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交付权柄给十二位使徒 十1~4
耶稣交付赶鬼和医病的权柄给他所差派出去的十二个门徒,使他们在事工上获得预期的果效。
十1
十二个门徒 到目前为止,马太用门徒一词指一般随从耶稣的人,不分辨随从的听众和特别的一群(五1,八21)。这里是第一次提到耶稣特别拣选的十二个门徒。马太从此之后屡次提到十二个门徒(十一1,二十17,二十六14、20、40)。马太似乎清楚明白,为何拣选十二个门徒的理由;因为十二正是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数目(十九28)。这一群门徒正是代表新以色列民的开始。
给他们权柄 指出自耶稣自己的权柄;门徒具有耶稣的权柄(七29),奉他的名传道、赶鬼和医病,促进弥赛亚事工的推展,见证 神国的来临。
十2~4
马太列举十二门徒的名字与其它新约作者所提到的相同(可三16~19;路六14~16;徒一13)。
使徒 马太在全福音书中仅在此称这十二位特别被耶稣所拣选的门徒为使徒。使徒一词是指受差遣或受托付来宣传基督拯救的福音的人。在新约中,这称呼不仅用在十二个门徒身上,保罗和巴拿巴(加一1;徒十四14)、马提亚(徒一26)、雅各和其它主的兄弟(林前九5;加一19)、安多尼古和犹尼亚(罗十六7)等也被称为使徒。我们无法得知,耶稣是否以这特殊的名词称呼他的门徒。但这名称的使用(数目)以及其功能(领导地位)无可置疑地受了初代教会的思想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影响。
彼得 见四18。
巴多罗买 一般认为他是拿但业(约一46)。
奋锐党的西门 奋锐党是耶稣时代犹太人中一群从事革命运动的人,为一群极端狂热的犹太民族主义者,经常企图以实际的行动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奋锐党的为一形容词,原文字 Kananaios(与可三18同)来自希伯来字 Kana,狂热的(zealous)之意。路加在他的记载上清楚指明西门是奋锐党徒(zelotes)(六15)。但马太在此与马可一样,奋锐党的一词指西门是激烈分子党徒,或指他具有狂热的性格。
加略人犹大 在所有十二个门徒的名列中,犹大均被置于最后一名,且经常提及他则附上一句,他是出卖耶稣的那一位。原文字 Iskariotes 一字指加略人,是犹太的一地名。但这个字也可能源自亚兰字,即指虚假或叛徒之意。
三 使徒的使命 十5~8
马太特别指出,耶稣差遣十二个使徒出去宣讲天国福音的地方仅限于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仅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这反映出耶稣自己传道的一般状况;虽然依马可的记载(七24~31;八27~九1)耶稣曾到过外邦人的地方路提到耶稣曾到过撒玛利亚的村庄(九52),但耶稣极少向外邦人传福音,也从无住在他们家中。
十5~6
只有马太记载耶稣的此项吩咐;使徒的首要使命是向以色列人传天国的福音。有学者认为,这两节经文连同十23和十五24均出自马太的手笔,旨在反对外邦的宣教运动,尤其是其最得力者保罗。但这狭窄的宣教意识并非马太思想的特征。相反地,在他的福音书里,马太阐明了他的普世性思想(五13,十18,二十一43,二十四14,二十八16~20)。那么,为何只有马太绍介了这民族局限的宣教使命呢?最合理的答案是,马太忠实于耶稣的训言,照原始耶稣语录中的话记载下来。
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 你们不要到外邦人的地方去的意思。
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亚兰字城和省是同一个字。你们不要进入撒玛利亚人的境内的意思。
