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内容纲要
【仆人救主虽被人弃绝仍施怜悯】
一、祂被自己家乡的人厌弃(1~6节)
二、差遣十二门徒出去寻找愿意接待的人(7~13节)
三、祂的先锋施洗约翰被希律杀害(14~29节)
四、怜悯没有牧人的羊──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30~44节)
五、怜悯逆风中摇橹甚苦的门徒──在海面上行走(45~52节)
六、怜悯有病的人──在革尼撒勒地方医治病人(53~56节)
贰、逐节详解
【可六1】“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祂。”
﹝文意批注﹞“来到自己的家乡,”就是来到加利利的拿撒勒(太二22~23;路四16)。
﹝灵意批注﹞主自己家乡的人,在此代表不信的犹太人。
【可六2】“到了安息日,祂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祂的是甚么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文意批注﹞“众人听见,就甚希奇,”原文指他们强烈地感到奇异或吃惊。
“智慧,”指祂所说的话;“异能,”指祂所作的事。他们希奇祂所说和所作的,是因为和他们从前所认识的那个‘人’不同。
【可六3】“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么?祂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么?’他们就厌弃祂(厌弃祂原文作因祂跌倒)。”
﹝文意批注﹞“这不是那木匠么?”这句话含有奚落意味,意思是说:‘祂岂不是一个普通用手劳力的工人,像我们一样吗?’
祂原是‘木匠的儿子’(参太十三55),可能是在约瑟死后,祂身为长兄,为了维持家计,作过木匠。
“马利亚的儿子,”可见此时约瑟已经死了,才单提马利亚的名字。
“他们就厌弃祂,”这意思是说,他们因为认得祂的肉身,觉得没有理由相信祂与他们不同,更不相信祂是神所特别膏立的。
﹝灵意批注﹞“这不是那木匠么?”‘木匠’建造房屋;主耶稣是教会的建造者(参太十六18)。
﹝话中之光﹞(一)他们因为认得祂的出身,所以轻看主耶稣,这也是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基督’最大的原因。
(二)我们不可凭着外貌认人(林后五16),以免因此而失去领受神祝福的机会。
(三)我们对带领我们的人,以及所有的弟兄姊妹,只该注意他们身上神的恩典,和所给我们属灵的帮助,而不该去注意他们本身的缺点和毛病。
【可六4】“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文意批注﹞“大凡先知,”‘先知’是指为神说话的人。
﹝话中之光﹞(一)凡不因主跌倒的,就有福了(太十一6)。
(二)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当以为配受加倍的尊敬(提前五17)。但我们若凭外貌来认识主的仆人,就会拦阻我们更多领受主的话语。
【可六5】“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甚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文意批注﹞“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甚么异能,”这不是因祂在拿撒勒没有能力行神迹,乃是因祂不愿在这种不信的气氛中行神迹。
他们因为凭外貌来认主,结果就不信主;又因为不信主,结果就不能得着主恩典的作为。
﹝话中之光﹞(一)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十一6)。
(二)许多人因为不信,就阻挡了神的大能;信心是我们经历神大能的先决条件。
(三)神施恩的原则是按照人信心的大小;我们的信心小,就会限制主的作为。
【可六6】“祂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话中之光﹞(一)不信主的人诧异基督徒为何信主,以为我们是迷信;其实真正令人诧异的是他们的不信,因为没有理由不信。
(二)主耶稣并没有因为祂家乡的人不信就停止工作;信徒传扬福音,也不可因为人们拒绝相信而灰心丧志。
【可六7】“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
﹝文意批注﹞“门徒,”指那些跟随主、接受主严格训练和管教的人。
“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两个两个出去的用意,不仅因为两个人作见证更具可信性(参申十七6),也为了在这段训练期间,让他们可以彼此扶助。
﹝话中之光﹞(一)主的工人是出于主的选召,不是出于自愿的;也只有受过主严格训练和管教的“门徒”,才配蒙主差遣去作祂的工。
(二)“十二”是永远且完全的数目字;主耶稣要把这十二个门徒作成一个完全的见证和榜样,并以他们为神永世建造的根基(参启廿一14)。
(三)主差遣门徒,都是两两成对;这说出我们事奉主,必须和别的弟兄姊妹互相配搭,彼此帮助,而不宜单独行动。
(四)“耶稣叫了”就必然会“给他们权柄”。这说出主所呼召的,祂必负责赐给足够的能力;主的呼召与托付,从不超过祂恩典的备办。
(五)权柄是为著作主工的;只有肯接受主差遣的人,才配得着权柄。
(六)事奉中属灵的权能,乃由于主的托付。主没有托付的,就不会有属灵的权能,自然也不会有真实属灵的果效。
