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九章
字号:A | A

路加福音9:1-17

接着的这段经文中,路加记录了当时主服事工作的明显特征。那时正是一般所谓“加利利服事时期”的尾声,也是祂广受欢迎的时期。这一段特殊的经文中,记载了十二个门徒第一次的使命。迼故事在各方面,都具有永恒的兴趣和价值。这里记载了祂头一回打发门徒代表祂出去。整个教会就是承继了使徒的伟大工作,为基督耶稣作见证,代表祂出去。

这个故事成三部分。

1·1-5节记述他们的奉差出去;
2·6-9节记载他们出去以后所作的工;
3·10-17节记载他们的回来,以及接下去相关的一件事。

门徒奉差出去(1-5

这是我们的主最后一次在加利利旅行。接下去的六个月中,祂也到过加利利,但没有在那里停留。祂主要留在约但河另一面,在比哩亚,在较不受人注目的地方。祂以前曾两度在加利利旅行。第一次是与四个门徒同行,第二次则带着十二个门徒一起去。第一次旅行期间,祂得着了许多门徒,旅行快结束时,祂挑选出十二个门徒。马可谨慎地告诉我们,祂拣选门徒之后,命令他们作两件事:首先与祂同在,然后为祂出去。第二次祂去加利利时,祂带着十二个门徒周游各地。这里是祂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加利利旅行。毫无疑问的,它发生在主传道的第三年,很可能占了这一年大半的时间,因为路加说他们“走遍各乡”,这不是短时间内能作完的。

这一次,门徒是单独出去,祂没有与他们同行。祂也分头独自去工作。马太福音11章告诉我们,祂交待完了对门徒的托付之后,就往各城去,就是往门徒的家乡去。当门徒被差出去工作时,祂就单独在他们的家乡工作。

这个故事有三点引起我的注意:

1·十二个门徒的富足;
2·祂差他们去作的工作;
3·他们出去时的贫乏。

他们有何富足之处?

他们有赶鬼的能力和权柄,并能医治疾病。这里有两个词常被人混淆。

祂给他们能力。能力就是精力、力量、爆炸的潜力。祂不仅给他们能力,更给他们权柄。权柄就是运用能力的权利。所以祂差遣他们出去,祂又给他们能力和权柄。

他们的工作是甚么?

是赶鬼医病吗?不!这些都是次要的。他们要用赶鬼医病的能力作为说明的方式,以吸引众人。祂不是差遣他们出去赶鬼,出去医治病人,祂差遣他们出去,是为了“宣传神国的道”。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神国与天国有何区别的问题。我说过,如果我们把“神国”改成“神的王权”就更接近中心事实。有些人认为神国和天国,有特定的领土,也有人认为那是指某一段时期。这些我都不否认,但是天国和神国的含义要更广。耶稣差遣门徒出去,宣讲祂所宣讲的,也就是施洗约翰所宣讲的。施洗约翰和耶稣在开始他们的事工时,都这样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这些人要去传扬的信息,就是神作王的事实。我们中间有些人很可能只看到这真理的一角,而错过了这个伟大真理的影响力。我们说,神国和天国是同义词,都是指神将要在世上建立的秩序。这个观点没错,但不够充分。但神国就是神的王权,是神现在作王掌权的事实。祂打发他们出去宣讲的就是这个事实。这世代最需要的,是承认神的统治,神的王权,神的国。神国并未耽延,祂现在正作王。我们的责任不是去告诉人,祂将要逐步统治管理。神并未将这世界交给魔鬼。今日祂正掌握着魔鬼和这世界。祂任由魔鬼张狂,好使其自取灭亡。这些人被差遣去宣传神的国,宣告这国已为人预备好了;告诉人,他们现在可以进入这国;但是除非他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悔改归向神,否则他们不能明白神国的福分。人不可能脱离神的统治,但人怎能知道神作王的美丽、宽广、和福气?因此祂差他们去宣讲祂所宣讲的。一个人若向祂的统治权降服,就没有别人能统治他。祂有永恒的特权,祂能释放各世代,祂有永生。祂说,去吧!去宣讲神的国。

我还要强调另一个词,就是祂差遣门徒“宣传”神国的道。“宣传”的希腊文是Kerusso,意思是作使者,通常是指代表王的使者。这个动词的意思就是带着权柄去传达信息。使者的职责不在斡旋难题。祂差他们去作神国的使者,带着权柄去宣告神的国。

他们出去时的贫乏

然后祂说,“行路的时候,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这纯粹是东方国家的习俗,但它的原则永远存在。这是一种华丽的贫穷,他们惟一的财产就是他们的信息,他们的能力和权柄,以及他们是祂的代表之事实。

