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六章
字号:A | A

马太福音6:1-18

现在我们来到了国度宣言中,论到人与神关系的部分。

王首先立下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出现的方式虽然是消极的,但它的用意与结果却是积极的。这原则就是“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善事”有些较古的译本翻为“施舍”,最近的译本都将它译成“善事”,因为善事将下面所论到的三件事,施舍、祷告、和禁食全都包括在内了。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已经涵盖了每一件事。祂接着所说的,只是这生命原则的说明与应用而已。祂所选的这三方面,正启示了在现今这试验时期中人与神的关系。

这原则首先应用在施舍上,其次是应用在祷告上,末了应用在禁食上。施舍、祷告与禁食,是恩典彰显的三大方法。以经历的先后次序而言,先说的施舍是义行中的末一件,在它前面的是祷告,而禁食则是祷告的前奏。这一段话是从与神关系的外在彰显,回溯到内在能力的源头。施舍是人在世上与神关系的证明。产生施舍的能力,来自祷告,而禁食使祷告大有能力。它们是显明恩典的三大方法。此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小节,只是那三个方法的一些记号而已。现在我们要来看显明恩典的三大方法。首先看王结束时所说的禁食,然后看祷告,最后看施舍。

禁食

首先是禁食──就是拒绝作任何干扰我们与神之间直接并亲密交通的事。人往往以为不进食即象征禁食。不进食并非就是禁食,禁食的意义,远比不进食深刻。它是一种宁肯放弃合法的权利,甚至亏待自己的身体,为要与神有更深交通的行为。这是得恩典的最深奥方法。我们了解禁食的真正意义有多少,决定了我们取用那无限能力泉源的程度。

祷告

对一个禁食的人来说,祷告是自发的,甘甜的,且是与禁食同时而发的。只有当人脱去尘世的污秽,清涤肉体的情欲时,生命方能向上伸展,与神的灵交才不致受到阻碍。

施舍

这种祷告的结果,会催促我们赶快从内室中出去,到有需要的人中间去付出,那就是施舍。施舍的意义,远超过只是给一些金钱。也许我们没有钱,无法在收捐的盘上放上甚么,但我们能把最珍贵的礼物献上给神,那就是牺牲的服事,为着弟兄的缘故流血,甚至丧命也在所不惜。

头几个字非常基本,让我们留意。“你们要小心!”这是一把发火焰的剑,警戒人不得侵犯圣地。我们切勿玩火,把这些吩咐当作一些柔和,出于情感的教训。不!它们是一团烈焰!“你们要小心。”这是王口中的话语,是道成肉身的主所发的光。这是那至纯洁者的言语,“你们要小心。”

让我们先在门口停一下。我们刚听过祂论到杀人与奸淫,以及祂对于真实,公正与爱的讲论,我们也听见了祂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对这个要求,我们心还怀着畏惧时,“你们要小心”的警告又接踵而至。当耶稣说“你们要小心”时,我们自当虔敬静听。

每一个行为之先,都有它的理由,纵然理由可能很牵强,甚至是捏造的,但它的确存在着。若无伟大的理想,决不会产生壮举;若无异象感召,就无从得胜。因此王说,你们得先有正确的理想,真实的异象。换句话说,你们的动机必须纯洁。在这国度里面,动机是最重要的。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若我们的施舍只是为着要叫人看见,我们就完全违反了这国度中的道德标准。若我们的祷告是为叫人听见,叫人看见,那么我们的祷告并不是国度中的祷告。倘若我们的禁食,是为着要别人对我们的虔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已经得了赏赐,但我们并不在国度里面。王如此揭穿了一切被人意所左右的虔诚活动,说明它们全无价值。

这些话何等灼人如焚!我们生活中的事,敢不敢经此烈火一试?我们敢,我们也必须经过这试验。我们有多少祷告只在人前?我们有多少行动,只为顾到人的意见,是属于“因人行事”?我们有多少低下的事,甚或那些高雅的事,只为顾虑人将如何想而作?也许绝大多数的人在行事为人上,顾虑到人的想法比顾虑到神的想法更多。

请再听:“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神不赏赐那些只活在人面前的人。如此从消极的述说,成了积极的教训,告诉我们生命中最蒙嘉许的动机,乃是要讨神的喜悦。这是王所颁布的道德法则。

祂接着开始应用这个原则。祂先从外面那显明我们和神关系的施舍开始。“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吹着号施舍原是当时通行的方法,耶稣所说的是实事。有的法利赛人为了分发赒济,往往站在城里一个明显的地方,吹起一支小银号,于是那些瘸腿的、瞎眼的、和其它有残疾的都来了,团团将他围在中间,他就大显慷慨的将财物施散给他们。也许有人要说,今天我们已无这种兴趣了。实则这种兴趣无时不在。除去当时特有的东方色彩,真实的骨架从未改变。现在听耶稣怎样说他们,“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他们行这些,原是为求人看见,现在人已经看见,既然这就是他们要的,他们可说如愿以偿。“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然而到了最后,没有一件事是在暗中,因为“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的父在留意你们暗中所行的,你们的父留意隐藏的事,祂察看你们的动机,祂注意你们行事背后的理由。祂说,那在暗中施舍,发自蘟藏着的爱而给的,父必赏赐。