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迷失指犯罪或灵性上的需要之意。有学者认为,以色列家迷失的羊是指以色列中一般不严守律法的俗民,为法利赛人所蔑视(约七49)。但依旧约的思想背景来看,全以色列人皆为失丧的羊群(结三十四)。这应是耶稣的意思(参见二十二8~10)。
十7
天国近了 十二个使徒所传的是与耶稣相同的信息(四17);当然这信息蕴含着劝人悔改,归向 神的意思。
十8
门徒拥有权柄行耶稣所行的神迹(八~九),藉此见证由耶稣的传道事工所开始的 神国已成了人具体的经验。
叫死人复活 这最伟大的神迹虽见证着 神国的来临,但仍属旧秩序中 神非凡的作为(见九24~25);惟有基督的复活代表新时代的来临。
长大痲疯 见八2。
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 门徒白白得来的是,他们传福音和医治的使命和权柄。舍去指给予他人之意。
四 旅途中应注意的事项 十9~15
这段经文不是马太特有的耶稣语录,在马可福音(六8~11)和路加福音(九3~5,十4~13)的记载上也有相似的话。这显然是马太应用传统的数据编写成合乎他教会的情况和需要,为教会的领导者提供了一宣教生活的手册。在这段经文中,马太特别强调从事宣教工作不必带任何东西,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十10)。
十10
口袋 装食物的袋子。
两件褂子 象征过于富足,超越生活上的必需品。
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指使徒的日常所需应当从他们所服事的人身上得供给(林前九14;提前五18)。
十11
好人 原文作“值得的人”。这些人是一群似乎喜欢接受使徒以及天国信息的人(十14)。
十12~13
平安 在使徒宣教旅途中,凡接受他们所传的,也就得着了平安;故此,平安在此蕴涵着天国的福气和真正的平安。
十14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这是一种姿势,表示完全隔绝,无关之意(徒十三51)。在此指使徒已尽了自己传福音的职责,不接待他们的市民或村民将自取审判。马可福音(六11)和路加福音(九5)清楚地加上了作这姿势“以对他们作见证”。
十15
所多玛和蛾摩拉 是圣经中两座最邪恶的城,为天火所灭(创十九)。圣经作者常以此作为警告或劝勉的例子(赛一9;太十一22、24;路十七29;罗九29;彼后二6;犹7)。拒绝接受 神国福音的人将受比这两座城的人所遭受的更严重的审判。
五 遭受敌挡 十16~39
接着,这是一段警告和鼓励的话;耶稣一方面警告门徒必须提高警觉,因他们将为福音的缘故受逼迫,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跟从他到底,就必得着赏赐。
1 如何应付逼迫 十16~25
这一段是耶稣指示门徒如何应付受逼迫的经文(可十三9~13;路二十一12~19),正反映出五旬节之后初代教会的实际情况。马太为着特殊的目的把可十三9~13的话使用于此,而不再于第二十四章耶稣终末预言中重复介绍。
十16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 指耶稣所差遣出去传福音的使徒将处于不能自卫的危险环境中(路十3)。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只有马太记下了这么一句耶稣的明喻;指耶稣的门徒在这邪恶、敌视的世代中必须作个聪明、有机智又纯洁、善良的人。
十17
公会 在此可能是指在各城市所设立,由二十三人所组成的地方行政机构,处理宗教以及民间事务。他们很可能是在会堂里办事。所以鞭打惩罚的事是由管会堂的代为执行(申二十五1~3)。
十18
你们要为我的缘故 指因为你们是我的使徒。
诸侯 原文作执政官,如彼拉多。
君王 指如希律王(徒十二1)。
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逼迫给予耶稣的门徒有机会向外邦人的执政者和一般人民作见证。
十19~20
