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内容纲要
【神子救主的被捉拿与受审】
一、在客西马尼园中被捉拿(1~11节)
二、在大祭司院中受审和彼得三次不认主(12~27节)
三、在巡抚衙门内受审(28~40节)
贰、逐节详解
【约十八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
﹝背景批注﹞“在那里有一个园子,”是一橄榄园,名叫‘客西马尼’(参太廿六36;可十四32),它位于汲沦溪另一边的橄缆山畔(参路廿二39),离耶路撒冷城墙约一点二公里,为耶稣和祂的门徒常去之处(参2节),据说此园乃是属于马可家的产业。
﹝文意批注﹞“耶稣说了这话,”‘这话’原文作‘这些话’,就是十四至十七章的话。
“过了汲沦溪,”‘汲沦溪’是介乎耶路撒冷城和橄榄山的小峡谷,雨季以外大半时间均干涸。
【约十八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话中之光﹞犹大“知道”主耶稣常去祷告的地方,但他的“知道”却被魔鬼所利用(参3节);许多时候,人若存心不正,连属灵的‘知识’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约十八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文意批注﹞“犹大领了一队兵,”‘一队’原文是‘一营’(squad),按罗马编制约有六百士兵;这队兵是否全数都来,圣经并未明言,但因有‘千夫长’在场(参12节),故应不少于一百人。
“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根据圣经记载,犹大带来捉拿主耶稣的人包括:(1)祭司长、守殿官并长老(参路廿二52);(2)法利赛人的差役;(3)千夫长和一队兵(参12节);(4)大祭司的仆人(参10节);(5)一些闲杂人(参26节)。
“拿着灯笼、火把,”‘灯笼’是里面置放油灯的陶制器物,‘火把’是浸含油脂的木块;这两样乃是当时犹太人最通用的夜间照明器具。
﹝话中之光﹞(一)世界的办法是“一队兵”和“兵器”,但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参弗六12),所以凡是想靠人多势众和血气兵器的,就已落到属世的原则底下,也许人以为打了胜仗,其实是一败涂地。
(二)正当教会听见主的声音,得到了复兴,愿意与主同工的时候,仇敌就来了,要拦阻教会,不让我们往前。
【约十八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文意批注﹞“就出来,”这词和前面的‘进去了’(参1节)乃是一个对比。主耶稣没有等候他们前来找祂,就自行‘出来’会见他们,显示出祂上十字架是心甘情愿的。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所以临事不会惊慌失措;我们既“知道”凡事临到我们身上,都有神的美意(参太十一26),所以也应当安然信托神。
(二)一切发生在信徒身上的事,都在主的预知和支配之下。
【约十八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文意批注﹞“我就是,”原文直译是‘我是’,乃是耶和华神宣示祂自己时所专用的称号。祂曾向摩西说:‘我是那“我是”’,又叫他向以色列百姓说:‘那“我是”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参出三14~15原文)。可见主在这里所说的‘我就是’,乃是宣告祂的神格,表明祂就是耶和华神。
﹝话中之光﹞犹大跟随主三年半,受主教导,为主所爱,结果却“站在”仇敌那一边;许多信徒虽然蒙恩多年,但在重要关头的时候,竟也显明被魔鬼所利用。弟兄姊妹,你的心此刻是站在那里?
