;作些事叫人无可置疑。祂受了试探,哦是的,但祂没有犯罪。祂没有让步,一刻都没有;但是尽管祂肉身兄弟的建议是错的,祂心中属人的感情,还是使祂能接受他们善良动机的建议。祂怎么回答他们呢?首先祂用话回答,然后再以行动回答。

祂回答的话是,“我的时候(time)还没有到。”这话和祂回答祂母亲的话,“我的时候(hour)还没有到”不完全一样,但思想是一致的。这里“时候”(time)这个字的意思是“时机”(season),是固定的时机。而圣经所指的另一个“时候”(hour)乃是指祂在地上最终的时刻,就是十字架。祂在这里所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乃是具有预先安排好之过程的意思。他们说,“把你自己显给世人看。”祂说,“我不能这样做。”祂说:他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我不以为这句话有责备的意思,或者是含有责备的意图。这句话指出祂的情形,对他们是个声明,说出他们并非被呼召来从事于祂所从事的工作。他们可以按一般的方法来进行他们的工作。但对祂而言,证明祂话语的作为之时机尚未来到。祂如何对祂母亲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也照样对祂肉身的兄弟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不止这样,祂又解释他们和祂之间的不同何在,“世人不能恨你们。”

你们作甚么不会有人来拦阻,但是至于祂,“世人……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作的事是恶的。”一个敌对的世界不能容忍我。世人向我是敌对的,因此他们容不下我。除非某些事成就,打碎人类心中对我的敌意,我绝对不能使世人了解我。当祂经过十字架,并从地上被举起来时,显出祂荣耀的时刻才来到。这是救赎大爱的彰显,破除人类心中的敌意。这是祂回答的第一部分。

其次的部分是甚么呢?祂上去。若是我们要以人类智慧所了解的微小一致性,来揣测神举动的一致性的话,那是不容易的。祂说,“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但是实际上祂上去了。可是祂并没有上去作一些惊人的事要叫人信服。约翰告诉我们祂“似乎是暗去的”。我不懂得这句话在地理上有甚么意思。我想当祂上去时,并不取道一般客旅经常走的道路,说不定是经过撒玛利亚。

当时祂是耶路撒冷众人最感兴趣的一位。祂是众人注意力的中心。这时祂的名声越传越远,成千上万的人看过祂,在各种场合中听过祂讲道,许多乡下的人因着祂病得医治。因此“众人为衪纷纷议论。有的说,衪是好人;有的说,不然,衪是迷惑众人的”。祂上去,进入那种混乱、议论以及好奇的场合中。“只是没有人明明的讲论衪,因为怕犹太人。”当时的气氛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权贵们对祂苦毒的敌意越来越强,也越明显。因此若有人要论到祂,都只能小声交谈。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部分,这时祂已经和官长们对上了。“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

这是大约第四天的时候,三天过去了。祂多久以前就在那里呢?我们不知道;但是现在祂公开地进入圣殿,开始教训人。祂知道官长们的敌意。祂曾对祂的兄弟提及这件事,但祂仍然上去。在那节期祂有话要说。祂最重要的话必须在那里,在那节期中说。这里没有提到祂早期的教训,但约翰所记载的,是祂的教训对那些人产生的影响。耶路撒冷的圣殿是犹太人全国生活的中心。对于祂的教训,约翰告诉我们,“犹太人就希奇。”希奇!此时敌意暂被压住不至爆发。他们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这时他们还是没有摸着祂话语中的精意。其中的灵意或者道德上的目的并没有感动他们。他们曾经因为祂使他们吃饱而想立祂为王。当祂说到要吃从天上降下来的粮时,他们离开祂,说,这话甚难。因为他们是属肉体的。现在他们又被祂的话摸着了,不是因为祂所说到属灵或道德上的意义。那么是那一点使他们印象深刻呢?乃是因为祂明白“书”。“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使他们印象深刻的乃是耶稣的智能和知识。这就是这里的“书”的意思。正像我们今天说一个人是有学问的。

他们的希奇固然显明他们的失败,但是这些人竟然在全国文化的中心地听不出这人有加利利的口音,所听见的乃是一个有智慧和高度文化之人的演讲,这件事也颇有意义。祂站在那些谈吐都有学问的人中间,他们站着听祂说话,就说:祂有我们的口音,祂怎么会有的呢?

