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6:1-21
在我们主的事工中,其中心阶段开始于施浸约翰的下监,而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彼得认祂为神的儿子时,达到了最高峰。这一阶段为时有两年之久。而这一阶段约翰所用的注意力最少。他在这段中所告诉我们的事仅只有第6章全章以及第7章头一节,这一节说出这一段到此结束。在这一阶段中,约翰选择了两个工作方面的兆头,以反一个在话语方面的兆头。
这一章中我们总共有三个兆头,它们彼此之间也紧密相联。两个在工作上的兆头是按顺序彼此衔接的,头一个在话语方面的兆头,是直接产生自工作上的兆头,就是祂给众人吃饱的兆头。
在这廿一节的经文里面,记载着在主工作上的两个兆头。在约翰的写作顺序中,第五个兆头乃是给五千人吃饱;第六个兆头是平静风浪。
由于给五千人吃饱的兆头是惟一被每一位福音书作者所记载的神迹(姑且用这个通用的名词),其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马可是最先着福音书的人,他的写作是按时间顺序的,他讲了这故事。马太跟着他也说了这故事。稍后的路加也写了这故事。现在约翰在多年以后也记载了这故事。当我们在思想耶稣由此所产生的讲论时,就可以看出其意义何在。现在我们来看看兆头本身以及其所产生的头几个果效。并要注意这兆头之后紧跟着的另一个兆头,就是平静风浪。就门徒而言,它是和五饼二鱼的兆头有关。
行这神迹的背景
甚么是耶稣行这兆头的背景?我之问这问题是因为约翰未提及此事。他只是说,“这事以后,”而并没有告诉我们其背景。而且他省略了许多马太、马可和路加所提供的细节。凡是对于这兆头有重要价值的,他并没有省略,但是有些细节仍然有助于我们的思想。因此我要提及一些其它的记载,俾便于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看出来。
其它的经文首先告诉我们,这兆头是当门徒从他们第一次的受差回来时耶稣所行的。其次我们知道此事是紧跟在施浸约翰的死之后发生的。最后我们也发现这事是当希律表示愿意见耶稣之时行的。约翰死了之后,希律充满恐惧,这时他听见了耶稣以及祂奇妙的作为。在这之前他同样的听见了许多关于祂的事,但是并没有觉得有甚么特别的价值而让它过去了。希律曾经受过约翰所传的道的影响,并且我相信,他曾经几乎完全顺服他的道。希律“喜欢听他”这句话很有意思。可是他后来还是顺服了肉体和情欲。现在约翰死了,是因着一个跳舞女孩子的要求而被杀的;而希律听到关于耶稣的事,就想办法要见祂,因他说:施浸的约翰从死里复活了。这种背景造成了这兆头的气氛。
约翰并没有告诉我们当时周围的情况,“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衪在病人身上所行的兆头,就跟随衪。”这样的翻译有点失去原文的意思。其中动词的时态都是有含义的。现在我们要把它的翻译略为更动一下,“有很多人正在跟随衪,因为他们一直看着衪当时所在行着的兆头。”这不仅是记载某一种情况,更是记载一件经常的事。时候已经来到,这些人经常又习惯地跟随祂。
正当那时,“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这是从约翰的观点所显示出的背景。当时耶稣实际上没有安息。众人在跟随祂。祂所到之处,他们都看见祂所行的兆头。这是在耶稣这一边经常有的作为。也是群众这边经常有的兴趣。因着这些情怳,祂“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祂希望能退回安息一下。“道成了肉身,”进入人类生活一切的经历中。祂需要休息,因为在群众拥挤的压力下,祂累了。
约翰告诉我们,“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这句话乃强调在祂周围群众人数之多与盼望的热切;约翰又继续说,“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
还是按照他的方式,约翰的这段记录很精简。我们还是必须借用其它福音书的数据,而我们所要引用的这些资料不但有关,也是重要的。从这些数据,我们知道祂已经花了一整天教训这些群众。路加告诉我们祂是在教导他们关于“神的国”。
约翰记载耶稣愿意给这些群众吃。祂虽是在教训他们关于神国的事,却明白他们是饿了,而想要叫他们得饱足。
于是祂就和腓力与安得烈商量。祂想要给群众吃,就转向腓力说,“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这是个多希奇的问题。这故事末了说在那里共有五千男人,而耶稣说,“腓力,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腓力并没有回答祂问题中的“那里”。他的意思好像是说,我们既没钱买东西,还谈得上到那里去买么?值二十两银子的饼,叫每一个人吃一默也是不够的。
在这方面约翰所说的话颇有启发性,“衪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六十年前,在布力斯铎(Bristol)城里我父亲曾带我到伯赛大堂去听乔治慕勒讲道。我现在彷佛还能看见这位前辈的样子。这句话就是他的主题,“衪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他的英语发音并不好,带着奇特而又令人难忘的德国腔。六十年过去了,那篇道的果效至今还在,因为它帮助我明白我主作事的法则。
这是经上所记载惟一耶稣问人该怎么作的地方。除了这里,再找不到有任何地方说到祂请问别人;而约翰受感动记载着,“衪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祂问这问题是要试验腓力。祂这样问,是要给腓力机会。腓力的回答是根据“计算”,而不是根据他的主的能力。
在此另有一个人把问题往前推进了一步。那就是安得烈。他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拿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这里的“孩童”和“鱼”都是指小的意思。
但是请注意安得烈话语中所反应的意思,几乎是一种觉得可笑的反应,“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甚么呢?”五个饼和两条小鱼?安得烈作了一次信心的冒险,对于自己的建议却又觉得有点好笑。腓力的回答是针对着一个直接的挑战,也是绝对的诚实。也许安得烈看着耶稣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孩子带着五个大麦饼和两条小鱼,可是有甚么用呢?这些东西分给这许多人,还算甚么呢?