【约十八6】“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文意批注﹞‘他们’包括兵丁、法利赛人的差役、祭司长、千夫长以及犹大;他们退后倒在地上,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请注意‘一说’──等到主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立刻退后倒在地上。可见主说的‘我就是’和他们的行动有关。
原来主耶稣所宣称的‘我就是’,乃是显明这一位说话的就是神自己(参5节批注);当主耶稣一显出祂就是神,何其威严,任何人在祂面前都站立不住。这也证明,若不是主耶稣甘心乐意把自己交在这些人的手中,他们是毫无能力捉拿祂的。
﹝话中之光﹞(一)进入黑暗的界限──‘过了汲沦溪’(参1节,‘汲沦’字义‘黑’),来到受压的范围──进了客西马尼园(参1节,‘客西马尼’字义‘榨油’),面临叛逆的阴险──犹大卖主(参2节),遭遇宗教的逼迫──‘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参3节),以及政治的权势──千夫长和一队兵(参3,12节);但是赞美主,超越的基督仍能显出祂的丰满──“我就是”,并且祂的丰满一经显出,这一切就都崩溃了──“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一切出乎地的,终必消灭在地,丝毫摸不着这一位在地仍旧在天的神子(参三13)。
(二)我们无论需要甚么,‘祂就是’甚么;我们可以用信心支取神、享受神,因为祂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约十八7】“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约十八8】“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罢。’”
﹝文意批注﹞“你们若找我,”‘我’字在原文被强调,意思是‘如果你们要找的人是我’。
“就让这些人去罢,”‘这些人’是指跟随祂的门徒。在这危急的关头,主耶稣所挂念的不是祂自己的安危,却是跟从祂者的安全。
﹝话中之光﹞“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罢,”主耶稣在最危险的时候,仍然护卫祂的门徒。祂宁愿自己一个人担当,不愿门徒受连累。哦,主今天仍是如此护卫我们,在任何为难中,祂都乐意为我们承当。
【约十八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文意批注﹞“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应验’这词通常是在引用旧约圣经时说的,在此视主耶稣所说的话如同旧约圣经(参六39;十七12)。
【约十八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文意批注﹞“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刀’字在原文指匕首之类的短刀。
“削掉他的右耳,”因为主耶稣实时医好那人耳朵(参路廿二51),才不致连彼得也被捉拿。
四福音书中,仅《约翰福音》指出带刀的是西门彼得,而他所伤害的那人名叫马勒古;这大概是因为约翰写本书时彼得已经殉道。
﹝灵意批注﹞‘刀’象征血气的兵器(参林后十4)。
﹝话中之光﹞(一)不认识十字架意义的人,常会伸出肉体的手,拔出血气的“刀”,来试图保护主和属主的事物,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二)血气的兵器,顶多只能削掉人的‘耳朵’,反而叫人听不见神的话。
【约十八11】“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文意批注﹞“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意即凡是父所给的一切,祂都无条件的接受,因为父所要给的,一定是最上好的。
﹝灵意批注﹞“收刀入鞘罢,”意即不要凭着血气肉体争战。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那杯’是指神所量给我们的分(参诗十六5~6)。神差遣耶稣降世,原是要祂背负世人的罪孽,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所该受的刑罚(参赛五十三4~6),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参廿六39;赛五十一17),也就是指十字架的苦难。
主在本节的意思是说,祂若是想要避免经历十字架苦难的话,祂自有属天的方法来保守祂,根本无须人为祂作甚么。
﹝话中之光﹞(一)良善的目的,必须用良善的手段去达致;我们即使是为着最好的目的,若是使用错误的手段,必不能得着主的称许。
(二)任何属灵的动机和目标,决不能用天然的能力来促成。
(三)主不是不‘能’救祂自己,而是不‘肯’违背神旨、勉强神来保守祂。
(四)主为着顾到父神旨意的成全,祂宁愿不用任何法子来保护自己;可见要紧的,并不是事情的平安顺利,乃是事情能否照神的旨意成就。
(五)遵行神的旨意,不是以行善事、美事为准则,乃是以接受神所量给的为定规。