这是了不起的一个承认,但是也显明他们的失败。给他们留下印象的,不是祂在属灵上的强调,不是祂道德方面的期望,而是祂有学问的口音。当人们只是佩服讲员的学问,而没有听进他在属灵上对他们的期盼以及话语中的道德价值时,那是多不幸的一件事。他们漏掉了最重要的地方。

但是感谢神,他们说了这样的话。因为他们的话显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的主说话是具有学问的口音。若是有人以为耶稣除了文盲之外,不向其它的人作有力的劝告,那是大错了。祂会的,而且文学家都被祂的话吸引住,知识阶级都惊服于祂学识的口音。这就如一个来自乡下的少年人,人们以为他必以乡音说话,谁知他到了一所大学,竟然以学府的语言向众人演讲。我好像还能听见祂说话似的。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位年轻人从来没有进过大学,但祂似乎讲话有学者的口音。这正是他们所说到关于耶稣的光景。

那么祂对他们所问“怎么明白书呢?”如何回答呢?

“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这是圣经中首次记载祂清楚地宣告说,祂所说的一切是直接从神那里来的。此后祂多次重复这句话。

请仔细的注意,祂并不是说到祂的“口音”而是说到祂的“教训”。你们要捉牢这教训。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我是神的出口,”祂似乎这么说,“如果你们要有证明,只有一个方法。”

“人若立志遵着衪的旨念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这一节圣经我们常常错用了。有人说,它的意思乃是,如果我们愿意遵行神的旨意,我们就会知道甚么是神的旨意。但是主并没有这样说。其意思乃是,如果我们愿意遵行神的旨意,我们就会知道祂的教训是不是出于神。要查验一个教训之最终权威,在我们心中所该具有的态度乃是,愿意遵行神的旨意。若是有人肯彻底、完全的忠于神的旨意,并愿意遵行这旨意过于任何别的事,那么他们要看见,基督的教训是神圣的,是神的教训。

约翰福音7:25-36

这一段开头的话:“因此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个“因此”(中文圣经没“因此”)表示连续性,说出我们所读过的,以及现在所要思想的,和其前面的内容是紧密相联的。我们要记得,约翰在第7章才开始记载我们主最后一段的服事工作,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说,我们才刚刚越过该撒利亚腓立比以及彼得的承认耶稣是基督。这时主第一次告诉祂的门徒,祂要被钉十字架,此后一切的记载,都是在十字架的气氛中。

约翰的“因此”使我们不得不问:根据甚么?和甚么事相关呢?整个第7章都是记载耶稣在住棚节到耶路撒冷发生的事。祂大体上已经放弃了犹太,因为犹太已显明了对祂的敌意。这章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说,祂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祂。但现在我们看到,有一段时候(相当短的时候),祂又上了耶路撒冷。这次访问的记载,一直延伸到第10章。我们已经看过这记载的第一部分,说到祂在节期中的出现与祂的教训,以及祂的教训在官长们中间引起的问题,以至他们惊奇的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我们也思想过祂如何回答他们。祂告诉他们,祂的教训不是祂自己的,祂所说的,都是直接从神而来的。这就说明了这一段开头的“因此”。

敌对的官长

这一段的要义乃是:敌对的官长们的安静,引起了一些居民的议论。约翰记载了耶稣和祂兄弟的故事,以及官长们和这节期的关系之后,现在又记载耶稣和一些居民的事,以及因此引起的讨论。