在主周围的这些门徒对这问题发生了兴趣,态度恭敬又诚恳。没有一个人说:你能应付这种情况。为甚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一点。这种诚实远强过向祂表示我们明白,却在心中存着疑问。
兆头
底下主就行了这兆头。祂并没有批评这两个门徒。祂没有责难他们。祂问了腓力问题,也接受了他完全诚恳的回答。祂听到了安得烈的建议,就采纳了。我们的主好像这样说,“很好,安得烈,我接受你的建议。”你们叫众人坐下。马可说,他们是一帮一帮的坐下。这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约翰说,他们坐在草地上。请看看那些群众,再看看主给的供应。看看那孩子和主。对这孩子而言,他所供应的是绝对不够的;对主来说,这孩子的不够仍然是足够的,而且还有余。有余?是的,过不久有满满的十二篮余下。在每一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件相当具有启示性的故事。我们的不足是明显的,但祂会接过我们的五个饼和二条小鱼,而使它们成为足够。
马可告诉我们,这些群众“都吃饱了。”腓力说,若是花二十两银子,每一个人分一点也是不够的;但是当耶稣亲自来处理这事时,就不是聊以充饥的小“点心”而已,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吃饱的大餐。
兆头就这样行出来了。我们不久会来探讨其真正的意义。我们在此当记住马可所告诉我们关于门徒的话,“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他们属灵和情感上的知觉还没有敏锐到一个地步,能以明白耶稣所作之事的真实意义。
甚么是这事的立即效果?这可以从14和15节看出来,而且是最有提示性的。“众人看见耶稣所行兆头,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在我们前面的研讨中,曾经看过这样的话。他们曾经在一个可纪念的场合中问约翰,“你是那先知吗?”他们是指摩西的一个伟大的预言,说有一天神会兴起一位先知像他一样。现在这些人论到耶稣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神曾借着摩西在旷野中用吗哪喂养祂的百姓。在此有另一位在看来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给他们东西吃。他们说,不错,这就是那位先知。从后来他们与耶稣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他们指的是吗哪。那么,如果这位先知出现了,这群人会怎么对待祂呢?他们决定要立祂为王。他们就根据这兆头“要来强逼衪作王”。
因此我们所摸着的,是这些人对弥赛亚职分以及神的国之错误的物质观念。他们对他们自己圣经的想法,表现出他们是完全错误的。
兆头的结果
结果怎样?祂“退到山上去了”。换句话说,祂拒绝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王位。马太与马可告诉我们,祂首先把自己的门徒送走。约翰并没有告诉我们,他们被主送走。他只提到一件事,他们到了海那一边。马太与马可也告诉我们,祂遣散了众人,然后独自上山去祷告。
简言之,祂给众人吃饱,他们因这餐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吃饱了。有时我想在这世上最大的错误,乃是所有的男人女人都被食物所“充满”。他们饱足了,他们的印象深刻。因此他们说,对呀,这位必定是那位先知。时候已到,我们要强逼祂,我们要勉强祂作王,凡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充满我们肚腹的,必定是弥赛亚。
耶稣吩咐祂的门徒说,“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然后──我不知道祂用甚么方法──也许用几句带有威严的话,祂遣散了众人。他们走了,祂就上山去祷告。祂是去与祂的神交通。这事就这样结束了:众人散开,门徒被打发走,主退到山上。
底下我们看到有一只小船要渡到对边去,当他们离岸有三、四哩,即约开到海的中间时,有暴风,侵袭他们。耶稣由于众人有要拥护祂作王的危险,才打发他们离开的。门徒所最盼望的乃是看见耶稣作王。当然他们是这样盼望的。他们向着祂的爱与忠诚使他们有这愿望,而如今人们就要这样作。他们对事情所明白的比众人好不到那里。他们对祂的认识虽比众人多,但他们还不明白祂作弥赛亚的意义。当众人要拥护耶稣作王时,我能想象这一小群人脸上愉快的表情。但道成肉身的耶稣绝不会要这样的国度。因此祂把祂的门徒送离这危险的地带,祂自己却到山上与父神交通。