(七)教会中属灵权柄的用处有二:一是用来对付神的仇敌撒但和牠的手下;二是用来给人在属灵生命上的帮助,使人的灵命得以健全成长。
(八)主耶稣来到地上,不是要得着一个所谓基督教的工作,乃是要得着一班人,把祂自己先作到他们的里面,再由他们彰显在人群中间。
【可六8】“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甚么都不要带;”
﹝文意批注﹞“带”(含有特地添置与获取之意);“口袋”置放食物的袋子;“腰袋,”外袍腰带的褶迭部份,作用有如现代衣服的口袋,可以置放财物。
﹝问题改正﹞这种不要随身携带钱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规定,到了主耶稣要被捉拿之前就取消了(参路廿二35~38),所以今天我们应用这段经文,只能取其精意,不能照字面遵从。一个主工人的生活原则是:不需要为自己预备甚么、打算甚么或考虑甚么,而要在自己身上证明神能养活我们,祂负我们一切的责任。
﹝话中之光﹞(一)为主作工,应当舍弃今生的享受,和对神之外的倚靠,所以主说不要带衣食和钱财;但是作工需要有属灵的权能──拐杖,和分别为圣的立场──鞋(参9节),所以主吩咐要带拐杖和鞋。
(二)主的工人要对神有信心,不倚靠无定的钱财,只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提前六17)。
(三)事奉主者不要被地上物质的享受所分心,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
(四)不管我们自己觉得多软弱,但我们是神的儿女,在世人中间我们是代表神的,所以我们的生活绝不能随便。
(五)主工人的生活应该是信心的生活,主没有动,我们就不敢自己动手预备甚么,为自己找出路。
【可六9】“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褂子。’”
﹝原文字义﹞“褂子”里衣;“鞋”凉鞋(原文复数词)。
﹝文意批注﹞主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九14),因此,主的工人奉差遣到神的子民中间作工,不必为日常生活作多余的预备。不过,主的工人对不信主的人应当一无所取(约参7)。
【可六10】“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到何处,进了人的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方。”
﹝话中之光﹞(一)我们与人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彼此和主的关系上。
(二)存心敬畏神的人,必然会敬重并接待神所差遣的人。
【可六11】“何处的人,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对他们作见证。’”
﹝背景批注﹞“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当法利赛人离开一个外邦地区时,通常作此象征性的动作,表示与外邦人的‘不洁’无分无关。
﹝文意批注﹞“对他们作见证,”意即‘作为对他们的警告’。
﹝灵意批注﹞“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意即对拒绝基督的人或地方,表示他们自作自受,将来的结局与自己无分无关(徒十三50~51)。
﹝话中之光﹞(一)我们与世人的关系,应当建立在要不要主的基础上,对于不要主的人,我们不可与他们维持属地的亲密关系。
(二)不可让变相的社会福利事业,来取代基督的福音;主所在意的是人们接不接受我们所传的福音,主并不太在意我们是否帮助人们改善其生活水平。
【可六12】“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
﹝文意批注﹞这是门徒奉主差遣出去传道的开始(参三14~15)。
【可六13】“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
﹝文意批注﹞“用油抹了许多病人,”古时橄榄油被犹太人广泛地用为药物(参赛一6;路十34;雅五14)。
【可六14】“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希律王听见了,就说:‘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了,所以这些异能由祂里面发出来。’”
﹝原文字义﹞“发出来”运行出来,发动显出。
﹝背景批注﹞“希律王,”是大希律(太二1)的四个儿子之一,又名希律安提帕,从主前四年至主后卅九年,统治加利利和比利亚(约但河东南部)。
﹝文意批注﹞“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了,”施洗约翰被关在监里并被杀的经过,就记在下文十七至廿八节。
﹝灵意批注﹞“希律王,”希律作王是罗马皇帝封他的,所以他是预表世界在属神的子民中间掌权。
﹝话中之光﹞(一)当主被祂自己家乡的人弃绝时,也就是神的子民不让神掌权之时,世界就取代了神的地位,在神的子民中间掌权。
(二)‘希律’是异教徒、政治家和罪人的典型人物,他代表不信的外邦人,乃根据别人的传言(“听见了”)来认识主耶稣。
(三)世人不认识基督,因为他们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后四4),而活在黑暗里面。
(四)异教徒迷信灵界的事,以为耶稣不过是许多行异能者之一(“异能由祂里面发出来”),并不认识祂是真神独一的儿子。
