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诚心地施与(六1~4)
六1 这章的上半部分,耶稣论到个人生命中实际行出来的义;祂分开三个范围来叙述,爱心的善举(1至4节)、祷告(5至15节)和禁食(16至18节)。这十八节经文中出现了十次天父的名字,这名字是理解这段经文的重要关键。出于义的行为应当是为天父的缘故,而不是为别人而作的。
耶稣开始祂的讲道时,警告我们行善事时要防避试探──行善事是为要给人看见。祂不是责备行善事的行为,而是责备行善事的动机。如果出发点是为引起群众的注意,那么群众的反应便是他的赏赐,神绝不会为这种虚伪的行为而赏赐那人。
六2 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奉献或在街道上施舍给乞丐时,竟然喧闹地引人注意,这实在难以置信。主清楚地否定他们的行为,祂这样批评,“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即他们的赏赐,不过是他们在地上所赚取的名声吧了)
六3,4 当基督的跟从者行善施舍时,必须在暗中行。耶稣告诉门徒要暗中行善,祂说:“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耶稣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施舍的目的应当是为天父的缘故,而非为沽名钓誉。
经文不是要禁止可见的奉献,因为的确不可能完全把一个人的所有奉献隐藏不为人知。这里不过责备炫耀奉献的心态。
十一·诚心的祈祷(六5~8)
六5 然后,耶稣警告祂的门徒,祷告的时候要防避假冒为善。他们不应故意在人群中,让别人看见他们祈祷,被他们的善心所感动。如果祷告的动机是要炫耀自己,耶稣宣称人赚得的炫耀便是唯一的赏赐。
六6 第5节和第7节中,代名词你们在希腊文是众数。可是在第6节中,为了强调个人与神的相交,便用了单数“你”。祷告蒙应允,关键是在暗中向神祈祷(即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如果我们的真正动机是与神相交,神必会聆听和回答。
这里用了许多篇幅讲到禁止公众祈祷的事。可是,早期教会却聚集一起一同祷告神(徒二42;一二12;一三3;一四23;二○36)。但这里的重点不是在甚么地方祈祷,而是为何要祈祷──是为了让人看见,还是求神垂听。
六7 祷告不应有许多重复话,即冗长的句子和无意义的话。未得救的人便会这样祷告,可是神是不会垂听这些多又重复的话。祂要听的是我们由衷的话。
六8 既然我们的父甚至在我们没有祈求以先,已经知道我们所需用的,那么我们便很自然地问,“为甚么仍要祈祷?”因为当我们祈祷,是在神面前承认我们的需要,并且倚靠神。这是我们与神交通的基础。再者,神要藉成就事情来响应祷告,祂不会藉其它方法成就事情(雅四2下)。
十二·耶稣教人的模范祷告(六9~15)
六9 第9至13节普遍被称为“主祷文”。虽然这样命题,但我们要谨记耶稣从没有这样祷告过。这祷告是祂给门徒作的模范,叫门徒按着模样祈祷。然而,这不是说门徒要只字不漏地照祷文祈祷(第7节似乎已经排除这种做法),因为徒然凭记忆去重复念祷文,可能会使祷文变成一些无意义的说话。
我们在天上的父。祷告应当是向天上的父,并且要承认祂是宇宙的掌权者。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我们应当以敬拜、赞美、尊荣开始我们的祈祷,因为我们的神是配得的。
六10 愿你的国降临。敬拜后,我们应当先为神的心意和旨意祈祷,期望祂的旨意成全。我们应当为我们的救主神、主耶稣基督再来,在地上建立国度,以公义掌权而祈祷。
愿你的旨意行(成就)。我们要晓得神知道甚么是最好的,并且要把我们的意欲降服在祂的心意下。这节也表达了愿望全世界都明白神的心意。
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里与前面几句,向神敬拜、神掌主权和成就神旨意,都是指天上的实况。所以,祈求这三种情况能像行在天上般行在地上。
六11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求了神的心意,我们便可为个人需要祈求。这部分让我们明白到不论是属灵上,还是物质上,我们都要倚靠神,好让我们得着每日所需的食物。
六12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里不是指到审判上的赦免,使人无罪释放免受罪刑(这种赦免要藉着信神的儿子才能得着)。其实,这里是指如果我们要与神保持良好的相交关系,便要像父母宽恕我们般宽恕别人。如果信徒不愿宽恕得罪他们的人,又怎能期望可以与那位完全宽恕他们,免了他们过犯的父相交?