(六)“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从外面看,是人把祂钉死的;但是主却说,这是从天父手里接过来的‘杯’。因此我们该有一个学习,任何临到我们身上十字架的苦难,若能认识这是天父量给的一份,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而乐于接受。
【约十八12】“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祂捆绑了。”
﹝文意批注﹞“那队兵和千夫长,”‘千夫长’为罗马军队中统领一千名士兵的军官;此人或系这‘一队兵’(参3节)的主管。
【约十八13】“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文意批注﹞“先带到亚那面前,”‘亚那’是在主后六至十四年任大祭司,后被罗马巡抚革职,但他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仍被视为合法的大祭司(参徒四6),故他在犹太人中间仍旧举足轻重,在幕后继续行使大祭司的职权。
“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本年’这词并不表示大祭司的职位按年选换,它的含意是‘那值得记念的一年’;‘该亚法’在主后十八年至卅六年任大祭司,是罗马政府所公认的大祭司。
【约十八14】“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文意批注﹞“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有关该亚法议论的详情,请参阅十一章四十九至五十二节。
约翰亦可能在此暗示说,对于一位曾经说过把耶稣处死是恰当的人,不要期望从他得到公平的审讯。
【约十八15】“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文意批注﹞“还有一个门徒跟着,”这门徒可能就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参廿2),就是使徒约翰;他除了在加利利的家以外,似乎还有一个家在耶路撒冷(参十九27)。
“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所指的并非泛泛之交,因他能够进入大祭司的屋子,还带着彼得进去(参16节);这可能是由于他的家境相当富裕(参可一20),而与大祭司家有亲密的来往关系。
“大祭司的院子,”‘院子’指周围建有房子的露天院落。
【约十八16】“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约十八17】“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么?’他说:‘我不是。’”
﹝文意批注﹞“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么?”根据原文的语法,这样的问题,是豫期一个否定的答案。‘这人’在原文含轻蔑的意味,类似‘这个家伙’。
﹝话中之光﹞(一)一个凭着血气之勇去跟从主的人,是无可避免一定会失败的。
(二)自认刚强、爱主的彼得(参十三37),竟经不起一个弱小使女的一句话。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参林前十12)。
【约十八18】“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背景批注﹞耶路撒冷城高逾海拔二千六百呎,而且时为阳历三、四月间,所以晚上的天气相当寒冷。
﹝文意批注﹞“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在一个寒冷的晚上,如果他不站近火堆,就会显得很突出。
【约十八19】“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祂的教训盘问祂。”
﹝文意批注﹞“大祭司,”指亚那,犹太人仍旧视他为大祭司(参13节批注),以他旧日的衔头称呼他(参22节)。
【约十八20】“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的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甚么。”
﹝文意批注﹞“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甚么,”指祂并没有说过煽动人们滋事生非的话。
【约十八21】“你为甚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甚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背景批注﹞“你为甚么问我呢?”按犹太人法律公正的审讯,应先根据证人的供词,确立其罪状,而不可在控以罪状之前,就直接盘问被告,企图以被告自己的口供入他于罪。
【约十八22】“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祂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么?’”
﹝文意批注﹞“用手掌打祂,”差役根本无权过问法庭审案的事,所以他出手掴打主耶稣的脸,这是另一件不合法的事。
“你这样回答大祭司么?”其实,亚拿并不是合法的大祭司(参13节批注)。
【约十八23】“耶稣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甚么打我呢?’”
