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完全的爱──
鲁益师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快满足,满足于一些转瞬即逝的事物,满足于一些物质﹑名声,以致没有动力去寻求那真实的满足。”刚刚过去的一连串奥运比赛,昨天圆满闭幕。奥运有很多教人感动的场面,特别是颁奖时,运动员手拿着金牌,望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徐徐上升,大多因而感动得留下眼泪,那种光荣的场面实在教人难以忘怀。然而,我们却要明白,这些光荣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多年前曾有一届奥运会在巴赛隆拿举行,当时美国有一艘游船载着游客前往观赛,当记者往船上采访时,发现船公司很有心思,在甲板上安排了一些运动表演娱宾;可能人们以为这些表演水平只属一般,故甲板上只有寥寥数字观众。当记者细心留意那名女运动员时,登时吓了一跳,原来这位表演者就是去届奥运曾夺得体操金牌的前苏联选手,后来投奔美国,由于无甚专长,生活很艰难,故答应船公司在夹板上做一些表演娱宾,谋取生计。记者在文章中写着:“天大的分别!昔日曾在运动场上斥风云,备受万众瞩目,得到无数欢呼﹑喝采﹑赞赏声;今日竟然沦落到在甲板表演,且只有寥寥数人旁观,这是何等大的转变。”人,很多时会得到很多光荣﹑奖励﹑赞赏,但这一切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因为人给予人的荣耀很快就会褪色。让我们更深体会到我们所寻求的,不是短瞬即逝的荣耀,乃是神所赐予我们永恒不变的荣耀和赞赏。因此让我们一同思想:如何才能做到不被世俗荣耀所吸引,以致不会失去最宝贵﹑真正有价值﹑从神而来的荣耀!(太五)谈到道德生活的义,而第六章则谈到信仰生活﹑宗教生活的义。在这两种义里面,都发觉犹太人在当中有偏差的情况出现。在犹太人心目中,宗教性的义有三种表达方式:施舍﹑祈祷﹑禁食。这三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敬虔操练和表现。然而,他们的偏差在于他们只着重外表。主耶稣提醒他们,要从他们的行为进到内心的动机里面。动机是非常重要,是神所鉴察的,不要单注重外在行为,要留意内心的动机是否为神所喜悦。主耶稣以此来与他们谈论信仰生活的操练应该有的态度。
(一)论施舍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六1)主耶稣提醒他们要小心﹑留心,不要将良善行在人面前,为要得到人的赏赐。然而,在(五16)曾提到:“你们的光要照在人前。”两者岂不是互助矛盾么?其实当中并没有矛盾,主耶稣只是针对人们容易犯的危机﹑陷阱。以畏缩为例,本来我们应将自己的美善表达出来,却碍于害怕遭人拒绝,而将自己隐藏;主耶稣提醒我们,要将我们的光放在人面,让人看见我们的良善。作为牧者,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关心一些有需要的人。在过程中,曾突然有一意念浮现在脑海里面,认为自己做得很不错,值得欣赏;然而那一刻,内心立即受到很大责备,让我醒觉到这是试探,提醒我在整个关顾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对方的需要里面,以对方得到满足为自己的满足,以对方得到好处为自己最终的满足,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我今天不断提醒自己要追求的方向,要专注在对方的需要上,而不是在自己的表现上。当时耶稣提出一些人的表现是教人难以接受的。“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六2)假冒为善的人,原来是指当时一些在台上做戏的人,他们只是做戏,目的是想人看到,藉此得着荣耀。由于当时许多犹太人都是很贫困的,故施舍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美德。在施舍的时候,他们会找人来吹喇叭,表面上是籍此呼吁一些有需要的人前来取金钱﹑物品;实则正好反映出人内心的邪恶,利用一种叫人得福的机会来抬高自己。主耶稣就责备他们,指他们施舍,完全是为了自己,故意要得人的荣耀。经上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意即已得了全数的﹑可以得,应该得的赏赐。当人要寻求“人”的荣耀时,神就让他得到,然而得到后,便再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得到“神”要给予他的荣耀﹑赏赐,这是何等大的损失。正如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就将长子名份让给雅各,轻视神的赏赐,而只满足于眼前益处。提到有关赏赐的问题,我曾认为若终日将赏赐挂在唇上,实在是很功利,好像是为了某些利益而行善,这不是好的动机。但逐渐发觉自己这样想有些错误,因为当我们不再去想神要给予我们的赏赐,我们就缺乏了一份渴慕,以致失却神要赐给我们的东西,就是将恩惠﹑赏赐赐给我们,是永远的;且是我们真实需要的。