后来天黑了,那时海浪汹涌,门徒无计可施。关于他们,我们有许多要说的。他们是忠诚的,风和他们作对。这些人本是习于控制船只的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说,他们知道如何掌管一只船。若是风势相反的话,从技术的观点言,他们只有改变船的方向。也许这样有点危险。当船身侧向着风时,的确是危险的,但熟练船性的人能够应付得了,并且跟着风跑,这样就使本来逆着的风,把船吹回到安全的地方。但们们为甚么不肯回去呢?因为祂说,要到另一边去;因此他们作梦也不会回去。虽然他们不明白夫子使命的属灵意义,他们绝不会想到要回去的。他们继续向前,于是有事情发生,兆头出现了。
他们看到一个影子在海面上走,正逆着风向他们走来,祂要追上他们。使他们难以前进的风阻挡不了这个影子的前进。海在翻腾,威胁着要吞没他们;但是这个陌生、神秘的影子走向他们,好像是走在极坚固的东西上面,并不沉下去。他们所看到的──我们姑且用率直的话说──是一个鬼或是一个怪物,他们对鬼怪比对暴风更为害怕。这是当然的。我们可以说我们不相信有鬼。可是当我们真看到鬼时,我们必定给吓坏了!而他们可真的看到一个“鬼”呢!他们看到有一个鬼怪在走近他们。
后来他们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说,“是我,不要怕。”于是主就与他们一同在船上。他们接祂上船,而这船就安全的到达了对岸。
请仔细的注意。除了祂的门徒之外,没有别人看到这兆头。这是单为着他们的兆头。为甚么呢?我只能略为提示一下。我认为当祂送他们上船到海那边时,祂知道他们对于祂不愿作王是极为失望和困惑的。也许他们在怀疑,祂到底有没有作王的能力与权柄。因此祂向他们表明祂现在就具有王的身分,而且是显在自然界中。祂好像是在说,我拒绝在食物的基础上被冠为王,但是不要弄错了,我在每一方面都是王。我在自然界中是王,逆风阻挡不了我,翻腾的海也掩盖不了我。我是王。
马可说,“他们大大的惧怕。”“他们不明白分饼的事。”其间的关系是不说自明的。“他们不明白分饼的事。”这句话显示出,他们还没有充分了解祂所行这事的意义。
马可这句话必须很紧密的联于马太的话,他告诉我们,“在船上的人都拜衪。”他们并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其间并没有矛盾。他们虽然希奇,却并不明白,但他们敬拜,并承认祂真是神的儿子。这是为着那些属祂之人的兆头,因此满带着属灵的意义,使我们能因此心中得着安慰,并改正我们的态度,以及看到我们主荣耀的启示。
我们从这两个兆头能看到甚么呢?乃是对弥赛亚职分的正确与错误两种观念的鲜明对比。错误的观念乃是认为祂的王权是建立在食物的基础上,是以物质为基础。这就是他们对弥赛亚职分的观念,以及他们对祂所教导之神国的观念。就是这个观念把祂钉在十字架上。也就是这个观念戕害了希伯来人民;我认为,今天这个观念似乎还把许多人捆住了。食物与一切物质的东西都包括在神的国里面。但祂并不从此开始。祂不愿以食物供应者的身分来作王。真正的王位是建立在属灵的基础上。因为门徒不明白分饼的事,祂就细心的把祂在自然界与物质范围中为王的权柄与能力之兆头显给他们。祂之这样作,当然是为了要在他们怀疑与失望之际坚固他们,并至终引领他们更完全的认识祂自己。
约翰福音6:22-40
在此约翰再次提出一个非常确定之时间的记载,“第二日”因此就把分饼给五千人吃的兆头,和第二日跟着的讨论联在一起,也和我们的主在这讨论中最高的宣告联在一起。
这一段中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22-25节,清楚的显示当时引发祂说出祂宣告的背景。我们开头研讨的时候看过,约翰的方法是选择一些兆头,来证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也选择基督工作方面的八个兆头,这些事一般人称之为神迹;他也选择祂话语方面的八个兆头,这些兆头都是祂所讲话语中之最中心与最高超的部分,内容都是祂个人的声明,每一个兆头都含有一种句式“我是”。这些话语方面的兆头就从这一章开始。
第二部分是从26-34节,记载耶稣如何责备众人。
第三部分是从35-40节,使我们看见这话语方面的伟大兆头,是由于工作方面之神迹而引发的,是祂责备他们时所说的话。
背景(22-25)