(五)单单行异能,仍不能叫人认识真神(参太七22~23)。
(六)希律误会主耶稣是施洗约翰复活了,这证明约翰真‘像’基督;他真是基督的见证人,无论是生、是死,都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显大,他‘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参腓一20~21)。
【可六15】“但别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正像先知中的一位。’”
﹝文意批注﹞‘先知’是奉神差遣向祂的子民传讲神的话的人;‘以利亚’是犹太人中最出名的先知。
【可六16】“希律听见,却说:‘是我所斩的约翰,他复活了。’”
﹝文意批注﹞可能希律因为杀害施洗约翰,良心不安,又因为迷信,而惧怕施洗约翰的鬼魂回来向他作祟。
【可六17】“先是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差人去拿住约翰,锁在监里;因为希律已经娶了那妇人。”
﹝背景批注﹞‘腓力’是希律的同父异母兄弟,又称希律腓力一世,他没有作王,住在罗马。‘希罗底’是大希律的孙女,先嫁给在罗马的叔父腓力,后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
﹝话中之光﹞(一)异教徒表面上看似敬畏有神奇能力的人(施洗约翰所代表的),实际上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三19)。所以无论是谁,若不能帮助他们来满足其欲望,反而在那里拦阻的,便要遭受其压制(“拿住约翰,锁在监里”)。
(二)希律代表罗马政权──当时在地上最主要的政治体系──满了邪恶、腐败和黑暗;政治家表面上是为民服务,但实际上往往把一己的利益置于人民之上,并利用权柄排除异己。
【可六18】“约翰曾对希律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
﹝原文字义﹞“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矩。
﹝背景批注﹞根据摩西的律法,若兄弟犹在,与兄弟的妻子结婚是属被禁之列(参利廿21)。
﹝话中之光﹞(一)新约的信徒虽然不再在律法的规条之下(西二20~21),但行事仍须循规蹈矩(西二5;林前十四40)。
(二)信徒行事不只讲究在人面前合理不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凡事酌量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参徒四19)。
【可六19】“于是希罗底怀恨他,想要杀他;只是不能;”
【可六20】“因为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听他讲论,就多照着行(多照着行有古卷作游移不定);并且乐意听他。”
【可六21】“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摆设筵席,请了大臣和千夫长,并加利利作首领的。”
﹝话中之光﹞(一)过生日是记念肉身生命的来源和开始,按灵意就是思念肉体;体贴肉体乃是与神为仇,其结果带来死亡(罗八6~7)。
(二)本节是圣经中惟一作生日之处,可见作生日不十分好,易出事情;因人的欢乐,罪最容易进来。
【可六22】“希罗底的女儿进来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欢喜;王就对女子说:‘你随意向我求甚么,我必给你。’”
﹝背景批注﹞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考证,“希罗底的女儿”的名字是撒罗米,她此时正值荳蔻年华,舞姿曼妙诱人;她后来嫁给统治北部地区的另一叔祖,就是希律腓力二世(腓力一世的同父异母兄弟)。
﹝话中之光﹞过‘生日’代表记念自己,高举自己;“跳舞”代表放纵肉体的情欲。人在这种光景之下,最容易作出自陷于错误之事──起誓,杀约翰(参24~27节)。
【可六23】“又对她起誓说:‘随你向我求甚么,就是我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
﹝原文字义﹞“起誓”用誓言提出,伴随着誓言(原文是两个字)。
﹝话中之光﹞(一)人“起誓”后就由不得自己。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不得自由(约八34)。
(二)俗云:‘得意忘形’;当人欢乐至极时,最容易失去自制。
(三)人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克制肉体,因为肉体不受约束。
【可六24】“她就出去,对她母亲说:‘我可以求甚么呢?’她母亲说:‘施洗约翰的头。’”
【可六25】“她就急忙进去见王,求他说:‘我愿王立时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我。’”
﹝文意批注﹞“盘子,”一种木制的扁平盘子,用来盛肉款客。
【可六26】“王就甚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辞。”
﹝话中之光﹞(一)人随肉体的情欲行事,第一个结果乃是“忧愁”──良心不安。
(二)信徒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林后七10)。
(三)希律因冒失开口而忧愁;说话一不小心,自己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被自己话语套住的人(“因他所起的誓”)。