既然耶稣的使徒专心于宣扬 神国的福音,他们就不必忧虑如何为自己辩护。耶稣给予他们保证,在他们被捉受害之时,父的灵必在他们里头,指示他们当说的话。
你们父的灵 你们的父是马太的特殊用语,耶稣通常以此称呼他门徒的 神(见如五16、45、48,六1、4、6、8、14、15、18、26、32,七11,十29,二十三9等)。你们父的灵指圣灵(约十四26);可(十三11)和路(十二12)均作圣灵,但这称呼在马太福音中并没有出现过。
十21~22
这两节经文反映出基督徒(不仅是十二位使徒)受逼迫时所要遭受的情况。基督徒为一般人所恨恶,甚至为亲族所不容;他们将被自己的兄弟姊妹、父母或儿女所害。
你们要为我的名 原文作你们为我名的缘故,也就是你们为我的缘故(十18)。这句话是指因为你们是基督徒(徒前四12~16)。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忍耐在此并不是指抵抗,而是指以耐心来忍受苦难之意(可十三3;罗十二12;彼前二20)。马太的这句话在其上下文中所欲表达的意思是,惟有那些在受逼迫中能勇敢地坚持他们的信仰而不变节的,他们的灵魂将必得救。马可(十三13)则以这句话指末日的大灾难。
十23
前一半话显然有意指出,逼迫是把福音传遍各处的一种外在因素;因受逼迫,耶稣的门徒从一个城逃到另一个城,把福音也带到那个城。后一半话是不易了解的句子,学者的见解莫衷一是;有的主张,耶稣不期待他所差遣出去的门徒在他再来之前回来,但事实上,他们回来了(可六30)。所以这不应验的话是第一次有关再来的延,有的认为,这句话不是指再来的事说的,而是指以色列受审判的日子;这在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沦陷的事上应验了。也有的主张,这句话不可能出自耶稣的口,而是初代教会在再来延的情况下为热切期待耶稣的再来且安慰勉励信徒而造出来的话。笔者认为,在此所提人子就到了一句毫无置疑地是再来的预言(参见十六27~28;可十四62)。倘若没有耶稣自己的应许作为凭据的话,则初代教会是不可能为自己的希望幻想出所谓“再来”的教义的。再者,在耶稣再来的延情况中,初代教会更不可能为自己造出这样的话来自我安慰。依此看来,这句话只有可能出自耶稣的口。既然耶稣自己说了这句话,又为何没有应验呢?依字面的意思,这该在那时代(门徒在世的时候)中实现的,但至今还未实现。这又怎么说呢?依笔者的见解,耶稣在此所说的话不可以字面了解之;耶稣只不过以最具体有力的说法来指明他将实时来临(藉用具体有力的话作为说明是耶稣教训的特征,如五29~30,十七20等)。再者,况且耶稣自己也提到对那时日他一无所知(二十四36;可十三32)。
人子 见八20。
十24~25
这两节是这一段的结语:这是以耶稣自己所遭遇的命运(苦难与死)作为前题,且以师生和主仆的关系为例说出,门徒必须遭受与老师同样的命运。基督的门徒不要期待他们的遭遇比他们的老师好;他们所要受的苦比他们的老师少(彼前四1;约十五20)。路加(六40)的记载,作了不同的了解,仅指出,甚至学成的学生也不能高过老师。
家主 耶稣以此指他自己。
别西卜 这名指“飞禽之主”之意,溯自王下一2。这名后来被用来作为撒但的别称(十二22~32)。所以别西卜就是鬼王。
家人 指耶稣的门徒。
2 为将来的赏赐,必须奋勇面对反对势力 十26~39
作耶稣的门徒必须付上一切,不怕(26、28、31)外在任何逼迫的行为,甚至父母的敌对,勇敢以牺牲生命、背起十字架的精神跟从耶稣,则将必得着生命的赏赐。这段经文是取自与路加共同的福音传统数据(Q),由四个耶稣的训言所组成的:26~33(路十二2~9),34~36(路十二51~53),37~38(路十四26~27),39(路十七33)。
十26~27
耶稣在此显然用犹太人熟悉的格言勉励他的使徒必须把所领受的福音传开;私下领受的必须向大众宣扬。26节的格言被应用在不同的情况中,如马可福音(四22)和路加福音(八17)把它用来指以比喻的方式阐明真理。
十28
不要怕逼迫你们的人,他们只能杀你们的身体,却不能同时杀害你们的灵魂。惟有那位能把你们的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 神,正要怕祂。这话带有殉道的意味;不顺从 神比殉道而死来得更可怕。