第22-25节显示了当时的背景,一般都承认这是难读的一段。所有的解经家都同意这一段是十分错综的,可是事情的顺序可以很清楚地点出来。这里指的是两天,一天是我们的主给五千人吃,一天是其次日。在主给五千人吃饱的那天,人们看见门徒上船要到海的那边,他们看见耶稣并没有和他们一同上船。这是第一天。
第二天,那些在夜晚散开的人再次聚集,在我们的主公开工作的日子里,他们经常这样作。他们发现耶稣和祂门徒一直未出现。他们在前一天晚上曾看见门徒渡海过去了,也看见耶稣是留下来的。在这同时有其它的船来到,有些人上了这些船,过海到门徒去的地方。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耶稣在那里,只是知道耶稣并没有和门徒同去。也许祂还在海的这一边。当他们到达对岸时,他们只看到那里的一只船,就是门徒坐过的那只,可是他们发现耶稣也在那里。很自然的他们就有一个问题,“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这就是这故事的背景。
责备众人(26-34)
底下就是主的回答。祂以一种严肃的句式开始说话,这是祂常使用的方法,用以特别强调一些事,“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兆头,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首先请注意,祂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问祂甚么时候到达的。而祂告诉他们,他们何以来到。祂不管他们的好奇心,却是直截了当的说出祂心中的话。祂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兆头。他们是看过了兆头;不,事实上他们一点也没有看到。他们看到了行出来的奇事与陈列出来的异能,但却没有领会事情的意义。祂说,你们来此并不是因为你们见了那兆头。你们吃了饼,你们饱足了,这是你们来此的动机。但你们并不明白,你们并没有看见这兆头。所以祂显明并指责他们的错误兴趣。
因为他们吃饱了,就想要立祂为王,但祂并不接受。从祂现在所说的话,祂让他们看见祂拒绝的原因。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明白了祂对于神国的教训,而是因为他们吃饼得饱。于是祂就用底下奇妙的话语劝导他们,“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祂指责他们兴趣背后的原因,然后劝导他们,在劝导中祂重申祂所声明的身分,说祂是神的儿子,祂是神所授权的,是神所印证的。
耶稣这些话立刻引起底下的讨论。他们首先问一个问题,“我们当行甚么,才算作神的工呢?”他们捉住祂话语中所提到的“劳力”(或“工作”)。祂曾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不要把这件事当作最重要的事。不要单以物质来支配生命,要为那崇高的事劳力,这是神所印证之神的儿子所能赐给你们的,”他们捉住了祂话中劳力的字眼,说,“我们当作甚么,才算作神的工呢?”
他们问祂这问题是甚么意思呢?他们必定是在祂刚才所说的话中,摸着了一个道德方面的意向,虽然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白其属灵的意义。对他们而言,神的工作乃单指律法,以及顺服律法的要求而言。他们在祂说过的话中看见了道德的意义。我不认为他们摸着了深入的属灵意义。我不认为他们明白道德是根源于属灵方面的,这也是许多人还不明白的。他们也不明白。若是不了解人属灵的本质,任何道德上的约束都没有甚么意义。他们并没有看见,道德是出自属灵方面的,不过他们却领会了祂话中关于道德的要义,他们说,“我们当行甚么,才算作神的呢?”
但是请再稍微仔细一点看这一个问题。他们的问题是具有属灵意思的,即使他们自己没有觉察到。他们并没有说,“甚么是我们所当作的神的工呢?”他们所说的乃是,“我们当行甚么,才算作神的工呢?”他们似乎这样说,“是的,我们懂得,你的意思乃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我们必须有道德,并要正直,遵守律法,可是你能否告诉我们,我们当如何行呢?”不管他们是否有这感觉,这就是出自他们属灵天性的呼声,这就是他们的问题。这是今天诚恳之人的问题。人们并不是在问,甚么是对或错,而是在问(即使实际上不是用这些话),不断的在问:谁能告诉我们如何作对的事?这是他们所问耶稣的问题。“我们当行甚么,才算作神的工呢?”不是问:甚么是我们所当作的神的工呢?而是我们当如何作这些工呢?