﹝文意批注﹞“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指证’是法律用词,表示邀请对方用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事。
“你为甚么打我呢?”有人以为主耶稣这问话,与祂教导别人:‘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五39)的话有矛盾,好像祂并没有实行自己的教训。其实,那里的教训是说,基督徒凭着神的生命,应能超越过羞辱的感觉;而主在这里的抗辩,事关为真理作见证(参37节)──主并不是为受羞辱而不平,乃是为真理而申述。
【约十八24】“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灵意批注﹞“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这是要应验主就是逾越节的羊羔,在被杀献祭之前,必须先送到祭司那里被察看,验明确无残疾,方可作神祭物(参出十二5;申十七1)。
﹝话中之光﹞主耶稣原是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参林后五21)。
【约十八25】“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么?’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文意批注﹞“有人对他说,”‘有人’原文是复数词,表示不只一个人;当时有一班仆婢围着火堆谈话,极可能有几个人同时发出同样的疑问,所以马太说是另一个使女问这个问题(参太廿六71),马可说是同一个使女(参可十四69),而路加则说是另一个男人(参路廿二58)。
“你不也是祂的门徒么?”这个问题,和第十七节一样,所豫期的是否定的答案。他们可能没有真正想到,会在大祭司的院子里遇见主耶稣的一个门徒,但似乎又觉得不妨一问。
﹝灵意批注﹞“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象征彼得因受不了环境和心境两面的黑暗和寒冷,就来寻求属世和属人的温暖;但结果人间的火并未温暖他的心灵,火光(参可十四54)也未曾照亮他的良知。
﹝话中之光﹞(一)因着主的被捉拿,使彼得感到心灵中的寒冷,他就想回到世人中间去寻求温暖(‘烤火’所象征的),岂知世人却拒绝他。可见我们已蒙恩的人,与世界早已断绝;就是我们不弃绝世界,世界也要弃绝我们。我们若感到心灵的孤单、寒冷,只有回到主面前,祂的大爱才能温暖我们的心。
(二)彼得想去烤火,就不能不否认主;这说出基督徒回头寻求属世的温暖与欢乐,常会被迫失去主的见证。
【约十八26】“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么?’”
﹝文意批注﹞“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只有约翰记述这个细节。身为伤者的亲属,会比其它人对那动刀者更有兴趣;但当时在花园内的光是昏暗的,正如此时在院子内的情形一样,在炭火的光中看得并不很清楚。
“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么?”这个问题所豫期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见彼得此刻所面临的情势比前更险恶。
﹝话中之光﹞彼得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刀削掉了马勒古的耳朵(参10节),却在马勒古亲属的质问下跌倒(参27节)。这说出:(1)血气之勇都是芦苇的兵器,不能持久,也绝无属灵的功效;(2)凭血气行事的,总必自食血气之果,将来必定跌倒在这后果上。正如经上的话说:‘顺着血气(原文)撒种的,必从血气收败坏’(加六8)。
【约十八27】“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文意批注﹞“立时鸡就叫了,”这是应验主耶稣早先的预言(参十三38)。
﹝话中之光﹞(一)主藉鸡叫,提醒彼得对主的亏欠;我们也当注意,主是否已经借着我们的遭遇和四围的环境,向我们说话,提醒我们对祂的不忠和亏欠。
(二)神安排我们的环境,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受试验,且越过越厉害,直到我们完全认识自己的软弱,而不再信靠自己为止。
【约十八28】“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背景批注﹞按犹太人的规矩,进入外邦人的住宅便是沾染污秽(参徒十一2~3),而礼仪上不洁的人不能守逾越节。
﹝文意批注﹞“往衙门内解去,”‘衙门’指巡抚在耶路撒冷的临时官邸。
“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根据其它三本对观福音书,主耶稣是在吃过逾越节的筵席后被捉拿的(参太廿六17~21;可十四12~17;路廿二14~21),而这里似乎暗示逾越节尚未来临,两者间的‘矛盾’有以下两种解释:(1)这里的‘逾越节筵席’,不是指逾越节当天下午所宰杀的羊羔,而是指跟着为期七日除酵节的祭牲(参申十六2;代下卅五7);(2)当日主耶稣和门徒所采用的日历,与祭司们所采用的不一样,二者在当时相差一天。
【约十八29】“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甚么事呢?’”