门徒出去以后的情景(6-9

这里出现了“宣传福音”一词。新约中一共有两个伟大的词用来形容传福音的功效。虽然希腊文有八个不同的词可以用指“宣传福音”,但只有两个是较主要的。一个就是上面讲过的Kerusso,另一个则是euaggelizo,后者是宣讲好消息的意思,就是这里我们所用的。他们出去,作神国的使者,宣传福音。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如果当日他们作了这些,应该有无数册的报告和记录留下来才是,但是路加只字未提,马太和马可也末记载。

他们传福音的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出去了,去宣讲福音。

第7-9节是他们出去以后产生的结果。每一件事都是以主自己为中心。因为耶稣的名声四播,引起了各种对祂不同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与超自然的事有关:有人说是约翰复活了;有人说是以利亚显现;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复活了。使徒作工的结果,使众人注意到他们的主。虽然他们的工作没有详细记录,没有统计数字,但他们的工作具有非凡的意义。

门徒回来了(10-17

最后,我们看到他们回来了,向主报告他们所作的事。如果教会也能效法使徒们的方法,那该有多好!教会应该说,我们不再出版我们的工作报告,我们把一切报告交给耶稣,而不交给世界。我想,有时我们的报告和统计数字反而会拦阻我们。我们应该向主报告。

然后祂作了甚么?祂带他们过海到伯赛大去。祂知道他们累了。祂听完了他们的报告,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他们到了旷野,却发现那里已经聚了一大群人。

注意下面发生的事。群众等在那里,“耶稣便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他继续作门徒所作的事。

五饼二鱼的神迹

日头西沉,夜幕逐渐降临在旷野上。细心的门徒对主说,请叫众人散开吧!好让他们去找些食物果腹。祂说,“你们给他们吃吧!”他们说,除非我们去买,否则我们慬有的五个饼两条鱼实在不够他们吃。他们显然已经商量过了,腓力也稍微估计了一下。他说,二十两银子的饼也无法给大家吃饱,这是他们的估计。耶稣说,叫他们坐下,祂就拿着五饼二鱼,望天祝谢。祂不是祝福饼,乃是向天祝谢,祂献上感谢。

四福音中只有约翰福音提到,耶稣次日曾在属灵的层次上解释祂这个使五千人吃饱的神迹;祂并且责备群众,因为他们只是有兴趣于物质方面的事,却不顾属灵的事。他们对物质上的神迹人感讶异,但祂这样作原是有一个属灵的目的。祂对门徒说的物质上的事,实际上是指属灵方面的事,今日祂也同样对教会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饥饿的大众正濒于饿死的边缘,是因为他们缺乏生命的粮。那就是祂对自己的人所说的,你们给他们吃吧!

现在注意祂的方法。祂是使用他们手上现有的饼和鱼,喂饱了群众。我们也许会说,我们拿甚么来喂今日饥饿的世界?我们甚么也没有,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答案是,祂就要使用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让它们成为媒介,供应这世界。

四十年以前,我曾到英国的一个小镇上带领特别的布道聚会。第一个主日早晨,为了鼓励那个教会与我一起动员,我特别以“你们给他们吃”作为讲道的主题。我要求会众,为这伟大的事工献上他们所有的。聚会之后,有一位虔诚的姊妹来对我说,“我听了你讲的道,我愿意有分于这工作,但是我能作甚么?我甚么也不会作。”我看着她说,“你会唱歌吗?”她说,“我会,我曾在教会的音乐会上演唱过。”我说,“那好!今天晚上聚会以前你来祷告室和我碰面,然后我们一起上讲台,你负责唱一首福音歌。”她说,“哦!不行!我从未演唱过这一类的歌。”我说,“你只要找一个简单的福音信息,把它唱出来就行了。”那晚她去了,她实在是个卓越的歌唱家,但是她以前从没有为耶稣唱过一首歌。那晚她唱了一个福音的信息,她并不认为那首歌里面有甚糜惊人之处。当时教会后排坐着一泣殷实的富农,他是呼召时第一个走到前面来的人,他把自己献给了神。他说,“我信主了,但不是因为你的信息,我并不太明白你讲的道,我乃是因那位女士所唱的歌而信了神。”我立刻回到教会里,对那位女士说,“来!你应该和这位先生握握手。”她以前就认识那位农夫,她说,“当然可以,但是为甚么?”我说,“因为你用你的歌声,为基督鸁回了这个人!”那位农夫后来在那个地区成了一个大有影响力的人。

让我们也把我们的五个饼带到祂面前。用我们的饼想要喂饱众人是无济于事的。那固然是好的饼、有益健康的饼,但却无法靠着它们喂饱众人。把它交给基督,祂要使用我们微不足道的东西,将其加倍增添,喂养众人。

最后,他们都饱了,并且十二个门徒还各有一篮食物。那些都是剩余的。耶稣祝谢后的饼,不但给众人吃饱,还绰绰有余,祂剩余下来给我的,比我当初拿出去的还要多。

路加福音9:18-27

路加记录了十二个门徒的任务之后,他省略了许多事件,只触及一些显著的事实。现在他记下了我们主的事工中一个紧要的关头,就是发生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事件。马太对这事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路加则简略得多。马太记下了西门所承认的每一个字,“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路加只记下西门承认主这个事实;他用非常简短、清晰的方式表达西门的承认,“你是神所立的基督。”