(四)希律因爱面子(“又因同席的人”),就不顾天良(“忧愁”)。爱说大话的人,相当在意自己的面子;爱面子的人,常常一误再误。
【可六27】“随即差一个护卫兵,吩咐拿约翰的头来;护卫兵就去在监里斩了约翰,”
﹝话中之光﹞(一)希律原本对施洗约翰颇为敬重,并且因他的带领,对属灵的事也很有心(参20节),可惜只因一次的放纵,竟铸成大错,后悔莫及;这事对一切有心追求主的人,乃是一个鉴戒与警惕。我们千万不可因一时放松(宴乐)和狂傲(起誓),以致断送了属灵的前程,悔恨终身。
(二)思念肉体的就是死(罗八6)。希律杀主的见证人(约翰),就是与生命的主隔绝,其结果就是带进死亡(永远灭亡)。
(三)希律原先因怕百姓而不敢杀约翰(参太十四5),现在因放纵情欲而无所顾忌,可见情欲会使人失去理性。
【可六28】“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女子,女子就给她母亲。”
﹝话中之光﹞(一)一个女孩子端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交给她母亲,母女两人竟然若无其事!可见情欲也会使人胆大包天。
(二)这事说出希律娶希罗底,不单是因希律喜欢她,并且她也喜欢希律,两人一起犯下伤风败俗的事;又因遭施洗约翰责备,希罗底憎恨在心,伺机杀人灭口。希罗底十足显出一个蛇蝎女人的本相。
(三)信徒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洁(提前五22);一旦不小心,在别人的罪上有分,便容易和别人同心敌挡真道。
【可六29】“约翰的门徒听见了,就来把他的尸首领去,葬在坟墓里。”
﹝话中之光﹞‘埋葬尸首’意即掩盖受人亏待的证据;最没有用处的是望着尸首整天悲伤。
【可六30】“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祂。”
﹝原文字义﹞“使徒”使者,奉差遣的人。
﹝文意批注﹞“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这是本书中惟一使用‘使徒’一词之处;这里是指主耶稣所设立的十二门徒(参三14)。
﹝话中之光﹞(一)“一切所作的事”包括悲伤的事和喜乐的事;信徒悲伤时,自然会祈求主帮助,但在喜乐时,却容易忘记告诉主。
(二)“所传的道,全告诉祂。”门徒将向人说的话,也说给主听。凡我们‘不能’或‘不好’说给主听的道,最好也不要说给人听。
【可六31】“祂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
﹝话中之光﹞(一)殷勤作工固然要紧,但有时候也不可忽略去“歇一歇”;主并不喜欢我们劳累过度,而要我们有适当的休憩。
(二)主的话是说“你们来同我...去歇一歇”;与主同在的歇息,远胜过我们自己单独的歇息,不但使我们得着甜美的安息,并且使我们重新得力。
(三)我们事奉主,应该学习在百忙中,还能常常回到深处,与主同享安息。
(四)主和祂的门徒工作忙碌,“连吃憾也没有工夫”;是的,这地上到处都有属灵的需要,我们是否肯牺牲自己的享受和安逸,而去顾到别人的需要呢?
【可六32】“他们就坐船,暗暗的往旷野地方去。”
﹝文意批注﹞“暗暗的往旷野地方去,”就是在伯赛大城外的荒野(参路九10)。
﹝话中之光﹞“暗暗的往旷野地方去,”是为亲近神;我们也应当常有退到隐蔽之地去祷告的经历(参太六6)。
【可六33】“众人看见他们去,有许多认识他们的,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
【可六34】“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文意批注﹞“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本句出自民数记廿七章十七节,是在描写以色列的百姓没有神照顾的可怜光景。
﹝话中之光﹞(一)主自己虽然极其劳累(参31节),但因顾念人的需要,还是牺牲自己的歇息,起来殷勤应付;这说出事奉神,不是按时间‘上班’,乃是出于需要和负担。
(二)人虽弃绝主,但主始终对人以怜悯为怀。
(三)主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5~16)。
【可六35】“天已经晚了,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
﹝文意批注﹞“天已经晚了,”犹太人有两个傍晚,第一个傍晚是从下午三时开始,第二个则在下午六时日落之后开始:本节指第一个傍晚。
【可六36】“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甚么吃。’”
﹝话中之光﹞(一)时间是‘天已经晚’,地处荒郊‘野地’,“众人”的需要又是那般庞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会遭遇如此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进前来”告诉主,但不要自己出主意。
(二)“请叫众人散开,”就是叫众人离开主,我们也常有这种口吻;“自己买甚么吃,”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三)门徒建议“叫众人散开”,“自己买甚么吃”,乃因不认识丰满的基督,祂能应付人所有的需要;不认识主的人,总叫人靠自己。
【可六37】“耶稣回答说:‘你们给他们吃罢。’门徒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么?’”