六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里的要求也许与雅各书一章13节相违,因为那里提到神是不会试探人的。可是,神却容许祂的民受试探和试炼。其实,这要求正表达一种健康的心态──不信凭个人的能力抵抗试探,或者在试炼面前站立得稳。我们承认需要完全倚靠神,让祂保守我们。
救我们脱离恶者。所有渴望藉神的能力远离罪的人,都会作这样的祷告。这是由衷的渴求和呼喊,为要每天得着拯救,脱离罪的权势和撒但的攻击。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天主教和大部分现代基督教圣经都删去祷文这最后一句,因为许多古卷都没有。可是,这句颂赞却是整篇祷文的完美结束,并且为许多经卷所记录下来8。如加尔文所言:“这句不但软化我们的心朝向神的荣耀……而且也告诉我们,一切的祷告…都当单单根据神。”
六14,15 这是第12节的解释注脚,并非祷文的一部分,但附加了这两节,是为要强调第12节中提到父母式的宽恕是有条件的。
十三·耶稣教导如何禁食(六16~18)
六16 耶稣说的第三种宗教上的假冒为善是企图表现出禁食的样子。假冒为善的人禁食时脸上带着愁容,故意表现得憔悴忧愁,面容枯槁。可是,耶稣却说这些企图表现得圣洁的人是荒谬的。
六17,18 真信徒应当在暗中禁食,不叫人看出是在禁食。梳头洗脸是指外表如往常一样。天父知道便已足够;祂的报答比别人的肯定珍贵得多。
附篇──禁食
禁食就是禁绝食欲,可以像这篇章一样是基于自愿的,但也可以是非自愿的(如徒二七33或林后一一27)。新约中,禁食往往与哀悼(太九14,15)和祷告(路二37;徒一四23)有关。在这些经文里,禁食和祷告互相配合,以表现个人切望明白神的心意。
在救恩上,禁食不但没有功劳,而且也不会使基督徒在神面前有特殊的地位。昔日法利赛人夸口自己一星期有两次的禁食,可是他们所作的却不会得到所求取的义(路一八12,14)。然而每一个基督徒暗中禁食,作为属灵的操练,神必察看和报答。虽然新约没有禁食的命令,但却鼓励禁食,因为圣经应许禁食的人会得到报答。藉着驱走枯燥无味和昏昏欲睡,禁食能有助祷告生活。特别在一些要寻求神心意的事上,禁食更有其用处。而且,禁食对于个人的操练也十分有益处。禁食是个人与神之间的事,故应当单单为了讨神喜悦。如果公开禁食或抱有不当动机,禁食便失去它的价值了。
十四·积攒财宝在天上(六 19~21)
这里包括了我们的主革命性的教训──有些教训是经常被忽略的。这章余下的主题关于如何寻求将来的保障。
六19,20 第19至21节,说明耶稣与世人为将来寻求保障的方法不同;世人靠金钱保障自己,但耶稣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祂的意思是物质不能给予保障。地上一切的物质财宝不是会自然毁坏(有虫子咬、能锈坏),便是会被贼人偷去。耶稣说真正不会亏损的投资是积攒财宝在天上。
六21 这个崭新的财富政策是基于一个原则──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如果你的钱财在夹万,你的心和渴望也会在那里;如果你的财宝在天上,你的兴趣便会集中在天上。这教训迫使我们去看耶稣所说的是否真是祂的意思。如果是的话,我们就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处理地上的财富?”如果不是的话,我们便要面对另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处置这本圣经?”