于是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耶稣这回答令人惊讶,正如他们的问题令人注意并诧异一样。“这就是作神的工。”他们并没有问祂,甚么是神的工作,但祂说出来了,因为提到神的工作就等于回答了他们要如何作神的工的问题。“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换句话说,他们问了一个在道德范围内的问题,祂就回答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属灵的行动,你们果真去作的话,就具备了一切道德方面的推动力。“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
后来在祂上十字架前,对祂的门徒说到保惠师时,祂说,“衪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我、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底下祂解释说,“为罪,是因他们不信我。”“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
因为道成了肉身来到世界,罪本身有了新的中心与新的解释。他们问祂当如何行律法的工,祂实际上如此回答,“你们要信我,这样作你们就能找到成圣的动力,以及道德的保证。”底下的记载是对人性的揭露。他们对祂说,“你行甚么兆头,叫我们看见就信你?”就是说,除了前一天祂叫五千人吃饱的兆头以外,他们还要另一个兆头。他们并非因兆头而寻找祂,这种情形从他们的话得到了证明,“你行甚么兆头,叫我们看见就信你?”“看见就信!”这就是今天人们所常说的,“看见就是相信。”但是事实并不尽然。看见就是看见。相信是没有看见而有把握。但他们并没有相信。他们还在想看昨天的情景,就是祂叫五千人吃饱。“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衪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他们果真是在回味他们昨天所看到的事情。事实上他们的意思是,“不错,你昨天行了一件奇妙的事,因此我们想来立你为王;但是并非一下子叫五千人吃饱就可以了,摩西在旷野有四十年之久用吗哪喂养百姓。你能作如此伟大的工作么?”这就是他们的意思。他们一直回头着他们的经历,他们并没有看见这兆头。他们并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并没有很确定的说摩西在旷野喂养他们,但他们的意思就是这样。这是我们从主的回答可以看出来的。“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就这样,祂不再多说,祂不承认他们能把摩西与祂相提并论。然后祂就继续回头说到昨天所行兆头的意义,“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对这句话他们回答说,“主阿,常将这粮赐给我们。”他们明白了么?我想不是。那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曾说,“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这么远来打水。”人类的天性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撒玛利亚妇人或是这群犹太人都没有差别。他们显然都是瞎眼的。他们的想法仍然是物质的。他们倒退了一步,困惑着,说:摩西喂养百姓有四十年之久,而你却说,神要借着你从天上降下粮食?我们就要这个。他们还是在物质的观点上。
“我就是生命的粮”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句伟大的话,“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请把这些事合在一起看。他们说,“主阿,常将这粮赐给我们。”祂略带嘲笑口吻的回答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
对于这样奇妙的宣告,我不能再加上任何更合宜的解释。祂警告他们不要在物质的范围内看事情;祂警告他们不要光只想到“尘土”;祂警告他们不要想以物质的东西来领会人生最深的需要。祂告诉他们,要为着那能满足人生命最深需要,那从天上来的粮食而努力。然后祂说,我就是这个,“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我在此能满足一切的渴望,满足人一切的需求。
他们一直是说到摩西。在前言中,此福音书作者曾提及摩西。现在祂也回头提到摩西的呼召,就是他八十岁时,在旷野中看见了一丛烧着的荆棘,但荆棘并没有被烧毁,他听见有声音吩咐他脱去脚上的鞋,因他所站之处是圣地。那时摩西问那在荆棘里的说,请告诉我,你的名字是甚么?当他听见神回答说,“我是”时,似乎还在等着底下的话来解释这个“我是”。但是他所听见的,还是同一句话的重复,“我是,我是。”(中文圣经作“我是自有永有的”。)没有任何解释。好几世纪过去了,摩西并没有从天上赐你们粮食。在旷野的吗哪满足了你们肉身的需要,但并没有满足你们最深的需要。摩西并没有从天上降下粮食给你们。神现在从天上降下粮食来给你你们。祂引用了烧着之荆棘火焰中神的名字,并把它联于充分供应人类生命之代表记号。“我就是生命的粮。”因此祂用最简单的字眼来表达最崇高的意义。
于是祂定他们的罪,说,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并且祂给他们保证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
因此祂再一次强调了前此所谈论的事。祂声明了祂是生命的粮之后,祂定他们的罪,因为他们视而无睹。他们有眼睛,却是看不见。他们并不明白。他们看见奇迹和能力,却没有领会其意义。现在祂发出祂伟大的声明;并极温柔地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然后祂把祂与父神之间的关系说出来,祂说,“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那是甚么呢?“差我来者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你觉得最后一句话很奇异么?其实一点也不奇异。复活是永生的最终结果。因此祂说,“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就某方面而言,在这一点上我们摸着了这本约翰福音中最深内容的开端。并非在工作范围内之兆头是最奇妙最了不起的,而是话语方面的兆头。虽然祂所作的事很不错,十分引人注意,是很重要的;但是祂所说的话使祂成为,若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子,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
