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天国的争战是十分的激烈,里外都是一样的要有极高的儆醒。因为天国争战的对手是撒但,牠一切的动作都是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在地上堵住天国显现的路。牠不单在环境上吓唬人,牠更在人的心思上欺哄人,要把人引离跟从主的道路。因此建立天国的路程是很艰苦,并且这路又是很漫长。虽然是这样的漫长又艰苦,但天国的王仍旧是从容的作着为天国打根基的工作。
“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就离开那里,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1)。默默的作工,忍耐的撒种。天国的实际既是生命的,所以建立的过程就不多有轰轰烈烈的动人场面。人的天然都喜欢凭外貌来辨认事物,天国的福音就不太容易引发人的响应。同时,天国福音的要求,在人的感觉上似乎是过于严苛。因此,天国的扩展在人中间所遇到的阻力是相当的大。
国里最小的比约翰还大
人的眼睛若不是注定在主自己的身上,眼见的事物就会把我们跟随主的心思夺去。谁都不能为自己夸口,甚么时候注意了眼见的事物,甚么时候就会失去了主荣耀的形像。要使我们跟从主的心意坚定,只有把眼睛固定在主的所是和祂的所作上,除了这样作以外,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使我们不迷失方向。
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像施浸约翰这样作了天国的先锋,又在启示中知道了主耶稣是谁的人,竟然会有一天在属灵的争战中眼睛迷糊了。这样的事出现,正是提醒我们,在跟从主的道路上,不要“自己以为站立得稳”,必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祂说,那将要来的是祢么?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2~3)?我们希奇约翰会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希奇,谁处在约翰的境地上,都会生发同样的心思。约翰会这样想,如果主耶稣真是天国的王,为何祂眼睁睁的让祂的先锋长久留在监里呢?为甚么祂还在作一些文绉绉的“传道教训”,不实在的发起行动呢?这是人的想法,他们只看见神的目的,却不认识神作工的方法。在这一种光景下,人就以眼见的果效来作评定的标准。落在这样的心思里,人在主面前就会迷失了。
主耶稣对约翰的两个门徒的回答,叫他们把所见和所闻告诉约翰。主虽然没有作一些有大场面的事,但主所作的都是释放人从各种各样的捆绑中出来,都是用生命的大能去作成。天国的表现就是从生命中出来的权柄,天国的内容就是人享用生命的丰富,天国的实行就是叫一切残缺和贫乏的人得着荣耀的指望。主所作的一切,并没有离开天国的轨道,只是人的见解误会了主。
主很郑重地说了那么一句话,是劝勉约翰,也是劝勉所有跟从主的人。“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6)。不是因为众人欢迎主而跟从主,也不是因为众人离弃主而从跟随主的路上退去,更不因主的外貌,和主作工的果效而产生疑惑,单单因着在启示中所认识的主而跟随祂,并且稳固的跟随祂,不让人,事,物的变迁来影响我们跟从祂的心志。这是在信心里的跟从,是不受属地事物影响的跟从。我们若是用人的眼光来衡量,我们不能不说,主在地上时的工作是最没有果效的,但我们不是跟随果效,我们乃是跟随主。“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这是天国衡量人的标准。
他比先知大多了
约翰虽是因眼见的事物而有一点迷失,但主对约翰的职事却是大大的作了肯定。因为约翰只是一时的迷失在现像中,但却没有迷失方向,也没有迷失天国,他依然在软弱中仍旧等候天国。“天国近了”这个信息,在约翰的心思中仍旧是那样的清晰。因此主教导众人怎样去准确的认识约翰,这是天国的王的高贵品格,祂不是紧钉着人一时的软弱,祂乃是欣赏人对天国所显出的功用。那怕那功用所带出的贡献不如人想象的大,但主实在欣赏人对他的职事的忠心。
