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最后的胜利 十六1~20
一 马可福音结尾的问题
这整章所涉及的不仅是耶稣的复活以及复活以后所发生的事,同时也是福音书的最终结尾。马可的结尾是新约学者们不断在讨论的问题。他们所提出的,只不过是一些可能性的论据而已。并不能给予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因此,下列的几点只是属于简单评述性质的。总括的说,马可福音可能有两个结尾。一个是所谓短的结尾,到十六8为止。另一个是所谓长的结尾,到十六20终止。长的结尾虽然在大部分希腊文的手抄本中都有记录,却没有出现在其中两部很重要的手抄本中。这就是著名的西乃山本以及梵蒂冈本。在教会历史最早肯定知道这段长的结尾存在的可能是爱任纽(Irenaeus,ca.130-200),基于文体以及语言和用字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段长的结尾不大可能出自马可的手笔。但是没有任何学者可以绝对肯定它书写的日期,有些学者认为这段长的结尾是在二世纪初或中叶被连接在马可福音的。至于这段经文为何会成为马可的结尾这个问题,学者们也持着不同的观点。其中被认为最普通,也最合理的论点,有下列两个。一、马可福音是不太可能在十六8终止的。因为这节结文说,当妇女们知道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他们就出来,从坟墓那里逃跑,又发抖、又惊奇,甚么也不告诉人,因为他们害怕。”这样的结尾与马太与路加太不相同了。很明显的不同点是这短的结尾根本没有记载耶稣所托付给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的使命,也没有见证耶稣复活以后升天的事。这一点的忽略,也跟马可马太两卷福音书激励信徒的目的不太一致。二、基于上面的论点,不少学者们相信马可是应该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尾。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合理。有些手抄本在十六8就结朿了。这种情形大概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有某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出现,使到马可写到十六8就突然终止写下去了。第二、马可的原稿是比十六8更长的。只是原来较长的一段不知何故遗失了。后来的人另外写了十六9~20这一段或其它的经文尝试补上去。目的是为了使福音书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尾。无论事实如何,这段长的结尾在教会历史中是已经占了一个很肯定的地位的。学者们虽然认为这段的文体以及用字不太像是出自马可的手笔,它的内容基本上可说与整部福音的神学思想一致。有关耶稣的复活以及复活以后的事,各部福音书都有详细的记载并且还有他们各别的特色。这一点只能说明耶稣的复活对初期教会的影响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见证门徒所经历的经验是何等的丰富。这些不同的记录,不但没有影响初期教会见证的可靠性,反而肯定了他们的价值。倘若初期教会有意虚构的话,各部福音书的记载应该是尽量取得一致性才对。
二 耶稣从死里复活 十六1~8
十六1
犹太人的安息日,是在星期六太阳下山后才结束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又可以正常自由活动了。这些妇女们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他们这样做,大概是想使耶稣的尸体保存得久一点。耶稣被安葬的事,很清楚地显示跟从耶稣的人,根本就不会期望他会从死里复活。福音书就是那么忠实地把实况记述下来。
十六2~3
妇女们清早的行动,表示她们心中迫切,以及她们对这件事的重视。对葬礼这一类事物,在细节上的关注,可说是东方妇女们的特征。在另一方面,这些人到了墓前才想起要移开石头的必要,这一点只能说明她们当时心中迫切,在匆忙间根本就忘了事先要安排人搬动石头这件事。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当耶稣的身体被约瑟放在洞内的时候,这些妇人也许只看见一块石头挡住墓口,却没有注意到这石头原来是那么大的一块。
十六4
石头已经辊开了 有关墓口的大石块被辊开的事,不仅对这些妇女们当时是个谜,甚至对今日怀疑耶稣复活的人来说,仍旧是一个关键性的大问题。马太的见证也许可以帮助解答难题的一部分,按照马太的记述(二十七62~66),耶稣的墓口不只被一块大石头封住了,同时还有一群罗马的兵丁在看守着。这是因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担心耶稣的门徒会暗中来“偷尸”,然后虚构耶稣复活的事。他们因此要求巡抚彼拉多派兵丁来看守坟墓。马太最后记述大石块被辊开这件事是一件神迹(二十八2~4)。
十六5
少年人 马太进一步地指明这位少年人实际上是一位天使(二十八2),不少人未经慎重的思考便否认了天使存在的真实性。这基本上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
按照圣经的见证,天使是属于灵界事物领域的。因此,这些事是不能单凭着一般的感官经验去决定它的是非或真假。虽然有不少事物是可以藉着一般的理性去辨别和判决的。但是,人的理性也有它的领域和局限。因此,一般的理性不能了解甚至是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尤其是宗教信仰这一类的事物,并非表示这些事物是反理性或是不真实的。死人复活的问题,就属于这一类的事物。它本身就充满着一般理性不可思议的奇妙和神秘性。不然的话,它就没有甚么神迹可言了。神迹如果只限制在它是真或假这个问题上讨论的话,将不会有任何令人满意的结论。因为神迹本身在观念上还涉及一个更基要的问题,那就是 神的存在问题。假设 神的存在被接受的话,又倘若人深信这奇妙又伟大的宇宙是 神创造的话,这同样的一位 神可以施行神迹,便不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了。