马太又指出,紧接着西门的承认之后,我们的主向门徒启示三项祂从未说过的奥秘,就是教会的奥秘,十字架的奥秘,和祂第二次再来的奥秘。路加的记载中,没有提到教会的奥秘,但他指出了当时我们的主所启示的三件事:

1·祂的弥赛亚身分,
2·祂的十字架,
3·和祂的作王。

首先我们来看祂启示的方法,然后注意祂的三个启示。

祂启示的方法

关于祂启示的方法,请注意路加的话,“耶稣祷告的时候。”马太、马可都没有提及这话。单单路加特别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耶稣在祂一生的事工中,常常用祂的祷告来引出某一个重要事件。这是我们的主对路加特有的启示。路加有七次指出祂在祷告,其余的福音书作者则没有记录。路加告诉我们,祂在受洗之前祷告。祂的名声日益远播之际,祂退到旷野祷告。祂在挑选十二门徒之前也祷告。这里,我们看见祂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祷告。后来,路加告诉我们,祂改变形像时也正在祷告。祂指导门徒如何祷告之前,祂也祷告。最后,我们看见祂在客西马尼园中祷告。如此,路加让我们看见了这位人子,道成了肉身,作为一个人,祂活在一个祷告的生活中。

接下去的话颇引人注目,“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祂在那里。”这启示了我们主的祷告生活之水平。确实,我们的主总是单独祷告,祂从未真正和祂的门徒一起交通祷告。他们从未达到祂祷告的层面上。祂是在另一个层面上祷告。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中保,引介我们到神面前来,我们就无法祷告。我们若不是深深认识到,我们必须靠着祂的慈悲怜悯到祂面前,我们也无法祷告。但耶稣不需要这些。祂向神祷告的时候,从来不需要一个中保。祂也不是靠着神的慈悲和怜悯来向神祷告。

祂一直是和神亲密地交谈着,那是一种完美交通的祷告。路加说祂“自己祷告”就是这个意思。祂的门徒和祂在一起,但祂是单独祷告。

从地理上看,我们会发现这一阵子以来,祂一直带领门徒往东北方犹大领土的边界前进。如果他们再往前走一点,就会越过边界到另一国去了。祂领他们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严石地带。显然祂要带他们离开群众。

有一天,他们独处的时候,祂问他们,“众人说我是谁?”祂没有问他们官长对祂的看法。祂也没有问他们君王或税吏对祂的看法。祂不在乎人的特权或声势,祂关心的是百姓。

然后他们将所听到的,选最好的一部分告诉祂。有人说祂是约翰,但约翰已经被处死了。有人说祂是以利亚,他们一直在期待以利亚来。也有人说祂是古时的一个先知。那是很惊人的见证。他们所说的这一切揭示了一个事实,就是人们发现祂有超自然之处。

于是祂把他们带进了最紧要的一个关头,祂说,“你们说我是谁?”你们是否同意这些传言?这些年来,你们这十二个人一直与我在一起,和我有密切的交往,你们是我所拣选的人,我拣选你们与我同在,我也差遣你们出去。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就代表其余的人发言,他宣告祂是“神所立的基督”。

祂的弥赛亚身分

接着来看三个启示。第一个启示,就是西门所承认的,祂是“神所立的基督”。路加简短的记载,指明了这个承认的要点。这一个尖锐的宣告,将这个伟大的事实具体化了,“神所立的基督。”我们必须记住这宣告是一个希伯来人说的,如此才能明白它的意义。“基督”这词的希腊文,相当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历史上,希伯来这个国家,不管是盛世或衰世,颓败或兴旺,都一直在期待着弥赛亚的来临。就他们来说,对弥赛亚的期待具有三重意义。弥赛亚对希伯来人的意义是,祂是先知,能带来一个完整而最终的启示;祂是祭司,将担任救赎的调停工作;祂是君王,有绝对的王权统治管理。有时他们强调弥赛亚的先知职分,有时强调祂的祭司职分,有时强调祂的君王职分。在我们主的那个时代,他们几乎忘了弥赛亚在先知和祭司方面的职分,只专注于祂的君王身分。现在,这里有一个拙于言辞,对国家事务愚钝不灵的人,对耶稣说,你是先知,是祭司,是君王,是我们的应许,我们的盼望,我们所期待的,如今你从神那里来了。你是启示者,你是救赎者,你是统治者。

现在将这个承认与其地人的看法作一比较。有人说祂是约翰,有人说祂是先知里的一位,有人说祂是以利亚。但是这个希伯来人彼得说,你不是他们中间的一位。你是众人所期待的那一位,是“神所立的基督”。这就是他的承认,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启示。