阿摩司曾对他同时代的百姓,有过极严厉的讽刺。他说,“任你们……把甘心祭宣传报告给众人”(摩4:5)。今日仍是阿摩司时代的继续。王宣布说,这不是在神面前的义。

耶稣的话并不停在这里,我们若不往下看,会觉得那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理想。然而只要动机纯正,问题就比较单纯。因此我们要离开施舍的外表,深一层的来看产生施舍的动力──祷告。在主这一段讲论中,祂先讲人和神的关系,外在对人的表现是施舍。其次,祂讲到人和神的关系,内在向着神的表现是祷告。

在此我们再度看见那原则被应用在人和神交通的事上。这是个人与神之间的事。基督再一次评断当时人惯常的作法,就是施舍时故意叫人看见的方法,祂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随后是主教导人的祷告。

要在暗中

“进你的内屋,关上门。”那是真正祷告的地方。我们称教堂为祷告的殿。从某种观点来看,这是对的。但严格说来,那些在国度中的人,他们真正祷告的地方,应是关上门的内室。我们对“内屋”“关上门”有多少的认识?若一个人公开宣布,他经常进入内屋,关上门祷告,他就失去了这事的隐秘性了。这原则是,不让人看见我们进入内屋,我们避过人的观察,单独与神相处。这是关乎祷告的头一个原则。

要直接

当你进了你的内室,关上门之后,要“祷告你在暗中的父。”这句简短的话,概括的说明了祷告在应用上的直接性,与用语的直接性。有一个故事极清楚地说明了有关祷告的直接原则。有一次,在某教会的祷告聚会中,参加的人有几位很知道祷告的意义。这时忽然来了一位城里的人,这人对于真正祷告聚会的那种力量,火热和迫切一无所知。他还有最糟糕的“作祷告”的习惯,那晚他又作了一篇言辞美丽,文情并茂的祷告,向神大大提供了他出生多年前的史实,祷告了足足有二十分钟之久。最后他说,“现在,主阿,我们还有甚么话对你说呢?”同晚参加祷告聚会的一个老年人,他熟悉进入内室的小径,也知道甚么是祷告,他实在被那一篇冗长的“祷告展览”苦够了,就大声说,“叫祂父亲吧,你这个人!有事快求祂。”这句话说明了祷告的全部意义。“祷告你在暗中的父。”

要简单

“不可……用许多重复话。”这里仍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当时的东方人,有一个习惯,喜欢把一句话加以再三的重复,以为尽量重复是能力的象征。

要在暗中,要直接,要简单,是真祷告的三个要点。

然后祂给了他们一个祷告的榜样。在开头的第一句话中,藏着一个关乎神的重大教义──“我们在天上的父。”这里的“天”字,在原文是多数的,翻译的人未将它照译,应该是“我们在诸天之上的父。”新约中至少说到三个天。“天上的飞鸟”,这里的天所指的是围绕着地球的大气层。“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所指的是星座杂陈的太空。“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那里的天是超越了太空,特别彰显祂同在的地方。

“我们在诸天之上的父”──诸天包括了上述三者。这是有关神的超越性的教义,祂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这也是有关神无所不在的教义,祂就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也远在超过我们想象的极处。祂在无限的太空,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祂无处不在。而且祂是父。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就毋庸再争辩祷告的可能性了;我们应该祷告。

这一个祷告的榜样,将祷告的真正层次启示了出来。这祷告很自然的分为两部分:

头一部分与神的国度有关,
第二部分与我们的需要有关。

“我们在诸天之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念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是我们祷告时首先当关切的。祷告首要的目的,并非为着使我们得到所需要的,乃是要让神得着祂所要得着的。因此无论是我们的生活也好,祷告也好,都当“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都要加给你们了。”

我们若以这个祷告的榜样,来衡量我们的许多祷告,我们就深感羞愧!我们总是先把自己的需要置于首位,然后是我们的家庭,邻舍,教会和我们的国冢,末了若还剩下几分钟,就为在海外的宣教士祷告。耶稣说,这样的祷告完全错了,因为当把祂的国摆在前面,然后才是我们的需要。