﹝背景批注﹞‘彼拉多’是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第五任巡抚,任期从主后廿六至卅六年。他通常驻镇在该撒利亚,但逾越节期间则暂移驻耶路撒冷,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骚动或暴乱事件。根据犹太历史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个性倔强且冷酷无情的人。
﹝文意批注﹞“你们告这人是为甚么事呢?”若没有罗马法庭可以接受的罪状,就不必、也不该带到罗马法庭受审讯。
【约十八30】“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祂交给你。’”
【约十八31】“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祂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祂罢。’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背景批注﹞“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当时犹太人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付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
﹝文意批注﹞“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这句话把他们想杀人的企图表露无遗。他们没有杀人的权柄,所以他们就逼不想杀人的彼拉多判定耶稣死刑。若是有权柄,他们早就自己杀了。他们受了撒但的迷惑和蛊动,弃绝并杀害那生命的主(参徒三13~15)。但他们的愚蠢行动,反而成全了神的旨意。
【约十八32】“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文意批注﹞“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指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参三14;八28;十二32~34);主耶稣必须被挂在木头上,才能担当咒诅(参申廿一22~23)。
【约十八33】“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祂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
﹝文意批注﹞“你是犹太人的王么?”彼拉多是罗马的巡抚,只要不牵涉到罗马的政权,通常是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并未以宗教的罪名(参太廿六59~66)来向彼拉多控告耶稣,而以政治罪名诬陷祂。耶稣若自命为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权对抗,故彼拉多有此一问。
【约十八34】“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文意批注﹞“这话是你自己说的,”如果是的话,那么这话的意思是:‘你是一个罗马帝国的叛徒吗?’
“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如果这个问题是来自犹太人,那么这话的意思是:‘你是那一位要来的弥赛亚吗?’
【约十八35】“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甚么事呢?’”
﹝文意批注﹞彼拉多避开了主耶稣要他解释甚么叫作‘王’的问题,他显然不愿负这个责任,转而问祂究竟作了甚么事,以致犹太人要控告祂。
【约十八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原文字义﹞“属”出于,从...而来。
﹝文意批注﹞“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属’字按原文不是指性质,而是指来源;本句意指‘我的国不是从世界来的’。意思是说,神国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势力。
“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中文漏译‘现在’一词;本句按原文应译作:‘只是现在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将来有一天,这‘世上的国’,将会‘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参启十一15);也就是说,在国度时代,主的国是在地上。
﹝话中之光﹞(一)主明说祂的国“不属这世界”;我们这些得救迁入祂国中的人,自然也不属这世界。因此我们也和主耶稣一样,绝不可用属世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我们惟一可倚靠的保障,就是天上的父神。
(二)神的国根本不是出乎这个世界,一点也不本乎这个世界。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神儿女身上竟有许多的东西,表面看似乎是属灵的,但你如果仔细推究,便可看出那一个根还是从世界出来的。许多信徒身上的长处,表面看来是属灵的,实际上却是出乎世界的‘属灵’,所以没有见证,没有属灵的实际。
(三)甚么叫作‘属世界’?不是说常常和世界接触的叫作属世界,是说从世界出来的那一个叫作属世界。我们的问题不是我们离开了世界没有,问题是说我们里面有多少东西是出乎世界的。
【约十八37】“彼拉多就对祂说:‘这样,你是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文意批注﹞“这样,你是王么?”彼拉多既知主的国不属世界(参36节),对罗马帝国不会构成威胁,因此放下敌意;现在他这个问话,只不过是要证实主乃是神国的王。
“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真理’原文的意思是‘绝对的真实’,指的是事物的‘真实’与‘实际’,而不是指‘道理’;真理就是神,宇宙中除了神是真的以外,一切都是虚假的。
主耶稣给真理作见证,就是把真理带到人间来,让世上的人可以看见真理;换句话说,主耶稣是来表明神(参一18),彰显神,让人们从祂身上看见神。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是王,祂要在一切属祂的人心中设立宝座,作王掌权。
(二)惟有主耶稣是真理(参十四6);离了祂,一切都是虚假的:(1)世上所谓的‘好人’都是假的,因为人人都有罪;(2)世人的一切喜乐都是假的,因为都不能满足人心,也都不能持久;(3)人的生命是假的,因为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4)一切哲学和宗教的道理都是假的,因为都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5)整个世界和其上的事物都是假的,因为这一切都要过去,变成无影无踪。
(三)惟有主的话才是真理;信而遵从主的话的人,才是属于真理的人。
(四)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祂只有一是;神的应许(话),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祂都是实在的(参林后一19~20)。
【约十八38】“彼拉多说:‘真理是甚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祂有甚么罪来。”
﹝文意批注﹞“真理是甚么呢?”彼拉多这个问话有两种意思:(1)含有取笑的意思,并不是在认真探问,可解作:‘真理与此何关?’(2)带着严肃的态度在寻求真理,可解作:‘真理的真义究竟是甚么?’但因彼拉多未等答案就离开了,显示他对此问题并不太关切。
“我查不出祂有甚么罪来,”意即宣告耶稣并未干犯任何政治的罪。
﹝话中之光﹞主耶稣既是神的羔羊,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所以像祂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来七26)。
【约十八39】“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么?’”