如果我们同意将祂与其它人并列,我们就是侮辱祂、亵渎祂了。神所立的基督远非人所能比。祂是先知,带来最后的启示;祂是祭司,提供完全的救赎;祂是君王,有绝对的统治权。

耶稣立刻嘱咐也们,不可将这事告诉别人。你有没有想过,祂为甚么不许他们告诉别人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虽然这个承认很完整,但那时他们并不了解它的全部意义。他们还不明白那位先知如何启示真理;那位祭司如何成为救赎者;那位君王如何掌权统治。他们尚未预备妥当。他们的了解还不完全。如果撇开十字架不谈,只宣告祂是弥赛亚,是先知,救赎主,君王,这样作只会误事。他们必须等待,时机尚未成熟。

2·另外一个原因是,祂是弥赛亚的这个事实,永远不能被辩证法所证明。任何机智的辩论都不能带来有价值的说服力。

马太告诉我们,彼得作了这个承认之后,耶稣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只有直接从神来的启示,才能使人相信祂是弥赛亚。我们单凭辩证法,单凭辩论是得不到甚么结果的。我们必须作的,就是将人们带到祂面前,让他们面对着祂,然后从神来的启示就会借着祂,使人相信祂真是基督。

祂的十字架

这个伟大的启示,说明了我们主这个人的孤单而崇高的本质,以及祂的职分。祂接着启示他们第二件事,“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神所立的基督必须受苦,必须被杀,必须复活。这些“必须”是何等的伟大!

然后祂告诉他们,如何才能作祂的门徒,以及作门徒所牵涉到的事。他们不仅仅应该知道祂是弥赛亚,并且要遵从祂的计划。“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祂的作王

祂的弥赛亚身分得到承认之后,祂就宣告十字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祂又提到那不可避免的结局。祂说,“凡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这就是祂启示的第三件事。祂要在祂自己的荣耀,并天父与众天使的荣耀里降临。这位神所立的基督,必须经历受苦的道路,经过十字架和复活,所以祂也必须在祂的荣耀中降临。显然这些都是必然要临到的。那日子,也就是审判之日,如果今日我以祂为耻,到那日祂也要以我为耻。为甚么?因为这是必然的法则。如果我以祂为耻,我就是以一切纯洁、祟高、尊贵、美丽的事为耻。我若以这些为耻,我就降到了一个低下、卑贱、粗鄙的层次中,祂在祂那荣耀的日子也必以我为耻。我们都在迈向那日子,那时我们将会置身于那些祂引以为耻的人群中吗?但愿我们各人在内心里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神的国。”这话常常被认为是指着祂改变像貌那时刻说的。我不认为如此。他们在变像山时并未看见神的国。马可福音说,“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他们在变像山上并未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画面,启示了将要建立的秩序,但他们末见到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

他们甚么时候看见神的国降临?就是在他们看见祂钉十字架,看见祂从死里复活的时候,那时神的国就大有能力地临到了。但神的国尚未完全,还不是最终的,一直要等到祂在荣耀中降临,祂的国才完全。当他们看见祂被人藐视,被拒绝,被唾弃,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们以为一切都完了,都过去了,其实那时他们看见的就是神的国降临了。不久之后,当他们看见祂从死里复活,祂是复活的救主时,他们就会明白他们已经看见了神的国。

路加福音9:28-50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这里所说明的时间非常重要。说了甚么话以后?就是我们前一讲中所研读的那些话。如果我们要立刻将自己放在门徒的立场上,就必须先作一番预备。

前面发生了甚么事?我们看到彼得承认基督,耶稣也证实了他所承认的。他代表一小群门徒,宣告耶稣是“神所立的基督”。那对门徒而言,一定是个喜乐的时刻。但是紧接着,主在祂教导的过程中第一次向他们宣告,祂必须被钉十字架,他们立时手足无措起来。他们不能明白,弥赛亚如果被置于死地,又如何去完成祂那伟大的弥赛亚使命呢?他们惊慌了。我们的主说了这些话,又加入一些相关的明确指示。祂说,祂的国将要降临,祂将要降临作工,祂要与圣天使一同降临。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慌张。

现在过了“约有八天”。每一个福音书作者都未记录这八天中的情形。这一段沉默颇富暗示性。他们本来在该撒利亚腓立比,那是一座多严石的城。假定改变像貌的事件不是发生在他泊山,而是在黑门山,他们可能就在那里度过了宁静的六日。我想这六天中,他们心里一定充满疑惑。我们的主也在这六天里有一些安静的时刻。六天之后,那件有密切关系的事发生了。