在祂所给的祷告榜样中,祂一样也没有忽略。“我们日用的饮食,”将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无论是身体上的需要,心中的需要,和灵里的需要,都包括在内了。接着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如果我们对人仍心怀恶毒,我们就不能期望得到赦免。这是这个祷告中,耶稣惟一加上诠释的一处。单说我们必须免了人欠我们的还不行,必须先如数清偿我们所欠人的,再来祷告。最后所祷告的,是关乎与恶者之间的争战。“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里面含有惧怕;“救我们脱离恶者”──无论是否经过试探,最要紧的是要决心脱离恶者。

再细看这个祷告,它激励我们奋起工作。“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果我们如此祷告,就当如此生活,为此而工作。这不单是为着我们自己,乃是为着我们所住的城邑,所属的国家和世界。愿神的名在全地被尊为圣,愿神的国降临,愿神的旨意得以通行。我们若以此作为我的祷告,也必以此作为工作的目标。

然而这也是一个交托的祷告。我们需要甚么养生的物质,就告诉我们的父;我们需要蒙挽回,就去投入父怀;我们需要受训练,我们就将我们的需要告诉祂。

现在让我们留意这祷告中的共同意识。留心其中所用的代名词,全是我们──我们──我们。没有一项单数的我,全是多数的。我们不能单单为自己祷告。这个祷告是不容自私的,必得牵涉到一些人,才能构成“我们”。若留意这祷告中“我们”这代名词的位格,会发现很有趣的一件事,那就是在这祷告中的“我们”,四次是所有格──我们的;四次是受格;只有一次是主格。通常主格最显著,我们都喜欢在语句中居首位,用大写的字母以表示重要。惟一以主格形态出现的一次,乃是“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我们惟一有权在语句中居主格的时候,乃是在赦免亏欠我们之人的时候。这是耶稣所教导我们的祷告。这是一个伟大的共同祷告,我们无法将它当作个人的祷告,但我们个人可以如此祷告。祂说,“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当你祷告的时候,虽然别无他人,只有你自己,然而全世界彷佛就在你身边。这就是基督的大同世界,是以坚强的个人为基础,每一个人都在内室单独与神相交;也以共同意识为基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全世界,因为全世界都在他们的祷告中。如果我们学习如此祷告,我们就会中止许多现在常用的祷告,而以另一些祷告来代替。

现在我们来到了末一件事。“你们禁食的时候。”当日最通行的习惯是人禁食的时候,都尽力维持戚容,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基督指示人当怎样行呢?“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这才是舍己与自制的真方法。

我们一直坚持舍己的必要性,这样的坚持是对的。这是基督徒生活中最基本的中心点。藉此,生命才能坚强。运动员为了在竞赛中争胜,竭力舍己,在诸事上都有节制。那些事的本身原本无害。因此,舍己、自制、禁食原是应该的。但为叫人看见我们禁食,以得人的称许,就全然错了。除了得人的赏赐之外,休想再得神的赏赐。倘若我们是为了让圣灵在我们里面作更深的工,更自由的运行在我们的灵里,使我们更真实、更圣洁、更坚固,为此而禁食,这目的就对了。我们禁食时,外面的表现当怎样呢?把脸弄得难看,带着愁容吗?不,应当梳头洗脸。教会当前的急务,岂不是应当少谈舍己,多力行实践?今日在许多聚会中,反而过分强调前者。另一面,显在我们身上的新苦行观念,岂不是对耶稣所说的“要梳头洗脸”,是一项鞭笞?哦,我的心哪,你当留在内室,在隐密处常禁食,让我的脸面,常披戴和煦的朝阳与喜悦。我们在生命中应当无时不舍己,但到世人跟前时,我们应当带着歌声和笑容,那就是“梳头洗脸””的含义。这就是虔诚的生活。

施舍、祷告、和禁食是人对神所表现的三项大事。人若全部或部分否定神的存在,这三项大事就全部或部分消失了。一个人失去了和神的关系,甚至完全否认祂,这三件事就会倒着顺序消失。先停止禁食,接着是不再祷告,因为人若不禁食──在他的内在生命中舍己,就无法祷告,然后施舍就会停止。他现在送出去的,比他从前力量微薄时更少,因为现在他正忙着获取,已将祷告忘却。他忘了那使他生命刚强,得着真力量的,不是获取,乃是禁食。忘记这事实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堕落与腐化。

这些话,这些行为与活动,必须是紧随着与神实在的关系而来的。施舍时要想到神在察看,祷告必须在与祂独处时献上,禁食纯粹是为了有助于与祂的交通。

马太福音6:19-24

王阐明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原则以后,现在开始讲论祂国度中的子民对地上事物的态度。祂国度中的子民必须与这地发生联系。他们所思念的事,虽然是属灵的,但所接触的事物仍属物质。无论我们内在的生命因着与属灵的相交,如何的坚强,或应该有多坚强,但我们若要继续在地上生存,就无法不摸世事,不用世物。