现在我们就来细查这一段议论的情节,它结束时说到官长们要捉祂的企图归于徒然。此时的气氛是明显而凶猛的敌意。故事的开头就告诉我们,“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么?你看衪还明明的讲道,他们也不向衪说甚么。”“耶路撒冷人”指的是其中的居民,而不是官长。他们看到的是一件令他们困惑的事。这些居民知道官长们定意要杀祂。他们比加利利人更清楚,后者猜测不出或不了解官长们的敌意。这些居民说,官长一直寻找要杀害的,不就是这个人么?叫他们困惑的,乃是祂竟然还公开讲道,而这些敌对的官长甚么也没有作。他们无法明白。官长们出了甚么事呢?为甚么态度有这么明显的转变呢?这个人岂不就是他们想要捉拿并置之死地的人么?可是祂就在那里,站在群众当中,公开的讲道并教训,而官长们也没作甚么事。这是一个困惑的局面。若是我们能设身处地的话,就能明白他们何以困惑了。官长们怎么了?他们痛恨的目标就在这里,祂就在节期的场面中,就在圣殿院宇中的群众里教训众人,而官长们甚么也没作。祂的兄弟曾劝祂上耶路撒冷,把自己显给众人看,把自己显给世人看。祂曾说,我的时候尚未来到。祂曾拒绝他们的提议。但是祂现在就在那里。这一章没有告诉我们祂行甚么神迹,祂只是在教训人;而官长们并没有下手拿祂。这光景令百姓们不解。我们知道官长们何以不下手拿祂。但我不认为官长自己知道。其理由不久约翰就说出来了,不过我们现在还不去读它,等到后面才读。

百姓的议论

于是那些居民就讨论当时的局面。约翰给我们记下的议论是简短的,但却是很清楚。

他们对于官长的安静作了一个解释,“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么?”这里所用“知道”这动词的意思乃是“获得知识”。所以若是我们把这句话译成,“难道他们终于看出这是基督么?”就更接近他们所说出的意思,这些居民并非在断言祂就是基督,而是试着要解释官长们突然而奇怪的安静。因为耶稣当时已经来到并站在圣殿院子里公开的教训人,等于把祂自己交在他们手中。他们说,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他们已经看出祂就是基督么?

但是他们立刻又否定他们自己的看法,“然而我们知道这个人从那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衪从那里来。”他们有两个意思,头一个意思乃是他们知道祂,第二个意思乃是当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祂从那里来。第二个意思是他们当时普遍的看法。拉比教导他们说,基督要突然出现,而且无人知道祂从那里来。这种看法可能出于他们对先知以赛亚预言的误解。当时流行的看法,以为没有人知道祂从那里来。这是他们的信念,因此他们说:对祂我们很清楚;我们知道祂从何处来,正因如此,就证明祂不可能是弥赛亚。因此这个不可能是官长们安静的原因,因为他们必定和我们这些居民一样,知道祂是从那里来的。所以这个说法必须被否定。

正当他们在讨论的时候,我们的主讲话了。祂知道他们所一直在议论的是甚么,祂知道他们的困惑。“那时耶稣在殿里……大声说……。”“大声”是很强的一个字,表示祂现在所说的不是细声说的,乃是在强烈感情的催逼之下说出来的。要记得前此的一些事,祂上来过节,在那里教训人。祂曾宣称说,祂教训的权柄不是祂自己的,乃是神的。然后群众之中突然又懪发出对官长们无能的议论,于是耶稣“大声说”,这是感情的强烈宣泄。一位作家曾经说,他在多年以后写书讨论到这件事时,似乎犹能听见耶稣向他们抗议的语调,这不是小声说的话,祂“在殿里……大声说”。

我们现在就来听祂说的话。我不知道你们懂得祂的意思否?祂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那里来。”我们在此要停下来思想一下祂的意思。祂是要我们按字面接受这些话么?或者祂是在承认他们所说的话,“我们知道这个人从那里来”么?或者这是一句带着讽刺口吻的话?你们知道我,你们也知道我从那里来!或者它含着斥责他们的味道,在责备他们心中所隐藏对祂的看法?我们对此问题最好暂不下断论。我只是要说,也许祂说的话含有这两种因素,此外我不想对这些问题再作别的解答。

但是祂还没说完,“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衪。”他们说,我们对祂清楚得很。祂不可能是弥赛亚。祂说,你们知道我;这就是你们所强调的么?那你们要听着,我从前所一直对你们说的,乃是我来不是出于我自己,我是受差遣而来的。