主说一般人都尊重约翰,但却没有真正的认识约翰。他们没有把约翰看作是在旷野被风吹动的芦苇,是不值一顾的卑贱人,他们也不是把约翰看作是人间的尊贵人。他们认定约翰是先知,但主以为有这样的认定是对的,但还不够完整。“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9)。约翰不单是先知,他比先知还要大。“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使者在祢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10)。约翰是先知,约翰更是天国的先锋,他为天国的王开了道路,他现在虽有一时的迷糊,但他已经完成了他要作的职事。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浸约翰的”(11)。主明明的说出,凡是从血气生的人,没有一个人比约翰更大。在历史上有许多在神的计划中占着重要地位的人,但这些人都不能与约翰相比,亚伯拉罕比不上他,大卫也比不上他,以利亚也一样比不上他。……这些人在神永远的计划中接受了神的启示,维护了神在百姓中的地位,但约翰却是直接的为天国开了门,也是结束了律法时代引进恩典时代的先知。因此在神永远的计划中,他作出了划时代的大事,他成了人中间最大的一个人。
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主在肯定约翰在神永远计划中的地位时,祂也同时启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事实,那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浸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11)。这话是说出约翰虽是作天国的先锋,但是他却不在天国里。因为“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就是说出当天国出现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地上。他是回到神那儿去,但他却不是天国里的人。只有这样,天国里最小的才能比他还大。
我们不会忘记,主在山上的教训中,已经很明确的说出天国的本质是生命,天国的内容是生命的实际。主在这里说到天国里最小的比约翰还大的时候,就继续说出“从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12~13)。约翰的时候到主说这些话的时候,十字架的救恩还没有显明,那时人与神的关系是建筑在律法的原则上,而律法又不能给人生命。在律法的原则下,人必须要尽力的要求自己,对付自己,能达到这境地的才能进入天国。因为律法没有给人生命,人也没有神的生命,因此在那时候,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进天国的要求,约翰的迷糊印证了他也一样达不到这标准,所以约翰也没能在天国里。
生命是从基督耶稣来的,约翰是预言基督要来的先知,只是他是为基督说预言的最后一个先知。众先知预言有关基督的事,律法也说关于基督的预言,约翰说到基督的预言时,基督已经到世间来了。所以主又说,“你们若肯接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14)。这个像以利亚的约翰,他就是预言到基督的最后一个先知,在他以后,基督就不再是预言中的人物,乃是实际来到人中间的基督。祂把生命赐给人,人就藉着祂所赐的生命进入天国。因此约翰就成了作预言基督和基督实际出现的分界 ? 的人。基督来了,人进入天国的条件就是凭着生命,没有生命的人就不能进天国,生命成了进天国的根据,因为“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三5)。人重生了就可以进神的国。约翰没有机会接受从水和圣灵生,所以天国中最小的比他还大,因为他不在天国的范围里。
不要跟随这世代的风气
能明白施浸约翰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并不是太容易的事,因为人多是看外貌作评定,又喜欢吹毛求疵,更不知道怎样去分辨时势。所以主耶稣为约翰说过话以后,接着就向众人指出当时人的昏昧,“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我可用甚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15~19)。这话说得很沉痛,但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领会主说这话的心意。
“天国近了”是约翰和主耶稣当时共同的信息,为要叫人认识一个新的世代要来了,神的权柄就要在地上显明了,所以人要为天国的来到给自己作好准备。但是人不注意他们传的信息,却在他们的生活表现中去找把柄,实际上是对天国采取拒绝的态度。众人不明白约翰的生活是在见证人应当专一的寻找神,不该是以享用地上的美物为喜乐。也不明白主耶稣的所作,是在表明天国对人的接纳,并不在乎人外表的敬虔,而在乎真实悔改的心。