因此王的宣言继续论到,我们与我们四周属物质的事物应该有甚么关系,应该持甚么态度。

和前面的情形一样,主没有给任何规条,祂却清楚地把原则启示了出来。祂不是将律法的条规列成表,明确的陈列出来,让人牢记在心。祂乃是借着所创造的一种气氛,一种内在态度的指引,来改正并规范我们与今世事物的关系。从大体上来说,祂教训祂国度中的子民,在与地上的事物接触时,必须受一种超乎属地的意识之管理。人无法不处理今世的事物,但他们的意识若只限在物质的财富,他们就无法处理妥当。他们理财的动机若出于属灵的观念,并受这观念的调节,他们就可找到生命最深的奥秘,成全他们主最高的目的。人必须有食物果腹,有衣服蔽体;然而若人终日所思所念,全在于他们将吃甚么,穿甚么,那么他们既未领会,也不能实现耶稣的道德准则。从另一方面来说,倘若他们明白父知道他们需要这一切,并相信祂必能供应,然后求祂的国,他们就能在衣食的事上仍活出国度中的真道德来。

这一段可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警戒和指导。这一段中所启示的,是国度中的子民对财富的态度必须不贪心。我们将要看的下一段中,主所讲论的,仍是祂国度中的子民对于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应有的态度──必须没有忧虑。

这是祂对于祂子民的全部旨意。这是合理的,祂证明了祂旨意的合理。这不是要激人轻信的大话,乃是对忠信之人的呼召。这不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乃是忠信者必备的要素,要他们忠于前面所宣讲的一切原则,忠于祂不断启示的旨意,忠于那伟大的主,惟有祂常得着我们绝对的忠诚与归顺。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的主论到祂国度中的子民对财富应有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注意祂明确的吩咐说,“不要……积攒……;只要积攒……。”这包括了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分别是,“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接着我们看见祂对两者价值的比较。在地上所积攒的财宝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那积攒在天上的财宝,既无虫咬,也不朽坏,天上更没有贼。

接下去我们看到基督为何如此吩咐我们,并将不同的态度启示了出来。“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从基督接着所加的解释,我们能看出祂命令的紧迫性。眼睛若单一(中文圣经作“瞭亮”),生命就得到真光照耀。

最后,我们要思想基督末了的话,“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现在我们先从基督明确的吩咐开始,“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同样的一个词,在这短句中出现了两次(“积攒”“财宝”在原文是同一个字,译注),一次作动词,一次作名词。积攒的简单意义,就是将某些东西放置某处。但这个字和另一些同样具有放置意义的字在含义上却有强烈的对比。这个字的希腊文中,特别是指“平置”。而另外有一个字,也具有放置意义的,却有堆积的含义,不是平面的放置,是立体的积聚。这是语言中包含着这象征意义的一例。

那么平置的“积攒”意义是甚么呢?平置的意义也就是闲置。而具有堆积含义的“积攒”,却含有积极的用意。

王虽然说了“不要……积攒”,却并未说积攒是错的,因为接着祂又说了“……要积攒。”对于祂的吩咐,我们应该认识它积极的一面,像认识消极的一面一样。祂主要的思想,是针对着人企图拥有的私欲。人原先有的各种本能,没有一样是可废弃的。错的乃是人将这本能滥用或误用了。我们若看见一个人狂热地想要得着,想要拥有,我们可以说,那没有错。然而他去获取的动机,和获取的方法若错了,他就大错了,他获取的目的若错了,也就大错了。关键全在背后的目的。王不从外面的细节来看人的问题,祂总是来到背后深处,对付问题的根源。彷佛祂如此说,你们想得到财富,想将它们放置起来,这原没有错,神造你们时,给了你们这性情。人一生的故事,无非是活着,得着甚么,及作甚么。

我们愿意致富。我们与那些渴望着获得甚么的人,有相同的愿望。我们越靠近主,越认识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那要有所得着的心,在我们生命中就越强烈。但是重要的问题是,在甚么原则之下去得着?若单有火热的心,没有原则,只会将生命燃为灰烬。反过来说,若徒具原则,毫无火热的心,那原则就结不出果实,只是毫无生气,冷硬如石的字句。

以西结书中,对推罗王所说的那一段伟大的话就是论到这事。“遮掩约柜的基路伯阿,我已将你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这是何其不调和的集结阿!宝石是原则的代表,它是冷静而坚硬的。火是火热的心之代表,热心而有力。将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既有原则,又有火热。原则借着火热的心表达,而火热的心受到原则的导引。人都有一种火热的心要获取,要储存。有甚么原则可以来管理我们的这个愿望呢?这正是主此时所要论到的。