十六6
这位少年人或是天使,向妇人们宣告耶稣复活的消息时,特别强调坟墓是空的,因为耶稣的身体已经不在那里了。这一点也是马太和其它福音书所注重的。换句话说,福音书所要绝对清楚见证的,是耶稣整个人的复活,包括肉身复活。这一点的绝对重要性,可以从下列两个角度来看。一、当耶稣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很具体的道成肉身,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人物(约一14),他的复活也是同样具体的。因此,耶稣的门徒从他复活那天开始,就见证那一个曾经安葬他的坟墓现在已经是空的。二、基督教的复活观与希腊哲学或一些东方宗教的灵魂不灭或精神不死很不相同。因为其它的只是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而已,却没有相信整个人,包括肉身复活的宗教观念。怀疑或是不信复活的人曾经尝试用不同的理论去推翻空的坟墓这个史实。其中最主要的说法是:耶稣的跟从者暗中将他的尸体搬走了,结果虚构一些故事来宣告耶稣复活的信念。这个理论可以从下列几点来回答。一、耶稣的跟从者,包括那十一个门徒在内,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已经成为绝望的一群人。他们根本就不会期望耶稣会复活,除了三几位妇人之外,那些曾经跟从过耶稣的人,甚至连接近耶稣的勇气都没有。二、当然在某种情况之下,可能真是有人会虚构一些故事让人去相信的。表面上看起来,耶稣的跟从者也可能会这样做。问题是,他们为了甚么这样自欺欺人呢?他们虚构耶稣复活这个神奇故事的动机何在?他们这种行动有甚么真正的利益呢?当然,人的确可能会为了某一些利益或暂时的好处去欺骗他人。但是,仔细的分析之下,就会发现,倘若跟从耶稣的人真是虚构故事的话,一点好处或利益都没有。因为当他们宣告和见证耶稣复活这一件事的时候,只有不断面对犹太人的敌视和各种的逼害。不久以后,从公元六十四年开始,罗马政权便不断逼害信徒了。不少信徒也因为见证耶稣复活的福音而招来杀身之祸。这一些事实不只是教会历史,也是犹太以及罗马历史可以证实的。历代以来,那些做见证的人,为何愿意付上最大的生命代价去宣告和持守他们的信仰?只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可能性,那就是:“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四20)。如果私底下搬走耶稣尸体的,不是他的跟从者,也许只有其它三个可能性:一、是反对耶稣的犹太人所干的。若是这样,事情就很简单了。当门徒在宣告耶稣复活的时候,这些敌对的犹太人只需要把耶稣的尸礼搬出来或是证实这尸体是他们搬走的,则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但事实上并不是那样。二、是罗马人,包括彼拉多和兵丁这些人干的。若是这样,情形也跟上面例子一样简单。因为罗马人也非常不满初期教会在宣告耶稣复活这件事上所造成的混乱以及治安问题。可见上列两个可能性都不能成立。不但如此,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二十七62~66),正是因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怕耶稣的门徒会将尸体拿去。结果虚造复活的故事,他们就特别请求彼拉多派兵丁驻守坟墓,以防万一。三、神迹是唯一的可能性。倘若真是有任何人搬走耶稣的尸体,使到坟墓成为空的话,这位神秘的行动者便是 神自己了!换句话说, 神施行神迹,叫耶稣从死里复活。
十六7
彼得在这里很显然是占有特殊的地位,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很合理的事。因为在耶稣的整个受难过程中,在信仰上遭受最大打击以及最富有失败和罪疚感的,恐怕就是彼得了。彼得这位门徒中的“发言人”曾经三次公开不认主。耶稣在复活以后便立即重新坚定彼得这位失败者的信心,的确是很合乎情理的(参阅约二十一章)。耶稣在另一处甚至吩咐彼得说:“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2)。在未受难以前,耶稣曾经预告说,他复活以后会在门徒以先往加利利去的事(可十四28)。这预言现在已经应验了。
那些忠心跟随耶稣的妇人们,不仅在耶稣受害和埋葬这些事上扮演显著的地位,她们也是最早领受有关耶稣复活这个伟大信息的一群。这种特殊的情况,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犹太社会中显得格外有意义。这一点也直接或间接地加强了这些见证的可靠性。当时犹太妇女在社会中被轻视的情况,可以从下列两个例子中表明:一、犹太的男人在早祷的时候例常这么说:“宇宙的君王,我的主,我的 神啊!你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你没有把我造成一个女人”。二、“宁可把律法书拿去烧掉都不愿将它交给女人”。
十六8
作者马可并没有在这里过分渲染妇女们当时发现耶稣复活以后的反应。马可只是很自然地作一个简单和诚实的记述。
甚么都不告诉人 这一句话只是说明这些妇女们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已。因为他们当时的确是太害怕了。事实上,当他们惊惶过后,这个好消息很快地被传出去了。
三 门徒不信复活的见证 十六9~14