那时人的风气一点也不注意神的事,也不关心神对那时代说的话。人都以自己的喜爱作评定事物的标准,结果弄得事理不明,心灵昏暗,该作的不去作,不该作的却作了。主对那时的人严肃的提醒说,“智慧之子,应以智慧为是”(19)。意思是说在行为上要显出智慧来。“智慧”不是指人的聪明,而是指着敬畏神的态度。人若是明白敬畏神就是智慧,就该以敬畏的心去留意神要作的事,不要作胡涂人,不要在天国已经临近的时刻,一点感觉也没有。这时代是叫人对神的事麻木,对神的话没有反应。敬畏神的人不要被这世代的趋势所卷去,必须从这世代的风气中脱出来。
王对那世代作了严肃的警告
犹太人虽是盼望神应许的弥赛亚来,但却对天国抱着抗拒的态度。所以作天国的王的主耶稣来到他们中间,他们不能接纳祂。祂虽用神迹显明神的大能,叫人感到属天的权柄的确实,但是主的外表不符合他们的想象,他们还是拒绝祂。在加利利的人是这样,在犹大的人也是这样。“耶稣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20)。那时候,众人对天国与天国的王采取拒绝的态度,越过越明显了,敌视天国的王的气氛也在各地蔓延开来。
人天然的倾向是永不会拣选神,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人可以不拣选神,但神却永远顾念人。主耶稣在被人厌弃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的时候,祂并没有沮丧,祂对这样的环境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显示了天国的王的品性是如何的优美。对刚硬不肯悔改的人加以责备,愿意他们因认识结局而改变敌视的态度。对父神表达极美的顺服,满有喜乐的从神的手中接过这种冷漠的环境。对迷失的人发出怜悯的呼唤,给他们指明寻求真正安息的道路。
严厉的责备
主耶稣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又在各地行了许多异能,人对天国的道和属天的权柄却是以极冷漠的态度来作响应。就在这时候,主对那些人提出了十分严厉的警告。主的警告不是出自情绪的反应,乃是对众人的怜惜。我们要注意到,主清楚的说过了教训的话,主也行了许多的事来显出属天的权柄,若是主没有作过这一些,主不会责备他们。他们是听也听见了,看也看见了,但是他们好像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光景正是反映了他们的里面根本没有神的地位,就算他们知道有神,他们也不尊重神。持着这种心思的人,主要责备他们,主若不责备他们,以后他们只有承当拒绝神的结局。责备使他们苏醒回转,不陷在永火里,这是主所乐意看到的。
一般人总以为拒绝神并不会有甚么了不起的后果,对神说的话不加以留心,对祂作的事也不放在心上,仍然是活在以自己为主的小天地里,并不认识自己的愚昧,坚持不肯归向神的心意。正如多少近代的一些文学家,甚至是神学家,对圣经只作片面的“研究”,就勇气十足的发出敌对神的话,这些事只能给全面认识神的话的人感到他们的可怜也可笑以外,巴不得他们也能听见主当日那些严厉责备人的话。
“哥拉汛哪,你有祸了。伯赛大阿,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推罗西顿所受的比你们还容易受呢!迦百农阿,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他还可以存到今日。但我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所受的比你还容易受呢”(20~24)!这个责备十分严厉,没有保留的指出不肯悔改归向神的人的结局。在那时,推罗西顿这两个城早巳在战争中照神所宣告的湮灭了,所多玛在更早的时候已在神的审判下消灭得无影无踪了。主用这些历史的鉴戒来提醒祂的百姓,他们若不悔改,他们的结局比这些给毁灭了的城还要来得严重。
更进一步,主指出在他们心思上极其愚昧的观念。我们注意到主所提出受毁灭的全是外邦的城邑,以色列人长期以为自己是神的选民,是已经升到天上的人,不会有甚么大不了的事会发生。被掳到巴比伦的历史并没有给他们学到教训,仍旧是那样的自满自足的作亚伯拉罕的后裔。只是主的话很重的提醒他们,在神的公义审判下,绝不会因为他们给称为神的百姓,他们不会像外邦人那样受到严厉的惩治。主明明的告诉他们,若不回转到神那一边,作神百姓的这地位并不给他们得着甚么便宜。相反的,他们所受的比那些外邦人所受的还要来得严重。因为神要看的是人在祂面前的实际,并不是单看人在祂面前的地位。从前神看以色列人是这样,现今祂也是同样的看教会。
在赞美中接受父的安排