神所启示的原则,并没有说为自己积攒财宝是错误的,因为在积极的一面,主又明明说,“要为自己积攒财宝。”我们还没有找出此中的秘诀。

秘诀就在“财宝在地上”“财宝在天上”这两句话中。基督对祂国度中的子民说,你们心中想要拥有某些东西的那种愿望,无法借着得到今世必朽坏的事物而得着满足,惟有得着将来要存到永远的财宝,方能满足。你们要记得,因着你们里面燃烧着这种愿望,你们已不是今世之子,你们不属这地,你们不是这地上的尘土;你们是明日之子,你们乃属永远,你们是神的后嗣。你们的生命不能单以天地之间的尺度来衡量。你们生命中的事实,不受你们生活的狭窄世界局限。你们不属这有限世界。你们若在今世积聚了财宝,哦,可怜的人哪!我为你们惋惜,因为你们无力保全。你们当积攒财宝,不过要把这财宝存在一个地方,就是当这旧世界成为过去时,仍然存在,并可以迎接你们的那地方。不要单拥有今世的财宝,要拥有由今世一直存留到永远的财宝。

要明白基督对这两种价值的对比,就得要了解东方背景。那时的财富,大致是指高贵的紫色布和细麻布。王对他们说,这财宝有虫子咬,那是温和的讽喻,不是疾雷猛轰,不是愠怒。但祂的话如同盛夏的闪光。虫咬!你们永存的生命不怕虫咬。别想用那些虫可以咬的东西,来加强你们永恒的生命。

或者说你积攒货币吧,赚取金属钱币,将它们堆积而窖藏起来。王说,这些货币能锈坏。甚么是“锈坏”呢?这里“锈坏”一词是指一种火。今世的一切事物放在这种缓慢燃烧的火中,都会渐渐腐蚀、分解,甚至最坚强的金属,也将成为一缕青烟。王的子民不应该想用这些虫子可以咬,会锈坏,会腐蚀的事物来使自己的生命丰富。

不止如此,“也有贼挖窟窿来偷。”这一点不用多谈,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没有解释的必要。

关于积攒财宝在天上,耶稣怎样说呢?在这一点上,祂没有使用一个肯定的形容词,都是用否定的形容词,我们该为此献上何等的感谢!因为在属灵世界中,没有虫子咬,不会锈坏,也没有贼。我们若能努力工作,不怕劳苦,积攒真正的财宝,就不必怕有虫来咬贵重的衣服,有火来烧坏货币。

这事何以如此重要呢?“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我们都有一种想拥有的愿望,而这愿望又必须得到满足。那影响我们最大的,还不是我们获取的财宝本身,而是财宝对我们的影响。在此我们听见主从祂心的最深处对我们发声,祂彷佛在说,我的孩子阿,我知道你想要拥有某种东西,这没有甚么不对,因为神造你时使你如此。这愿望必须得着满足,不过我正要指示你,满足你生命中的愿望虽然没有甚么不对,但是人的财宝在那里,他的心就在那里;而人的心想甚么,他就成为那样的人。

我们若将我们的财宝积攒在地上,我们的心也就在地上,我们自然也就以地上为家乡,我们就成为地上的,而属乎地;我们必耽于世上的物欲和声色之中,过堕落的生活。倘若我们把财宝积攒在永恒的那一边,我们的心也因而随往那一边去。我们的生命也被提升,有那无限的天光照耀在我们里面,又有发自无限之心的大爱,管理着我们的生活。而无限之神那永远不死的生命将成为我们的分,便我们在生命的喜乐中欢跃,腾跳,前行。

随后主从这些事,转而解释其重要性,祂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是灯,不是光。光是由灯发出来,使我们能看得见,能认清楚。“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或作纯一),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翻作“昏花”的这个词,原文和“邪恶”同出一源,但此处并不是指邪恶的恶,而是失常的意思。恶包括的范围比罪广,除了明确、故意犯的罪以外,忧患、痛苦、灾祸、过失都包括在内。“你的眼睛若昏花”──失常,恶劣──“全身就黑暗。”耶稣此时彷佛在说明,要满足拥有某些东西的愿望,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些东西有正确的看法。你们必须把事情看对了,这是主说这话的用意。瞭亮(纯一)的眼和昏花的眼,是一个对比。瞭亮的眼是单纯的眼,一致的眼。昏花的眼不是单纯的眼,验光师称之谓散光,就是光所照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不凝聚成焦点。瞭亮的眼没有散光的病,光所照射的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焦点。在这里耶稣所用的“瞭亮”(纯一)并不是随便选的一个字。祂是以此说明,视力不受阻碍,看得真切,看得准确的眼睛。倘若眼睛昏花,那黑暗是何等大,因而将生命的意义错解,那错误带来的灾害何其可悲!