﹝文意批注﹞“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么?”‘二十两银子’的原文是‘二百个得拿利(denarii)’,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一个得拿利(参太廿2),所以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赚得;门徒这话的意思是说,要喂饱这许多人,花费过于庞大。
﹝话中之光﹞(一)主说:“你们给他们吃罢!”主这话是要逼门徒们转向祂,而认识并经历这位满有怜悯和能力的主。
(二)“你们给他们吃罢!”主这话也表明门徒有东西可以给人吃,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主在供给众人之前,总是先供给亲近祂的人。
(三)叫人去‘自己买甚么吃’(36节),这是律法的原则,必须靠行为才得享受;“你们给他们吃罢!”这是恩典的原则,不须靠行为就得白白的享受。
(四)信徒若爱主,总得照顾并喂养主的小羊(约廿一15~17)。
【可六38】“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他们知道了,就说:‘五个饼,两条鱼。’”
﹝灵意批注﹞“五个饼、两条鱼,”一面象征信徒有限的自己,包括我们的能力、智慧、体力等;一面也象征我们从主所得有限的财物,和对基督死而复活之生命的经历。
﹝话中之光﹞(一)我们手中所有的,极其有限,似乎不足以应付眼前庞大的需要。
(二)信徒须认识自己的无有,才能转而信靠那‘使无变为有’的神(罗四17)。
【可六39】“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
﹝原文字义﹞“帮”宴会同席,酒会同伙;“坐”斜卧,斜靠。
﹝灵意批注﹞“坐在青草地上,”象征停止自己的挣扎努力,安息于主的脚前(参路十39)。
﹝话中之光﹞(一)信徒一同享受主,与单独一个人享受主不同,不但另有一番滋味,且往往更加丰盛。
(二)要享受主,必须先安静(“坐”)下来。
【可六40】“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
﹝原文字义﹞“排”园圃,花坛。
﹝文意批注﹞“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一排一排’的原文有‘一堆堆的花坛’的意思。众人井然有序的坐着,就像在绿茵上的一簇簇颜色鲜艳的花坛。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安排事物,条理分明,有秩有序;我们在事奉主的事上,也应当有妥善的安排。
(二)在教会中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十四40)。
【可六41】“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
﹝灵意批注﹞本节启示了我们能成为众人的祝福的程序:
1.“耶稣拿着,”表明将自己奉献给主。
2.“望着天祝福,”表明神是一切供应的源头,是祂赏给我们必要的属灵装备──包括恩赐、亮光、能力等。
3.“擘开饼,”象征十字架的对付与破碎。
本节也启示了传递祝福的步骤:
1.“耶稣拿着,”先交在主的手中。
2.“递给门徒,”经主祝福后递回给我们。
3.“摆在众人面前...分给众人,”与众人一同分享。
﹝话中之光﹞(一)我们手中所有的东西,在给别人之前,必须先让主“拿着”──奉献给主,才有属灵的价值。
(二)我们仅有的一点点东西,若保留在自己手中,就甚么也不是;但若奉献到主的手中,就要成为多人的祝福。
(三)问题不在乎我们手里有多少饼,问题乃在乎主在它上面有没有加上“祝福”;我们所不能应付的,主一加上祝福,就足够应付而且有余。
(四)饼若保守完好,就不能供应别人的需要;饼擘得越碎,就越使多人得着饱足。
(五)信徒若爱惜自己的魂生命,不肯被主擘开,就毫无功用可言。你若不愿意主把你擘开的话,你就不要把你放在主的手里。
(六)“递”字说出信徒不过是作主的管道,传递主的供应而已。
(七)门徒们传递出去(“摆在众人面前”),是根据从主接受进来(“递给门徒”);主先让我们经历祂的生命,然后我们才能将祂的生命供应给别人。
(八)我们每一次从主所得的经历,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我们不可将它埋没,而要学习与众人分享。
(九)我们不过是在主的手中作‘饼’;人家吃了饼,只谢谢‘给饼的人’──主,并不谢谢‘饼’──我们。在教会中的事奉与供应,一切都当归感谢和荣耀给主,不当归给我们。
【可六42】“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
