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毁藩篱(四1~18)
主耶稣为避免卷入洗礼的争辩中(1~2),便离开犹太,经撒马利亚,往加利利去。在撒马利亚的叙加,靠近雅各井旁,祂遇上了一位撒马利亚妇人,便与她谈论活水的道理。从这行动之中,我们可以看见耶稣是一个拆毁藩篱的主。
祂消除民族间的仇恨:撒马利亚人原有以色列民族的血统,在主前七二一年,撒马利亚被亚述所陷。征服者将部分人口徙置到米底亚去(参王下十七6),又将其它民族带进撒马利亚。留下来的人难以避免与外族人通婚,而犹太人视此举为不可宽恕的罪,失去了种族的纯正,故此犹太人视撒马利亚人为外族人,不与他们往来(9)。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谈道,拆毁了民族间的隔膜(参弗二11~18)。
祂突破传统的束缚:犹太的拉比认为当众与妇人打招呼或交谈,是不合体统的事,法利赛人在路上遇上妇女时,也会合上眼睛。更重要的是,这撒马利亚妇人是一个坏女人(18),但耶稣竟与她谈话。
祂拆毁了人与自己的隔膜:午正是太阳高挂、气温最高的时候,很少人会在这时间打水。但是她正在这时候出来打水(7),可能是由于她是个坏女人而一直被人排斥,故她不敢面对人群,也不敢面对自己。她说:“我没有丈夫。”(17)但是主耶稣要她面对自己──她已有五个丈夫了(18)。没有人敢面对自己的罪,但是在基督的爱的宽恕下,人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并能有勇气面对人群(28~29),因为祂给予人活水,祂是要来的弥赛亚。
祈祷 求主赐我从祢而来的勇气,使我可在人前见证祢。
敬拜与事奉(四19~42)
无论是旧约的希伯来文或是新约的希腊文,“敬拜”与“事奉”都是同一个字,表示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在这里,耶稣分别与撒马利亚妇人和祂的门徒谈论“敬拜”与“事奉”的意义。
真正的敬拜(19~26):撒马利亚妇人与耶稣论及“敬拜”的问题,在她的了解中,敬拜神只是限于某些地方,但是主耶稣很清楚地告诉她:“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24)神是个灵,所以神不被物质所限,敬拜祂也不限于某些地点或仪式。真正的敬拜是人的心灵能与祂相通,听到祂的说话,所以当主耶稣对那妇人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衪!”这是何等重要的宣告。
事奉──能满足人的食物(31~38):经过了一段时间与撒马利亚妇人谈道后,耶稣已感到饥饿,所以门徒劝祂吃买回来的食物。但是主耶稣因祂能向那妇人谈道,深感已享用了一顿美味的午餐,就是作神的工。他藉这机会教训门徒要把握撒种和收割的时机,因为他们要被差遣到世界,劳苦地收割,这才是人属灵的食物。
撒马利亚妇人听了耶稣的教训后,她在耶稣与门徒谈话间,跑回城里,将所遇到的事告诉同胞,更引领他们到耶稣那里去,使他们与她一样,能寻找到“真正的救世主”(42)。一个在敬拜中寻到真理的人,不会将它藏起来,他会与人分享这真理,真正的敬拜驱使他有真诚的事奉,事奉也带来真正的满足。
祈祷 主啊!让我在敬拜中认识祢的旨意。
第二个神迹(四43~54)
耶稣离开叙加,便前往加利利去,在那里祂受到热列的欢迎。但是圣经仍然记下祂曾说过的一句话:“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44)经文所指的,可能是指祂曾在耶路撒冷行过许多神迹(参二23)。对于一个犹太人而言,耶路撒冷可算是他的家乡,但是那里的人没有因祂所行的神迹而欢迎祂。虽然有人相信祂,但是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祂知道他们没有真正地相信祂(参二24)。不过,耶稣所行的事传遍了加利利,加利利人反倒欢迎祂。从迦百农而来的大臣也听闻祂,于是他为自己儿子病了的缘故来寻找耶稣。从这大臣与耶稣相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大臣的谦卑、忍耐与信心。
1. 谦卑:“大臣”这个字的原文是 basilikos ,有小王帝之意。他从迦百农来到迦拿,大概要行三十五公里的路程,他为自己儿子的缘故,求见一位乡村木匠。一方面可见他对儿子的爱,另一方面也看到他谦卑的态度。
2. 忍耐:他对耶稣说:“我的儿子快要死了。”但是耶稣没有立刻回答他,反而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48)耶稣所指的,可能不是这位大臣,而是周围看热闹的人。耶稣没有立刻回答那大臣,为的是要知道大臣的忍耐。
3. 信心:耶稣没有跟大臣回他的家里,只是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50)那位大臣便回家去了。这大臣的儿子痊愈了,他没有忘记这救恩,还带领全家归信耶稣(53),可见他信心的坚强。
祈祷 主啊!我愿遵行圣经的教导,努力成为一个谦卑、忍耐和有信心的信徒。──《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