按整个故事而言,请再注意,从群众要立祂为王的意愿,以及祂的拒绝来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强烈的对比:一个是错误之弥赛亚观念,以为祂是供应物质需要的;一个是真实的弥赛亚观念,知道祂是先处理属灵的问题,然后处理物质的问题。同样的,在此我们又有一个强烈的对比:群众的问题和基督的使命之间有显著的对比。群众所问的是甚么问题呢?乃是生命。甚么是基督的使命?也是生命。群众需要生命,基督就在他们中间给他们生命。这对比在那里呢?乃是在于对生命的解释。当然他们要生命,所以他们要冠祂为王。他们说,我们吃饱,生命就来了。当我们的肚腹饱足了之后,我们就活着。今天很多人也这样想。保罗曾流着泪说到一些人的光景,“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今天我们很少说到这一类的事,因此讲台就失去了它当有的力量。
几年前我曾听见一位美国传道人说到浪子的比方,在此我要重述一遍。他问:为甚么浪子要离家出走?他要生命。他如何解释生命呢?若是我们按今天的眼光来判断,他要衣服、鞋子、珠宝,以及足够吃喝的东西。
他们以为的生命是按物质来解释的。这就是这些人所要的。基督来了,说,我来了,是要叫你们得生命,得着生命的粮,它能满足你们人类天性的呼求。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不要使你的生命受肚腹的支配。要为那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物劳力,它能摸着你生命最深的需要。
现在让我把这位美国传道人对浪子的解释说完。凡浪子所寻求的东西,在他回家的时候都得到了。他父亲说,把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上。他出去是要得衣服,但他却失去了衣服,而父亲有这些衣服。把鞋子给他穿在脚上,这是他出去要得的,但他回家时是光着脚,而他父亲给他鞋子。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他要珠宝,但当他离家时,他失去了它们,当他回家时,他又得到它们。他要有足够的东西吃,结果却是挨饿,但他父亲说:把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要吃。他要过得惬意,所得到的是灾殃,但父亲说:我们可以快乐。
因此人们所要得的这些东西,最终还是在父家中才能真正的得到。如果他们在父家以外得到这些东西,他们反而摧残、糟塌了它们。他们要从食物得到生命。祂却是要借着属灵的供应,给他们生命。
因此最后我们都当来听祂所作的最重要声明,“我就是生命的粮。”从祂说这话直到现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人的饥饿得着饱足,干渴得着解决,都是因为当时他们就来到耶稣这里,而不是在其它时候,或其它地方。这个话语方面的头一个兆头“我就是生命的粮”,这句话若是由道成肉身的主以外的任何人的嘴中说出,都是最大的谎言。
约翰福音6:41-71
这一段和我们前面所思想的故事是连续的。这一点可以从“因为”、“因此”、“从此”等联接词看出。第41节,“犹太人因为……就私下议论……”第52节,“因此,犹太彼此争论……”第66节,“从此衪门徒中多有退去的……”
读这一段时,我想或许有人难免会同门徒一样的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虽然不一定和他们说这话时的灵相同。对此我在后面还会提及。这一段经文在某些意义上说,是最难明白,也最难解说的。那并不是说,我们必须避开它。而是说,对这段经文,我们只能得着一个一般性的印象而已。
这一段的每件事都产生自耶稣所声明的一句话,“我就是生命的粮。”这句话在那些人的心思中招致困难,也引起了争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这一故事。
这一段还是可以清楚的分成两个部分:
1·头一部分是说到由于耶稣的声明所引起的争论,由41-59节;
2·然后是一件令人惊奇及具有启示性的事情,就是这声明和争论对耶稣的门徒产生的影响。
引起的争论(41-59)
当时众人遇到的困难是有关祂的身分及祂宣告的目的。从41-51节的故事是关于祂身分的困惑;然后从52-59节是关于祂目的的困惑。
关于祂身分方面: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衪。”事实上祂并没有这样说过,不过这句话是综合了祂所说的话,说祂是生命的粮,说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
“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么?衪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么?衪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他们的难处是由于他们对祂不完全的认识。就着某种意义而言,祂的话是可以了解的。但祂身分的奥秘还未被启示出来,而且也无法启示出来。他们以为他们对祂很清楚。他们以为他们知道祂的父亲和祂的母亲。既然他们自以为知道得很清楚,当然就没有办法明白祂所说,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话。
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我想在同样情况下,你我都很可能说同样的话,他们无法知道祂身分的奥秘。如果马利亚要试着向他们说明的话,必定是会被耻笑的。我很肯定的认为,她的心要被刀刺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一直在人们的猜疑下过日子。
但是若是我们认清了这一点,我们也要认清另一件事。他们没有权利下结论说,他们对祂已经很清楚了。我们也一样,论到我们的朋友或左右邻居,我们无权说,我们已经完全认清他们。事实证明,我们主对这些人的指责是正确的,他们没有一点点属灵的理解力和鉴别力。