﹝文意批注﹞这是当时所特有的‘特赦’惯例。
﹝话中之光﹞(一)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
(二)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
【约十八40】“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原文字义﹞“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
﹝文意批注﹞“这巴拉巴是个强盗,”‘强盗’原文含有革命分子与乱党的意思;巴拉巴是当时作乱的杀人犯(参可十五7)。
﹝灵意批注﹞‘巴拉巴’预表我们罪人原是出于父魔鬼,牠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话中之光﹞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太廿七20;可十五7;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
叁、灵训要义
【祂来特为给真理作见证(37节)】
一、对父的旨意说‘是’:
1.明知那园子是被捉拿之地,祂却‘进去’了(1~2节)
2.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祂就‘出来’(3~4节)
3.世人在‘我就是’的面前站立不住(5~6节)
4.祂所说‘不失落一个’的话,乃是‘是的’和‘实在的’(7~9节;参林后一19~20)
5.祂不用血气的兵器保护自己,乐意喝父所给的那杯(10~11节)
二、信徒若活在自己里面,就会说‘我不是’:
1.在看门的使女面前说‘我不是’(15~17节)
2.在一起烤火的人面前说‘我不是’(18,25节)
3.在自己所削掉耳朵之人的亲属面前不敢承认(10,26~27节)
三、宗教不能指证主的‘不是’:
1.宗教敌对那位‘我就是’(12~14节)
2.因为不能认识祂的教训(19~21节)
3.不能指证祂的‘不是’,反而以是为非(22~24节)
4.想要藉政治的力量,杀害这位‘我就是’(28~32节)
四、政治不明白真理──‘我就是’:
1.政治只关心地上的王和地上的事(33~35节)
2.主是神国的王,神的国不属这世界(36~37节上)
3.因为不是属真理,所以不懂得主为真理所作的见证(37节下~38节上)
4.明明查不出祂的罪,却为着政治利益而牺牲主,释放强盗(38节下~40节)
【主耶稣主动将祂自己交付给人的证据】
一、进园子里去(1~3节)──本书未记载祂在园子里祷告,祂是专程去供人捉拿的
二、自动‘出来’到捉拿祂的人面前(4节)──不是他们找到祂,而是祂到他们面前
三、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5~7节)──祂有能力震慑并吓倒他们,却不趁机逃跑
四、要求那些捉拿祂的人让祂的门徒离去(8~9节)──泰然自若,完全无惧于自己的处境
五、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10~11节)──丝毫没有抗拒
【‘我就是’与‘我不是’的对比】
一、主耶稣两次说‘我就是’(5,8节)
二、彼得两次说‘我不是’(17,25节)
【彼得的失败】
一、用血气的兵器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10节)
二、远远的跟着(15节;参路廿二54节)──保持距离
三、第一次不承认(16~17节)──经不起一个看门使女的小小试验
四、与人一同烤火(18节)──倚赖属世和属人的温暖
五、第二次不承认(25节)──胜不过冷酷的环境
六、第三次不承认(26~27节)──暴露血气的不足恃
【逾越节的羊羔被人察验】
一、被犹太宗教按神的律法察验(12~14,19~24节)
二、被罗马政治按人的律法察验(28~40节)
【审讯人者反倒被主审讯】
一、大祭司和其手下被主审讯(20~21,23节)
二、巡抚被主审讯(34,36~3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