本段经文可分成四个部分,发生在四个不同的地点。

1·28-36节,山上的变像。
2·37-43节,山脚下的事件。
3·43-45节,耶稣在道路上行走。
4·46-50节,发生在祂工作的基地迦百农。

山上──变像(28-36

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祂“上山去祷告”。祂到一个隐密处,正安静地与神交通时,祂的像貌改变了。路加没有描述原因,只描述事实,“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除此以外,他没有再多作描述,但他加上了一句醒目的话,“衣服洁白放光。”祂的衣服闪耀着荣光,看起来如此光亮耀眼。

我们转过来看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有关这事的记载。他们用了路加所未用的词──变了形像。如果我们直接从希腊原文来翻译,就是变形。变形是指形式和外表上整个改变了。毛毛虫变成蝴蝶时,就是变形,毛毛虫最基本的生命还保留着,但它的形状改变了。

现在来看这事件的意义。祂改变了形像。这件事不是在说,有光从天上下来,照亮了祂。也不是说,祂的神性在那个山上发出了亮光。世界上没有任何特定的形式可以显明祂的神性。那么,所发生的是甚么呢?乃是祂已经成全了祂属人的生命,将要开始祂属天的生命。祂改变像貌,以预备祂的离世,以及祂将要进入那一个无限奇妙的生命中。祂是神的第二个人,是神的人,祂实现了神当初说,“我们要……造人”时的理想。一直到我们看见了耶稣,才能真正明白神说那句话的意思。我们回到创世记,读神创造人的记载,但是我们还来不及看清人到底是甚么的时候,人就打破了自己与神的关系,与神决裂了。人类堕落了,毁坏了。我们接下去读遍旧约圣经,可以看到许多代表人物,许多伟大的、屹立的、名声赫赫的人,但没有一个人真正符合神所说“我们要……造人”时的理想。一直到我们看见了耶稣,才明白这话的意思。

现在,祂在山上。如果祂在世上惟一的使命,就是实现并启示作为人的意义,那么祂的工作已经完成了。祂没有其它的事可作了。在那座山上,祂自己的、独立的、属人的生命已经成全了,达到顶点了。就祂个人来说,祂可以不经过死亡而离开这个世界了。“死亡”不是神理想中用来完结一个人属世生命的方法。死亡乃是罪的报应,是与神决裂的后果。如果亚当没有犯罪,他是不是永远留在世上?当然不是。世界只是一个试验的地方。如果亚当没有犯罪,他在世上的职分完成之后,他就会改变像貌,不必经过死亡而离开这世界。这就是发生在圣山上的事。耶稣在这里改变像貌,祂是一个人,神的人,祂试验性的生命已经终了。

然后呢?有两个人从天上来,与祂站在一起,一个是伟大的立法者摩西,一个是大能的先知以利亚。很有趣的是,他们仍然活着,并且仍然有意识。

他们在谈论甚么?是否在谈论祂因无瑕疵的生命和顺服所嬴得的荣耀?是否在谈论祂的改变像貌?祂的变像是为了预备祂不经死亡而进入属天的生命里。不是,他们乃是谈论祂的去世。去世是甚么意思?我们现在用去世这个词就是指死亡。但去世还有比死亡更深的意义。“去世”的希腊文是Exodos。他们在谈论祂的离开、退出,也就是谈论祂将要在耶路撒冷成就的事。

再来看看山上的一幕。路加说,门徒“都打盹”。我能了解这一点。那时是夜间,他们都疲乏了。他们打盹可能是因为过去六天来心理的压力所造成的反应。他们这些天来,一直不明白祂所说关于到耶路撒冷受死的事。然后他们清醒了,他们意识到有其它的声音在说话。

然后彼得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他是甚么意思?上一次我们听见他说话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他听到耶稣要受许多苦并被杀,就劝耶稣,“主阿,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当时耶稣就转过身来,严厉地责备他。

现在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夫子,我就是想要见到你这种光景,满有荣耀,与天上的访客交谈,你在你的大能和美丽中降临,我们在这里真好。我不打算太强调彼得的话,因为路加说,彼得也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甚么。不管怎样,“这里”是一个加强的语气。

那时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他们害怕甚么?或者说,那到底是一块怎样的云彩?我们往往会以为,那就是我们所常见的云彩。事实不然。那是一朵天使的云彩,明亮无比,也就是不久之后祂升天时,迎接祂的那种云彩,有众大军出现的明亮云彩。他们进入云彩时就感到惧怕。

他们听见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云彩随即消失了,天使退去了,摩西和以利亚也回去了。那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

彼得刚说过,这里真好,满有你的荣耀,不要去耶路撒冷吧!不要去受苦,被杀。因为耶稣先前说过,祂必须去耶路撒冷,祂也说过要去与摩西、以利亚同在。西门说,不要去,让我们留在这里吧!神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