他们说,我们对祂认识得太清楚了,因此祂说的话不可能是真的。这种方法错了。他们完全迷惑了。他们的问题是出于他们的无知。问题是,他们也安于这种无知,而不想去追究祂所说的话。他们寻求过祂,但不是因为他们看见了兆头。他们看见了神迹,但他们没有看见这兆头,未曾领会其意义。为了把他们的心思引向祂的属灵水平,祂对他们详细解说,并加以声明。但他们仍无所看见。
我们的主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注意,祂并没有改正他们的错失。祂并没有对他们说,不对,你们在这一点上错了,我不是约瑟与马利亚的孩子。祂略去了这一点。可是祂以别的方式给予同样的指正。祂先告诉他们,他们不能明白祂的原因。“你们不要大家议论,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于是祂突然又说出一句祂前面说过,后来又一再提及的,关于最终的事,“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因此祂以别的方式,用不同的话,向着那些百姓说出祂头一年对尼哥底母所说完全一样的话。尼哥底母曾说,我们知道你是从神那里来作师傅的。而基督实际上在对他说:除非你重生,你不能知道任何事;你不能看见,也不能进入神所管理的范围,就是神的国。因此祂对这般人说,你们之所以不能明白,是由于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没有人能够知道一切关乎我的事。
底下请特别注意,我们和耶稣基督的关系,一面来说是在于神的作为;但另一面来说,也是在于我们的反应。祂在此引用了一句很好的经文,“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
注意这句话的意义。耶稣说,除非你们被吸引,你们不能到我这里来;但这并不能构成你们无知的借口,因为神正在吸引你们,“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
下面的话非常有意义,“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
请注意这两件事:神的吸引,以及人的学习。意思就是说,在他这一边必须有反应。因此以一种满含奥秘价值的话来说,祂告诉这些人,他们瞎眼的真正原因,乃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在学习,他们对于神的吸引没有反应;并且除非他们这样作,他们不会明白甚么,“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然后祂继续说到祂自己。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衪看见过父。”祂所指的,是祂作过的声明,就是: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关于这方面祂说,“信的人有永生。”并再重述祂的声明,“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所以祂是回头说到他们提过的吗哪,并拿来和祂自己比较。“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底下祂就再强调祂的声明,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请注意这段话的意义。当祂说到“我的肉”时,祂是甚么意思呢?若是要解释这一点,我想,我们必须回到这本福音书开头序言中那伟大而重要的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道成了肉身,”是另一种说法,说到当祂进入这世界时,神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类,是借着一种纯洁的受胎和童贞女的生产,把它栽植于旧的人类里面。祂的肉是一个新的人类。这就是活的粮,“道成了肉身。”因此祂的肉是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所以只有当那生命,那个新人类的生命(因为是显在肉身上,故此“肉”这个伟大的字就代表了这生命)被接受,消化并进入人类的经历中时,人才能得着生命中的供应与满足。
关于祂目的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难处,这个难处是因祂对头一个难处的回答而产生的,是说到祂的目的。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衪的肉,给我们吃呢?”
这是很容易明白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只是想到在肉身和物质范围中的事;而我们的主却始终在使用这些事来说明永远与属灵的境界。他们的特点就是属灵的瞎眼。一个人怎能够把祂的人性给予别人,叫别人吸收,并让那个生命支配着他自己的生命呢?这怎么可能呢?那是就着他们的光景所发出的一个中肯的问题。他们还不领会其意义。他们不明白祂是在说到祂的全人。
我们再往下看祂给他们的回答。祂起先用祂所用过要使人注意的句式,“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我们说过,“肉”代表祂整个人性的事实,“血”这字至少是指着祂的死。祂是在用比方的话说:除非你们吃那肉,除非你们有分于那人性;除非你们喝那血,除非你们进入那借着流血而来的经历,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然后祂再作正面的声明,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而且再说到最终的结果,“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这种吃与喝的结果是紧密相联的,就是透过祂流血的奥秘,得到新的生命。
因此我们的主,在这段一般公认不寻常的比方中──全部来自祂所声明祂是生命的粮──确定的表明人类可以在祂里面,得着生命最深需要的供应与满足。
争论对门徒的影响(60-71)
现在我们要来看约翰所记载,这教训在祂门徒中间所产生的结果。
“衪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