底下是最后一句话,“你们不认识衪。”那位差我来的,“你们不认识衪。”我们的主好像在对这些人说,不管他们认不认识祂,不管他们所夸口的是否空洞,不管他们是否蘟藏着一种信念,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他们不认识神。但另一方面祂是认识神的,祂说,“我却认识衪,因为我是从衪来的。”

法利赛人的行动

“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注意这个“就”字。“就”,为甚么呢?是因为祂所宣称的。在整本约翰福音中,作者向我们显明一个事实,犹太人对祂最深的敌意,乃是由于他们以为祂说了僭妄的话了。这件事始自第5章,当时祂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他们接着说,祂把自己与神当作平等。在此,他们以同样的理由想要捉拿祂。

底下就是官长们安静的真正原因。“只是无人下手。”为甚么呢?因为“衪的时候还没有到”。这句有启示性的话,立时把关于这位主自己,祂的出现,祂的使命之最深事实摆在我们眼前。这是为何他们不能下手拿祂的原因:祂的时候还没有到。百姓的官长大可早就把祂杀了,百姓们也有意要捉祂,把祂带到公会面前,解决所谓的祂的“僭妄”。但是他们就是不能下手拿祂。因为祂周围环绕着神能力的保证,他们就是无法碰祂。若是我们研读耶稣生平,而想要以纯天然的眼光来解释的话,我们就要不断的碰壁。为甚么他们不下手拿祂呢?祂就在那里,是一个手无寸铁的百姓,只是一个加利利乡下人;而另一面那些权贵们就在当场,虎视眈眈,但他们没有下手拿祂。

再看下面的话,“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衪的。”当时有两件事在进行着。祂当时已经得着了一些人,“有好些信衪的……。”有些谈话是站在祂这边的,“基督来的时候,衪所行的兆头,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么?”这句话显示出众人普遍对祂的好感。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就要采取行动。“祭司长”这个称呼不只是指亚那和该亚法,而是指整个祭司阶级,他们都结合起来,而成了一个政治团体。“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衪。”他们决意要捉拿祂,决意要结束这些事,决意要停止这个不时显明对祂有利的运动。他们要以官方姿态行动,就打发了差役。他们若非有公会的授权,是无法这样作旳。他们得了这权柄之后,就打发差役去捉拿祂。他们所作的只是到此而已。我们在下一段的研读中要结束这个故事。

“于是耶稣说。”这是另外一个有启示性的“于是”。祂知道,也看见这些人受差而来。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些群众围绕着祂,以及一些冲突和议论时起时落,有的敌对祂,有的拥护祂。祂看见这些差役来到,也知道他们来的目的。于是祂说话了。在所有从耶稣口中说出来的事情中,若是我们领会正确的话,没有一样比这事更令人惊讶诧异了,“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这些话的意思要等其它事情发生之后才会显明。我们要注意句中用的时态。祂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这句话是现在式。我在这里,我还要在这里再留一些时候;然后我就要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诚如我所告诉你们的,我之能在这里,是因受了差遣。我不是凭自己要来的,而是受差遣来的。过不久我要回去。祂并没有告诉他们,祂何时要回去。祂也没有告诉他们,祂要如何回去。祂只是在实际上对他们说:我之在这里是按照计划的,是神安排的计划。我因受差遣而在这里,并且我还要留下一点点时候,然后我才要回去。“你们要找我。”这句话是将来式。最后一句话是现在式,“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不是说:我要往那里去,你们不能到;而是说: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祂就站在那里,差役们来到这里是要捉祂。而祂所讲的话,在人类历史中,我们找不到有人能那样说的。祂所说的话里面混合着各种时态。祂说话时摸着了广大无边的境界。祂说话时好像没有把朝向祂的一切敌意放在眼里。好像祂在这样说:我知道你们在这里要作甚么,我知道你们受了差遣,你们一直在找我。因此,你们要听我说。我只是在这里待一会儿,然后我就要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我之能在这里,只因为我受了差遣;我要留在这里,直到我受差遣要作的事成就了为止。然后我就要回去了。请注意祂话语中的庄重和威严。祂又说,过不久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过不久我就不会在这里了。我要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我现在在这里,但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你们逮捕不了我,你们不能下手捉拿我,除非神预定的时候来到,而那时候我在这里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在这里再过不了多久,就要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现在你们是无能为力的。你们到不了我所在的地方。