山脚下──医治被鬼附的孩子(37-43

现在来看这位人子,这位符合神理想的人,祂没有进入天上,乃是下到山脚。这惟一能实现神理想的人,从山上下来,进入山谷中。祂在山下遇见甚么?一个被鬼所附、扭曲、喊叫、口中流沫的男孩。很引人注目的是,孩子的父亲说,“他是我的独生子。”或者直译为“他是我独生的孩子”。注意这里的对比。在山脚下,有一个人的独生儿子被魔鬼所附。从山上下来了神的独生儿子。如果祂不下山,那孩子就会一直被鬼附着。但是祂下来了,“既有人的样式”,祂在变像山上,使自己降卑,下到山下;祂这样作,使祂有能力医治那个孩子,把魔鬼赶出去。

往迦百农途中──再度强调被钉十字架(43-45

祂把孩子交还给孩子的父亲之后,就和祂的门徒向南往迦百农去。在旅途中,祂再度强调祂钉十字架的必要性。八天以前,祂已经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对他们谈过十字架的事,他们大感恐慌。他们上了山,又听到摩西和以利亚在谈论十字架。他们听见神的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你们要听祂。现在他们看见祂赶鬼后,旅途上祂又再度说到,祂将要被交在人手里,祂并且嘱咐他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

在迦百农──争论谁为大(46-50

他们到了迦百农,进入一间房子。他们经历了这一切事之后,一到房中却立刻争论起谁为大来。耶稣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他们中间。祂实际上是说,你们若接待这小孩子,就是接待我,他是我的使者。你们若接待我,就是接待神,因为我是神的使者。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要为大。

然后约翰有所领悟了。他看见这个举动,听见耶稣的话,就明白自己作错了事。他实际上是说,我作了傻事,有一个人奉你的名作事,我因为他不是同我们一起的而禁止他。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他也许不是跟从我们的,他的口音也许和你的口音不一样,他的方法也许和你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他是奉基督的名赶鬼,就不要禁止他。他若不是敌挡你的,就是帮助你的。

路加就这样以这个故事,结束了我们的主一生事工的最中心阶段。

路加福音9:51-62

现在我们要开始看路加福音的第三,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跟随着我们的主,经历祂在世生活的最后六个月,迈向十字架,并且跨越过十字架,直到看见祂在复活的大能和荣耀中。如此我们将看到祂开始完成那救赎的工作,这位完全的人将透过救赎的工作,使众子得以完全,并且将他们带入荣耀里。

本段经文启示了祂的态度,也就是祂在这一个阶段中一直持守的态度,另外还有一些对于所牵涉的原则之说明。

1·51节是有关祂的态度之启示;
2·52-62节是原则的说明。

先从51节开始。“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有一个版本的旁注说,希腊文的原意是“日子满了”。这是正确的,它的意思不是说日子临近了,而是说日子已经到了。英王钦定译本的翻译,比修正译本更能正确地表达希腊原文的意思。摩法特博士(Dr. Moffatt)也采用了同样的翻译:“耶稣被提升的日子现今到期了。”这真是绝佳的翻译!因为“被提升”一词把希腊文原来的analepsis翻得恰到好处。

我们停下来讨论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应该先弄明白这话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主复活以后的升天,其实此处根本不是指祂的升天。祂升天的时机尚未来到。距离祂钉十字架也还有六个月的时间。那么路加说祂被提升是甚么意思呢?那不是指祂复活以后的升天,而是指祂的变像。祂改变像貌的时期已经到了。这个analepsis在新约中仅出现这一次。七十译本里提到以利亚的被提时也用到这个字。现在祂借着改变像貌被提升的时机到了。

我们要在这样的了解上继续讨论。我们的主在山上时,很自然地到了一个终点,也就是祂无瑕疵生命的完结点。如果祂在世上的使命,仅仅是过一个完全人的生活,向人类启示一个完全的理想的话,祂就不必再从山上下来。祂在那里变了像貌,祂预定的时期已经到了。但是祂没有被提上去。“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祂已经实现了当初神说,“我们要……造人”时的理想,已经完成了祂在世上暂时的、试验性的工作,祂可以被提上去了,但是祂却“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这句话启示了基督对一件尚未完成之事的态度、心意和意志,以及祂那神圣的性格。

祂面向着甚么目标?乃是耶路撒冷。祂如何看待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对祂有何意义?路加在13:34说,

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这就是祂对耶路撒冷的看法,祂看到了耶路撒冷对祂的敌意。耶路撒冷在权柄、政治各方面,都与祂敌对。祂已经告诉祂的门徒,祂“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地方官,祭司长──宗教领袖,和文士──道德官长所杀。整个城巿的当权者都与祂为敌,而百姓也附和着他们的官长。祂知道这一切,但祂仍定意,面向充满敌意的耶路撒冷而去。

祂只看到耶路撒冷这一面吗?祂在21:20,24说,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他成荒场的日子近了……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这就是祂所看到的耶路撒冷。祂在13:35还说,“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21:20说,“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他成荒场的日子近了。”