十六9
耶稣在七日的第一日,也就是星期日,从死里复活的事,作者已经在上段的经文清楚地记述过了。既是这样,十六章九节,这一节的经文与上一段的联系,的确是不太自然。在上一段的经文中(十五40~47),抹大拉的马利亚不过是好几位妇女中的一位而已。但是这一节经文却特别强调耶稣复活后最先向她显现这件事。
十六10
福音书无意把跟从耶稣的人描绘成信心特别刚强的人。相反的,信心不足,精神沮丧,为耶稣的死而哀恸哭泣,正是这些跟随者当时的真实写照。
十六11
耶稣的忠心跟从者这种反应,表面上似乎叫人难以置信,但是事实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跟本就没有期望耶稣复活这件事发生。耶稣昔日对这件事的预言,他们在当时是没有能力领会的。在整段长的结尾中,作者似乎有意在强调门徒不信耶稣复活这个事实(十六11,13~14)。
十六12~13
两个人 很可能就是路加所记述从耶路撒冷往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个门徒(二十四13~25),这两个门徒,起先在路上和耶稣交谈的时候,根本就认不出耶稣的身分来(二十四17~26),一直等到耶稣当晚与他们用餐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才开始明亮,结果认出耶稣本来的面目(二十四31)。这事以后,他们便立即赶回耶路撒冷去,向十一个门徒见证他们的经历。
十六14
十一个门徒这种刚硬不信的心,也是其它福音书的共同见证(太二十八17;路二十四36~49;约二十19~23)。耶稣在此特别责备门徒不信那些首先看见他复活的人的见证。这些首先见证的人,当然包括清早便到坟墓去的那几位妇女。
四 普世宣道使命的委托 十六15~20
十六15~16
耶稣在此吩咐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这个“大使命”基本上跟马太(二十八18~20)所记载的一样。不同的是马可在这里把信和洗礼比较明显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新约圣经中,一般上比较明显强调的是人对福音的信靠。但是人的信与洗礼是不能分开的。使徒行传在见证初期教会的信仰和生活的时候就多次清楚记载那些信了耶稣福音的人,是“立即”接受洗礼的(二41,八38,十48,十六15、33)。这种情形,从五旬节圣灵降临那天开始便是如此。因此,对初期教会来说,信而不洗的情形是很难想象的。“我信了耶稣,但是没有受洗,会得救吗?”这一类的问题,可以说不是初期教会的问题,而是今天一些人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人将信与洗清楚分割了的缘故。这种分割是人为的,是完全不合乎圣经的教训和见证的。在耶稣升天以后第一次公开性的宣道聚会中,彼得和其余的门徒,不仅紧紧地把信和洗礼连在一起,也将人领受圣灵的经验看成是一个人重生得救完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徒二38)。马可在此很肯定地说:不信的必然定罪。使徒约翰进一步地警告说:“不信的人,罪已定了,因为他不信 神独生子的名”(三18)。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起初所犯的,基本上也是一个不信 神的罪(创三1~6)。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以及群众,也是因为不信才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十六17~18
有些学者怀疑这两节经文的可靠性,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预言和神迹是可能发生的。这一种怀疑态度在逻辑上不一定很正确。因为纵使学者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一段经文是出自作者马可的手笔,不相信这一段经文的内容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实,除了喝了甚么毒物也不受害这种奇怪的预言没有具体的例子为证以外,其余的都可说是在初期教会应验了。使徒行传就充满着这些例子。事实就算如此,读经的人仍旧必须清楚认识一件事,这就是在初期教会以及历代忠实的宣道工作上,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福音信息,是比任何神迹奇事都重要的。尽管这些神迹奇事都可能是真的,正如这段经文所表明的一样,福音的广传必须占首要的地位(十五节)。其它的各类神迹只不过是随着福音而已。目的是帮助证实福音的真实性。福音和神迹两者的先后秩序,以及这两者个别的重要性,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十六19
耶稣复活以后不久就升天了。其它的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也共同见证这一件事。经文在此并没有说明耶稣在升天之前和门徒所说的究竟是甚么话。路加和使徒行传却比较详细记载这一点。这些话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天国和圣灵降临的事(路二十四44~49;徒一1~8)。
坐在 神的右边 主要是指耶稣分享 神的尊贵地位以及权柄而言。这个思想的背景很可能是诗一一○1等旧约经文。
十六20
这节经文可说是初期教会宣道工作一个最简单的描写和总结。主与他们同工是特别说明他们工作的能力是从主耶稣基督那里来的。使徒行传特别强调这是门徒的首要任务,神迹只是随着他们传福音的工作而来的,目的是要证实他们所传的道是真实的。──《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