﹝灵意批注﹞“他们都吃,”人人都可享受祂;“吃饱了,”能叫人饱足。
﹝话中之光﹞五饼二鱼何其有限,如果舍不得为主摆上,恐怕连自己都不够用;但一经献在主的手中,经主祝福,就会产生丰盈的后果。
【可六43】“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文意批注﹞“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食物乃神所赐,不可糟蹋浪费(参约六12)。
“篮子,”指犹太人随身携带,可挂在臂上用作盛载食物和杂物的器具。
﹝灵意批注﹞“碎饼碎鱼,”供应绰绰有余;“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十二’代表完满,祂的供应完满无缺。
﹝话中之光﹞(一)收拾零碎表明我们应当爱惜主的恩典,不可糟蹋,而应保存多余的恩典,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二)当我们学会将基督测不透的丰富供应给别人时,就要看见,我们自己所收回来的(“装满了十二个篮子”),要比所摆上的(‘五个饼、两条鱼’)多得多。
【可六44】“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
﹝背景批注﹞依照犹太人的规矩,在公共场合,不准妇女和小孩子与男人一同进食,因此妇孺另聚一处领受饼和鱼,人数不详。
﹝灵意批注﹞吃的人约有五千,‘五’在圣经中表征‘负责’,故本节象征主负责供应人一切的需要。
﹝话中之光﹞(一)无论我们的需要有多大,主都能应付,而且绰绰有余。
(二)别处圣经记载二十个饼只饱一百人(王下四42~44),七个饼几条小鱼饱四千人(太十五32~39);本处是饼最少,但吃饱的人最多,原因是此处的饼擘得碎。可见不在乎饼的多少,乃在乎擘得碎不碎,越碎就越能供应多人的需要。
【可六45】“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伯赛大去,等祂叫众人散开。”
﹝文意批注﹞“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这里的‘催’字意即‘激励’(参林后五14),所以本句也可解作‘主激励门徒上船’。
﹝灵意批注﹞“催门徒上船,”象征主的心意是要我们信徒活在教会中。
“先渡到那边,”意指信徒在地上不过是客旅,正在到天上更美家乡的旅途中(来十一13~16)。
﹝话中之光﹞(一)‘五饼二鱼的故事’说出: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了,使我们能享受祂的生命;‘渡到海那边的故事’说出:主作我们生命的享受,乃是为着成为我们行走天路的力量,正如以色列人吃逾越节的羊羔,也是为着行走出埃及的路,所以吃的时候,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参出十二11,42)。
(二)信徒得救了以后,就有一条道路要我们行走;基督徒一生最紧要的事,就是寻找主所命定的道路,并忠心的行走在其中。
【可六46】“祂既辞别了他们,就往山上去祷告。”
﹝灵意批注﹞“往山上去祷告,”象征主耶稣是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来四14),在神面前为我们代祷(来七25)。
﹝话中之光﹞(一)主留我们在世上,奔跑祂所分派给我们的道路,但我们并不孤单,因为祂在天上仍一直记念我们,为我们祷告。
(二)主的同在有明显的一面(13~21节),也有隐藏的一面(22~26节)。
(三)无论我们的事工有多忙,但总不能因此停止“祷告”;作神的工不能代替祷告,惟有与神亲近才能作好神的工。
(四)我们不但须要和众圣徒一起祷告追求(提后二22),也要常有“独自”安静祷告的时候。
【可六47】“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稣独自在岸上;”
﹝灵意批注﹞“到了晚上,”指从基督复活升天起,一直到祂再来为止,这世界乃是在一个长期的黑夜里。
“船在海中,”‘船’预表教会;‘海’预表这个世界。教会在地上,犹如船在海中。
﹝话中之光﹞(一)现在是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的时候了(罗十三12);我们在世上虽然感到四围都是黑暗,但是主这晨星即将显现。
(二)现今船仍在海中,并未靠岸,我们的旅程尚未到达终点;我们的永生和永死的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但是我们将来是得胜或失败,忠心到底或中途变节,端视我们现在如何奔跑。