他们并没有来,他们并没有捉拿祂。这种情况具有一点神圣并荣耀的幽默。他们受差去捉拿祂,他们代表政府当局。他们去了,当他们到达时,他们听见祂说话,然后他们空手而回。当他们回去时,他们的主人问,祂在那里?他们回答的很有意思,“从来没有像衪这样说话的。”我们受差是要去捉拿祂,但是结果倒是祂逮住了我们。我们是受差去下手拿祂;祂虽然没有下手拿我们,却以祂话语的威严使我们瘫痪。“从来没有像衪这样说话的。”

这一段不需要多少的解释,这是祂工作的最后阶段,敌意越来越显著,虽处不断的涌到祂身上。对于祂的身分,祂的目的,祂的教训,和祂自己的挑战不断的临到。祂周围的冲突在加剧着。一面我们能觉察到祂与官长间的冲突与问题,另一面我们也能看见这位“道成肉身”者安静、镇定中的威严。祂所表达出的言语,说出祂摸着了永世,并且也主宰着暂时的情况。祂是神所差来的,因此所有的时代都能和祂在地上的生活相调和。三年半的服事是联于永世的。祂不是一个浮躁的人,祂不像地上的政治家,在操纵事情,为要产生预期的果效;祂只是说,“我是受差遣”的一位。我要在这里再待一会儿;过不久你们就找不到我了。而且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祂对永远的认识,支配了暂时的事务。因此祂在宇宙中的作为出现在混乱的场面中,在到处都是混乱,破裂的情况中,我们仍能听见祂说话,我们仍能听见那一位非环境之下的牺牲者的话语;这位神的儿子,道成的肉身,把永世的威严以及神的权柄调和在祂自己的态度和话语中。

约翰福音7:37-8:1

这一段所记载的,是有关于住棚节的最后几件事。在这一章前面的每一件事都是预备性的,为要导致这一段的结果。在此有耶稣伟大的呼召,适时的在这节期中发出。

耶稣的呼召

我们的主与这个大节期的关系,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题目。在此我们看见祂出现在这住棚节中,再加上一切历史的关连,使我们具体的看出来,所有住棚节所预表的,都在祂身上得以实现了。在十字架上我们看见祂应验了逾越节的意义。当路加说“五旬节到了(应检了)”的时候,他对这件事交待得十分清楚。

约翰告诉我们,这是末日,节期的末日是第八日。节期本只有七天,但在七天之外再加上第八天;而按利未记的律法,那一天要被守为安息日。他们都熟悉这节期的一切礼仪,因为他们当时都还守这一切。对摩西律法在礼仪上的要求,他们增添了许多。这一点认识有助于我们思想耶稣当时的呼召。

有些犹太作者告诉我们,在守节的七日中,他们每天都用金器皿把水从西罗亚池带来,倒在圣殿中聚集敬拜的人面前。其它犹太作者告诉我们,有七天之久可以看见祭司们的游行,他们带着空器皿,若不是去西罗亚池子,就是去城外汲沦溪去舀水,回来的时候唱着赞美诗,把水倒在圣殿的院子里。他们还告诉我们,这代表了两个事实:其一乃是神在旷野里供应了他们的需要,是物质上的供给;其二乃是关于神所赐的应许,记载在以西结书里面,更简要的记在约珥书和撒迦利亚书里面──说到有一天将有河水使旷野充满生命,具有属灵的意义。他们这样的遵守礼仪有七日之久,最后一天没有祭司们的游行,没有人提着装水的金器皿,这种省略,和遵守礼仪同样的具有意义。这种省略告诉我们:头一件事乃是,再不需要这种超然的水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在旷野,他们已经进入应许之地了;其次乃告诉我们,属灵复兴的伟大应许尚未实现。