“现代的画家”一文中,罗斯金(John Ruskin)说,“看错了比瞎了眼还要糟。一个人的视力如果模糊到连水沟和公路都分不清,他会籍着触摸来分辨何者为何者,但错将水沟看作公路,公路看作水沟,那后果将如何?因此看错了非但等于没看见,而且比瞎了眼更可怕。”

这里用近代的方法来说耶稣那段奇妙的话语。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聚光杂乱,曲折变形,那么你的观念就谬误失真。瞭亮(纯一)的眼一直注视着无限,并在这种亮光下来回应人心中想要拥有某种东西的愿望。昏花的眼,就是指视觉受阻,没有清晰的焦点,有许多不同的中心点,许多不同的推理,光线没有一个焦点,结果对事物就有堕落的观念。

最后王将一切归纳起来,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这来到了事情的最深处。我们希望拥有某种东西。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这一种愿望?像其它愿望一样,我们必须带着这种愿望来敬拜。我们可以带着它敬拜玛门,也可以带着它敬拜神。但我们不能同时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原则。没有一个人能作财宝的奴隶,同时却不背叛神。同样的,没有一个人能甘心作神的奴隶,全心全意全力敬拜神,事奉神,同时还能再受玛门的奴役。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天上。”当主说,“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天上”时,祂是否要我们与这地上的财富一刀两断?这是否说,祂只要我们祈祷传道,为人的得救而努力?这些都是我们所当作的,但这些并不是主说这话的意思。祂从始至终所说的,是关乎地上的财宝。当祂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与祂说,“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时,所论到的财宝同属一类。当祂说积财于天时,那财宝并不是祷告,工作与服事。祂所说的是同一种财宝,都是属物质的,地上的财富。祂以此教训祂的门徒使用财富的方法。祂告诉门徒如何处理过多的财富。你也许要说,今日无人财富过多阿!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财富不过多!我们不想衡量财宝数量的多寡。你知道人所需要的到底是多少?神所应许要供应我们的,是我们今日养生之所需,是今日的粮和水,祂所应许的就是这些。“他的粮必不缺乏,他的水必不断绝。”你有超过今日所需之粮和水,那些就是过多的财富。从基督一贯的教训来看,你会承认一个事实,我们今日是生活在一个被舒适、安逸惯坏了的时代。今日我们视为不能缺少的必需品,在我们先祖们看来都是奢侈品。

或者有人要问,我当怎样行呢?我怎能把我的紫色布和我的金币存在天上?当然可以。基督在此宣布,祂所爱的每一个儿女,祂国度中的每一个子民,都是祂的管家,为祂管理祂所有的。凡超过他养生所必需的,均为过多的财富,当由王来支配,为天国而使用。这是下一章我们所要讨论的。在另一个埸合中,我们的主曾说,“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不要只是为了想拥有玛门以称心快意而堆置它。当用它来结交朋友;不久,你们所结交的朋友,将要在永存的帐幕里迎接你。愿我们都如此投资,最后我们回家时,有那些因我们的帮助而得以归家的人,在那里欢迎我们。愿我们都把财宝积攒在那一边,而不在这一边。

马太福音6:25-34

在这一段国度的宣言里面,主继续将那管理祂子民与今世事物关系的原则向他们启示。祂吩咐他们,在接触地上事物的时候,必须有一种超乎属地的认识。前面我们曾讨论过对于过多的财富,他们必须没有贪婪。现在我们要来看他们对于生活必须之事物所当有的态度,那就是不要忧虑。

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命令主重复了三次,那就是“不要忧虑”“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25节);“所以不要忧虑”(31节);“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34节)。这就将一切忧虑都包括在内了。主亲自用无可比拟的技巧着重的说明,并加以辩证这段话,将门徒对生命所必须之事物应持的态度加以精确的描述。英王钦定译本中的“不要操心”,是一个很不幸的误译,因为不等我们读完这一段,就能看出这全非王的本意。王的立论点是在于,我们当有一种不陷入忧虑的态度,而这种免于忧虑的态度,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深思熟虑的能力。祂从未暗示过,我们对未来可以漠不关心,不作任何思考。祂当日吩咐门徒,今日仍吩咐我们,不要被恼人的忧虑所困,就是那种令人疑惧交加,悬虑焦躁的忧虑。主说,“不要忧虑。”今世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事物,照我们所知,有些在来世是没有用的。食物、饮料是今世所需要的东西,但神并非不要我们去思想,去努力,去劳动,就主动供应我们。然而,这些东西,不应在王的子民心中造成忧虑。

“不要忧虑。”主从三个观点为祂的命令加以辨证。从第25-30节是头一个前题。第二个前题是从31-33节。第34节是第三个前题,包含一个加强的例证。在这一段里面,有三个段落,但信息却只有一个;有强调、例证和加强等三种方法,但重点只有一个。我们的主不单说,“不要忧虑”,祂是说,“所以……不要……忧虑。”所以每一个新的强调和例证的段落开始之初,祂都促我们回顾前面所说过的话。这是王所传的信息。