因此,祂看到的耶路撒冷,是一个怀着敌意,并且将要毁灭的城巿。那不是比喻中的毁灭,而是实际的毁灭。祂看见了将在一世纪之内发生的事,这城将要被兵围困,罗马大军横扫而过,街道上血流成河。祂看见了将要发生的事。祂定意向那怀着敌意、将要灭亡的耶路撒冷而去。

祂所见到的耶路撒冷就是这些吗?不!约翰在拔摩岛上看见耶路撒冷,“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启21:2)。耶稣远比约翰早看到这个异象,祂预见了耶路撒冷的重建。祂看见了从天而降的耶路撒冷。“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虽然耶路撒冷充满敌意,即将灭亡,但是祂的眼光超越了这一切因为敌对祂而引起的黑暗,灭亡,腐败和苦难。祂看到了耶路撒冷的重建。祂看见了痛苦后面的胜利,看见了表面的挫败后面的得胜。

我们从主的这个态度,看到了祂完美的人性和祂的神性完全契合了。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论到我们主这个人的那一段经文中,他提到祂主要的神性时说,“反倒虚己。”然后他论到祂那完美的人性,他说,“就自己卑微。”注意这个过程。“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这是完全在神性之内的行动。然后他说到结果,“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那是指甚么时候?祂出生的时候吗?不!那时祂只是一个婴儿。祂十二岁的时候吗?不!那时祂只是一个少年。祂三十岁的时候吗?不!祂那时是个成熟的人。一直到祂在山上变像时,祂才有了“人的样式”。祂在那时实现了神对于人性,对于人的功能所抱的最完美的理想。那时,祂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如此我们看见那个完美的人,和神一起行动了。在神的行动(反倒自己),和人的行动(自己卑微),二者中间有着完美的和谐。祂被提升的时刻到了,祂却定意而向那敌对、毁灭、并要重建的耶路撒冷,祂要去,使神的众子完全,并将他们带入荣耀中。

路加启示了主的这种态度之后,又举出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原则的应用。

1·紧接在祂下山之后发生的,祂定意面向耶路撒冷而去,却被一个撒玛利亚的村庄所拒绝。
2·雅各和约翰的反应。
3·主对他们的反应所说的话。

这些都记载在52-56节中。57-62节记载了三个人。路加不是严格地按着时间先后记述的。显然这里他为了加以说明,而选择三个小事件作例子。

首先,是紧接着发生的撒玛利亚事件。祂“打发使者在祂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祂预备”。撒玛利亚人看见祂面向耶路撒冷去,就不接待祂。雅各和约翰真是地道的“半尼基”,是雷子,他们立刻说,“主阿,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

有些古卷没有55节下半节和56节上半节这段话。有些近代的译本也把这段话略去。我不赞成这样作。法拉尔(Canon Farrar)有如下的评论:

我们简直不可能怀疑被省略的这段经文之真实性,因为这段话的精神,完全符合了基督的精神。我们不可能相信,路加写了“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之后,就停顿在那里,没有继续记下耶稣所说的话。

这两个门徒的反应十分自然。但祂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祂的门徒一片忠心,往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去;当撒玛利亚人不接待祂时,他们也是一片忠心,想要用火烧毁撒玛利亚。但是,这种忠心与主的灵不相符合,也与主的方法不相符合。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热切地想使神得荣耀,结果却反而失去了与神的交通。这种错误的忠心,使摩西不得进入应许之地。当他看见百姓喧嚷叫喊,吵着要水喝的时候,他的嘴唇就吐出了卤莽的话。他显出了愤怒,就用杖击打盘石,神因此不许他进入应许之地。

那么,真正的灵应该是甚么?耶稣怎么作?他们“就往别的村庄去了”。

若是出于忠心,而用火烧毁这城,结果就表现出一种与十字架相抵触的灵。祂当时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那足以启示祂的灵和祂的态度。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就是这样不开口。祂受人辱骂,从不还口。那就是十字架的灵。那种要求从天降火烧死拒绝耶稣之人的灵,不是十字架的灵,它里面缺乏十字架的原则。我们是否也像约翰、雅各一样,满怀忠诚,想要用火毁灭别人?我们的忠心若缺乏正确的精神,就会使我们与耶稣基督的交通断绝。与基督有交通,意思就是一路走向加略山,背负一切的羞耻、辱骂,而不愤怒,也没有任何欲望想要求神降火焚烧。

再来看另外三个事件。在耶稣的事工中有三种类型的人,他们被耶稣所吸引,想要对祂效忠,想要归在祂名下,想要事奉祂。他们或提出建议,或道出他们的困难。

1·第一个类型的人是被祂所吸引的人。
2·第二个是被祂呼召与祂建立特定而明确之关系的人。
3·第三个是想要事奉祂,但又延迟服事的人。

被主所吸引的人

第一个人来到祂面前,“对耶稣说,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

这句话多么辉煌可观!我们千万不要用不敬的言词来论断这个人。他流露了伟大的感情。至少这个人对基督存着爱慕之心,表达出来就是一片忠诚。许多解经家批评这个人,认为他太冲动了。冲动有甚么不好?我倒喜欢也这一点。今日教会就缺乏这种冲动的人,缺乏胆敢对耶稣说这样话的人。