十五·身上的灯(六22,23)
耶稣知道,祂的跟从者很难会认为祂与传统相违的教训──关于将来的保障,是可行的。所以祂用人的眼睛作比喻,教导关于属灵眼光的事。祂说眼睛是身上的灯。透过眼睛,身体才能接收光,才能看得见。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充满光明;眼睛若昏花,视线便模糊不清。里头没有光,却只有黑暗。
可以这样应用:瞭亮的眼属于动机纯正的人。这些人只渴慕神喜悦的事。瞭亮的眼也属于那些愿意完全接受基督教训的人。这些人的生命充满了光。他们相信耶稣的话,轻看地上的财富,积攒财宝在天上,也知道这是唯一真正的保障。另一方面,昏花的眼属于那些企图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他不想失去地上和天上的财富。对于他们来说,耶稣的教训显得不实际也行不通。他们因为充满黑暗,便看不见清晰的指引了。
耶稣加了一句: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换句话说,如果你知道基督不许人以地上的财宝作保障,却违反祂的心意行,那么,你便没有遵行祂的教训,这教训使成了黑暗─—是很厉害的灵里瞎眼。你不能看见真正的财富。
十六·你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六24)
这里用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来说明不可能既为神而活,又为钱财而活。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一个人不免要从神和玛门中选出忠心和顺服的对象。二者互相排斥,故此必须从中选出一个作主。要末我们以神为首,摒除物质的辖制,要末为短暂的事物而活,拒绝神在我们生命的工作。
十七·不要忧虑(六25~34)
六25 这里耶稣把我们带到衣食的问题上。问题不在于今天吃多少穿多少,而是从现在开始,直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吃甚么和穿甚么。这种对将来的忧虑是罪,因为否定了耶稣的慈爱、智慧和大能,暗示神并不看顾我们。而且,也暗示神没有能力供应我们所需,否定神的能力。
这种忧虑使我们把最好的精力用来寻求生活上的满足。然后当我们醒觉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已经耗尽,结果便错失了我们被造的主要目的。神不会按自己的形象创造只会吃喝的人,这样的人是何等低层次。我们活着为要去爱、敬拜和事奉神,并且在地上彰显祂的心意。我们被造的身体是要作奴仆,而不是作主人。
六26 从天上的飞鸟的描述说明神看顾祂的受造物。这些飞鸟教我们知道根本不用忧虑。牠们也不种也不收,但神尚且养活牠们,更何况我们在神创造之中,比飞鸟贵重得多。我们可以肯定神必照顾我们所需。
可是我们不当从而作出不必工作以维持生计的推论。保罗提醒我们,“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我们也不应认为农夫播种、耕作和收成是错误不当的事。他们必须这样工作,来供应他们的需要。耶稣在这里是禁止积存谷粮,不倚靠神而凭自己的力量来保障将来(在路加福音十二章16至21节中,耶稣以财主的故事谴责这种行为)。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简洁地总结第26节:
简括而言,如果低层次的受造物没有刻意去经营,神尚且养活牠们;那么,如果受造的人积极经营,神就更加会养活他们了。
六27 为明天忧虑不独对神不尊重,而且一点用处也没有。主用一个问题带出这点,“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矮子为自己的身材忧虑,也不能使自己增高十八吋。相对而言,与其忧虑明天一切所需,倒不如积极勇敢面对,这才是轻省的做法。
六28~30 主跟着提到不合理的忧虑──为将来不足够衣裳而忧虑。野地里的百合花(可能是野生的白头翁)也不劳苦也不纺线,却比所罗门的王族衣裳好看得多。野地的花,生命短促消逝,过不久便被人当作柴火,丢在炉里,但神尚且让它们穿上优雅的衣裳,那么,神必定会看顾敬拜和服事祂的子民。
六31,32 结论是我们不应耗尽生命,为将来拼命追求衣食。未得救的外邦人疯狂寻求囤积物质,彷佛衣食便是整个生命。可是,基督徒却不应如此,因为他们有一位天上的父,祂知道他们的基本需要。
如果基督徒以满足将来一切需要为目标,他们便会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积蓄财富上。但他们总得不到完全的安全感,因为市场倒闭、通胀、灾难、长久的顽疾、瘫痪性意外等的危机都层出不穷。这意味着神得不到祂应当从子民得到的服事。他们被造和归主的真正目标便失落了。本来男人和女人是有属神的形象,应该抱有永恒的价值观在地上生活,现在却为地上无把握的将来而活了。
六33 于是,主使与祂的跟从者立约。实际上祂说,“如果你们把神喜悦的事放在生命中的首位,我便会保障你们将来所需。如果你们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你便永不缺乏生活所需。”
六34 这是神的“社会保障”计划。信徒的责任是为主而活,以坚定的信心确信神必看顾我们的将来,供应我们所需。我们每天的工作只为供应日常所需,其余时间和精力便投身主的事工。神叫我们只管每天好好活着: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活石新约圣经注释》