现在我们要顺序来看祂怎样加强这论述。在第一个段落中,祂宣告说,既有如此的一位父,作儿女的就全然没有必要忧虑。在第二个段落中,祂宣告说,忧虑的人,不配作祂国度中的子民。在第三个段落中,祂申言忧虑的人不结果子。

1·我们的主教训我们,忧虑是全然没有必要的。

请留意祂所用的“所以”这两个字,有这两个字,我们难免要问“何以”不需要忧虑?祂是根据甚么作此申述?你们还能记得,在前一段里面,祂将两个真理陈列在我们面前。为了使我们对过多的财富有正确的态度,祂将有关价值观的真理说得非常清楚,坚持眼睛要瞭亮(纯一),如此方能对准焦点,对事物看得清楚,确实,透彻,而不偏差。此外我们也看见,耶稣宣告,人的生命只能单一敬拜一个目标。我们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玛门。无论我们敬拜谁,谁就要我们完全事奉他。我们所敬拜的对象控制了我们整个生命。祂理所当然的认为门徒们已经找到了事奉神的一贯原则,就是他们既事奉神,就不能又事奉玛门。现在祂说“所以……”,这“所以”是基于他们对真价值已经有了真认识,是基于他们的生命已单一事奉神。“所以……不要……忧虑。”这样,祂护卫了自己的话,并吩咐属祂的人不必惧怕,不要为世事的摩擦而暴躁,因为在祂的国度中,他们已经找到对事物的真实观点,找到了使生命一致的真实原则。

从这里开始,祂接着将神的爱和神照顾的事实详加说明。“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么,喝甚么;为身体忧虑,穿甚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于是祂以父看顾飞鸟的事实发问说,“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耶稣所指的百合花,当然不是今日我们在谷中所见的百合花,那是一种巴勒斯坦盛产的巨大而色彩夺目的百合花,其美艳胜过当地其它的花卉,在修剪整齐的庭院,或杂草丛生的野地,都能看见。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
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

主指着这种华丽的花卉说,“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祂进一步又说,“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纵然它从未劳苦,从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王带着祂的子民,漫步在山涧林泉之间,四围鸟歌花笑,王以甘甜柔细的例证,将至高的真理教导他们,以此安慰祂子民的心。

让我们先思想祂有关飞鸟的教训。祂的意思是,这些飞鸟不撒种,又不收割,从未储粮在仓,你们的父尚且养活它们;你们既能撒种,又知收割,而且还会储存粮食,天父岂不更顾念你们?主这里的意思不是要我们停止撒种,不事收割并储存。祂的意思是说那些不能作这些事的飞鸟,尚且得着天父的顾念,何况能事生产的你们!空中的飞鸟不会想到明天,它们没有这种理性,它们没有撒种、收割、储存的智能。耶稣的话向我们指出,神给了你们理性,能预知有明天,祂岂不更顾念你们。祂并非要我们不用我们的理性,不去理会明天,忽略当有的准备。主没有丝毫的意思要我们“不操心”,我们当为明日操心,但不要为明日忧虑,因为知道飞鸟尚且得神的照顾,祂对我们的顾念自然更完全。

论到花也是一样。“它既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以为这是一个强调得过分的比喻?试将那绮丽、光艳夺目的百合花,和所罗门极荣华时所穿的锦衣并置,他那缀满金线、宝石的锦衣,在花朵前也顿然失色。若将所罗门王所穿的锦衣衣料,再用显微镜检查,那纤维与破烂的麻衣不相上下。但那百合花的花瓣,在显微镜下时,越是高倍的镜头,越显示它的精美绝伦,这真令人叹为观止!基督的话没有丝毫夸张,祂所说的,是铁一般的事实。世上最精致的衣料,若和神为百合花所预备的华丽花瓣一比,只不过是粗糙的麻布吧了!基督彷佛对我们说,孩子们哪,张开你们的眼睛,看看那遍布各处的百合花,它们在荆棘旁,在山麓之阳,在小径旁,在谷底,神赐它们如此美衣,使历代君王的锦袍在相比之下显得羞涩。看看这些被花团锦簇所点缀的绿地,你该知道,

那为百合花披华服的,
自必为祂儿女备锦衣。

每一朵小花,每一片花瓣,和君王的锦袍相比之下,都能使它们逊色。

这种美丽并不是巴勒斯坦的百合花所独有的。看看各处都可看见的雏菊,那芬芳而带着甘甜气息的小花,多到甚至到处被人践踏,它们的美丽远非君王的衣饰所堪比。“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送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这里“何况”二字是用以强调,我们必须了解这两字的真正意义。百合花不能劳苦,不能纺线。而我们则两样都能。倘若神保护那没有理性能力,不知劳苦自卫的百合花,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祂厚赐各种恩赐,而且不断赐下祂自己,使我们时时刻刻活在祂面前的人,岂不更要加以保护!