灵魂 原文字psyche的意思溯自旧约希伯来字nepesh,意即(一)一切动物活力的所在──生命(可三4);(二)思想和情感的根据(太二十二37)和(三)人的真自我。这里的意思是指人的真自我。
地狱 见五22。
十29~31
既然连最普通的小鸟 神都照顾他们,何况祂所拣选的仆人呢?(见六26、30)。
麻雀 最普通的鸟类,价钱便宜,为一般穷人的食物。
掉在地上 指死之意。
十32~33
一般认为这两节经文是取自与路加福音(十二8~9)共同的传统数据(Q),只是马太以“我”替换了“人子”。路加的语句较属原始,马太把较含糊的话(“人子”在此可指他人)明确化。一个人今日对耶稣的态度将决定他将来的命运;在末日审判时,他必从耶稣亲自得到应得的回报。
认我的 耶稣的意思不仅指口里的承认,更是指认同他处境的人;与耶稣接连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的人。
不认我的 原文作否认我的,指表示不认识耶稣,宣告与他无关的人。
十34~36
虽然耶稣来世的终极目的是要使人与 神相和(林后五18、19),但人在所宣扬的 神国福音的面前必须面对终身的抉择。耶稣的信息把抉择者与非抉择者分开,使家庭因而分裂。犹太拉比和默示论者相信弥赛亚来临的日子将会引发战争和家庭分争。三十五节的描写是取自先知弥迦的话(弥七6)。
十37
这经文无意抨击家庭关系,而只在强调跟从耶稣比家庭关系要来得重要;若人必须在两者间作一选择的话,则他必须选择前者,否则他就不配作耶稣的门徒。路加的经文(十四26)使用更严厉的话,从两者比较的说法变成对照的说法;但马太的经文清楚地表达了其意义(参见利未人不顾家庭关系的例子,申三十三8~11)。
十38
罗马人以十字架的苦刑来治死罪重恶极的人,为耶稣时代巴勒斯坦地方的人所皆知。耶稣以此作为完全自我牺牲的象征。这当然取自耶稣自己受难的模式(十六24的上下文更能表达这意思)。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 意即不愿意完全自我牺牲。
跟从我的 不仅指跟着我学习(见四19),更指着以我崇高的理想作为他们理想的人。
十39
这训言在福音书中,共出现了六次(路十七33;太十六25;可八35;路九24;约十二25和本节),在此的意思是指那些不顾任何的代价,一直忠实于耶稣的人,必得来世的生命。
生命 这与28节的灵魂同为psyche。这经文包括了两方面的意思;为自私的目的想保全生命气息的人,必将丧失他的真自我,但为基督的缘故,乐意摆上自己的生命气息的,必将得着真自我。
为我失丧生命的 为基督完全牺牲自己,不顾一切的代价;或许含有殉道之意。
六 接待耶稣门徒者即将承受的赏赐 十40~42
耶稣有关使徒身分职责的教训,依马太的记载是以乐观、鼓舞的话来结束;门徒的宣道工作将不会全然为人所拒,必有乐意接待他们的人。凡接待他们的,就是接待他们的主,必得赏赐。
十40
这训言的不同形式出现在福音书中(可九37;路十16;约十三20)。依犹太人一般的观念,接待使者就是接待差遣者本人。耶稣的话正是这意思。
接待 在此不单指款待或诚恳招待耶稣的使徒,也含有接纳他们所传的信息的意思。
那差我来的 指 神。
十41
这是马太特有的训言,先知和义人是马太喜欢用来作例证的名称(十三17,二十三29)。有学者认为,先知和义人在此是指耶稣的使徒(40);也有学者主张,先知和义人是初代教会中的两个职位,亦即先知和教师两个阶层。笔者认为,耶稣以一般先知和义人的情况为例而提到接待使徒的也必得赏赐。使徒无疑地具有先知和义人的身分(徒十一27,十三1~3;林前十二28)。
先知的名 指先知特殊的身分,是 神的使者,宣扬主的道。
赏赐 指 神的赐福。
义人的名 指义人特殊的身分是 神的圣民,指示人行主的道。
十42
因为门徒的名 因为他们的身分是耶稣的门徒。
一杯凉水 指小小的服事。
小子 耶稣门徒的别称(十八6、10,二十五40)。
──《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