主对他说甚么?我不太关心主回答的内容,我注意的是祂如何回答。祂望着那人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祂实际上是说,你若要跟从我,要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分担我对世界的态度,也就是要远离一切阻拦我走向耶路撒冷的事物。

过去几年来,我一直以为主说这句话时,语调中含着几许忧伤。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相信祂说这话时心中满是欢喜。祂说,没有一件事能困住我,阻拦我走向耶路撒冷。人子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牵挂,足以拦阻祂走向那对祂充满敌意,却又注定要被毁灭,然后要再被重造成为神的城市之耶路撒冷。下一次你若引用耶稣这句话时,不要同情祂,祂不需要你的同情。如果你有一个家庭绊住你,使你不肯回应神要你出来站在世界更高之处的呼召,可怜的倒是你自己。这是一个原则。如果神在你人生的旅程中,要你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和祂一起走向十字架,你却已经在某地生根,不肯移动的话,可怜的倒是你。这是第一个条件,要脱离一切拦阻你走向神最终旨意的事物。

被主呼召的人

接下去,耶稣对另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马太告诉我们,这人已经是一个门徒,所以主呼召他,不是要他成为祂的门徒,而是要他加入祂的事工。他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我们最好先弄清楚他说这话的含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几年前我有机会和斯密特亚当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一同旅行。他告诉我,他有一次去巴勒斯坦,他想脱离人惯常走的路线,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地区,他需要找一个向导。他有一个年轻朋友,是阿拉伯的一个酋长,他试着说服这个年经人作他的向导,但被拒绝了。他正跟年轻人交谈时,酋长的父亲,一位强壮矍铄,年高德劭的老年人正坐在帐棚门口。那位年轻的阿拉伯人对斯密特说,“先生,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他的父亲并没有死,他这样说是表达他对父亲的忠心。他的意思是,只要他父亲活着,他就不可以远游他方。那个人对耶稣说这话的意思也是如此。他是说,我愿意跟从你,但是我有家庭的责任绊住我。我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我不能离开。我必须留在家里,直等到父亲去世,我才能作那伟大的探险。主的话迅速、尖锐而明确,响彻了无数个世纪。“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祂是甚么意思?请记住,祂已经呼召了那个人。那个人一定具有一些特别的条件,祂才会要那个人立刻跟从祂。因此祂命令他,必须放弃他最亲密、最高的属性的牵累。基督的呼召,超越世上最高、最美的责任。那就是十字架。基督已经将祂那惊人的事业,就是传神国的事业照明在他面前,这个事业有一个要求,就是当世界的牵累与主的呼召相冲突时,他必须放弃世界的牵累。

想要事奉主,但又延迟的人

最后一个例子,是又有一个人对主说,“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你已经吸引了我,你的一切目标吸引着我,我愿意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家里的人。

基督如何回答?祂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再一次,祂的回答好像刀锋一样锐利、明确。同样是十字架的原则。人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对主忠诚,不容任何事情拦阻人的忠心。

总结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找到祂的三重命令。当祂要我与祂一同前进时,我就当放弃一切妨碍我前进、将我往回拉的事物。当世界上最高层次的爱和义务,与我对祂的忠诚互相冲突时,我就当选择走祂的道路,作祂的工。让死人去埋葬他们自己的死人吧!当我手扶着犁向后看的时候,我就不配进神的国。

仔细观察我们的主在这里所命令的一切事,祂自己都已经作到了。祂面向耶路撒冷,这个事实就足以诠释祂对那些人所提出的要求。

第一个命令

祂自己证明了第一个命令。你若要跟从我,不妨看看我所走的道路。狐狸有泂,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连枕头的地方郄没有。没有任何事,能片刻阻挠祂前进。

第二个命令

让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任何世上的牵累,若与迈向十字架的旨意和热诚相冲突的话,就将它抛弃吧!这正是祂的态度。有一次,祂的母亲马利亚在拿撒勒附近,听说祂传道太过劳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以为祂癫狂了,就长途跋涉去找祂,想要阻止祂。有人告诉祂,祂的母亲和兄弟在外面,想要见祂。祂却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虽然母亲与祂的亲属关系是如此甜蜜,美好,虽然她是出于母爱来拦阻祂,但祂还是将这一切抛置一旁。祂说,遵行神旨意,完成神旨意的人,和我的关系比我肉身的母亲更亲近。

第三个命令

“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我们把这段经文的第一节,和最后这一节并列:

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祂没有向后看。祂从不向后看。祂定意面向着前面走,直奔那敌对祂、注定要毁灭、要死亡之地。祂并且经过一切的痛苦,使神国得以降临。──《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