记得滕近辉牧师曾提及有关的教导:“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甚么呢?’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十九27-28)滕牧师指出我们这些跟随基督的,付代价跟从祂的人,是会得到荣耀的宝座作为赏赐。“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他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耶稣说:‘你要甚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么?’他们说:‘我们能。’”(廿20-22)作为母亲的,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盼望他们可以在将来荣耀的天国里面,有一尊贵位置。耶稣提醒他们是否明白自己在求甚么,表面上好像是求荣耀,但实际上是在求苦杯。《圣经》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愿意在地上为主受苦﹑愿意付出代价时,神要将荣耀的赏赐赐给他;这不是功利主义,而是属灵的上进心。因此我祈祷求神帮助我,施恩与我,使我愿意为你付出代价,以致我能得到更大的赏赐。“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十九30)凡事要坚持到底,不要始乱终弃。在跟从主的事上更是如此,纵然要付代价﹑劳苦的跟随主,也不退缩﹑后退。这是我给予自己的挑战,亦知道这是神所喜悦的。祂乐意我们清楚表达自己愿意得赏赐,我们不是说要凭自己功绩﹑功劳去得到赏赐;而是当我们努力﹑劳苦时,是向神表达出我们是乐意顺从祂的心意,渴慕祂的恩典和赏赐。记得有一次出席韩国一个名为“公元二千”的福音聚会。在一个偌大的会议中心举行,此会议中心是由一位女基督徒出钱出力所建成,盼望能藉此不断推广一些基督教教育工作,而她亦担任主席一职。于闭幕礼上,大家特预备了礼物﹑锦旗以向她致谢,但当被她知悉后,却悄然离开,并安排了她的一位助手代领。表面看来,她不够大方,然而我却感觉到她不愿接受一些人面前的荣耀。当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接受人的道谢,只是要小心,当我们接受赞赏时,内心若有骄傲,或常为此而沾沾自喜,这些赞赏会构成试探;故宁可放弃这些赞赏,以保存天父给你的赏赐。倘若因为要得着人的赞赏而失去神的荣耀,我就宁放弃那些赞赏﹑荣耀。诚如主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六3-4)提到在施舍时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做事时左手不知右手所作的,似乎没有可能。《圣经》显然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描写,强调左右手之间也可以互不知情,就是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无声无息的去作。有一次听到一位姊妹分享她的见证,她是为一些露宿者做义务工作的,例如帮助他们清理身体﹑衣服﹑头发等;对这些厌恶性工作,她仍甘之如饴,最重要的是她没以此来高举自己,反而明白到自己是何等卑微﹑渺少,故愿意去服侍在人眼中看为卑微的人。让我想到(路十七)提到的一位仆人,他虽然日间在田里辛苦工作,既牧羊又耕田,晚上回到家中,仍先为他主人预备好晚饭,然后才轮到自己吃;这位仆人会否为此而埋怨呢?不会,因他知道要按照主人所吩咐的,做妥一切。“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的。”(10)故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仆人,做得好是我们应分,并没有甚么可夸之处。同样,事奉亦是我们的本份,一切能作的都是出于神的恩典,没有甚么可夸之处。但另一方面,《圣经》提到当我们这样做时,纵使没有人知道,但神一定知道,祂在暗中察看,必然要报答你。弟兄姊妹,盼望我们在服侍神,行善作工的时候,内心有一种渴慕,就是:“神阿!让我们单单要得着你的赏赐和荣耀。”
(二)论祷告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六6)若说施舍是对人,祷告就是对神。是寻求神的脸,寻求神的怜悯。我们的内心要调准向神,调较我们的内心心灵。正如收听收音机要调较好频道,才能接收到声音。弟兄姊妹,在我们的生命中,要常常调较内心心灵。如何调较呢?就是藉着祷告,将心灵调准向神。祷告不单是你向神讲说话,同时更让你的心灵变得敏锐,使你能听到神要你听到的说话,明白祂对我们的心意。但这种祷告的追求﹑操练,隐藏着一些试探。因操练是有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自然会有评价。当我们达到目标后,可能不期然会产生骄傲。正如当时的法利赛人祈祷时告诉神,他不像那税吏,常常犯罪;反而每星期禁食两次,奉献十分之一;强调他们的属灵贡献。