这就是当时的背景,只要我们清楚这种情形,我们就能明白他们不需要提着水游行的那一天,对于当时听道的群众,特别是那些明白他们礼仪价值的人,耶稣站着大声对他们所说的话,是相当有意义的,“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约翰说,“耶稣站着高声说。”我们希奇“站着”这字眼,因为当时的教师从来没有站着说话的。教师总是坐着的。可是约翰在此清楚而强调说祂站着。意思是说,祂站在传令者的地位上,发表一个伟大的宣告。

此外我们也希奇约翰在此所用的字眼不是“站着说”,而是“耶稣站着高声说”。我们在前一段研读7:28中,我们也看见过这个字。那一处经文说,“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这个动词表示祂用强烈的感情讲话。这两种情况都是一种伟大负担的宣泄,不久前祂的话是一种抗议负担的宣泄。现在不再是抗议,乃是邀请负担的宣泄。在每一情况中,有强烈感情的呼喊通过耶稣的嘴唇发出来。祂如同一个传令者,站着并高声说话。祂所说的话,和其果效,都记载在这一段里面。

约翰记载了耶稣说的话之后,就在7:38加以解释。“耶稣是指着信衪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在此翻译圣经的人加了“赐下”的字眼。经文说“那时还没有圣灵。”当然其意思不是说当时还没有圣灵的存在,也不是说圣灵前此是没有甚么举动的。其意义似乎除了“赐下”之外,还找不到更好的翻译。在我们还没有思想这呼召本身之前,要先思想一下此处的翻译。

“耶稣这话是指着……圣灵,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我们必须记得,约翰是在多年以后写这福音书的,他知道此后所发生的事。当他回头看时,他明白耶稣那一天所说的是甚么意思。我不晓得约翰当时听见这话时是否明白,我十分怀疑。在他写的故事中,他早先记载耶稣论到某些事情时所说的话,“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然后他说,“到衪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才明白祂的话。同样的,我确信他是以后来发生之事的亮光来回顾已往。对于他听主所发出的这个伟大宣告的话,他说,祂是指着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

这些话显明主知道,祂所服事那般人所一直缺乏的是甚么。我们看见主一路上都是如此。我们看过有一些人单从物质观点来听耶稣的话,似乎总是漏掉了属灵的意思。约翰记载在给五千人吃饱之后,主如何因这种光景而责备他们。当祂说到祂自己的肉是神赐给世人的食物时,就告诉他们肉体是无益的;灵(或圣灵)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种持续的缺乏。从祂对尼哥底母说“人必须重生”,必须“从圣灵生”起,一路下来我们都看见一般人物质化的思想和物质化的生活。“还没有圣灵。”“还没有”明显指着某些后来发生的新事。明显指着五旬节以及那时圣灵的来到。耶稣是在想着那件事,就用话语向人启示,圣灵是要在这种新的方式中来到。

请注意这件事的意义。约翰告诉我们何以圣灵尚未以那种新的方式赐下来。“耶稣尚未得着荣耀。”同样的,约翰一面回顾着,就把他已往所学习到的结果写出来。在约翰所写第12章关于耶稣公开工作最后一页中,说到希利尼人的来到,对此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这句话是指祂的十字架。在此约翰指的是同一件事,以相同的方式,用得胜的话来说到祂的荣耀。那时耶稣尚未得荣耀。祂尚未达到十字架,和祂苦难的浸,以及祂复活的时候,因此“还没有圣灵”。可是虽然圣灵还没有赐下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祂仍然发出这个伟大的呼召。其丰满的意义,只有借着十字架,以及十字架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圣灵以新的方式降临,才能达到”。