“那时”(25),又是一个“那时”,是主感觉到人拒绝属天的权柄的时候,也是主带着沉重的怜惜责备人的时候,我们的主又显示祂佳美优越的另一面。“那时,耶稣说,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祢,因为祢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阿,是的,因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25~26)。在地上的人拒绝了天上的恩爱时,那作为把神恩爱发表出来的主耶稣,一点也没有沮丧,反倒在满了感谢赞美的心情中接受了给拒绝的事实。
祂认定了父是天地的主,因着祂这样的顺服了神的安排,使天的权柄因着祂也显明在地上。地上的人虽是拒绝天,但这位作了人子的儿子在地上还是一样的接受天。祂好像是代表了地上的人在父的眼前作个顺服的人,使天上的定意终竟要在地上成全。有些人以为主是因为被弃绝原是父的安排,事情既照安排出现了,那就要感谢神。一点也不错,给弃绝是早在父的安排中,但主的感谢和赞美却是超越了这个原因。祂是因为看见人弃绝祂,祂却不弃绝父,让父在地上终竟找到一个完全顺服的人,主完全的顺服超越过了亚当的不顺服,给地上的人预备了归回神那里去的路,祂是为这个缘因感谢神。在林前十五章中,我们明白在神眼中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是亚当,第二个人是基督,所有的人都是分散在这两个人里面。所以亚当的不顺服使神失去了人,基督的顺服却让神得回了人,使天上的旨意可以在地上通行。这是自以为聪明通达的人不能懂的事,但那些向神单纯像婴孩一样的人,却明白这是怎样的一回事。
人不能懂,不是神不愿意人懂,乃是人以自己的聪明通达去看神,他就永远不能懂,是他们使自己不懂。在亚当里的人只看见亚当,没有办法能看见神。只有承认自己是一无所知,就是用单纯的心等候神的,神就向这些人启示祂自己和祂所要作的事,“因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我们也阿们说,“祢的美意本是如此”。所以“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能知道父”(27)。父把一切所有都交给子,让子去完成父所要作的。如今子让父得着了顺服的人,使父所要作的可以完成了。甚么人能知道父这样安排的奥秘呢?就是那些向神单纯如婴孩的,主乐意把这样的启示向他们解开,叫他们也因子的顺服更多的感谢父。
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因为主显明了祂自己是神眼中的“第二个人”,是天上的旨意可以在地上通行的管道,也是人归回神那儿去的凭借,神在地上要作的工就起了变化。“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28~30)。我们先注意这一点,主在上面所责备的是犹太人,因为主先向犹太人作工,因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这是神作工的次序。现在希利尼人成为神工作的对象的时候已经到了,“凡劳苦担重担的人”的“凡”字,把神作工的范围扩大了,再也没有犹太人和希利尼人的界 ? 存在,“凡”把一切的阻隔都挪开,不管是甚么人,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来到主面前去得安息,也可以更进一步的去享安息。
主是赐人安息的主,祂所赐的安息不是仅仅限于地上的平安,依据马太福音的信息,这安息是指着享用天国的丰富与喜乐。希伯来书四章8~10节中说,“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题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祂的工一样”。歇了工不是说停下来不作工,而是说已经完成了要作的工,可以享用所作成功的。主赐的安息是主完成了的工,人可以到主那里去接受主所作好的,享用主所作好的。唯一的条件就是人要认识自己的贫乏可怜,就到主那里去,他就可以得着安息,这是恢复在天国里的地位,是接受属天生命的结果。
进一步要享用天国的丰富,就得要负主的轭,学主的样式。清楚的说,就是接受属天的权柄,像主接受父的权柄一样。明白负轭的意思,就了解负主的轭不是加添重担,而是卸下重担。以色列人是用两只牛或马耕地的,要两只牲口走同一方向的路,就用轭把它们联结在一起。要注意主说的是负祂的轭,既然是主的轭,甚么重量都是祂承担起来,我们的重担就卸下了。从另一方面说,负主的轭实际就是跟着主走,主怎样走,我们就怎样走,祂走向那里,我们也走向那里。换一句话说,仍然是接受主的权柄,让属天的权柄管理我们。这是在天国里的实际。我们认识自己是一无所有,也一无可恃,就是这样的接受主,享用天国就在我们身上成为事实。天国的焦点始终是接受属天的权柄。──王国显《马太福音读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