【可六48】“看见门徒,因风不顺,摇橹甚苦;夜里约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们那里去,意思要走过他们去;”
﹝背景批注﹞根据罗马计时法,夜间共分四更:(1)晚间六时至九时;(2)晚间九时至半夜;(3)半夜至凌晨三时;(4)凌晨三时至六时。 ﹝文意批注﹞“夜里约有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时至六时。
“在海面上走,”这事显明主乃是万有的主宰,具有超越一切的权能(参诗八十九9;赛五十一10,15;耶卅一35)。
﹝灵意批注﹞‘海’象征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风浪’象征黑暗的权势在环境中所兴起的试探和难处。
﹝话中之光﹞(一)教会在地上,难免会遭受仇敌的攻击与拦阻。
(二)信徒在世上一帆风顺,并非正常,反而叫我们不能经历在主里面的平安(参约十六33)。
(三)信徒为主的缘故站住,就必定会遇到逆风。宁可“摇橹甚苦”,总比顺风飘流的好。顺风飘流用不着力气,但永远达不到目的地;我们爱世界也不必费力,却会叫我们退后跌倒。
(四)环境越是黑暗(“夜里约有四更天”)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遇见主(或说主来遇见我们)的时候。
(五)慕尔说:‘一个人要从神那里得着伟大成功的秘诀,乃在乎能坚持最末了的时刻(“夜里四更天”)’。
(六)复活升天的基督,超越过罪恶、死亡、世界、撒但,以及一切的难处(耶稣“就在海面上走”)。
(七)教会要从今世渡到永世去,而我们的主也正要来迎接我们。这一位为教会祷告、看顾教会的主,是走在风浪之上的主。祂远超一切执政的、掌权的,万有都在祂的脚下(弗一21~22)。
(八)主是按祂所命令门徒走的道路去找他们──“往他们那里去”;信徒若不是走在主所命定的道上,恐怕就要错过被提了。
(九)许多时候,我们在艰难之中,好像主并不看顾我们似的(“意思要走过他们去”),其实主的眼目一直在注视着我们,祂正在看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也关切我们的每一个难处。
(十)主虽独自在山上祷告(参46节),却未忘怀海中受苦的门徒,所以就来帮助他们;我们也不可单单顾到自己‘进入幔内’,享受与神甜美的交通,还得‘出到营外’(参来十三13),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六49】“但门徒看见祂在海面上走,以为是鬼怪,就喊叫起来;”
﹝话中之光﹞我们因着不够认识主,看见了主新奇的作为(“祂在海面上走”),就会害怕,甚至以为是出乎魔鬼的(“以为是鬼怪”)。所以不要因着传统的思想,老旧的观念,对前所未有的事骤下断语;但等主亲自说话表白(50节),一切就都清楚了。
【可六50】“因为他们都看见了祂,且甚惊慌。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文意批注﹞“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是我’直译是‘我是’,神的名字是‘我是那我是’(出三14原文);主耶稣一说‘我就是’,人就退后倒在地上(约十八4~5),因为祂就是神。
﹝话中之光﹞(一)信徒只要有主同在,就可以放心,不用惧怕。
(二)我们在一切逆境中,只要有主的话,就能够得着安慰。求主常赐给我们‘一句话’(太八8),就足够应付我们的需要。
(三)必须是与主有亲密的交通,熟悉祂的人,才能认识这个“是我”的声音,而得着安慰与鼓励,所以我们平时应当多亲近主。
【可六51】“于是到他们那里上了船,风就住了。他们心里十分惊奇。”
﹝话中之光﹞(一)只要有主在船上(教会中),一切的风浪就都要过去。
(二)主顾念我们这些奔走天路的旅客,常亲自来引领我们渡过难关。
【可六52】“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
﹝文意批注﹞“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他们若从分饼喂饱五千人的事,认识祂的身分,便不至于因祂在海面上行走和平静风浪而惊奇了。
“心里还是愚顽,”意即心窍未开,因此愚顽不信。
﹝话中之光﹞门徒‘惊奇’(参51节),是因为他们“心里还是愚顽”;凡对属灵的事心窍不够开启的,常会对主特别的带领感到惊奇,甚至见怪──‘以为是鬼怪’(参49节)。
【可六53】“既渡过去,来到革尼撒勒地方,就靠了岸。”
﹝原文字义﹞“革尼撒勒”王子的花园。
﹝文意批注﹞加利利海(太四18),又称革尼撒勒湖(路五1),故“革尼撒勒地方”或系指加利利海西北面的一片平原。