现在我们简单地看一看其它的两个论证。说过了既有这样的一位父,作为祂儿女的就毫无必要忧虑之后,祂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不要为这些低处的事忧虑,另有一些事是你们该忧虑的。不要一直为食物和衣着计划,安排,甚至到忧虑的地步。但是你们“要……求”。一个人若从未觉得里面有催赶,逼他向前,促他去得,他的一生就是不完全的。我们是应该学习存爱心忍耐,对待各种各样的人,但对某些人,存忍耐的心特别困难!他们的眼中不再带有光彩,没有热望,没有力量,他们只是随波漂浮。一个真正的人,他里面有某种力量催逼着他,使他有热诚。主说过不要为这些事忧虑之后,祂说有一些事是你们应当焦急,当寻求,心中当为此有火燃烧的。有一件事应该使你们里面受到催促,使你们每一根神经昴奋,内心奔腾,血脉扩张。那是甚么?是神的国。因此,主使我们免于为低处之事忧虑,目的是要我们有更多的力量为高处的事忧虑。因为祂要在我们里面,发展更高的力量。不要为低处的有忧虑,“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要寻求那主要的,这该是你们深处的热望。要殷勤努力的寻求,处处都寻求。

这里面岂不是有一个直接的教训?吃、喝、穿,不要为这些事忧虑,要在这些事里先求祂的国。要为神的国而穿,要为神的国而吃。要让这个热烈的愿望,也就是这个生命的原则,表现在这些外在的生活上。这些事本身你不必忧虑,你所要忧虑的是,如何借着这些事,使神的国降临。要追求的是这一个基本的热望。接着主带着些微的幽默的话(请注意分别,主不是带着鄙夷的态度),祂说,“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留意主所用的字──“加给你们,”将食物,饮料,衣着加给你们。这些是旅程中所需要的行李,然而再加上去的东西就是累赘了。有人在旅行时,常常为行李有不必要的忧虑。许多人为吃甚么,穿甚么也同样有不必要的忧虑。这些东西是都要加给你们的。只管信靠父神。当你已经实行了你的计划,也已尽力劳苦操作,你就可以安心交托。你既按时撒了种,又在收割时尽了力,且已妥为收藏,其余的你可全交托。纵然按着你的计算、撒种、收割,收藏都未臻完善,你也不该因此忧虑。因为天父是知道的,对于你所需要的这一切,祂给了你一张空白支票,你需要多少,就可写上多少。“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

再说,忧虑乃是担心未来的结果,也就是担心明天。人人都罣虑着明天。因此耶稣最后将这一切归结起来,说,“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主这话的意思是否指明天再忧虑明天的事呢?我们并不全然明白,但我们明白主这话包括一个意思,你无论怎样作,明天仍有明天的忧虑在。你不能因今天为明天忧虑,就可以解决明天的问题。因此祂说,“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每一天的来临都会带来一些难处,这些难处必会叫我们忧虑。明天会有明天的忧虑。无论今天你怎么作,明天的忧虑总会来到的。因此我们所说的是,天父的儿女阿!王的臣民哪,要活在今天!

主阿,我不求明日与明日所需,
只要保守今日不沾罪污。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丝毫没有禁欲主义的痕迹。我们的天父知道,祂的子民在今世,不能不接触地上的事物。祂甚至没冇说积攒财宝有何不对。祂只是教导我们,当如何善用我们的财宝,祂不要我们将财宝闲置,窖藏在地,祂要我们积攒财宝在天。因此这里既无禁欲的思想,也未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不必想到将来。倘若有人要仿效麻雀,说,你们看我多逍遥,我不撒种,不收割,不需仓库堆粮食──是的,我们都清楚那逍遥的结果将如何,没有人会怜悯他的。倘若有人说,我要作野地的花,不劳苦也不纺线──是的,我们很快就能看见,那是愚不可及的见地。千万不要认为,王是吩咐我们不要为将来着想。千万不要说,你若一旦死去,一切由神全照顾,你就可以不为妻儿的生活所需作当有的准备。但愿我们不恶意批评买保险的人。使徒保罗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耶稣全部的教训绝非叫我们要轻忽撒种,废弃收割,松弛劳苦,不事纺织;祂所吩咐我们的是,在慎密计划与劳苦以赴之后,我们不当忧虑。撒种之后我们当交托,在收割时当感恩欢唱,在储存时满足喜乐,劳苦时心仍喜乐,要安安静静的纺织。主是呼召我们进入一种没有焦躁的生活,因为借着信心的原则,人信靠神,并顺服于神,就知道神的能力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动工,祂的生命要供应自己的需要。──《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