现在请听耶稣的呼声。祂说了两件事,彼此好像没有甚么关系,可是实际上总是有些关联的。第一件事是,“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又来喝。”这是最希奇的事。请细心注意,“人若”,注意其普遍性。“渴了”,注意其并非特指某方面。不管这是一种甚么样的干渴,是属灵上的,是对纯洁与能力的渴望,或是情感方面的渴望;祂向人类的痛苦挑战,向人类的呼声挑战,向一切的干渴挑战。“人若渴了”──不管是甚么样的渴──“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祂向着宇宙性的渴挑战,并且宣称祂能解决这一切干渴,不管是甚么干渴。请注意,在第一句话里面,只容纳了两个人。是甚么样的人呢?乃是干渴的人和耶稣。祂的“人若”这两个字是指一个一个的人。祂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而祂把他们分成几部分,并把人一个个区分出来。“若有人”,一个个的分别到祂这里来。头一句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只有两个人而已。他们是谁呢?耶稣和我。但愿每个人都能为他或她自己说这句话。我渴望的是甚么呢?甚么是我生命深处的呼求?不管它是甚么,基督仍然能对你说,“到我这里来喝。”祂过去在呼喊,现在照样在呼喊,声明祂能解决人类一切的干渴。

底下的话并不是纯属个人的。它完全是相对的,但又是与个人相关连的。“信我的人”──就是听见我呼召又顺服的人,就是带着自己的干渴来到我这里盼望解渴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有多少人是在这一节经文的实际里面昵?没有人知道。假如我听见那呼召而顺服,我的干渴解决了。然后呢?从我里面流出江河来,而它们要流多远?我绝无法知道。因着我饱享耶稣,而从我生命中流出的江河,会使多少人的干渴得着解决呢?没有人会知道。“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以西结所描述的江河,是从祭坛那里,从门坎底下,流通到亚拉巴,那是旷野地。凡河水所到之处,就有生命。

请注意这两句话彼此的关系。我若非先经过头一句话,就绝无法进入这一节的第二句话。只要我是个干渴的人,我就不能供应河水来解决别人的干渴。一个人的生命若非已经填满又饱足了,他不可能有洋溢的生命。

纷争

在此我们不要忘记站在那里的那一群人,他们在听祂讲论,他们是大祭司差来要捉拿祂的。他们听见祂讲到那些极有意义的事。不久之前他们听见祂说,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你们不能碰我,你们不能下手拿我。我就在这里。只要事情一完,我就要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除非那事情完结,你们不能碰我。他们听过祂那样说。现在他们又听见祂这样说。他们就在那里听着,他们所听见的,比人耳所听过的任何事更奇妙。他们往日所向往的,现在有一位声明说,这一切要实现在祂身上。

我们再往前来看祂话语的立即果效。事情怎样?引起了纷争。在时间的过程中,基督一直要作分别的工作,为了要成就神的计划,祂要把所有的麦子放在仓里,扬尽所有的糠以便焚烧。“……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我们已经有两三次读到“那先知”了。当然那是指摩西在申命记中的预言,说神要差遣一位像祂一样的先知到他们那里去。他们似乎一刻也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弥赛亚的预言。他们相信有一位先知要来,并说,这位就是。当他们说到吗哪时,曾有过这种想法;现在当他们谈论到水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思想。摩西岂不是以超然的方式在旷野供应了水么?他们说,不错,没有问题,这位就是那先知。其它的人说,这就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么?”这些人始终都在说,我们对祂清楚得很,也知道祂从那里来。早先他们曾说,我们知道祂的父亲与母亲;这一天他们说,他们知道祂从那里来;而且他们仍然以为他们真的知道呢。但即使他们知道这些实际的事实,他们仍是非常的无知。他们说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我们很清楚,弥赛亚应该是从大卫的城伯利恒出来的。这就是衪的出身地方。”因此他们错了,他们不止不知道祂身分的属灵事实和深入的事实,他们还不知道当时实际的情况。而且甚至还有人对祂敌视到一个地步,很想下手拿祂,要把祂捉到公会面前。

为甚么他们想要把祂捉到公会面前呢?是甚么力量使这一部分的群众想要捉住祂,要把祂送到祂敌人那里去呢?祂所说祂能解决人类干渴,以及祂所说,信祂的人从里面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这些话的伟大意义他们能领会。但他们以为那是一种亵渎。前此我们也看过类似的情况。先是在第5章,祂把自己当作与神平等,并且也们一次又一次的明白祂的话,却是拒绝。他们对于祂所声明的事领会得很正确,但他们不肯接受,所以他们要捉拿祂。因此在祂伟大的声明之后,众人因祂有了分裂。