不知不觉落在骄傲的危机中。在寻求主的操练中,我们要很谨慎,要去隐藏自己,不要被背后的危机所吞噬。隐藏到一个地方,甚至连自己也隐藏掉。有一班弟兄姊妹一同参加一个营会,晚上有人建议大家一起操练通宵祈祷,结果一呼百应,而营内牧者对此事毫不知情。第二天清早,牧者见一班人从房间中走出来,就问他们发生甚么事?这班年青人很兴奋,其中一个更问牧师,难道不觉他们的脸发光么?牧师听后,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摩西在山上四十昼夜,与神同在,当他下山时脸上发光,但他自己是不知道的。”是的,真正的发光,是连自己也不知道,亦不需要知道,甚至要向自己隐藏着。因此摩西就拿出帕子遮脸,意昧着在我们的属灵的追求上要很小心。主告诉我们要暗中祷告:“你祷告的时候,要进入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6)在暗中祷告,才能帮助我们专一的对准天父,而不是寻求别人的欣赏。像《圣经》所责备的人,他们在会堂公开大声祈祷,在十字路口站着,举手望天,发出大声祷告;当有人经过,都会知道他正在祷告,因此而赞赏他。主耶稣提醒我们要在暗中﹑专一的对主祷告。在这时,你的父会知道,并主动的去祝福你。“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代下十六9)神的眼目是主动去看,去帮助那些向祂心存诚实的人,就是那些专一﹑依靠神的人,向他们显大能,施恩典。弟兄姊妹,让我们常常关上内心的门,单单看准我们的主来祷告,既不是为寻求别人的赞赏,也不是为寻求个人的满足,而是向准主。
(三)论禁食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六16)假冒为善的人,为了让别人知道他们禁食,故意拉长了脸,把脚步施慢,很辛苦的模样。主耶稣责备他们,他们既然故意叫人看见他们在禁食,故他们已得了他们应得的赏赐。如果施舍是对人,祷告是对神,那禁食就是要克制自己个人欲望的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的,要克制,免得自己的欲望被放纵。无论《新》﹑《旧》约经文,都提到禁食是神所喜悦,是神欢喜我们去追求的。这虽不是律法,却是一个属灵生命自然而有的追求,一个渴慕与神亲近的人所应有的追求。事实上我们香港的弟兄姊妹,已失落了这种操练!香港社会物质富裕,在食方面尤为讲究,有些人尝试去禁食,但却有不安的情绪出现;导致不安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很多时借助食物来抒缓自己的压力,帮助他们将恐惧﹑挂虑暂时放低。换言之,食物能帮助人将压力转移;当人禁食时,才明白到自己是何等依赖食物。因此之故,禁食亦可帮助我们重新反省:在我们的生命中,神才是我们唯一,且是最终的依赖,亦是我们生命的源头;重新肯定惟有神是我们的主。再者,在禁食时更能帮助克制自己一些欲望,一些不必要的欲望,更加谨慎自己。禁食的过程是一种很重要的操练,“操练”很多时被认为是一种敬虔的特征。因此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成为一种骄傲的机会;故主吩咐他们:“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17-18)。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已经足够,正如诗人说:“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诗廿八7)在内心深处不断向主表明我们所寻求的是主自己:“我所盼望的称赞是从你而来的。”弟兄姊妹,当我们看过以上三方面的追求后,让我们明白到:在人生信仰的追求上,我们要小心操练自己;在过程中,要小心所产生的试探。我们要渴慕﹑专注得到神所给予的赏赐,人的荣耀不能再吸引到我们。而有一天当我们去到主的面前时,我们可得着真正的赏赐和祝福。美国一位基督徒作家,写了一本书,提到他父亲是一位很敬虔的长者,常常积极的服侍神,敬畏神。当他在医院留弥之际,看见一个异象,其后苏醒时将此异象告诉其子,说时老泪纵横,异象中他被带到一个很光明的地方,看见一张很大,类似审判台的椅,后面坐着那位公义的神,手中拿着一份案卷,虽然看不到其中内容,但知道是有关他一生的经历,所作的一切;站在台前的他显得忐忑不安,但慢慢那位审判者抬起头来对他说了一句话,就是:“你是可蒙悦纳的。”当他听到这句话,内心有极大的释放和感恩,他知道他的一生在神面前是蒙悦纳的,在他将要离世前,神要给他安慰和肯定,以致他可以安心离世,返到主跟前。当我看到这故事时,心里面有很强烈的渴望,他朝我回到天父那里,我能够听到同一句说话,不是从人口中发出的赞赏﹑称赞,而是主对我说:“你是可蒙悦纳,我赞赏你,我要将永恒的赏赐赐给你!”弟兄姊妹,主耶稣所赐给我们的话是宝贵的。让我们朝着那永恒的赏赐竭力去追求,竭力去得着!──萧寿华《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宝训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