﹝灵意批注﹞“革尼撒勒地方,”预表神的乐园。本节象征当主再来时,要带领我们信徒进入千年国度。
【可六54】“一下船,众人认得是耶稣;”
﹝灵意批注﹞当主再来时,认识主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十一9);人人都要认识祂是‘耶和华救主’(“耶稣”的原文字义)。
【可六55】“就跑遍那一带地方,听见祂在何处,便将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里。”
【可六56】“凡耶稣所到的地方,或村中,或城里,或乡间,他们都将病人放在街市上,求耶稣只容他们摸祂的衣裳繸子;凡摸着的人,就都好了。”
﹝灵意批注﹞当主再来时,凡来到祂面前,凭信接触主(“凡摸着的人,就都好了”)的人,都要经历祂医治的权能(参太八16~17)。
叁、灵训要义
【马可第六章里的基督】
一、被人厌弃的基督(1~6节)
二、差人服事的基督(7~13节)
三、先锋蒙难的基督(14~29节)
四、满足人需要的基督(30~44节)
五、升天代祷的基督(45~46节)
六、拯救遭难信徒的基督(47~52节)
七、荣耀的基督(53~56节)
【人对主三种错误的认识】
一、主自己家乡的人凭过去的经历来认识祂,结果厌弃祂(1~6节)
二、希律凭人的传言来认识祂,结果误认祂是施洗约翰(14~16节)
三、门徒凭肉眼所看见的来认识祂,结果误认祂是鬼(47~49节)
【主的工人】
一、是主所选召并差遣的──耶稣叫了...来,差遣他们(7节上)
二、是主所装备的──赐给他们权柄(7节下)
三、主会安排供应他们生活上的一切需要(8~10节)
四、不与世人有任何属地的牵连(11节)
五、主要的使命──传道叫人悔改(12节)
六、工作必有果效(13节)
【希律的不安(14~29节)】
一、不安而求道(因为犯了罪)
二、求道又不安(因罪受责又不悔改)
三、不安又背道(杀了施洗约翰)
四、背道更不安(良心受控告)
【两个筵席的比较】
一、希律请客(21节)──耶稣分饼(41节)
二、地点:前者在王宫;后者在野地(35节)
三、对象:前者是请显贵(21节);后者是请贫苦
四、目的:前者为‘自己’的生日(21节);后者为别人
五、情况:前者并不是必要的;后者切合人的需要
六、后果:前者带来死亡(27节);后者带来生命
七、结局:前者悲惨(29节);后者丰盛有余(43节)
【三件属灵的预表】
一、主用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35~44节)──预表主为我们钉死,擘开了祂的身体,流出宝血(参约六48~58)。
二、门徒在船上,主往山上去祷告(45~46节)──预表主升天作大祭司,在神面前为地上的教会祷告(参来四14~16;七25)
三、船既渡到那边,主医治许多病人(53~56节)──预表主再来以后,要使许多人得到医治。
【五饼二鱼(41~43节)】
一、奉献给主──“耶稣拿着”
二、经过主的祝福──“望着天祝福”
三、被主十字架破碎──“擘开”
四、作主管道──“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
五、供应有始有终──“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
六、不可糟蹋主的恩典──“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
七、恩典丰满有余──“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主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一、门徒上船要渡到那边去(45节)──信徒在教会中遵照主的吩咐,一同奔走属天的路途,要从今世渡到永世里去
二、祂独自上山祷告(46节)──主现今在天上作大祭司,在神面前为我们代祷(来七25)
三、船在海中,因风不顺,摇橹甚苦(47~48节上)──教会在世界里遭受苦难与迫害;一面是撒但兴风作浪,要拦阻教会往前;一面也是主的命定,好叫我们更多经历并认识祂
四、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48节下)──主是在一切之上的主宰,祂即将再来迎接我们
五、门徒误认祂是鬼怪,蒙主启示安慰(49~50节)──现今乃是我们学习更多认识主的时候
六、一与主相遇,风就止住了(51节)──当主再来的时候,一切苦难都要成为过去
【千年国度的小影】
一、属主的人都来到神的乐园里──“来到革尼撒勒地方”(53节)
二、认识主的知识要充满遍地──“认得是耶稣”(54节)
三、享受主医治的权能──“有病的人...都好了”(55~5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