底下发生了甚么事呢?差役们空手回去。他们是圣殿的值日兵,是在公会的指挥下的。若是祭司和法利赛人差人去捉拿祂,那是说官方决定要逮捕祂。这些值日兵不会光只听从一个官长的命令。当时公会的人都坐着,等候差役把耶稣带回来。这些大祭司、文士和长老们(公会的成员)对耶稣的态度是不合律法的。公会从来没有在安息日聚集的,可是他们却在那一天聚集。那是安息日,那是这节期的第八日。安息日的一切神圣,可以说都集中在这一天,然而他们的敌意竟容许他们自己在这一天违背律法。当这些差役们空手回来的时候,他们就责问他们,“你们为甚么没有带衪来呢?”他们的回答清楚的记在圣经里,是主的另一个得胜,“从来及有像衪这样说话的。”这是一个多奇怪的不顺从的理由!比如说,英国政府差人去海德公园捉拿一个人,而过不久他们空手回来,上面的人就说,“人在那里昵?”他们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那是一件希奇的事。他们受差遣就是要捉祂。但他们无法作这件事,他们不能下手拿祂。“你们为甚么没有带衪来呢?”惟一的回答乃是,“从来没有人像衪这样说话的,我们无法伸出手去碰衪,其原因是我们听见衪说话。”他们听见的,可能比记载在这一章里面的这几句话还多,但这些话已经足够了。在官长们显明的敌意面前,他们听见祂以极度轻视他们的言语说话。他们又听见祂说出这伟大的信息,向人类的干渴挑战,声明说,若有人信祂,从他们的生命中要流出活水与祝福的江河来。他们回去了,就说,不,我们没有捉祂来;倒是祂把我们捉住了。我们没有下手拿祂,是祂以祂话语的超越能力把我们捉住了。我们听见祂说的,是我们从未听见的。我并不是说他们一定有这个意思;但不论他们有无此意,这是他们所说话语的意义。他们说,“从来及有(人)像衪这样说话的。”说得很对。这不光是人的声音,这是神的声音。这就是当官长们说,“这人从那里有这些学问呢?”时,祂所说的,“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从这些人口中所承认的,证实了祂这句话。他们并不一定完全明白祂所说的意思,只是诚实的说出了他们当时的感受,“从来没有(人)像衪这样说话的。”我们可以强调他们所从来没有强调的一点,“从来没有(人)像衪这样说话的。”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向所有的人类挑战,并声明他能解决人类的干渴。没有人能说,凡信也的人,有河水要流出来,成为别人的祝福。只有神能这样说话。

这故事结束时,说到官长们的怒气,和他们的轻视与讽刺,“你们也受了迷惑么?”以及下面纯粹代表人类的话,“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衪的呢?”“任何有地位的人岂有接受这一类事的么?”这是虚假骄傲在作祟。末了说到他们对群众的藐视。要记得,这些人在属灵方面、道德方面、以及文化方面是百姓的官长,他们所最关切的应该是百姓的好处。请听他们怎么说,“但这些不明台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这就是那班反对基督之人的样子。

可是有一个人提出抗议。尼哥底母是他们中间的一位,也就是说,他是公会的一员,他以严正的公义为耶稣说话。于是他们再次表现对他的轻视,“你也是出于加利利么?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故事到此为止。这是一个奇特混乱的故事。

这故事是如何结束呢?无疑的,7:53与8:1必须连在一起。(译者注:中文圣经无7:53,该节被并入8:1。)“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若是容许我用比方的话,这是落幕之处。

“各人都回家去了。”这句话含有许多的意思,他们有家可归,因此就走了。而耶稣呢?“孤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祂“却往橄榄山去。”他们这班混杂的群众,分散回到他们自己的家,回到他们安静、舒适的所在。哦,说不定他们回去时良心使他们翻腾不安呢。耶稣却往橄榄山去,祂来到比他们更平安的地方,比他们更安静的地方。无疑的,祂是照常来到与神交通的平安和能力中。──《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