我在前面说过,如果我们中间有人在耶稣这些奥秘话语与教詶面前想要说,“这话甚难,”我就希望我们所说的意思和门徒的意思不一样。在耶稣的话语与教训中,祂列举实例,努力着要把他们带出物质化的思想,进入属灵真理以及人性的重要事实之境界中。事实上,“难”这字原文是:“粗野的”,“讨厌的”的意思。“难”的意思并非“难以明白”的,而是令人不快的。祂的许多门徒说,这话甚难,我们现在无法继续跟随你。他们并非说,祂所说的是难以明白。它或许是难以明白,但他们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们以为吃祂的肉,喝祂的血的观念是令人讨厌的。他们就在这一点上与祂决裂。我想对这一段话的解释就到此为止,但是我要说,这种对我们主在地上工作记录中,这一类中心教训所抱的态度,常常会引起类似的反对。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主当如何对他们说呢?“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跌倒吗?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衪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
祂是甚么意思呢?是我对你们所说“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的话叫你们跌倒么?这样的话有甚么讨厌的地方呢?若是你们看见人子升到祂原来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呢?祂的意思是不是,如果这样的话叫你们跌倒,当我回到我原来所在之处时,你们又要怎样跌倒呢?这当然是祂的意思。但其中含着一个意思,乃是祂认定祂最终要走向十字架的事实,这是一个不名誉的死。十字架对犹太人是绊脚石,对希利尼人是愚拙。祂要升到祂原来所在之处,但是要先经过十字架。在稍后的第12章里,祂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从地上”这几个字翻得太弱,可以翻成,“我若从地上被向上举出来。”祂如何要从地上被向上举出来呢?乃是借着十字架。是的,但不单是十字架,乃是十字架加上后来的复活和升天。祂是在回家,但祂必须经由这条道路。因此祂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因听见不能完全明白的话而跌倒,那么当祂升上去的时候,在人看来是黑暗的时刻里,他们又将怎么样呢?
这时祂的一句话照亮了一切,“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他们所听见的乃是祂所说,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他们全然以物质的眼光来领会。于是祂说,“肉体是无益的。”好像祂在对他们说:不要被肉体和物质的灰尘蒙蔽了你们的眼睛。你们要“看穿”我对你们所说的事。你们所想到的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祂劝他们要看见,最重要的不是肉体,乃是灵。但是“肉体”是确实又积极的。它本来就是这样。道成肉身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惟有通过祂,人能被带到那位是灵的神面前,道成肉身才有真正的价值。甚至于耶稣的肉身,若不能使人们藉以明白神并亲近神,也没有任何价值。“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我们看见了衪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子将衪表明出来。”藉肉身以表明神,这才是道成肉身的终极价值。我们若是以目前所研读的约翰福音这一章经文,或是以这些事情,作为我们,思想或信仰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就没有摸着这段经文的精意。每次我们擘饼记念主的时候,我们当知道,我们当认清,这些物质本身没有甚么价值,惟有通过这些物质,我们摸到了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这些物质才有其真正的价值。“肉体是无益的。”祂刚刚说过,“你们必须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现在又清楚的说,单单肉体本身是无益的,灵才是生命。意思是说,肉体所代表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肉体本身。
然后就是下面令人惊讶的话,“从此衪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衪同行。”约翰写这一件事,已尽他所能的把它写得最强烈。这件事情就把祂的门徒分出等次,并且不只一些人,而是许多人与祂分裂了。
“衪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衪同行。”因此耶稣对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么?”意思是说,你们也要走么?
底下就是彼得伟大的回答,“主阿,……我们还归从谁呢?”他这句话就声明了离开是没有用的。“你有永生之道。”这句话说出他们不走的原因。彼得领会了祂这教训和话语的某些意义。“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你有永生之道”,藉此我们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但这件事产生了过滤作用,“门徒多有退去的,不再和衪同行。”这话甚难!他们只是在物质方面思想。祂叫群众吃饱,他们要祂作王。祂曾指责他们为必坏的食物劳力,然后说出了生命的粮的比方;并声称祂能满足人类天性的需要。祂用比方来说出其方法,乃是吃祂的肉,分享祂的人性;喝祂的血,经过牺牲的门,进入生命。这话是很难的,对于那些思想属肉体的人是讨厌的,但是这样的话却引领我们进入属灵生命与敬虔最深的奥秘。
我想用彼得的问题来结束这篇默想,是最恰当不过了。耶稣说,“你们也要去么?”彼得说,“我们还归从谁呢?”说得对极了。若是我们向祂转背是因为我们想不通,因为我们一下子不能领会祂所说的话之属灵意义,而且说不定永远不能完全领会祂话语荣耀的一面,那么我们就要回头,我们还归向谁呢?还有谁能满足我们最深的需要呢?
祂的道此时对我们也许还是奥秘、奇特,但是,因着在这一章里面,有一句话像明光照耀着,“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们就能够进入祂教训的精意中,并再听见祂说,“我是生命的粮。”并实际的经历祂话语的真实性。──《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